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

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

一、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论文文献综述)

龚昱强[1](2020)在《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现农村土地入市首先要做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明晰宅基地产权,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本文以石狮市为例,利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进行研究,客观全面剖析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实施环境四个维度寻找原因,提出完善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的对策。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过程存在政策形式化、可行性不足,执行机构设置不科学、执行能力不足,目标群体认识水平不高、对政府信任度偏低等问题,阻碍了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石狮市应从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优化执行机构职能设置,提升政策执行主体执行能力,提高目标群体的政治参与和政策认知能力,科学安排工作经费使用等方面提高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效率,加快推进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宅基地确权登记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政府完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邓成洋[2](2019)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HJ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与前提。有了土地,农民才能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产权关系。但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在实际操作和政策储备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部分政府在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中取得了可喜的政绩,但更多的是遇到类似的困境。本文中运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产权理论和有效政府理论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提出相应的方案和解决对策,从而推进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顺利开展。论文将以广东省Z市HJ县为例,笔者站在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者的角度,综合国内已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省市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阐释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并介绍了目前截止到2019年8月,HJ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全县总体情况看,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工作进度仍然比较缓慢,颁证率仍然不高,离Z市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过程中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村委会治理存在隐患、“确空权”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分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根深蒂固、工作制度不完善;最后是提出改进建议有: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转变HJ县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树立有限、责任、法治、服务政府的观念,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加强确权队伍建设,提升确权队伍工作水平,加大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产权理论和有效政府理论健全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有关规章制度。

张海明[3](2019)在《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史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不断调整的历史。这种调整的脉络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土地私有向土地公有的嬗变,体现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私有土地所有制向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一条暗线是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转向,体现在土地产权结构由作为阶段斗争的目标和手段向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和对象转移。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本身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被动关系,迄今为止,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大体可分为自为性变迁时期、自发性变迁时期和自觉性变迁时期等3个不同的阶段。土地产权制度自为性变迁的历程涵盖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7)、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3个不同时期,这一阶段的主体特征是公有土地产权的建立。通过国家强制性改造,土地产权制度实现由建国初期公私并存向公有土地产权的转变。土地产权制度的自发性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调整时期(1979—1985)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1986—2006)这两个阶段,其主体特征是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推进了公有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土地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变迁时期自2007年起,主要体现在国家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开始主动强化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在内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土地产权制度从此进入物权制度体系时代。土地产权形态的持续变迁深刻反映了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演进轨迹。土地改革时期,农村土地私有和土地国有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反映出中央政府既承认农民土地所有权,又试图探索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意图;城市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和私人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复合结构,反映了新政权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和城市居民的不同政治态度和政治策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合作化运动,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向集体土地所有制事实上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城镇集体所有土地、小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等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改变了以往城市以私有土地房地产为主体的格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归集体所有;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土地呈现国有、集体所有和土地私人所有并存的状态,国家对改造私人土地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并未完全消灭城市土地的私有产权,尽管城市私人土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非法强制收为国有,但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事实上回避了城市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调整时期,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实现两权分离,在土地产权服务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现实考虑下,城市私有土地被国有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为事实上的国家所有背书;国家上地所有权的范围得以界定,法律明确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物权体系时期,国家将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纳入了物权的范畴,并限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现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保护。土地产权权能在不同时期持续调整变化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土地和城市私人土地所有者均享有占有、使用、买卖、租赁等各种权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农民事实上丧失了土地的经营权,买卖土地的行为也受到限制;此时工商业者已经实际丧失对土地的支配权。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农民只拥有宅基地和自留地的使用权,城市私有土地所有者已无法自主支配和使用土地。社会主义探索调整时期,农民被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农村和城镇居民亦可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居民同时还拥有城市宅基地的使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用地单位和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除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受到严格限制。物权体系时期,《物权法》改变了以往土地使用权的分类方式,由依据土地所有权性质分为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两类,变为根据土地的用途分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但同时也严格限制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主体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前行而不断变迁,经历了一个私有土地产权逐渐消亡和公有土地产权逐步扩张直至完全取代私有土地产权的此消彼涨过程。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简单化、虚置化和碎片化的鲜明特征。所谓简单化,是指在将多种形式的私有土地所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过程中,工作过粗,要求过急,界限不清,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对原有土地产权人造成损害。虚置化,一方面是指国有土地所有权没有真正实现,公民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人无法享有所有权收益;另一方面是指“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无法行使土地的经营管理权,无法行使实质上的权能。碎片化,是指国家层面的土地产权制度一直处于应对、修补的状态,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实践在国家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在良性违法甚至是良性违宪的情况下,逆向推动国家层面的制度立法。土地产权立法一直处于立法和修法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层面缺乏对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崔哲恺[4](2014)在《基于“3S”技术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及管理研究 ——以杭锦后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凸显。研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数据信息化、登记发证和管理等内容,一方面对完善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为做好集体土地管理工作、有效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杭锦后旗为例,采用“3S”技术,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查清了杭锦后旗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状况,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个数、划分宗地数、面积和权属争议情况,证实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相比以往,调查更加精确,而且节约了调查成本,使土地管理在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为下一步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确权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发现杭锦后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如何与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衔接存在技术层面和政策上的问题,并针对此次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丽君[5](2013)在《国土资源部: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文中认为近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存智主持召开会议,通报了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最新进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为97%,其中有24个省份的发证率在95%以上,6个省份在90%至95%之间,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工作继续深化细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进入成果检查验收和阶段性总结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6](2013)在《访谈: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文中研究指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此后,2012、2013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成立了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

