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HN15/10空压站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成,崔明凯[1](2021)在《适应性改造中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从国家规范、市场分析、适应性改造背景和必要性、安全距离等多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了适应性改造项目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平面问题、系统管网问题、用电负荷问题等,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指出适应性改造在工厂完整性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应性改造是每个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一项持续而且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是应对市场局势的改变,还是防止物料积压,对于企业利益最大化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合理及时的适应性改造对生产运行会起到保障作用。
赖世贤[2](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郭鹏飞[3](2019)在《钢铁企业空压机群优化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压缩空气系统是钢铁企业主要的动力来源之一,其生产能耗约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0%15%,随着我国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其优化调度成为企业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空气压缩机群是一个时变、时滞和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由于机组调度的不合理、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空气压缩系统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合理的空气压缩机群调度一方面能够在气动系统短期运行中实现生产资源的结构性优化,满足不同生产用户的用气需求,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济调度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提升空压机机组的运行效率,尽可能使其运行在最佳的工作点,以提升气动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节能性。针对空气压缩机群优化调度问题,本文以国内某钢铁企业为背景,建立了空气压缩机群优化调度模型。依据空压机生产负荷和管网损耗的预测结果,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能力为边界约束,建立了面向经济成本最优的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空压机组合方案。基于某钢铁企业生产的实时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调度结果明显优于人工调度。本文提出的空气压缩机群调度模型,可以对空压机进行合理分配,为优化调度提供可靠依据。设计并实现了空压机优化调度软件系统。阐述了系统架构、系统软件平台、数据库设计和各模块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空压机调度软件系统在某钢铁企业现场使用的情况表明,系统运行可靠,具有有好的交互界面,能够对空压机系统实时监控,为调度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不仅保证了空压机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能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乐瑞[4](2018)在《空压机组能耗诊断及节能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空压机组生产的压缩空气已成为纺织行业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能源,但是由于空压系统生产压缩空气的过程中能耗消耗较高,占大多数纺织企业总能耗的30%,有的企业甚至高达50%以上。因此,空压机组进行节能降耗已成为纺织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本文主要研究空压机组优化节能技术和进气参数对空压机组运行能耗的影响,同时对空压机组进行进气预处理设计,并对运行情况进行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首先,本文对西安某纺织新厂空压站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发现该厂空压站采用两套空压管网,进行高低压分压供气,运用自动控制技术来降低空压系统能耗,采用该节能措施后,系统压力波动明显减小,耗电量也得以降低,机组运行效率随之提高;但是,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空压机组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超声波流量计测试变频空压机组冷却系统进水流量,并对该厂空压站变频空压机组冷却系统进排水温度、机组进气温度、产气量进行测试,研究冷却水温度对空压机的影响,得到随着冷却水进水温度的升高,空压机二级进气温度、空压机出口温度随之升高,产气量随之降低。(2)测试该厂空压机的一、二级压缩进排气温度、产气量、能耗,分析研究测试结果得到:1)随着空压机一级压缩进排气温度的升高,空压机二级压缩进气温度、空压机出口温度均随之升高,产气量随之减少;当含湿量相同时,空压机一级压缩进气温度每增加1℃,产气量减少0.05kg/s;2)随着空压机二级压缩进气温度的升高,空压机出口温度随之升高,产气量随之减少;3)随着二级压缩排气温度的降低,空压机产气量随之增加。4)随着压缩空气一级冷却换热温差的增大,空压机二级压缩进气温度、空压机出口温度均随之降低,产气量随之增加;5)随着压缩空气二级却换热温差的增大,空压机出口温度均随之降低,产气量随之增加。