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抗洪的重要保障

决胜抗洪的重要保障

一、夺取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启新征程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生以独特的社会角色参与其中,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强烈撞击着大学生之思想,影响其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时代风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热点及形成变化过程,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样态、时代特质,全面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进而更深刻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变化发展规律,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聚焦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热点,系统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发展的历程,研究其现实样态、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其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人的思想与时代环境密不可分。思想热点因其带有的价值反映、对立和冲突,是个体观念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集中突显的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主体意图、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2)人的思想和行为受所处时代条件的影响、制约甚至支配。同时,思想热点和行为倾向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可以通过人的劳动实践,或者通过影响和指导人的实践而改造现实世界,甚至创造时代主题。作为大学生价值观集中反映的大学生思想热点,其变化发展特点更深刻地反映出这一作用规律。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大学生代际特征愈加明显,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显现。“赢得青年,赢得未来”,从社会历史发展中描绘青年大学生思想热点图景,从时代变迁过程中把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从青年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规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3)。从时间发展上看,当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担当者。高等教育要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复杂时代课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这一重大而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大意义之所在。论文内容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对思想热点的基础性问题进行解析。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为出发点,阐释思想热点的涵义、形成特点和表现样态。分析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形成过程,从主体、介体、场域等要素入手,论述大学生思想热点“萌芽、汇聚、成型、释放、沉寂”的发展过程,探索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机理。思想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前沿,正因如此,研究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二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历史图景。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启动和探索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时代以来为划分,具体梳理各个历史阶段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变化脉络和发展轨迹,描绘其在大学生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感体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基本样态。第三章阐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影响因素。影响、制约甚至支配人们思想热点和行为倾向的因素各种各样,既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内部主观因素。本章主要对大学生思想热点形成变化的动因进行时代背景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入手,从社会宏观环境、文化发展、教育改革、主体特征四个方面,追寻大学生思想热点变化的根源和动力。第四章凝练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特征规律。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变化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热点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集中反映,彰显出最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变化和演进体现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与主体需求相一致、与价值形态变迁相协同、并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等规律和特征。第五章从网络大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两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印证大学生思想热点形成特点和演进规律,并以此分析研判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主要趋势。网络大数据调查的优势在于能处理海量网络文本数据,数据量大、较为客观;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便于调查设计,易于开展交叉因素分析。两者互相配合,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热点状况,为实证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方法。第六章重点研究探讨增强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思想热点针对性实效性的策略。基于对大学生思想热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出应重视和积极回应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关切,科学研判大学生思想热点发展趋势,强化理论武装打牢大学生的科学思想基础,改进方式方法,把握重点环节,提升思想热点的引导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因而,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规律,并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对于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正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演进,关照思想热点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基于对大学生思想热点研究的历史性梳理和对当下大学生思想热点样态和特质的实证分析,着力描述大学生思想热点的现象特征,着力探究大学生思想热点的本质核心,着力分析大学生思想热点发展演进的历史特点及制约其发展变化的主客观要素,着力把握大学生思想热点发展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理,最后落脚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目标上,从而深刻彰显出大学生思想热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论文研究分析的逻辑闭环。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赵鹏[2](2010)在《白山松水战洪图——2010,吉林省抗洪救灾实录》文中研究指明白山松水间的吉林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风调雨顺的龙兴之地,阳光、雨水和黑土地,成就了世界着名的粮食主产区。孰料,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让2010年夏天的吉林格外惊心动魄。这是一个悲壮的夏天。天幕像被撕开了无数道口子,雨水肆无忌惮地朝吉林大地倾泻。洪峰涌起,一次次冲撞着湖泊和江河堤岸。洪水掀翻了道路与桥梁,冲毁了堤坝,吞噬了农田,摧毁了家园,无数村民无家可归。暴雨强度高、历时长、落点重复,前所未有;洪水迅猛、量级超高,内涝与外洪并发,前所未有;丰满水库上下游洪水同时发生,第二松花江暴发全流域大洪水,前所未有。从入汛到8月10日,全省受灾人口达到625.3万人,倒塌房屋11.8万户,直接经济损失499亿元。这是一个历练的夏天。它考验着吉林人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怕牺牲、担当责任的智慧和勇气,检验着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科学预见、沉着指挥的领导才能,突显着人民子弟兵每到关键时刻的中流砥柱本色,历练出"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勇于胜利"的"吉林抗洪精神",绘就出白山松水一幅气壮山河的抗洪画卷。

