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高考的教学导向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春[1](2021)在《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文中指出在分析试卷结构基础上,归纳了试卷呈现的7个特点:多处凸显价值引领;全面覆盖情境运用;系统考查学科素养;着重考查关键能力;模块综合趋势明显;题图数多阅读量大;回归教材导向清晰。并基于试卷特点得出4条教学启示:关注改革走向,准确把握生物学科素养的本质属性;重视情境教学,加强阅读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强化学科内知识融会贯通;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强化规范书写训练。
汤国荣地理教学研究室[2](2021)在《秉持地理特色,凸显学科价值——教师视角下的2021年部分高考试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考试题具有"引导教学"之功能,其试题特点和价值取向会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人地协调、真实情境、格局过程、实践探索四个维度对2021年部分高考真题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学业质量评价试题命制的价值取向,为教师贯彻中学地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优化提供参考。
张琪[3](2021)在《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指出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一核、四层、四翼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主的高考考查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因此高考卷中的试题情境至关重要,对试题情境的研究,不仅能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也能明晰考查要求的深浅,进而发挥高考的引导教学的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本研究立足于试题情境,选择比利时教育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依据,结合已有研究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对一级维度参数下设的二级维度参数进行重构,形成本文对高考试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基于试题情境分析框架,在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2010-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国内外高考试题以及试题情境的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为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具体参数的划分提供借鉴;其次以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基础框架,结合国内学者在其他学科上对其进行的研究划分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构建了本研究的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然后依据分析框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统计情境任务要求、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情境材料范围、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分别通过数量、占比、变化趋势,得出2010-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特点与变化,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的高考试题作为案例;最后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试题情境的命制角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罗瑛[4](2020)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特点与教学导向——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为卷地理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高考功能定位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引领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之方向。文章从"核心价值、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地理实践、问题情境"等角度详细剖析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以期找出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方向。
晏飘[5](2020)在《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提出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是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并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实用类文本阅读无论是从深度、广度来看,研究都还不够。本文以恢复高考以来贵州历年高考阅读试题为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文本材料、试卷题型、考查标准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解答和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应提出建议,冀此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在该类文本的教学和解题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贵州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研究。绪论部分对近年来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研究意义进行陈述、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各个时期以及高考改革的各个阶段,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贵州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第二章主要从考查的能力层级、选文的来源、文本呈现方式以及试题的题目类型、分值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近几年考试中学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教学实用类文本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一线教师在实用类文本体裁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简义[6](2020)在《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蕴含的人文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科技史的发展,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科技史内容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存在,无法使其中的人文科学精神被很好地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科技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所以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同时结合实践调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模块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先后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使用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科技史的价值意义和目的,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从中发现些许不足之处,进行调查探究。第二部分是对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材的分析,在以人教版教材为前提下,分析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正文内容和辅助内容,发现教材内容多样,其中穿插了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科普知识,但是也存在知识分散割裂的弊端,所以教师应全面综合地教学。第三部分是对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和教师采取问卷发放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在教学导向理念前提下,对科技史内容教学提出策略,主要从教师思想意识、科技素养、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资源途径展开探讨,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科技史的教研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朱慧[7](2020)在《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文课程思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是我国国家教育考试之一,不仅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还承担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德才兼备”是其根本要求。