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厚板用35t巨型扁钢锭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兴彬[1](2020)在《模具钢扁锭设计及铸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目前模具钢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扁钢锭作为板类件的主要原料坯,被称为“万能钢”,在模具制造领域应用广泛。扁钢锭在铸造生产中很容易出现成才率低,并伴有各类铸造缺陷如浇不足、冷隔等。本文结合某钢厂提供的电炉及轧机轧制能力要求,设计了大宽厚比模具钢扁锭,采用水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扁钢锭浇注及铸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该锭型优化的浇注工艺,为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主要结果如下:(1)设计了大宽厚比扁钢锭,锭重为0.5 t,锭型尺寸为:1500 mm×500mm×90 mm。宽厚比5.56,帽容比7.13,模锭比1.38;锭模材质为球墨铸铁。采用保温帽口,隔热板选用传热系数低的材料。为避免缩松缩孔深度过大,采用卧式浇注。(2)采用模型和铸锭几何比为1:2的模型进行水模拟实验。实验显示:浇注速度越大,液流接触模底部反溅更大,液面波动更剧烈;双水口浇注液面提升平稳,液面波动较小。(3)基于Pro CAST软件平台,建立了模具钢扁钢锭浇注和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核。利用模型模拟了水口直径、浇注速度、水口数量对液流铺展和液面波动情况,以及铸件凝固温度场。结果显示:对于本模型,水口直径为D=28 mm和浇注速度为1 m/s,双水口浇注时,钢锭充型液面波动小,液面比较平稳,充型完毕等温线平直。
耿明山,曹建宁,刘艳[2](2017)在《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大型扁钢锭主要用于生产特厚钢板,随着钢锭吨位增加,钢锭上部缩孔较深,影响成材率,疏松等级高,偏析严重,大型扁钢锭的质量成为特厚板轧机能力的瓶颈。在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相关专利,详细阐述了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凝固速度、凝固坯壳均匀程度、凝固组织和疏松缩孔、钢锭内部偏析的影响。介绍了水冷模铸造技术生产钢锭和轧制的工业试验,同时介绍了轧制后钢板的性能情况。大型扁钢锭水冷模铸造技术具备为高品质特厚钢板提供坯料的能力。
耿明山,曹建宁,刘艳[3](2017)在《大宽厚比扁钢锭的锭型设计和61tQ345B钢扁锭的生产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对国内外扁钢锭的宽厚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宽厚比对扁锭质量的影响。研发了60 t大宽厚比扁钢锭模和大型水冷模铸装备。对EAF-LF-VD冶炼Q345B钢(/%:0.19C,0.36Si,1.39Mn,0.010P,0.003S)浇铸成61 t扁锭(宽3 070 mm,厚1 022 mm,宽-厚比3.0,浇铸温度1 580℃),并轧成220 mm特厚板。探伤和取样试验结果表明,钢锭质量优良,钢板屈服强度348373 MPa,抗拉强度562588 MPa,-40℃冲击功40.7688.80 J,延伸率17.00%28.50%,Z向断面收缩率33.79%60.88%,晶粒度89级,达到标准要求;钢板探伤性能达到JB/T4730-2005Ⅰ级探伤要求。工业试验表明,大宽厚板扁钢锭水冷模铸技术具备为高品质特厚板提供坯料的能力。
项利,耿明山[4](2016)在《国内外大型扁钢锭锭型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关于国内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的论述鲜有报道,在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大型扁钢锭的锭型参数,同时对国内大型扁钢锭锭型参数进行了汇总,计算了钢锭的宽厚比、高厚比和锥度三个关键参数。对国内外钢锭在宽厚比、高厚比和锥度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国内特厚板用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的几点建议。
项利,耿明山[5](2016)在《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和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多条特厚板轧机相继投产,特厚板坯料成为制约特厚板生产的关键技术,大型扁钢锭是特厚板轧机的重要原材料,国内关于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的论述鲜有报道。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量外文文献的分析,论述大型扁钢锭锭型参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国内外大单重扁钢锭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型扁钢锭锭型进行了评价,对用于生产特厚板的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胜利,关锐,艾新港,许长军,胡林,孟凡童[6](2016)在《高成材率模具钢用轧制锭的优化设计及生产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附加值模具钢的成材率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在对国内某厂生产模具钢成材率偏低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之后,通过采用矩形断面、大高宽比与锥度、减小帽容比、优化尾部形状与轧制规程等优化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模具钢的成材率提高到了83.51%。
