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认识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1](2021)在《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文中提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重点收集整理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规章制度、重大活动与事件、重大项目与成就等,客观、翔实记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展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科学发展规律。作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工作者及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理睿[2](2018)在《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中对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即“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的孕育产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和不足开始显露,为保证科学探究性实验室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关于科学探究性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呼之欲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体系能够帮助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走上正确的发展轨迹,强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研究的研究主要出于实际需要,根据天津市教委的要求,对天津市中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并开发出相对应的评估系统,目的是给中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室有一套完整的评判标准,用于中小学实验室教学的发展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帮助中小学将被动的考核活动转变成一种长期有效的自我完善的日常实验室管理手段,加强中小学自我质量控制意识,构建出中小学之间教学实验室评估的长期有效的机制,帮助促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借鉴传统的常规实验室的评估体系,本研究结合科学探究性实验室的自身特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建立出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体系。其中包括实验室建设、教学效能和课程评价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分设了 13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并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及解释。通过对3个一级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计算得出评估结果。在传统的评估活动中会使用大量人力物力,为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会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日常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工作,管理人员或者学校实验室建设人员可以查看评估结果促进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采用SSH框架和HTML技术实现跨平台,通过问卷内容填写的形式收集评估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评估结果。
匡慧姝,饶钦焕[3](2012)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湖南省高校实验室评估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高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科学、公平、有效与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依照湘教通〔2008〕306号文件中公布的评估方案,在收集参与此次评估人员对该文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意见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完成对各指标项权重的赋值;其次,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以Windows Server 2003+IIS6.0为系统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作为开发环境、C#作为开发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网络数据库,采用ADO连接,以B/S结构模式开发出湖南省高校实验室评估系统。
郭剑[4](2010)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高校教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对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特点,对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设计一套普遍适用于校内各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建立高校实验教学评价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实验、实验教学、教学实验室等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对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评价指标,运用模糊集,建立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全文共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范围和思路;第二章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总论,介绍实验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实验室的分类、实验教学项目基本概念及分类,实验教学管理等;第三章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在对现行的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方案;第四章为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案例分析,运用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周浩波[5](2010)在《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辽宁省教育厅抓实验室建设要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采取抓好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四实"措施,以培养创新人才。以评估推动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并提出实验室要为产业集群服务,多方面推动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吴凡[6](2009)在《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是社会对高校实验室提出的新课题,这也就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高校实验室评估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对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其目的是针对当前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过程中由于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先天不足所带来的评估导向偏移等问题,以省内某所综合性院校A为例,拟定一套适用于该校教学实验室发展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综合运用到该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客观评价活动中。以期将实验室评估从一种被动的考评活动转化为一种主动的实验室常规管理的手段,增强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意识,建立起该校内部教学实验室评估的长效机制。鉴于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多因素、多目标及复杂性等特点,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设计评估指标时,紧紧围绕实际工作需要,参考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思想,将ISO9000族标准中所蕴含的内部管理过程的控制点转化为外部的控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各项指标,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上,通过对相关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合理选择并总结出德尔菲法(DELPHI)、群组层次分析法(GD-AHP)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在实验室评估中的综合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简化其流程的相关步骤,并编写出详细的计算机运算程序文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杨寿堂,王轶群[7](2007)在《音视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艺术院校影视类实验室按国家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参评,目前国内尚无先例,浙江传媒学院院通过对音视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实践和对评估标准的研究,试图揭示影视实验教学规律,探索既具有影视教学特色又符合基础实验室评估要求的影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为我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影视类基础实验室评估提供示范作用。
万辅彬[8](2004)在《在互动中评估 在评估中建设——高等学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广西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估借鉴"参与式发展"理论,进行了"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建立了评估各方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在互动中评估,在评估中建设"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广西高校特别是后发展院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评估效益,推动了实验室长效管理规范的建立,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万辅彬,李菁[9](2004)在《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文中提出广西高等学校将参与式发展理论应用于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建立了评估各方良性互动的评估机制,这一互动机制的建立应遵守目标一致、共同发展、角色平等、主动参与、科学规范、信息共享的原则.这些原则的严格遵守,保证了评估各方的良性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广西各高校特别是欠发展院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评估效益,推动了实验室建设和长效管理规范的建立.