魏山忠[3](2017)在《2017年长江1号洪水防御工作实践与启示》文中指出2017年7月1日,长江1号洪水在中游形成,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简要分析了长江1号洪水特点,从落实责任、迎汛准备、水雨情监测、会商部署、巡查防守、技术支撑等方面阐述了防洪应对措施,分析了长江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过程及成效,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狠抓责任落实、监测预报预警、联合防洪调度、巡查督导指导、团结协作配合等方面总结了夺取抗洪胜利的七条重要经验。

杜国志[4](1998)在《1998年防汛抗洪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 199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明显偏多,特别是长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流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闽江和西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与此同时,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北系和辽河上游等江河也都发生了洪水。

石武英[5](2013)在《建国初期湖北省水灾与抗洪救灾研究(1949-1956)》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历来是一个多种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抗灾救灾成为中国历届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建国初期,在新旧政权交替,执政党面临执政资源相当匮乏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连续发生了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居于长江流域腹地的湖北省不仅面临着旧势力的破坏和千疮百孔的破败局面,而且还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特别是1954年,湖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巨大洪灾。天灾人祸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给新生政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对此,省委省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第一任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说:“防汛抗灾是湖北天大的事。”省政府承担起组织领导防汛救灾的重任。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新建了相关机构,初步形成了上下一贯的救灾体制;在这种举国体制下,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大力防灾、抗灾、救灾。他们组织全省民众加固堤坝、兴修水利、实施治理水患的综合举措;进行灾前防汛和灾后生产自救,对灾民进行紧急救助和妥善安置,领导、扶助他们开展农、副业生产,与严重的水灾作坚决的斗争;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全力动员全省人民,积极调动全省各阶层民众的积极性,使得灾区人民和非灾区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协助政府抗灾救灾,加上全国其它兄弟省区的鼎力相助,使救灾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最终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政权的巩固。建国初期湖北省水灾救助积累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历届政府的经验,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正是今天防灾救灾工作所要吸取的教训。本文以建国初期湖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为研究基点,以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变动为背景,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7年内湖北省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和历史经验。由于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湖北省抗洪救灾的实践和经验是在历次大水灾中逐步摸索和形成的,特别是在经历1954年的特大水灾后基本完善。7年间实际形成了举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民动员的抗洪救灾局面。本文在总体研究取向上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注意从抗灾救灾的具体方针、措施和实际效果中考察当时中国共产党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和历史经验。其次,注意从抗灾救灾过程中考察党、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建国初期湖北省党委和政府领导人民抗洪救灾的史实,还原历史原貌,促使当代的灾害史研究进一步深入,并通过抗灾救灾这一重大事件来看出新生政权在内忧外患,执政资源匮乏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灾害、整合社会、获得拥护、巩固政权,并为我国当前的抗灾救灾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田野[6](2020)在《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文中提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灾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灾、抗灾、救灾经验。1975年8月驻马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台风带来的极端降雨天气以及水库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严重的水库垮坝事故,境内1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1座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和24座小型水库相继垮坝。洪水在驻马店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两万多人死亡,几百万人围困于洪水之中并遭受疾病的侵袭,工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经济损失极为严重。灾害发生后,在中央、省、地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自上而下迅速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专门负责不同阶段的救灾工作。同时,制定了明确的灾情分类标准,以农业损失、房屋倒塌情况为依据,将受灾情况具体分为毁灭性灾害、特重灾、重灾、轻灾四种类型。救灾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但在不同阶段,工作重心有着明显的不同。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总体分为以处理险情为主、以临灾救助为主、以恢复生产为主三个阶段。在处理险情阶段,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驻马店地区严重的洪水形势。在临灾救助阶段,集中力量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投放生活物资,并建立临时住所。在恢复生产阶段,通过农业复产复种以及发展副业,来推动生产救灾。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有着明确的形式及特点。物质救灾、医疗救治、号召动员、灾后重建是此次救灾工作的四种主要形式。物质救灾包括发放救灾粮、救灾衣物、救灾款;医疗救治包括派驻专业医疗队伍、发动乡村赤脚医生、拨发医药器具、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重建则包括复建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受损水库及河流堤坝、重建房屋。同时,通过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开展“四大讲”“五大讲”、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的方式对受灾群众进行号召动员,实施精神救灾。此次救灾工作的开展有着突出的特点。救灾部署带有着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同时,大规模的群众动员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灾后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恢复与发展,社会秩序处于稳定状态,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得到增强。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救灾工作有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救灾过程中出现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另外,在救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此次救灾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救灾工作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同时,救灾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信息也必须做到公开透明。

