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资源产业化与市场化

森林环境资源产业化与市场化

一、森林环境资源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论文文献综述)

陆小成[1](2022)在《新发展阶段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丰富的生态价值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推动经济与环境脱钩的新引擎。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生态产品定价难、生态价值核算难、市场化交易难等困境。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应创新价值核算体系,明确生态产品产权,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强化绿色政绩考核,助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郭应军[2](2021)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文中认为《低碳社区建设试点指南》、《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指出了绿色化、清洁化、便利化、低碳化是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根本方向。截止2015年中国南方已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达2.25×104km2,进入了石漠化治理成效巩固与降低能源贫困的攻坚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计划治理石漠化不低于2.0×104km2,亟需开展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对推动石漠化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理论框架以及能源阶梯理论、能源堆积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等,针对石漠化治理中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机制,能源消费结构、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多元能源优化机制、多元主体的职责与策略、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以贵州高原山区及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2017-2021年分6次在3个研究区的25个行政村、671家农户近2000人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数据的调查和数据采集,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数理模型等方法,围绕石漠化治理中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系统研究,重点阐明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户均农业废弃物(秸秆与畜禽粪便)可能源化量,揭示农村能源结构优化机制,提出低碳社区发展模式与技术,并进行示范验证与推广,为石漠化治理与低碳社区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发现了喀斯特石漠化农村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贫困严重、能源普遍服务难等问题:薪柴与煤炭成为主要燃料,阐明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区能源消费模式:潜在-轻度石漠化区形成以煤炭为主的炊事、取暖、烘玉米的模式,以薪柴为主生产用能(煮猪食)模式,户均能源消费量为5646kgce,其中煤炭为3772kgce,薪柴为1381kgce;中-强度石漠化区形成以薪柴为主、电力为辅的炊事用能模式、薪柴为主的取暖模式,户均能源消费量为3593kgce,其中薪柴为2791kgce;无-潜在石漠化形成以薪柴为主、电力为辅的炊事用能模式,以薪柴为主、煤炭为辅的取暖用能模式,以煤炭(烤烟加工)和薪柴(煮猪食)为主的生产用能模式,户均能源消量为5069kgce,其中薪柴为3495kgce,煤炭为385kgce。突破了能源消费结构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割裂的局限,原创性的提出的状态方程,将薪柴消费、森林生态阈值、状态值与石漠化等级的关系量化。(2)揭示了户均农业废弃物可能源化与石漠化等级成复杂关系,户均秸秆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成明显下降趋势;户均禽畜粪便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而明显增加趋势;农业废弃物总量与石漠化等级关系关联性较弱。农业废弃物可能源量与石漠化等级成复杂关系,秸秆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逐渐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即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81.07kgce)<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区(777.74kgce)<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区(1332.91kgce);禽畜粪便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而增多,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区(1028.86kgce)<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区(1535.7kgce)<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2103.29kgce),农业废弃物总量与石漠化等级关系不明显(2300~2400kgce)。(3)提出了救济、实物置换、舆论、竞争等机制,并从多元主体视角提出了优化策略。救济机制:中央政府通过立法保障、重大战略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政策等促进能源结构整体优化,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政策等推进能源项目落地。实物置换机制,农户以秸秆与畜禽粪便置换能源企业的能源最终产品。舆论机制,发挥农村社区熟人社会的舆论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低成本、高效运行的决策机制。竞争机制,低收入、中低收入农户对薪柴选择上影响不明显但内部差异较大,中收入农户对薪柴种类选择上影响上较为明显但内部差异明显,中高收入、高收入农户对薪柴选择上影响差异明显但内部差异小。优化机制研究突破了以技术研发为主的路径依赖,从微观机制研究和宏观的优化策略相结合视角进行研究。(4)创建了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防治商品能源化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低碳社区模式(毕节低碳社区模式)、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治理电热化与特色高效林产业规模经营低碳社区模式(关岭-贞丰低碳社区模式)、山地槽谷石漠化防治可再生能源化与世界遗产旅游业权衡经营低碳社区模式(施秉低碳社区模式)。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特征、资源禀赋等,构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3种模式8种亚模式,毕节模式户均年消费量为3000~4200kgce、年成本为4600元左右,关岭-贞丰模式年消费量为900~1300kgce、年成本为1800~2900元,施秉模式模式户均年消费量为2100~3200kgce、年成本为1900~2400元。提出了数理模型,将环境效益货币化,表明优化后的能源结构具有促进低碳社区发展的功能。

苟廷佳[3](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燕,程胜龙,黄静,付晓[4](2021)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研究领域的焦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多元化手段在促进生态保护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持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平衡。文章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理论、核算方法,并综合运用ROSTCM6.0与VOS viewer软件,基于CNKI数据库,以1993-2021年CSSCI期刊中共计2891篇相关文献为样本,对高频词、研究主题等内容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脉络进行梳理,归纳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兴起于1993年;(2)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生态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机制"展开;(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脉络可分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探索阶段,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深化阶段,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发展阶段;(4)研究热点包括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补偿标准;(5)价值实现路径可分为政府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等3个基本路径与11个具体路径。研究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丰富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统一价值核算方法,增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协作。

湖北省人民政府[5](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鄂政发[2021]1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塑造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一、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主要目标第二章构建全域科技创新新格局一、全力争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6](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政办发[2021]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7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靳诚,陆玉麒[7](2021)在《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矛盾的重要抓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其中关键一环,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成为政府、学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系统梳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研究主题聚焦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文章全面回顾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实践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努力探索、全面发力3个发展阶段,且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展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认为在理论建构、调查评价、价值核算、实现路径等方面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探索。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元化数据基础,多样化技术支撑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体系。

