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李攀[1](2021)在《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以期在临床中为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优的方法。方法:纳入山西省中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颈椎管狭窄症(cervical spinal stenosis,CS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致病因素、病变节段数)。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CPSOLP),记录术中连续减压节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对照组术后按病情需要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第二天开始加服丹芪活血胶囊。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随访时长和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行颈椎CT平扫了解门轴侧骨性融合情况,同时测量C5水平椎管矢状径并计算椎管扩大率。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功能改善率(Recovery Rate,RR)、FTT叩足实验(Foot Tapping Test)进行临床评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将术后与术前及两组同一时间点的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估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致病因素、病变节段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连续减压节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时长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术前C5水平椎管矢状径为(9.31±0.72)mm、对照组(9.14±0.88)mm,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均行颈椎CT平扫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轴侧植骨均已融合,测量C5水平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大,治疗组(16.17±1.04)mm、对照组(15.80±1.02)mm分别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C5水平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管扩大率(74.05±9.92)%与对照组椎管扩大率(73.48±8.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断裂、排异及术后感染、再关门、脑脊液漏、血肿、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治疗组出现1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治疗组出现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患者5例(14.3%),对照组出现14例(40%),两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轴性症状重症度量表,治疗组:I度2例(40%)、II度2例(40%)、III度1例(20%),对照组:I度4例(28.6%)、II度3例(21.4%)、III度4例(28.6%)、IV度3例(21.4%)。对照组C5神经根麻痹(Nerve Root Palsy,NRP)发生率(8.6%)稍高于治疗组(2.9%)(P>0.05);其中对照组共3例,分别为I度2例(66.7%)、III度1例(33.3%);治疗组1例,为I度(100%)。(5)两组术后1周、3月、末次随访时的NDI、VAS评分分别与术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DI、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较术后1周进一步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术后1周、3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8.74±1.54)分与对照组(8.51±1.6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JOA(9.94±1.39)分与对照组(9.63±1.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显着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为(73.72±12.22)%与对照组(63.52±18.18)%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颈椎功能改善率(RR)评定结果:治疗组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3%;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7%;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在随访时均行FTT叩足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叩足次数逐渐增加。两组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末次的FTT次数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T次数在术前、术后1周分别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叩足次数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1)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支撑内固定术后,椎管容积明显扩大,脊髓、神经压迫得到解除,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该手术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着,门轴侧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2)对于气虚血瘀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而言,术后早期服用丹芪活血胶囊,较单纯手术治疗能进一步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加速康复,降低轴性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陈路[2](2021)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研究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常发生进行性的胸腰段后凸畸形,导致患者出现矢状位失衡,骨盆代偿性的向后倾斜,并出现髋关节屈曲强直。脊柱截骨术是目前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对脊柱截骨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为AS患者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及髋关节屈曲强直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目的:通过观察AS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手术前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探讨AS患者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并累及髋关节的手术策略。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胸腰椎PSO矫形手术的AS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共36例患者。