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枪投掷远度的计算机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王守忠,郜春霞,刘玉莹[1](2021)在《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资料、教材、专着和观看影视资料等方法,获得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时的技术图片。采用APAS System解析系统对图片进行解析,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男子运动员投掷标枪初始运动学参数。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系统地分析了各初始条件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出各初始条件的最佳组合形式。结果表明:在标枪出手条件中,初速度是影响标枪飞行距离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初始俯仰角速度、出手角度、攻角等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因素。当运动员出手初速度和高度一定时,其他初始条件最佳组合形式为θ<β、A0<0°、ω<0°/s、P<0,这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依据。运动员的个人风格只有被"有效投掷条件"所制约,才能够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刘卉,于冰[2](2020)在《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文中指出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是竞技体育科技助力和全民健身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导向,以模型为方法,合理采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主要思路。本文的目的是针对竞技体育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实际需要,以田径和游泳项目为例,介绍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动作技术分析的模型建立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并提出进行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借鉴,更准确高效地为运动训练提供科技助力。
于中南,刘娅迪,张天翔,于怡然[3](2020)在《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标枪投掷角度》文中研究表明标枪的投掷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田径比赛项目。本文通过综合考虑标枪参数、角度、速度等多因素对标枪投掷距离的影响,构建优化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获得最佳相关投掷角度。同时利用有限元法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式划分,创建标枪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标枪飞行情况的运动学仿真,使结果的误差更小,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张晓娜,常乐冉,孙明月,刘昊月[4](2020)在《基于多元回归的标枪投掷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标枪投掷距离的远近主要受到运动员水平、标枪技术参数及比赛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标枪参数、角度、速度、风等多因素对标枪投掷距离的影响,首先构建标枪的几何模型,利用非线性高阶方程的曲线轮廓估计获得标枪长轴与直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解标枪的各个尺寸参数。然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标枪飞行过程中的运行规律。
张晓娜,常乐冉,吴炜,王一晴[5](2020)在《基于PSO算法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枪投掷距离的远近主要受到运动员水平、标枪技术参数及比赛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标枪参数、角度、速度、风等多因素对标枪投掷距离的影响,根据运动学基本原理,构建PSO优化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获得最优投掷距离及最佳相关角度。
汪瑞瑞[6](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女子标枪成绩突飞猛进,多次突破原有的成绩,创立新的亚洲记录,在世界水平中也快速发展,在世界排名中名次靠前,因而对于我国标枪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在前期学者对于标枪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现有技术共性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完善技术动作,缩小与世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差距,促进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更上一个台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国内各个层次的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8年全国冠军赛女子标枪项目比赛的前五名运动员的投掷步阶段及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找出她们各自的投掷特点以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指导训练实践参考。通过对冠军赛前五名运动员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我国五名女子标枪运动员各项运动参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动作技术,但仍存在细微上的变化,普遍存在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偏小与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大的数值上相对于世界级运动员偏低,其中余玉珍、苏玲丹两名技术欠缺稳定。-(2)我国五名运动员在投掷步中除了吕会会、刘诗颖外其他三名运动员均未符合后四步步长“小、大、最大、小”的步长规律,且张莉由于步长短,致使身体重心过高,余玉珍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助跑频率慢,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方面还存在着不足。(3)吕会会、刘诗颖、苏玲丹三名运动员的重心高度与世界平均值无显着差异,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不明显,均趋于稳定;除张莉在倒数第二步右脚着地瞬间重心较低,没有很好的完成交叉步腾空的动作,其他四名运动员在重心高度环节方面完成的较好。(4)五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及出手角度高于世界均值24.8m/s和37.6°,只有苏玲丹的出手速度较世界均值较低,差值达到了3.6m/s,且五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与合理系数0.89相差较大,这与我国运动员的身高以及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文研究中指出,过大的出手角度影响标枪飞行时的水平速度,因而无形中降低了我国运动员水平的速度。