石惠峰,计卫舸,赵国旺,杨金山[7](2012)在《河北省应对“7·21”特大暴雨灾害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7月21日,暴雨刚刚开始,河北省委、省政府便在科学研判基础上,果断地全面启动受威胁地区群众安全转移行动,短时间内转移安置22.7万人。其中,涞源县杨家庄镇三个村共10000多名群众刚刚转移30分钟,这三个村就被洪水彻底摧毁。

陆剑[8](2014)在《众志成城谱写抗洪壮歌——1998年洪湖大水回眸》文中提出1998年,洪湖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长江流域世纪大洪水。洪湖儿女与人民子弟兵一道不惧艰难,与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殊死决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势磅礴的抗洪壮歌。恶龙舞爪扑洪湖洪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和四湖流域最下游,三面环水,外有长江、洞庭湖、东荆河三水交汇,内有百里洪湖顶托,是个"头顶一条江,腰缠一道河,脚踏一盆湖"的"水袋子"。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这里的江堤堤身单薄矮小,沙基地段

郑哲[9](2018)在《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军是一支战功彪炳、英模辈出的伟大军队。进入新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官兵英勇无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正是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各项工作中拼搏进取、锐意创新,在引领风尚中躬亲践行、模范带头,才有了人民军队凯歌高奏、发展壮大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火如荼的新军事变革,迫在眉睫的军事斗争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审时度势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深化军队改革,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为促进新时代我军官兵成长成才指明了根本路径。时势造英雄!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必将会造就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英雄模范。纵观新时期我军英模人物,无不是从一名普通官兵一步步成长为享誉军内外的英雄模范,成为军中娇子、时代楷模。其过程之复杂,参与因素之多,反应之剧烈,非常人所能想象。本研究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数百名军队英模人物的成长历程、先进事迹的梳理,从文化环境、成长历练、主要贡献、组织因素等方面考察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的精神内核和成长路径。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界定,讨论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履行使命、文化传统、自身素质、组织关怀等角度探索新时期我军英模人物成长路径。认为广大官兵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立足本职、瞄准使命、迎势而上才能有所建树,成长为众人景仰的英雄模范。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作风、我军光荣传统等文化传统为广大官兵成长为英模人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而其自身所具备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专业素养、昂扬的战斗精神、高尚的道德品格是其成长为英模人物的坚实基础,各级组织又从筑牢思想根基、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为英模人物的成长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文化熏陶、自身努力以及组织关怀,这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对英模人物的成长自始至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从深入学习英模、依法扞卫英模、形成崇尚之风三个方面对开创新时代英模辈出新局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林高松[10](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夺取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夺取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概览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热点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解析
    一、思想热点相关概念释义
        (一)思想热点的基本涵义
        (二)思想热点的主要特征
        (三)思想热点的表现形态
    二、思想热点研究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关于思想及相关问题的主要论述
        (三)思想热点研究的多学科理论借鉴
    三、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形成及演进
        (一)大学生思想热点形成的主要条件
        (二)大学生思想热点形成和运行过程
        (三)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价值蕴涵
        (四)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与时代发展的协同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历史图景
    一、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推进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热点(1978 年-1992 年)
        (一)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推进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二)这一时期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
        (三)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热点及特征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热点(1992 年-2002 年)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二)这一时期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
        (三)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热点及特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热点(2002 年-2012 年)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二)这一时期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
        (三)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热点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大学生思想热点(2012 年至今)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代特征
        (二)这一时期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
        (三)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热点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宏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
        (一)政治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引领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成就
        (三)利益结构调整与社会阶层分化
        (四)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地位提升
    二、文化发展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思想文化冲击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三、教育改革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
        (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对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引导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热点的涵育
    四、主体自我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
        (一)知识结构变化速度加快
        (二)心理因素复杂特征突出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构成明显
        (四)社会角色多样性转变衍生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规律性表征
    一、时代环境是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逻辑起点
        (一)社会经济发展决定思想热点演进样态
        (二)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思想热点演进方向
        (三)科学技术进步改变思想热点演进速率
    二、发展需求是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内在动因
        (一)大学生成长诉求在思想热点演进中的反映
        (二)大学生个性特征在思想热点演进中的体现
    三、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与价值观形态变迁的协同效应
        (一)价值目标务实化与思想热点内容的通俗化
        (二)价值标准多维化与思想热点评价的差异化
        (三)价值取向多样化与思想热点类型的多层次化
    四、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差异发展的反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热点的不同步变化
        (二)大学生思想热点的非线性变化
        (三)大学生思想热点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第五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实证研究
    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大学生思想热点实证研究
        (一)互联网大数据调查的方法概述
        (二)互联网大数据调查的样本情况
        (三)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调查的数据描述与分析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思想热点实证研究
        (一)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概述
        (二)问卷调查的样本情况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思想热点数据描述与分析
    三、调查反映的大学生思想热点的主要特征
        (一)思想热点的多样主题中凸显情感内核
        (二)思想热点的态度价值总体积极向上
        (三)思想热点的表达方式深受网络亚文化影响
        (四)思想热点集中反映大学生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四、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的发展趋向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更加突出
        (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影响更加深刻
        (三)文化融合创新的影响更加广泛
第六章 增强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思想热点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积极回应大学生思想热点的问题关切
        (一)理解和尊重大学生个性特征
        (二)把握和满足思想热点的合理性需求
        (三)正视和应对思想热点的非理性表达
    二、科学研判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发展趋势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热点趋向研判的科学性
        (二)建立大学生思想热点趋向研判的联动机制
    三、打牢学生成长发展的科学思想基础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二)坚持以优秀中华文化增强自信
        (三)坚持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培养导向
    四、把握提升思想热点引导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遵循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二)在增强课堂内外协同中加强引导
        (三)在强化网络主旋律传播中加强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2017年长江1号洪水防御工作实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长江1号洪水特点
    1. 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
    2. 超保证超历史河流多, 超警戒堤段长
    3. 洞庭湖水系来水大, 干支流来水占比倒置
    4. 干流水位涨势猛、洪峰水位高
    5. 洪水影响广, 灾情相对集中
二、2017年长江1号洪水应对措施
    1. 严明纪律, 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2. 及早谋划, 提前做好迎汛准备
    3. 密切监视, 准确监测预报预警
    4. 滚动会商, 超前部署防范工作
    5. 严密防守, 确保重要堤防安全度汛
    6. 强化支撑, 充分发挥技术保障作用
三、水库群联合调度及成效
    1. 水库群联合调度过程
    2. 水库群调度成效
    3. 防汛减灾效益
四、经验与启示
    1.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夺取抗洪胜利的首要前提
    2. 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是夺取抗洪胜利的重要基础
    3. 狠抓责任落实是夺取抗洪胜利的关键措施
    4. 监测预报预警是夺取抗洪胜利的有力支撑
    5. 联合防洪调度是夺取抗洪胜利的重要法宝
    6. 巡查督导指导是夺取抗洪胜利的有效手段
    7. 团结协作配合是夺取抗洪胜利的可靠保障

