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论文文献综述)
郭玲[1](2013)在《人异常胎盘转录组分析及MAGEL2基因在猪胚胎中的印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宫内发育迟缓和先兆子痫致病因素多样,病情表现各异,目前关于它们的具体病理原因还不确定,但溯其根源,这两种妊娠异常疾病都是由于胎盘机能不全造成的。目前已有一些报道的胎盘特异性生物化学标记可用于鉴定先兆子痫,但这方面的信息还不全面,可用于临床的生物标记很少;而对于宫内发育迟缓,由于该疾病病理的高异质性、多样性,以及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等原因,传统的临床分类很难体现真实的病理分类信息,从而导致从基因组水平研究该疾病的分子机理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micro 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广泛参与到很多胎盘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侵入及血管生成等),同时也可作为循环系统中稳定的生物标记。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人类胎盘的转录组,分析先兆子痫和宫内发育迟缓中特异性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s,作为预测先兆子痫和宫内发育迟缓的分子标记。为了实现此目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uman6.0Bead Array对86个人类胎盘样品的转录组展开研究,并综合运用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odulated Modularity Clustering, MMC)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ene Sets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预测差异表达microRNAs,然后利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候选microRNAs在胎盘中的差异表达并构建预测异常妊娠的决定树,最后研究了microRNA作为分子标记在母体血浆中的稳定性。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原始临床分类信息,从先兆子痫中鉴定到128个基因在保守的Bonferroni p<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2109个基因在FDR<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而在宫内发育迟缓胎盘中,仅能鉴定到1个基因在保守的Bonferroni p<0.05水平上差异显着,26个基因在FDR<0.05水平上差异显着,说明宫内发育迟缓样品存在高异质性。(2)通过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MC),鉴定到两个分别代表宫内发育迟缓(IUGR)和先兆子痫(PE)的模块,它们分别是模块3和模块5。其中模块3仅由IUGR胎盘组成,模块5由11个PE和7个IUGR胎盘共同组成,且其中7个IUGR胎盘中有4个同时被诊断为PE,由此可以看出,模块3代表IUGR,而模块5代表PE。(3)根据由MMC获得的新分组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从代表先兆子痫的模块5中鉴定到889个基因在保守的Bonferroni p<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5184个基因在FDR<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而从代表宫内发育迟缓的模块3中鉴定到326个基因在保守的Bonferroni p<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2100个基因在FDR<0.05水平上表达差异显着。(4)将异常胎盘内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获得的通路主要与细胞生长、分化及发育相关。由模块3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通路主要包括P13K、AKT、 mTOR、eIF4、p70S6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IGF-1信号通路;由模块5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通路包括EIF2信号通路、RhoGDI信号通路,1mTOR信号通路,以及与免疫反应相关的通路,如白细胞外渗信号通路、Fcg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通路,以及CXCR4信号通路。(5)根据异常胎盘内差异表达的分子标签,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预测了差异表达的候选microRNA,选择其中六个最显着的nicroRNA(miR-520A-5p, miR-194, miR-412, miR-149, miR-483,miR-503)作为候选分子标记。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94在先兆子痫(p=0.0001)和宫内发育迟缓(p=0.0304)胎盘中的表达水平都显着下降,miR-149在先兆子痫(p=0.0168)中表达水平显着下降。(6)根据6个候选microRNA在71个胎盘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构建了预测先兆子痫和宫内发育迟缓的决定树。根据排列置换检测,所得决定树均在统计学上意义显着(p<0.05)。(7)三个广泛表达的miRNAs(miR-16,miR-15,miR-24)在血浆中的水平保持恒定,不受室温及反复冻融次数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差异表达miRNAs (miR-149, miR-194)在母本血浆中同样非常稳定,不受室温及反复冻融次数的影响。说明组织释放的1microRNA稳定地存在于外周循环血液中。另一方面,由于印记基因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在人异常胎盘的转录组中发现很多印记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而且影响家畜数量性状的一些基因同时存在印记现象,因此本研究另一目的是以猪为模式动物,研究候选印记基因MAGEL2在两个胚胎时期中的印记状态以及该基因多态位点与猪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猪MAGEL2基因与其人和小鼠中的同源基因一样,为无内含子基因。该基因主要在65日龄胚胎的脑、胎盘中高表达,其次是心脏,而在脾、肺、肾、胃、小肠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偏低,在肝中的表达水平最微弱。(2)猪MAGEL2基因在65日龄胚胎所有被检测组织(心、肝、脾、肺、肾、胃、肠、肌肉、脑、胎盘)中均母本印记、父本表达,而在30日龄胚胎中存在印记多态性,即16个杂合子胚胎中有2个胚胎逃脱印记,说明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稳定的印记还未建立完善。(3)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中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猪MAGEL2基因的多态位点g.2592A>C与屠宰率和臀部背膘厚显着相关(p<0.05),g.3277T>C与骨率显着相关(p<0.05),他们可能成为猪育种的重要遗传标记。
张引国[2](2010)在《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及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成年和老年食物限制(food restriction, FR)可以产生许多有益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延长了生命周期、延缓衰老和疾病的进程、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及降低药物的毒性等。然而,围产期食物限制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体重降低、生长缓慢、学习成绩不良。实验动物研究表明,围产期食物限制或营养不良除导致体重降低、生长缓慢外,还表现为一些行为发育延迟及成年社会行为和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等。由于围产期营养不良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有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其对大鼠出生后神经行为发育(发育转折点)及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人类IUGR并为发展保护人类胎儿IUGR的策略提供有益的资料。本研究首先建立围产期50%食物限制(FR50) Wistar大鼠模型,之后分别观察围产期FR50对新生期子代雌雄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神经反射)的影响。由于新生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延迟或损伤往往与后期(包括幼年和成年)的认知行为下降有关,因此又研究了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海马CA1突触可塑性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密度的变化,以揭示认知行为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第一部分:围产期50%食物限制大鼠模型的建立。为了研究围产期营养不良对神经行为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影响,需要有合适的动物模型。通常有蛋白限制法和食物限制法。鉴于前者在饲料制作方面困难,所以采用后者制作模型。根据食物限制的程度,通常又分为轻度(30%)、中度(50%)和重度(70%)食物限制法。本研究采用了中度食物限制法。健康成年(体重250-280 g)14周龄wistar雌鼠与雄鼠同笼(雌雄比2-3:1)。之后,每日早晨检查雌鼠阴道口或阴道涂片,发现阴道栓或阴道涂片中有大量精子存在记为大鼠妊娠第0天(embryonic day 0,E0),分笼喂养。将妊娠的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模型组(n=16)。对照组自由摄食,并记录每日饲料消耗量。模型组从妊娠的E0到E6自由摄食,从妊娠的E7到仔鼠出生的21天(postnatal day 21, PD21)进行食物限制,食物限制量为对照组大鼠每日平均饲料消耗量的50%。两组孕鼠均予充足饮水。分别于妊娠的E1、E7、E14和E21测定孕鼠体重。大鼠自然分娩,仔鼠出生的当天记为PD0,分别于仔鼠出生的PD1、PD7、PD10、PD14和PD21称重。发现FR50新生仔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新生鼠,且孕鼠E14和E21体重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孕鼠。