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D-90飞机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白香君,李岩[1](2021)在《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电气化是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绿色航空的有效途径。电机技术是飞机电气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飞机的起动发电系统、电磁作动系统和电力推进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对航空发电机系统、起动发电机系统和推进电机系统的拓扑结构、发展现状和电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频交流和高压直流是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而发电和推进系统均对电机的功率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对不同类型电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从电机基本工作原理出发,定性分析了影响电机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各个因素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永磁化和高速化是航空高功率密度电机的发展方向。
沐杨[2](2016)在《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控制器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电/全电飞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机上电力容量的需求,使得对于大型航空发动机的电起动成为可能。变频交流电源凭借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单机容量大且易于实现起动发电技术等特点成为目前乃至未来大中型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Hybrid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achine,HESM)具有起动控制简单、气隙磁场可调节、较高的功率密度及效率等特性,在航空电源系统中具有应用前景,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构建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转子磁分路HESM的结构及其励磁电流调节原理,在dq0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建立了转子磁分路HESM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励磁磁链与励磁电流关系曲线的拟合,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励磁电流对混合励磁电机起动性能以及发电调压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转子磁分路HESM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讨论了航空发动机起动阻转矩特性,分析了两种发动机电起动方式,探讨了起动发电机一体化设计要求。研究了HESM励磁电流对励磁绕组自感与电枢绕组电感的影响,并由此深入分析了励磁电流对转子磁分路HESM起动控制的影响。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起动,提出了一种励磁电流、电枢电流协调控制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提高HESM在高速区的转矩输出能力。研究了一种混合励磁电机控制器,并在起动发电系统原理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励磁电流能够有效改善转子磁分路HESM的起动性能,通过励磁电流与电枢电流的协调控制可以提高转子磁分路HESM在高速区的转矩输出能力,转子磁分路HESM具有应用于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潜力。
马升杰[3](2013)在《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变频交流电源系统以其结构简单、单机容量更大、效率较高的优点成为多电/全电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转速和负载变化范围大是变频交流电源系统的典型特征,这对变频交流电源发电机及其电压调节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讨论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混合励磁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在飞机电源系统中应用的基础问题。研究了不同附加气隙结构对新型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磁场调节性能和输出功率的影响,轴向附加气隙结构有利于增大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电机的励磁绕组嵌绕空间,减小励磁绕组功率损耗。根据变频交流发电系统要求完成30kVA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设计。为拓宽该混合励磁发电机的磁场调节范围,适应宽转速范围要求,提出轴向非均匀气隙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构形式,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完成该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静磁场和瞬态场分析,得到其空载特性和负载特性,结果表明该混合励磁电机可以实现气隙磁场宽范围调节和完全灭磁,为其在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应用奠定了基础。系统讨论了基于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方法。根据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原理和工作特点,给出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结构,并讨论了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案。对变频交流数字调压器的三相交流电压采样、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根据转速状态变PI参数调节和基于输出电压反馈、励磁电流反馈和负载电流反馈的三环调压控制方法。在MATLAB中建立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发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变PI参数控制和三环调压算法对改善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的有效性。研制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数字电压调节器原理样机,在3kVA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实验平台上完成了实验验证,在两倍工作转速范围(1250rpm~2500rpm)内,变PI参数可以保证低速时快速的调节和消除高速时的电压调制,采用三环调压控制方法大大减小了系统低速时突加突卸负载的调节时间。