孙兴龙[7](2016)在《扁锭电磁补缩过程磁场分布及热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锭在冷凝成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伴有多种缺陷产生,如缩孔、疏松、偏析、夹杂等。为了改善钢锭质量,提高钢锭成材率,本文基于磁场对钢液的“电磁热效应”和“电磁力效应”以及冒口补缩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磁补缩技术。本文以矩形电磁冒口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理论选用50%Bi-26.7%Pb-13.3%Sn-10%Cd合金作为钢液模拟物,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冒口补缩过程中钢液模拟物内部磁场分布规律,得到了线圈电流、电源频率及感应线圈相对作用位置等因素对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对矩形电磁冒口内部的热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得出以下结论:(1)钢液模拟物沿Z轴方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分布,磁感应强度峰值出现在其中心偏上位置;拐角处磁感应强度值相对于其它位置较大且分布较为“凌乱”;短边中心位置和长边中心位置磁感应强度值次之,而中心位置磁感应强度值最小;X和Y轴方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值均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分布,磁感应强度值在中心处具有良好的对称性。(2)线圈电流强度增加,钢液模拟物内部磁感应强度值均明显增强,均匀性却不断降低;电源频率增加,中心位置磁感应强度随之降低,降低幅度不断增大;长边中心磁感应强度随之增加,增加幅度不断减少;感应线圈上移,磁感应强度峰值随之上移,但峰值大小略有降低。综合考虑电磁热效应、电磁力效应及对实验设备要求等方面因素,建议选用线圈电流150A200A,电源频率2000Hz,线圈提升高度约165mm。(3)磁感应强度的模拟结果整体要略高于其实际测量结果,最终钢液模拟物中心位置和长边中心位置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误差分别为6.04%和16.32%,满足工程分析的要求,这充分证明了本文应用模拟研究的可行性,为后续探究钢液内部磁场分布特性提供了极为可靠的理论指导作用。(4)线圈电流强度增加,冒口整体加热效率会随之递增,但增幅值却存在很大差异,线圈电流由150A增至200A过程中时,加热效率的增幅值达到最大;电源频率增加,整体加热效率值会随之提升,但提升幅度并不十分明显。(5)磁感应强度增加,各位点温度响应速度越快,反之则慢;钢液模拟物表层温度升高以感应加热为主,内部温度升高以热传递为主,内部各位点温度响应速度相差不大;线圈电流强度增加,钢液模拟物内部温度响应速度会随之增加;同一线圈电流作用下,熔化后的钢液模拟物温度响应速度因受对流传热的影响明显快于熔化前。
耿明山,刘艳,曹建宁,李耀军[8](2015)在《单向凝固技术在大型扁钢锭制造中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单向凝固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日本和国内单向凝固钢锭的开发应用现状,分别阐述了单向凝固钢锭的锭型、工艺、凝固组织和轧制特厚板性能,总结了单向凝固技术难点和相应措施。单向凝固钢锭无V形偏析、疏松结构和非金属夹杂物集聚。单向凝固钢锭适用于生产制造大单重高品质特厚板,用该种工艺生产的钢板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均匀性、清洁度和加工性能。
项利,耿明山[9](2015)在《大型扁钢锭锭型的设计原则》文中指出国内关于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原则的论述鲜有报道,本文在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关于大型扁钢锭设计原则,重点分析了钢锭锭型参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大单重扁钢锭生产现状,提出国内特厚板用大型扁钢锭的锭型设计。
