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贸易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子琨[1](2021)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装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农氏垂[2](2021)在《越南服装出口美国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
赵天宇[3](2021)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纺织服装出口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泽芳[4](2021)在《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不停地发生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纺织品出口贸易也在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竞争性分析、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从这三个方面,了解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从而在分析研究中了解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贸易发展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魏爽[5](2021)在《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服装行业销量增速放慢,随着国内外品牌的涌现,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加之宏观经济持续低迷,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经营中暴露的财务问题,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经营每况愈下,更有甚者陷入财务危机走向破产,因此选择对服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拉夏贝尔作为知名女装品牌一直备受关注,2017年拉夏贝尔实现营收百亿,成为了国内业绩最高的女装企业,然而在2018年的业绩却大变脸,发生经营亏损,2019年经营业绩也未能扭亏为盈,风光之下的拉夏贝尔究竟存在哪些财务问题,识别拉夏贝尔存在的财务风险,探讨产生财务风险的深层原因,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控制拉夏贝尔财务风险。以拉夏贝尔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文献,分析拉夏贝尔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构建使用熵权法进行赋权,TOPSIS法对风险进行排序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最后提出财务风险控制对策。本文首先对拉夏贝尔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现状和财务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财务指标法从筹资、投资、营运和现金流这四方面对拉夏贝尔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然后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对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成因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随后结合拉夏贝尔的风险成因和风险识别情况,从筹资、投资、营运和现金流风险这四个维度入手选定16个财务指标,利用熵权法对其进行客观赋权,TOPSIS法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到的权重对拉夏贝尔近五年财务风险进行排序,排序结果显示2018年是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最高的年份。最后结合成因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从筹资、投资、营运和现金流方面提出化解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拉夏贝尔是服装行业较为典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其财务风险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拉夏贝尔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同时给需要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服装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智[6](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长期高于90%,为中国对外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近几年的现实观察中,一些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制造业出口增长呈放缓趋势,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其出口竞争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以下问题: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贸环境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制造业提升出口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将分为七个章节进行详细讨论,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围绕国际分工理论凝练本文理论脉络,梳理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对近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夯实本文研究基础并拓展研究视角。第三章对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展开研究。本章从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接着分析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特征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算和分析。本章分别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的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竞争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近年整体质量竞争力处于停滞状态,且传统统计模式下放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增加值贸易统计更适合当前国际分工的实际情况;细分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演化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但鲜有兼具规模和质量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证实了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综上,中国制造业出口距离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五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通过构建经济复杂度和技术创新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复杂度和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六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本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共同影响下仍然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即加深垂直专业化水平可以抵消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作用。