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陈国奋,王健,史占军,Shaikh Atik Badshah,郑少伟[1](2013)在《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long bone reconstruction,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许亦权[2](2005)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自体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常用方法,但存在增加患者创伤、供区功能障碍、来源有限等问题。国际上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近20年发展很快,骨科临床应用的成功率从60%提高到80%。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受力方式、术后制动方式均有别于四肢骨,其移植后骨的愈合、改建特点,特别是髁突的改建情况研究不多。 第一部分 冷冻/冷冻干燥处理对犬下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冷冻干燥处理对下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12具比格犬下颌骨随机分成2组,第Ⅰ组分为新鲜组和冷冻组、第Ⅱ组分为新鲜组和冷冻干燥组,分别进行抗压和抗弯曲实验。结果:冷冻骨和冻干骨的最大抗压载荷与新鲜骨没有显着差别,冷冻骨和冻干骨的最大抗弯载荷显着低于新鲜骨,分别降低了24%和30%,刚度显着高于新鲜骨。结论:经过冷冻或者冷冻干燥处理的同种异体下颌骨保持了良好的抗压能力和相当的抗弯能力。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临床、病理观察 实验一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杂种犬动物模型。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的范围是包括髁状突在内的下颌骨升支部分,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并测量张口度,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解剖下颌骨并测量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6周时三组动物的张口度与手术前无显着差异;术后24周三组动物的升支高度均显着降低,自体组的升支高度显着高于冷冻干燥组。结论:犬同种异体冷冻/冻干下颌骨移植后可以达到临床愈合并正常发挥TMJ的功能。
张志宏,刘志礼,高志增,陈明,杨东,黄山虎,舒勇[3](2012)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文中指出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张显崧,钟汉柱[4](1983)在《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自1908年Lexer报告4例异体半关节移植术以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报告较多。国内除郭荻萍在1978年报告57例外,只有零星报告。我们在1978年4~5月间,用大块异体骨移植修复肿瘤截除后的大段骨缺损两例。经五年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李勇宏,俞新胜,杨淮河[5](2013)在《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重建方法》文中认为背景:目前保肢手术已经成为四肢恶性骨肿瘤的规范治疗方式,其目的是不但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要保存良好的肢体功能。目的:就四肢恶性骨肿瘤人工关节置换及同种异体骨移植等各种保肢方式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12年10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malignant bone tumor,salvage treatment,allograft bone graft,prosthesis and microwave",中文检索词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大段异体骨,肿瘤假体,微波灭活治疗"。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3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对于四肢特别是关节周围的恶性骨肿瘤,大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微波灭活治疗。②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微波灭活治疗技术有新的进展,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③瘤段骨灭活再植以及乙醇灭活治疗多适用于基层医院。
马勇胜[6](2008)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大鼠胸腺内注射不同剂量异基因抗原(MHC)的方法,来诱导大鼠对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物产生不同完全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从剂量学上,研究诱导免疫耐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新鲜白体神经移植组;B: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C:低剂量异基因抗原注射异体神经移植组;D:中剂量异基因抗原注射异体神经移植组;E:高剂量异基因抗原注射异体神经移植组。取供体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脾,提取脾细胞悬液,并进行异基因抗原的制备。采用BD针,分别把异体抗原注射受体SD大鼠胸腺内,剂量分别采用C组1.5mg/只,D组3mg/只,E组6mg/只。注射后2周做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查,进行同种异体新鲜坐骨神经移植,术后2周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病理学检查、透射电镜检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和血清sIL—2R检查。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E组(25.56±4.67)m/s与A组接近(p>0.05),E组优于C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E组接近于A组(p>0.05)优于D组、C组;C组、D组显着优于B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E组(0.392±0.096)优于C组(p<0.05);A组、C组、D组、E组与B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sIL—2R水平E组(0.117±0.050)、迟发性超敏反应E组(1.34±0.478)mm检查结果优于C组(p<0.05);A组、C组、D组、E组与B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免疫耐受,并且注射异基因抗原剂量与诱导的免疫耐受完全度呈正线性关系。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供体SD大鼠脾细胞中提取MHC抗原,注入受体Wistar大鼠胸腺内,二周后移植供体鼠骨。同时另设四组对照组,即自体骨移植组、异体骨移植组、冷冻后异体骨移植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骨移植组,术后一.二.四.六周观察切口症状,移植段的X线表现后各组杀死两只鼠取移植段股骨及周围软组织行大体及光镜下检查;及术后四周移植骨超微结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检测。结果:实验组优于冷冻组及异体骨移植组,接近于自体骨移植组与应用免疫抑制剂组。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诱导对异体骨移植的免疫耐受。