张军[7](2013)在《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文中指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

牛佳宁[8](2013)在《我国现行地籍管理中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问题》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从地籍、地籍管理等地籍基础知识出发,回顾国内地籍管理的发展概况,着重分析我国现行地籍管理工作现状中的土地登记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问题,分析了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议,并对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地籍管理制度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汪洋[9](2013)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研究 ——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文中指出2013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的重要财产权,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依法确认农民集体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所有权及其权利,保障农村集体与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截至2012年底,全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4.7%。而四川省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已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291414宗,占应发证数76.7%。宜宾县在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与客体不清、土地权能残缺、土地流转不畅及工作技术难度大等成为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全覆盖的障碍。因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详细阐述了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分析登记中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参阅了国内外研究状况与相关基础理论,并且认真查阅宜宾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成果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方案,引用有关工作图表,并通过深入走访调查与广泛收集县域内农村集体与群众基础资料,归纳总结了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应登尽登、应发尽发。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完整性的保障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农村宅基地流转,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城镇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真正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也提出通过落实登记工作与创新管理来解决确权登记工作量大与专业技术难度等问题。本文最后建议通过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宗地代码编制工作,切实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程雪阳[10](2012)在《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 ——基于公法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中国是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源自土地领域的矛盾似乎尤为激烈和广泛,由此也导致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紧张。本论文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土地领域中的矛盾和社会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这一问题。从直观上来说,征收权被一些地方政府滥用似乎是最合适的答案,但如果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人们就会发现,各种矛盾的发生往往与土地产权的模糊不清、不平等,土地管理的失范(越位或缺位)有关。从公法视角探寻中国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揭示隐藏在中国土地制度种种乱象背后的秘密正是本论文的核心任务。虽然今天的中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非常了解,但对以下所有权-使用权谱系变化却似乎十分陌生:即在不同的“集体化”或者“被集体化”阶段——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以及后人民公社时代,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如何从“私有私用”,到“私有共用”,到“按份共有共用”再发展到“抽象公有公用”的。城市土地如何一步步“被国有化”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这种土地国有化,似乎也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言》公布以来中国土地产权领域所发生的重要制度变迁。通过使用“权利-义务”和“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两个分析框架,我们既可以看到过去90年间中国土地产权在法律层面上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找到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发生如此多变的原因。频繁变换的历史并非是土地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惟一原因,现行宪法和法律所建立的特殊土地产权制度也难辞其咎。正文的第二部分将从中国现行宪法第10条的规定出发,分析现行法律体系所建立的“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两种土地产权制度。在这一部分中,我将着重从“权利-义务”这一框架探究那些被现有研究遗忘或者遮蔽的问题,并揭示土地产权制度内部所存在的紧张与冲突,以及某些违背法学常识的结论之所以长期被视为真理的秘密。人们将会看到,中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非但没有清晰界定两种土地产权制度的关系,也没有明确回答“何为农民集体”,“何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何为城市”,“何为国家”,“何为土地国家所有”以及“谁能代表国家”等等问题。现行宪法还在“土地国有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建立了一种错误的联系,这导致中国大陆走上了公民土地权利受损,城市无序扩张的畸形发展道路。土地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998年以后中国大陆建立了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希望籍此制度实现耕地保护、国有土地资本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平衡。然而,耕地流失带来的恐惧遮蔽了人们的双眼,国有土地资本化带来的欣喜迷离了人们的视线。制度决策者希望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却没有对已经变化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保持必要的敏感,也没有认真对待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而是轻易地动用了国家作为土地管理者的权力来维护国家作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所以不但无法实现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也让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探讨这种缺陷及其带来的问题正是第三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系统评价过去90年间中国土地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制度变迁也是本部分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能在错综复杂的“地权迷宫”中找到出路?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将在立宪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权利.义务”这一分析框架,绘制一幅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路线图”。这幅“路线图”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坐标,从建立平等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开始,通过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督促政府克制行使征收征用权以及加强公共参与等五个步骤最终绘制完成。仅仅满足于坐而论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还必须寻找行而有效的办法。在具体的制度变迁路径方面,本文认为,应当允许地方在符合自由民主理念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违宪但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不仅是因为地方差异巨大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阶段,更是因为地方民众(可以通过其代表)才是地方事务最终决定者。在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我将借助加拿大的“但书条款”模式来反思“良性违宪论”,进而从“宪政对话”的视角对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特别是宪法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和论证。通过这种理论的建构,我希望为中国土地制度乃至整个法律制度的变革实践提供一套新的话语,并以这套话语为基础,缓解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焦虑。