表明本实验方法模拟了围产期营养不良状态,成功复制出胎鼠IUGR,有助于下一步研究新生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及围产期营养不良状态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实验第二部分: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Wistar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以肛殖距判断仔鼠的性别。典型的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包括身体生长和神经反射两部分。身体生长包括开耳(PD2-PD5)、睁眼(PD14-PD17)、门齿生长(PD8-PD12)和毛发出现(PD11-PD14)。神经反射包括翻正反射(PD3-PD7)、负性趋地反射(PD6-PD10)和悬崖回避反射(PD4-PD9)。比较对照组和食物限制组新生仔鼠神经发育的变化。实验第三部分: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大鼠出生后70天(PD70).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测试包括定位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 test)和空间探索(probe trial performance)两个部分。定位航行实验历时5天,每天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训练。。在每个时间段训练4次,分别从4个坐标象限的中点将大鼠面向池壁轻轻放入水中,记录大鼠在120 s找到平台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若在120 s内找不到平台,则将大鼠引导到平台上并保持15 s。第6天撤除平台作空间探索实验,选与平台象限相对象限的中点为入水点将大鼠放入水中,记录120 s内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及在目标象限的搜索时间百分比。之后,在海马CA1区在体记录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单极记录电极垂直插入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丛(前囟后3.4 mm,中线旁开2.5mm),双极刺激电极插入同侧海马Schaffer侧枝(前囟后4.2 mm,中线旁开3.5 mm)。调整记录电极及刺激电极深度,至记录到最大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为止海马CA1区LTP区的记录参数为:以波宽0.2ms、频率0.033Hz的测试刺激,作用于大鼠海马CA3区Schaffer侧枝,诱导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丛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以fEPSP幅度的50%电流强度作为最适刺激强度。记录30 min fEPSP后进行高频刺激。高频刺激由10串200 Hz的方波组成,串间隔2 s。之后,用相同的波宽(频率0.033Hz)记录120 min fEPSP。实验第四部分: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阳性细胞密度的影响。由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变化及海马CA1区LTP的诱导和维持需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一种逆向信使,促进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易化了在突触后神经元上记录的LTP。因此,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三个亚区: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以期从一氧化氮的角度研究围产期食物限制消弱了子代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机制。结果1)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新生雌雄大鼠身体生长延迟,包括开耳、门齿生长、毛发和睁眼延迟。2)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雌雄新生大鼠神经反射延迟,包括翻正反射和悬崖回避反射。另外,食物限制还导致雄性新生大鼠负性趋地反射延迟,但不影响雌性新生大鼠负性趋地反射。3)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成年雄性子代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4)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成年雄性子代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降低。5)围产期食物限制降低了海马三个亚区(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论1)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新生大鼠神经发育延迟;2)围产期食物限制对新生大鼠小脑的发育可能具有性别依赖性;3)围产期食物限制可能通过抑制NO的产生降低了海马突触可塑性,从而导致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降低。
兰新科[3](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孕期高血压研究》文中认为妊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作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影响因素,给孕产妇和新生儿带来严重威胁。该疾病多于妊娠20周后的高血压、蛋白尿为显着特征,同时损害身体中其它器官和系统,不仅会影响胎儿母体内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母婴死亡,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业内还没有研究能够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孕期高血压展开研究。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的妊娠高血压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对孕期高血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重,处理缺失数据和属性规约等,最后进行数据转换和建模分析。本章使用了随机森林和Xgboost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孕期高血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对特征进行了评分。实验发现血压和病人身高体重指数的特征分数比钙元素,钠元素,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的特征分数大,在疾病的预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发现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82.5%,比XgBoost高约3个百分点,但是XgBoost训练速度比随机森林要快。(2)基于融合模型的妊娠高血压分类预测鉴于传统模型无法完全发现孕期高血压数据潜在的规律,为了发挥各种模型的优点,提高分类预测的准确性,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的孕期高血压融合模型,使用了集成学习中Stacking的双层结构。经实验,融合模型的准确率约为83.68%,相较于单一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更高。融合模型对数据有更好的解析力而且模型性能更好,但是训练速度要慢。总体来说数据挖掘可以应用于医学疾病的研究。(3)基于java web的孕期数据采集预测系统这一部分使用java web相关技术实现了一个孕期数据采集预测系统。孕期数据采集预测系统使用了当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行业的JavaScript、JQuery和Bootstrap技术以及Spring、SpringMVC和Mybatis开源框架,结合成熟的MySQL数据库技术开发而成。系统提供了登录注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和数据统计功能,并且开发了管理员权限来统一管理整个系统数据,并在管理员界面集成了融合模型算法实现了孕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
司海迪[4](2014)在《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题目定为“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运用考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武则天人格的形成和重要人际关系的变化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展示。本文试图解决如下两个问题:武则天的早年经历对其人格的影响;武则天重要人际关系的内幕、性质及影响。第一章主要考证了武则天的早年家庭生活及对武则天的影响。先对武则天父母族兄的情况、与武则天的感情、武家的政治处境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然后分别就这些因素对武则天人格的影响做了详细阐释。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和太宗的关系内幕及初次入宫对武则天的影响。先根据史料描述了二人情感的真实状态,然后从二人相遇时的心态出发,指出他们的情感期望值不同、年龄差距、李武两家关系变化等因素是导致他们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最后阐述了太宗及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章主要以高武相恋、废王立武、高武争权三个事件为主要关节点,展示了武则天和高宗几十年来关系的变化,试图揭开高武相识相恋、武则天长女暴亡、高武权力分配等历史真相。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与其亲生子女的关系。试对武则天与李弘、李贤情感基调及变化原因、李弘死亡的真相、李贤的身世、《黄台瓜辞》的内涵、武则天对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性格和命运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晚年的情感生活及影响。通过对她和面首薛怀义、二张关系真相的探寻,试纠正学界对其晚年情感生活的偏见,并论述其政治影响。结语在前面五章的基础上,对武则天在其重要人际关系中流露出的女性气质做了总结和概括,并进一步指出,武则天研究应该回归到女性研究上来,至少不应该偏离过远。附录对百年来武则天的研究情况做了回顾与总结,指出百年来武则天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武则天研究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