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分工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整体而言,本文可能在以下两方面形成创新点。第一,理论层面的创新。本文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对影响出口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本文着重突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复杂度的影响,并构建理论机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拓展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统筹于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分工深化和经贸环境变化之间的两难问题。第二,实践层面的创新。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综合运用多种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在拓展研究边际的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基于全文多个结论,结合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脉络,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王海英[7](2021)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文中指出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棉花产量从2000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0年的“半壁江山”再到2019年的“一枝独秀”(张杰,2019),“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国内棉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品种杂乱,库存积压皮棉数量多,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作为国内最大的棉花主产区的新疆,同时,新疆高品质棉花生成的市场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目标价格补贴面临“转箱”压力、目标价格补贴资金的质量导向作用不强、棉花品种多乱杂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面临降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探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和纺织业转型升级。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棉花种植地州为研究对象,从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分析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棉花品质等六个维度构建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差异性和空间分异,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推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从测算的综合指数来看,2014年和2018年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波动较大,2009年综合指数变动最小。从整体趋势来看,北疆地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呈现2009年的值大于2014年大于2018年,南疆地区的整体呈现2014年大于2009年大于2018年,南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北疆。(2)新疆的南部地区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略高于东部地区,地州间的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差距在缩小,南北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3)新疆的北疆和南疆部分地州都表现出相似的(“高-高”和“低-低”)空间关联性,由此得出,新疆南疆的部分地州高-高集聚和北疆的部分地州低-低集聚主导着新疆十三个地州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局空间自相关。(4)在影响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中,十三个地州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和棉花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都不高,说明十三个地州在棉花产业高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王彬彬[8](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文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关注当代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时事热点以其时效性与综合性成为地理学科常学常新、永葆活力的内在动力,也不断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审视时事热点应用视角和效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探寻高中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性以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如何发挥其内在优势成为主要问题。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教学专着和课程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教学中时事热点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遴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分析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并在分析18个教学案例和设计5个教学案例以及实施1个教学案例过程中获得启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选择性必修2为例,结合课程标准9条内容要求和教材11节内容,从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视角分析得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表和基于教材的时事热点体现表以及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二是设计5个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分别是“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三是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课程标准选定时事热点主题、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和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丁一[9](2021)在《中国-柬埔寨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柬双方于2020年1月启动了中柬自贸协定谈判。