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成块出芽方法成活的关键

柿树成块出芽方法成活的关键

一、柿树块状芽接法的成活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许健康,汪树人,罗靓亮,王卫文[1](2012)在《徽州鸡公尖灯笼柿及栽培技术》文中指出徽州鸡公尖灯笼柿历史悠久、味道鲜甜、止咳消喘、调肺化痰、老少兼宜,堪称"徽州一绝"。调查分析了鸡公尖灯笼柿经济价值及柿陀的制作方法,介绍了柿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王晓春[2](2002)在《柿树嫁接育苗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柿树嫁接难度较高 ,经过历时 4年的试验研究 ,确定出在天水各柿产区最佳的嫁接时间是在 3月下旬~ 4月上旬 ,最好的嫁接方法是切皮接和单芽嵌接 ,切皮接平均成活率达 89.33% ,单芽嵌接平均成活率达 91 .5 5 %。

占乐昌,吴光荣[3](1996)在《毛竹造林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竹造林技术(福建省尤溪县管前林业站占乐昌毛竹高产、优质、高效,竹林具有多种功能,竹材又具有多种用途,其栽培和利用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毛竹造林在各地也已普遍展开,但是,造林成活率低、成林慢或栽后少发笋甚至不发笋成竹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推动毛竹生...

钟飞霞[4](2010)在《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属于榆科榉树属,为我国特有种。因榉树种子萌发率低,自然更新困难,而且遭受人类砍伐频繁,野生资源日渐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榉树种子繁殖个体差异很大,很难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限制了其优良品种的繁殖和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无性繁殖技术将在榉树优良品种的繁殖和大规模生产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探讨不同无性繁殖技术对榉树繁殖的影响,确定适合榉树繁殖的技术,我们对榉树的无性繁殖技术,包括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榉树扦插繁殖技术(1)基质对榉树扦插的影响蛭石的生根率最高(75.00%),其次为珍珠岩:泥炭土3:1和珍珠岩,生根率为56.25%和59.37%,但因在蛭石中根都是独根,而在珍珠岩和珍珠岩:泥炭土3:1中长出来的根系比较发达。因此,适合榉树扦插的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3:1或者珍珠岩。(2)外源激素对榉树扦插的影响采用榉树三年生枝条做插条,珍珠岩:泥炭土3:1为基质,生根粉(RootingPower)、Horm (1、2、3)、NAA和IBA-K+4种激素对榉树扦插实验。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等综合考虑,Horm1是榉树扦插生根时比较合适的激素种类;NAA对榉树根数有促进作用;IBA-K+对榉树根长的增长有显着作用。NAA与IBA-K+两种激素混合对榉树生根试验表明,NAA3000+IBA-K+3000混合激素比较适合榉树扦插。(3)不同年龄母树的枝条对榉树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选择一年生、三年生、十年生、五十年生不同年龄的榉树枝条做扦插试验,插条的直径的规格在0.6cm~1.0cm,并以珍珠岩:泥炭土3:1为基质,Horm1为激素,结果表明,一年生榉树枝条的生根率最高,为87.00%,显着高于三年生枝条的生根率17.60%,而十年生和五十年生母树上的枝条不生根。(4)不同品种的榉树扦插试验以YS1、YS2和YS3三个榉树品种的一年生榉树小苗的枝条为插穗,使用Horm1激素处理,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3:1。YS2的生根率为70.00%,YS1的生根率46.40%、YS3生根率36.30%。YS2(绿色)的生根率最高,再生苗长势最好。(5)插条采集部位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采用了榉树三年生枝条做插条,选用了泥炭土:珍珠岩3:1为基质,Horm1为激素进行了处理,榉树枝条稍部的生根率为24.10%,中段的生根率7.60%,下段的生根率为2.80%。稍部生根率要高于中段和下段,在榉树扦插时选择稍部做插穗比较合适。(6)榉树硬枝冬季扦插实验直径大于1.2cm的硬枝,以珍珠岩为基质,Horm1作为激素进行处理,在田间进行扦插试验,成活率可高达80%以上,平均生根根数为3根,平均生根根长为3.8cm。2、榉树的嫁接繁殖技术选择苗龄1a紫弹朴(Celtis biondii Pamp.)作砧木,苗龄3a的榉树健壮苗当年生枝条为插穗。(1)嫁接方法和季节春季嫁接,枝接与芽接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8%,30%;夏季枝接与芽接平均成活率都为84%。说明枝接和芽接对成活率没有显着影响;夏季嫁接成活率显着高于春季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夏季为好。(2)嫁接材料的获取部位春季枝接,采自母树上部接穗、下部接穗的嫁接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6%和42%;春季芽接,上部芽、下部芽的嫁接平均成活率分别为4%和56%。因此,春季的嫁接材料应选母树的下部部分比较合适;而夏季嫁接枝接上部接穗、下部接穗成活率分别为92%和76%;夏季嫁接芽接上部芽、下部芽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0%。因此,夏季嫁接材料的选择以上部比较合适。夏季嫁接成活率显着高于春季嫁接成活率3、榉树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对榉树工厂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种子萌发小苗的嫩茎以及嫩叶为外植体,用WPM培养基进行培养,经过两个月后,并没有直接诱导出丛生芽,而是形成了愈伤组织。工厂化初步研究工作并不理想。在研究中发现TDZ1.0对于榉树具有高的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但是在愈伤组培的继代过程中,TDZ容易使愈伤组织褐化变黑。总之,比较榉树无性繁殖方法发现,虽然扦插繁殖的生根率并不是很高,但仍然是目前榉树无性繁殖比较好的方法。目前,工厂化繁殖技术尚未成熟,不能解决大规模的直接诱导出丛生芽。嫁接技术对于解决榉树大量的繁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做造型的榉树盆景是一种比较好方法。