杨程宇[4](2012)在《基于STFT的飞机IDG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飞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飞机的安全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机主电源系统的组合传动发电机(IDG,Integrated Drive Generator)的主要组件:恒速传动装置(CSD,Constant Speed Drive)和励磁装置可能存在由于故障、谐波和噪声以及负载变化引起的干扰影响飞机电源系统的供电质量。因此对飞机主电源系统的IDG性能进行检测,对保证飞机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飞机主电源系统IDG的以下六种故障情况:CSD的机械故障引起的过欠频故障、交流励磁装置产生的各次谐波干扰、电源系统内部的短路(断路)或者缺相引起的过欠压故障以及由于负载变化可能引起的过流故障。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利用现在普遍使用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Fourier Transform)或者小波变换(WT,Wavelet Transform)对飞机主电源系统进行检测,无法有效的识别出故障源、无法精确的计算飞机主电源系统的供电质量以及故障幅值、且直接检测得到的结果不易理解还需要后续处理,这就直接降低了检测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检测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作为时频域变换工具,综合利用时域、频域信息,克服FFT和WT测量方法的不足,实现对飞机主电源系统的IDG故障有效智能诊断的目标。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STFT诊断方法能有效诊断飞机IDG的故障。
毛怡然[5](2012)在《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矩阵变换器在变速恒频电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交交直接变换的功率变换器,以其无中间直流环节、具有单位输入功率因数和良好的正弦输入电流、能量可以双向流动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矩阵变换器用于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并通过改变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为其增加直流输出功能,从而将发电机励磁电路与主功率变换器进行结合,整个系统实现了励磁电路与主功率电路一体化设计,使系统在发电机宽转速范围输入情况下能够实现恒压恒频电能的输出。本文首先介绍了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新型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与数学模型,分析了其交流输出桥臂的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并针对直流桥臂的输出特点,提出了一种直流输出调制策略。文中对该直流调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为改善发电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本文对新型矩阵变换器进行了一体化调制,实现了发电机励磁与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的同时控制,并对采用的组合式闭环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建立了发电系统的MATLAB/Simulink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新型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调制策略以及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最后讨论了矩阵变换器的实现技术,构建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控制核心、以反向并联逆阻式IGBT(RB-IGBT)构成的双向开关为功率器件的新型矩阵变换器实验平台。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与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宋剑[6](2011)在《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机电源系统是关系着飞机安全的重要设备,而航空发电机又是电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不允许对航空发电机直接进行故障模拟测试。这极大地限制了对航空发电机的故障预测。为此,本文研究一种航空发电机的实时仿真系统。用计算机控制逆变器的方式来模拟航空发电机的真实工作特性。本课题对航空发电机的故障预测,有效地提早处理故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研究目前比较流行的实时仿真方案。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确保实时性的基础上,选择了基于XPC目标的实时仿真方案,然后分析了变速恒频电源系统。在SIMULINK下建立了GCU控制发电机励磁的航空发电机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接着设计了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结构。建立发电机系统的仿真验证模型。并验证此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实时仿真系统的工作原理,构建基于XPC目标的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利用RTW实时工具生成可以在XPC目标机系统上运行的实时仿真模型。并且把实时代码下载到目标机上。此方案充分利用了XPC目标可以构建实时目标环境的能力和RTW自动生成实时目标代码的功能。为航空发电机的实时仿真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开发平台。