蒋鹏[10](2015)在《宝钢RV15钢锭设计及其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对连铸坯而言,由于模铸钢锭有着无与伦比的压缩比,加之目前连铸无法生产80毫米以上厚规格的产品、特厚板(200~400mm)以及大型圆材,一些低合金钢和特殊用途的钢种的产品,只能用模铸工艺进行生产,使得模铸钢在特厚板的生产上独占熬头,目前采用模铸生产的钢种几乎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模铸钢锭单重从几十吨到几百吨。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依然保留着模铸工艺。本课题针对宝钢模铸的实际生产条件,开展了 RV15钢锭锭型设计,确定了钢锭的结构参数和尺寸。在此基础上,采用ProCast大型数值模拟软件,对RV15钢锭凝固传热进行数值模拟。最后,进行了 RV15钢锭浇铸及RV15钢锭轧制钢坯研究和生产试验。基于冶炼、浇铸、钢液凝固等条件,将RV15钢锭锭型设计为上大下小的八角锭,锭身角对角和边对边的高宽比分别为1.95和2.18,锭身角对角和边对边的锥度分别为4.5%和4.0%,锭身高度2100mm,帽口上口、下口直径和高度分别为860mm、880mm和500mm,钢锭总重量为14.46t,其中锭身重量为12.006t,占总重量的83%。利用ProCast软件对RV15钢锭锭型钢水凝固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凝固时间30min时,在钢锭模壁两侧凝固层厚度约150mm,钢锭底部凝固层厚度约50mm左右。凝固时间到达120min时,钢锭模内有近三分之二的钢液已经凝固,底部和两侧的凝固层厚度相近。凝固时间进一步增加到180~240min时,钢锭下部的凝固速度大于模壁两侧,最后钢液在帽口上部中心处凝固,RV15钢锭全凝固时间为313min。在钢锭顶部形成的疏松深度为约为250mm左右,钢锭头部切除量为300mm;实际帽口浇高为500mm,说明钢锭头部的疏松区域在帽口里面,没有到达钢锭本体里,锭型设计合理,最终凝固区域基本限定在帽口的上部区域内。RV15钢锭的浇铸速度目标为4.4吨/分钟,上限5.0吨/分钟;补铸时间5分钟,帽口浇高470mm,浇铸留高30mm;发热板每锭用4块小板,浇铸结束后每锭增加1块小板;保护渣A渣加入量45公斤/锭,保护渣E渣加入量60公斤/锭,使用专用RV15绝热板浇铸;一次镇静时间400分钟,脱模时间420分钟。同RV92相比,RV15钢锭生产400方钢坯,RV15头部组织较为粗大,尾部的组织较为接近。无论是头部还是尾部,都有成分偏析现象;两种锭型生产的产品成分分析没有明显的区别。RV15钢锭轧制360方钢坯,从10.5%的低切头率到17.5%的高切头率,钢坯组织均致密,没有疏松缩孔;但当切头率从14.5%开始减少时,钢坯表面质量开始下降;切头率小(10.5%~14%)的T[O]含量要稍低于切头率大(15.5%~17.5%)时的T[O]含量(1~2)×10-6,在帽容比14.5%附近T[O]含量最大,为12×10-6;不同切头率下氧化物夹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综合考虑钢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选择14.5%~15%的切头率较为合理。RV15钢锭与电炉连铸大方坯生产H13模具钢,两者在低倍组织、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和退火硬度上没有较大的差别,而在带状组织、显微组织和冲击功上,RV15钢锭生产H13试样表现较好,在冲击功上RV15钢锭生产H13试样是电炉连铸大方坯生产H13试样的两倍。RV15锭型投入大生产后,生产的初轧坯表面质量正常,钢坯未发现缩孔,探伤合格率为97.6%,收得率平均为80.6%。
二、厚板用35t巨型扁钢锭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厚板用35t巨型扁钢锭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模具钢扁锭设计及铸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钢锭真空浇注工艺 |
1.1.1 钢锭真空浇注工艺的发展 |
1.1.2 钢锭真空浇注工艺 |
1.2 模具钢 |
1.2.1 模具钢的发展 |
1.2.2 国外模具钢发展概况 |
1.2.3 我国模具钢发展概况 |
1.2.4 模具钢的应用现状 |
1.2.5 模具用扁钢锭铸造概况 |
1.3 数值模拟在凝固过程应用及其发展概况 |
1.3.1 凝固过程基本研究方法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2.大宽厚比扁钢锭的优化设计 |
2.1 钢锭锭型设计 |
2.1.1 锭型设计的一般原则 |
2.1.2 锭重的确定 |
2.1.3 钢锭断面形状的设计 |
2.1.4 钢锭的高宽比 |
2.1.5 帽容比和帽部形状设计 |
2.2 钢锭模设计 |
2.3 大宽厚比锭型设计 |
2.3.1 钢锭宽厚比定义 |
2.3.2 扁钢锭宽厚比对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扁锭浇注水模拟实验研究 |
3.1 实验原理和装置 |
3.1.1 实验原理 |
3.1.2 水模实验装置 |
3.2 实验方案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数量水口实验结果 |
3.3.2 高真空充型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4.扁锭浇注数值模拟研究 |
4.1 数值模拟 |
4.1.1 数值模拟流程 |
4.1.2 数学模型 |
4.1.3 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
4.1.4 数值计算的流程及设置 |
4.1.5 工艺参数及模拟方案 |
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2.1 水模与数模对比 |
4.2.2 充型过程水口直径影响研究 |
4.2.3 充型过程浇注速度影响研究 |
4.2.4 充型过程水口数量影响研究 |
4.2.5 不同水口数量浇注铸件的温度分布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相关专利 |