(5)建国初期湖北省水灾与抗洪救灾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局限及提升空间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建国初期湖北省严重的水灾灾情和成因
    一、建国初期湖北省政权的建立和行政区划
        (一) 湖北省政府的成立
        (二) 省属地方行政区划概况
        (三) 新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状况
    二、建国初期湖北省严重的水灾灾情
        (一) 全国的水灾灾情
        (二) 湖北省严重的水灾灾情
    三、灾情成因
        (一) 地理因素
        (二) 历史原因
        (三) 战争因素
第二章 建国初期湖北省救灾体制的初步建立
    一、湖北省防汛救灾的方针政策
        (一) 防汛方针
        (二) 救灾方针
    二、防汛救灾机构的新建
        (一) 救灾机构的新建
        (二) 防汛机构的新建
    三、防汛救灾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第三章 建国初期湖北省的抗洪抢险工作
    一、荆江分洪工程的修建
        (一) 修建原因
        (二) 规划述略
        (三) 工程实施
        (四) 工程完成的重大意义
        (五) 工程运用及效益
    二、1949年至1953年的抗洪抢险情况
        (一) 1949年的抗洪抢险概况
        (二) 1950年防汛情况
        (三) 1952年防汛情况
    三、1954年抗洪抢险情况
        (一) 组织动员
        (二) 查堤防汛、加固培修堤防
        (三) 采取紧急分洪,牺牲局部保全局
    四、1955—1956年的抗洪抢险情况
        (一) 1955年的抗洪抢险情况
        (二) 1956年的抗洪抢险情况
第四章 建国初期湖北省的救灾工作
    一、抢救与安置灾民
        (一) 抢救灾民
        (二) 转移灾民
    二、实施临灾救济
        (一) 粮款紧急赈济
        (二) 以工代赈,进行修堤
        (三) 对灾民实行医疗救助
    三、组织灾民生产自救
        (一) 通过减租减息运动促进灾民生产自救
        (二) 发放农贷扶助,支援灾区生产
        (三) 通过互助合作运动促进灾民生产救灾
        (四) 大力发展副业和手工业生产,依靠供销合作社收购和推销
第五章 人民军队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
    一、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二、参加抗洪抢险
    三、捐献款物救济灾民
第六章 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对救灾工作的响应和推动
    一、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救灾动员
        (一) 召开各类会议
        (二) 通过报纸媒介等进行舆论宣传
        (三) 组建宣传网,设立宣传员和报告员,进行面对面宣传
    二、灾区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积极参加防汛抢险
        (二) 节约渡荒与开展社会互济互助
        (三)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
    三、非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一) 人力支援
        (二) 物力支援
        (三) 社会捐助
        (四) 热情接待和安置灾民
    四、红十字会对灾区人民的援助
第七章 建国初期湖北省抗洪救灾的成就与经验
    一、抗洪救灾工作的成就
        (一) 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 缓解了灾情,为农副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 为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四)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凸显了全国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历史经验
        (一) 党政军一体化的高度集中的举国机制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特点
        (二) 充分发动群众与坚决依靠群众是生产救灾成功的内在动力
        (三) 贯彻“有备无患,防重于治”的精神是战胜洪水的前提
    三、防汛救灾中的失误与偏差
        (一) 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存在问题
        (二) 政府对救灾款物的管理存在欠缺,对赈灾腐败现象缺乏监管机制
        (三) 救灾的社会化程度过低,政府是救灾的主体,其他力量发挥不够
结语
参引文献
后记