李兆营[7](2010)在《混合励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励磁变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旋转整流器式无刷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因数可调、效率高等优点,在现有的飞机独立电源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混合励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控制励磁变换器的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以及飞机电机起动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所研究的电机进行了一定的介绍;接下来建立了电机系统的MATLAB模型,对适用于电机起动的单相交流励磁方案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得到了电机的励磁规律,并在电机上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选择TMS320LF2407A DSP作为控制器的核心,设计了适用于变频交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器,介绍了软、硬件设计实现的方法,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硬件设计主要包括DSP最小系统、交流信号检测和调理电路、频率检测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等,软件设计包括系统的初始化、频率计算模块、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控制算法的设计、故障检测和保护算法等,由C语言实现模块化程序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基于TMS320LF2407A的数字控制励磁变换器具有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特点,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的研究对于旋转整流器式无刷交流同步电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无刷交流同步电机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杜颖琪[8](2007)在《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飞机电源系统在飞机系统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监测电源系统的发电机控制器是确保电源系统可以安全工作的重要装置,为了确保发电机正常工作,飞机安全飞行,定期对发电机控制器的故障监测能力进行测试维护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本论文研制了一套自动测试系统,用于发电机控制器的地面测试。 首先,介绍了集采集、控制和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发电机控制器自动测试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平台。测试系统以测控计算机为核心,采用两组程控变频变压电源模拟组合传动发电机电压调节点电压输出和永磁发电机电流互感器输出以及一些数字开关量形式的故障信息状态。通过控制程控信号源产生施加于发电机控制器上的测试信号。数据采集卡采集程控信号源的输出以实现对程控电源的闭环控制和监测,采集发电机控制器(GCU)的故障保护信号输出并计算延迟时间。其次,采用了面向对象和测试化程序的Microsoft Visual C++软件平台开发了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实现了程控电源与测控机间的通信,对比分析了几种数据采集卡基于VC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最后,使用MFC开发了测试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引入动态数据显示、参数选择、故障信息记录、报表的生成及打印功能等。 实验表明,该测试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测试系统性能可靠,操作智能化,可扩展性以及维护性强,对保证飞机发电机控制器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效率有重要意义。
李静[9](2006)在《机载电气设备地面测试用功率信号源的研制》文中认为飞机电气系统在飞机系统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电气系统中的机载电气设备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状况;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定期对飞机机载电气设备进行测试维护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机载电气设备的地面测试工作,本论文研制了一款功率信号源装置,该信号源用于模拟飞机交流供电系统输出三相电的正常和非正常状态作为测试用的信号,能够人为设定过压、欠压、过频、欠频以及电压不对称等供电状态。论文对信号源的研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详细的电路设计。针对信号源的指标要求,提出了一种三相组合式逆变电路的结构形式,使信号源的三相输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很大降低,并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相间独立调节功能。完成了以AT89C52单片机和SPWM波发生器SA4828芯片为主要器件的信号源主控电路单元的软硬件设计;为了使信号源输出信号保持稳定,设计编写了用于主控电路实现闭环PI控制的相关程序。在输出滤波电路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两级LC低通滤波电路,使输出信号的波形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结合波特图,给出了两种滤波电路的频域对比分析,通过相关理论计算论证了两者在调制波变频范围内的等效性。考虑到功率信号源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对装置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分别进行了抗干扰措施的设计。论文还从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在信号源输出低通滤波电路中选取空心电感的必要性。 论文工作过程中,完成了对功率信号源整体的研究、分析、设计和调试,试验样机运行结果显示此装置变压变频功能控制灵活、简便、有效,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马宁波[10](2004)在《基于PCI数据采集卡的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虚拟仪器在工程、科研、国防和医疗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PCI总线的发展以及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虚拟仪器的性能以及使用的便利性。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虚拟仪器,能够完成对飞机供电信号的采集、监控、分析及信息提取等工作,并方便地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特定的后续处理。 本文深入研究了飞机供电系统各项测试参数指标的测试方法,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优化算法,如基2FFT、拉格朗日插值等,设计出了实用的测试系统。在对测试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均依据美国军用标准MIL-STD-704C,从而又验证了本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对于软硬件结合的部分,即PCI数据采集卡的驱动设计部分,本文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比如双缓冲读取数据方法的提出,以及一些驱动程序类库的开发。 最后对实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图像闪烁、系统校验等,本文都做了进一步探讨并做出了改进。