1.1 国外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相关专利 |
1.2 国内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相关专利 |
2 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现状 |
2.1 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凝固速度的影响 |
2.2 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凝固坯壳均匀程度的影响 |
2.3 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凝固组织和疏松缩孔的影响 |
2.4 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内部偏析的影响 |
2.5 水冷模铸造技术生产的大型钢锭轧制钢板性能 |
3 结论 |
(5)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型扁钢锭锭型参数对钢锭质量影响分析 |
1.1 钢锭形状因子定义 |
1.2 钢锭锥度和高厚比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1.3 疏松结构指数对钢锭质量影响 |
1.4 缩孔指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1.5 缩孔指数和疏松结构指数关系 |
2 国内外大单重扁钢锭合理锭型评价 |
2.1 国外大单重扁钢锭 |
2.2 国内大单重扁钢锭现状 |
3 结论 |
(6)高成材率模具钢用轧制锭的优化设计及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优化前成材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
2.1 断面形状 |
2.2 锭型重量 |
2.3 高宽比 |
2.4 锥度 |
2.5 帽容比 |
2.6 尾部形状 |
2.7 压下制度 |
3 提高成材率的优化措施 |
3.1 断面形状 |
3.2 锭型重量 |
3.3 高宽比 |
3.4 锥度 |
3.5 帽容比 |
3.6 尾部形状 |
3.7 压下制度 |
4 生产实践 |
4.1 生产工艺流程 |
4.2 试验方案 |
4.3 轧后头尾切除 |
4.4 成材率 |
4.5 钢坯探伤情况 |
5 结论 |
(7)扁锭电磁补缩过程磁场分布及热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钢锭凝固过程常见缺陷 |
1.2.1 气孔 |
1.2.2 缩孔和疏松 |
1.2.3 偏析 |
1.2.4 裂纹 |
1.3 冒口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3.1 保温冒口 |
1.3.2 发热冒口 |
1.3.3 电加热冒口 |
1.3.4 激光加热冒口 |
1.4 电磁场在材料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
1.5 电磁补缩新技术 |
1.5.1 正弦电磁场的传输 |
1.5.2 电磁力公式的推导 |
1.5.3 电磁热公式的推导 |
1.5.4 电磁补缩技术系统工作原理解析 |
1.5.5 电磁补缩新技术的优点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磁补缩过程磁场分布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方案 |
2.3 实验设备和材料 |
2.3.1 可控硅中频感应电源控制器 |
2.3.2 水冷系统 |
2.3.3 中频感应装置 |
2.3.4 冒口补缩装置 |
2.3.5 钢液模拟物 |
2.3.6 小线圈 |
2.3.7 数字型交流毫伏电压表 |
2.4 测试方法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1 矩形电磁冒口内部磁场分布基本特性 |
2.5.2 电参数对钢液模拟物内部磁场分布的影响 |
2.5.3 线圈作用位置对钢液模拟物内部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电磁补缩过程磁场分布模拟研究 |
3.1 引言 |
3.2 数值模拟相关介绍 |
3.2.1 ANSYS模拟软件简介 |
3.2.2 Ansoft模拟软件简介 |
3.3 Ansoft电磁场数值模拟 |
3.3.1 矩形电磁冒口内的三维电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
3.3.2 基本假设 |
3.3.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3.4 电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4.1 钢液模拟物内部磁场分布基本特性 |
3.4.2 线圈电流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4.3 电源频率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4.4 线圈作用位置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5 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可靠性探究及误差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电磁补缩过程整体加热效率及局部温度响应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设备和测试方法 |