吴连海[5](2011)在《金枣柿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枣柿是浙江丽水的传统特产,制干后风味别致,营养丰富,并有消化滋补,润肺化痰,清热解毒等药用功效。针对金枣柿缺少良种、繁育困难、经营水平低等问题,开展金枣柿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生物学特性、嫁接繁育技术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金枣柿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金华、丽水、温州,及福建南平、宁德等地,存在多籽、少籽及无籽三个类型,对金枣柿分类地位研究的较多,在生产、加工、应用等方而研究较少。开发利用主要在浙江丽水的松阳、莲都、景宁,金华的永康及福建宁德的尤溪等县(市。2.选择出的优良单株“松阳6号”经子代遗传性状观察,遗传性状稳定。果实倒卵形、卵形、椭圆,果形指数1.47,平均单果重25g左右,最大单果重49g,果实无籽,嫩时绿色,成熟后金黄色。可溶性固形物20.2%、Vc72.4mg/100g、果肉总糖16.2g/100ml。3.金枣柿与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野柿(D.kakivar Thunb. Var.sylvestris Makino)及丽水种源涩柿(D.kaki Thunb.)亲和率好,浙江柿、野柿可作繁育金枣柿的砧木,金枣柿可用于本地涩柿高接换种改造,而君迁子(D. lotus Linn.)不宜作为繁育金枣柿的砧木。4.制订了金枣柿栽培技术规程,从砧木苗培育、嫁接、管理、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何立[6](2017)在《PP333和GA3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生长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日本红枫“橙之梦”(Acer palmatum"Orange Dream"),为园林上优秀的彩叶树种,观赏价值极高。但在我国,“橙之梦”的繁殖制约了其在园林中的推广应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嫁接繁殖成了“橙之梦”的主要繁殖方法。在嫁接繁殖中,优良的砧木是保证嫁接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青枫为砧木材料,通过PP333和GA3处理,与“橙之梦”进行嫁接试验,旨在为“橙之梦”获得优良砧木和缩短砧木培育时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研究PP333和GA3对砧木以及“橙之梦”嫁接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干径生长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青枫籽苗,对干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在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干径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与对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但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显着地促进了干径生长,且以400mg/L的多效唑对青枫干径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粗度增长量为4.48m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0.11%;两种激素组合,在多效唑浓度5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与多效唑浓度500mg/L和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青枫的干径增粗效果最显着,粗度增长量分别为4.63mm、4.65m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4.13%、24.66%。(2)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株高生长的影响在赤霉素浓度800mg/L时,对青枫籽苗株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株高增长量为55.5c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5.42%;但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对株高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在多效唑浓度400mg/L时,对株高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显着,株高增长量为7.8cm,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2.54%;两种激素组合,在多效唑浓度5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时,对青枫株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株高增长量为72.0c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53.52%。(3)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青枫,显着地降低了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抑制效果最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6.11mg/g,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3.63%;但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显着地增加了叶片蛋白质质含量,且在多效唑浓度300mg/L时,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质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40.81mg/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3.19%;两种激素组合处理,在多效唑浓度200mg/L和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可溶性蛋白质的促进效果最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41.36mg/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5.12%。(4)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青枫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起到了抑制作用,在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可溶性糖含量的抑制效果最显着,可溶性糖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0.11%;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对可溶性糖含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500mg/L时,对可溶性糖含量的促进效果最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69.79%;两种激素组合,在多效唑浓度400mg/L和赤霉素800mg/L时,青枫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02.77%。