其次,研究了进气参数、更换空压机零部件及附属设备对空压机组运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西安某纺织企业新、旧两厂空压站的测试,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测试现有纺织旧厂定频空压机的流量、流速、压力及不同吸气参数下的能耗,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对于定频空压机,当含湿量为定值时,温度对空压机功率和产气量影响不大;当温度为定值时,含湿量对空压机功率和产气量影响不大,在对空压系统进行优化时,可以优先考虑其他因素对定频空压机的影响。(2)研究进气参数对变频空压机的影响,分析得出:当温度一定时,空压机产气量随含湿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湿量一定时,空压机产气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进气参数发生变化时,可以发现变频机组的运行功率和产气量受到影响随之发生显着变化。由此可以得出:进气温湿度会对空压机产气量造成影响,在空压机实际运行时,应当尽可能地降低空压机进气温湿度,提高空压机产气量,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空压机进气温度的增加,空压机的耗电量也随之增大。(3)当对纺织旧厂空压机中间冷却器和转子的维修和保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对其进行更换,测试更换前后的运行参数,研究分析得出:更换空压机组老旧的中间冷却器相较于更换转子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高压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低压空气的出口温度,能及时带走机组对空气进行压缩所产生的热量,所以当空压机温度过高而机组零部件清洗维护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可以优先采取更换空压机组中间冷却器的措施。当压缩空气中含水量较大时,会对空压机组生产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时更换干燥器滤芯。(4)对变频空压机运行能耗进行测试,计算机组运行全效率、比功率,对比国际标准规定的不同类型空压机全效率、比功率许可值,得出机组运行全效率低于许可值,比功率高于许可值,说明机组的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体积压缩空气的生产成本较高。最后,探讨空压机组进气预处理方案。通过实地调研,西安某纺织旧厂空压站夏季进气温度高、噪声大且能耗高,本课题对该厂空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前人已经对蒸发冷却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采用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对空压机进口空气进行预处理,经过理论计算和经济性分析,得出投资回收年限仅为1.7年,是切实可行的,节能效果明显。
梁高林,凌晨[5](2017)在《空压机站干燥装置的能源综合利用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对某大型钢铁企业两座集中空压机站的干燥装置,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能耗分析,剖析了当前干燥装置运行中存在的能源浪费与不经济性的问题,并从节能降耗与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对干燥装置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王健[6](2017)在《医用气体监视及气源机组优化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医用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等医用气体系统被称为“生命支持系统”,它的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套完整的医用气体监视及控制系统对大型或中型医院来说已然必不可少,用以实现对医用气体使用状况及气源供给状况进行系统的监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报警,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本论文是在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在实际调查研究后自我技术攻关的基础上,瞄准医用气体监视与控制产业化国际前沿,针对现有医用气体监视及气源系统存在的气体监视数据采集节点功能单一,没有组网功能,只能采集一路气体,监视网络通信方式局限性大,且结构布局不合理,气源空压、制氧等各机组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且机组损耗不均衡,容易出现供气危险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一种医用气体监视系统及气源机组优化控制方法,以满足医院对医用气体状态监视及气源机组优化控制的需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光纤的特性,建立并实现了上层监视网络采用光纤通信,下层监视网络采用现场总线通信的双层监视及控制结构。采用光纤环网连接用气区域和监视中心。此通信方式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km,可覆盖整个大中型医院的范围;因为强电磁和变频器等干扰对光信号不起作用,所以光纤抗干扰能力极强;光纤采用环网的连接形式,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监视过程中,若光纤某处因为某种情况发生断裂,光纤环网断开成普通光纤线路,但光信号仍然能够在光纤线路上传输,确保通信正常进行。(2)设计并制作了医用气体监视区域报警器和区域监视盘。现有数字压力传感器功能单一,只负责采集数据,且只能采集一路气体数据。区域报警器作为医用气体监视采集节点,可模块化拼接后同时采集多路医用气体数据。配备RS-485网络接口,可以连进RS-485网络与上位机通信,使数据传输更加简单便捷。并且具有医用气体数据实时监测及超限报警功能。区域监视盘用于将某一监视区域内所有区域监视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显示,如果某一监视节点气体参数异常,可以报警并显示异常位置。通过直接在触摸屏上进行操作,可以设定气体上下限阈值,而且具有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功能。(3)提出并实现了气源机组组合优化控制方法。由于目前气源机组控制方式落后,工作时间分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电能资源浪费并且各机组得不到充分的修整,导致损耗严重,缩短了使用寿命,容易产生故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将遗传算法引入医用气体气源机组组合优化控制。根据各机组的能力与特性,科学合理地调配工作机组的数量与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与平衡机组损耗,减少电能的浪费,既实现了机组启停的自动控制,又可以保证机组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本文针对现有医用气体监视及气源机组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的医用气体监视与控制结构,研究设计了功能更加多元化且可同时采集多路气体数据的区域报警器和可以进行区域数据集中显示和双层网络桥接等作用的区域监视盘,进而将遗传算法成功运用到气源机组组合优化分配与控制中,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现了气源机组优化控制的目的。