韩腾跃[7](2019)在《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掷标枪运动是由持枪助跑、投掷步引枪、最后用力投枪等一系列复杂技术动作完成的投掷类项目。本文以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主体为河北省标枪运动员,其中男子标枪运动员4名(龙泽翾,江攀,王鸣远,武森),女子运动员3名(葛丽娟,杜思梦,窦寇琳)。投掷步阶段的研究分为4个方面,分别为步长特征、步时特征、速度特征和身体姿态特征;最后用力阶段分为4个方面,分别为动作时间特征、速度特征、身体姿态特征和标枪出手初始条件特征。本文以2018年5月20日在河北省体育中心举行的河北省田径管理中心标枪队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选拔赛和2018年6月1日在天津团泊体育中心举办的国家优秀标枪运动员小组赛为拍摄对象,利用2台高速摄像机进行同步拍摄,视频解析时选取7名运动员六次投掷中成绩最好的一投,利用SIMI Motion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7名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和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技术进行解析,并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河北省田径队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特征,并对比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相对应的技术特征,为找出河北省标枪队存在的问题,提高运动成绩和为以后的训练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7名运动员掷标枪技术的运动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与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有明显的自身特点,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不同,河北队投掷步阶段呈现出小步幅快节奏的特点;而最后用力阶段因突出速度而牺牲了动作幅度的特征,2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所述。(1)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技术特征步长特征:前三步步长较小(小10-19cm)、第四步和第五步步长较大(大5-13cm)、最后一步步长最小(小14cm),呈现出步幅小,步频快的特征。这样的步长分配方式,有利于加快步频,但降低了人体和器械的用力幅度。步时特征:前两步长(长0.008-0.073s)、第三步短(短0.008s)、后三步较长(长0.029-0.063s),呈现出步长小,步时长的特征。其中,女子特征为:前三步长、后两步较长、最后一步短;男子为:前两步长、第三步短、后三步长。这样的步时特征虽然有利于加快下肢动作,但牺牲了人体和器械的用力幅度,不利于最后用力。速度特征为:水平助跑速度:前四步慢(慢0.3-0.4m/s)、后两步较慢(慢0.3-0.5m/s,呈现出水平助跑速度较慢,损失率较高的特征。因此,速度损失率高,人体和器械获得的水平动量较低;交叉步时右髋的速度特征为:快(0.2m/s)、慢(0.1m/s)、慢(0.3m/s),呈现出下肢蹬摆不协调的特征。其中,男子特征为:快、最快、较快;女子特征为:最快、快、较快。有利于加快下肢动作,增加人体和器械的用力幅度。身体姿态特征:拉引角呈现出:投掷臂引枪充分,有利于投掷臂对引枪的控制和最后用力;躯干后倾角:前两步偏大(大5.9°-8°)、后两步偏小(小2.7°-4.7°)、第五步最小(小11.3°),呈现出躯干后倾幅度较小,步频较快的特征。不利于超越器械姿态的充分形成,躯干用力幅度较小,速度损失率较高。肩轴与投掷方向夹角:前三步偏小(小6.4°-9.6°)、后两步小(小0°-4.5°)的特征。其中,男子特征为:前两步偏小、后三步小;女子特征为:前两步偏小、后三步大。有利于投掷臂实现充引枪,并加大肩轴与髋轴的扭转。髋轴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前四步偏大(大0.5°-20.8°)、第五步最大(大25.1°)的特征。其中,男子特征为:前两步偏小、后三步偏大;女子特征为:前三步偏大、后三步偏小。有利于水平助跑速度的保持和最后用力衔接。(2)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动作时间特征:最后动作时间呈现出:“满弓”用时长(慢0.041s)、“鞭打”速度慢(慢0.020s)、动作时间长(慢0.061s)的特征。最后用力效果差,不利于标枪的快速出手。躯干右侧发力特征为:躯干右侧实现最高速度快。有利与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增加躯干用力幅度。速度特征:水平助跑速度特征呈现出:右脚着地时慢(慢0.7 m/s)、左脚着地时较慢(慢1.1 m/s)且速度损失率高(高7.7%)的特征。左腿制动慢(慢0.2m/s)、支撑效果较差,不利于躯干右侧的快速发力和躯干的快速“鞭打”;躯干右侧发力呈现出:躯干右侧向投掷方向运动速度慢、躯干“鞭打”速度慢的特征。躯干“鞭打”时用力速度和幅度下降,影响了标枪的飞行远度。身体姿态特征:躯干后倾角呈现出:后倾幅度较小(17.3°-18.6°)、躯干用力角较小(25°)的特征。有利于减少水平方向的制动和助跑速度的保持,但人体和器械用力幅度较小;左膝弯曲角度呈现出:弯曲角度较小(小14.9°-52.4°)、缓冲度与蹬伸度较高(高28.6°、37°)且蹬伸时间较长(长0.007s)的特征。有利于左腿的快速制动,但“刚性”支撑不足;右膝弯曲角度呈现出:右膝弯曲角度较小(小14.2°-19.2°)、蹬伸时间较长(慢0.098s)的特征,有利于人体重心的快速过渡,但影响右侧的快速发力。“满弓”形成时投掷臂拉引角较大(91.1°),有利增加人体和标枪的工作距离。标枪出手初始条件特征:标枪出手速度为21.3m/s,出手速度慢,标枪飞行远度较低;标枪出手角度为33.6°,接近最佳投掷角度,但因出手速度慢,标枪的飞行远度低;标枪初始攻角为-4°,初始攻角较低,标枪出手后飞行攻角小,飞行远度低。
