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溢价基金走势为主

价值溢价基金走势为主

一、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论文文献综述)

成星颖[1](2018)在《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研究 ——以新桥资本与天堂硅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日益增长,不同的投资模式也层出不穷,并购投资是其中的一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方式的一种起源于美国,而其延伸之一并购基金也在中国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是当今资本市场上的焦点话题。相比较于其他并购手段,并购基金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丰富资本市场层次、增加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加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并购基金良性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而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不规范,企业竞争能力不高,基金管理整合能力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并购基金不适合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并购基金的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大部分本土并购基金仍然在摸索本土化的并购基金运作模式,前路尚不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有其必要性。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并购市场现状正日益繁荣,但相比起发达国家仍然有不足之处,于是研究成熟的外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内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发现不同运作模式下,实际操作行为的差异和投资效果差异,试图对我国并购基金的进一步规范化、成熟化提出意见;除此之外,本章还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并购基金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对并购基金的绩效、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则大部分从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创新与不足。本文第二章对并购基金和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从并购基金的定义、特点对并购基金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回顾了全球并购基金的出现、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并对并购基金在并购交易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对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概念进行阐述,将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分为了组织形式、融资渠道、投资模式和退出机制四个方面。本文第三章对我国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组织形式、融资渠道、投资模式和退出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分类和特点,接着根据数据研究我国内资并购基金和外资并购基金在运作模式选择上的异同,发现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在投资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选取了外资并购基金新桥资本收购深发展的案例和内资并购基金天堂硅谷设立天堂大康的案例,这两起案例是内外资并购基金在国内市场操作的经典案例。其中新桥资本的运作模式属于成熟的国外并购基金的操作方式,全面控股投资,对公司进行管理改造,然后获利退出;天堂硅谷的案例则是内资并购基金的创新操作方式,采取了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基金并共同管理投资的方法,最后将投资公司注入合作的上市公司。这两种操作方式都对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本文第六章总结和展望了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议,比如鼓励并购基金加强自身专业管控能力,参与到投资企业的管理;放开我国并购基金的融资和退出限制;加强并购基金运作风险的控制。综上所述,本文在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的经典运作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运作模式下的操作方法和效果,对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陆文军[2](2010)在《金价“疯狂”,跟风“炒金”风险不小》文中指出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专电(记者陆文军)今年国庆“黄金周”,可谓“金光熠熠”,国际金价在节前已连创新高,在中国国庆长假休市期间,继续向上突破。“疯狂”的金价,进入四季度后究竟会怎样走?高金价下,黄金投资是否已风险聚集?百姓“炒金”,又要关注哪些要点? “千三”之后不?

