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流的约束

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流的约束

一、交际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际的制约(论文文献综述)

彭知辉[1](2022)在《情报产品语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语境是情报产品的基本要素。根据语境的规律特征来编写情报产品,可以提高情报交流的成效。[研究方法]借鉴语言学语境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情报产品语境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情报产品中语境的作用及语境的构建。[研究结论]情报编写具有情报交流的功能及语言交际的特性,因而语境是情报编写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发挥语境的制约、解释和引导等方面的功能,确保情报产品准确表达与理解。编写者是语境构建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促成编写者表达语境和读者/用户接受语境的交汇融合。

陈纪宁,张袁月[2](2021)在《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以《非正式会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受多元文化背景、谈话者权力关系、传播活动属性等因素制约。运用互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基于《非正式会谈》的语料,从话语形态表征、话语互动实践、话语权力博弈三个方面展开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传播是以日常交流会话形式呈现的,话轮构成主要以句群或者语篇为主,话轮争夺以合作型故意打断为主,会话秩序较为正式,有间性提问穿插;说话者通过互动修辞手段和建构多重话语展开话语互动实践;跨文化语境中的会话具有"权力博弈-文化认同"的特点。跨文化语境中的冲突难以消除,但是通过调整话语手段可以消弭文化鸿沟。跨文化节目的话语内容应当以意义共享为前提,构建宽容开放的话语互动平台,以理性和尊重破解文明冲突。

黄乔,刘利民[3](2021)在《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再探——从语境的角度看》文中研究说明语义/语用之争在当代表现为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语义最小论既强调句子意义的跨语境稳定性,又不否认语境的作用。这意味着,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的分歧不能如传统语义学与语用学那样,简单归结为语境独立与语境依赖的对立。本文区分了外在语境(即客观可感知情境)和内在语境(即个体的意图和信念系统),由此发现语义最小论接受的语境是外在语境,而句子意义的跨语境稳定性指的是句子意义独立于外在语境与内在语境。语境论在外在语境上是合理的,但在内在语境方面站不住脚。一方面,如果说话人没有明确澄清作为内在语境成分之一的意图,听话人只能进行溯因推论,而这本身是或然的;另一方面,作为内在语境另一成分的知识背景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断然不同,原因就在于单维度的语言表达无法一次性给出多维度的、动态的概念。

王永娜[4](2021)在《汉语主语形式的语距功能和言者时空机制——兼谈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汉语主语形式语体对立的语言事实、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本文发现,有生命名词主语与无生命名词主语、第三人称代词复指主语与复现NP主语、非语境省略下的零形主语与非零形主语、语境省略下的零形主语与非零形主语四类对立主语形式构成语体对立。其原理是主语位置具有构建其与话语时空远近距离的机能,其远近距离的实现取决于话主与客体的心理距离的远近。话主与主语所言人/物的心理距离近,则话主与话语时空构成近距,有拉近交际距离的功效;反之亦然。这一语体语法机制可称为"言者语法时空律",其实质是以时空性将表达言者的意图语距化,为"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不仅在汉语中普遍存在,在英语中也有共通性。本文进一步提出"事件时空律"和"言者时空律"为"语法时空别体律(时体原子)"的两大基本类型,二者各具独立的句法域和运作方式,其共同原理是心理距离与交际距离的对应。

姚晓东,宋成方[5](2022)在《示诚性元语用表达的信任协商与话语责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真的"之类的表达与说话人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本研究从人际语用学视角出发,将其界定为元语用示诚标记语,结合语料考察其所承担的人际信任协商和话语责任管理功能。研究发现,一方面,说话人可借助该标记提升自身作为信源的可信性,获得听众的认同;而与此同时,这一可信性调控也意味着发话人不得不担负起确保所言为真的交际义务或者话语责任。元语用话语标记和人际信任关系研究之间也由此出现了融合的可能,元话语研究的关注点亟需从程序意义拓展到对会话主体之间的道义因素考量。