谈判共历经7个月3轮正式谈判和多次首席谈判代表层面的磋商在同年七月份完成了谈判。2020年10月12日,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实现了高水平的开放,在原产地、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提供巨大政策支持,助推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柬埔寨构建自贸区带来的经济效应,首先从文献分析出发,对中国与柬埔寨经济贸易合作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中柬双方贸易发展历程与合作潜力、中柬双方贸易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和在区域合作平台中开展中柬经贸合作三个角度对以往学者研究中柬贸易的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中柬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并存在巨大潜力,并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下已取得显着成果。然后以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理论为分析基础,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构建自贸区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构建自贸区的流程,为文章进一步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在具体的经济效应分析上,本文主要从研究中国与柬埔寨建交以来的贸易发展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两国合作平台、直接投资、贸易结构与规模,发现两国在经贸合作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分析两国经贸合作的基础以及发展方向,文中使用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比中国与柬埔寨的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发现两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两国加深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对中柬在各类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柬埔寨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国际竞争优势较大;在贸易互补性方面,中国出口的化学及化工制品互补性最强,柬埔寨出口的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互补性最强。两国经贸合作存在明显互补性,在增强经贸合作时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一步加深合作。模型分析显示,中柬两国构建双边自贸区降低关税后将有利于促进两国进出口增长,带动GDP增长。在文章的结尾,本文结合中国与柬埔寨当前面贸易中面对的问题以及贸易潜力的分析,由宏观到微观从国家、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柬埔寨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国家方面应加深政治文化交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改善投资结构、拓宽领域,促进贸易便利化;行业商会方面应加强行业协会的构建、完善行业协会各项职能、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方面应提高优势企业的竞争力、积极采用国际化发展策略并把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带来的机遇。最后总结文章得出结论并提出展望,中柬之间的经贸合作目前存在诸多不足,两国贸易互补性强并且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在加深经贸合作上拥有巨大潜力,构建中国柬埔寨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两国进出口、GDP增长、福利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两国的进一步经贸合作将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构建自己的区域经济网络进程、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王子琪[10](2021)在《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结构、技艺与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的绞经织物独树一帜,风格鲜明,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绞经织物发展出了多样性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与转型。以纱罗为代表,其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发展和技术演变息息相关。综合来看,绞经织物、绞经织机、织造技艺和社会形态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经纱的绞缠令绞经织物的组织结构格外复杂,使得绞经织机及其织造技艺具有了独特的技术内容,因其织造难度大,古代多样化的绞经织造技艺到了现代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传承。所以,无论是古代绞经织物本身承载的技术与社会人文内涵,还是其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至今未见学术界关于古代绞经织物技艺和文化的系统性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上篇——绞经织物的历史发展研究,中篇——绞经织物的织造技艺研究和下篇——绞经织物的传承发展研究,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绪论。重点论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对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的研究范围展开了时间上和织物组织学上的界定,对国内外已有的考古报告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进行了评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基于绞经织物的织物学原理,重新定义了绞经织物的概念,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古今绞经织物命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的系统分类方法。上篇包含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对绞经织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对大量考古报告和出土纺织品的解读,梳理了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的结构发展脉络,根据织物结构变化分为三大阶段——史前至周代早期为绞经与绞编织物混合的萌芽阶段,周代至隋唐时期为发展推广阶段,宋明时期为转型阶段。结合古代文献记录和考古数据对比,分别挖掘了这几个历史关键点的织物变化特点,讨论了史前起源时期绞经织物在纺织品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汉唐发展时期织物结构和纹样发展的技术因素、宋明时期整体工艺转变的社会选择导向。