李菁[10](2004)在《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实践中对评估政策执行理论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高等教育评估政策执行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实践,探讨评估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目标、原则和方法。
二、对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认识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认识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论文提纲范文)
5 改革开放初期高等学校实验室发展 |
5.1 调整整顿,恢复重建 |
5.2 规范管理,重点推进 |
6 全面提速,高等学校实验室步入跨越式发展 |
6.1 形成标准,全面推进 |
6.2 重大项目加速发展 |
(2)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现状 |
1.2.2 实验室评估指标研究现状 |
1.2.3 实验室评估系统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探究性学习相关理论 |
2.1.1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
2.1.2 探究性学习特点 |
2.1.3 探究性学习环境——科学探究性实验室 |
2.2 实验室评估相关理论 |
2.2.1 实验室评估的实质 |
2.2.2 实验室评估的目的 |
2.2.3 实验室评估的作用 |
2.3 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的相关理论 |
2.3.1 评估主体 |
2.3.2 评估对象 |
2.3.3 评估方法、模式、步骤 |
2.3.4 评估标准 |
2.4 小结 |
第三章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体系设计 |
3.1 评估体系设计的原则与过程 |
3.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1.2 指标体系设计过程 |
3.2 参考《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构建科学探究实验室评估体系框架 |
3.2.1 《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概述 |
3.2.2 参考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构建体系可行性 |
3.2.3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与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体系区别 |
3.3 指标体系设计 |
3.3.1 实验室建设评价 |
3.3.2 教学效能 |
3.3.3 课程评价 |
3.3.4 评估指标体系 |
3.4 指标权重设计 |
3.4.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3.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分配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设计 |
4.1 需求调查 |
4.1.1 传统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 |
4.1.2 解决策略分析 |
4.2 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需求分析 |
4.2.1 系统使用对象分析 |
4.2.2 系统需求分析 |
4.2.3 用户功能需求 |
4.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3.1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的设计原则 |
4.3.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4 主要模块设计 |
4.4.1 系统管理模块 |
4.4.2 系统首页模块 |
4.4.3 辅助功能模块 |
4.4.4 数据分析模块 |
4.4.5 实验室评估模块 |
4.5 数据库设计 |
4.6 小结 |
第五章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实现 |
5.1 实现总体过程 |
5.2 技术支持 |
5.2.1 Java开发技术 |
5.2.2 SSH分层框架 |
5.2.3 Maven项目管理 |
5.2.4 Shiro安全框架 |
5.2.5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体系结构 |
5.3 界面展示与具体实现 |
5.4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应用 |
6.1 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测试 |
6.1.1 系统测试方法和过程 |
6.1.2 测试结果分析 |
6.2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专家意见调查表 |
附录二 主要功能代码 |
致谢 |
(4)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 |
1.2.2 有利于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
1.2.3 有利于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 |
1.2.4 有利于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 |
1.2.5 有利于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
1.3.2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的范围与思路 |
1.4.1 研究的范围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总论 |
2.1 实验教学概述 |
2.1.1 实验 |
2.1.2 高校实验教学 |
2.2 教学实验室概述 |
2.2.1 教学实验室的定义 |
2.2.2 教学实验室的对象 |
2.2.3 教学实验室的分类 |
2.3 教学实验室的设置 |
2.3.1 教学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
2.3.2 设置教学实验室的原则 |
2.3.3 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机构管理体制 |
2.4 高校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与分类 |
2.4.1 目前高校实验项目分类 |
2.4.2 关于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与规范分类的研究 |
2.5 高校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
2.5.1 实验教学的特点 |
2.5.2 实验教学的作用 |
2.5.3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2.6 实验教学管理 |
2.6.1 实验教学的管理原则 |
2.6.2 实验教学管理的范围 |
2.7 国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综述 |
2.7.1 国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的特点 |
2.7.2 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 |
2.7.3 国外高校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
第三章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
3.1 构建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
3.1.1 要素性和综合性评价原则 |
3.1.2 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 |
3.1.3 有效性与可行性原则 |
3.1.4 整体性原则 |
3.1.5 可操作性原则 |
3.1.6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3.2 构成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与内容 |
3.2.1 教学理念 |
3.2.2 教学体系 |
3.2.3 管理模式 |
3.2.4 队伍建设 |
3.2.5 仪器设备 |
3.3 目前各类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 |
3.3.1 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
3.3.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 |
3.3.3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 |