(5)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青枫对叶绿素含量起到了抑制作用,在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叶绿素含量的抑制效果最强,为1.97mg/g,与对照组相比较,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8.05%;但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对叶绿素含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300mg/L时,对叶绿素含量的促进效果最好,为4.39mg/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8.05%;两种激素共同作用,在多效唑浓度4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时,青枫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4.53mg/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2.45%。(6)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低浓度的赤霉素对青枫籽苗叶片SOD活性没有明显地影响,高浓度的赤霉素对青枫叶片SOD活性有显着地抑制作用,在赤霉素浓度600mg/L时,对SOD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强,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9.30%;多效唑单独处理青枫对SOD活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300mg/L时,对SOD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6.57%;两种激素组合,在多效唑浓度3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与多效唑浓度300mg/L和赤霉素浓度600mg/L时,青枫叶片SOD活性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4.91%、35.39%。(7)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籽苗叶片中POD活性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青枫对POD活性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800mg/L时,对POD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强,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59.48%;多效唑单处理青枫对POD活性也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400mg/L时,对POD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46.64%;两种激素共同作用,在多效唑浓度400mg/L和赤霉素浓度1000mg/L时,青枫叶片POD活性最强,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43.33%。(8)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在赤霉素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嫁接成活率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400mg/L时,对嫁接成活率的促进效果最强,嫁接成活率为75.00%,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4.71%;多效唑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嫁接成活率也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100mg/L时,对嫁接成活率的促进效果最大,嫁接成活率为85.46%,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21.74%;两种激素共同处理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在多效唑浓度5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成活率为90.34%,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4.41%。(9)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长度生长的影响赤霉素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长度生长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400mg/L时,对新梢长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强,为16.3c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0.14%;多效唑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长度生长在低浓度时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有显着地抑制作用,当多效唑浓度200mg/L时,新梢长度达到最大值,为17.0c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86%;两种激素组合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在多效唑浓度400mg/L和赤霉素浓度1000mg/L时,对新梢长度生长促进作用最好,为22.5c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2.03%。(10)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粗度生长的影响在赤霉素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粗度生长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800mg/L时,对新梢粗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为1.56m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6.00%;多效唑单独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粗度生长也起到了显着地促进作用,在多效唑浓度100mg/L时,对新梢粗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大,为1.66mm,与对照相比,提高了66.00%;两种激素组合处理的青枫与“橙之梦”嫁接,在多效唑浓度200mg/L和赤霉素浓度400mg/L组合与多效唑浓度300mg/L和赤霉素浓度800mg/L组合时,对新梢粗度生长促进作用最好,为1.88mm、1.90m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8.00%、90.00%。综上所述,选用多效唑浓度500mg/L和赤霉素浓度200mg/L处理青枫,对干径生长、株高和嫁接成活率的促进效果最好,对叶片可溶性糖、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SOD活性、POD活性、嫁接株新梢长度和粗度均有较好的效果。这个激素组合能够快速促进青枫增粗,缩短嫁接的周期,同时又保证了嫁接成活率,是日本红枫“橙之梦”推广、应用中最佳的组合。