卫唯[8](2017)在《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现代体育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多年系统的科学训练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对于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培养而言,也是如此。张莉是国家队女子标枪项目主力,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用实践证明了其多年训练的科学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标枪训练特点,为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女子标枪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总结出张莉多年训练,得出以下结论:(1)优秀标枪运动员张莉训练年限为17年。其多年训练过程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目前处于最佳竞技阶段。多年系统的训练是张莉成绩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2)优秀标枪女子运动员张莉训练模式基本训练阶段为单周期训练模式,专项提高阶段训练模式为单周期与双周期并存,最佳竞技阶段训练模式皆为双周期;训练课课次安排上基本训练阶段较多,专项提高阶段及最佳竞技阶段训练课次安排合理;参赛次数上,基本训练阶段参赛次数合理,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少。(3)优秀标枪女子运动员张莉的最佳竞技阶段张莉力量训练所占比重最大,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多样,涉及全身各个部位,贯穿整个训练过程。(4)优秀标枪女子运动员张莉的技术优势为出手速度快,柔韧性协调性好,动量向上肢和标枪的传递效果好。技术不足有冲量步步长小、躯干后倾角过大及左脚着地瞬间至投掷弧距离远。(5)优秀标枪女子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的负荷特点为第一准备期总负荷最高,第二比赛期总负荷量最低。
牟月青[9](2017)在《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标枪运动是一种体能主导类高难度、高速度力量型的项目,根据投掷顺序将整个标枪的投掷过程划分为持枪助跑、交叉步引枪、最后用力和标枪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这4个部分。特别在最后用力阶段,是以体能和技术为基础,并结合速度和力量的过程。我们所研究的标枪技术要求运动员在保持一定的助跑速度的同时完成高质量的交叉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运动技术风格提高标枪的出手速度,达到整体技术的最佳配合,以此获得标枪的更远距离和更好成绩。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持枪助跑和最后用力阶段,因为这两个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枪的初速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6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前8名的男子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掷标枪过程进行了定点拍摄,单人选取3枪最佳数据共计24枪为研究样本,并采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运动员的投掷过程的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进行研究,获取他们的掷标枪技术的运动学参数主要有几个重要的角度、高度、速度等内容。研究结果:通过对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揭示主要研究对象技术过程中可被发掘的、合理的技术潜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研究结果。通过总结他们的技术特征,并将他们的相关参数与自身以及国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为我国男子标枪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理论上的参考,使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的掷标枪技术时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帮助运动员利用拍摄的高速视频找出自身的运动技术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研究结论:(1)我国标枪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合理的技术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完全可由赵庆刚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为代表;虽然部分运动员在个别细节上存在问题,但细节上的问题在我国男子标枪界的运动员身上也是一种存在普遍的问题。(2)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各项运动参数变化幅度较小,基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动作技术,但普遍在标枪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数值上,相对于世界级运动员都偏低,其中马群在数据变化趋势有明显变动欠缺稳定。(3)以我国的运动员自身条件来说,本应该有的后四步助跑速度优势却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把速度提升8.0m/s以上而言是完全符合可能条件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其原因:还有待提高运动员其自身的速度能力,这是一方面;在其高速助跑的条件下完成专项能力的左侧支撑的动作投掷,其在运动员自身保护意识的作用下,助跑速度下意识的控制住了,这又是一方面。(4)在倒二步的研究发现在部分运动员身上,出现用时延长和缩短其步伐幅度的现象,证明了其速度明显的相对下降,发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身体上有些关节的有限支撑力,左支撑在进入突停阶段时,位移速度就会下意识的降低;技术培养的过程期间,对技术细节关键的进行正确刻画与塑造,但由于对技术位移速度的运用缺乏,导致其过程惯性动作不合理。(5)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动作特点和国际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结构投掷步动作相接近。可是前两步的投掷步中的步长过大,时间占用多,对提前加速产生不利影响。过长的平均交叉步特征,步时短的特点,造成运动员重心起伏较大。
刘建超[10](2016)在《第12届运动会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提出标枪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伴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会的蓬勃发展,标枪运动也悄然兴起。回看我国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也曾经出现过辉煌的成绩。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申毛毛曾以89.14米成绩位于世界前12名(标枪的竞赛规则尚未修改)。在釜山亚运会上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赵庆刚以89.15m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由日本选手尘封25年之久的亚洲纪录,该成绩无论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还是2013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均可夺冠,即便是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也可获得银牌,非常值得骄傲。