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冷压连接技术如何走向市场?

钢筋冷压连接技术如何走向市场?

一、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论文文献综述)

包斯文[1](1998)在《发明家的情怀──记上海市优秀发明家、上海钢艺高级工程师郁竑》文中认为

张铭鼎[2](1995)在《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文中指出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铭鼎“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我所近年来取得的专利技术成果。该技术由手持式侧压连接机、高压油管和超高压油泵等组成。其连接方法是将两根待接钢筋插入一个连接套筒中,然后对其加压,使套筒冷压变形而箍紧...

周泉[3](2013)在《Glubam胶合竹梁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在全球能源不断减少和世界节能减排思想的不断蔓延的国际大环境下,土木工程领域中的Glubam胶合竹梁从初步的“以竹代木”构想逐步发展成为涉及桥梁、房屋、大型场馆等各个方面的新型结构构件。在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和乡镇里,Glubam胶合竹梁沿用了木结构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用来建造简易住宅和临时建筑,还成功应用到厂房、学校等公共建筑领域。Glubam胶合竹梁是参照胶合木工业技术,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承重构件。指接技术的引入使得竹梁的加工不受原材料尺寸的限制,并且使板材的对接更加紧密和牢固。指接胶合竹梁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竹梁,具有加工简单、形式多样、维护简便等优点。在成功将指接胶合竹梁应用到现代竹结构单体房屋、竹结构活动房、现代竹结构人行桥梁和车行桥梁之后,常规的力学性能研究已经极大的限制了竹梁应用的推广,胶合竹的应力应变关系、指接节点失效模型、桥梁中竹梁的疲劳性能和竹梁弯剪荷载条件下的失效准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Glubam胶合竹梁的加工工艺、失效理论研究、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力学试验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详细介绍了竹木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Glubam胶合竹梁的种类划分、加工工艺和工程应用,论述了新型竹材梁的研发现状和使用情况。通过两个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展示了现代竹结构桥梁的构件加工、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通过成桥试验和长期观测,分析了现代竹结构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简单的成型技术、可观的经济性、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丰富的原材料为Glubam胶合竹梁在桥梁中的推广和使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改进胶合竹的结构性能研究和开发更优化的结构体系提供了参考。2.从失效准则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各向异性材料的经典准则公式Tsai-Wu的参数和适应范围。结合Glubam胶合竹梁交织状构造和分层结构的特点,推算出Glubam胶合竹梁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一般失效公式,将复杂各向异性材料的三向应力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平面应力问题。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推导Glubam胶合竹梁在荷载(M,V)下的截面应力公式。对工程使用中四种胶合竹梁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各自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中普通胶合竹梁忽略胶合层的不连续性,采用纯材料连续介质计算方法:指接胶合竹梁可将指接层和非指接层分别进行应力分析,然后利用力平衡关系算出中性轴位置,最后得出竹梁承载力。3.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有关胶合竹材的一系列试验成果,简单描述了其力学性能方面的特性及物理力学指标,为胶合竹梁的强度和刚度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参考木结构物理力学试验规范和美国NDS设计规范,引用胶合竹抗压、抗拉、抗弯和抗剪试验、胶合竹徐变试验、螺栓连接方式性能试验以及前人做的竹材干湿度试验,对胶合竹的整体性能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回归拟合得到任意湿度条件下竹材的弹性模量计算公式。采用Burger模型对胶合竹梁的蠕变性能进行模拟,通过蠕变试验后的静力破坏试验以及回归拟合,可以得到Glubam胶合竹梁的蠕变变形计算公式。试验证明荷载的长期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竹梁的承载能力与非线性阶段的刚度。通过考虑含水率、材料变异、徐变、天然缺陷、应力集中等参数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后得到Glubam胶合竹梁的容许设计应力。4.通过Glubam胶合竹梁静载试验,对比不同连接方式、叠合方式、FRP增强措施对竹梁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并基于几点基本假设,建立了竹胶合梁强度和挠度等计算公式。引入Glubam胶合竹梁的相关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Glubam胶合竹梁的计算模型能够很好的估计构件的承载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在已建成的现代竹结构车行桥梁同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一组胶合竹梁试件进行试验。将200万次反复荷载试验后的试验组试件与对比组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胶合竹梁抗疲劳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桥梁设计的50年使用期限的基本要求。试验组试件的疲劳荷载在不超过设计荷载的条件下,试件刚度无明显下降。通过静载破坏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疲劳试验对试件的极限强度有少许削弱。疲劳试验对Glubam胶合竹梁的刚度和强度的影响在锤击法激励的模态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本文通过对Glubam胶合竹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后发现:Glubam胶合竹梁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和疲劳性能;其抗弯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验证其承载力计算公式,为竹结构桥梁的荷载计算提供重要依据;对Glubam胶合竹梁的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为胶合竹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学术参考,也为相关规范的编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王睿[4](2019)在《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文中认为竹材是天然的速生材料,在我国资源丰富且工业化基础较好。现代工程竹结构以工程竹基板材作为原材料,以对环境负荷相对较小的工业化方式生产、制造和装配,其可以满足相应的安全、经济、舒适的建筑结构性能要求。因此本文对轻型胶合竹结构的组胚材料、结构构件和整体性能、BIM平台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参照ASTM及ISO木材清样小试件的试验规范,并结合胶合竹板中竹篾的分布方向,对不同标准厚度的工业化胶合竹组胚板材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工程竹材的改良材性试验方法。包括了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弯性能、抗剪性能及弹性模量。胶合竹材在紧固件作用下的销槽承压强度是计算连接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胶合竹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设计变量,因此依据相关规范对胶合竹材在不同紧固件作用以及不同加载方向下的销槽承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通过最大似然法得到销槽承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基于获得的不同数量的材性性能试验信息,根据概率方法估算出胶合竹材基本材料强度的特征值及设计值,并与按照中国规范估算的性能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根据欧盟规范Eurocode 0附录D中的方法通过得到的销槽承压强度计算公式估算出胶合竹板在不同加载方向及不同紧固件作用下的销槽承压强度的特征值和设计值。