陆方方[7](2008)在《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文中认为目前,嫁接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以及园艺植物生产中。自20世纪80年代,孟昭璜把豆科的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inn.)嫁接在旋花科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上面,得到了嫁接杂种种子,经长期的选择和培育最终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高产优质的薯绿豆,并创造了极大的价值之后,利用远缘嫁接进行植物品种改良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育种研究工作的热点之一。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试管嫁接由于嫁接后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对嫁接植株进行培养,排除了室外环境因素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可以方便的改变条件以研究各种因素对嫁接的影响。因此试管内嫁接技术也成为生产和各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工具。本论文以花卉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嫁接组合涉及11个科,包括草本与木本、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科与科等,进行了试管内远缘嫁接的研究,这对远缘嫁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嫁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合当中,成活率达到30%及以上的嫁接组合: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36.7%),鸡冠花/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 Benth.et Hook)(33.3%),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V.Poelln.)/红掌(30.0%),大岩桐/鸡冠花(30.0%);成活率在20%~30%之间的嫁接组合:长寿花/大岩桐(26.7%),长寿花/鸡冠花(23.4%),大岩桐/长寿花(20.0%),大岩桐/红掌(20.0%);成活率为10%~20%的组合:鸡冠花/长寿花(16.7%),鸡冠花/景天(Crassulaceae Sedum Spectabile L.)(16.7%),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var.viridulum Baker)/长寿花(15.0%),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Borb.)/大岩桐(13.3%),长寿花/景天(13.3%),马蹄莲(Zantedeschia eathiopica)/鸡冠花(10%),长寿花/宝塔菜(Stachys arrecta L.H.Bailey)(10.0%);成活率在10%以下的组合:马蹄莲/大岩桐(6.7%),大岩桐/宝塔菜(6.7%),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鸡冠花(6.7%),百合/鸡冠花(5.0%),月见草/鸡冠花(3.3%)。其余各嫁接组合均未得到嫁接成活苗。其中草本与木本嫁接组合未得到嫁接成活苗;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科间嫁接的的成活率分别为10.9%和12.9%。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长寿花/鸡冠花组合来说,用插接法进行嫁接时成活率最高,达到27.5%。且与其他两种嫁接方法相比差异显着。砧穗苗龄是影响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依据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合苗龄的植株。用鸡冠花组培苗和实生苗嫁接大岩桐均以10 d苗龄的鸡冠花做接穗最为适宜,成活率分别达到30%和35%;鸡冠花组培苗和实生苗作砧木时,分别以20 d和25 d苗龄左右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27.5%和32.5%,其砧穗生长也较好;砧木和接穗用组培苗和用实生苗成活率差异不大。接穗茎尖切取大小对嫁接成功十分重要。对于长寿花/大岩桐嫁接组合,当接穗大小为6mm左右时,嫁接成活率达到最高,达到30%,切取的茎尖小于3mm或大于10mm都不利于试管嫁接的成活。砧木留叶有利于试管微嫁接的成功。本实验中月见草/大岩桐组合的嫁接,当砧木留有一定的叶片时的嫁接成活率为22.5%,远远高于切去所有叶片时的成活率7.5%。本试验还首次尝试以红掌的愈伤组织作为砧木嫁接鸡冠花等接穗,结果表明,其成活率远高于用组培苗作砧木的嫁接。鸡冠花接在红掌愈伤组织上的嫁接成活率为27.5%,和接在组培苗上面相比,差异显着。用ISSR分析检测到科间组合鸡冠花/大岩桐、大岩桐/鸡冠花、长寿花/鸡冠花、长寿花/大岩桐、鸡冠花/景天及单双子叶间组合长寿花/红掌、鸡冠花/红掌等儿种嫁接组合均在多种引物下出现了有差异的位点。鸡冠花/大岩桐组合与大岩桐/鸡冠花组合嫁接后接穗甚至出现了来自于砧木的特异带纹,对其增值后代重新检测发现此带纹仍然存在。这就支持了传统的砧木与接穗之间有可能是发生了DNA等大分子物质的转移,产生了基因交流的观点。但目前尚无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直接证据证明此推测,实验结果所示的位点新增与缺失等现象,或许也与远缘嫁接逆境引起转座子活动而导致基因突变有关。