近年来,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导向和高考“一点四面”基本原则的要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执行,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分布和分值占比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在试卷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旨在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思政”标准内置于人才选拔框架之中,使高考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引领,将2015-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高考现代文阅读从三大方面融入语文课程思政理念。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二是培育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这几个方面都旨在考察语文教育是否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课程思政”落到实处。针对高考的育人功能和教学导向作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该如何革新,笔者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从而增强语文课程思政意识,用理论服务教学实践。第二,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以课文为范例,整合其中渗透的语文课程思政内容,按主题划分开展专题阅读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学校和本地区特色,根据语文课程思政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第三,在日常教学之外,也需经常开展语文课程思政活动,激发学生对时政话题和时文阅读的兴趣,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并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考试题中渗透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对一线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线语文教师应该予以重视,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欧阳子豪[8](2019)在《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教学导向》文中认为“教学理念很难是全新的,历史中总有它的踪迹”。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也总能从学科自身逻辑中发现可以指引学科教学理念的光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本研究是一个学科教学的溯源研究,这个“源”便是学科逻辑。本研究旨在探寻人文地理学科逻辑对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化和教学实施的指导作用。以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为例,展示如何利用学科逻辑指导教学,缓解目前学科教学研究与一般课程和教学论研究相比学科特色不鲜明的困境。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完整的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咨询专家对初步研究结论的认同度,并进行相应修正。最后以课堂观察的形式阐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一、系统阐述了学科逻辑的内涵和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认识切入点。文章认为,学科逻辑包括知识逻辑和思维逻辑两大内涵。学科知识逻辑指知识的内在关联,学科思维逻辑指思考问题的学科思维方式。“关于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总结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两个切入点。从“关于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解人文地理学科逻辑,其逻辑主轴是从区域视角分析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从“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理解人文地理学科逻辑,其逻辑主轴是要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看待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二、人文地理学科知识逻辑对人文地理内容核心主题的提炼和主题关联的梳理具有指导作用,据此,可将看似“散乱”的高中人文地理内容结构化:1.从区域研究一般内容维度出发,结合人文地理具体研究问题,最终确定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空间过程”“空间联系”为高中人文地理三大核心主题;2.从“地域系统”形成的角度看,三大核心主题之间存在“格局-过程-机制”的关联。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三个核心主题构成人地协调观素养整体性培养的载体。三、人文地理学科思维逻辑为把握高中人文地理总体教学方向和核心主题具体教学路线提供了指向。总体教学方向与具体教学路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大同”与“小异”。1.对于教学方向,“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指示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高度来把握人文地理教学,将人文地理教学的关注点由“人”转向“人地关系”;2.对于教学路线,“关于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指明要用区域思想方法指导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教学,文章认为:(1)“形式区”思想方法,在内容上和思维上切合人类活动“空间分布”教学对分布特点和分布成因的关注;(2)“功能区”思想方法,在内容上和思维上契合人类活动“空间联系”教学对区际横向联系分析的侧重;(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三个基本研究环节,切合人类活动“空间过程”教学对人文地理过程基本构成单元的重视;3.通过区域视角和人地关系内在联系的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人地关系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人地关系区际联系来认识“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内涵和水平层级。四、咨询专家对研究结论的认同度较高。通过总结专家意见与进一步咨询,本文认为:1.在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区别,而更应关注二者的联系。强调区域视角,并非忽视人类活动本身的原理和规律。文章指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在于了解人类活动自身,而是以人类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区域思想方法和人地观念等地理素养;2.“形式区”思想方法和“功能区”思想方法在指导核心主题教学时不能截然分开,而要综合考虑,各有侧重。五、阐述了如何在课堂观察中运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此,本研究首次设计了基于学科逻辑的高中人文地理课堂观察量表,核心是利用人文地理核心主题及其教学思路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工具,对地理教学课例进行了分析。从学科逻辑的视角,定量和定性结合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诊断和评价。展示了课堂教学实验之外,学科教学研究结论的另一种可能的实证方法。
熊连翔[9](2019)在《例析核酸和蛋白质考点 导向中学生物学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核酸与蛋白质是中学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通过对高考试题研究解读,积极导向中学生物学有效教学。
窦媛媛[10](2019)在《化学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2015年开始进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中心学科,在传承科学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在选修课程板块加入了“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突显了化学前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化学前沿若脱离应试就很难切实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从师生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师生对化学前沿知识的认识、化学前沿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情况、师生对涉及化学前沿知识试题的认识、师生对化学前沿知识的掌握情况等5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教育实习高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化学前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仍存在: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师生获取化学前沿知识的途径“受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化学前沿内容“少”且“偏旧”、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内容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师生对化学前沿知识的掌握不理想等问题。