张璐[6](2021)在《现代汉语授受语义范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授受义在汉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研究者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授受语义的研究。汉语语法研究中,主要从形式出发,在双宾语结构、双及物构式和“给”字句等框架下解释授受义。这些研究虽然对人们认识授受义及表现形式有很大帮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授受语义是什么?表现授受语义的只有双宾语、双及物构式等形式么?从实际话语中可以发现,有些非双宾语形式也表现了授受语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言语交际经验出发,站在语义的立场上,沿着“语义出发——形式表现”的解释路径,对汉语授受语义及表现形式做一个整体的描述和解释。1.建立授受语义范畴,解释其内涵、特征和结构授受语义范畴是基于授受行为事件抽象出来的事件图式,是人的一种认知范畴。其内涵可以表述为:某个主体的领有物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行为过程。授受语义范畴具有四个特征:主动性、移动性、方向性和得失性。授受语义范畴的构成决定于授受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必有要素和非必有要素两类。必有要素是授受语义范畴话语形式生成的根本前提,包括授受主体、授受行为和授受对象。非必有要素对授受语义范畴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件要素,包括方式、时间、空间、结果、原因等。授受语义范畴赋予了各必有要素不同的特征,授受主体双方具有拥有能力、授受行为能力和损益性特征,可以是生命体或非生命体;对象具有可转移性和预存性特征,可以是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或人。行为具有转移性,分为予取行为、交换行为和分享行为。2.授受语义范畴的语言表征形式本文将授受语义范畴的表现形式分为语言表征和话语表现。在语言层面上,授受语义范畴主要由授受动词表征,基于语料库,我们找到了243个能表征授受语义范畴的动词,从表征类型、抽象程度和音节形式三个方面对这些动词作了分析。根据授受语义范畴的类型,授受动词也可分为三类:予取类、交换类和分享类,每类还可以再细化为不同的小类;根据表征的抽象程度,授受动词可分为单纯型动词和复合型动词,前者只对授受行为本身编码,抽象等级高,后者除表征授受行为本身外,还包含事件的其他信息,抽象等级低。根据表征动词的音节可分为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二者在使用频率、隐喻能力和语体方面存在差异。3.授受语义范畴实现的话语形式授受语义范畴实现指言语交际中,授受语义范畴的具体化,即用话语指称具体的授受语义。根据语料,我们找出了汉语中实际存在的话语形式44种。再根据话语始发成分的要素性质,将话语形式分为动作者前置序列、参与者前置序列、行为前置序列和对象前置序列,各类序列在功能和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别。与索取事件相比,给予事件在动词数量、组合形式数量和实际话语形式数量上存在一定优势。4.授受语义范畴话语形式选择的条件和原则归纳授受语义范畴实现的话语形式是一种静态描述,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话语形式是一个动态建构或选择过程,受到一定条件和规则的制约。基于对语料的分析,我们概括出了话语形式选择的条件,包括事件抽象程度的需要、主体的特征、主体关系、语境等条件。话语形式的选择过程除了条件外,还存在一些原则,我们把这些原则概括为激活原则、得体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信息分布原则、凸显性原则和词语组配原则。话语形式的选择是各种原则综合作用、平衡的结果。

赵德芳[7](2021)在《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观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语篇的主观性是语篇内部表达言者主观自我的语言成分累积的结果。文章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以旅游宣传语篇概念化构型为基础,解析该类语篇主观性建构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语篇交际目的是制约语篇构建过程中主体介入、凸显自我程度的关键。交际主体之一作者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基础上与语篇读者、描述对象客体、社会环境多方互动。语篇主观性意义则是作者在互动过程中选择、构建的结果。互动方式制约着语篇主观性表征形式和强弱特征。旅游宣传语篇较高主观性特征便是语篇劝说目的制约下宣传者在与多方互动过程中选择的结果。

赵永峰[8](2021)在《礼貌原则视域下会话契约观研究——以外交话语为例》文中指出礼貌原则既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大成就。自布鲁斯·弗雷泽(Fraser, 1990)提出礼貌研究四大范式(社会规约观、会话准则观、面子维护观和会话契约观)以来,礼貌原则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但这四种范式没有得到平等对待,例如学界对前三种范式的研究较多,而忽视了会话契约观。本文以外交话语为研究语料,以相关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支撑,考察会话契约观建构的认知过程,阐释会话契约观的权利义务协调准则、语境变量谈判准则、机构规范准则和契约礼貌准则,从而探析会话契约在外交话语中维护貌似不礼貌的礼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黄颖[9](2021)在《网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网购活动是现代人经常性的一种交际活动,通常使用文字进行互动交流,交际主体的交际话语与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不同。首先,数字电子媒介导致了文字的"异化";其次,购物场景形成相应的话题,话题又制约了话语的表述;再次,网上潜在话语者的存在及交际主体双方关系促成了网上销售"话术"的产生,以上三种因素使得网购交际活动处于一种较复杂的语境。

