谈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理

谈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理

一、浅谈加强乡村自来水厂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燕[1](2022)在《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农村自来水厂经营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在社会服务中心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来看,在实际的经营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运行管理入手,分析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效率的对策。

徐世杰[2](2022)在《当好“四员”助推乡村振兴》文中研究表明"感谢人大代表们对我们村民的帮助和支持,在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协助下,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们都过上了舒适便利的生活。"不少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社背村村民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近年来,沙溪镇人大广泛动员全镇各级人大代表融入到乡村振兴大潮,通过进村入户、包村包户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赵奎[3](2021)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的思考——以炉霍县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报告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薛永强[4](2021)在《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表明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省疫病频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及生产生活。在此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浙江积极构建本省的疫病防控机制,通过设置防疫机构、颁布相关法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等,致力于疫病的救治与预防工作。浙江省防疫事业的推进涉及应急性疫病救治和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推动浙江防疫事业走上正轨。应急性疫病救治方面,政府根据疫病种类,设置专项防治机关,调查疾病成因,开展防治工作。在疫病救治过程中,政府还联合社会力量防疫,有效快速地扑灭疫情,降低危害。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方面,涉及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学校卫生、卫生运动等多个路径。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与群众的观念、利益出现了矛盾,民众的犹疑观望也导致防疫工作一度停滞。随着政府的宣传教育及防疫措施取得成效,民众开始转变观念,积极配合防疫。尽管在建设防疫机制过程中,时常面临经费、资源、人才奇缺等因素的掣肘,但浙江省防疫机制的初步建立,对于疫病防治而言事半功倍,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浙江地区的卫生状况。