对于织物风格特殊的金元时期,论述了其社会二元性下绞经织物的融合与创新,采用实验分析法,复原并解读了元代特有的偶数纬绞经织物结构特征。中篇包含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历史上绞经织物织造工具和技艺复原的研究。结合杭罗传承的织造生产流程以及明代《天工开物》中的提及的特殊织造工艺,研究了绞经织物的织造流程。综合古代图像、文献和复原织机信息,提出绞经织机在起源和发展阶段的形制变化和织造方法,详细解读了综版式、线制、对偶式和金属制四类绞综的起绞原理。结合历史生产条件对几种典型织物结构进行了技术复原,并从织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反馈两方面论述了绞经织造技艺的发展规律。下篇包含第八章和第九章,是对绞经织物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考察了江浙地区杭罗、四经绞罗和纱罗织造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详细探讨了传承分化的历史原因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挖掘中国古代绞经织物蕴含在服饰、政治、经济、交流等多种途径下的文化内涵,以整体非遗生态环境的视角提出绞经织物的传承发展方向。通过上、中、下三篇的讨论,我们完成了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的综合性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前人研究的空白点和争议点,得到了如下创新性的结论:一、针对古代绞经织物命名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织物组织学理论和实际命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重新定义了绞经织物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系统分为无固定绞组下的两种类型和有固定绞组下的三种类型。二,绞经织物在织物及编织技艺的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通过数据比较和技艺研究,论述了绞经织物在纺织品起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技艺过渡作用。三,学术界对绞经织物衰落转变的时间存在争论。我们借助考古数据和古代文献的比较分析,评估了宋明绞经织物和织机的发展状况。以SST(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为理论基础,理清了宋明时期绞经织物技艺转变与社会之间的动力学机制。四,绞经织物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在综合归纳金元时期绞经织物在原料创新、风格创新和结构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复原等方法研究了元代偶数纬绞经织物的特殊结构,以社会二元性为视角分析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文化共处对金元时期绞经织物发展的影响。五,古代文献资料对于绞经织机的记录缺乏系统性,至今学术界相关研究未成系统,这与绞经织机的构造和原理有关。我们对绞经织机按照起源和发展两个阶段进行了梳理,综合对比多种类型的绞综形制和功能。结合相应的起绞方式,对中国古代几种典型绞经织物的织造技艺进行了技术上的复原,论述了绞经织造技艺的发展规律。六,现有传承发展研究集中于杭罗织造技艺,非常狭隘。我们通过对江浙地区的走访调查,对比研究了非遗传承下的杭罗、四经绞罗和纱罗三类绞经织造技艺,探讨了传承技艺分化的现状和历史原因,以绞经织物整体非遗生态的视角提出了织物传承的未来发展思路。
二、服装贸易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装贸易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4)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1. 我国纺织品出口量逐年平稳增加 |
2.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目标市场范围有限 |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
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2. 显示性比较竞争优势(RCA指数) |
3.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 |
三、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四、对促进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
1. 生产企业正确面对贸易绿色壁垒,增强绿色纺织意识 |
2.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从而规范绿色生产标准 |
3. 增大贸易出口国范围,扩大产品影响力 |
4. 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时做出对应措施 |
五、结束语 |
(5)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
一、财务风险概念 |
二、财务风险类型 |
第二节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一、资本结构理论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三、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节 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
一、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
二、熵权TOPSIS法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
第三章 拉夏贝尔财务风险识别 |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
一、拉夏贝尔简介 |
二、拉夏贝尔业务模式 |
三、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二节 拉夏贝尔财务特征 |
一、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年升高 |
二、以经营性流动负债为主,有息负债低 |
三、产品销售收入具有季节性 |
四、销售费用支出较大 |
第三节 拉夏贝尔财务风险识别 |
一、筹资风险识别 |
二、投资风险识别 |
三、营运风险识别 |
四、现金流风险识别 |
第四章 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评价 |
第一节 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一、拉夏贝尔财务风险内部成因 |
二、拉夏贝尔财务风险外部成因 |
第二节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拉夏贝尔的评价 |
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二、数据的来源 |
三、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熵值和熵权 |
四、TOPSIS法计算正负理想解、欧式距离和相对贴近度 |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第一节 筹资风险控制措施 |
一、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
二、降低负债规模,调整负债结构 |
第二节 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
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 |
二、精简业务规模,聚焦线上业务 |
第三节 营运风险控制措施 |
一、加强费用管控,释放利润空间 |
二、控制存货规模,加强应收账款回收 |
第四节 现金流风险控制措施 |
一、寻求外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
二、增强预算管理,提升现金流管理水平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附录 A 熵权TOPSIS法计算代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范式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高质量发展 |