贺彩丽[7](2015)在《某石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文中提出石油化工项目相对于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等其他类建设项目,有其特殊性,其装置之间是承接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其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工艺技术复杂、设备特殊、介质腐蚀性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风险很大,所以石化项目对建设过程要求严格。影响石化项目建设成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工程设计管理(包括质量、进度综合控制、费控、沟通、风险等管理)是相当关键的因素,研究石化项目设计管理,对项目整体能否顺利建成投产,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流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总承包工程建设模式,在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成本、减少建设中间环节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国内石化行业项目建设领域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模式。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设计管理处于整个项目的核心地位。本文通过对某石化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要点及设计管理目标出发,发现国内石化EPC设计管理过程主要是依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QHSE(Quality、Health、Safety、Environment)管理体系、公司内部的作业文件以及国际上EPC通用的设计管理流程,但设计管理程序不清晰,反映在没有抓住国内石化的建设特点,把质量、进度、费控、沟通、风险等设计管理的影响因素切实的剖析出来,这将影响到石化EPC项目执行过程中采购、施工、试车等控制节点能否准确而正常进行。找出该项目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出设计管理各因素对项目影响程度强弱顺序为质量、进度、费用、策划、沟通、风险、文控的管理。完善设计全过程管理机制,并将设计管理注入采购、施工等环节中,项目质量得到保证。通过Hazop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进行图纸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审查,修改设计385项;通过P6进度计划软件及专业协作表时间点控制等手段,设计进度节点得到控制,设计采购文件准时交付采购部,11400张(折合A1图幅)施工图按进度计划工期完成;主体设备及散装材料、工艺管道材料等费用均有所降低,主体设备节约成本441.89万元,工艺管道通过满足需要质量设计的原则,降低成本120.40万元;通过风险转移和提前评估控制了风险的产生,设计管理形成了程序模式,充分发挥设计管理在石化EPC项目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2014年集团公司设计样板工程。本文对于提高国内石化EPC项目设计管理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作为设计经理在执行石化EPC项目的管理参考。
李冲[8](2015)在《X汽车公司K33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经济性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实用价值极高的项目管理方法。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使用项目项目经济性分析来指导项目立项和决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作为一个集合了各种高精尖技术和诸多上游零部件的工业产品,其开发及生产流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一款新汽车产品从研发到投放市场需要经过几年的项目周期,项目资金投入巨大。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测算项目盈利能力、预测项目财务风险,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X汽车公司作为国内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汽车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精益求精的产品生产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逐渐使公司产品成为了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公司产品项目管理能力也在继承和发扬了东多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后,经过进一步的实践和摸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有着丰富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积累。本文从X汽车公司近几年诸多新车型项目中选取K33作为研究对象,对K33项目从项目从实施基础、市场预测、生产方案、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相应的经济学原理,重点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认为该项目生产技术先进、产品需求广阔、效益明显、经济上可行。