段树学[3](2008)在《基于宏观调控的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研究》文中认为全面严厉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是不言而喻的,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土地供应、银行信贷、行业监管等各方面对房地产行业逐步进行规范和完善,这些都将会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那些资金规模小,缺乏可持续经营发展能力的公司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而具有规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会不断获得壮大,房地产公司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宏观调控的市场传导机制及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调控约束的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选择,以期找出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如果说政府的调控政策措施是从表面上对国内房地产业进行的治疗,本文则希望从房地产业自身挖掘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在确认资本结构对于房地产业价值存在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宏观调控环境对房地产业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2)比较系统的分析各类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不同传导机制与经济效应,提出调控政策反映到企业自身,主要表现为资本结构的调整,而不同调控政策将促使企业作出不同的资本结构选择。(3)在系统研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资本结构选择冲击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房地产业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左伟[4](2005)在《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文中认为WTO、IMF和世界银行分别代表着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货币体系和技援体系,而以上三大体系也构成了世界经济秩序的核心。加入WTO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和参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契机,而且也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入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与发展,是以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切入点,以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并从货币政策的运行、传导和政策协调等多层面表现出来。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系统探讨了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中介、传导途径及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以直接涉及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及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达成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为出发点,讨论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区别。在分析WTO框架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入世后中国如何利用WTO条款而选择金融开放的策略,以及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第二章探讨了入世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环境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基础环境,金融环境的改变必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运行和效果。本章讨论了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的变化,具体分析金融领域在制度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章分别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角度,考察了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变化。本章认为,入世后应逐步实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以及为公开市场业务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第四章分析了入世后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情况,在考察入世后银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两个市场连通状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传导中介的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朴明根[5](2004)在《二元经济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脱离,货币也开始从实物经济中脱离出来,在一般商品交易之外独立地运动。货币的这一变化给现代社会埋下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金融危机的爆发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有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金融危机第一代模型、奥布斯特菲尔德的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道德风险危机模型为主的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金融危机进行精辟的论述,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这些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甚至错误,但是给我们研究金融危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现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始集中在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这些发展中国家中经过经济改革已经具有相当经济实力,但同时保留较为落后农业的多元经济结构国家。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没有专门把多元经济与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为此,本人想在这个问题开始提出来,并进行研究。由于经济学上多元经济的含义尚未广泛使用,故本文把多元经济按习惯说称二元经济。 本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把二元经济与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比较,这是本论文的起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刘易斯等经济学家研究的二元经济已经变成三元、四元,甚至更多的元,即习惯上说的多元。但是,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其基本经济特征较为相似。为此,本文现对现代二元经济的特点进行概要的分析归纳,并和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并且进一步发展趋势。本论文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和其他类似于我国经济状况的国家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几点建议。论文第二部分是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实证分析。该部分重点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下一章的研究打基础。论文第三部分是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成因机理分析,重点研究二元经济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本论文重点对二元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泡沫经济、过度的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等作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生成机理问题。第四部分是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元经济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很大一个特点是传导性,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外迅速传导。本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于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本部分,对于国际上流行的贸易益出效应、金融益出效应、季风效应和传染效应应用在单独的二元经济体系上,深入探讨二元经济结构的金融危机传导机制问题。第五部分是关于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根据前面进行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提出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具体建议,并从理论上给予支持。我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能够回避经济动乱的原因除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基础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也在扩大,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和被传导的危险急剧增加,我国的金融危机防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本论文把这一题目作为全文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论文在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典型案例不但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且与我国实际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提出有益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理论突破有如下凡点:第一,首次明确提出二元经济下金融危机的概念;第二,二元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传导机制和防范方面的不同特点;第三,系统分析我国面临的金融危机的紧迫性和防范对策。 本论文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本题目相关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目前非常缺少相关资料,所以,在理论分析中存在不够深入的地方。此外,国外材料主要通过国内翻译过来的文献作为依据,所以,存在不全面的问题。

平安证券研究所[6](2004)在《从中美股市定价比较看市场八大运行趋势》文中指出中国股市不再偏居一隅,欲放眼与美国股市比定价,透过两国股市市盈率、市净率及行业市盈率的比较,价值投资的轮廓更加清晰。 价值投资本质上是估值标准的重建,资本资产定价又是其理论的涌源。与国际接轨,以美国成熟市场为参照系,国内股市因此发生一场深刻的股价革命。QFII无疑是这场草命的始作佣者。何谓国际视野、何谓理性科学的价值价值评估,窥一斑可见全豹。

江波[7](2004)在《平安证券投资策略报告提出 重点关注五大投资视角》文中指出平安证券2004年投资策略报告会日前举行。会上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认为,2004年是价值提升的又一年,“价值溢价、资金趋价”将成为今年市场的主旋律。 报告提出,大盘蓝筹股平均定价低于市场平均定价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机遇,国有股减持或全?

汪华峰[8](2004)在《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记者 汪华峰)日前,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在其推出的2004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2004年度上证综指将在1350点至1650点区域内运行,1650至1750点区域将成为上证综指的长期顶部区域。而由国内股票市场周期性所决定的2004年股市运行趋?