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水平楼盖、剪力墙及屋盖通常都是由骨架结构和覆面板通过连接件组成,主要结构构件之间也是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因此连接是影响整体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连接的理论计算模型与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试验规范,对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抗侧向力构件——轻型框架剪力墙的连接系统,包括:面板-骨架连接、骨架-骨架连接和hold-down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性能参数,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1-2层且竖向荷载作用影响有限的轻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并结合各国设计规范总结了轻型框架结构主要结构构件剪力墙、楼盖及屋盖的计算分析方法。对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抗侧向力构件——轻型框架剪力墙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胶合竹板在轻型框架剪力墙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墙体承载力,但变形性能有所降低。基于获得的墙体连接系统的试验信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 2000建立了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连接件、布钉间距、骨架材料等对墙体抗侧向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可以作为轻型框架墙体性能估算和设计的有效工具。最后,基于墙体模拟结果通过Open Sees程序软件进一步建立了简化三维模型模拟整体结构的性能。同时,此种墙体还可以作为结构-装饰一体化构件,在各种结构中创新运用。最后,本文还就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轻型胶合竹结构工程案例与结构构件创新运用进行了简介,以工程实践说明该结构的合理性及发展潜力。并依据北京紫竹院轻型胶合竹结构项目原始图纸信息,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模软件Autodesk Revit以及木结构设计插件AGACAD建立了相应的胶合竹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就在基于现代互联网络的建筑信息学模型平台上整合工程信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且对基于互联网建筑信息学模型平台系统发展和管理现代轻型胶合竹结构提出了建议。

李天雯[5](2019)在《新海派家具风格流变及形态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派家具的诞生和发展,是家具史上不可抹去的篇章,是一笔珍贵的无形文化资产,她不仅充实了中华家具发展史,更让人们在居家生活中感悟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之美。海派家具的设计风格既彰显东方文化的端庄大气,又蕴含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之美,其制作技艺更是融合了当时中西方的精髓,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派家具一直在不断传承和演变,在今天仍能吸纳优秀文化,衍生出新海派家具,其血液中流淌的“和合精神”依然继承着传统海派家具的精华。通过研究海派家具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结合近期市场需求,得出符合当下潮流的家具设计理念,缓解目前家具设计领域思维陈旧僵化,产品千篇一律的现状,为家具企业提供较为新颖的理论借鉴。本文从历史时代变迁、西方文化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海派文化的历史因素。从近代上海的开埠作为起点,逐步分析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通过历史生活来直观反映出海派文化的外在表现,并通过西方人文主义总结出海派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海派家具的设计风格和工艺流程,总结传统海派家具的历史流变,得出传统海派家具在设计中的一般规律和典型特征,利用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亚振家具企业设计现状,大胆尝试新海派家具的设计方法,通过“融”系列家具设计的案例,探究新海派家具设计的内在核心,为今后的新海派家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李晓[6](2018)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比较粗放,建筑大多都还是现浇式混凝土结构,资源不能完全利用,建造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不可避免的污染,如建筑垃圾、污水、粉尘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若一直保持这种建筑模式,那么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友好性,已经在其它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有力证明。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节约大量资源,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大大缩短了工期,加快建造速度,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目前我国预制建筑的主要形式是装配整体式结构,现场湿作业较多且施工效率不高,预制装配式干式连接的方式具有施工连接快,大量节约工期、成本等优势,应作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模式。但干式连接的节点连接方式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抗震和节点连接等问题亟需科研攻关和实验研究。本文分别设计了现浇式节点、预制装配式阶梯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和预制装配式法兰盘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这两类干式连接梁柱节点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并与现浇式节点进行对比分析。文中首先研究了预制装配式阶梯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的连接钢板上螺栓孔位置与连接钢筋位置的分布形式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寻找出一种最优的分布形式,既能使得连接钢板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又能最节省材料。在最优的分布形式下,对预制装配式阶梯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进行建模,并进行低周往复位移加载,得出一系列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并对螺栓屈服强度、装配连接位置、轴压比进行参数化分析。利用Abaqus对预制装配式法兰盘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往复位移加载,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一系列抗震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对节点连接钢筋数量、装配连接位置、轴压比进行参数化分析。