结合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如下: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偏“应试”、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师生获取化学前沿知识的途径“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师“读不懂”科研文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化学前沿内容“少”且“偏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教研活动、课本内容更新慢;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内容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前沿只是试题背景,对学生做题影响小、涉及化学前沿知识的试题“有争议”;师生对化学前沿知识的掌握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接受的职后培训少。针对调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调查数据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素养、建立化学前沿知识资源库、建立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交流平台、加强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的导向作用、推进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其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素养的具体方法是:转变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进修,组织教师内部教研;建立化学前沿知识资源库的具体方法是:教研人员发行前沿知识手册,学校内部专设前沿研究人员;建立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交流平台的具体方法是:邀请专家讲座,开展更多科普项目;加强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的导向作用具体方法是:高考试题改革,对化学前沿知识进行直接考察和优化以化学前沿知识为情景素材的“信息题”;推进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法是:切实开展选修课程,开发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和开展多种教学评价形式。论文提出的策略可为相关人员继续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参考,力求促进化学前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推进化学学科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作用。高考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风向标,对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更加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以最新科研成果为背景的试题越来越多。论文通过查阅资料,从理论上分析、总结了涉及化学前沿知识的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融入教学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涉及化学前沿知识高考试题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作用有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化学前沿内容、激励学生树立科研理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等;育人功能主要是呈现化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体现化学科学的核心地位,增强学科认同感。论文梳理了2011至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前沿知识,分析了这些前沿知识的应用领域及考察形式。在这些前沿知识应用最多的能源、环境、材料和医药等4个领域,搜集最新的热点前沿信息与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设计教学片断,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二、生物高考的教学导向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高考的教学导向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秉持地理特色,凸显学科价值——教师视角下的2021年部分高考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聚焦“人地协调”,彰显育人价值 |
一、聚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
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三、传递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
挖掘“真实情境”,体现实用价值 |
一、关注社会热点 |
二、关注地理学科前沿 |
三、关注实际生活 |
重视“格局·过程”,凸显学科特色 |
一、重视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 |
二、重视地理过程形成机制的分析 |
三、重视不同尺度地理事象的空间推理 |
关注“地理实践”,引领学科教学 |
一、模拟实践情境,设计行动方案 |
二、创设调查情境,分析评价地理事象 |
三、提供实践资料,分析探究地理问题 |
(3)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
(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三)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 |
(四) 高考模式的改革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 试题情境 |
(二) 全国卷 |
(三) 试题情境分析 |
(四) 教学策略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情境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 教育评价理论 |
(四) 整合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考试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
一、情境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
二、情境材料的应用性原则 |
三、情境材料的指向性原则 |
四、情境任务的目的性原则 |
五、情境任务的适应性原则 |
六、情境任务的综合性原则 |
第四章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一、“情境类型学”一级维度参数概述 |
(一) 辨别参数 |
(二) 内容参数 |
(三) 装扮参数 |
二、“情境类型学”二级维度参数重构 |
三、基于“情境类型学”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 |
第五章 基于情境分析框架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 |
一、辨别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要求分析 |
(二) 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分析 |
(三) 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分析 |
(四) 情境材料范围分析 |
二、内容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分析 |
(二)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分析 |
三、装扮参数的分析 |
第六章 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
一、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开放探究 |
(二) 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
(三) 加强图像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
(四) 落实学科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
二、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试题命题角度建议 |
(一) 立足社会热点,讲好中国故事 |
(二) 倡导人地协调,培育生态文明 |
(三) 关注国家战略,开阔地理视野 |
(四)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
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特点与教学导向——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为卷地理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把握时代脉搏彰显育人价值——2020年高考试题中“核心价值”的表现与教学导向 |
一、“核心价值”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布与评析 |
1.“核心价值”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 |
2.高考试题对“核心价值”考查的特点 |
二、“核心价值”考查的教学导向 |
1.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 |
2.以中国或世界社会发展事件为教学案例组织探究活动 |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
关注地理特征凸显知识应用——2020年高考试题中“地理特征”的考查与教学导向 |
一、“地理特征”试题考查的统计与分析 |
1.以特征为“基”,构建知识关联 |
2.以空间为“局”,凸显区域特征 |
3.以事实为“境”,突出知识应用 |
二、“地理特征”考查的教学导向 |
重视地理过程指向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试题中“地理过程”的考查与教学导向 |