邹寿长[5](2003)在《优雅的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生殖技术包括传统的生育控制技术(如避孕、流产、绝育)和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遗传干预和干细胞技术(如遗传疾病的产前筛查、基因识别与鉴定、性别选择、干细胞培育)。 本文内容主要涉及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咨询技术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评价。本文的论述包含三个部分:作为全文理论基础的导论,作为主体部分的第二至第七章(对现代生殖技术的伦理分析),以及相关论述(传统生育控制技术的伦理分析)的附录。 导论。对人类生殖技术的探索,基于两个前提:优生学和医学的目的。同时也涉及到我们的生命道德观,即生命神圣论、生命价值论和生命质量论。我认为生命神圣论的实质是对于生命的无所作为,是对医学科学作用的消解;而生命价值论由于肯定价值而否定生命,从而暴露出了它在道德上的虚伪性;生命质量论乃是以生命质量来确定生命存在的必要性,具有真实操作性,是对生命控制技术进行伦理思考的最科学的基础理论。 对现代生殖技术的伦理分析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它又由六个论题构成。 现代生殖技术(reproductive technology)是指用现代生物医学知识、技术及方法代替自然的人类生殖过程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的手段。最基本的现代生殖技术有三种: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克隆技术)。 人工授精(第二章)是用人工技术将精子注入母体,在输卵管受精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方法,它替代了自然生殖过程的性交。这一技术主要用来解决丈夫不育症。人工授精分两类:夫精人工授精、供体人工授精。道德上的争论和异议集中在非配偶的供体人工授精。反对理由主要有:破坏了婚姻与家庭关系、造成了亲属关系的混乱、可能出现无父家庭、对孩子知情权的挑战、后代中的血缘婚姻以及精子的商品化。人工授精最大的伦理价值在于满足了女性的生育权利和家庭拥有血缘孩子的愿望。对人工授精技术施以伦理和法律的规范可以避免其伦理混乱。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人工授精应坚持如下道德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原则,控制适用范围原则;受术者知情同意原则、保密与互盲原则、确保生殖质量原则。子磷笋擎鑫鼻戳,’’盟溉异翼纂纂慕黔窦…挤犯考引发了诸多伦理与法律问题:(1)保护HGP成果,如DNA序列的可专利化、DNA数据库的保护等;(2)基于基因缺陷而造成的“遗传歧视”(亦称“基因歧视,’);(3)与上述遗传歧视相关,对缺陷基因的遗传普查和相应的基因治疗;(4)基因隐私,对个人遗传信息如何保护和如何合理利用;(5)‘悦基因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的冲突;(6)保护一个种族或地区的基因资源即遗传多样性;(7)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本文分别对基因隐私、基因歧视、基因组多样性、基因争夺与基因武器等进行了伦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伦理规范。基因治疗又被称为“分子外科”,其伦理挑战在于:(1)人类基因商品化;(2)基因研究及开发运用中“绕过原则”的现象;(3)基因设计引发生命唯物化;(4)“优生运动”之死灰复燃;(5)基因治疗目的的两难。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治疗的分析,本文认为人类基因组与基因治疗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安全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公正原则、保密原则。 人类胚胎干细胞(第七章)是在生命的生长和发育中起主干作用的原始细胞,这些原始细胞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供临床细胞治疗之用,还可以使人类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替代成为现实。人类干细胞按其来源来分,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二类。前者涉及胚胎实验,伦理争论激烈。后者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反对者认为胚胎是人类生命的雏形,理应受到尊重而不该肆意破坏,但大多数科学家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认为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为治愈那些至今仍属不治之症的疾病提供美好前景从而造福人类。本文认为可以有条件地提倡治疗性克隆研究。同时,我们也指出,有必要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做好如下伦理准备: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全伦理评估和监督机制:制定相关伦理原则。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行善和救人原则;(2)‘尊重和自主原则;(3)无伤和有利原则;(4)知情同意原则;(5)谨慎和保密原则。本文强调,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监控和评估机制,使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符合国际上有关的章程、宣言或准则,符合我国的有关政策法规,有利于为人类健康服务。 结语。人类生命控制技术由科学实验走向临床应用,成千上万的人工生殖人口来到人世,这不仅涉及到社会伦理关系,更衍生出一系列有关行政法、亲属法等诸领域的边缘性法律问题。对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己熬潺辫淤
周启昌,王小艳[6](2004)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与干预的伦理学研究》文中认为在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中 ,医师应该遵循病人利益第一和尊重病人自主选择的伦理学原则 ,并提出应当把胎儿当作病人对待的伦理学概念。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前 ,医师应向孕妇详细告知方案的利弊 ,供孕妇选择和做出最终的决定。对于出生后具有生存能力的畸形胎儿 ,尽管存在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 ,然而除非孕妇本身的情况不允许继续妊娠 ,否则胎儿伦理学原则反对终止妊娠。
熊佳[7](2020)在《二烯丙基三硫醚对妊娠肥胖母鼠繁殖性能和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母胎之间联系的唯一器官,良好的胎盘发育是维持胎儿健康生长的基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母猪妊娠期肥胖不仅导致胎盘沉积大量脂质,引起胎盘脂质毒性,从而阻碍胎盘的血管发育,增加了弱仔猪数;而且加剧了围产期胰岛素抵抗,降低了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和仔猪断奶重。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在动物机体内参与调控血管发育和舒张,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抑制胰岛素分泌等生物学功能。但在母猪妊娠肥胖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H2S作为一种营养调控的方案,用于促进胎盘的血管发育,缓解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尚未开展研究。本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个试验。试验1选取12周龄正常体重的雌性昆明鼠40只,与公鼠交配后,妊娠母鼠随机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n=13)和试验组(n=14)。试验组妊娠期间灌胃H2S的供体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trisulfide,DATS),灌胃剂量为1.5mg/只/d,对照组灌胃等量的PBS。所有的母鼠在妊娠18.5d屠宰,度量了母鼠妊娠期体重、产活仔数、胎儿重、胎盘重和胎盘效率。试验2选取8周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60只,分为对照组(n=15)和高脂日粮组(n=45)。10周后,与正常公鼠交配成功后,妊娠母鼠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为体况正常的母鼠,妊娠期间饲喂对照日粮并灌胃PBS(n=9);负对照组为肥胖母鼠,妊娠期间饲喂高脂日粮并灌胃PBS(n=8);试验组为肥胖母鼠,妊娠期间饲喂高脂日粮并灌胃DATS(n=10)。本研究收集了母鼠妊娠期体重和采食量的数据。所有的母鼠在妊娠18.5d屠宰,采集了母鼠血清、腹股沟脂肪、胎盘和胎儿样品,度量了母鼠产仔数、产活仔数、胎儿重、胎盘效率和窝内胎重变异系数等繁殖性能相关指标,检测了母鼠血清和胎盘组织的H2S水平、胎盘的血管密度、胎盘血管发育相关的m RNA的表达、胎盘炎症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及母体血清中的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等。1. 试验1结果表明:体重正常的母鼠妊娠期饲喂DATS后,与对照组相比,产活仔数、胎儿均重、胎盘均重和胎盘效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2. 试验2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2.1 母鼠妊娠期采食量、体重和繁殖性能:对照组母鼠妊娠期采食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和试验组(P<0.05),但是三组之间摄入总能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母鼠妊娠期增重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母鼠胎盘重、胚胎吸收率、胎盘效率和胎儿窝内胎重变异系数三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母鼠产仔数(8.50±1.27)显着高于负对照组(7.00±1.20)(P<0.05);试验组产活仔数(6.75±1.16)和负对照组(6.75±1.16)、对照组(7.0±1.50)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2 母鼠血清和胎盘组织H2S含量:试验组母鼠血清中H2S的含量(47.10±7.71μM)显着高于对照组(29.17±8.39μM)和负对照组(14.06±4.62μM)(P<0.05)。母鼠胎盘组织中H2S的含量,试验组(19.86±4.17nmol/mg)和对照组(20.26±3.77nmol/mg)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15.55±2.39nmol/mg)(P<0.05)。