然而,骄傲之余,我们也应该全面地看待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即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整体水平不高,第12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冠军的比赛成绩为83.14m,此成绩放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的决赛上,仅能排在第8名。面对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较为出色的男子标枪运动员不多的现象,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我们迫切关注的。标枪运动是技术复杂,连贯性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所以合理有效的技术动作尤为关键。标枪最后用力技术是标枪完整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体现着标枪完整技术的精华,它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它决定着标枪的投掷远度。为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影像拍摄法、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以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标枪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最佳一次试投的最后用力技术为研究对象,将最后用力技术划分为四个时相:①投掷步最后一步着地时刻;②制动腿着地时刻;③“满弓”时刻;④标枪出手时刻。分析4个时刻的相关运动学参数,总结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以解决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同时,为我国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我国田径运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标枪投掷远度的计算机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枪投掷远度的计算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初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2 出手角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3 初始攻角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4 初始俯仰角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5 偏航角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6 旋转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7 初始条件最佳组合形式探析 |
2.8 研究结果分析 |
3 结论 |
(2)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作技术分析的定义 |
2 动作技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
2.1 明确动作技术目标 |
2.2 针对目标分析影响因素 |
3 动作技术数据的分析方法 |
3.1 对比分析 |
3.2 相关分析 |
3.3 优化分析 |
3.4 随机模拟分析 |
4 进行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
5 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实例 |
5.1 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研究 |
5.2 优秀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研究 |
5.3 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研究 |
5.4 三级跳远最佳三跳比例研究 |
5.5 前交叉韧带断裂危险因素研究 |
6 小结 |
(3)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标枪投掷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背景 |
2 模型假设 |
3 模型的求解 |
4 结语 |
(4)基于多元回归的标枪投掷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标枪尺寸参数的求解 |
2 多元回归分析 |
3 结果 |
4 结论 |
(6)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掷标枪技术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概述 |
2.1.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概述 |
2.2 关于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情况 |
2.3 关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情况 |
2.4 关于掷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情况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技术特征分析 |
4.1.1 投掷步步长的分析 |
4.1.2 投掷步步时的分析 |
4.1.3 投掷步步频变化分析 |
4.1.4 投掷步重心高度的分析 |
4.1.5 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的分析 |
4.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的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技术的分析 |
4.2.2 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初始条件下的分析 |
4.3 技术现状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掷标枪运动研究的分类 |
1.2 我国关于投掷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我国关于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摄像解析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特征分析 |
3.1.1 步长特征分析 |
3.1.2 步时特征分析 |
3.1.3 速度特征分析 |
3.1.4 身体姿态特征分析 |
3.2 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特征分析 |
3.2.1 动作时间特征分析 |
3.2.2 速度特征分析 |
3.2.3 身体姿态特征分析 |