3.4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
3.4.1 一级、二级指标的设计 |
3.4.2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
3.5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分办法和标准 |
3.5.1 评分的总体方法 |
3.5.2 评分标准 |
第四章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案例分析 |
4.1 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比较 |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4.2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1 模糊集的基本概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 案例分析 |
4.3.1 中心简介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证 |
4.4 验证与应用 |
4.4.1 评价对象选取 |
4.4.2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5.2.1 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
5.2.2 倡导各高校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5.2.3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
5.2.4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
5.2.5 明确实验室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附录 |
(5)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 抓效益,实现实验建设强省目标 |
2 抓“四实”,培养创新人才 |
3 抓评估,推进实验室建设 |
4 抓方向,为产业集群服务 |
5 多方面推动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
(6)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2 理论综述 |
2.1 实验室评估的相关概念 |
2.1.1 实验室评估的实质 |
2.1.2 实验室评估的目的 |
2.1.3 实验室评估的基本原则 |
2.1.4 实验室评估的作用 |
2.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工具 |
2.2.1 研究方法简介 |
2.2.2 相关统计分析工具 |
3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设计 |
3.1 构建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
3.2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框架 |
3.2.1 ISO9000族标准概述 |
3.2.2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
3.2.3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 |
3.2.4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评估体系的指标框架 |
3.3 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结构分析 |
3.3.1 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构成 |
3.3.2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的细化 |
3.3.3 运用德尔菲法(DELPHI)修正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
3.3.4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分析 |
4 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综合评价 |
4.1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 |
4.1.1 群组层次分析法(GD-AHP)的基本原理 |
4.1.2 基于群组层次分析法的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权重分配 |
4.2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准的完善 |
4.3 实验室评估专家及评估方法的选择 |
4.3.1 评估专家的遴选 |
4.3.2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及步骤 |
4.4 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
5 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B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C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咨询表 |
附录D A大学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表 |
(9)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 |
1.1 目标一致的原则 |
1.2 共同发展的原则 |
1.3 角色平等的原则 |
1.4 主动参与的原则 |
1.5 科学规范的原则 |
1.6 信息共享的原则 |
2 遵守原则,保证互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
3 “参与式培训班”是坚持上述原则的典型案例 |
(10)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实践中对评估政策执行理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评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
二、评估政策执行的目标和原则 |
1.坚持前后标准一致、方法一致的原则 |
2.坚持依法保障评估政策执行的原则 |
3.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
三、评估政策执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1.树立评估工作的权威性, 提高可信度 |
2.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3.动员工作先行, 使评估政策被评估对象所认同 |
四、对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认识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J].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2)
- [2]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 马理睿. 天津师范大学, 2018(12)
- [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湖南省高校实验室评估系统的开发[J]. 匡慧姝,饶钦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36)
- [4]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 郭剑.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2)
- [5]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举措[J]. 周浩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04)
- [6]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 吴凡.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7]音视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实践与探索[J]. 杨寿堂,王轶群.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10)
- [8]在互动中评估 在评估中建设——高等学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J]. 万辅彬. 学术论坛, 2004(06)
- [9]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J]. 万辅彬,李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 [10]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实践中对评估政策执行理论的探讨[J]. 李菁. 高教论坛,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