2.3 胎盘血管生成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母鼠胎盘迷宫区血管密度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母鼠胎盘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因子CD31的m RNA表达量显着低于其它两组(P<0.05);但HIF-1α、i-NOS的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2.4 胎盘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与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胎盘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和MCP-1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尽管三个组之间母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着性变化(P>0.05),但试验组母鼠胎盘组织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母鼠胎儿匀浆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2.5 母鼠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组母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10±0.05mmol/L)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0.14±0.03mmol/L)和负对照组(0.18±0.04mmol/L)(P<0.05)。试验组(4.71±0.71m M)、负对照组(5.33±1.05m M)和对照组(4.13±1.14)之间母体血清葡萄糖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5.78±0.28 ml U/L)母体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6.27±0.41ml U/L)和负对照组(6.54±0.34 ml U/L)(P<0.05),负对照组母鼠的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指数(HOMA-IR)显着高于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论如下:肥胖母鼠妊娠期饲喂DATS后,提高了母鼠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原因可能与外源添加DATS增加了胎盘的血管生成有关。同时,添加DATS还降低了胎盘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肥胖母鼠妊娠期的脂质代谢,从而缓解了母鼠妊娠期的胰岛素抵抗。
王倩倩[8](2012)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的伦理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新生儿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新生儿科将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作为衡量技术水平的标志。因此,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不遗余力救治这些新生儿。近十几年来,我国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攀升,新生儿的最低存活体重和胎龄不断被刷新,从而致使我国存活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绝对数量大幅增加。然而超低出生体重和早产两种高危因素的双重作用,使得存活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后期健康质量并不高。存活本身并非现代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对这一技术的伦理分析实为必要。通过伦理理论的渗透,能够科学地把握医学的发展方向,回归医学的人性价值,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实现真正的医学目的。本文分为三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对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概述。首先对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了超低出生体重和早产两种高危因素对新生儿的影响;接着阐述了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后期健康状况;然后总结分析国内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技术的发展水平及现状;最后分析了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率增高的原因。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后期健康状况促使我们对积极救治的医疗行为进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中存在的伦理难题。在救治成功的表象之下存在诸多的伦理难题:积极救治是否合乎伦理;是否应该制定相应的救治标准;患儿的最佳利益及其现实体现;救治过程中存在的医学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原因;医疗决策主体的构成等都是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中亟待分析和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原则以及对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概括了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最佳利益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之前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或避免其出生;当出生不可避免时应加强早期干预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完善新生儿医疗保健体系分担患儿家庭负担,构建婴儿伦理委员会保护患儿权益,建立远期随访机制,掌握远期预后发展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董玖[9](1997)在《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文中研究说明 母体的子宫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理想而又安全的环境。受精卵(卵子与精子相结合)在子宫壁安营扎寨,经过增殖分裂变成胚胎,最终发育成胎儿,这一过程大约需要40周左右。现在,让我们看看胎儿在子宫内是怎样成长的,以使孕妇们能够在不同的时间里根据胎儿发育的情况对自身的心理、营养、运动进行相应的调整,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马川川[10](2013)在《近代中国母亲文化研究》文中认为唐人孟郊有首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关母亲的话题,是人类历史上永恒而又神圣的话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女性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之中,母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世系也要按女性来继承。可以说,那个时期是母亲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很多女性神话传说也起源于此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关“女娲造人”的美丽传说,历代的人们由此把“女娲娘娘”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受人顶礼膜拜!自人类进入父权制时代,女子就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女性受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女子没有受教育权,女子不能进入仕途,绝大多数女子扮演的只是“相夫教子”的角色。鸦片战争后,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男女平等,改变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呼声不断升温,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母亲作为女性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传统的母亲文化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个转型,与西方的母亲文化不断地接轨。她们从“相夫教子”到走出家门,她们要求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母亲在家庭与社会中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传统的母亲文化受封建礼教的压迫,中国自进入近代以以来,母亲文化开始转型,与西方接轨,但又保留了一些自己固有的传统美德。母性崇拜自古就有,在近代中国社会这个转型时期,母性崇拜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宗教文化之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虽然近代中国各种宗教文化发生了一些变革与演变,但有关母性崇拜的话题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间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等等。母亲,对子女有生育、养育、教育三大恩德。从古至今,作为一位母亲,对子女也有生育、养育、教育的责任,近代中国较传统中国在生育、养育、教育子女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与进步,既对传统的生育知识、养育知识与教育知识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与发展,又吸收了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育知识、养育知识与教育知识。在近代中国,涌现出许多着名的母亲形象,有些是继承了古代母亲具有的传统美德;而有些母亲融入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洪流之中,变成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女性、新母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战争频繁,社会运动不断,作为新时代的母亲,她们在近代战争与社会运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近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民族解放事业的完成。总之,近代中国母亲文化,传承了古代母亲文化的各种优秀品德,但在近代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更多的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近代中国的母亲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应大力弘扬近代中国的母亲文化!