(6)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概念界定
        1、救灾
        2、救灾工作
        3、“75·8”洪水
        4、驻马店地区
    (三)研究综述
        1、关于灾荒、救灾的研究
        2、关于中国共产党救灾思想、实践的研究
        3、关于“75·8”洪水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田野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重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一、“75·8”洪水成因及灾情影响
    (一)灾害成因
        1、自然因素:台风导致创世界纪录降雨
        2、人为因素
    (二)灾情影响
        1、人口伤亡严重
        2、工农业受损
        3、基础设施瘫痪
        4、疾病疫情的爆发
二、救灾机构的设立及灾情分类
    (一)救灾机构的设立
        1、中央、省级救灾机构
        2、地、县级救灾机构
        3、社、队救灾机构
        4、军队救灾机构
    (二)灾情分类
三、救灾工作的三个阶段
    (一)以处理险情为主的阶段
        1、疏:扒开阻水工程,加快泄洪速度
        2、堵:加固河堤库坝,排除潜在险情
    (二)以临灾救助为主的阶段
        1、坚持“救人第一”,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
        2、投放生活物资
        3、建立临时住所安置灾民
    (三)以恢复生产为主的阶段
        1、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2、依托社队集体发展副业
四、救灾工作的形式及特点
    (一)物质救灾
        1、食品救济
        2、衣物救济
        3、发放救灾款
        4、其它救济
    (二)医疗救治
        1、派驻专业医疗队伍
        2、发动乡村赤脚医生
        3、拨发医药器具
        4、开展消毒防疫卫生工作
    (三)号召动员
        1、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
        2、开展“四大讲”、“五大讲”鼓舞灾民信心
        3、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
    (四)灾后重建
        1、复建农田基础设施
        2、修复受损水库、河流堤坝
        3、重建房屋
    (五)救灾工作特点
        1、大规模的群众动员
        2、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
五、救灾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救灾工作成效
        1、推动了灾区生产生活的恢复与发展
        2、稳定了灾区社会秩序
        3、增强了受灾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二)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救灾工作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
        2、发生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
        3、救灾信息出现一定的偏差
六、救灾工作的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救灾工作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
    (五)救灾工作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北省应对“7·21”特大暴雨灾害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对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
    (二)超前部署。
    (三)及时预警。
    (四)紧急转移。
    (五)迅速抢险。
    (六)倾力救灾。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二)严密监测、及时预警,
    (三)果断决策、转移群众,是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
    (四)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是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的有效途径。
    (五)广泛动员、军民联动,是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
三、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薄弱。
    (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三)气象监测预警存在盲区。
    (四)社会公众避险意识较弱。
四、总结改进工作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二)大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急能力。
    (三)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
    (四)加强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建设。
    (五)扩大灾害监测预警覆盖面。
    (六)提高群众应急意识和能力。