任志宏[9](2002)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描述了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内在规律和一般特征,分析了影响资本市场规范运行普遍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由一般到特殊的印证,指出中国资本市场运行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特殊运动规律应与普遍运动规律相结合的机理。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勾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理论体系,明确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方向,最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措施和优化方案。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实质是一个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市场化成分逐渐渗透而计划经济成分逐步淡化是其主要特征。资本市场筹资功能亢奋,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挥被抑制,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低效率。由强制性制度变迁衍生的行政主导型外在制度安排与资本市场内在规律之间的强烈矛盾与摩擦,而这些矛盾与摩擦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矛盾远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要广泛而深刻得多。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规范运行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管理的中心任务。 资本市场一般是为企业、政府与居民的长期投资所做出的制度安排。本文把最能代表资本市场制度运行特征的股票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站在制度安排的高度,从“帕累托”最优的市场经济“纯自然法则”出发,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总体运行效率和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福利水平为主线,围绕“规范”主题,着重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原因和所造成影响,进而为规范中国资本市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突破了原有研究资本市场理论的思路,把规范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研究,从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因素开始分析,避免了就事论事,从资本市本市场运行全过程进行考察,但又避免全景式的描述,而是着重于制度上分析,侧重于行为规范和制度规范来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问题。 其次,把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对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作者始终认为,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高级形态,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管理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从监管的角度讲,传统的控制风险思路由于其固有的滞后性已经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高速运转,因此,必须站在揭示风险的战略高度,从分析体制性、内生性矛盾出发,揭示系统性风险,才能谋划资本市场规范化运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到防患于未然和潜移默化的较高的管理境界。 第三,笔者认为,资本市场规范化与市场运行秩序密不可分,规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加强管理和降低风险,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提升其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资本市场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建立,是资本市场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的高效率运转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上述思路,本文以效率和规范的辩证关系为理论红线,紧紧扣住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的主题,提出按照“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并为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目标从筹资功能向提升整体资源配置能力转变提供现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本论文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资本市场效率与规范的关系上,揭示了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动力机制,指出资本市场规范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而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提高后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更好地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 其次,在资本市场主体行为夯析上,通过分析政府行为、筹资者行为、券商行为和投资者行为所表现出的非理性和非市场化特征及产生原因,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资本市场效率与规范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市场规范主体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第三、阐述了市场主体交易过程所应遵循的游戏规则。在市场准人与退出及发行和交易制度分析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计划色彩较浓,市场甄别机制让位于政府宏观调控,效率和公平被政府行政限制所淡化。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土壤、生成机理、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及治理原则进行了分析,实质是剖析资本市场横向和纵向结构中对规范化管理功能的客观要求。 第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价格对可获得信息的及时而充分的反映上。因此,充分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要义就是保证投资者能够公平地获得信息机会,并禁止内幕交易者利用信息、滥用信息进行交易,获取不当利益,进而使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得到保护,这实际上说明了资本市场交易过程的公开透明,从而保证交易活动的公正和公平问题。 第五、监管所要说明的问题既是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种纠正,消除市场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加强国家强制力量干预,使经济“自然秩序”体现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资本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防范和化解其风险是监管者首先要关心的课题。资本市场监管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金融的适度控制问题。制度出效益,规范促发展,在这一意义上说,规范应始终成为中国资本?