二、MD-90飞机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D-90飞机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航空发电机系统 |
1. 直流发电机系统 |
(1)低压直流发电机 |
(2)高压直流发电机 |
2. 交流发电机系统 |
(1)恒速恒频系统 |
(2)变速恒频系统 |
(3)变速变频系统 |
二、航空起动发电机系统 |
1. 三级式无刷同步起动发电机 |
2. 异步起动发电机 |
3. 开关磁阻起动发电机 |
三、航空推进电机系统 |
1. 电力推进系统 |
2. 航空推进电机 |
四、电机功率密度提升 |
1. 不同类型电机性能参数对比 |
2. 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提升方法 |
(1)功率密度影响因素 |
(2)提高电负荷 |
(3)提高磁负荷 |
(4)提高电机转速 |
五、结束语 |
(2)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控制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航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发展 |
1.1.1 飞机交流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
1.1.2 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
1.2 混合励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混合励磁电机研究现状 |
1.2.2 混合励磁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结构原理与建模分析 |
2.1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结构和原理 |
2.2 基于MATLAB/SIMULINK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建模 |
2.2.1 转子磁分路HESM结构及其混合励磁机理 |
2.2.2 转子磁分路HESM的dq轴数学模型 |
2.2.3 转子磁分路HESM本体建模 |
2.2.4 控制模块 |
2.2.5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模型 |
2.3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仿真运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子磁分路HESM起动控制策略研究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航空发动机对起动发电机性能的要求 |
3.2.1 航空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
3.2.2 电起动机控制方式 |
3.2.3 起动发电机设计要求 |
3.3 转子磁分路HESM励磁电流对起动控制的影响 |
3.3.1 励磁电流对HESM励磁绕组自感的影响 |
3.3.2 励磁电流对HESM电枢绕组电感的影响 |
3.4 转子磁分路HESM起动控制策略 |
3.4.1 转子磁分路HESM电枢电流控制方式 |
3.4.2 转子磁分路HESM励磁电流控制方式 |
3.4.3 转子磁分路HESM起动运行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转子磁分路HESM起动控制实验验证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 |
4.2.1 核心控制电路 |
4.2.2 主功率电路及其驱动电路 |
4.2.3 励磁功率电路及其驱动电路 |
4.2.4 检测调理电路 |
4.2.5 保护电路 |
4.2.6 辅助电源电路 |
4.3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控制器软件程序设计 |
4.3.1 主程序 |
4.3.2 中断程序 |
4.4 实验平台构成 |
4.5 实验验证与分析 |
4.5.1 转子磁分路HESM本体特性分析 |
4.5.2 电动实验验证 |
4.5.3 起动发电切换实验 |
4.5.4 发电调压实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
1.1.1 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的特点 |
1.1.2 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 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对发电机和调压器的要求 |
1.3 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转子磁分路HESM的结构拓扑和优化设计 |
2.1 转子磁分路HESM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2.2 转子磁分路HESM结构拓扑的发展和分析 |
2.2.1 轴向附加气隙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电机 |
2.2.2 轴向—径向附加气隙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电机的对比分析 |
2.3 30KVA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机的电磁仿真和结构设计 |
2.3.1 30KVA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技术指标 |
2.3.2 转子磁分路HESG的关键参数设计 |
第三章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3.1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
3.1.1 单台发电机发电系统结构和原理 |
3.1.2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故障保护 |
3.2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机数字调压控制方法 |
3.2.1 基于频率跟踪的三相有效值检测 |
3.2.2 H桥双向励磁调节主电路 |
3.2.3 分段PI控制 |
3.2.4 基于负载电流补偿的三环调压技术 |
3.3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建模仿真 |
3.3.1 转子磁分路HESG的数学模型 |
3.3.2 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 |
第四章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实验验证与分析 |