岳雪[10](2021)在《“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内外学界,普京政治话语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象级”话题。普京自2000年上任至今走过了20年的执政历程,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政治话语历经20年的动态发展建构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普京政治话语”,借助各种语言手段和话语实践呈现领导人政治文化观念的输出与传递。政治文化观念是政治语言学框架下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基于文化观念理论衍生而出并应用于政治语言学之中。政治文化观念根植于政治话语当中,通过挖掘其中的社会实践应用揭示出语言背后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政治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历时时期展现出政治文化观念的动态演化,每个政治文化观念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彼此紧密相连的整体。政治文化观念是在政治与语言的博弈中形成,政治文化观念作为政治话语的系统构成,其总和构成政治语言世界图景,任何一个政治文化观念都是政治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写照。政治文化观念贯穿于政治交际主体、政治话语实践和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这一动态的主体对话关系之中。从政治语言学视角出发,各国领导人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问题是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热点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普京政治话语对内宣传政治理念,对外表明国家立场,对其政治文化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掌握俄罗斯国家政策和理解俄罗斯政治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对我国政治话语建构以及政治文化观念传递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政治语言学与语言文化学研究理论为基础,以2000-2020年期间俄罗斯总统国情咨文和普京“直播连线”政治话语为例,借助语料库等研究方法,在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动态剖析。本文三个研究问题之间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具体如下:1.在微观层面上,普京政治话语借助何种语言表达手段实现政治文化观念的呈现与传递?政治文化观念具有怎样的主题分类?2.在宏观层面上,普京政治话语实践中体现的政治文化观念有何特征?其深层释义具有何种动态演化?最终生成怎样的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其意义建构如何?3.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何种政治现实,传递何种价值观?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背后体现出怎样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为解决本文研究问题,我们根据文化观念理论、费尔克劳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以及政治语言学研究方法建立本研究分析框架,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行描写性与解释性的演化研究,具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维度,政治文化观念具有动态性,每一历时阶段都展示出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属性,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趋势,不同主题分类的政治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历时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分析得出结论:国家治理的分期与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的分期存在潜在的联系,受到政治文化观念的内在驱动,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历时演化经历了从初步到成熟,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内而外-内外并重-由外而内动态“回归”的历时发展轨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研究载体分为语言载体和言语载体,其中语言载体从不变性与可变性入手,主要包括旧的政治文化观念词淡出,旧的政治文化观念词新用以及政治文化观念新词的产生和年度政治词汇的使用。言语载体从言语化分析入手,主要表现为政治交际方面的研究。此外本研究发现,普京政治话语借助政治文化观念的周期变化、文化因素和语义元素三方面的语言表征类型实现政治文化观念的动态呈现。第二、在宏观层面的话语实践维度,通过语料库的话语实践分析,本研究发现,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话语实践特征主要体现为空间性、过程性、恒定性、普遍性、发展性与动态性,具体呈现为心理、属性、状态、行为、目标、范围、时间、空间以及方式等方面。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深层释义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强国主义”展开,重点论述核心政治文化观念“强国主义”的动态演化。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核心在于人,主要探讨人-语言-政治世界的主体间对话关系,而从政治交际的角度则体现为发话人、政治文本/政治话语、受话人之间的主体间对话关系。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观念、政治话语与意义是三维互动的共变关系,呈现为不同时期执政理念的变迁。政治文化观念与政治话语不是简单的映现关系,而是一种实现意义的互动关系。政治文化观念作为政治话语的系统构成,并以政治话语为载体经历由深层到表层、由潜在到显现、由不可见到可见,由非言语化到言语化的动态过程:政治文化观念——政治话语或政治文本(内部言语——外化——外部言语——观念词载体)——政治语言世界图景。第三、在社会实践维度上,明晰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反映出的执政理念变迁以及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研究发现:政治文化观念动态演化经历了从萌芽到深入再到巅峰最后转向回归的动态发展轨迹,呈现为“形成崛起”时期——“稳定发展”时期——“普京思想延续”时期——“缓慢发展”时期——“保守回归”时期,具体表现为政治文化观念“强国”——“民生”——“民族价值观”——“普京主义时期”的继承与延续——“梅普思维”时期的新发展与新举措——“爱国团结”——“发展”——“保守”的转变,同时也印证了政治文化观念主题分类在具体政治话语中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的政策启示和借鉴。