患者手术前后拍摄标准的站立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以下参数:(1)C2齿突-髋关节垂轴角OD-HA;(2)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3)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4)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angle,TK);(6)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7)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8)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9)前骨盆平面角(anterior pelvic plane angle,APPA);(10)髋臼外展角(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在术前术后CT上测量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 angle)。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评估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结果:OD-HA由术前的24.8±6.7,矫正为术后的3.5±2.3°(P<0.05),矫正率75.0%;CBVA由术前的21.7±5.9°,矫正为术后的6.8±2.3°(P<0.05),矫正率68.7%;GK由术前的67.3±13.9°,矫正为术后的46.8±6.2°(P<0.05),矫正率30.5%;TK由术前的49.4±12.1°,矫正为术后的30.8±11.9°(P<0.05),矫正率37.7%;LL由术前的-6.4±11.3°,矫正为术后的-37.9±8.3°(P<0.05),矫正率83.1%。(2)PI术前为43.5±9.3°,术后为45.4±8.1°(P>0.05);SS由术前的13.1±9.0°,矫正为术后的32.5±8.7°(P<0.05),矫正率59.7%;PT由术前的30.4±8.2°,矫正为术后的12.9±9.5°(P<0.05),矫正率57.6%;APPA由术前的-15.7±5.8°,矫正为术后的10.3±5.6°(P<0.05),矫正率165.6%;术前髋臼外展角,右侧为58.5±4.1°,左侧为58.7±5.5°,术后矫正至右侧47.1±5.8°(P<0.05),左侧46.8±6.1°(P<0.05),矫正率右侧19.5%,左侧20.3%;术前髋臼前倾角,右侧为36.7±6.5°,左侧为36.9±7.4°,术后矫正至右侧20.4±3.0°(P<0.05),左侧21.3±2.7°(P<0.05),矫正率右侧44.4%,左侧43.0%。(3)PSO矫正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2±1.2h,平均手术出血量417±151ml。(4)并发症情况:硬脊膜撕裂1例,下肢放射痛1例,感染1例,脊柱冠状位失平衡1例,全部36例患者无死亡、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1)PSO矫形术是AS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手段;(2)进行胸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骨盆的的参数可得到良好的矫正;(3)对于AS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及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病例,先进行脊柱截骨矫形手术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错误放置等风险。第二章侧卧位胸腰椎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患者易并发胸腰椎后凸及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联合进行脊柱截骨矫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先行脊柱截骨矫形术后行THA可减少髋关节假体脱位的风险,但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的患者,摆放俯卧位进行胸腰椎截骨矫形手术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体位替代俯卧位进行手术。目的:观察侧卧位进行胸腰椎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术治疗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及临床数据变化,探讨该体位进行脊柱截骨矫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侧卧位胸腰椎PSO矫形手术,二期行THA手术的AS合并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及髋关节屈曲挛缩共10例患者。患者手术前后拍摄标准的站立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以下参数:(1)C2齿突-髋关节垂轴角OD-HA;(2)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3)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4)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angle,TK);(6)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7)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8)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9)前骨盆平面角(anterior pelvic plane angle,APPA);(10)髋臼外展角(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在术前术后CT上测量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 angle)。使用Harris评分系统对THA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评估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脊柱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结果:OD-HA由术前的46.9±9.3°,矫正为术后的7.2±2.7°(P<0.05),矫正率84.6%;CBVA由术前的33.5±7.5°,矫正为术后的5.2±2.8°(P<0.05),矫正率84.5%;GK由术前的106.2±15.7°,矫正为术后的64.6±5.0°(P<0.05),矫正率39.2%;TK由术前的84.0±16.6°,矫正为术后的50.9±13.1°(P<0.05),矫正率39.4%;LL由术前的-24.8±16.7°,矫正为术后的-44.0±6.9°(P<0.05),矫正率43.6%。(2)骨盆影像学参数结果:PI术前为57.1±8.2°,术后为54.5±7.5°(P>0.05);SS由术前的13.7±7.7°,矫正为术后的37.3±7.2°(P<0.05),矫正率63.3%;PT由术前的43.4±9.0°,矫正为术后的17.2±8.1°(P<0.05),矫正率47.6%;APPA由术前的-21.2±6.4°,矫正为术后的-11.1±6.4°(P<0.05),矫正率47.6%;术前髋臼外展角,右侧为59.5±3.8°,左侧为58.2±5.9°,术后矫正至右侧51.3±5.3°(P<0.05),左侧51.9±4.5°(P<0.05),矫正率右侧13.8%,左侧10.8%;术前髋臼前倾角,右侧为38.0±4.3°,左侧为37.6±3.6°,术后矫正至右侧22.6±2.2(P<0.05),左侧23.8±1.3°(P<0.05),矫正率右侧24.7%,左侧24.7%。(3)THA术前Harris评分为23.6±3.9分,术后为82.4±5.2分(P<0.05),优良率90.0%。(4)PSO平均手术时间为7.3±1.8h,平均手术出血量934±181ml。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9±0.6h,平均手术出血量396±124ml。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4.2±1.1h,平均手术出血量813±167ml。(5)并发症情况:硬脊膜撕裂1例,下肢放射痛2例,感染1例,全部10例患者于PSO矫形术后12周接受单侧或双侧THA,术后无发生假体脱位病例,无死亡、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1)通过侧卧位行PSO治疗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AS患者是有效而且安全的。