二、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研究 ——以新桥资本与天堂硅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
        1.2.2 并购基金的绩效
        1.2.3 并购基金的风险及控制
        1.2.4 并购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
        1.2.5 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与并购基金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2.1.1 并购基金的概念与界定
        2.1.2 并购基金的特点
        2.1.3 并购基金的作用
        2.1.4 全球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
    2.2 与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相关概念和理论
        2.2.0 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概念与界定
        2.2.1 并购基金的组织形式
        2.2.2 并购基金的融资渠道
        2.2.3 并购基金的投资模式
        2.2.4 并购基金的退出机制
    2.3 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协同效应理论
        2.3.3价值低估理论
3.我国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发展情况分析
    3.1 我国并购基金发展历程
    3.2 我国并购基金政策环境分析
    3.3 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3.3.1 我国并购基金设立情况
        3.3.2 我国并购基金募资情况
        3.3.3 我国并购基金投资情况
    3.4 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现状分析
        3.4.1 组织形式以有限合伙制为主
        3.4.2 内资基金融资较外资基金渠道受限,融资规模受限
        3.4.3 内资基金主参股投资,外资基金主控股投资
        3.4.4 IPO退出门槛高,二次并购退出成主流
        3.4.5 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差异总结
4.外资并购基金的运作实例分析——新桥资本
    4.1 新桥资本概况
        4.1.1 新桥资本简介
        4.1.2 新桥资本的主要投资策略
    4.2 具体运作案例分析——以收购深发展为例
        4.2.1 案例背景
        4.2.2 案例回顾
    4.3 新桥资本运作动因分析
        4.3.1 新桥资本寻求中国市场投资机会
        4.3.2 新桥资本具有管理银行机构的成功经验
        4.3.3 深发展资本状况恶劣,急需引入外部资金
        4.3.4 深发展股权结构分散,可规避政策门槛实现控股
    4.4 新桥资本运作模式分析
        4.4.1 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新桥全权负责基金管理
        4.4.2 融资渠道——基金募集顺利,资金来源丰富
        4.4.3 投资模式——入股后全面改革,扭亏转盈
        4.4.4 退出机制——六倍利润股权转让退出
    4.5 新桥资本运作模式的财务影响分析
    4.6 新桥资本运作模式的优势
        4.6.1 有限合伙制保证绝对控制权
        4.6.2 高效率完成企业整改,实现增值
    4.7 新桥资本运作模式的问题
        4.7.1 跨国投资的政策风险
        4.7.2 控股投资中与原管理层的利益冲突
    4.8 案例启示——重视并购后整合管理,实现长效发展
5.内资并购基金的运作实例分析——天堂硅谷
    5.1 天堂硅谷概况
        5.1.1 机构介绍
        5.1.2 天堂硅谷的主要投资策略
    5.2 具体运作案例分析——以天堂大康为例
        5.2.1 案例背景
        5.2.2 案例回顾
    5.3 天堂硅谷运作动因分析
        5.3.1 “PE+上市公司”模式的协同效应
        5.3.2 大康牧业的集约化需求
    5.4 天堂硅谷运作模式分析
        5.4.1 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PE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
        5.4.2 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受限,募集进度落后
        5.4.3 投资模式——布局上市公司行业,分权管理
        5.4.4 退出机制——锁定退出渠道
    5.5 天堂硅谷运作模式的财务影响分析
        5.5.1 基金财务分析
        5.5.2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5.6 天堂硅谷运作模式的优势
        5.6.1 实现资本及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补
        5.6.2 提前锁定退出渠道以实现合作双赢
    5.7 天堂硅谷运作模式的问题
        5.7.1 分权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
        5.7.2 信用违约风险突出
        5.7.3 投后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未能实现协同效应
    5.8 案例启示——创新并购基金投资模式需加强运作风险控制
    5.9 案例对比分析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鼓励并购基金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基金团队专业能力
        6.2.2 放开并购基金融资限制和退出渠道
        6.2.3 加强并购基金的运作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基于宏观调控的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3 现实与理论意义
    1.4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2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回顾及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分析
    2.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1998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2.1.2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介绍
        2.2.1 从121号文件和18号文件说起
        2.2.2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历史
        2.2.3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及特点
    2.3 房地产企业融资途径及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房地产业的融资途径选择
        2.3.2 房地产业的资本结构特征
        2.3.3 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3 宏观调控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分析
    3.1 宏观调控的市场传导效应
        3.1.1 利率调整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传导机制
        3.1.2 信贷调节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传导机制
        3.1.3 市场微观交易机制对金融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
        3.1.4 调控政策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2 宏观调控的经济效应分析
        3.2.1 行业管理宏观调控的经济效应
        3.2.2 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3.2.3 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经济效应
        3.2.4 房地产税收调控政策的经济效应
    3.3 基于调控约束的资本结构选择
        3.3.1 公司价值的衡量因素
        3.3.2 房地产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分析
4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4.1 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4.1.1 选择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4.1.2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选择
        4.1.3 多元化融资模式的思考
    4.2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实现资本结构调整的有效性
        4.2.1 基于利益关系的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4.2.2 树立资本结构管理理念,转变企业经营模式
    4.3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4.3.1 集团化经营趋势
        4.3.2 构建战略联盟
5 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分析筹资与资本结构选择
    5.1 A房地产公司简介以及其筹资状况
    5.2 A房地产公司近几年的运营状况
    5.3 A房地产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
    5.4 A房地产公司的启示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表1 房地产企业(单位)资金来源
附表2 中国房地产大事记(1949-2007年)