陈复明[7](2014)在《竹束单板层积材连续成板工艺及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源自于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大跨度竹质工程构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4701)。研究目标为:利用我国丰富而低廉的小径级丛生竹材资源,通过突破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设计和连接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大跨度竹质层积材双拼梁构件,应用于房屋的建造。研究内容为:采用竹束单板整张化、板坯预压密实化和间歇压机连续热压工艺,通过解决预固化和接长问题,制造具有连续长度的竹束单板层积工程材料,开展大尺寸竹质工程构件的设计、制造和性能评价。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层积结构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密度、优化结构设计,为制造轻质高强的竹质工程材料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总结如下:(1)完成了竹束纤维疏解、单板整张化工艺,利用Box-Behnken Design设计法,建立了竹束单板接长工艺的响应面力学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利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17个竹束单板接长工艺的Pareto解。(2)建立了竹束吸胶量与浸渍时间、浸渍比参数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较优的预压密实化工艺为:预压温度:5060℃,浸渍比:1:61:10,预压时间:15min30min。利用Fick’secod law和Sheldon吸水厚度模型对不同浸渍比板材的厚度膨胀系数Ksr、扩散系数D、厚度膨胀活化能E和表观活化能Ea进行了定量表征;建立了剩余弹性模量与水煮老化温度、吸水增重率的关系模型;当湿热老化温度越高、吸水增重越大时,弹性模量越小。板材弹性模量随时间的衰减规律与负指数函数趋势一致,静曲强度衰减率与吸水增重率呈线性关系;且吸水增重率的变化对静曲强度衰减程度的影响比弹性模量要大。(3)利用间歇式热压工艺制造出了连续长度竹束单板层积材,并采用Malthus模型对间歇式接头处的传热规律进行了定量表征,适当降低热压温度并适时通入冷却水能降低间歇式接头处的预固化程度。间歇式接头处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在16GPa、150MPa以上,能达到结构单板层积材160E优等品的标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水煮老化后,间歇式接头处的模量降级和强度衰减程度较相邻处要大;经28h煮-干-煮实验后,间歇式热压接头处的力学性能仍能达到结构单板层积材100E优等品的标准。(4)设计了八种竹束单板/杨木单板层积结构,并采用SNK法将不同层积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归类为不同的均值子集,同一子集内性能指标可相互替换;垂直加载时各层积结构板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略大于水平加载,而剪切强度值表现为水平加载略大于垂直加载;从比强度和比刚度的角度来看:层积结构(BBPBPBB)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其中B表示竹束单板,P为杨木单板;当刚度较大的竹束单元位于层积结构的上、下表层时,板材具有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5)利用有限元建立了八种层积预测模型,对其弹性范围和极限载荷下的不同层积结构板材的挠度、应力分布、层间应力梯度变化和冯米斯(VonMises)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层积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及均值子集分类趋势一致;沿厚度方向上,(7B)和(7P)层积结构的应力分布呈线性,竹木复合层积结构为曲线变化。(6)利用连续成板工艺,制造出了竹质层积材双拼梁构件,并比较了五类双拼梁(竹束单板层积材、竹蔑层积材、竹木复合材和木质单板层积材)的抗弯性能。双拼梁的设计值是由截面刚度控制;木质双拼梁构件为跨中脆性破坏,竹质双拼梁构件为结构失稳,卸去载荷试样形状恢复,具有较好的延性。竹质双拼梁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最高,竹木复合双拼梁其次,木质双拼梁最低。双拼梁横截面在高度上应变值呈线性变化,符合平面假设。

张荫[8](2007)在《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密肋壁板结构是一种节能抗震型建筑结构体系,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方面尚属空白。本文以密肋壁板结构为对象,以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为主线,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可行性论证与科学决策系统、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与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复合墙体及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研究与开发、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新型结构全寿命周期中的使用及安全评定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模型研究结构的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模型在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所采用的建设方案进行比较估算,预知工程结构的可靠度及其寿命,并进行相应的可靠性评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密肋壁板结构特点,通过结构主要构件(密肋复合墙体)的质量分析模型及使用分析模型研究,建立了结构的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模型,为投资者在项目建设前期提供相关信息,减少因工程质量事故带来的投资风险,增加预期投资决策的可靠性。2.DEA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工程结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可行性论证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决定着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优劣。为克服目前可行性论证单指标评价和评价指标设置不完善的弊端,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建立DEA评价模型,对密肋壁板结构工程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就唐山荣泰园小区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3.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与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基本问题,目标是使全寿命周期总费用最小。文中结合密肋壁板结构特点,建立了结构的初始费用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结构失效损失费用评估方法的可行性,提出分灾设计理念,给出了基于投资一效益准则的密肋壁板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为基于性能的密肋壁板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了探讨。4.密肋壁板结构建造技术及墙板生产工艺方法研究密肋壁板结构施工工艺方法研究是密肋壁板结构得以推广应用的前提。本文在总结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墙板内热式自循环蒸养系统及移动式生产工艺方法,结合密肋壁板结构特点,提出了结构连接构造及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新方法,并就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5.密肋壁板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评析,提出工程质量的控制模式、实现途径和实践效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适宜于密肋壁板结构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表明:密肋壁板结构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应围绕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宏观质量控制展开,而且要更加注重各个阶段的技术控制,在工程建设中要实现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的双效合一。同时结合密肋壁板结构示范工程就“全过程、全项目和全员”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6.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周期中使用管理及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在对中外建筑工程维护管理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密肋壁板结构体系使用管理方法。结合结构的可靠性及耐久性,以已建的密肋壁板房屋为对象,通过现场测试、结构动力特性反演及静力弹塑性分析对密肋壁板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全寿命质量控制的概念应用于密肋壁板结构体系之中。通过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结构的优化设计、施工建造技术研究、项目的运营及安全性评估等,将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贯穿于始终。主要创新点有:1.