余静[5](2021)在《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62-191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开埠后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的第一港口,且在洋人划立租界的情况下,境内城市空间迅速由传统江南水乡蜕变为近代都市。其中,上海美租界不仅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港口区之一,还是上海工业萌芽之地,境内水乡面貌向近代城市的转变过程见证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环境转型,其转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更是对认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历史地理学和ARCGIS的方法,复原了上海美租界地区由传统江南水乡蜕变为近代都市的具体过程,并分析这一演变过程的实现路径与驱动机制。意义在于厘清了开埠初期上海美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突破了已有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空间研究在资料和方法方面的瓶颈,并探讨了上海港口区在美租界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本文利用上海道契等文献资料复原出开埠前上海美租界地区的乡村要素,并对其分布格局与河浜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以河浜与道路为主要切入点,系统的复原出前者的消退与后者的扩张过程,并分析在原始水乡面貌与城市空间扩张的矛盾冲突中,其地产开发、市政建设以及人口集聚在其中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上海港口区发展的梳理,从城市布局形态、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港口区对美租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苏欣[6](2021)在《桐城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改革浅析》文中研究表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村居民的福祉。本文总结了桐城市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分类施策,推进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陈敏[7](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梅思俐[8](2020)在《给水污泥基湿地陶粒基质制备及除磷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河南省环境基础设施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河南农村地区水污染状况依然比较严重,部分地区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危害到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问题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污泥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工艺及材料研发为背景,以改善人工湿地除磷运行效果以及自来水厂污泥资源化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选用了郑州市某自来水厂污泥作为主要材料,通过实验探寻了给水污泥基生物陶粒的制备条件及方法,分析表征了制备陶粒的性能,考察了污泥基陶粒对单一配制含磷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原始污水中磷的吸附解吸性能,分析和研究了陶粒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给水厂污泥元素组成及所含成分,综合制陶原理及膨胀机理,选定膨润土、碳酸钙、淀粉作为制备陶粒的辅料。以成品陶粒对磷的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最佳原辅料配比,给水厂污泥:膨润土:碳酸钙:淀粉=86:9:4:1;最佳制陶工艺为:预热温度为400℃,预热时间为20min;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10min。对陶粒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SEM图显示900℃条件下煅烧而成的陶粒表面有玻璃状结晶且孔隙较多,结构紧密。由XRF分析得到给水污泥粉末与陶粒的化学组成,对陶粒焙烧机理的探究提供了参考价值。由XRD图可知灼烧后不同元素相结合生成熔融态产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陶粒的机械强度。陶粒的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的浓度限值。(2)开展了陶粒对磷的吸附解吸实验,对陶粒的固磷性能影响因素及陶粒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分析。中性偏酸性环境和较高温度有助于提高陶粒对磷的吸附效果;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带电性对吸附除磷具有一定的作用,共存离子NH4+和NO3-会抑制陶粒对磷的吸附。陶粒吸附磷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陶粒动态柱吸附解吸实验,探究了吸附柱填料层高度和进水流速两因素对动态吸磷的影响,作磷吸附穿透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拟合,发现两个模型速率常数的变化情况与吸附柱填料高度成反比,与进水流速成正比。解吸实验结果表明,陶粒对磷的吸附较为稳定,被吸附的溶质可以较为稳定的吸附在陶粒内部。污泥基陶粒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磷吸附潜力。利用给水厂污泥制备陶粒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处置填埋量,真正达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晏明[9](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引用安全治理机制非常重要。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致力于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同质、同网、同价的自来水,从而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增强农村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及安全感,提升政府在可持续发展和饮用水安全治理方面的形象。江苏省在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方面进行了尝试,2010年,以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为立法宗旨,制定了《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其中首次将“城市供水”概念扩展为“城乡供水”,在此有力保障下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2009年以来,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乐平市建立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使农村自来水成为继电力、电信后另一个农村居民可享受的普遍服务,让每一个农民享受同质、同网、同价的自来水。如何保质、保量、方便、经济、长效的发展农村供水工程,政府、居民、企业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整、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安全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城乡一体化视角出发,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正义论的基础之上,辩证地考察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与传统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通过调查,发现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存在两各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居民对饮用水安全认识不高。二是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不高,农村供水作为农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还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从国内外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的经验来看,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的自来水厂对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治理至关重要,自来水厂的成功建设和长效运行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用水户的多方努力。因此,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必须通过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律制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张玲瑜[10](2019)在《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文中指出血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地方病之一,其危害性极大,被称为“危害六生”,即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长、生育、生趣。新中国成立前,受血吸虫肆虐严重的地方,常常出现村毁人亡、田地荒芜的残破景象,给城乡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特别是太湖流域、江苏吴县到浙江嘉兴一带的地区灾害最为突出。位于该区域中心地带的昆山县更是全国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面积最广、患者最多的县,甚至位列全国十大血吸虫流行最严重县之首。本文试图从昆山所藏的血防资料入手,对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展开分析,以期对卫生的现代化有所讨论。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状况,包括流行程度、流行原因以及危害,为第二章的防治工作作原因和原理上的解释。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具体讨论昆山在中央与地方的领导下如何开展血防工作,分析血防组织的建立过程,血防宣传与动员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消灭钉螺、粪水管理、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的具体情况。第三章讨论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具体分析血防宣传、灭螺、治疗、粪水管理以及巡回合作防治等血防措施对昆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破除迷信、麻痹思想、改善环境卫生、民众体质的增强与改进社会关系。并且,昆山作为全国较早开展血防的地区,其取得的经验对于全国的血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是通过对昆山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探讨,思考中国疾病防治与卫生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其经验对全国的血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与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及实现昆山卫生现代化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二、浅谈加强乡村自来水厂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加强乡村自来水厂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村自来水厂运营现状分析
    1.1 从管理规模方面看
    1.2 从经营内容方面看
2 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2.1 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2.2 人员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2.3 自来水厂经营中的问题及原因
3 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优化自来水厂运行管理制度
    3.2 优化自来水厂人员管理模式
    3.3 优化自来水厂资金管理模式
4 结语