况蕾[9](2014)在《化纤厂离心空压机压缩热利用》文中指出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空压站压缩热的合理利用进行探讨,对空气干燥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空压站的干燥设备选型和优化的节能设计方案。
牛心华,汤丽霞[10](2014)在《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氟化氢、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经分析确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部分作业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使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VHN15/10空压站的设计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HN15/10空压站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适应性改造中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适应性改造的几点探讨 |
1.1 规范探讨 |
1.2 改造背景的探讨 |
1.3 市场分析的探讨 |
1.4 必要性分析的探讨 |
1.5 项目示例及不同规范间安全距离的探讨 |
2 适应性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2.1 平面问题 |
2.2 原有系统及管网问题 |
2.3 仪表信号引入问题 |
2.4 用电设施核算及引入问题 |
2.5 爆炸区域划分问题 |
3 适应性改造过程中的相应措施 |
3.1 储运设施措施 |
3.2 原有系统及管网措施 |
3.3 仪表措施 |
3.4 电气措施 |
4 适应性改造的发展趋势 |
5 结论 |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时间概念界定 |
1.2.3 空间范围说明 |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难点 |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
2.4.4 天津机器局 |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
2.5.4 天津机器局 |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
4.3.1 制砖技术传播 |
4.3.2 制砖工业分布 |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
7.2 研究创新 |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
7.3 未竟之处 |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A:随文附表 |
附录B:随文附图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钢铁企业空压机群优化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空压机系统工艺流程分析 |
2.1 钢铁企业空压机系统 |
2.1.1 概述 |
2.1.2 空压机原理 |
2.2 调度工艺流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空压机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
3.1 空压机能耗模型 |
3.2 空压机组负荷预测 |
3.3 空压机调度模型 |
3.3.1 空压机组负荷需求分析 |
3.3.2 调度模型目标函数 |
3.3.3 调度模型边界约束 |
3.4 模型求解 |
3.5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简介 |
4.1.1 系统需求 |
4.1.2 系统结构 |
4.1.3 数据流程 |
4.2 软件平台和软件架构 |
4.3 主要对象与接口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功能模块 |
4.5.1 预测模块 |
4.5.2 调度模块 |
4.5.3 设备参数模块 |
4.5.4 参数配置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系统数据库设计 |
致谢 |
(4)空压机组能耗诊断及节能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纺织厂空压机优化的背景 |
1.2 空压优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国内空压优化研究现状与应用 |
1.2.2 国外空压机优化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空压机优化方式及系统性分析 |
2.1 常用空压机形式及工作原理 |
2.1.1 常用空压机型式 |
2.1.2 纺织厂常用空压机工作原理 |
2.2 空压机常用冷却方式 |
2.2.1 空气冷却 |
2.2.2 水冷却 |
2.2.3 冷却方式比较与选择 |
2.3 纺织厂空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常用优化措施 |
2.3.1 纺织厂空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3.2 纺织厂空压机常用优化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3 冷却系统及进气温度对变频空压机的影响 |
3.1 冷却系统测试方法及所用仪器 |
3.1.1 PF系列超声波流量计简介 |
3.1.2 工作原理 |
3.2 冷却水系统对变频空压机的影响 |
3.2.1 冷却水进水温度的影响 |
3.2.2 冷却水进排水温差的影响 |
3.3 一二级压缩进排气温度对空压机的影响 |
3.3.1 一级压缩进气温度的影响 |
3.3.2 一级压缩排气温度对产气量的影响 |
3.3.3 二级压缩进气温度的影响 |
3.3.4 二级压缩排气温度对空压机产气量的影响 |
3.3.5 压缩空气一级冷却换热温差的影响 |
3.3.6 压缩空气二级冷却换热温差的影响 |
3.4 冷却水质要求与处理方法 |
3.4.1 冷却水质要求 |
3.4.2 冷却水处理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进气参数对空压机运行的影响 |