密肋壁板结构工程质量与使用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提出通过密肋复合墙体可靠指标β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结构的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了工程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为项目的可行性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方法的建立结合密肋壁板结构构造特点提出分灾设计理念,给出了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密肋壁板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结构的初始费用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结构失效损失费用评估方法的可行性。3.密肋壁板结构建造技术及墙板生产工艺的研发针对密肋壁板结构特点提出了结构连接构造及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新方法,首次开发了墙板内热式自循环蒸养系统及移动式生产工艺方法,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4.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密肋壁板结构质量控制方法的给出就工程质量的控制模式、实现途径和实践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适宜于密肋壁板结构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密肋壁板结构示范工程就三全(全过程、全项目和全员)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杜爽[9](2003)在《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性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钢铁产量大幅增长,为建筑业用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储备,一种新型的居住建筑体系——钢结构体系住宅开始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开发研究。到目前,对该体系的研究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一方面各地建筑业积极参与这一新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并有了一批钢结构住宅试点和示范的建设经验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在建设实践中也发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本论文以钢结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和对比的研究方法对该体系进行全面的技术性研究。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分地区介绍了国外相关体系构成和技术措施,分析总结了国内的研究建设成果,并归纳我国目前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其后的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资料和成果。第三章从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探讨了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为全文重点的第四章,以钢结构住宅的各项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遵循建筑物的逻辑建造程序,逐条、分类地进行技术措施分析和总结。涉及平面空间组成、结构选型、墙体材料及构造节点、保温节能措施、防火防腐以及设备管线排布等几乎设计建造的全流程内容,并首次提出专门针对钢结构住宅各技术层面的有关健康住宅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点。第五章结合前文的技术要点尝试从经济性、功能性、环保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搭建出一个关于钢结构住宅综合评价的大框架。文中引用了数个工程实例真实有效的技术参数,力图全面公正地反映钢结构住宅与混凝土结构住宅之间的差异与优劣,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钢结构住宅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在文章的结语部分,对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并提出有利于今后推广应用的相应对策。

席晖[10](2006)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鼓励建筑用钢和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开发研究,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建设了一批钢结构住宅试点和示范的建设经验和科技成果。同时,在建设实践中也发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钢结构体系从结构合理性、可行性角度来讲,应用于居住建筑并没有太大难度,而与之配套的建筑空间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构造技术措施对于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则具有挑战性。 本文以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和对比的研究方法对该体系进行全面的技术性研究。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及相关体系构成和技术措施,分析总结了国内的建设研究成果,并归纳我国目前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其后的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本文探讨了在我国应用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进一步分析了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平面及空间设计的特点,并针对其可变性提出多种参考方案。作为全文重点具体讨论了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技术设计,逐条、分类的进行技术措施分析和总结。涉及墙体、楼板材料及构造节点、保温节能措施、防火防腐以及设备管线排布等内容,尝试搭建出一个钢结构住宅完整的体系。 最后,对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有利于今后推广应用的相应对策。

二、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论文提纲范文)

(3)Glubam胶合竹梁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竹材与木材的异同性
    1.3 木结构的历史
    1.4 木结构桥梁
    1.5 国内外木结构的发展
    1.6 竹材行业的兴起
        1.6.1 竹材资源及利用情况
        1.6.2 竹材人造板
        1.6.3 Glubam胶合竹结构
    1.7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1.8 课题来源
    1.9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Glubam胶合竹梁理论及试验研究
    2.1 Glubam胶合竹梁弯剪荷载下的失效准则
        2.1.1 失效准则概述
        2.1.2 胶合竹材失效准则
        2.1.3 Tsai-Wu失效准则
        2.1.4 Glubam胶合竹梁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准则公式
    2.2 Glubam胶合竹梁在弯剪荷载下的截面正应力∑与剪应力T
        2.2.1 非指接与指接胶合竹梁的截面应力计算
        2.2.2 FRP增强胶合竹梁的截面应力分析
    2.3 Glubam胶合竹力学性能
        2.3.1 Glubam胶合竹纤维角度
        2.3.2 胶合竹材干湿度性能
        2.3.3 螺栓连接的性能
        2.3.4 胶合竹梁蠕变性能
        2.3.5 蠕变后静载试验
        2.3.6 Glubam胶合竹材性试验
    2.4 Glubam胶合竹容许设计应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lubam胶合竹梁静载试验研究
    3.1 简介
    3.2 Glubam胶合竹梁连接方式对比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结果
    3.3 Glubam非指接梁的叠合方式对比试验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结果
        3.3.3 计算模型
    3.4 Glubam胶合指接梁试验
        3.4.1 试验方案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3 计算模型
    3.5 FRP增强Glubam胶合竹梁对比试验
        3.5.1 试验方案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3 计算模型
    3.6 跨中挠度计算
    3.7 Glubam梁整体稳定性计算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Glubam胶合竹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4.1 疲劳的基本原理