二、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论文提纲范文)

(1)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分析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论文框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二、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宅基地
        二、地籍调查
        三、土地确权
第三章 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及宅基地确权登记相关政策执行现状
    第一节 石狮市区域概况
    第二节 石狮市宅基地管理基本情况
        一、石狮市宅基地使用权来源
        二、石狮市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介绍
        三、石狮市现行土地调查确权登记政策执行主体及政策执行流程
    第三节 石狮市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现状
        一、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准备阶段
        二、石狮市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实施阶段
    第四节 石狮市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成效
        一、掌握石狮市农村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二、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四章 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在的问题
        一、调查部门和登记部门分离
        二、农村违法用地现象频发,利用模式粗放
        三、信息化程度低
        四、村民对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认识不足,阻碍调查。
    第二节 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石狮市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分析
        二、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机构
        三、政策执行目标群体
        四、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实施的环境
第五章 典型案例区经验借鉴
    第一节 晋江市宅基地确权登记经验
        一、试点先行,统一作业标准
        二、技术路线正确、分步推进
        三、机制健全、经费到位
        四、加强监管、强化质检
        五、宣传引导,提升服务
    第二节 福清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经验
        一、分工明确、经费到位
        二、深入宣传,加强培训
        三、政策清晰,流程规范
        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保成果质量
    第三节 其他地区经验借鉴
        一、乳源县多措并举,提高政策目标群体参与度
        二、仁化县驻村律师去争议
    第四节 经验启示
        一、村集体作用显着
        二、引入第三方,保障工作质量
        三、经费保障是基础
第六章 解决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制定科学技术路线
        二、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
        三、提高政策的稳定性
    第二节 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
        一、优化政策执行机构职能设置
        二、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综合业务水平
    第三节 提高目标群体的政策认知能力和参与度
    第四节 完善政策执行的相关机制
        一、建立沟通机制
        二、政策执行成效的评估机制
        三、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
    第五节 科学安排经费使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和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HJ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
    2.1.2 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有效政府理论 第三章 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现状分析
3.1 HJ县简介
3.2 HJ县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工作任务 第四章 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困境及成因分析
4.1 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过程中的困境
    4.1.1 确权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1.2 村委会治理之间存在隐患
    4.1.3 土地“确空权”困境
    4.1.4 其他困境
4.2 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困境的原因分析
    4.2.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4.2.2 农村土地福利保障功能根深蒂固
    4.2.3 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制度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HJ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对策建议
5.1 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转变政府职能
5.2 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市场机制,注重确权队伍建设
5.3 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有关规章制度
    5.3.1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有关规章制度
    5.3.2 完善土地流转有关规章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难点和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编 自为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1949-1978)
    第一章 建国前中共地权政策的回顾
        第一节 土地国有化政策的确立与演变
        第二节 土地国有到耕地农有的政策变迁
        第三节 土地政策的调和与减租减息
        第四节 解放区土地改革与“耕者有其田”
        小结
    第二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为性变迁
        第一节 自为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为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为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三章 土地改革与地权剧变
        第一节 土地改革的动因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城乡地权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地权转移与确认
        小结
    第四章 三大改造与地权变动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合作化运动与农村地权变动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城市地权变革
        第四节 土地产权登记及转让
        小结
    第五章 土地公有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 认识分歧与土地公有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地权的急剧变革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土地产权制度
        第四节 徘徊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第五节 土地征用与地权变动
        小结
第二编 自发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1979—2006)
    第六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发性变迁
        第一节 自发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发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发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七章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
        第一节 “两权分离”动因和背景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的松动
        第三节 城市土地的国有化
        第四节 产权转移与登记发证
        小结
    第八章 地权革新与立法规制
        第一节 地权变化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土地管理法》的制定与修改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规定
        第四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历程
        第五节 土地征用与产权转换
        小结
第三编 自觉性变迁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2007—2015)
    第九章 土地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变迁
        第一节 自觉性变迁的背景
        第二节 自觉性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自觉性变迁的特点
        小结
    第十章 土地物权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物权法》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物权法》起草的曲折历程
        第三节 土地物权的有关规定
        小结
    第十一章 土地物权权能的完善
        第一节 土地物权的现状
        第二节 土地用益物权的完善
        第三节 土地担保物权的扩能
        第四节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3S”技术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及管理研究 ——以杭锦后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2.3 研究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现状
3. 杭锦后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过程及分析
    3.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工作流程简介
    3.2 图像处理过程分析
    3.3 登记申请和权属调查过程分析
    3.4 数据建库过程分析
    3.5 权属审核和公告分析
    3.6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分析
4. 杭锦后旗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成果管理
    4.1 杭锦后旗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成果
    4.2 成果管理与应用
    4.3 目前成果管理与应用中存在问题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论文提纲范文)