4.1 进气参数对定频空压机的影响 |
4.1.1 研究场所的调研和确定 |
4.1.2 测试方法 |
4.1.3 空压机组能耗的研究分析 |
4.2 进气参数对变频空压机的影响 |
4.2.1 研究场所的调研和确定 |
4.2.2 空压机组能耗的研究分析 |
4.2.3 变频空压机能耗诊断 |
4.3 本章小结 |
5 空压机进气预处理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
5.1 空压机进气预处理方案的选择 |
5.2 间接蒸发冷却介绍 |
5.3 空压机进气预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5)空压机站干燥装置的能源综合利用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对炼铁区域空压机站设备的调研 |
2.1 设备的配备状况及运行参量 |
2.2 存在问题梳理与分析 |
3 空压机站干燥装置的能耗分析 |
4 不锈钢厂区域空压机站设备调研综述 |
4.1 现有设备配置 |
4.2 结合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理论分析 |
5结论 |
(6)医用气体监视及气源机组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主要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安排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医用气体监视及控制方案设计 |
2.1 双层监视系统方案 |
2.1.1 双层通信网络设计 |
2.1.2 双层监视系统总体方案 |
2.1.3 双层医用气体监视系统具体案例 |
2.2 新添加监视节点识别方法 |
2.3 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2.3.1 监视子网的通讯功能定义 |
2.3.2 中央监控与区域监视盘的通讯方法 |
2.4 中央监视界面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报警器与区域监视盘设计 |
3.1 区域报警器设计 |
3.1.1 压力变送器选型 |
3.1.2 区域报警器功能要求 |
3.1.3 区域报警器硬件设计 |
3.1.4 区域报警器软件设计 |
3.1.5 区域报警器样机展示 |
3.2 区域监视盘设计 |
3.2.1 区域监视盘硬件设计 |
3.2.2 区域监视盘软件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源机组优化组合分配研究 |
4.1 医用空压站现场概述 |
4.2 医用空压机组优化组合分配模型 |
4.2.1 空压机组能耗特性数据的获取 |
4.2.2 实时能耗特性曲线的确定 |
4.2.3 空压机组优化组合分配问题数学模型 |
4.2.4 空压机组组合分配算法选择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压机组供气负荷分配和组合优化 |
4.3.1 遗传算法简介 |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组供气负荷分配问题 |
4.3.3 遗传算法应用于机组优化组合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性能试验与分析 |
5.1 区域报警器性能测试 |
5.1.1 区域报警器基本功能测试 |
5.1.2 区域报警器总线通信测试 |
5.2 区域监视模块性能测试 |
5.3 医用气体监视系统联合调试 |
5.4 气源空压机组组合分配优化效果测试 |
5.4.1 遗传算法应用于机组供气负荷分配问题算例 |
5.4.2 遗传算法应用于机组优化组合问题算例 |
5.4.3 气源空压机组组合分配优化效果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录 |
(7)某石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设计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概述 |
2.1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简介 |
2.2 EPC总承包项目特点及优势 |
2.2.1 EPC总承包项目的主要特点 |
2.2.2 EPC总承包管理的优势 |
2.3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概述 |
2.3.1 管理定义 |
2.3.2 设计管理的定义 |
2.3.3 EPC项目设计管理特点 |
2.3.4 EPC项目设计管理控制要素 |
2.3.5 EPC项目设计管理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石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3.1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模式 |
3.2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模式特点 |
3.3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设计管理 |
3.3.1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设计管理基础概述 |
3.3.2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设计管理管理过程 |
3.3.3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设计管理管理特点 |
3.3.4 大型石油化工EPC总承包设计管理作用 |
3.4 项目基本情况及设计特点 |
3.4.1 项目基本情况 |
3.4.2 项目设计要求 |
3.4.3 项目设计特点 |
3.5 项目中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1 项目中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2 项目设计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6 项目设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3.6.1 设计策划管理因素 |
3.6.2 设计沟通管理因素 |
3.6.3 设计进度综合控制管理因素 |
3.6.4 设计质量管理 |
3.6.5 费用控制管理因素 |
3.6.6 设计风险管理 |
3.6.7 设计文控管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计分包、采购、施工、中交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1 设计分包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2 采购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2.1 设计与采购交叉管理 |