二、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1)人异常胎盘转录组分析及MAGEL2基因在猪胚胎中的印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2 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胎儿小于妊娠年龄(SGA) |
2.1 宫内发育迟缓概述 |
2.2 宫内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 |
2.3 宫内发育迟缓的预测 |
2.3.1 妊娠早、中期的预测 |
2.3.2 妊娠晚期的预测 |
3 先兆子痫(PE) |
3.1 先兆子痫概述 |
3.2 先兆子痫的病理生理学 |
3.3 利用生物标记检测先兆子痫的必要性 |
3.4 先兆子痫相关的生化标记 |
3.5 鉴定新的生物标记 |
4 microRNA与怀孕过程 |
4.1 microRNA概述 |
4.2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和RNA干扰途径 |
4.3 胚胎着床期的microRNA |
4.4 microRNA在胎盘中的表达 |
4.5 microRNA在调节母体-胎儿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
4.6 母体外周循环血中与妊娠相关的microRNA |
5 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
5.1 微阵列基因芯片概述 |
5.2 基因芯片在繁殖医学上的应用 |
5.2.1 基因芯片与先兆子痫 |
5.2.2 基因芯片与早期胚胎发育 |
5.2.3 基因芯片与子宫内膜感受性和胎盘发育 |
5.2.4 基因芯片与子宫内膜异位 |
5.3 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的未来 |
6 基因组印记 |
6.1 基因组印记概况 |
6.2 基因组印记的表达调控 |
6.3 基因组印记与家畜数量性状 |
6.4 候选基因MAGEL2概述 |
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人先兆子痫和宫内发育迟缓胎盘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microRNA研究 |
1 背景介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生物样品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分析软件 |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2.2 实验方法 |
2.2.1 生物样品采集 |
2.2.2 RNA的提取及质量控制 |
2.2.3 人胎盘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杂交及数据处理 |
2.2.4 根据人胎盘差异表达基因预测候选miRNAs |
2.2.5 Real-time qRT-PCR验证候选miRNAs在人胎盘中的差异表达 |
2.2.6 根据候选microRNA在胎盘中的表达水平构建决定树 |
2.2.7 microRNA在母本外周循环血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2.2.8 人胎盘差异表达基因的IPA通路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群体人口普查信息统计 |
3.2 方差主成分分析及线性混合模型的选择 |
3.3 人胎盘转录组比较分析 |
3.3.1 先兆子痫胎盘与正常胎盘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
3.3.2 宫内发育迟缓胎盘与正常胎盘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
3.4 根据胎盘转录组进行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MC) |
3.4.1 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MC)结果 |
3.4.2 按模块进行方差主成分分析 |
3.4.3 不同模块间胎盘的差异表达基因 |
3.5 根据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预测候选microRNAs |
3.6 Real-time qRT-PCR验证候选microRNAs在人胎盘中的差异表达 |
3.6.1 候选microRNAs的引物设计 |
3.6.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扩增效率的测定 |
3.6.3 候选microRNAs在模块间的表达差异 |
3.6.4 候选microRNAs在PE/IUGR/Control间的表达差异 |
3.7 根据候选microRNAs在胎盘中的表达水平构建决定树 |
3.8 microRNA在母本外周循环血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3.9 人胎盘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IPA通路 |
4 讨论 |
4.1 群体的个体差异对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 |
4.2 宫内发育迟缓(IUGR)样品的高异质性 |
4.3 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MC)的引入及聚类方法的选择 |
4.4 可调模块性聚类分析(MMC)结果的有效性 |
4.5 宫内发育迟缓(IUGR)相关的因子和通路 |
4.6 差异表达microRNA的目标靶基因 |
4.7 决定树的预测准确性 |
5 本章总结 |
5.1 总结及意义 |
5.2 创新点 |
5.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三章 以猪为模式动物研究印记基因MAGEL2在两个胚胎时期的印记状态及与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1 背景介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生物样品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分析软件 |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2.1.5 主要溶液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2 组织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控制 |
2.2.3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2.2.4 猪MAGEL2基因的克隆测序 |
2.2.5 猪MAGEL2基因在猪胚胎中的组织表达谱研究 |
2.2.6 猪MAGEL2基因的SNP鉴定 |
2.2.7 猪MAGEL2基因的PCR-RFLP及RT-PCR-RFLP分析 |
2.2.8 SNP在不同猪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测定 |
2.2.9 猪MAGEL2基因在猪30日龄和65日龄胚胎中的印记分析 |
2.2.10 猪MAGEL2基因与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猪MAGEL2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 |
3.2 猪MAGEL2基因在猪胚胎中的组织表达谱 |
3.3 猪MAGEL2基因的SNP鉴定结果 |
3.4 猪MAGEL2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3.5 猪MAGEL2基因在猪30日龄和65日龄胚胎中的印记状况 |
3.5.1 杂合子筛选结果 |
3.5.2 猪MAGEL2基因在30日龄胚胎中的印记状况 |
3.5.3 猪MAGEL2基因在65日龄胚胎中的印记状况 |
3.6 猪MAGEL2基因与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C与猪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3.6.1 多态位点g.2592A>C与猪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C与猪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3.6.2 多态位点g.3277T>C与猪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模型的建立和发育时期的选择 |
4.2 MAGEL2在人、小鼠、猪中的表达和印记情况 |
4.3 猪MAGEL2基因的印记多态性 |
4.4 印记基因对母体-胎儿互作的影响 |
4.5 印记基因对胎儿出生后行为的影响 |
4.6 关联分析的不足之处 |
5 本章总结 |
5.1 总结及意义 |
5.2 创新点 |
5.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1:补充表格 |
附录2:芯片数据分析相关代码 |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及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本文主要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1.1 围产期与宫内发育受限 |
1.1.1.1 围产期 |
1.1.1.2 宫内发育受限 |
1.1.1.3 宫内发育受限的预防和治疗 |
1.1.2 围产期营养不良的神经发育研究 |
1.1.2.1 营养与婴儿及儿童神经发育测评简介 |
1.1.2.2 围产期营养不良儿童的神经发育评估研究 |
1.1.3 围产期营养不良的动物模型 |
1.1.4 围产期营养不良与脑组织发育 |
1.1.4.1 围产期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不足 |
1.1.4.2 围产期铁、锌、铜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不足 |
1.1.5 胎儿体重 |
1.1.6 围产期营养不良与后期代谢性疾病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2.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意义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围产期食物限制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一节 前言 |
2.1.1 动物脑发育与人类的相关关系 |
2.1.1.1 常用的围产期食物限制模型 |
2.1.1.2 不同动物的孕期长度及特点 |
2.1.1.3 人与大小鼠脑发育时间比较 |
2.1.1.4 人与大鼠神经(脑)发育不同时间的主要事件 |
2.1.1.5 动物研究结果与人类的可能关系 |
2.1.2 围产期食物限制的测量指标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实验材料 |
2.2.1.1 实验动物 |
2.2.1.2 大鼠饲料配方 |
2.2.1.3 大鼠饮水 |
2.2.2 模型制作主要流程 |
2.2.2.1 预实验确定正常组大鼠每日摄食饲料量 |
2.2.2.2 大鼠围产期50%食物限制模型的建立 |
2.2.2.3 幼仔性别的分辨 |
2.2.3 测定指标 |
2.2.3.1 孕鼠体重测量及窝效应 |
2.2.3.2 新生鼠体重测量 |
2.2.3.3 幼仔肛殖距测量 |
2.2.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节 结果 |
2.3.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孕鼠体重及窝效应的影响 |
2.3.2 新生鼠体重测量 |
2.3.3 新生鼠肛殖距测量 |
第四节 讨论 |
2.4.1 动物模型以及影响因素 |
2.4.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孕鼠体重及窝效应的影响 |
2.4.3 围产期食物限制影响子鼠发育的可能机制 |
2.4.4 小结 |