4.1 数字调压器的硬件结构 |
4.1.1 核心控制板DSP TM320F2812 |
4.1.2 控制电源板 |
4.1.3 电压和励磁电流检测电路 |
4.1.4 励磁调节电路 |
4.2 数字调压器的软件流程 |
4.3 3KVA 混合励磁变频交流发电系统的实验验证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STFT的飞机IDG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飞机IDG工作过程与数字测试方法 |
2.1 飞机电源系统与控制组件 |
2.1.1 飞机电源系统构成 |
2.1.2 飞机发电机控制组件 |
2.2 飞机IDG工作过程 |
2.3 飞机IDG数字测试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飞机IDG典型故障 |
3.1 飞机IDG的主要故障类型与故障原因 |
3.2 飞机IDG故障诊断系统流程 |
3.3 常用的检测方法与存在的不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TFT的飞机IDG故障诊断 |
4.1 STFT方法 |
4.1.1 最优化窗函数 |
4.1.2 离散化信号的STFT处理 |
4.1.3 STFT的优越性 |
4.2 基于STFT诊断飞机IDG故障 |
4.2.1 过(欠)压故障的诊断 |
4.2.2 过(欠)频故障的诊断 |
4.3 飞机IDG供电质量综合判断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
5.1 Lab VIEW虚拟仪器 |
5.1.1 数据采集 |
5.1.2 信号调理 |
5.1.3 Lab VIEW与Matlab的接口 |
5.2 飞机IDG故障诊断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5.3 飞机IDG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5.3.1 模拟故障信号发生模块 |
5.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5.3.3 基于STFT时频分析的模块设计 |
5.4 系统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5)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矩阵变换器在变速恒频电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的发展 |
1.3 矩阵变换器的发展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矩阵变换器基本原理与调制策略 |
2.1 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矩阵变换器基本原理 |
2.2 矩阵变换器交流输出桥臂的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 |
2.2.1 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 |
2.2.2 输出电压空间矢量调制 |
2.2.3 矩阵变换器的双空间矢量调制 |
2.3 矩阵变换器直流输出桥臂的调制策略 |
2.3.1 正向直流输出调制策略 |
2.3.2 反向直流输出调制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新型矩阵变换器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的控制与建模 |
3.1 基于新型矩阵变换器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
3.1.1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结构 |
3.1.2 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基本原理 |
3.1.3 矩阵变换器交流输出闭环控制 |
3.1.4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原理 |
3.2 基于新型矩阵变换器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2.1 发电系统建模 |
3.2.2 仿真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样机实现与实验 |
4.1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样机设计 |
4.2 矩阵变换器功率电路设计 |
4.2.1 主功率电路 |
4.2.2 驱动电路 |
4.2.3 箝位保护电路与辅助选向电路 |
4.3 矩阵变换器控制电路设计 |
4.3.1 DSP 与 CPLD 简介与外围电路 |
4.3.2 电压电流采样与调理电路 |
4.4 系统软件设计 |
4.4.1 DSP 主控程序 |
4.4.2 CPLD 译码与辅助程序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1 矩阵变换器交流桥臂变频实验 |
4.5.2 矩阵变换器直流输出实验 |
4.5.3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实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本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6)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目的和意义 |
1.3 电机实时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时仿真方案设计 |
2.1 仿真系统 |
2.1.1 仿真系统的要素 |
2.1.2 仿真系统的分类 |
2.2 实时仿真 |
2.2.1 半实物仿真的定义 |
2.2.2 半实物仿真的特点 |
2.2.3 半实物仿真系统组成 |
2.3 实时仿真平台的分析 |
2.3.1 实时仿真软件的选择 |
2.3.2 实时仿真工具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航空发电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1 飞机电源系统组成 |
3.2 飞机电源系统主要类型 |
3.3 变速恒频电源系统 |
3.3.1 变速恒频电源的构成 |
3.3.2 变速恒频电源的特点 |
3.4 发电机控制组件 |
3.4.1 发电机控制组件的结构 |
3.4.2 发电机控制组件的功能 |
3.5 三级无刷航空发电机 |
3.5.1 航空同步发电机的介绍 |
3.5.2 三级无刷航空发电机工作原理 |
3.6 发电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3.6.1 GCU建模 |
3.6.2 系统仿真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仿真验证 |
4.1 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结构 |
4.1.1 系统结构设计 |
4.1.2 控制器的选择 |
4.1.3 系统说明 |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2.1 Park变换 |
4.2.2 主发电机的运动方程 |
4.3 主发SIMULINK仿真模型 |
4.4 系统验证模型 |
4.4.1 系统验证模型建立 |
4.4.2 LC滤波模型建立 |
4.4.3 滞环回路控制模型建立 |
4.5 验证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时仿真系统 |