(2)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及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AS患者术中无法摆放俯卧位时,侧卧位可成为替代体位进行手术。第三章胸腰椎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情进展可引起特征性的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已成为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但PSO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较多,创伤较大,因此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相对较高。目的:分析PSO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胸腰椎PSO矫形手术的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AS患者共46例。收集并查阅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变化情况,记录截骨数量、截骨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总共有13例(28.2%)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6.5%)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10例(21.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未出现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使用PSO治疗AS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是有效、安全的,但应警惕PSO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吴鸿伟[3](2021)在《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完成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且在行手术治疗后的1个月仍存在腰背部疼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从复诊次日起,开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2次/日,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免煎颗粒,水冲服,日一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五点支撑法锻炼(每组12次,早晚各1组),疗程为4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ODI指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医疗效评定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及VAS评分、O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2、治疗后第2周、第4周,对照组、试验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中医证候疗效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五点支撑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气滞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向军伟[4](2021)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的同时对受损的肺功能是否有改善,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的改变与肺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0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且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完成研究全过程及临床资料收集齐全的患者共40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天以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e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前后比较,观察哪些指标术后得到改善;进一步计算各项指标在两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改善值(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提高值、椎体高度的恢复值、胸椎后凸Cobb角的减少值、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减少值),分析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值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各项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 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及ODI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术后3月测得的MVV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P<0.05);术后3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P<0.05);其余指标在进行术后3月与术后3天相比较没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2)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 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606,P<0.05;FVC:r=0.408,P<0.05;FEV1:r=0.466,P<0.05;MVV:r=0.462,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8,P<0.05;FVC:r=0.501,P<0.05;FEV1:r=0.44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152,P>0.05;FVC:r=0.068,P>0.05;FEV1:r=0.109,P>0.05;MVV:r=-0.111,P>0.05)。患者ODI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437,P<0.05;FVC:r=0.359,P<0.05;MVV:r=0.509,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71,P<0.05;FVC:r=0.460,P<0.05;MVV:r=0.406,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MVV的改善值呈正相关(MVV:r=0.465,P<0.05)。患者胸椎后凸Coob角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720,P<0.05;FVC:r=0.452,P<0.05;FEV1:r=0.369,P<0.05;MVV:r=0.431,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呈正相关(VC:r=0.707,P<0.05;FVC:r=0.38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216,P>0.05;FVC:r=0.074,P>0.05;FEV1:r=-0.309,P>0.05;MVV:r=0.995,P>0.05)。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58,P<0.05;FVC:r=0.465,P<0.05;MVV:r=0.348,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1,P<0.05;FVC:r=0.530,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302,P>0.05;FVC:r=-0.158,P>0.05;FEV1:r=0.133,P>0.05;MVV:r=-0.010,P>0.05)。