第三章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新生子代大鼠身体发育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前言 |
3.1.1 神经行为发育的概述 |
3.1.2 神经行为发育的测试项目 |
3.1.3 神经行为发育的测试过程 |
3.1.4 神经行为发育测试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
3.1.5 神经发育中离子通道功能的变化 |
3.1.5.1 离子通道的分类 |
3.1.5.2 通道离子的研究方法 |
3.1.5.3 神经发育中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实验材料 |
3.2.1.1 实验动物 |
3.2.1.2 主要实验仪器 |
3.2.2 主要实验流程 |
3.2.2.1 测量耳廓分离(开耳)的动物数 |
3.2.2.2 测量睁眼的动物数 |
3.2.2.3 测量毛发生长的动物数 |
3.2.2.4 测量门齿萌出的动物数 |
3.2.2.5 测量完成翻正翻射的动物数 |
3.2.2.6 测量完成负性趋地反射的动物数 |
3.2.2.7 测量完成悬崖回避反射的动物数 |
3.2.3 数据统计处理 |
第三节 结果 |
3.3.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身体生长的影响 |
3.3.1.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耳廓分离的影响 |
3.3.1.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睁眼的影响 |
3.3.1.3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毛发生长的影响 |
3.3.1.4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门齿萌出的影响 |
3.3.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神经反射的影响 |
3.3.2.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翻正反射的影响 |
3.3.2.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悬崖回避反射的影响 |
3.3.2.3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负性趋地反射的影响 |
第四节 讨论 |
3.4.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身体生长的影响 |
3.4.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新生大鼠神经反射的影响 |
3.4.2.1 围产期食物限制影响子代新生大鼠表面翻正反射和负性趋地反射 |
3.4.2.2 围产期食物限制影响子代新生大鼠悬崖回避反射 |
3.4.3 小结 |
第四章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成年雄性子代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一节 前言 |
4.1.1 学习和记忆的概述 |
4.1.2 学习和记忆的类型 |
4.1.3 学习障碍与遗忘 |
4.1.4 Morris水迷宫--一个用于测量认知功能的工具 |
4.1.5 长时程增强 |
4.1.5.1 突触 |
4.1.5.2 关于长时程增强现象 |
4.1.5.3 高频刺激与长时程增强现象 |
4.1.6 围产期营养不良导致海马依赖性认知下降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4.2.1 主要实验材料 |
4.2.1.1 实验动物 |
4.2.1.2 主要实验仪器 |
4.2.1.3 计算机软件 |
4.2.2 主要实验流程 |
4.2.2.1 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测试 |
4.2.2.2 海马CA1区LTP的记录 |
4.2.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4.3.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成年大鼠水迷宫学习与记忆行为的影响 |
4.3.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
第四节 讨论 |
4.4.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成年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行为的影响 |
4.4.2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成年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
4.4.3 研究围产期食物限制的意义 |
4.4.4 小结 |
第五章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成年雄性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一节 前言 |
5.1.1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 |
5.1.1.1 一氧化氮概述 |
5.1.1.2 一氧化氮合酶概述 |
5.1.2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 |
5.1.3 NO及nNOS与LTP的关系 |
5.1.4 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组化测量 |
5.1.4.1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解述 |
5.1.4.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
5.1.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实验材料 |
5.2.1.1 实验动物 |
5.2.1.2 主要实验试剂 |
5.2.1.3 主要实验仪器 |
5.2.2 主要实验流程 |
5.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5.3.1 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子代大鼠海马各区nNOS阳性细胞密度的影响 |
5.3.2 围产期食物限制影响子代大鼠海马各区nNOS阳性细胞密度的区域性差异 |
第四节 讨论 |
5.4.1 NO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 |
5.4.2 NO在LTP的关系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一节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前景展望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孕期高血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孕期高血压及数据挖掘简介 |
2.1 妊娠高血压概述 |
2.1.1 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探讨 |
2.1.2 妊娠高血压临床表现 |
2.1.3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2.2 数据挖掘简介 |
2.2.1 分类与回归 |
2.2.2 关联规则 |
2.2.3 聚类分析 |
2.3 数据挖掘流程 |
2.3.1 数据预处理 |
2.3.2 建模分析 |
2.3.3 模型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孕期高血压数据挖掘 |
3.1 数据集与预处理 |
3.1.1 数据来源 |
3.1.2 数据预处理 |
3.1.3 特征选择 |
3.1.4 实验环境简介 |
3.2 随机森林算法 |
3.2.1 随机森林简介 |
3.2.2 随机森林建模流程 |
3.2.3 随机森林模型参数 |
3.2.4 随机森林模型性能分析 |
3.3 Xgboost算法 |
3.3.1 XGBoost原理简介 |
3.3.2 XGBoost的优点 |
3.3.3 XGBoost建模流程 |
3.3.4 XGBoost算法参数 |
3.3.5 XgBoost模型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融合模型的孕期高血压研究 |
4.1 集成学习概述 |
4.2 融合模型建模流程 |
4.3 融合模型的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java web的孕期数据采集预测系统实现 |
5.1 Web开发简介 |
5.2 开发工具及使用技术简介 |
5.2.1 开发工具 |
5.2.2 前端页面技术 |
5.2.3 服务器端技术简介 |
5.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4 孕期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展示 |
5.4.1 用户注册与登录 |
5.4.2 查看任务列表 |
5.4.3 病人信息录入与查看 |
5.4.4 管理员界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论 |
一、选题缘起和写作理念 |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三、研究设想 |
第一章 武则天的家世探析及人格发展 |
第一节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武则天和父母 |
一、武则天与父亲武士彟 |
二、武则天与母亲杨氏 |
第二节 武则天早年的家庭关系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
一、武则天早年家庭生活真相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
二、武士彟之死 |
三、族人的欺凌及对武则天人格的影响 |
四、武家家庭矛盾原因探析 |
第二章 武则天和太宗的关系及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的影响 |
第一节 武则天初次入宫 |
一、相遇前武则天的境况 |
二、武才人入宫前后太宗的境况 |
第二节 武则天入宫后的境况 |
一、武才人过高的情感期待 |
二、太宗对武才人短暂的喜爱之情 |
三、武才人的争宠行为 |
第三节 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的影响 |
一、暴力人格的初成 |
二、王者才干的初成 |
三、情感的伤痛和成熟 |
第三章 武则天和高宗的关系嬗变 |
第一节 《如意娘》中的情感玄机 |
一、武才人与太子的相识相恋 |
二、二度入宫的真相 |
第二节 “废王立武”事件分析 |
一、后宫大战 |
二、高宗精神需求的满足 |
三、武后固宠 |
第三节 权力笼罩下的武后和高宗 |
一、武后参政原因探析 |
二、关于武后参政后高武关系的几种说法 |
三、帝后逐鹿 |
第四章 武后的亲子关系 |
第一节 李弘之死 |
一、“武后鸩杀”说 |
二、“尝药而死”说 |
三、“病死”说 |
第二节 李贤的身世之谜和《黄台瓜辞》的内涵 |
一、李贤的身世之谜 |
二、解读《黄台瓜辞》 |
第三节 武后与李弘、李贤关系恶劣的原因探析及武后对其他子女的影响 |
一、李弘、李贤与武后关系恶劣的原因探析 |
二、武后对其他子女的影响 |
第五章 武则天的晚年情感生活及恶果 |
第一节 武则天和白马寺寺主——薛怀义的幻灭人生 |
一、薛怀义其人 |
二、武薛关系内幕 |
三、薛怀义被杀真相 |
第二节 武则天和二张——宠溺面首惹火上身 |
一、武则天和二张之间是否存在亲密关系? |
二、武则天与二张的情感关系和政治联系 |
三、二张惹祸和女皇引火 |
结语 |
附录:中国大陆武则天研究百年综述 |
一、初级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武则天研究 |
二、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二十世纪末的武则天研究 |