4.2.2 采购策划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2.3 合同签订后厂商的技术澄清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2.4 开、评标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3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3.1 设计的可施工性在详细设计开始时的管理过程分析 |
4.3.2 设计可施工性采取的措施: |
4.3.3 设计深度对施工的影响分析: |
4.4 试车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石化EPC项目设计管理效果分析 |
5.1 质量控制效果 |
5.2 进度控制效果 |
5.3 成本控制效果 |
5.3.1 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优化设计工作 |
5.3.2 做好项目的限额设计 |
5.3.3 加大审核和部室评审、院审的力度 |
5.3.4 成本控制运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X汽车公司K33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市场预测及产品选型 |
2.1 市场预测 |
2.2 产品选型 |
第三章 工厂设计方案 |
3.1 建设规模及工厂环境 |
3.2 冲压车间 |
3.3 焊装车间 |
3.4 涂装车间 |
3.5 总装车间 |
3.6 质量管理 |
3.7 总图与物流 |
3.8 土建工程 |
3.9 公用及动力工程 |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
4.1 环境保护工程 |
4.2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 |
4.3 消防工程 |
4.4 能源供应渠道及能源构成 |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5.1 总投资 |
5.2 建设投资 |
5.3 建设期利息 |
5.4 流动资金 |
5.5 资金筹措 |
5.6 建设投资估算依据 |
第六章 财务分析 |
6.1 产品产量 |
6.2 产品销售单价 |
6.3 生产成本 |
6.4 税率 |
6.5 盈利能力分析 |
6.6 偿债能力分析 |
6.7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
6.8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
6.9 主要数据及评价指标汇总 |
第七章 社会效益及影响评价 |
7.1 对项目所在地的影响 |
7.2 社会适应性分析 |
7.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
7.4 社会分析结论 |
第八章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化纤厂离心空压机压缩热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压缩空气干燥工艺 |
1.1 冷冻法干燥原理 |
1.2 吸附法干燥原理 |
1.2.1 无热再生 |
1.2.2 微热再生 |
1.2.3 压缩热再生 |
1.2.4 零排放压缩热再生 |
2 不同吸附式干燥流程运行成本分析 |
3 结论 |
(10)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与方法 |
1.1 内容 |
1.2 评价方法 |
1.3检测方法 |
1.4 评价范围 |
1.5 评价依据 |
2 结果 |
2.1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 |
2.1.1 主要生产工艺见图1。 |
2.1.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2.2.1 生产性粉尘检测结果 |
2.2.2 生产性毒物检测结果 |
2.2.3 噪声检测结果 |
2.3 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
2.3.1 防尘毒措施 |
2.3.2 噪声和振动的控制设施 |
2.4 职业卫生管理及健康监护情况 |
2.5 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 |
2.6 应急救援和辅助用室 |
3 讨论 |
3.1 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论 |
3.2 有毒物质危害控制效果分析和评价 |
3.3 噪声危害控制效果分析和评价 |
3.4 存在的问题 |
3.5 补充建议 |
四、VHN15/10空压站的设计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应性改造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 张德成,崔明凯. 当代化工, 2021(04)
-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3]钢铁企业空压机群优化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郭鹏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4]空压机组能耗诊断及节能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D]. 乐瑞.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5]空压机站干燥装置的能源综合利用分析与研究[J]. 梁高林,凌晨. 冶金设备, 2017(01)
- [6]医用气体监视及气源机组优化控制研究[D]. 王健. 上海大学, 2017(04)
- [7]某石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D]. 贺彩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4)
- [8]X汽车公司K33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D]. 李冲. 吉林大学, 2015(08)
- [9]化纤厂离心空压机压缩热利用[J]. 况蕾. 聚酯工业, 2014(06)
- [10]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牛心华,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