记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展如何?
记者:在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之前, 我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记者:目前,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了哪些显着成效?
记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记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记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记者: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记者: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面临哪些困难?
记者: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8)我国现行地籍管理中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地籍管理概况
    (二) 我国地籍管理现状及土地登记问题
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过程的现状
    (一)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存在的问题
        1、登记主体不明确,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内涵极大虚无化、抽象化。
        2、农村土地登记的经费问题
        3、集体土地登记覆盖面小, 执行力不够。
        4、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辅助系统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二) 造成的后果
三、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新构思
    (一) 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主体地位, 确立农村土地登记的合法效力
    (二) 扩大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 搞好培训, 造就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
    (三) 农村户籍土地登记的信息化数字化
四、结论

(9)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研究 ——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特色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2.2.2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2.2.3 台湾土地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2.2.4 现行台湾土地政策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意义
第3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3.1 相关概念
        3.1.1 集体土地的定义与分类
        3.1.2 集体土地权利类型
        3.1.3 集体土地登记
        3.1.4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定义
        3.1.5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
        3.1.6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3.2 基础理论
        3.2.1 传统物权理论
        3.2.2 传统民法的共有理论
        3.2.3 二元物权理论
        3.2.4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相关理论
    3.3 土地登记制度改革
        3.3.1 土地登记的概念及特征
        3.3.2 土地登记与物权
        3.3.3 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3.3.4 土地登记制度改革
        3.3.5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改革
第4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概述
    4.1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
        4.1.1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内容
        4.1.2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方法
    4.2 土地登记的作用与意义
        4.2.1 土地登记的作用
        4.2.2 土地登记的意义
    4.3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必要性
第5章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5.1 县域基本情况
    5.2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与分布情况
        5.2.1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
        5.2.2 土地权属类型区域分布
        5.2.3 集体土地分类构成及分布
    5.3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概况
        5.3.1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原则
        5.3.2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案
        5.3.3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
第6章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问题分析
    6.1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有待明确
    6.2 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有待确认
    6.3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有待完善
    6.4 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有待实现
    6.5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有待落实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对策
        7.2.1 主体的确定与客体的明晰
        7.2.1.1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主体
        7.2.1.2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
        7.2.1.3 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
