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伴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高阶伴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一、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论文文献综述)

尹国敏[1](1992)在《一次与高次伴随阵和准伴随阵及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 n 阶方阵 A 的一次伴随阵 A 的若干性质导出一次准伴随阵 A 和类似性质。讨论了 A 与 A 在秩为 n 和1两种情形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与 A 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给出并证明了高次伴随阵 A(m)和准伴阵(m)■A 的计算公式及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董晓刚,王秀玉,姜兴武[2](1997)在《伴随阵的广义特征向量》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非奇异矩阵A的伴随的广义特征向量的表达式。

王秀玉,白静纯[3](1995)在《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文中指出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王秀玉,白静纯(吉林工学院基础部,长春130012)本文主要讨论了n>2阶方阵A的伴随矩阵A的性质,以及A的高次伴随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A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关系。一、”A的若干性质我们已知。”一(A.;),d,j—1...

唐军强[4](2017)在《高次伴随矩阵及其特征根求法公式新证》文中研究说明根据高次伴随矩阵的性质给出了高次伴随矩阵及其特征根求法公式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

叶留青,杜学武[5](2001)在《伴随还原阵的一种简捷求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给出了秩为 1 ,且 n>2的 n阶方阵的伴随还原阵的一种简捷求法

戴立辉,刘龙章[6](1997)在《伴随矩阵*A的性质》文中认为本文进一步研究了 n(>2)阶实方阵 A 与其伴随矩阵A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了一系列的性质。

二、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论文提纲范文)

(1)一次与高次伴随阵和准伴随阵及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 关于A*与*A的若干性质
3 与*A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 (m)*A与A*(m)的计算公式
5 A*(m)和(m)*A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伴随还原阵的一种简捷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主要结论与证明

四、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次与高次伴随阵和准伴随阵及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J]. 尹国敏. 大连大学学报, 1992(01)
  • [2]伴随阵的广义特征向量[J]. 董晓刚,王秀玉,姜兴武.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1)
  • [3]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J]. 王秀玉,白静纯. 工科数学, 1995(04)
  • [4]高次伴随矩阵及其特征根求法公式新证[J]. 唐军强. 高师理科学刊, 2017(11)
  • [5]伴随还原阵的一种简捷求法[J]. 叶留青,杜学武. 工科数学, 2001(01)
  • [6]伴随矩阵*A的性质[J]. 戴立辉,刘龙章. 工科数学, 1997(01)

标签:;  

高阶伴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