3.2.4 标枪出手初始条件特征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多年训练计划制定的需求 |
1.3.2 国内外关于多年训练阶段划分的研究 |
1.3.3 优秀运动员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任务研究 |
1.3.4 有关标枪运动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个案分析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优秀标枪运动员张莉个人情况分析 |
3.2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情况分析 |
3.2.1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年度最好成绩情况分析 |
3.2.2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阶段划分分析 |
3.2.3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不同阶段年度负荷情况 |
3.3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比赛成绩及年度计划 |
3.3.1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比赛成绩 |
3.3.2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年度训练计划 |
3.4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 |
3.4.1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力量训练内容 |
3.4.2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技术训练 |
3.4.3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年张莉最佳竞技阶段速度训练 |
3.5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最佳竞技阶段训练负荷分析 |
3.5.1 年训练负荷安排 |
3.5.2 不同训练课的负荷安排分析 |
3.6 优秀女子运动员张莉赛前竞技状态调控安排分析 |
3.6.1 优秀女子运动员张莉赛前训练课安排分析 |
3.6.2 优秀女子运动员张莉赛前训练负荷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内容 |
3.1 最后4步的动作节奏特征 |
3.2 在最后用力阶段,4 步助跑的重心水平速度与变化特征 |
3.3 在最后用力阶段,握点与左支撑点的距离和夹角 |
3.4 在最后用力阶段,标枪的出手角度 |
3.5 在最后用力阶段,标枪的出手高度 |
3.6 标枪出手一瞬时的纵轴与飞行方向的夹角 |
3.7 标枪的出手速度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第12届运动会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掷标枪运动的理论研究 |
2.1.3 对投掷标枪完整技术的研究 |
2.1.4 对投掷标枪上肢技术的研究 |
2.1.5 对投掷标枪支撑腿技术的研究 |
2.1.6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资料法 |
4.2 影像拍摄法 |
4.3 图像解析法 |
4.4 数理统计法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影响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 |
5.2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选手投掷步最后一步步长的运动学分析 |
5.3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时相划分 |
5.4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选手T1-T4时段角度变化的运动学分析 |
5.4.1 投掷臂肘关节角度的运动学分析 |
5.4.2 髋转动角度与肩转动角度的运动学分析 |
5.4.3 膝关节角度的运动学分析 |
5.4.4 支撑腿与地面形成夹角运动学分析 |
5.4.5 标枪出手时刻相关角度的运动学分析 |
5.5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选手最后用力阶段速度变化的运动学分析 |
5.5.1 出手速度的运动学分析 |
5.5.2 重心水平速度运动学分析 |
5.5.3 肩关节速度的运动学分析 |
5.5.4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速度的运动学分析 |
5.6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选手T1-T2、T2-T3、T3-T4、T1-T4过程所用时间的运动学分析 |
5.7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选手最后用力阶段出手时刻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 |
6 结论 |
7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区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标枪投掷远度的计算机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 [1]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J]. 王守忠,郜春霞,刘玉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2]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J]. 刘卉,于冰. 体育科研, 2020(05)
- [3]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标枪投掷角度[J]. 于中南,刘娅迪,张天翔,于怡然.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7)
- [4]基于多元回归的标枪投掷规律的研究[J]. 张晓娜,常乐冉,孙明月,刘昊月. 数码世界, 2020(02)
- [5]基于PSO算法的有限元仿真模型[J]. 张晓娜,常乐冉,吴炜,王一晴. 数码世界, 2020(01)
- [6]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汪瑞瑞.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7]河北省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研究[D]. 韩腾跃.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多年训练研究[D]. 卫唯. 北京体育大学, 2017(11)
- [9]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D]. 牟月青.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1)
- [10]第12届运动会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刘建超. 山西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