赵杰[7](2020)在《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保肢术已成为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然而使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肱骨干恶性骨肿瘤仍然存在争议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改良的骨强度评分系统选择个性化重建肱骨干恶性骨肿瘤节段性骨缺损的保关节术式策略。同时评估中药治疗转移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病人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使用保关节术式治疗的28例肱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岁(8-82岁)。使用骨强度评分系统评估肿瘤骨的强度。根据骨强度评分、病人年龄、肿瘤类型等因素使用四种不同的保关节术式重建瘤段切除后的节段性骨缺损。使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肢体功能。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生物重建组和非生物重建组的骨强度及术后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分别使用VAS评分、KPS评分评估转移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5月(15-66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亡,其余6例患者(6/7,85.7%)无瘤生存。21例骨转移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8月(9–48月),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余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生物重建组与非生物重建组的平均骨强度评分分别是9.7±1.3和12.9±1.2,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术后平均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分别为26.7±1.4和26.1±1.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58)。非肿瘤学并发症包括1例内固定断裂、1例无菌性松动、1例桡神经损伤。中药治疗的转移癌患者在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00)。结论:肱骨干原发恶性骨肿瘤,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可选择酒精灭活回植的方式治疗;肱骨干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或转移瘤,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可采用原位微波灭活的方式治疗;肱骨干转移瘤骨皮质不完整,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节段性假体更为合适。中药联合止痛药可以减轻转移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也白,池永龙,厉智[8](1982)在《不带血管的骨和半关节移植(附7例报告)》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7例采用自体及异体骨作骨和半关节移植的经验,其中随访6例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功能。文中讨论了植骨成功的要点,指出用自体大块骨移植优于异体大块骨移植,且有存活可能。
王雨[9](2005)在《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重建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性、缓解疼痛、纠正畸形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在手术中常常遇到髋臼骨缺损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先天型髋臼缺损,如髋臼发育不良、髋内突等;感染,肿瘤,骨折等造成的髋臼缺损。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临床医生逐渐注意到假体的磨损所产生的碎屑以及炎症产生的骨溶解可以导致髋臼骨缺损。临床上髋关节翻修手术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针对髋臼骨缺损建立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程序。现在已经有许多髋臼骨缺损分类法可以描述髋臼骨缺损,如国外提出的分类法包括AAOS 分类法,Gross 分类法,Engh分类法和Paprosky 等分类法,国内王氏等提出了“重庆髋臼骨缺损分类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髋臼骨缺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以及取得的完整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上对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评估、植骨方式、髋臼重建方式及预后提供初步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通过对我科1999 年1 月-2004 年1 月间对髋臼骨缺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8 例患者进行随访,通过Harris 评分和髋关节X 片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58 例患者取得完整随访资料有40 例(40 髋),随访时间为12~70月,平均46.00 月。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在23-75 岁,平均56.50 岁。结果显示:术前平均HHS 为26.50 分,术后平均HHS 为86.83 分。术后疗效明显改善(P<0.01)肿瘤型髋臼骨缺损组由术前平均32.00 分,恢复到术后平均89.25 分(平均58.7 岁);发育不良型髋臼骨缺损组由28.25 分恢复到91 分(平均44.30 岁);骨折型髋臼骨缺损组由25 分恢复到88.67 分(平均42.30 岁);翻修型髋臼骨缺损组由25.14 分恢复到84.36 分(平均66.7 岁)。髋关节X 平片可见碎屑性植骨术后平均3.18 月后已经骨愈合良好,带缝匠肌的髂骨瓣植骨重建髋臼术后平均3.30 月后已经骨愈合良好,游离自体髂骨和股骨头术后平均4.34 月也已愈合,而2 例异体股骨头分别于植骨后12-18 个月尚未见明显愈合,但无塌陷和吸收。自体和异体两组碎屑性植骨方式愈合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缝匠肌髂骨瓣组和碎屑性植骨组愈合时间要早于游离自体髂骨瓣或股骨头组(P<0.01),缝匠肌髂骨瓣组和碎屑性植骨组愈合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