1.3.2 制造业及制造业出口 |
1.3.3 出口竞争力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
2.1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2.1.1 古典贸易理论 |
2.1.2 新古典理论 |
2.1.3 新贸易理论 |
2.1.4 竞争优势理论 |
2.2 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2.1 直接影响因素 |
2.2.2 间接影响因素 |
2.3 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式及相关应用研究 |
2.3.1 规模竞争力测度指标 |
2.3.2 质量竞争力测度指标 |
2.4 中国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2.4.1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
2.4.2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研究 |
2.4.3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研究 |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
3.1.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3.1.2 中国制造业现实特征 |
3.2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 |
3.2.1 中国制造业出口总体情况 |
3.2.2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
3.2.3 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 |
3.3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3.3.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冲击 |
3.3.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 |
4.1 出口规模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 出口质量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2.1 出口技术复杂度 |
4.2.2 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济复杂度、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1 经济复杂度的测算与评价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2 经济复杂度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5.3.1 实证模型构建 |
5.3.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5.4 实证分析 |
5.4.1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
5.4.2 中介效应的检验 |
5.4.3 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2 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6.2.1 实证模型构建 |
6.2.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6.3 实证分析 |
6.3.1 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
6.3.2 面板模型的选择和回归 |
6.3.3 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以加快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 |
7.2.2 高质量深化国际分工以形成制造业国内国际“良性循环” |
7.2.3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国际发展环境 |
7.3 研究创新和未来展望 |
7.3.1 研究创新 |
7.3.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本文行业分类、中国工业行业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照表 |
附件2 2019 年中国、美国、日本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按HS1992 分类) |
附件3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附件4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TC) |
附件5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PRODY) |
附件6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VSS) |
附件7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内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
1.2.2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 |
1.2.3 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1.2.4 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1.2.5 有关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1.2 经济高质量 |
2.1.3 农业高质量 |
2.1.4 棉花质量 |
2.1.5 棉花产业高质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源禀赋理论 |
2.2.2 经济增长理论 |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2.4 不平衡增长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
3.1 区域概况 |
3.2 新疆棉花生产环节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
3.2.1 新疆棉花单产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3.2.2 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3.2.3 棉花种植成本变动分析 |
3.2.4 棉花风险情况 |
3.2.5 新疆棉花品质变化特征分析 |
3.3 棉花加工情况 |
3.4 纺织业的现状 |
3.4.1 纱布的产量 |
3.4.2 纺织业科技活动 |
3.4.3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业销售总额 |
3.4.4 纺织业利润总额 |
3.4.5 纺织业亏损企业占比 |
3.4.6 棉纺业主要专用设备 |
3.5 棉花棉纱出口流通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数据来源 |
4.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4.2.1 科学性原则 |
4.2.2 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相适应 |
4.2.3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适应 |
4.2.4 可比性原则 |
4.2.5 指标选取的方法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指标选取的依据 |
4.3.2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3 数据处理 |
4.4 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 |