        7.2.2 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行使
        7.2.2.1 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
        7.2.2.2 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机构
        7.2.2.3 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性的保障机制
        7.2.3 落实登记工作与创新管理运用
        7.2.4 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契机,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7.2.5 开展宗地代码编制,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身份证号”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 ——基于公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问题、研究框架与方法
    1.1 问题的缘起
    1.2 文献梳理
        1.2.1 围绕土地产权的争论
        1.2.2 针对土地管理的论辩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1.3 分析框架与方法
        1.3.1 分析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局限性
2 革命、土地产权与制度变迁
    2.1 理想与现实的徘徊:公有还是私有
        2.1.1 作为一种理想的土地公有制
        2.1.2 万般无奈的权宜:公有向私有撤退
        2.1.3 理想的再次高昂:私有向公有回归
    2.2 农村土地产权:私有,按份共有到抽象公有
        2.2.1 初级社:土地所有权归农
        2.2.2 高级社:按份共有的集体土地所有
        2.2.3 人民公社:抽象的集体所有
        2.2.4 后公社时代:我们保留了什么
    2.3 城市土地是如何实现国有化的
        2.3.1 私有土地产权的承认和维持
        2.3.2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城市土地
        2.3.3 文化大革命与城市土地国有化
        2.3.4 文革遗产入宪
3 现行宪法与土地产权制度
    3.1 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
        3.1.1 意识形态的视角
        3.1.2 法律的视角
        3.1.3 法律内在的冲突
    3.2 谁是集体土地的所有者
        3.2.1 所有权残缺所带来的困惑
        3.2.2 以土地所有权性质决定土地使用权范围
        3.2.3 低价征收农民土地与溢价归公
        3.2.4 模糊的土地集体
    3.3 模糊的城市、模糊的国家与扭曲的城市化
        3.3.1 模糊的城市
        3.3.2 模糊的国家
        3.3.3 土地城市化与土地国有化的错误捆绑
    3.4 制度模糊的缘由及其变革的机遇
        3.4.1 进展缓慢的集体土地登记
        3.4.2 土地登记为何变得重要
        3.4.3 土地流转与土地登记的二律背反
4 失序的土地管理及制度变迁的秘密
    4.1 围绕土地展开的博弈
        4.1.1 经济复苏与土地市场觉醒
        4.1.2 农民土地发展权的丧失
        4.1.3 制度变迁的原因
    4.2 土地管理为何会失序
        4.2.1 中央政府的答案
        4.2.2 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
        4.2.3 地方党政官员的利益与冲动
        4.2.4 未出场的土地权利人
    4.3 土地制度变迁背后的秘密
        4.3.1 意识形态、国富民强与马克思主义
        4.3.2 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土地制度变迁
        4.3.3 社会现实的压力与意识形态的修正
        4.3.4 意识形态修正后的利益驱动
5 土地制度改革路线图
    5.1 制度改革的前提
    5.2 土地产权的明晰
        5.2.1 集体所有权归位
        5.2.2 废除“城市土地=国有土地”制度
        5.2.3 明确国有土地的产权关系
    5.3 平等的土地产权和统一的土地市场
        5.3.1 城乡统一的农用地流转市场
        5.3.2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5.3.3 政府与土地市场
    5.4 从指标管制走向规划管制
        5.4.1 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
        5.4.2 土地用途管制与公正补偿
        5.4.3 耕地如何保护
        5.4.4 征收、规划与公共参与
    5.5 央地关系、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
        5.5.1 现有理论的困境与不足
        5.5.2 宪政对话理论的分析路径
        5.5.3 中国的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后记

四、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论文参考文献)

  • [1]石狮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执行研究[D]. 龚昱强. 华侨大学, 2020(01)
  • [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HJ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问题研究[D]. 邓成洋.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7)
  • [3]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D]. 张海明. 山东大学, 2019(09)
  • [4]基于“3S”技术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及管理研究 ——以杭锦后旗为例[D]. 崔哲恺.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1)
  • [5]国土资源部: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发证[J]. 王丽君. 地球, 2013(09)
  • [6]访谈: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3(07)
  • [7]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J]. 张军. 国土资源, 2013(07)
  • [8]我国现行地籍管理中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问题[J]. 牛佳宁.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9]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研究 ——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D]. 汪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2)
  • [10]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 ——基于公法的视角[D]. 程雪阳. 郑州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