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

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21)在《勇攀科技高峰 铸造国之重器》文中研究指明太空无夜见灯火,晨昏相交望风云。11月4日,今年7月5日成功发射的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第三次对公众发布观测图像,这也是风云气象卫星首次监测黎明和黄昏时段地球上的云系分布和城市灯光。站在时代潮头回望历史,气象科技工作者谨记周恩来总理1969年1

高浩,唐世浩,韩秀珍[2](2021)在《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成功发射第1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已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观测体系,实现了气象卫星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支撑了气象防灾减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卫星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天气监测、气候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农业遥感监测和"一带一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咸迪,李雪,朱杰,贾煦,刘畅[3](2021)在《风云气象卫星“一带一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户开展用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实地走访,获得目前国际用户在日常科研和业务中应用风云气象卫星的现状。结合国际用户的内在需求和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身动力,提出进一步扩展卫星全球监测能力、提高"一带一路"国家获取卫星数据的能力、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遥感应用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和人员往来4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王珍[4](2021)在《观风云变幻 测气象万千》文中提出温度精确到每小时,风向风力、降水概率、空气质量等详细罗列,强对流、高温雷电、寒潮降温等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如今,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查看天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这背后,气象卫星功不可没。6月3日,我国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7月1日,这颗卫星成功获取首批

董瑶海[5](2021)在《我国风云卫星体系的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蓝图,以解决中国的气象观测问题为宗旨,秉承"开放合作、服务世界"的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风云卫星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系列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网重要成员,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者。新时代,全球气象卫星发展迈入新阶段,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风云卫星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应用效能导向,充分发挥体系效能,突破卫星及遥感关键技术,率先实现遥感卫星及体系的自主运行、快速响应、智慧观测,拓展风云卫星在军民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在实现遥感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算法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全球及重点区域的精密监测覆盖率,为全人类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和更加精细的气象服务。

何锡玉,蔡夕方,朱亚平,张雷[6](2021)在《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介绍了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目前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卫星数据预处理、定量产品反演、卫星资料同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示了第二代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全球业务观测、大气三维探测、海洋环境监测、数值预报应用等相关典型应用。在国家创新战略发展框架下,根据"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总体方案" 确定的2020年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目标,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3批卫星系统工程必将进一步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尹月轩[7](2021)在《“风云一号”A星诞生记》文中研究指明1988年9月7日上午,在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第九届会议现场,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传回来的第一幅云图照片。

曼曼[8](2020)在《“风云”卫星50年:观测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性能世界领先》文中研究指明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批准气象卫星研制任务。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此开始起步。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颗在轨运行,形成了极轨、地球静止轨道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实现了对大气及地球多圈层系统全球化、精细化综合探测能力。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为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实现更新换代,分别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唐世浩,毛凌野[9](2020)在《“风云”应用50年:跨越发展,服务全球》文中指出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50周年。1970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气象卫星。50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效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一、风云气象卫星实现飞跃发展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搭乘长征四号运载火箭飞上距地800多千米的太空,传回了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图1)。

张冰瑶,徐童,安普忠[10](2020)在《“风云”激荡五十年》文中认为“今年的秋台风非常活跃,15号台风‘莲花’昨天晚上刚刚停编,16号台风‘浪卡’今天早晨就紧跟着生成了。不远处还有一个‘热带扰动’,也就是台风的雏形正在发展……”10月12日晚,央视发布气象预报,而在主持人身后,正是清晰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在台风监测中,?