    4.2 桥梁疲劳问题
    4.3 疲劳问题理论基础
    4.4 桥梁工程的疲劳现状
        4.4.1 传统桥梁体系疲劳概况
        4.4.2 木结构桥梁疲劳概况
    4.5 现代竹结构梁疲劳性能
        4.5.1 试验背景
        4.5.2 Glubam胶合竹梁疲劳试验
        4.5.3 Glubam胶合竹梁模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Glubam胶合竹梁的工程应用
    5.1 现代竹结构人行天桥的设计和建造
        5.1.1 人行天桥研究背景
        5.1.2 工程概况
        5.1.3 设计计算
        5.1.4 荷载计算
        5.1.5 小结
    5.2 现代竹结构车行桥梁设计与建造
        5.2.1 工程概述
        5.2.2 桥梁设计
    5.3 现代竹结构车行桥梁的成桥试验
        5.3.1 成桥试验实测结果
        5.3.2 现代竹结构车行桥梁的有限元分析
    5.4 现代竹结构桥梁的长期观测
        5.4.1 竹结构人行天桥
        5.4.2 竹结构车行桥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工业化与轻型结构
    1.2 轻型木结构与钢结构
        1.2.1 轻型木结构
        1.2.2 轻型钢结构
    1.3 竹结构的发展
        1.3.1 原竹结构
        1.3.2 含竹复合结构
        1.3.3 冷压胶合竹结构(Glubam)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组织结构
第2章 胶合竹板材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1 胶合竹板材的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2.1.1 胶合竹板材基本材性试验方法
        2.1.2 胶合竹板材基本材性试验结果
        2.1.3 胶合竹板材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2.2 胶合竹板材的销槽承压强度
        2.2.1 胶合竹板材销槽承压强度试验方法
        2.2.2 胶合竹板材销槽承压强度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合竹板材强度指标的特征值与设计值估算
    3.1 特征值与设计值估算方法
        3.1.1 M-李简易估算方法
        3.1.2 欧盟规范估算法
        3.1.3 ISO标准法
        3.1.4 澳洲/新西兰规范简易估算法
        3.1.5 中国规范确定方法
    3.2 工程胶合竹材强度与销槽承压强度的特征值和设计值
        3.2.1 强度指标的概率性质
        3.2.2 基于M-李方法估算的强度指标的特征值与设计值
        3.2.3 基于欧盟规范方法估算的销槽承压强度特征值与设计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连接件系统的研究
    4.1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连接系统
        4.1.1 连接件规格
        4.1.2 覆面板-骨架连接(Sheathing-to-framing connection)
        4.1.3 骨架之间连接
        4.1.4 墙角锚固(Hold-down)连接
    4.2 连接的计算模型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4.2.1 理论计算模型
        4.2.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金属连接系统的试验研究
        4.3.1 钉连接件的弯曲强度试验
        4.3.2 覆面板-骨架连接试验
        4.3.3 骨架-骨架钉连接试验
        4.3.4 墙角锚固构件(Hold-down)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5.1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5.2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
        5.2.1 剪力墙的理论分析模型与实用计算方法
        5.2.2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抗侧向力的试验研究
        5.2.3 基于连接试验信息的轻型框架剪力墙的性能模拟及参数分析
    5.3 楼盖
    5.4 屋盖
    5.5 胶合竹轻型框架房屋的整体性能模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及其在BIM平台上设计、建造与运营的研究和展望
    6.1 概述
    6.2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工程实例
        6.2.1 湖南大学竹结构示范建筑及其性能分析
        6.2.2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结构茶楼
        6.2.3 其它案例与功能性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构件的创新运用
    6.3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在BIM平台上设计、建造及运营的研究及展望
        6.3.1 BIM的发展历史回顾及其运用
        6.3.2 基于AutodeskRevit软件的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房屋BIM建模及其进阶开发
        6.3.3 基于BIM平台的轻型结构发展预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新海派家具风格流变及形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海派家具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海派的文化与海派家具的艺术特点
    2.1 海派文化
    2.2 海派生活
    2.3 海派家具
        2.3.1 海派家具的诞生与创新
        2.3.2 传统海派家具技术改革
    2.4 海派家具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2.4.1 人文主义的起源
        2.4.2 西方家具的黄金时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派家具风格特征及发展探究
    3.1 传统海派家具的发展
    3.2 传统海派家具装饰手法
    3.3 海派家具中明式家具造型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海派家具艺术设计及制做工艺分析
    4.1 新海派家具成因
    4.2 新海派家具艺术风格分析
    4.3 新海派家具独特制造技艺分析
        4.3.1 工艺流程
        4.3.2 制版技艺
        4.3.3 软包制作
    4.4 新海派家具的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海派家具创新发展与设计实践
    5.1 创新思路分析
        5.1.1 家具设计的市场定位
        5.1.2 新海派家具设计原则
        5.1.3 设计要素提炼
    5.2 设计过程
        5.2.1 设计定位
        5.2.2 设计方案推敲与深化
    5.3 方案完善与效果展示
        5.3.1 餐厅系列效果图与设计说明
        5.3.2 客厅系列效果图与设计说明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1.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起源
        1.2.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外的发展
        1.2.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
    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及优缺点
        1.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1.3.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3.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1.4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研究概况
        1.4.1 PRESSS项目进行的节点研究
        1.4.2 后浇整体式节点的研究
        1.4.3 其它连接形式节点的研究
    1.5 常用的钢筋连接形式
        1.5.1 绑扎搭接
        1.5.2 焊接连接
        1.5.3 机械连接
        1.5.4 几种钢筋连接形式在预制结构中的适用性分析
    1.6 研究问题的提出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阶梯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有限元计算及优化分析