(9)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区分
        2.1.1 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与新时代
        2.1.2 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与榜样
        2.1.3 成长路径与成长规律
    2.2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2.1 开展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2.2.2 开展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的可行性
    2.3 相关理论支撑及借鉴
        2.3.1 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3.2 依据军队政治工作相关规定
        2.3.3 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成果
第三章 在履行使命时涌现
    3.1 在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中身先士卒
        3.1.1 维护社会稳定
        3.1.2 支援经济建设
        3.1.3 参与抢险救灾
    3.2 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冲锋陷阵
        3.2.1 自卫还击作战
        3.2.2 应对突发威胁
        3.2.3 扞卫海外利益
    3.3 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中大显身手
        3.3.1 参与维和行动
        3.3.2 实施人道救援
        3.3.3 中外联演联训
第四章 在文化传统中熏陶
    4.1 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4.1.1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4.1.2 传承朴素的传统美德
        4.1.3 吸收优秀的传统武德
    4.2 党的优良作风的滋养
        4.2.1 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成长
        4.2.2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
        4.2.3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
    4.3 题军队光荣传统的教诲
        4.3.1 牢记听党指挥的根本原则
        4.3.2 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4.3.3 坚持英勇善战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在自身素质上着力
    5.1 锻造坚定的理想信念
        5.1.1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1.2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5.1.3 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5.1.4 坚定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信赖
    5.2 磨砺超群的专业素养
        5.2.1 刻苦学习不断积累
        5.2.2 反复实践逐步提高
        5.2.3 勇立潮头锐意创新
    5.3 锤炼昂扬的战斗精神
        5.3.1 在思想教育中认同
        5.3.2 在训练管理中磨砺
        5.3.3 在重大任务中锤炼
    5.4 锤炼昂扬的战斗精神
        5.4.1 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5.4.2 恪守自觉的道德养成
        5.4.3 投身积极的道德实践
第六章 在组织关怀下成长
    6.1 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6.1.1 构建科学的世界观
        6.1.2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6.1.3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6.2 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6.2.1 选送交流学习
        6.2.2 变换岗位历练
        6.2.3 下达任务考验
    6.3 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6.3.1 崇高的政治地位
        6.3.2 严格的管理监督
        6.3.3 优厚的生活待遇
第七章 开创新时代英模辈出新局面
    7.1 谦逊的进取态度学习英模
        7.1.1 学习英模人物要在领会精神
        7.1.2 学习英模人物重在躬亲践行
        7.1.3 学习英模人物贵在持之以恒
    7.2 严正的法律手段扞卫英模
        7.2.1 确立弘扬英模的法律地位
        7.2.2 依法维护英模的合法权益
        7.2.3 打击诋毁英模的不法行为
    7.3 有力的政策措施崇尚英模
        7.3.1 建立和完善英烈纪念制度
        7.3.2 兴建和修葺英烈纪念设施
        7.3.3 宣传和褒奖英烈光辉事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
        二、法治环境
        三、军事改革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统一困境
        二、周边事态纷争
        三、西方大国遏制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一、尊重军人共识
        二、优待军人传统
        三、军人权益维护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夺取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研究[D]. 王帅.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2]白山松水战洪图——2010,吉林省抗洪救灾实录[J].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赵鹏. 新长征(党建版), 2010(09)
  • [3]2017年长江1号洪水防御工作实践与启示[J]. 魏山忠. 中国水利, 2017(14)
  • [4]1998年防汛抗洪大事记[J]. 杜国志. 防汛与抗旱, 1998(04)
  • [5]建国初期湖北省水灾与抗洪救灾研究(1949-1956)[D]. 石武英.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6]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D]. 田野. 武汉大学, 2020(04)
  • [7]河北省应对“7·21”特大暴雨灾害的经验与启示[J]. 石惠峰,计卫舸,赵国旺,杨金山. 中国应急管理, 2012(11)
  • [8]众志成城谱写抗洪壮歌——1998年洪湖大水回眸[J]. 陆剑. 湖北文史, 2014(02)
  • [9]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D]. 郑哲.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10]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决胜抗洪的重要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