徐成云,刘新平[8](2007)在《柿树嫁接繁殖与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柿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现将其嫁接繁殖与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嫁接方法柿树常以嫁接方法繁殖,其嫁接所用砧木有3种,即君迁子、野柿、油柿。由于君迁子砧木根系发达,生长力强,且耐瘠薄土壤,苗圃地一般采用君迁子籽播苗为砧木培育柿苗。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劈接、切腹接、芽接等。

李莉[9](2017)在《核桃属种间杂交品种生长及繁育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早实核桃品种因具有定植当年即可开花结实,56 a进入盛果期以及丰产性强和坚果品质好等特性,成为我国北方产区的主栽品种,深受种植者青睐。然而,由童期过短这一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核桃树体早衰,进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屏障。众所周知,在不更换品种的条件下,除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强健树体之外,选用生长旺盛的砧木品种可以部分弥补由于过度结果导致树体衰弱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延长盛果期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课题组采用核桃属种间杂交方法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育出我国首批在生长势和抗性等方面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核桃属种间杂交品种(简称种间杂交品种)。本研究即以新选育的4个种间杂交品种为试材,多年定点观测植物学特征,筛选出表型标记,为种间杂交品种的审(认)定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其分类学地位的确定提供形态学依据;其次,对4个种间杂交品种的生长进程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阐明其生长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作砧木对其上嫁接品种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为核桃砧木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另外,本课题组已建立了核桃属嫩枝扦插繁殖体系,并对种间杂交品种嫩枝不定根发生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但关于不定根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还不清晰。因此,本研究还对种间杂交品种不定根发生的DNA甲基化调控机理进行探讨,为种间杂交品种的无性繁育及不定根发生机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核桃属DUS表型性状分析,筛选出19个表型性状作为4个种间杂交品种的关键标记性状,并进行了规范的形态描述和品种检索表编制,为新品种审(认)定和品种保护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经过连续3 a对23 a生‘中宁强’(J.hindsii×J.regia var.Zhongningqiang)、‘中宁盛’(J.hindsii×J.regia var.Zhongningsheng)、‘中宁奇’(J.hindsii×J.regia var.Zhongningqi)和‘中宁异’(J.major×J.regia var.Zhongningyi)4个种间杂交品种的39个主要表型性状特征进行系统观测和记载,又经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同时结合植物学特征的标准图片,对种间杂交品种进行了规范的形态描述。同时确定了叶片、芽以及发育枝的植物学特征可作为4个种间杂交品种的关键标记性状。(2)通过对树体生长特性和生长进程的分析,表明4个种间杂交品种的树体生长量超亲优势明显,论证了种间杂交品种生长较速生,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潜力较大,为城市绿化树种和速生优质硬阔用材树种的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个种间杂交品种树体生长性状和分枝性状的超亲优势为9.79%50.00%。对胸径生长最突出的‘中宁奇’与其母本北加州黑核桃及美国材用树种魁核桃进行了树干解析分析,表明‘中宁奇’的年轮宽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小,整个径向均匀度较高;‘中宁奇’的胸径速生期为第28a;树高速生期为前8 a;生长到23 a生时,材积仍未达到数量成熟。23 a生‘中宁奇’胸径总生长量是北加州黑核桃和魁核桃的1.53和1.22倍;树高与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无显着性差异;23 a生‘中宁奇’材积总生长量为0.485 m3,是北加州黑核桃和魁核桃的1.77和1.41倍。(3)采用将同一品种嫁接到不同砧木的方法,证实了4个种间杂交品种均可作为核桃砧木品种的应用潜力。首先,4个种间杂交品种砧木对同一核桃品种‘宁优’的嫁接亲和性与核桃本砧组合无显着差异;其次,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生长量等特征指标上显着或极显着高于本砧组合;第三,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的光合性能显着高于本砧组合,其中‘上宋-14’/‘中宁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分别为21.93μmol·m-2s-1和0.062 mol·mol-1,比‘上宋-14’/‘宁优’提高了17.90%和16.98%。‘上宋-14’/‘中宁奇’的光补偿点则比‘上宋-14’/‘宁优’显着降低35.33%。‘上宋-14’/‘中宁盛’的光饱和点最大(1630μmol·m-2s-1),比‘上宋-14’/‘宁优’提高17.27%。(4)通过MethyRAD-seq技术分析,发现复幼处理促进了种间杂交品种插穗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影响了生长素代谢和不定根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其生根能力的差异,初步揭示了不定根发生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Methyl-RAD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复幼嫩枝和成龄态嫩枝的甲基化位点在全基因组上呈不均匀分布,以内含子和基因区的甲基化水平较高,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区域附近甲基化水平较低;与成龄态嫩枝相比,复幼嫩枝的全甲基化水平显着降低;进一步对甲基化水平差异基因分析,共得到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833个,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细胞周期、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其中,NAC、WRKY、ARF等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表达模式的改变,可能是复幼提高不定根能发生能力的重要原因。