何武兵[10](2020)在《重组慢病毒介导的BMP2和TGF-β3共转染修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脊柱融合中成骨分化的协同作用》文中指出背景:组织工程人工骨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生长因子和合适的载体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 3(TGF-β3)的慢病毒(LV)对BMSCs的体内外成骨分化,促进骨形成,协同提高脊柱融合效果。方法:构建编码hBMP2和/或hTGF-β3基因的慢病毒并转染大鼠BMSCs。转染后BMSCs成骨分子的表达使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进行检测。构建大鼠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模型。术后通过放射学、手工触诊、Micro-CT和组织学进行评估融合效果。结果:hBMP2和/或hTGF-β3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NA测序,以及BLAST分析来确认。编码hBMP2和/或hTGF-β3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的BMSCs可有效地过表达hBMP2和hTGF-β3,以及上调培养上清液中hBMP2和hTGF-β3的水平。共转染hBMP2和hTGF-β3比单独转染hBMP2或hTGF-β3更有效地诱导BMSCs成骨分化。LV-hBMP2和LV-hTGF-β3共转染组(分别编码hBMP2和hTGF-β 3的LV转染的BMSCs混合使用)和LV-hBMP2-hTGF-β3组(编码hBMP2和hTGF-β3融合基因的LV转染的BMSCs)中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和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LV-BMP2(LV携带hBMP2转染的BMSCs)组和 LV-hTGF-β3(LV 携带 hTGF-β3 转染的 BMSCs)组(P<0.05)。hBMP2和/或hTGF-β3过表达上调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大鼠腰椎后外侧植入术后2周、4周、6周、8周通过放射学评估骨生长情况。大鼠腰椎后外侧植入术后8周,通过手工触诊、Micro-CT和组织学进行评估。LV-hBMP2和LV-hTGF-β3组1只(共5只),和LV-hBMP2-hTGF-β3组4只(共8只)大鼠脊柱全部融合;LV-空载体组6只(共7只),LV-hBMP2组1只(共8只)和LV-hTGF-β3组1只(共10只)大鼠脊柱全部植入处均未见明显骨痂生长;其余各组大鼠脊柱植入处可见部分骨痂,但是无法融合。结论:本研究表明慢病毒载体能够成功转导hBMP2和/或hTGF-β3基因,靶向基因可在BMSCs中成功过表达。我们的体外实验表明,联合使用hBMP2和hTGF-β3基因可以协同诱导骨分化。本实验条件下,慢病毒携带hBMP2和hTGF-β3基因感染的BMSCs,分别单独产生BMP2和hTGF-β3,在免疫活性大鼠模型中能诱导成骨,但是无法获得脊柱融合。hBMP2和hTGF-β3融合基因转染比hBMP2和hTGF-β3混合转染的BMSCs更能诱导成骨,脊柱融合率更高。免疫活性大鼠模型中,hBMP2和hTGF-β3基因可以联合使用、融合基因效果更佳,均能协同诱导成骨、促进脊柱融合,预计这两种细胞因子的组合将在未来作为一种治疗策略。
二、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引言Introduction |
1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资料来源 |
1.2纳入标准 |
1.3排除标准 |
1.4数据的提取 |
1.5质量评估 |
2结果Results |
2.1自体骨移植 |
2.1.1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 |
2.1.2复合自体红骨髓的自体游离骨移植 |
2.2异体骨移植 |
2.3骨搬运及骨延长 |
2.4可延长假体的应用 |
2.5人工骨替代材料 |
2.6组织工程骨 |
3展望Prospects |
作者贡献: |
利益冲突: |
伦理要求: |
学术术语: |
作者声明: |
(2)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冷冻/冻干处理对犬下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临床、病理观察 |
实验一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
实验二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的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观察 |
实验三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病理观察 |
第三部分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免疫研究 |
第四部分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
全文总结 |
综述1 |
综述2 |
附图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种类 |
2 同种异体骨的发展 |
3 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分析 |
3.1 资料来源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分析指标 |
3.5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
3.5.1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分析 |
3.5.2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文献分析 |
3.6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
3.6.1 同种异体材料的保存方法与安全性比较 |
3.6.2 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分析 |
3.6.3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并发症相关文献分析 |
3.7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
3.7.1 无机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
3.7.2 有机骨材料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
3.7.3 复合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3.8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修复的自身优缺点比较见 |
4 讨论 |
(5)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重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资料和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纳入标准 |
1.3排除标准 |
1.4数据的提取 |
1.5质量评估 |
2结果 |
2.1人工关节置换 |
2.2同种大块异体骨移植 |
2.3瘤段骨灭活再植 |
2.4微波消融灭活 |
3讨论 |
(6)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诱导大鼠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免疫耐受的剂量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2 实验研究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前言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2 实验研究 |