重庆市人民政府[8](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唐耀平[9](2021)在《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基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实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实践,就贫困山区县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的规划和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具体构建进行讨论与分析。以资源、市场、政策、对接为基本依据,突出关键节点,进行目标设定,配套支撑措施,提出通用性较强的贫困山区县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以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为基本要求,突出针对性,分门别类,精准构建农户与工商企业、农业与科技服务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

孙发平,王礼宁[10](2021)在《生态经济:青海省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中认为当前,青海省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以"一优两高"发展战略为指导,生态、循环、数字、平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五个示范省"建设为目标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作为最契合青海省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是青海省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从生态经济的内涵解析入手,系统梳理了生态经济对青海省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省情实际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青海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二、森林环境资源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环境资源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展阶段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经济与环境脱钩的新引擎
    1.1 生态产品界定:基于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分析
    1.2 生态产品价值:多维度的属性分析
    1.3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基于“两山”理论的机理分析
2 问题剖析: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现状与主要难点
    2.1 生态产品定价难,标准不统一
    2.2 生态产权不清晰,合法权属难确认
    2.3 生态价值核算难,缺乏有效评估机制
    2.4 市场化交易难,多元化补偿不畅
3 路径选择:立足新发展阶段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3.1 创新价值核算体系,盘点生态产品清单
    3.2 完善生态产品定价,明确生态产品产权
    3.3 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畅通多元化补偿渠道
    3.4 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强化绿色政绩考核

(2)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农村能源结构与低碳社区
    第三节 农村能源与低碳社区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启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第四节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农村能源结构现状与优化潜力
    第一节 石漠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一 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
        二 家庭能源消费分析
        三 能源消费模式
        四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方向
    第二节 石漠化农村能源贫困
        一 经济不可支付性
        二 能源可获得性
        三 室内环境污染
        四 影响能源贫困因素
    第三节 基于全量化利用秸秆资源能源化的潜力分析
        一 秸秆资源量及种类构成
        二 秸秆资源空间分布
        三 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分析
        四 秸秆资源比较与分析
        五 秸秆资源可能源化资源量
    第四节 基于全量化利用的畜禽粪便资源能源化的潜力分析
        一 畜禽粪便资源量及种类构成
        二 空间分布特征
        三 禽畜粪便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
        四 畜禽粪便资源比较与分析
        五 禽畜粪便可能源化资源量
第四章 石漠化农村能源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
    第一节 多元主体能源结构优化机制
        一 救济机制
        二 实物置换机制
        三 舆论机制
        四 竞争机制
        五 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第二节 多元主体的职责与策略
        一 中央政府
        三 地方政府
        三 社区农户
        四 科研机构
        五 能源企业
第五章 能源结构优化与农村低碳社区模式与技术集成
    第一节 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耦合关系分析
        一 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二 耦合度测量方法
        三 耦合度测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模式构建
        一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三 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四 模式结构与功能特性
        五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
    第三节 技术研发与集成
        一 现有成熟技术应用
        二 共性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研发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及集成
第六章 农村低碳社区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推广
    第一节 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
        一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二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三 农村低碳社区模式现状与措施布设
        四 农村低碳社区发展模式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五 农村低碳社区发展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第二节 模式优化调整与推广
        一 模式问题与优化调整
        二 模式推广适宜性分析
        三 模式可推广应用范围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进展与结论
    第二节 重要成果与创新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文献回顾与研究脉络
    2.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评述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来源
4 结果分析
    4.1 高被引用文献分析
    4.2 研究热点分析
    4.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4.3.1 政府路径
        4.3.2 市场路径
        4.3.3 社会路径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7)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回顾
    1.1 生态产品概念内涵
    1.2 生态价值核算研究
    1.3 实现路径研究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回顾
    2.1 萌芽起步阶段(1980年左右—2010年)
    2.2 努力探索阶段(2010—2020年)
    2.3 全面发力阶段(2020年至今)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展望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建构方面
    3.2 生态产品调查评价方面
    3.3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面
    3.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
4 结论与讨论

(9)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基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案例县的特色现代农业推进过程及结果
    (一)调研决策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1. 贫困山区县的特征明显。
        2. 有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
        3. 做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决策。
    (二)理顺产业并针对难点进行试验示范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
        1. 直面矛盾,找出症结。
        2. 理顺体制,完善机制。
        3. 强化弱项,破解难点。
    (三)强力攻坚突破并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
        1. 破壁垒。
        2. 应变局。
        3. 壮主体。
    (四)后续发展状况
        1. 传统产业稳步前行。
        2. 生态产业异军突起。
        3. 电商助农成效显着。
三、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
    (一)贫困山区县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要以资源、市场、政策、对接为基本依据,突出关键节点,进行目标设定,配套支撑措施
        1. 初期,市场竞争形成特色化和层次化,贫困山区农业产业步入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 中期,政府引导促成支柱产业现代化,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3. 后期,抢抓契机形成特色产业体系,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以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为基本要求,突出针对性,分门别类,精准构建
        1. 农民与工商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分类施策、与时俱进。
        2. 农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要走出隐晦、减少盲区。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做
四、总结与讨论

四、森林环境资源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展阶段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 陆小成. 生态经济, 2022
  • [2]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D]. 郭应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 李燕,程胜龙,黄静,付晓. 林业经济, 2021(09)
  •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6]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20)
  • [7]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靳诚,陆玉麒. 经济地理, 2021(10)
  • [8]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9]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基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实践分析[J]. 唐耀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27)
  • [10]生态经济:青海省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 孙发平,王礼宁. 青海金融, 2021(09)

标签:;  ;  ;  ;  ;  

森林环境资源产业化与市场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