4.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4.2 评价模型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
5.1 新疆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整体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
5.2 新疆棉花高质量空间差异演化分析 |
5.2.1 2009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
5.2.2 2014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
5.2.3 2018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
5.2.4 空间差异分类汇总 |
5.3 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分析 |
5.4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
5.4.1 空间自相关理论及方法 |
5.4.2 全局空间自相关 |
5.4.3 局部空间自相关 |
5.5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六个二级指标变化趋势 |
5.5.1 资源节约指标变化趋势 |
5.5.2 环境友好指标变化趋势 |
5.5.3 要素投入指标变化趋势 |
5.5.4 产出指标指标变化趋势 |
5.5.5 市场评价指标变化趋势 |
5.5.6 棉花品质指标变化趋势 |
5.5.7 六个二级指标平均变化趋势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北疆地区应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
6.2.2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6.2.3 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植棉科技投入,创新棉花社会化服务模式 |
6.2.4 加强棉花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灾害预警机制 |
6.2.5 制定精品名牌战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掺杂掺假行为 |
6.2.6 补贴政策与质量挂钩,建立棉花质量培训体系 |
6.2.7 发挥高水平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6.3.1 研究不足之处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二、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
(一)时事热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分析 |
(二)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组成说明 |
1.案例来源与遴选 |
2.案例分析的目的 |
3.案例分析的视角 |
4.案例分析的方法 |
(二)案例分析过程 |
1.案例来源说明 |
2.案例分析过程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
2.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视角 |
3.时事热点与地理活动的结合方式 |
4.时事热点与教学评价的联结手段 |
四、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
1.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 |
2.依据时事热点的特性 |
3.依据BOPPPS教学模型 |
(三)案例设计的呈现 |
1.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
3.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 |
(四)案例设计的分析 |
1.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
2.案例中时事热点选择分析 |
3.案例中时事热点应用分析 |
4.案例中课堂总结设计分析 |
五、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1.实施准备 |
2.实施过程 |
3.实施评价 |
(二)案例实施启示 |
1.丰富融合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手段 |
2.设计结合时事热点与内容线索的学案 |
3.充分预设时事热点中开放问题的生成 |
4.注重挖掘时事热点中深层思想的体现 |
六、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 |
1.立足课标选定时事热点主题 |
2.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 |
3.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
4.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 |
(二)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 |
1.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 |
2.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
3.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 |
4.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分析得出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 |
2.设计5 个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
3.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20 年上半年主要时事热点汇总表 |
附录2 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联系性分析 |
附录3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4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9)中国-柬埔寨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中柬双方贸易发展历程与合作潜力 |
2.2 中柬双方贸易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
2.3 借助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中柬贸易 |
2.4 总体评价 |
第3章 理论基础分析 |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3.2 国际贸易理论 |
3.3 自贸区经济效应相关理论 |
3.4 小结 |
第4章 中国与柬埔寨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4.1 中柬经贸关系发展历史 |
4.2 中柬经贸合作现状 |
4.2.1 中柬经贸合作区域平台 |
4.2.2 直接投资分析 |
4.2.3 中柬贸易规模 |
4.2.4 中柬贸易结构 |
4.3 中柬贸易合作存在的不足 |
4.3.1 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增速缓慢 |
4.3.2 贸易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 |
4.3.3 贸易商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
4.4 中柬贸易现状成因分析 |
4.4.1 投资环境不成熟 |
4.4.2 柬埔寨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发展落后 |
4.5 小结 |
第5章 中柬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分析 |
5.1 中柬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分析 |