结论:(1)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快速缓解、伤椎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得到改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2)PK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认为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疼痛的缓解、伤椎高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及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相关。(3)初步说明PKP在改善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方面存在潜在的疗效,为PKP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增加了积极的临床意义。
姚小伟[5](2014)在《唐山大地震后伤员的救治与安置研究》文中认为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对伤员进行了及时的救治和安置。本次地震伤员的救治与安置实践涉及的空间广、时间久。故而文章将唐山震后伤员群体、尤其是以重伤员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伤员的救治和安置实践,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抗震救灾就是救人,最大限度地处置伤员。鉴于此,论文将着力点放在对伤员的救治与安置的探讨之上,通过政府、伤员、医护人员、军人等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审视这一过程,其间涉及到一系列救治、安置办法值得今天借鉴。当然,存在的若干问题亦值得思考。全文分为前言和五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起及意义,对研究范围及概念进行了界定(唐山区划、伤员、救治和安置),回顾了选题的学术史,概述了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大地震后伤员的伤情。第二部分,从震后灾情的上报、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建立及抗震救灾动员及响应三个角度,探讨政府应急机制的建立。第三部分,着重考察震后伤员的救治实践,包括抢救伤员与医疗援唐、伤员的外转与接收、伤员的治疗与护理、药械的供应与保障等内容。第四部分,详细探讨震后治愈伤员的安置和保障,主要从救治伤员的经费保障、伤员的出院和运回、伤员的回省再安置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四部分,对震后伤员救治与安置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从政府及伤员自身层面总结具体救治与安置过程中的教训和启示。结语部分,归纳全文,唐山大地震后的伤员救治与安置实践是卓有成效,短期内伤员得到了有效救治与安置。从长远来看,在抗震医疗救援上,政府与社会必须联动,形成合力,更加注重地震的测、防、报,并且由于震后伤员的救治和与安置同急救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政府应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防止唐山大地震的悲剧重演。综上,本文认为唐山大地震后伤员的救治与安置实践是一种回应式的地震救灾模式,侧重于善后保障,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地震救援和灾后社会保障的双重性质。
卓大宏[6](2008)在《地震救援及灾区重建中康复医学的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近十多年来亚洲多次大地震的经验,联系到我国汶川地震,强调康复医疗从地震救援期到灾区重建期都有重大作用。地震致残率高,使伤员身心功能障碍,康复医疗通过伤残评估、早期康复介入、功能治疗、辅助器具使用及心理康复,达到助残展能、康复身心的目的。在救援期,康复医务人员既要在统一的协调下,执行《地震伤员康复指导规范》,充分发挥专业的独特作用,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救援工作。至于灾区重建,也包含了康复体系的重建,即康复医疗机构、网络及其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建设,应按照灵活性、可靠性、可及性的要求,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建设起现代化的康复机构及社区康复体系,为伤残人士的全面康复提供可持续的、有效的服务。
郭友仁[7](1994)在《唐山地震截瘫病人15年康复工作的回顾》文中提出本文总结了15年来唐山地震截瘫伤员的康复工作,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与回顾,概括了不同时期唐山地震截瘫伤员康复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今后的康复工作提出了社会需求和研究方向。本文为大量、集中脊髓损伤伤员的康复及本领域中国内、外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及重要科学资料。
侯恩才[8](1988)在《唐山地震后截瘫伤员的安置对策》文中认为本文着力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康复学角度,根据截瘫伤员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需要,作了重点总结和探讨。并以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描绘了震后截瘫伤员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等诸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马武献[9](1978)在《外伤性截瘫功能锻炼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功能锻炼是外伤性截瘫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奋革命精神、增强体质、提高生理机能、预防并发症、加速褥疮愈合和各种功能重建的主要措施。76年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我院共收治震伤伤员81名,其中震伤截瘫21名,占伤员总数的25.9%。我院党委建立了战截瘫小组,提出了“要让截瘫
解放军九七医院治疗震伤截瘫伤员医护小组[10](1977)在《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文中指出 我院于1976年9月由他院转入震区截瘫伤员17名。这些伤员从入院起就注意了加强各种类型的功能锻炼,不仅下肢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并在功能锻炼的同时注意了思想教育,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加了食欲,增强了体质,体重普遍增加,促进了全身功能的恢复,也加速了褥疮愈合和大、小便功能的恢复。现在,除1例因败血症死亡外,已有2例痊愈出院,1例能独自行走,7例扶拐行走,5例能在床上扶双拐站立活动。仅1例由于怀孕仍卧床,但能坐起活动。现将初步情况汇报如
二、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治现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操作过程 |
1.3 影像学参数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脊柱影像学参数结果 |
2.2 骨盆影像学参数结果 |
2.3 临床相关数据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附页 |
第二章 侧卧位胸腰椎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操作过程 |
1.3 影像学参数 |
1.4 髋关节功能疗效评价 |
1.5 临床数据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脊柱影像学参数结果 |
2.2 骨盆影像学参数结果 |
2.3 髋关节功能疗效评价 |
2.4 临床相关数据及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附页 |