三、繁荣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武则天研究 |
四、百年来武则天研究的成绩和不足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5)优雅的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一、 从伦理学视角分析人类辅助性生殖技术的必要性 |
1 、 优生学及其道德是非 |
2 、 医学目的的历史沿革与伦理澄清 |
二、 三种不同的生命道德观 |
1 、 生命神圣论 |
2 、 生命价值论 |
3 、 生命质量论 |
第二章 人工授精的伦理思考 |
一、 人工授精的发展历程及生物学意义 |
1 、 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
2 、 人工授精技术的生物学意义 |
二、 人工授精的伦理问题 |
1 、 人工授精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挑战 |
2 、 人工授精对亲属关系的挑战 |
3 、 人为造成无父家庭问题 |
4 、 对孩子知情权的挑战 |
5 、 后代血缘婚姻问题 |
6 、 精子商品化挑战 |
三、 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要求 |
1 、 人工授精术的适应症 |
2 、 冷冻精子库的技术要求 |
3 、 施术过程的程序要求 |
四、 人工授精的伦理原则 |
1 、 有限使用原则 |
2 、 自主原则 |
3 、 保密与互盲原则 |
4 、 质量优先原则 |
第三章 体外受精的伦理思考 |
一、 体外受精技术简介 |
1 、 常规IVF-ET技术 |
2 、 卵子和胚胎捐赠 |
3 、 代孕母亲 |
4 、 胚胎冷冻技术 |
5 、 单精子卵细胞胞桨内注射 |
6 、 卵子体外成熟 |
7 、 体外受精的技术标准 |
二、 代孕母亲的伦理审视 |
1 、 新闻背景 |
2 、 代孕母亲引发的伦理问题 |
3 、 代孕母亲的伦理审视 |
4 、 “代孕母亲”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四章 克隆技术掀起的伦理风波 |
一、 克隆技术的历史与应用 |
1 、 克隆技术的历史发展 |
2 、 克隆技术的应用 |
二、 克隆技术掀起的伦理风波 |
1 、 国际公约难达共识 |
2 、 赞成克隆人的观点及伦理分析 |
3 、 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及伦理分析 |
4 、 反对克隆人观点的价值取向 |
三、 中国学术界对克隆人技术的论争 |
1 、 克隆人会带来麻烦和混乱 |
2 、 “有克隆就会有牺牲” |
四、 克隆人研究及实践的伦理学思考及伦理原则 |
1 、 生殖性克隆人的价值分析 |
2 、 治疗性克隆人的价值分析 |
第五章 产前遗传诊断与性别选择 |
一、 产前遗传诊断的伦理是非 |
1 、 产前遗传诊断及其合伦理性 |
2 、 产前遗传诊断的保密问题 |
二、 性别选择的伦理问题 |
1 、 性别选择 |
2 、 性别选择的利弊 |
3 、 性别选择的伦理限制 |
三、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
第六章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
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发生发展 |
二、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隐患 |
1 、 基因隐私 |
2 、 基因歧视 |
3 、 基因组多样性 |
4 、 基因争夺与基因武器 |
三、 基因治疗的历史沿革与伦理困惑 |
1 、 基因治疗的历史沿革 |
2 、 基因治疗的伦理困惑 |
四、 基因组研究与基因治疗的伦理限制 |
1 、 适用于治疗目的 |
2 、 坚持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 |
3 、 保护基因隐私,反对基因歧视 |
4 、 有助于国际公平 |
第七章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及伦理学难题 |
一、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 |
1 、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历史沿革 |
2 、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目的 |
3 、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范围 |
二、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难题 |
1 、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目的的合伦理性 |
2 、 组织干细胞的来源合伦理性 |
3 、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合伦理性 |
4 、 胚胎的伦理地位 |
5 、 胚胎的利益与患者的利益 |
三、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备 |
1 、 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技术水平 |
2 、 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
3 、 健全伦理评估和监督机制 |
4 、 制定相关伦理原则 |
结语: 崇尚优雅的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 |
附录一: 人类传统生育控制技术的伦理分析 |
一、 避孕:人类生殖从随意性孕育到谨慎孕育 |
1 、 避孕技术及其历史沿革 |
2 、 避孕技术带来的伦理争论 |
3 、 避孕的道德合理性 |
二、 人工流产:文化语境的产物 |
1 、 反对堕胎的理由及其论证 |
2 、 赞成堕胎的理由及其论证 |
3 、 堕胎为何能在道德上得到辩护 |
4 、 在伦理学论证之外 |
5 、 人工流产必须遵循有利原则 |
三、 绝育技术:一劳永逸的生育控制技术 |
1 、 绝育技术的历史沿革 |
2 、 绝育技术的伦理诘难 |
3 、 绝育的伦理分析 |
4 、 绝育技术施行的原则 |
附录二: 相关法律法规 |
一、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
二、 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 |
三、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 |
四、 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 |
五、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 |
六、 我国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原则 |
七、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原则和管理建议(讨论稿) |
八、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 |
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
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
(7)二烯丙基三硫醚对妊娠肥胖母鼠繁殖性能和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妊娠期母体肥胖对全身性炎症、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2.1 全身性炎症 |
2.2 氧化应激 |
2.3 胰岛素抵抗 |
3 妊娠期母体肥胖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3.1 胎儿生长发育 |
3.2 胎盘发育 |
3.3 胎盘功能 |
3.4 泌乳期采食量 |
4 硫化氢的功能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
4.1 内源硫化氢的产生 |
4.2 外源硫化氢供体 |
4.3 硫化氢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
4.4 硫化氢在炎症和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
4.5 硫化氢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
4.6 硫化氢对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 |
4.7 母鼠妊娠期肥胖模型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内容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3 日粮和管理 |
2.4 硫化氢供体DATS的使用量 |
2.5 样品采集 |
2.6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6.1 胎儿、胎盘组织匀浆液制备 |
2.6.2 母鼠血清和胎盘组织硫化氢的检测方法 |
2.6.3 母体血清、胎盘及胎儿匀浆脂质含量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6.4 母体血清胰岛素、葡萄糖含量检测 |
2.6.5 胎盘组织中血管相关因子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 |
2.6.6 胎盘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一外源硫化氢供体对体重正常母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 试验二外源硫化氢供体对肥胖母鼠繁殖性能和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 |
3.2.1 对妊娠母鼠体重、采食量和体脂含量的影响 |
3.2.2 对母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3 对母鼠血清和胎盘硫化氢含量的影响 |
3.2.4 对胎盘结构与胎盘血管生成指标的影响 |
3.2.5 对胎盘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
3.2.6 对母鼠血清脂质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硫化氢供体DATS对母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硫化氢供体DATS对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 |
4.3 硫化氢供体DATS对胎盘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
4.4 硫化氢供体DATS对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一、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涵义及救治状况 |
(一)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概念 |
(二)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后的健康状况 |
1. 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率高 |
2. 体格发育状况 |
3. 远期预后 |
4. 精神运动发育 |
5. 救治过程导致的脑损伤 |
(三)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活 |
1. 国外救治现状 |
2. 国内救治水平 |
(四)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比例增高的原因 |
1. 环境与社会因素 |
2. 医疗因素 |
3. 家庭因素 |
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中的伦理问题 |