二、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勇攀科技高峰 铸造国之重器(论文提纲范文)

大力协同 矢志奋斗
自立自强 勇攀高峰

(2)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历程
    1.1 风云极轨气象卫星
    1.2 风云静止气象卫星
2 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
    2.1 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应用
    2.2 天气监测领域应用
    2.3 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应用
    2.4 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应用
    2.5 农业遥感监测应用
    2.6“一带一路”服务应用
3 结论

(3)风云气象卫星“一带一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气象卫星全球观测及服务进展
2 方法及数据
3 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现状
4 一带一路用户需求分析
    4.1 风云气象卫星认知分析
    4.2 数据获取需求分析
    4.3 卫星应用需求分析
5 风云气象卫星的“一带一路”应用对策和建议
    5.1 扩展风云气象卫星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监测能力
    5.2 提升“一带一路”国家数据获取能力
    5.3 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遥感应用能力
    5.4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专家的交流

(4)观风云变幻 测气象万千(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监测的“巡逻兵” 晨昏线上亮出中国星
坚守岗位的“哨兵” 肉眼清晰可见分钟级“风起云涌”
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 观测数据惠及118个国家和地区

(5)我国风云卫星体系的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1 国外气象卫星发展现状
    1.2 我国气象卫星发展趋势
2 新一代风云卫星发展设想
    2.1 卫星系统体系化发展
    2.2 定量精度和稳定性提升
    2.3 观测手段和体制升级
3 新一代风云卫星技术特点
    3.1 智能互联互通体系技术
        3.1.1 气象卫星体系网络互联互通总体技术
        3.1.2 典型气象遥感信息星上智能融合处理分发技术
        3.1.3 高低轨气象卫星智能协同观测及自主任务规划技术
    3.2 空间高精度基准传递技术
    3.3 高性能新体制载荷技术
        3.3.1 换代载荷关键技术
        3.3.2 新体制载荷关键技术
    3.4 高品质遥感平台技术
        3.4.1 平台静稳能力
        3.4.2 变形测量与控制
        3.4.3 图像导航配准
4 发展举措与建议
    4.1 卫星研制与遥感应用双向融合,全面提升气象卫星综合应用能力
    4.2 加强研发与创新力度,打造全面领先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
    4.3 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
5 结束语

(6)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发展历程
2 应用研究进展
    2.1 卫星数据预处理
    2.2 卫星载荷探测及产品反演
    2.3 卫星资料同化
3 典型应用
    3.1 全球业务观测
    3.2 大气三维探测
        1)台风三维监测。
        2)全球温湿廓线反演。
    3.3 海洋环境监测
    3.4 数值预报应用
    3.5 军事保障应用
4 展望

(7)“风云一号”A星诞生记(论文提纲范文)

“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发射前的紧急抢救
闪耀太空39天
延伸阅读
    我国启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

(8)“风云”卫星50年:观测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性能世界领先(论文提纲范文)

1 极轨气象卫星
2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3 结语

(9)“风云”应用50年:跨越发展,服务全球(论文提纲范文)

一、风云气象卫星实现飞跃发展
二、风云气象卫星赋能国民经济发展
    1. 气象应用
    2. 防灾减灾
    3. 环保应用
    4. 农业应用
    5. 其他应用
三、风云气象卫星成为中国新“名片”
四、未来展望

(10)“风云”激荡五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雄关漫道“风云”起
勇以“风云”指苍穹
“风云”飞渡惠民生
东方“风云”观全球

四、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勇攀科技高峰 铸造国之重器[N]. 王亮. 中国气象报, 2021
  • [2]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J]. 高浩,唐世浩,韩秀珍. 科技导报, 2021(15)
  • [3]风云气象卫星“一带一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 咸迪,李雪,朱杰,贾煦,刘畅. 科技导报, 2021(15)
  • [4]观风云变幻 测气象万千[N]. 王珍.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
  • [5]我国风云卫星体系的发展思考[J]. 董瑶海.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1(03)
  • [6]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及应用进展[J]. 何锡玉,蔡夕方,朱亚平,张雷. 气象科技进展, 2021(01)
  • [7]“风云一号”A星诞生记[J]. 尹月轩.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02)
  • [8]“风云”卫星50年:观测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性能世界领先[J]. 曼曼. 国际太空, 2020(11)
  • [9]“风云”应用50年:跨越发展,服务全球[J]. 唐世浩,毛凌野. 卫星应用, 2020(11)
  • [10]“风云”激荡五十年[N]. 张冰瑶,徐童,安普忠. 解放军报, 2020

标签:;  ;  ;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