    2.1 Abaqus有限元分析理论简介
        2.1.1 Abaqus简介
        2.1.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2.1.3 Abaqus中弹塑性定义
    2.2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及尺寸设计
    2.3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2.3.1 单元类型的选取
        2.3.2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2.3.3 模型中的基本假定
    2.4 有限元模型建立的主要步骤
    2.5 连接钢板上螺栓孔位置与连接钢筋位置的分布形式受力分析
        2.5.1 分布形式1下的有限元分析
        2.5.2 分布形式2下的有限元分析
        2.5.3 分布形式3下的有限元分析
    2.6 有限元模型加载制度的确定
    2.7 现浇式节点与阶梯型装配式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比较研究
        2.7.1 破坏形态分析
        2.7.2 滞回能力分析
        2.7.3 骨架曲线分析
        2.7.4 极限承载力分析
        2.7.5 延性分析
        2.7.6 强度退化分析
        2.7.7 刚度退化分析
    2.8 参数分析
        2.8.1 螺栓屈服强度
        2.8.2 装配连接位置
        2.8.3 轴压比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法兰盘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有限元计算及优化分析
    3.1 模型介绍及尺寸设计
    3.2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3.2.1 单元类型的选取
        3.2.2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3.2.3 模型中的基本假定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的主要步骤
    3.4 装配式法兰盘型干式连接梁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3.4.1 破坏形态分析
        3.4.2 滞回能力分析
        3.4.3 骨架曲线分析
        3.4.4 极限承载力分析
        3.4.5 延性分析
        3.4.6 强度退化分析
        3.4.7 刚度退化分析
    3.5 参数分析
        3.5.1 节点连接钢筋的数量
        3.5.2 装配连接位置
        3.5.3 轴压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国家专利
致谢

(7)竹束单板层积材连续成板工艺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子的特性
    1.3 大尺度竹质工程材料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4 大尺度竹质工程材料加工存在的问题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木质工程材料研究进展
        1.5.2 竹质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
        1.5.3 热压过程中板坯传热规律的研究进展
        1.5.4 复合材料层积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解决问题
        1.7.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8 技术路线
    1.9 项目支持与经费来源
第二章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竹束单板接长工艺优化
    2.1 竹束纤维化单板加工
        2.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1.2 竹束单元的制备工艺
        2.1.3 竹束单板整张化工艺
    2.2 竹束单板接长响应面模型及 BLVL 的制备
        2.2.1 BLVL 加工工艺流程
        2.2.2 力学性能测试
        2.2.3 Box-Behnken Design 试验设计
        2.2.4 RSM 响应面模型原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2.3.2 弹性模量模型
        2.3.3 静曲强度模型
        2.3.4 水平剪切强度模型
        2.3.5 模型的验证
        2.3.6 工艺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束单板板坯预压密实化及分析模型
    3.1 竹束单板吸胶量模型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1.3 理论基础
        3.1.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6 吸胶量模型的建立
    3.2 竹束单板板坯预压密实化工艺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2.4 性能测试
        3.2.5 结果与分析
    3.3 预压密实化 BLVL 性能研究与分析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及原理
        3.3.3 试验方法
        3.3.4 性能测试
        3.3.5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长竹束单板层积材加工工艺及性能分析
    4.1 间歇式热压工艺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工艺路线
    4.2 间歇式热压传热特性
        4.2.1 传热模型理论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超长竹束单板层积材(BLVL)性能表征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2 间歇式热压对 BLVL 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间歇式热压对 BLVL 尺寸稳定性影响
        4.3.4 间歇式接头处耐老化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层积结构设计及有限元预测模型
    5.1 竹束板层积材层积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5.1.1 试验材料
        5.1.2 层积结构设计
        5.1.3 试验方法
        5.1.4 结果与分析
    5.2 有限元层积预测模型
        5.2.1 建模概述
        5.2.2 上下压辊建模
        5.2.3 竹木层积复合板
        5.2.5 接触处理
        5.2.6 加载工况
        5.2.7 相同载荷下层积模型分析
        5.2.8 极限载荷下层积模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竹束单板双拼梁的制造与性能分析
    6.1 双拼梁加工工艺
        6.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2 工艺步骤
    6.2 双拼梁的弯曲性能测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理论部分
        6.2.5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8)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密肋壁板结构的研究背景
        1.1.2 密肋壁板结构的设计思想及相关研究
        1.1.3 密肋壁板结构特点
        1.1.4 密肋壁板结构的发展前景
        1.1.5 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与建造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1.2.1 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相关研究进展
        1.2.2 建造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研究发展概况
        1.3.1 质量管理的发展
        1.3.2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经验
        1.3.3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现状
    1.4 我国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4.1 我国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研究现状
        1.4.2 我国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全寿命周期中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与科学决策系统研究