(一) 积极救治是否合乎伦理 |
1. 生命神圣论 |
2. 生命质量论 |
3. 生命价值论 |
(二) 是否应该制定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标准 |
1. 是否应该设定救治标准 |
2. 如何设定救治标准 |
(三)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最佳利益问题 |
1. 最佳利益的适用 |
2. 最佳利益的现实体现 |
(四) 医学技术的异化问题 |
1. 医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
2. 医学技术异化的原因 |
(五) 医疗决策的主体问题 |
三、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原则及对策建议 |
(一)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原则 |
1. 知情同意原则 |
2. 最佳利益原则 |
3. 以人为本原则 |
(二) 对策建议 |
1. 加强围产期保健 |
2. 预防感染 |
3. 儿童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 |
4. 加强早期干预治疗 |
5. 建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远期随访机制 |
6. 婴儿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近代中国母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论证 |
(一)理论意义 |
(二)学术价值 |
(三)实践意义 |
二、 学术史综述 |
(一)在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上 |
(二)相关学术专着 |
(三)相关论文 |
三、 学术要点 |
(一)选题切入点 |
(二)新学理视点 |
(三)学术考量重点 |
(四)学术探讨难点 |
(五)学术创新点 |
四、 相关界定 |
(一)时间 |
(二)空间 |
(三)内容 |
(四)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传统母亲文化的渊源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着名母亲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母亲文化的起源 |
一、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开创母亲文化的先河 |
二、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母亲文化的衰落 |
第二节 “母亲”一词的渊源 |
一、 “母”一字的来源 |
二、 “亲”字的来源 |
三、 “母亲”一词的来源与演变 |
第三节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着名母亲形象 |
一、 孔子之母顔徵在 |
二、 孟母仉氏 |
三、 陶侃之母、欧阳修之母与岳飞之母 |
小结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宗法家族制度下的母亲文化在近代的演变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宗法家族制度下的母亲文化 |
一、 母亲在传统宗法家族体制下的地位之总体概括 |
二、 不同社会阶层下母亲文化的具体表现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宗法家族体质下的母亲文化在近代的转型 |
一、 传统宗法家族体质的逐渐瓦解 |
二、 近代婚姻家庭的发展与变化 |
第三节 近代中国新的婚姻家庭下的贤妻良母主义 |
一、 近代“贤良主义”被赋予新的内涵 |
二、 20 世纪 30 年代“贤妻良母主义”之争 |
小结 |
第三章 女性与母性: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传统社会里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 |
一、 男尊女卑 |
二、 夫为妻纲与三从四德 |
三、 片面贞操观念 |
四、 缠足陋习 |
第二节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
一、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想的萌芽 |
二、 戊戌维新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想的启蒙与兴起 |
三、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四、 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蓬勃发展 |
五、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妇女解放 |
六、 共产党政府领导的女性解放运动 |
小结 |
第四章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与母性崇拜 |
第一节 近代中国佛教母性崇拜之观音崇拜 |
一、 观音简介 |
二、 观音崇拜在近代中国长久不衰之原因 |
三、 近代观音庙会 |
四、 送子观音与近代祈子风俗 |
第二节 近代中国道教与母性崇拜 |
一、 道教关于母性崇拜的起源 |
二、 道教中的母性崇拜 |
三、 近代国人的王母情节 |
第三节 西方圣母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
一、 圣经圣艺中的圣母玛利亚 |
二、 圣母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近代中国秘密教门中的母亲文化 |
小结 |
第五章 近代中国家庭生育与母亲文化 |
第一节 古代胎教知识 |
一、 传统胎教知识概况 |
二、 古代胎教的特点与局限性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生育知识的发展与进步 |
一、 近代中国胎教的发展 |
二、 近代中国的“生育革命” |
小结 |
第六章 近代中国家庭养育与母亲文化 |
第一节 传统中国养育知识概况 |
一、 传统中国对幼儿生理知识的认识 |
二、 传统养育知识回顾 |
三、 传统育儿误区 |
第二节 近代科学育儿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灌输 |
一、 近代婴儿衣食选择 |
二、 近代养育技巧的发展 |
三、 近代中国父母养育角色探析 |
小结 |
第七章 近代中国家庭教育与母亲文化 |
第一节 传统家庭教育概况 |
一、 古代家庭教育的概念 |
二、 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
三、 古代家庭教育的缺点 |
第二节 家庭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
一、 近代中国母教的发展 |
二、 近代家庭教育内容上的不断多元化 |
小结 |
第八章 近代中国着名的母亲形象 |
第一节 近代政界着名人物的母亲 |
一、 “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国母”——同治皇帝之母慈禧 |
二、 晚清着名大臣的母亲——以曾国藩的母亲江氏为例 |
三、 国民党最高统帅蒋介石之母王采玉 |
第二节 共产党人着名的母亲形象 |
一、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 |
二、 “革命的母亲”葛健豪 |
三、 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的母亲钟夫人 |
第三节 近代中国其她着名母亲形象 |
一、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
二、 中华民族的国母宋庆龄 |
小结 |
第九章 近代中国战争和社会运动之中的母亲文化 |
第一节 晚晴重大战争与运动中的母亲文化 |
一、 对外战争中的母亲文化的体现 |
二、 对内战争与社会运动中的母亲文化 |
第二节 民国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母亲文化 |
一、 五四运动时期母亲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的贡献 |
二、 北伐战争与妇女运动 |
三、 十年内战时期的母亲文化 |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母亲文化 |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母亲文化 |
二、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母亲文化 |
小结 |
第十章 中国传统母亲河“黄河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演变 |
第一节 “黄河”名字的变迁及其被称为“母亲河”原因探析 |
一、 “黄河”名字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
二、 黄河被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原因探析 |
第二节 母亲河黄河在近代中国 |
一、 晚清黄河流域刮起“西学东渐”风 |
二、 保卫母亲河与新中国的缔造——母亲河与中国共产党 |
三、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母亲河黄河结缘 |
四、 近代母亲河黄河的怒吼——近代黄河水灾 |
小结 |
结语 |
一、 近代中国母亲文化的特点 |
(一)继承性 |
(二)创新性 |
(三)民族性 |
(四)多元性 |
(五)时代性 |
(六)区域性 |
二、 中国母亲文化近代化的意义及局限性 |
(一)中国母亲文化近代化之意义 |
(二)近代中国母亲文化的局限性 |
三、 中国母亲文化近代化的现实启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后记 |
四、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异常胎盘转录组分析及MAGEL2基因在猪胚胎中的印记研究[D]. 郭玲.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2]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及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D]. 张引国. 南开大学, 2010(07)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孕期高血压研究[D]. 兰新科.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4]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D]. 司海迪. 武汉大学, 2014(09)
- [5]优雅的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思考[D]. 邹寿长.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4)
- [6]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与干预的伦理学研究[J]. 周启昌,王小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04)
- [7]二烯丙基三硫醚对妊娠肥胖母鼠繁殖性能和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D]. 熊佳.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8]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的伦理问题分析[D]. 王倩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秘密[J]. 董玖. 儿童与健康, 1997(01)
- [10]近代中国母亲文化研究[D]. 马川川.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