二、交际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际的制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际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际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情报产品语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情报产品语境研究的可行性
2 情报产品语境研究的必要性
3 情报产品语境的主要功能
    3.1 情报产品语境的制约功能
    3.2 情报产品语境的解释功能
    3.3 情报产品语境的引导功能
4 情报产品语境的构建
5 结 语

(2)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以《非正式会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话语形态表征
    (一)会话结构
    (二)会话秩序
二、话语互动实践
    (一)跨文化语境的互动修辞
    (二)传播环境的多重话语
三、话语权力博弈
四、结语

(3)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再探——从语境的角度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语境: 特征与分类
    2.1 语言交际牵涉什么?
    2.2 语境概念综观
    2.3 语境的再划分
        第一, 举《淘气阿丹》漫画里的一个例子。
        第二, 设想这样一个例子。
        第三, 交际双方的知识背景可能相差很大, 这是确定的事实。
3. 语词与概念的不对称
    3.1 语词的最小语义内容
    3.2 最小语义内容的解释力
4. 语言交际: 基础与过程
5. 结语

(4)汉语主语形式的语距功能和言者时空机制——兼谈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汉语主语形式语体对立的语言事实
三 汉语主语调距功能的言者时空原理
四 主语形式语体对立的构成机制
五 “言者语法时空”机制的普遍性
六 结语

(5)示诚性元语用表达的信任协商与话语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元语用示诚标记语的信任协商功能
3. 元语用示诚标记语与话语责任
4. 结语

(6)现代汉语授受语义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对象和问题
    2 研究的路径及方法
    3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4 语料来源
第1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句法形式研究
        1.1.1 双宾语的研究
        1.1.2 双及物构式的研究
        1.1.3 “给”字句的研究
    1.2 授受动词研究
    1.3 授受意义研究
        1.3.1 给予义和索取义
        1.3.2 其他语义
    1.4 相关研究评述
第2章 授受语义范畴的内涵和特征
    2.1 双宾语、双及物构式和授受语义
        2.1.1 意义的不同认识
        2.1.2 共性和差异
    2.2 授受语义范畴的内涵和范围
        2.2.1 授受事件和授受语义范畴
        2.2.2 授受语义范畴的内涵
        2.2.3 授受语义范畴的范围
    2.3 授受语义范畴的特征
        2.3.1 主动性
        2.3.2 移动性
        2.3.3 方向性
        2.3.4 得失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授受语义范畴的结构
    3.1 授受语义范畴的构成要素
    3.2 核心要素
        3.2.1 授受主体
        3.2.2 授受对象
        3.2.3 授受行为
    3.3 非核心要素
        3.3.1 时间要素
        3.3.2 空间要素
        3.3.3 结果要素
        3.3.4 方式要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授受语义范畴的动词表征
    4.1 语义范畴和动词
    4.2 授受语义范畴类型的动词表征
        4.2.1 予取范畴的动词表征
        4.2.2 交换范畴的动词表征
        4.2.3 分享范畴的动词表征
    4.3 单纯型和复合型动词表征
        4.3.1 单纯型动词表征
        4.3.2 复合型动词表征
    4.4 单/双音节动词的表征差异
        4.4.1 使用频率差异
        4.4.2 隐喻能力差异
        4.4.3 语体差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授受语义范畴的话语表现形式
    5.1 授受语义范畴的实现
    5.2 出现在话语形式上的要素及序列
        5.2.1 给予事件的话语形式类别
        5.2.2 索取事件的话语形式类别
        5.2.3 给予事件和索取事件话语形式的关系
        5.2.4 授受语义范畴的特殊话语形式
    5.3 授受语义范畴构成要素的词语表现
        5.3.1 主体要素的词语表现
        5.3.2 对象要素的词语表现
        5.3.3 时空要素的词语表现
        5.3.4 结果要素的词语表现
        5.3.5 方式要素的词语表现
    5.4 授受语义范畴实现的话语形式总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授受语义范畴实现的条件和基本原则
    6.1 实现的条件
        6.1.1 需要条件
        6.1.2 主体条件
        6.1.3 语境条件
    6.2 实现的基本原则
        6.2.1 激活原则
        6.2.2 简洁性原则
        6.2.3 得体性原则
        6.2.4 信息分布原则
        6.2.5 凸显性原则
        6.2.6 词语组配原则
    6.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7)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 言
二、社会认知语言学理论简介
三、旅游宣传语篇的概念化构型
四、旅游宣传语篇主观性特征建构
    (一)主体与社会语境的互动
    (二)主体间的互动
    (三)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五、结 语