5.1 实时仿真系统工作原理 |
5.1.1 RTW代码生成原理 |
5.1.2 外部模式 |
5.2 基于XPC的实时仿真系统 |
5.3 构建XPC实时仿真系统 |
5.3.1 宿主机目标机环境 |
5.3.2 I/O设备 |
5.3.3 制作目标引导盘 |
5.4 实时算法分析 |
5.5 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构建 |
5.5.1 实时仿真模型构建 |
5.5.2 实时目标下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混合励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励磁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航空电源系统发展 |
1.2 飞机发动机起动系统的发展 |
1.3 发电机调压器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机起动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 |
2.1 单相交流励磁方案 |
2.2 励磁规律的分析 |
2.3 MATLAB 系统建模 |
2.4 励磁规律的仿真研究 |
2.5 实验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电机调压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 |
3.1 PID 控制算法 |
3.2 模糊控制技术 |
3.3 模糊PID 控制技术 |
3.4 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式励磁变换器的硬件设计 |
4.1 励磁控制器的总体方案设计 |
4.2 DSP 最小系统 |
4.3 起动励磁变换器硬件设计 |
4.3.1 电流采样电路 |
4.3.2 过流保护电路 |
4.3.3 驱动电路 |
4.4 调压励磁变换器硬件设计 |
4.4.1 模拟量调理电路 |
4.4.2 频率测量电路 |
4.4.3 驱动电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式励磁变换器软件设计 |
5.1 起动励磁变换器的软件设计 |
5.2 调压励磁变换器的软件设计 |
5.2.1 系统的初始化 |
5.2.2 转速的测量 |
5.2.3 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
5.2.3.1 采样算法的介绍 |
5.2.3.2 采样算法的选择 |
5.2.4 控制算法流程图 |
5.2.5 励磁故障保护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电机励磁变换器试验与分析 |
6.1 实验设备和电机参数 |
6.2 静态开环测试 |
6.2.1 故障保护功能的测试 |
6.2.2 采样算法的测试与选择 |
6.2.3 功率驱动逻辑测试 |
6.3 闭环试验 |
6.3.1 稳态调压实验 |
6.3.2 突加突卸负载实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2 飞机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
1.3 GCU的故障保护要求 |
1.4 GCU测试台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飞机供电系统组成 |
2.2.1 交流电源 |
2.2.2 备用电源 |
2.2.3 保护系统 |
2.2.4 控制系统 |
2.3 飞机供电系统原理 |
2.4 飞机 GCU工作原理 |
2.4.1 GCU的组成及其原理 |
2.4.2 GCU软件系统 |
第三章 GCU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
3.1 GCU测试系统要求参数 |
3.2 GCU测试系统设计分析 |
3.2.1 故障信息模拟 |
3.2.2 输出信号检测 |
3.3 GCU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4 GCU测试用信号源总体设计方案 |
3.4.1 信号源指标确定 |
3.4.2 信号源设计方案 |
3.5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
3.6 PC机程序控制 |
3.7 小结 |
第四章 GCU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4.1 GCU测试系统程控信号源一 |
4.1.1 信号源原理 |
4.1.2 信号源主控电路设计 |
4.1.3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
4.1.4 逆变桥电路设计 |
4.1.5 LC滤波输出电路 |
4.1.6 反馈电路板以及电源板 |
4.1.7 开关量的产生 |
4.2 GCU测试系统可控信号源二 |
4.3 测控计算机 |
4.4 PCI总线技术 |
4.4.1 PCI总线概述 |
4.4.2 PCI总线信号定义 |
4.4.3 PCI总线命令 |
4.4.4 PCI总线协议概述 |
4.5 信号调理电路 |
4.6 数据采集 |
4.7 RS-232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4.7.1 RS-232串口标准 |
4.7.2 P89V51单片机串口工作原理 |
4.7.3 RS-232与 P89V51通信电路设计 |
第五章 GCU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5.1 程控信号源的控制 |
5.1.1 单片机串行通信程序 |
5.1.2 上位机(PC机)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 |
5.2 数据采集与显示 |
5.3 GCU测试系统软件测试过程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本文完成的工作 |
6.2 尚未解决的问题 |
6.3 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附录I-I |
附录I-II |
附录II-I |
附录II-II |
附录III-I |
附录III-II |
附录IV-I |
附录IV-II |
附录V 缩写词汇总 |
(9)机载电气设备地面测试用功率信号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信号源整体方案设计 |
2.1 信号源核心电路方案设计 |
2.1.1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
2.1.2 逆变电路拓扑结构比较分析 |
2.1.3 SPWM逆变电路控制方式比较 |
2.1.4 三相逆变电路结构设计 |
2.2 信号源各功能电路方案 |
第三章 信号源硬件系统设计 |
3.1 整流电路设计 |
3.2 逆变电路设计 |
3.2.1 逆变桥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 |
3.2.2 MOSFET驱动电路设计 |
3.2.3 隔离电路设计 |
3.2.4 缓冲电路设计 |
3.3 SPWM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
3.4 输出滤波隔离电路设计 |
3.4.1 低通滤波电路分析 |
3.4.2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3.4.3 滤波空心电感分析设计 |
3.4.4 输出隔离变压器 |
3.5 辅助电路设计 |
3.5.1 反馈电路 |
3.5.2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