(4)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金融业
    1.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多边规则
        1.1.1 相关概念的讨论
        1.1.2 关于金融服务贸易多边规则的理解与讨论
    1.2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和开放策略
        1.2.1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
        1.2.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
        1.2.3 入世后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政策建议
    1.3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3.1 入世后政府面临的挑战
        1.3.2 入世后政府目标模式选择: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
        1.3.3 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4 小结
    1.5 附录1:关于 WTO的背景介绍
    1.6 附录2:中国金融服务的入世承诺
    1.7 附表1:金融服务的范围
2 入世后的金融环境
    2.1 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2.2 入世后的金融体制
        2.2.1 入世后的金融经营体制
        2.2.2 入世后的金融监管体制
    2.3 入世后的金融结构
        2.3.1 金融资产结构
        2.3.2 融资结构
        2.3.3 金融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2.4 小结——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性
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运行
    3.1 入世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理论解释
        3.1.2 最终目标的主流变化趋势
        3.1.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新界定
        3.1.4 小结——双目标制的重新界定: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
    3.2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1 入世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3.2.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
        3.2.3 小结——逐步建立以通货膨胀目标为核心、功能分离的中介目标体系
    3.3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工具
        3.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分析
        3.3.2 公开市场业务是入世后的核心政策工具
        3.3.3 入世后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功能的弱化
        3.3.4 入世后再贷款的功能已发生变化
        3.3.5 入世后重新定位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3.3.6 入世后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机制
        3.3.7 小结——发挥政策工具的信号作用
    3.4 附表2: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4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介
    4.1 入世后的外资银行
        4.1.1 入世后银行体系变化的基本态势
        4.1.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4.1.3 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特点分析
        4.1.4 外资银行进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5 小结
    4.2 入世后的货币市场
        4.2.1 入世对中国货币市场的影响
        4.2.2 入世后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4.2.3 入世后的票据市场
        4.2.4 小结
    4.3 入世后的证券市场
        4.3.1 相关概念的讨论
        4.3.2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与条件
        4.3.3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策略选择
        4.3.4 小结
    4.4 入世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
        4.4.1 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机制
        4.4.2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通机制分析
        4.4.3 入世后的改革措施
        4.4.4 小结
5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5.1 入世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5.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化
        5.1.2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扩展
        5.1.3 信贷传导途径的作用下降
        5.1.4 利率途径将成为主渠道
    5.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途径
        5.2.1 理论说明
        5.2.2 入世后影响利率传导效率的因素分析
        5.2.3 入世后疏通利率传导的两点建议
        5.2.4 小结
    5.3 信贷渠道
        5.3.1 理论说明
        5.3.2 我国信贷途径分析
        5.3.3 入世后的信贷途径分析
        5.3.4 小结——正确对待信贷途径的作用变化
    5.4 汇率途径
        5.4.1 理论说明
        5.4.2 入世后汇率传导的重要性
        5.4.3 汇率稳定与货币供应的矛盾
        5.4.4 入世后改进汇率传导的思路
        5.4.5 小结
    5.5 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
        5.5.1 理论说明
        5.5.2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传导的特殊机理
        5.5.3 我国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的效率
        5.5.4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
        5.5.5 小结——新的课题
    5.6 附表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5.7 附表4:1996-2002年中国名义利率水平的调整
    5.8 附表5: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6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6.1 理论介评及政策含义
        6.1.1 关于内外均衡矛盾经典论述的实证讨论
        6.1.2 M-F模型的适用性及改进
        6.1.3 启示与借鉴
        6.1.4 小结
    6.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6.2.1 入世后两大政策的变化分析
        6.2.2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目标模式的转变
        6.2.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思路
        6.2.4 小结
    6.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6.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影响
        6.3.2 “职能分离”的有效性讨论与改进方向
        6.3.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6.3.4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5)二元经济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二元经济与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比较
    1.1 二元经济含义及其特征
        1.1.1 二元经济的含义
        1.1.2 二元经济的特征
    1.2 我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东西部经济差异分析
        1.2.1 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
        1.2.2 中国东西部差异的后果分析
    1.3 二元经济结构国家经济特征与我国经济-
        1.3.1 二元经济结构国家经济特征
        1.3.2 我国与国际上二元经济国家差异分析