5.2 中柬两国竞争比较优势分析 |
5.3 中柬贸易互补性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中柬两国经贸合作经济效应分析 |
6.1 GTAP模型 |
6.2 模型设定 |
6.3 模型结果分析 |
6.3.1 产业视角下的贸易效应分析 |
6.3.2 宏观经济效应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国家政府角度 |
7.2.2 行业商会角度 |
7.2.3 企业角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结构、技艺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中国古代的时间范围的界定 |
1.2.2 对绞经织物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现状 |
1.3.1 E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分析 |
1.3.2 考古报告中对出土的绞经织物的记载与研究 |
1.3.3 对绞经织物历史发展的研究 |
1.3.4 对绞经织机及织造技艺的研究 |
1.3.5 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创新性 |
2 绞经织物的概念与分类 |
2.1 绞经织物的定义 |
2.1.1 现代纱罗织物定义的局限 |
2.1.2 绞经织物的科学定义 |
2.1.3 绞经织物的特点 |
2.2 古代绞经织物命名存在的问题 |
2.2.1 绞经织物以“绮”命名 |
2.2.2 平经织物以“罗”命名 |
2.2.3 同种织物的不同命名 |
2.2.4 纱、罗区分的混乱 |
2.3 以现代织物学为基础的古代绞经织物系统分类 |
2.3.1 织物的绞组 |
2.3.2 无固定绞组下的两种类型 |
2.3.3 有固定绞组下的三种类型 |
2.4 结论 |
上篇 绞经织物的历史发展研究 |
3 绞经织物的起源与发展 |
3.1 同源而生——周代之前的绞经与绞编织物 |
3.1.1 史前的绞经与绞编织物 |
3.1.2 殷商时期的绞经织物 |
3.1.3 周代的简单绞经织物 |
3.1.4 绞编与绞经的分化 |
3.2 绞经织物在纺织品起源中的作用与地位 |
3.2.1 出现时间上的先后 |
3.2.2 出土比例上的优势 |
3.2.3 织造技艺上的过渡 |
3.2.4 结构发展上的延续 |
3.3 绞经织物的发展与繁荣 |
3.3.1 周代的复杂绞经织物 |
3.3.2 秦汉时期的提花绞经织物 |
3.3.3 隋唐时期绞经织物纹样的丰富 |
3.4 早期绞经织物发展的原因分析 |
3.4.1 织物自身结构的完善 |
3.4.2 主流纺织原料的变化 |
3.4.3 政府的规范化管理 |
3.4.4 纺织工具形制的发展 |
3.5 结论 |
4 宋明绞经织物及其SST视角下的技艺转变 |
4.1 宋明时期出土绞经织物统计分析 |
4.1.1 宋辽时期的绞经织物 |
4.1.2 宋代出土绞经织物统计分析 |
4.1.3 明清时期的绞经织物 |
4.1.4 明代出土绞经织物统计分析 |
4.2 宋明绞经织物对比反映的技艺转变 |
4.3 宋明绞经织物转变的SST分析 |
4.3.1 政府选择——政策转型对织物传承的冲击 |
4.3.2 市场选择——效率提升对供需关系的适应 |
4.3.3 文化选择——审美导向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4.4 结论 |
5 金元时期社会二元性下绞经织物的融合与创新 |
5.1 金元时期的绞经织物 |
5.2 偶数纬绞经织物复原与风格探究 |
5.2.1 元代的偶数纬绞经织物 |
5.2.2 复原试织 |
5.2.3 织造成品的颗粒点分析 |
5.2.4 偶数纬绞经织物颗粒感风格的考据 |
5.3 社会二元性与金元时期绞经织物的创新 |
5.3.1 原料多元化下的绞经织物材质创新 |
5.3.2 统治者二元需求下的织物风格融合 |
5.3.3 工匠迁徙对织物特征融合的促进 |
5.3.4 织造技艺的发展与创新 |
5.4 结论 |
上篇小结 |
中篇 绞经织物的织造技艺研究 |
6 织机和绞综的形制和发展 |
6.1 绞经织机的起源 |
6.1.1 纱坠 |
6.1.2 骨针和骨管 |
6.1.3 综版式织机 |
6.1.4 腰织机 |
6.1.5 双轴织机 |
6.2 绞经织机形制发展 |
6.2.1 简单踏板织机 |
6.2.2 提花织机 |
6.2.3 罗织机 |
6.3 绞综形制及功能研究 |
6.3.1 综版式绞综 |
6.3.2 线制绞综 |
6.3.3 对偶式绞综 |
6.3.4 金属绞综 |
6.3.5 几种绞综的对比研究 |
6.4 结论 |
7 绞经织物的织造技艺研究 |
7.1 绞经织物织造流程研究 |
7.1.1 以杭罗传承为例的织造流程概述 |
7.1.2 以《天工开物》为例的工艺细节探讨 |
7.2 几种典型绞经织物的织造技艺复原 |
7.2.1 无固定绞组的素织物 |
7.2.2 无固定绞组的提花织物 |
7.2.3 有固定绞组的素织物 |
7.2.4 有固定绞组的平纹提花织物 |
7.2.5 有固定绞组的浮纹提花织物 |
7.2.6 有固定绞组的斜纹提花织物 |
7.2.7 有固定绞组的隐纹提花织物 |
7.3 历史上绞经织物织造技艺的发展 |
7.3.1 织造技艺的发展规律 |
7.3.2 织造技艺发展的历史原因 |
7.4 结论 |
中篇小结 |
下篇 绞经织物的传承发展研究 |
8 江浙地区绞经织物技艺传承调查与探析 |
8.1 江浙地区绞经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 |
8.1.1 杭罗织造技艺 |
8.1.2 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织造技艺) |
8.1.3 吴罗织造技艺(纱罗织造技艺) |
8.2 江浙地区绞经织物的传承现状 |
8.2.1 织物特色的分化 |
8.2.2 绞纱技艺的分化 |
8.2.3 织机形制的发展 |
8.3 绞经织物及技艺分化原因探析 |
8.3.1 历史发展与分化 |
8.3.2 现今传承面临的特殊性对分化结果的固化 |
8.4 结论 |
9 绞经织物非遗生态的发展对策研究 |
9.1 古代绞经织物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
9.1.1 诗词歌赋中体现的服饰信息 |
9.1.2 织物价值导向的政治和经济功能 |
9.1.3 海外传播与交流的见证 |
9.1.4 印绘和刺绣的艺术加工载体 |
9.2 绞经织造技艺和绞经织物的发展现状 |
9.2.1 织造技术的发展 |
9.2.2 应用领域的扩展 |
9.2.3 传统非遗绞经织物织物的再开发 |
9.3 绞经织物传承发展的解决对策 |
9.3.1 以江浙为例的纺织非遗生态圈的建立 |
9.3.2 技艺传承平台的完善 |
9.3.3 文化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协同机制 |
9.4 结论 |
下篇小结 |
结论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服装贸易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装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D]. 赵子琨.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2]越南服装出口美国竞争力研究[D]. 农氏垂. 广西大学, 2021
- [3]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纺织服装出口效率研究[D]. 赵天宇. 东华大学, 2021
- [4]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J]. 张泽芳. 商场现代化, 2021(12)
- [5]拉夏贝尔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魏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黄智. 广西大学, 2021(12)
- [7]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D]. 王海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8]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D]. 王彬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9]中国-柬埔寨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D]. 丁一.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中国古代绞经织物结构、技艺与文化研究[D]. 王子琪. 东华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