3.5.3 电源电路 |
3.6 硬件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四章 微处理器接口设计与软件设计 |
4.1 微处理器接口设计 |
4.2 信号源软件系统设计 |
4.2.1 软件设计要求 |
4.2.2 SA4828初始化程序设计 |
4.2.3 SA4828控制寄存器参数设置 |
4.2.4 系统闭环控制程序 |
4.3 信号源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 |
4.3.1 干扰的来源和后果 |
4.3.2 主要软件可靠性设计措施 |
第五章 滤波电路优化及试验结果分析 |
5.1 单级滤波电路效果分析 |
5.2 两级LC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5.3 单级与两级LC滤波网络等效分析 |
5.4 试验结果说明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西北工业大学业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10)基于PCI数据采集卡的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测试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测试系统研究的背景 |
1.1.2 测试系统研究的意义 |
1.2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概述 |
2.1 飞机供电系统简介 |
2.1.1 飞机供电系统简介 |
2.1.2 飞机供电系统组成 |
2.2 飞机供电系统性能参数测试要求 |
2.3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设计方案概况 |
2.3.1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
2.3.2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3.1 软件设计 |
3.1.1 需求分析 |
3.1.2 软件建模 |
3.1.3 程序编写 |
3.1.4 程序测试 |
3.2 软件简介 |
3.2.1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 |
3.2.2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软件的人机对话窗口 |
3.3 软件设计中的不足 |
第四章 软件设计中的数据处理 |
4.1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测试标准 |
4.2 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采样数据的基本处理 |
4.2.1 信号的采样 |
4.2.2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简介 |
4.2.3 采样数据的插值(抛物线插值法) |
4.2.4 采样数据的零点捡出技术 |
4.2.5 采样数据的波峰计算 |
4.3 交流稳态电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4.3.1 交流稳态电压 |
4.3.2 三相电压的不平衡 |
4.3.3 三相电压的相位差 |
4.3.4 交流电压的波形 |
4.4 稳态频率性能参数的分析 |
4.4.1 频率的调制 |
4.4.2 频率漂移 |
4.5 交流瞬态电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4.5.1 交流电压的瞬变 |
4.5.2 频率的瞬变 |
4.6 交流电压过压和欠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4.7 交流过频或欠频性能参数的分析 |
4.8 直流稳态电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4.8.1 直流稳态电压脉动幅值的计算 |
4.8.2 直流脉动电压的频谱分析 |
4.9 直流瞬态浪涌电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4.10 直流过压或欠压性能参数的分析 |
第五章 PCI数据采集卡的驱动开发 |
5.1 PCI总线的特点 |
5.2 windows2000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
5.2.1 Windows2000中的驱动程序种类 |
5.2.2 Windows2000和WDM驱动程序的设计目标 |
5.3 设备驱动程序类库的设计 |
5.3.1 WDM驱动类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5.3.2 WDM设备驱动类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六章 测试系统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
6.1 校验方法 |
6.1.1 线性拟合 |
6.1.2 计算方法 |
6.2 图像闪烁的解决方法 |
6.2.1 图形闪烁原因 |
6.2.2 如何避免闪烁 |
6.2.3 如何实现双缓冲 |
6.2.4 如何提高绘图的效率 |
6.2.5 显示点的舍弃 |
6.3 驱动设计中的双缓冲技术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MD-90飞机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J]. 白香君,李岩.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1(05)
- [2]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控制器设计与研究[D]. 沐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3]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技术研究[D]. 马升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6)
- [4]基于STFT的飞机IDG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杨程宇. 中国民航大学, 2012(03)
- [5]具有直流输出功能的矩阵变换器在变速恒频电源中的应用[D]. 毛怡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 [6]航空发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宋剑. 中国民航大学, 2011(03)
- [7]混合励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励磁变换器的研究[D]. 李兆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8]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D]. 杜颖琪.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机载电气设备地面测试用功率信号源的研制[D]. 李静.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10]基于PCI数据采集卡的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D]. 马宁波.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