    1.4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概述
        1.4.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1.4.1.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义与本质的论述
        1.4.1.2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能性的论述
        1.4.1.3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现实性的论述
        1.4.1.4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论述
        1.4.2 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
        1.4.2.1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1.4.2.2 凯恩斯的投机乘数和加速理论
        1.4.3 金融危机基本含义的界定
        1.4.3.1 金融体系基本平衡和金融危机
        1.4.3.2 信用危机与金融危机
        1.4.3.3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1.4.4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关系研究
        1.4.4.1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联系与区别
        1.4.4.2 经济周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4.5 西方现代金融危机理论分析
        1.4.5.1 克鲁格曼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分析
        1.4.5.2 奥布斯特菲尔德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分析
        1.4.5.3 道德风险-金融危机第三代模型分析
第二章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1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1.1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及其原因
        2.1.2 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传导及其原因
        2.1.3 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分析
        2.1.4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几个疑难问题分析
    2.2 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2.1 巴西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与爆发
        2.2.2 巴西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2.2.3 巴西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2.3 1980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3.1 阿根廷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
        2.3.2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
        2.3.3 阿根廷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
    2.4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4.1 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
        2.4.2 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经过
        2.4.3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教训
    2.5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实证分析
        2.5.1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
        2.5.2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2.5.3 俄罗斯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成因机理分析
    3.1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深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1.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3.1.2 金融深化是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3.2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2.1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形成分析
        3.2.2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是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根源
    3.3 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3.1 金融创新的含义界定
        3.3.2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效用
        3.3.3 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4 投机与政策变动对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4.1 投机对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4.2 政策变动对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5 金融制度对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5.1 汇率体系和金融调节机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5.2 国际储备和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5.3 国际间金融监管机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6 二元经济国家泡沫经济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6.1 二元经济国家泡沫经济现象分析
        3.6.2 泡沫经济是二元经济国家产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3.7 国际金融市场机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7.1 国际金融市场现行机制分析
        3.7.2 国际金融市场现行机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8 国际资本不合理流动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3.8.1 国际间资本不合理流动的形成
        3.8.2 国际间资本不合理流动的发展原因分析
第四章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内外传导机制研究
    4.1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
        4.1.1 金融危机国内传导的含义
        4.1.2 金融危机国内传导与货币贬值
    4.2 二元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国际间传导
        4.2.1 金融危机国际间传导的含义
        4.2.2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中“自我实现”的问题
    4.3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中金融溢出效应分析
        4.3.1 金融危机传导中金融交易效应
        4.3.2 金融危机传导中通货膨胀效应
    4.4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中贸易溢出效应分析
        4.4.1 贸易溢出直接传导
        4.4.2 贸易溢出间接传导
第五章 中国金融危机及其传导防范体系研究
    5.1 金融法规、金融监管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效应分析
        5.1.1 金融法规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1.2 金融监管制度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1.3 金融监管机构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的效应分析
        5.1.4 金融监管政策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1.5 制度化的金融检查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2 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的效应分析
        5.2.1 宏观调控体系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2.2 宏观经济战略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2.3 经济稳定增长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