    2.1 密肋壁板结构工程质量与寿命关系模型研究
        2.1.1 引言
        2.1.2 密肋壁板结构质量及使用寿命分析模型
        2.1.3 结构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模型的建立
    2.2 工程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中的DEA方法
        2.2.1 引言
        2.2.2 DEA评价模型的建立
    2.3 工程项目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2.3.1 引言
        2.3.2 社会效果评价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2.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4 建设部科技节能示范小区——唐山荣泰园小区工程可行性论证
        2.4.1 项目概况
        2.4.2 技术方案
        2.4.3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4.4 工程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分析
    2.5 小结
3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与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1 投资—效益准则
    3.2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
        3.2.1 初始费用评估
        3.2.2 维修费用和人员伤亡评估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构失效损失费用评估
    3.4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分灾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3.4.1 分灾抗震设计
        3.4.2 密肋壁板结构分灾抗震设计
    3.5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5.1 工程设计人员职业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5.2 提高工程设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的对策
    3.6 小结
4 密肋壁板结构建造技术研究
    4.1 复合墙板生产工艺方法研究
        4.1.1 复合墙板生产工艺
        4.1.2 外墙板保温构造处理方法
    4.2 密肋壁板结构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方法
        4.2.1 墙板安装
        4.2.2 连接构造
    4.3 密肋壁板结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4.3.1 地基处理方法与基础方案选用
        4.3.2 密肋壁板结构示范小区工程地基处理
        4.3.3 密肋壁板结构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4.4 小结
5 密肋壁板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5.1 工程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
        5.1.1 工程质量控制理论
        5.1.2 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5.1.3 密肋壁板结构质量控制过程
    5.2 西安更新街小区工程“全项目、全过程和全员”质量控制
        5.2.1 工程概况
        5.2.2 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依据
        5.2.3 “三全”(全项目、全过程和全员)质量控制
        5.2.4 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5.3 小结
6 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周期中的使用管理及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6.1 中外建筑工程使用维护管理对比分析
        6.1.1 建筑工程维护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6.1.2 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维护管理现状
        6.1.3 国外建筑工程维护管理现状
        6.1.4 国外建筑工程维护管理与我国的对比
    6.2 密肋壁板结构使用维护管理方法探讨
    6.3 密肋壁板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6.3.1 结构安全可靠性检测方法和评估内容
        6.3.2 密肋壁板服役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价
        6.3.3 概率Pushover分析方法在密肋壁板结构体系抗震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6.3.4 神经元网络技术在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耐久性评定中的应用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分析
        1.2.1. 对政策、规范及相关技术措施的分析研究
        1.2.2. 对工程实践的分析研究
        1.2.3. 对新型建材产品和构造技术的了解与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钢结构住宅体系概述
    2.1. 国外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概况
        2.1.1. 钢结构住宅的诞生
        2.1.2. 作为工业化建筑体系的钢结构住宅
        2.1.3. 国外钢结构住宅对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借鉴作用
    2.2. 我国钢结构住宅开发研究的进程
        2.2.1. 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进程
        2.2.2. 我国钢结构住宅工程实践
    2.3. 健康住宅理念
        2.3.1. 健康住宅的国际趋向
        2.3.2. 西方国家的健康住宅理念和相关技术规程
        2.3.3. 我国有关健康住宅的技术规程
        2.3.4. 与钢结构住宅有关的健康住宅理念
第三章 .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可行性分析
    3.1. 钢结构住宅与住宅产业化
        3.1.1. 目前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
        3.1.2. 住宅产业现代化与钢结构体系
    3.2. 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可行性
        3.2.1. 钢结构体系具有的优势
        3.2.2. 丰富住宅商品市场
        3.2.3. 环保优势
        3.2.4. 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3.3. 技术性问题的解决是进一步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关键
第四章 .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性分析
    4.1. 技术性的含义与内容
        4.1.1. 建筑技术的含义
        4.1.2. 钢结构住宅技术性的内容
    4.2. 平面及空间设计
        4.2.1. 钢结构体系住宅在平面及空间设计上的特点
        4.2.2. 钢结构体系住宅在平面及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4.2.3. 平面及空间处理手法
        4.2.4. 健康住宅原则—灵活性、可变性
        4.2.5. 钢结构构件的材料选择
        4.2.6. 结构框架体系
        4.2.7. 楼板体系
        4.2.8. 健康住宅原则—安全性,合理性,居住空间的灵活性
    4.3. 墙体材料--钢结构住宅的首要问题是墙体材料的问题
        4.3.1. 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的特点
        4.3.2. 外墙材料
        4.3.3. 内隔墙材料
    4.4. 钢结构防火处理及消防安全设施
        4.4.1.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防火特性及难点
        4.4.2. 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的目的
        4.4.3. 钢结构住宅的防火措施
        4.4.4. 健康住宅原则—结构的安全性原则
    4.5. 钢结构防腐
        4.5.1. 钢结构的防腐原理及防腐措施
        4.5.2. 钢结构防腐涂层的种类