第三章 胸腰椎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操作过程 |
1.3 围手术期处理 |
1.4 数据记录 |
2 结果 |
2.1 手术结果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附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治疗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3)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资料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类型 |
3.2 分组方法 |
3.3 治疗方案 |
3.4 观察项目 |
3.5 中医疗效判定 |
4 统计学处理 |
5 伦理学申明 |
研究结果 |
1 病例脱落、排除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3 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评估情况 |
分析与讨论 |
1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
2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腰背痛的认识 |
2.1 病证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3 术后慢性腰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与危害 |
4 现代医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慢性腰背痛的治疗 |
5 炎性因子与骨关节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
6 复元活血汤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作用机理分析及研究进展 |
6.1 复元活血汤 |
6.2 腰背肌功能锻炼 |
7 本研究结果分析 |
7.1 VAS评分结果及分析 |
7.2 ODI评分结果及分析 |
7.3 炎性指标结果及分析 |
7.4 中医疗效评定及总有效率结果及分析 |
7.5 安全性分析 |
7.6 小结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腰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
2.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述 |
2.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
2.3.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
2.3.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
2.4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概述 |
2.5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常见并发症 |
2.5.1 骨水泥渗漏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方案 |
2.5.2 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
2.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肺功能的影响 |
2.7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对肺功能的影响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诊断标准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2 治疗方案 |
3.2.1 入院后处理 |
3.2.2 术前准备 |
3.2.3 手术操作 |
3.2.4 术后处理 |
3.2.5 出院医嘱及随访 |
3.3 指标评价及测量方法 |
3.3.1 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 |
3.3.2 VAS疼痛评分 |
3.3.3 ODI生活质量评分 |
3.3.4 肺功能指标检测 |
3.4 统计学分析 |
3.4.1 各项指标前后统计分析 |
3.4.2 肺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患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前后比较分析 |
4.1.1 不同时间点的肺功能各指标前后对比 |
4.1.2 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前后对比 |
4.1.3 不同时间点的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前后对比 |
4.2 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1 VAS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2 ODI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3 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4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 |
5.1 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
5.1.1 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及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分析 |
5.1.2 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与分析 |
5.2 肺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研究对象资料表 |
附件2: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
附件3: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
(5)唐山大地震后伤员的救治与安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震后伤员的伤情 |
(一) 伤员伤情分析 |
(二) 伤员产生的原因 |
二、 震后政府应急机制的建立 |
(一) 地震灾情的上报 |
(二) 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建立 |
(三) 抗震救灾的动员及响应 |
三、 震后救治伤员的实践 |
(一) 抢救伤员与医疗援唐 |
(二) 伤员的外转与接收 |
(三) 伤员的治疗与护理 |
(四) 药械的供应与保障 |
四、 震后伤员的安置和保障 |
(一) 伤员的救治经费保障 |
(二) 伤员的出院和运回 |
(三) 截瘫伤员的安置 |
五、 对震后伤员救治与安置实践的思考 |
(一) 政府在救治实践中的不足 |
(二) 伤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D]. 李攀.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治疗研究[D]. 陈路. 南昌大学, 2021(01)
- [3]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鸿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向军伟.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5]唐山大地震后伤员的救治与安置研究[D]. 姚小伟.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6]地震救援及灾区重建中康复医学的应对策略[J]. 卓大宏. 科技导报, 2008(11)
- [7]唐山地震截瘫病人15年康复工作的回顾[J]. 郭友仁. 中国伤残医学, 1994(04)
- [8]唐山地震后截瘫伤员的安置对策[J]. 侯恩才. 灾害学, 1988(03)
- [9]外伤性截瘫功能锻炼的几点体会[J]. 马武献. 铁道医学, 1978(03)
- [10]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截瘫伤员功能恢复的初步总结[J]. 解放军九七医院治疗震伤截瘫伤员医护小组. 安徽医学, 197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