一、“地理过程”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布与评析 |
1.“地理过程”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 |
2.高考试题对“地理过程”考查的特点 |
二、“地理过程”考查的教学导向 |
1.依托直观的图表,增强认识 |
2.依托多样的手段,加深理解 |
3.依托真实的情境,促进迁移 |
关注地理联系注重综合分析——2020年高考试题中“地理联系”的考查与教学导向 |
一、“地理联系”试题考查的方式与特点 |
1.注重地理要素联系 |
2.落实区域空间联系 |
二、“地理联系”考查的教学导向 |
1.以整体性思想为基石,关注地理联系 |
2.以主题式教学为抓手,注重综合分析 |
关注地理实践凸显应用价值——2020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与教学导向 |
一、“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布与评析 |
1.“地理实践力”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 |
2.高考试题对“地理实践力”考查的特点 |
二、“地理实践力”考查的教学导向 |
1.引导学生参与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 |
2.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传统地理实践的时空限制 |
3.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实验活动 |
丰富情境类型挖掘素材内涵——2020年高考试题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导向 |
一、“问题情境”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布与评析 |
1.“问题情境”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 |
2.“问题情境”在高考试题中的取材特点 |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导向 |
1.协调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
2.问题情境区域聚焦于特殊现象、敏感地区、过渡地区 |
(5)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一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命题依据及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原则 |
第三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 |
第四节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演变进程 |
第二章 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考查能力层级的分析 |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和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原因 |
第四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联结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 |
第二节 分体裁进行阅读教学 |
第三节 教师教学准备精细化 |
第四节 学生知识储备及解题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和述评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
(四)科技史的发展历程和概念理解 |
一、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材分析 |
(一)《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结构分析 |
(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分析 |
(三)对教材内容编写的评价与建议 |
本章小结 |
二、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学现状分析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三、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学导向和策略探究 |
(一)科技史教学的导向 |
(二)教师教学的策略探究 |
(三)学生学习的策略探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后记 |
(7)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文课程思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党的教育方针指向 |
2.“一点四面”的提出 |
3.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要求 |
(二)研究现状 |
1.关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研究 |
2.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 |
3.关于“课程思政”与高考语文试题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价值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课程思政 |
(二)高中语文课程思政 |
二、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分析 |
(一)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选文整理 |
(二)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选文特点 |
1.题材来源与文体 |
2.选文主题与内容 |
三、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文课程思政渗透分析 |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 |
1.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
2.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 |
3.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
(二)培育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
1.赞颂个人爱国主义精神 |
2.发扬集体爱国主义精神 |
(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
1.推崇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2.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3.提倡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
四、课程思政理念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建议 |
(一)增强语文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养 |
1.教师应提升理论素养 |
2.学校应提供学习资源 |
(二)渗透语文课程思政理念,重视课堂道德情感培养 |
1.充分利用教材,开展专题教学 |
2.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
(三)开展语文课程思政活动,进行时文阅读教学 |
1.开展时政话题研讨活动 |
2.进行时文阅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教学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地理学科逻辑梳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性课题 |
(二)学科逻辑是使学科教学研究从经验向理论提升的立足点 |
(三)学科逻辑向学科教学转化是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
二、研究问题 |
(一)研究主题 |
(二)具体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可以实现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的结构化 |
(二)有利于正确认识教材内容取舍和学科体系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
(三)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路径的把握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科学指向 |
(四)学科知识逻辑和思维逻辑为设计具有学科针对性的课堂观察量表提供了依据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学科逻辑的研究 |
(二)目前高中人文地理教材结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启示 |
五、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
(一)学科逻辑的内涵辨析-研究的前提 |
(二)人文地理 |
六、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设计 |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学理分析 |
第一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起点 |
一、国内外地理学家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点的认识 |
二、国内外关于人文地理学的认识对分析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启示 |
三、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起点认识人文地理学科逻辑 |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科知识逻辑 |
一、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提炼及其教学指导意义 |
二、人文地理核心主题之间的关联及其教学指导意义 |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科思维逻辑 |
一、指向“人地关系”的人文地理总体研究方向及其对教学的指引 |