(8)礼貌原则视域下会话契约观研究——以外交话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会话契约观
    2.1学理背景
    2.2主要观点
        2.2.1权利和义务协调准则
        2.2.2语境变量谈判准则
        2.2.3机构规范准则
        2.2.4契约礼貌准则
3.结语

(9)网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网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境分析
    (一)数字电子媒介形成的语境导致文字的“异化”
    (二)购物话题形成的语境制约话语的表述
    (三)交际者形成的语境促成了销售“话术”
三、总结

(10)“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理论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用价值
        1.3.3 研究发展趋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话语研究
        2.1.1 政治话语界定
        2.1.2 政治话语的研究及应用
    2.2 普京政治话语研究
        2.2.1 普京政治话语界定及其特征
        2.2.2 普京政治话语的研究及应用
    2.3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
        2.3.1 政治文化观念界定
        2.3.2 政治文化观念分类标准
        2.3.3 政治文化观念的研究及应用
    2.4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研究
        2.4.1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界定
        2.4.2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基于语言文化学的文化观念理论
        3.1.2 基于政治语言学的政治文化观念理论
    3.2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具体路径
        3.2.1 批评话语分析
        3.2.2 历时观念分析
        3.2.3 基于语料库分析的政治文化观念动态呈现
    3.3 政治文化观念动态分析模式
        3.3.1 主体间对话关系:阐释
        3.3.2 言语化过程:建构
        3.3.3 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解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分析框架
    4.3 研究方法
    4.4 普京政治话语语料库
        4.4.1 语料的描述
        4.4.2 语料库分析工具
        4.4.3 语料预处理方法
        4.4.4 语料库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文本分析
    5.1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主题分类
        5.1.1 政治文化观念——政治类
        5.1.2 政治文化观念——经济类
        5.1.3 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类
        5.1.4 政治文化观念——民族类
        5.1.5 政治文化观念——军事类
        5.1.6 政治文化观念——文化类
    5.2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载体
        5.2.1 语言载体:不变性与可变性
        5.2.2 言语载体:言语化分析
    5.3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语言表征类型
        5.3.1 政治文化观念周期变化
        5.3.2 政治文化观念文化因素
        5.3.3 政治文化观念语义元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话语实践分析
    6.1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话语实践特征
        6.1.1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0-2004)
        6.1.2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4-2008)
        6.1.3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8-2012)
        6.1.4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12-2018)
        6.1.5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18-2020)
    6.2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深层释义
        6.2.1 政治文化观念“爱国主义”(патриотизм)深层释义
        6.2.2 政治文化观念“民族主义”(национализм)深层释义
        6.2.3 政治文化观念“强国主义”(державничество)深层释义
    6.3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的意义建构
        6.3.1 意义建构功能
        6.3.2 对话关系实践的意义互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社会实践分析
    7.1 执政理念变迁
        7.1.1 形成和崛起时期(2000-2004)
        7.1.2 稳定发展时期(2004-2008)
        7.1.3 普京思想延续时期(2008-2012)
        7.1.4 缓慢发展时期(2012-2018)
        7.1.5 保守回归时期(2018-2020)
    7.2 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
        7.2.1 执政理念对比
        7.2.2 社会民意调查
        7.2.3 内在文化因素
    7.3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的政策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四、交际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际的制约(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报产品语境研究[J]. 彭知辉. 情报杂志, 2022(01)
  • [2]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以《非正式会谈》为例[J]. 陈纪宁,张袁月. 东南传播, 2021(10)
  • [3]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再探——从语境的角度看[J]. 黄乔,刘利民. 当代语言学, 2021(04)
  • [4]汉语主语形式的语距功能和言者时空机制——兼谈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J]. 王永娜. 世界汉语教学, 2021(04)
  • [5]示诚性元语用表达的信任协商与话语责任[J]. 姚晓东,宋成方. 现代外语, 2022
  • [6]现代汉语授受语义范畴研究[D]. 张璐. 吉林大学, 2021(01)
  • [7]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J]. 赵德芳. 语文学刊, 2021(04)
  • [8]礼貌原则视域下会话契约观研究——以外交话语为例[J]. 赵永峰. 英语研究, 2021(01)
  • [9]网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境分析[J]. 黄颖. 江苏商论, 2021(07)
  • [10]“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D]. 岳雪.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双方背景信息对话语交流的约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