        4.5.3. 钢结构防腐制作过程
        4.5.4. 防腐保护层的维护
        4.5.5. 不同部位的不同防腐措施
        4.5.6. 健康住宅原则—结构的耐久性、材料的环保性原则
    4.6. 保温措施
        4.6.1. 保温设计的基本要素
        4.6.2. 保温材料的种类
        4.6.3. 墙体保温类型
        4.6.4. 健康住宅原则—居住者健康,环保和经济原则
    4.7. 钢结构住宅的设备布线
        4.7.1. 竖向管线布置
        4.7.2. 水平管线敷设
        4.7.3. 户内墙体走线的方法
        4.7.4. 局部下沉楼面
        4.7.5. 健康住宅原则—集约化、可变性、耐久性原则
第五章 .钢结构住宅的综合评价
    5.1. 可供参考的国内有关住宅的评估体系
        5.1.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5.1.2. 住宅产业现代化评价框图
        5.1.3. 住宅功能评价指标
    5.2. 钢结构住宅的综合评价
        5.2.1. 造价
        5.2.2. 可居住性
        5.2.3. 工业化生产程度
        5.2.4. 环保与节能
        5.2.5. 资源效益——建筑的“全寿命”影响
        5.2.6. 钢结构住宅的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1-1 我国现阶段对住宅的需求
        1-1-2 传统结构体系的住宅存在的问题
        1-1-3 钢产业及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1-2 钢结构住宅的优缺点
        1-2-1 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1-2-2 钢结构住宅的缺点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和发展历史
    §2-1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2-1-1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
        2-1-2 国外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现状
    §2-2 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2-2-1 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
        2-2-2 国内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实例
        2-2-3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政策回顾
第三章 我国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常用的结构体系
    §3-1 纯钢框架结构体系
    §3-2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3-2-1 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
        3-2-2 钢框架—偏心支撑体系
    §3-3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4 钢混结构体系
        3-4-1 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3-4-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
    §3-5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
    §3-6 巨型体系
第四章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平面及空间设计
    §4-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性的内容
        4-1-1 建筑技术的含义
        4-1-2 钢结构住宅技术性的内容
    §4-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平面及空间设计的特点
        4-2-1 平面及空间设计的优点
        4-2-2 平面及空间设计的缺点
    §4-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平面及空间处理手法
        4-3-1 在平面及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4-3-2 平面布置的灵活性
        4-3-3 平面及空间处理手法
    §4-4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平面设计实例
第五章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墙体设计
    §5-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墙体的特点
    §5-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外墙设计
        5-2-1 外墙的功能
        5-2-2 外墙的选择原则
        5-2-3 外墙的类型
        5-2-4 各类型墙体的综合比较
        5-2-5 外墙节点构造
    §5-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内隔墙设计
        5-3-1 内隔墙的功能
        5-3-2 内隔墙的选择原则
        5-3-3 内隔墙的类型
        5-3-4 内隔墙的隔声
        5-3-5 预制板材内隔墙的安装方法
第六章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楼板设计
    §6-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的选择原则
    §6-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的类型
        6-2-1 全现浇楼板
        6-2-2 半预制半现浇楼板
        6-2-3 全预制楼板
    §6-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不同类型楼板的综合比较
第七章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其他技术问题
    §7-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的防火措施
        7-1-1 防火特性及难点
        7-1-2 防火目的
        7-1-3 防火措施
        7-1-4 不同防火保护措施的综合比较
    §7-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防腐措施
        7-2-1 防腐原理及防腐措施
        7-2-2 防腐涂层—防锈漆的选用
        7-2-3 防腐制作过程
        7-2-4 防腐保护层的维护
        7-2-5 不同部位的不同防腐措施
    §7-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管线布置
        7-3-1 设备布线的选择原则
        7-3-2 竖向管线布置
        7-3-3 水平管线敷设
        7-3-4 户内墙体走线的方法
        5-3-5 楼面走线的方法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发明家的情怀──记上海市优秀发明家、上海钢艺高级工程师郁竑[J]. 包斯文. 冶金管理, 1998(02)
  • [2]钢筋冷压连接技术是如何走向市场的[J]. 张铭鼎. 发明与革新, 1995(01)
  • [3]Glubam胶合竹梁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 周泉. 湖南大学, 2013(09)
  • [4]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D]. 王睿. 湖南大学, 2019
  • [5]新海派家具风格流变及形态设计研究[D]. 李天雯.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 李晓.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7]竹束单板层积材连续成板工艺及理论研究[D]. 陈复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0)
  • [8]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D]. 张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9]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性研究[D]. 杜爽. 清华大学, 2003(02)
  • [10]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D]. 席晖.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标签:;  ;  

钢筋冷压连接技术如何走向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