3 结果分析与结论(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1: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 |
引言 |
病人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二.基础资料分析 |
三.术前评估瘤段骨强度 |
四.手术技术 |
1 肱骨肿瘤切除 |
2 节段性重建骨缺损 |
2.1 酒精灭活回植技术 |
2.2 原位微波灭活技术 |
2.3 节段性假体重建 |
2.4 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 |
五.术后管理 |
六.随访及结果评估 |
七.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肿瘤学结果 |
2 手术结果 |
3 并发症及处理 |
4 中药治疗转移癌术后疼痛疗效评价 |
4.1 术后止痛效果评估 |
4.2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
讨论 |
1 肱骨恶性骨肿瘤 |
1.1 肿瘤类型及分布 |
1.2 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点 |
2 外科治疗原则 |
2.1 肱骨原发恶性骨肿瘤 |
2.2 肱骨转移性骨肿瘤 |
2.3 改良骨强度评分系统 |
3 重建技术 |
3.1 体外酒精灭活回植术 |
3.2 原位微波热消融技术 |
3.3 节段性肱骨干假体 |
3.4 髓内针或钢板骨水泥内固定术 |
4 中医药治疗骨肿瘤 |
4.1 中医古籍对骨肿瘤的认识 |
4.2 中西医治疗骨癌痛 |
4.3 中医药防治原发恶性骨肿瘤化疗恶心呕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肱骨干恶性骨肿瘤节段性切除重建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照片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文献综述一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分类和重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与骨水泥相关的肺栓塞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重组慢病毒介导的BMP2和TGF-β3共转染修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脊柱融合中成骨分化的协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构建hBMP2、hTGF-β3以及hBMP2-hTGF-β 3真核表达质粒、病毒的包装和转染BMSCs细胞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主要试剂配制 |
1.2 方法 |
1.2.1 SD大鼠的BMSCs的提取、体外培养和鉴定 |
1.2.2 构建PCDH-CMV-EGFP-hBMP2、PCDH-CMV-EGFP-hTGF-β3以及PCDH-CMV-EGFP-hBMP2-hTGF-β3真核表达质粒,并筛选、鉴定、扩增和抽提 |
1.2.3 包装病毒的过程 |
1.2.4 慢病毒携带重组质粒单个和联合转染BMSCs细胞 |
1.2.5 检测经过转染的BMSCs细胞中的目的基因表达 |
1.2.6 转染后BMSCs细胞形态变化 |
1.2.7 转染后的BMSCs细胞成骨分子的表达 |
1.2.8 统计学分析 |
1.3 结果 |
1.3.1 大鼠BMSCs的形态学观察 |
1.3.2 大鼠BMSCs的表型鉴定 |
1.3.3 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 |
1.3.4 酶切验证重组质粒 |
1.3.5 重组质粒经公司测序后结果 |
1.3.6 慢病毒包装结果 |
1.3.7 慢病毒介导的重组目的质粒感染BMSCs细胞 |
1.3.8 免疫印记分析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
1.3.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Cs中目的基因的表达 |
1.3.10 感染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
1.3.11 利用细胞爬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形态和目的蛋白表达 |
1.3.12 转染后各组BMSCs的成骨分子的表达 |
1.4 讨论 |
第2章 慢病毒介导的BMP2和TGF-β3重组质粒感染BMSCs后对大鼠脊柱融合的协同成骨作用 |
2.1 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2.2 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大鼠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2.2.3 各组LV转染大鼠BMSCs移植材料的准备 |
2.2.4 手术方法 |
2.2.5 标本收集 |
2.2.6 观察指标 |
2.3 结果 |
2.3.1 X线片观察 |
2.3.2 手动测量评估 |
2.3.3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 |
2.3.4 组织学观察标本 |
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四、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J]. 李敏,陈国奋,王健,史占军,Shaikh Atik Badshah,郑少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3)
- [2]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D]. 许亦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06)
- [3]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J]. 张志宏,刘志礼,高志增,陈明,杨东,黄山虎,舒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52)
- [4]大块异体骨移植两例报告[J]. 张显崧,钟汉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5]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重建方法[J]. 李勇宏,俞新胜,杨淮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04)
- [6]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马勇胜.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7]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D]. 赵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不带血管的骨和半关节移植(附7例报告)[J]. 李也白,池永龙,厉智.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82(01)
- [9]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分析[D]. 王雨.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1)
- [10]重组慢病毒介导的BMP2和TGF-β3共转染修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脊柱融合中成骨分化的协同作用[D]. 何武兵.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标签:基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