        5.2.4 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
        5.2.5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
    5.3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的效应分析
        5.3.1 我国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表现
        5.3.2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对中国金融危机的效应分析
    5.4 汇率政策与金融制度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的效应分析
        5.4.1 汇率政策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的效应分析
        5.4.2 国际金融制度对中国金融危机防范的效应分析
    5.5 中国建立金融危机国际间传导防范机制的对策研究
        5.5.1 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中防范金融危机传导的对策
        5.5.2 中国在加强国际合作中防范金融危机传导的对策
        5.5.3 中国金融危机早期传导预警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9)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 论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论文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 资本市场效率与规范
    第一节 资本与资本市场
        一、 资本理论
        二、 资本市场理论
        三、 资本市场的功能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
        一、 资本市场与资本使用效率
        二、 证券市场效率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三、 对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考察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与规范
        一、 资本市场效率与规范的关系
        二、 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取向
第二章 资本市场主体行为规范
    第一节 政府行为规范
        一、 资本市场运行过程对政府调控的内在要求
        二、 资本市场中的政府职能
        三、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政府目标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筹资者行为规范
        一、 资本结构优化与融资方式选择
        二、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节 券商行为规范
        一、 我国券商的发展演进及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二、 券商的规范经营与发展
    第四节 投资者投资行为规范
        一、 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规范
        二、 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规范
第三章 资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
    第一节 资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一、 审批制、核准制与注册制
        二、 注册制与审批制的理论之争
    第二节 我国资本市场准入制度
        一、 审批制的建立与特点
        二、 我国审批制制度性缺陷与畸形市场表现
        三、 核准制的实行与特点
    第三节 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 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深层矛盾
        二、 探索新模式,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准入制度
    第四节 建立和规范我国资本市场退出机制
        一、 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
        二、 资本市场缺乏退出机制的危害
        三、 建立和规范退出机制的理论分析
        四、 建立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途径
    第五节 创业板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
        一、 创业板市场简述
        二、 《创业板市场咨询规则》的理论之争
        三、 创业板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
第四章 资本市场发行与交易制度规范
    第一节 发行定价与交易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 基本理论简述
        二、 “新股发行定价之谜”
    第二节 我国股票市场发行定价机制规范
        一、 信息不对称与我国股票市场发行定价机制
        二、 我国股票发行定价机制规范化的实践
        三、 深化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证券市场交易制度规范
        一、 证券二级市场的功能与目标
        二、 证券二级市场上的组织结构
        三、 股票交易成本调节手段
第五章 信息披露制度规范
    第一节 资本市场有效性对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
        一、 不完全市场与信息充分披露
        二、 信息非对称理论与信息披露制度
        三、 市场有效性与信息披露制度
        四、 证券欺诈与信息披露
    第二节 成熟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 有效资本市场运行信息披露的特征
        二、 不同国家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
        三、 证券公开发行的信息披露内容
    第三节 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框架
        二、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三、 上市公司股东、董事和监事的信息披露义务
        四、 上市公司首次和持续信息披露的内容
        五、 对美国安然公司和中国银广厦等公司造假案的反思
        六、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
第六章 资本市场监管规范
    第一节 资本市场监管的经济理论分析
        一、 “守夜人”理论的局限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
    第二节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研究
        一、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类型及一般性介绍
        二、 对资本市场监管结构的进一步考察
        三、 资本市场的自律监管
    第三节 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
        一、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二、 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战略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

四、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内外资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研究 ——以新桥资本与天堂硅谷为例[D]. 成星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
  • [2]金价“疯狂”,跟风“炒金”风险不小[N]. 陆文军. 新华每日电讯, 2010
  • [3]基于宏观调控的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研究[D]. 段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4]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D]. 左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5)
  • [5]二元经济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 朴明根.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6]从中美股市定价比较看市场八大运行趋势[J]. 平安证券研究所. 证券导刊, 2004(02)
  • [7]平安证券投资策略报告提出 重点关注五大投资视角[N]. 江波. 中国证券报, 2004
  • [8]价值溢价资金趋价是主旋律[N]. 汪华峰. 证券日报, 2004
  • [9]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 任志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1)

标签:;  ;  ;  ;  ;  

价值溢价基金走势为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