4.3 电磁补缩过程整体加热效率的研究 |
4.3.1 线圈电流对电磁补缩过程整体加热效率的影响 |
4.3.2 电源频率对电磁补缩过程整体加热效率影响 |
4.3.3 电磁补缩过程热量损失分析 |
4.4 电磁补缩过程局部温度响应特性的研究 |
4.4.1 电磁补缩过程不同作用位点温度响应特性的研究 |
4.4.2 线圈电流对矩形电磁冒口内部局部温度响应特性的影响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单向凝固技术在大型扁钢锭制造中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单向凝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
3单向凝固技术制备大型扁钢锭现状 |
3.1单向凝固钢锭锭型 |
3.2单向凝固钢锭凝固工艺 |
3.3单向凝固钢锭凝固组织 |
3.4单向凝固钢锭轧制钢板性能 |
4平单向凝固技术难点和相应措施 |
5结论 |
(9)大型扁钢锭锭型的设计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大型扁钢锭锭型参数对钢锭质量影响分析 |
2.1钢锭形状因子定义 |
2.2钢锭重量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3钢锭厚度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4钢锭高度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5钢锭锥度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6钢锭高厚比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7钢锭宽厚比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8钢锭冒容比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2.9缩管指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 |
3国内大单重扁钢锭现状 |
4大型扁钢锭合理锭型设计 |
4.1锭型设计条件 |
4.2锭型设计 |
(10)宝钢RV15钢锭设计及其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钢液的凝固 |
2.1.1 钢液凝固的热力学 |
2.1.2 钢液凝固形核 |
2.1.3 钢液凝固组织 |
2.2 钢液浇铸方法 |
2.2.1 模铸法 |
2.2.3 连铸法 |
2.3 钢液模铸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RV15钢锭设计及凝固传热数值模拟 |
3.1 RV15钢锭设计 |
3.2 RV15钢锭参数 |
3.3 RV15钢锭凝固数值模拟 |
3.3.1 钢锭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
3.3.2 模型网格划分 |
3.3.3 钢锭凝固传热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四章 RV15钢锭生产工艺研究 |
4.1 RV钢锭整模工艺 |
4.2 RV15钢锭浇铸工艺 |
4.3 RV15钢锭脱模工艺 |
4.3.1 RV15锭型镇静时间 |
4.3.2 RV15锭型脱模时间 |
4.4 RV15钢锭初轧工艺流程 |
4.4.1 RV15八角锭轧制钢坯的工艺流程 |
4.4.2 典型的初轧工艺 |
第五章 RV15钢锭生产钢坯质量 |
5.1 RV92和RV15钢锭生产400mm方钢坯质量对比 |
5.1.1 取样位置 |
5.1.2 试样分析 |
5.1.3 小结 |
5.2 RV15钢锭生产360方钢坯质量剖析 |
5.2.1 取样分析说明 |
5.2.2 试样分析 |
5.2.3 小结 |
5.3 RV15钢锭与电炉连铸大方坯生产H13模具钢质量对比 |
5.3.1 试验结果分析 |
5.3.2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厚板用35t巨型扁钢锭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模具钢扁锭设计及铸造工艺研究[D]. 张兴彬. 辽宁科技大学, 2020(02)
- [2]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J]. 耿明山,曹建宁,刘艳. 中国冶金, 2017(09)
- [3]大宽厚比扁钢锭的锭型设计和61tQ345B钢扁锭的生产实践[J]. 耿明山,曹建宁,刘艳. 特殊钢, 2017(04)
- [4]国内外大型扁钢锭锭型对比分析[J]. 项利,耿明山. 河北冶金, 2016(08)
- [5]大型扁钢锭锭型设计和评价[J]. 项利,耿明山. 中国冶金, 2016(05)
- [6]高成材率模具钢用轧制锭的优化设计及生产实践[J]. 李胜利,关锐,艾新港,许长军,胡林,孟凡童. 轧钢, 2016(02)
- [7]扁锭电磁补缩过程磁场分布及热效应研究[D]. 孙兴龙. 辽宁科技大学, 2016(10)
- [8]单向凝固技术在大型扁钢锭制造中应用现状[A]. 耿明山,刘艳,曹建宁,李耀军.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9]大型扁钢锭锭型的设计原则[A]. 项利,耿明山.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10]宝钢RV15钢锭设计及其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D]. 蒋鹏. 东北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