(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的思考——以炉霍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进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炉霍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二)解决炉霍农牧民发展问题和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是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
二、炉霍区位及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状况
    (二)产业发展状况
    (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三、炉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水资源问题
    (二)农牧区公服配套问题
    (三)乡镇产业拓展空间困境
    (四)人才困境
    (五)资金和运营困境
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思考
    (一)打造全面振兴的乡村发展空间
    (二)前瞻性高标准编制乡镇、村规划
    (三)科学编制农牧区安全饮水专项规划
    (四)强化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4)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浙江省疫病传播概况
    1.1 疫病传播状况
        1.1.1 烈性传染病
        1.1.2 急性传染病
        1.1.3 慢性传染病
        1.1.4 寄生虫病
    1.2 疫病传播原因分析
        1.2.1 浙江省自然环境
        1.2.2 社会文化因素
    1.3 疫病传播特点分析
        1.3.1 病种多样,呈季节性、地域性特征
        1.3.2 灾异与疫情相伴
        1.3.3 疫情频繁,致死率高
第二章 浙江省防疫机制建设
    2.1 浙江省卫生行政体系建设
        2.1.1 省级卫生行政机构
        2.1.2 市(县)卫生行政机构
    2.2 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
        2.2.1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2.2 建立卫生防疫机构
第三章 浙江省疫病应急救治
    3.1 浙江省疫病官方应对
        3.1.1 官方应急救治的常规举措
        3.1.2 以血吸虫、姜片虫为中心考察官方应急救治
    3.2 社会应对
        3.2.1 民间的自发防疫
        3.2.2 红十字会的慈善防疫
        3.2.3 教会医院的福音防疫
第四章 浙江省疫病防控下的公共卫生建设
    4.1 环境卫生
        4.1.1 街道清洁与垃圾处理
        4.1.2 粪便管理和厕所改良
        4.1.3 殡葬管理
        4.1.4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
    4.2 饮食卫生
        4.2.1 饮水改良
        4.2.2 食品监管
    4.3 学校卫生
        4.3.1 颁布规则,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4.3.2 卫生教育与宣传
        4.3.3 健康教育与防疫
    4.4 卫生运动与婴儿健康比赛
第五章 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成效
    5.1 浙江省疫病防治成就
        5.1.1 初步建立疫病防治机制
        5.1.2 一定程度上转变民众卫生防疫观念
    5.2 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
        5.2.1 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5.2.2 人才短缺,卫生防疫机制不健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62-19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对象和重要概念厘定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上海城市化之前的水乡面貌
    第一节 上海地区河浜体系的形成
        一 塘浦圩田式的农田开发体制
        二 半人工水网的脆弱性
    第二节 虹口美租界乡村景观要素的复原与分析
        一 乡村景观要素的初步复原
        二 由水系串联的乡村要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化过程中河浜体系的演变与驱动机制
    第一节 河浜体系的时段性复原及其特征
        一 1848年前美租界内的河浜分布状况
        二 上海美租界河浜体系的演变及其特征(1848—1911)
    第二节 上海美租界河浜体系演变的驱动机制
        一 私人地产商的无序开发
        二 租界内市政建设与技术的进步
        三 人口的增多与其卫生观念的进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空间扩展过程
    第一节 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道路系统的形成与驱动机制
        一 城市道路的辟筑与延伸(1862—1911)
        二 城市道路形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新式住宅区里弄的兴起
        一 传统村落、集镇与新式住宅
        二 新式住宅区兴起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上海港口区对美租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842—1911)
    第一节 港口区的空间演变与重心区转移
        一 近代上海港口区的扩张(1842—1911)
        二 近代上海港口重心区的转移(1842—1911)
    第二节 港口区对美租界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
        一 狭长形港口区
        二 港口经济下的工业区
        三 人口规模与职业结构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桐城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改革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2.2 山区小型集中与分散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3 工程运行管理改革思路
    3.1 分类施策,转变管理方式
    3.2 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机制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4.2 开展专业评估
    4.3 强化过渡期安排
    4.4 加强联合执法,加密水质监测
    4.5 强化山区小型集中与分散供水工程管理
    4.6 做好社会维稳工作
5 结语