二、基于区域思想方法的人文地理思维方式及其对教学路径的指导 |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结构 |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科逻辑教学指导作用的认同度调查 |
第一节 专家咨询的调查工具设计与调查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咨询专家的遴选与问卷发放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二、分析的结果 |
三、对研究结论的修正 |
第三章 学科知识逻辑与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化 |
第一节 依循学科知识逻辑梳理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
一、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化的常见思路 |
二、从学科知识逻辑出发梳理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利用学科知识逻辑确定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空间分布、空间过程、空间联系 |
一、区域研究内容维度对认识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指导作用 |
二、“空间”的内涵对认识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指导作用 |
三、人文地理具体研究问题对认识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指导作用 |
四、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的确定:空间分布、空间过程、空间联系 |
第三节 从学科知识逻辑看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之间的关联 |
一、利用“格局-过程-机制”建立人文地理核心主题之间的关联 |
二、从人地协调观整体性的角度认识人文地理核心主题之间的结构化 |
第四节 依循学科知识逻辑的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 |
一、高中人文地理内容结构的梳理结果 |
二、高中人文地理内容结构的教学价值 |
第四章 学科思维逻辑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 |
第一节 “空间分布”的教学路径 |
一、基于学科逻辑的“空间分布”教学目标 |
二、“形式区”思想方法指导下的“空间分布”教学路径及案例 |
第二节 “空间联系”的教学路径 |
一、基于学科逻辑的“空间联系”教学目标 |
二、“功能区”思想方法指导下的“空间联系”教学路径及案例 |
第三节 “空间过程”的教学路径 |
一、基于学科逻辑的“空间过程”教学目标 |
二、基于构成单元的“空间过程”教学路径及案例 |
第四节 “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对人文地理教学的总体指向 |
一、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在总体方向上的常见偏差 |
二、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应把握的总体目标 |
三、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总体方向:从关注“人”到关注“人地关系” |
四、“大同”与“小异”:总体教学方向与核心主题具体教学路径的关系 |
第五节 以“区域”为立足点认识人地关系 |
一、从区域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合理性 |
二、从区域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
三、区域视角下人地协调观素养内涵的结构 |
四、从区域特征到区际联系-初高中人地协调观培养要求级差 |
第五章 人文地理学科逻辑教学指导作用的实践运用-高中人文地理课堂观察 |
第一节 基于学科逻辑的课堂观察量表指标体系设计 |
一、根据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确定一级指标 |
二、依据人文地理核心主题教学思路设计二级指标 |
第二节 水平层级的拟定 |
一、不同水平层级的划分和表述 |
二、水平层级赋值方法 |
第三节 课堂观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一、内容效度 |
二、校标效度 |
三、信度 |
第四节 学科逻辑视角下的高中人文地理课堂观察 |
一、课堂观察过程 |
二、高中人文地理课堂观察结果分析及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解人文地理学科逻辑提供了两个切入点 |
(二)人文地理学科知识逻辑的教学指导作用主要在于建立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 |
(三)人文地理学科思维逻辑的教学指导作用主要在于把握人文地理核心主题教学思路 |
(四)学科知识逻辑和思维逻辑可作为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基础 |
二、研究展望 |
(一)学科逻辑指导人文地理教学的效果需要实验进一步检验 |
(二)基于学科逻辑的教学研究应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教学指导作用”认同度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二 :咨询专家相关信息 |
附录三 :基于学科逻辑的课堂观察量表二级指标水平层级说明 |
附录四 :课堂观察量表信效度检验所用的课例素材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例析核酸和蛋白质考点 导向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核酸和蛋白质考点在考试大纲中的具体要求(表1) |
2 核酸和蛋白质考点在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总体概述 |
3 核酸和蛋白质考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的考查形式 |
3.1 选择题直接考查有关核酸知识 |
3.2 选择题直接考查有关蛋白质知识 |
3.3 选择题融合考查核酸和蛋白质知识 |
3.4 核酸与蛋白质大题考查 |
(10)化学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时代的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1.2 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中加入“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
1.1.3 高考化学试题的创新题型以科研文献为素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化学学科前沿的涵义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教育现代化理论 |
3 化学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研究概要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1.4 调查方法 |
3.1.5 调查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4 化学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策 |
4.1 化学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1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
4.1.2 师生获取化学前沿知识的途径“受限” |
4.1.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化学前沿内容“少”且“偏旧” |
4.1.4 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内容的导向作用不明显 |
4.1.5 师生对化学前沿知识的掌握不理想 |
4.2 对策 |
4.2.1 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素养 |
4.2.2 建立化学前沿知识资源库 |
4.2.3 建立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交流平台 |
4.2.4 加强高考试题对化学前沿知识的导向作用 |
4.2.5 推进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 |
5 涉及化学前沿知识的高考试题分析及相关教学设计 |
5.1 涉及化学前沿知识的高考试题分析 |
5.1.1 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分析 |
5.1.2 育人功能分析 |
5.1.3 考查内容简析 |
5.2 化学热点前沿领域的教学片断设计 |
5.2.1 能源 |
5.2.2 环境 |
5.2.3 材料 |
5.2.4 医药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四、生物高考的教学导向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J]. 王建春. 中学生物教学, 2021(31)
- [2]秉持地理特色,凸显学科价值——教师视角下的2021年部分高考试题分析[J]. 汤国荣地理教学研究室. 地理教育, 2021(07)
- [3]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D]. 张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特点与教学导向——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为卷地理试题为例[J]. 罗瑛. 地理教育, 2020(09)
- [5]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 晏飘.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D]. 简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文课程思政”问题研究[D]. 朱慧.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8]人文地理学科逻辑的教学导向[D]. 欧阳子豪.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例析核酸和蛋白质考点 导向中学生物学教学[J]. 熊连翔. 生物学通报, 2019(08)
- [10]化学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D]. 窦媛媛. 河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