(7)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8)给水污泥基湿地陶粒基质制备及除磷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中的磷及富营养化危害
        1.2.2 污水中磷的去除
        1.2.3 给水污泥特性及在污水除磷中的应用
        1.2.4 污泥基人工湿地基质的发展及除磷性能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学术构想与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陶粒制备流程
        2.2.2 基本性质测定方法
3 给水污泥基陶粒的制备及表征
    3.1 陶粒制备
        3.1.1 辅料的选择
        3.1.2 陶粒成分配比的确定
        3.1.3 陶粒预热温度的优化
        3.1.4 陶粒煅烧温度优化
    3.2 陶粒性能表征
        3.2.1 陶粒性能测定
        3.2.2 SEM和 EDS分析
        3.2.3 XRF分析
        3.2.4 XRD分析
        3.2.5 重金属浸出毒性
    3.3 小结
4 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4.1 单一水质磷的吸附与解吸
        4.1.1 吸附
        4.1.2 解吸
        4.1.3 磷去除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分析
    4.2 实际污水中磷的吸附与解吸
        4.2.1 吸附
        4.2.2 解吸
    4.3 小结
5 磷的动态吸附解吸性能
    5.1 动态吸附实验
        5.1.1 吸附柱高度
        5.1.2 进水流速
    5.2 吸附穿透曲线模型拟合
        5.2.1 Thomas模型
        5.2.2 Yoon-Nelson模型
    5.3 动态淋洗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1.2.2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2.城乡一体化供水与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本概念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城乡一体化
        2.1.3 农村饮用水安全
        2.1.4 传统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
    2.2 公共产品理论
    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环境正义论
    2.6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与传统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关系
3.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现状
    3.2 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3.2.1 自来水覆盖率低
        3.2.2 水源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3.2.3 供水保障率低
    3.3 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农村居民对饮用水卫生认识不足
        3.3.2 经济水平制约,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存在问题,供水保障程度低
        3.3.3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现象普遍
        3.3.4 法律法规建设的不足
    3.4 基于饮用水方式、安全感及意愿的问卷调查研究
        3.4.1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研究对象
        3.4.2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分析
        3.4.3 小结
4.国内外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中的经验与借鉴
    4.1 国外在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中的经验
        4.1.1 美国
        4.1.2 德国
        4.1.3 荷兰
        4.1.4 日本
        4.1.5 小结
    4.2 我国部分省市在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中的经验
        4.2.1 江苏省
        4.2.2 江西省乐平市
    4.3 借鉴意义
        4.3.1 注重政府主体责任,推动民生工程发展
        4.3.2 重视水厂运营管理,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4.3.3 注重宣传教育和用水户参与管理
        4.3.4 普遍重视法规建设和水源保护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政府主导,明确监督管理职能
    5.2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律制度
    5.3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机制
        5.3.1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的规划、投资、建设进程
        5.3.2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的管理体系
        5.3.3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供水需求稳定
        5.3.4 健全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的应急机制
    5.4 加强宣传教育
        5.4.1 政府方面
        5.4.2 企业方面
        5.4.3 教育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村饮用水方式和安全感调查问卷
致谢

(10)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概述
    三、资料利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处
第一章 建国初期昆山血吸虫病的流行
    一、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发现与流行
    二、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
    三、昆山血吸虫病的危害
第二章 建国以来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
    一、血防组织的建立
    二、血防的宣传与动员
    三、消灭钉螺与粪、水管理
    四、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
第三章 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
    一、血防宣传与迷信、麻痹思想的破除
    二、灭螺、“两管”与卫生环境的改善
    三、血吸虫病治疗与民众体质的增强
    四、巡回合作防治与社会关系的改进
结语 血吸虫病防治与中国卫生现代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加强乡村自来水厂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王春燕.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01)
  • [2]当好“四员”助推乡村振兴[J]. 徐世杰. 人民之声, 2022(01)
  • [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的思考——以炉霍县为例[J]. 赵奎.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1(09)
  • [4]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D]. 薛永强. 河北大学, 2021(02)
  • [5]近代上海美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62-1911)[D]. 余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桐城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改革浅析[J]. 苏欣. 江淮水利科技, 2021(01)
  • [7]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8]给水污泥基湿地陶粒基质制备及除磷性能研究[D]. 梅思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上高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问题研究[D]. 晏明.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D]. 张玲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谈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