吴志庄[10](2008)在《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面向生产,以黄连木为研究对象,以高产能源基地建设为目标,立足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存的遗传变异,从生物学、育种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多个角度,对黄连木进行个体、群体和群落多层次的研究,为黄连木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黄连木优树选择,初步制定了黄连木的选优方法和标准,在各集中分布区初选优树228株。在对主要性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含油率高、抗虫性强、产量高的各种类型优良单株,为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也为将来建立黄连木种质资源库提供材料。(2)根据黄连木作为能源树种的特点,遵照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提出了由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组成的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指数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法,为黄连木优良性状的划分和评选提供理论依据。(3)结合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优分析,选择出高产、高含油率、抗黄连小蜂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68株。在优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多地点黄连木优树苗期测定,探讨苗期各生长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遗传变异,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优良家系的评选,并运用典范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亲代和子代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构造指数方程,对参试的黄连木优树进行分类复选。(4)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变异较为明显的七个性状,将黄连木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通过系统分析,确定了三级分类依据,进行多性状综合分类,初步评选出一些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良类型。同时提出成年树雌雄株形态鉴别的方法,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5)对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黄连木果实产量是一个综合数量性状,受多因子的影响,其中虫果率、土壤肥力、果穗粒数对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明显。加强病虫害防治,增加土壤肥力,进行树体管护,促进果穗结实是提高黄连木产量的关键环节。(6)以11个黄连木天然群体为试材,对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的分析表明,黄连木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变幅在4.249%- 27.31%之间,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受较高的遗传控制,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2.2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黄连木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把11个群体分为4类。不同生境黄连木表型性状变异研究表明,坡向和海拨对多数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而坡位的作用较不明显,同时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年龄黄连木表型性状的变异。(7)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黄连木分布区9个群体果实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和果肉含油率分别为36.183%、26.594%、50.503%,不同群体间差异显着,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达到92.08%。系统聚类分析将黄连木群体分为低变异中等含油率群体、低变异低含油率群体、高变异高含油群体3类。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呈东北-西南由低到高的地理变异走向,种子和果肉含油率与生态因子也表现相似的变异趋势,但对生态因子的反映更为迟钝。(8)采用SSR分子标记对黄连木8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地揭示了不同群体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状况,在建立良好的黄连木SSR反应体系基础上,从阿月浑子的SSR引物中筛选出的9对SSR引物,在8个黄连木群体中共检测到43条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8,总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0%。按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期望杂合度(He)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安康>唐县>顺平>辉县>略阳>栾川>林州>涉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319,说明群体内变异是黄连木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并根据遗传距离将8个群体分为三大类。(9)通过对黄连木集中分布区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太行山区黄连木群落乔木树种构成简单,黄连木的重要值高达73.1931,形成黄连木为主的单优群落。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近且明显高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均匀度表现出与多样性指数相同的变化趋势。太行山北段、中段和南段3个区域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现象。太行山黄连木种群都是增长型,种群格局总体呈集群分布,而太行山中段地区却表现为均匀分布。(10)以植物的重要值确定各层片的优势种,将建群种相同,林下片层优势种相同的群落划分为群丛,秦岭南坡黄连木次生林共分为3个植被型,5个群系,6个群丛。对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秦岭南坡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总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种类丰富,乔木层组成相对简单。

二、柿树块状芽接法的成活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柿树块状芽接法的成活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2)柿树嫁接育苗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布设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3.2 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
    3.3 不同砧木粗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3.4 不同嫁接速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3.5 接穗的不同处理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6 接前与接时剪砧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 小结

(4)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1.1 扦插繁殖技术
        1.1.2 嫁接繁殖技术
        1.1.3 组织培养技术
        1.1.4 林木无性繁殖的应用
    1.2 榉树的研究现状
        1.2.1 榉树的生态学特性
        1.2.2 榉树的应用
        1.2.3 榉树无性繁殖技术
    1.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研究的项目依托和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技术路线
2 榉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榉树扦插试验材料
        2.2.2 插穗制备
        2.2.3 榉树扦插试验方法
        2.2.4 扦插管理
        2.2.5 数据处理方法
    2.3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及分析
        2.3.1 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3.2 外源激素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3.3 不同插条母树年龄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3.4 不同品种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3.5 插条在枝条上的不同部位对插穗的根影响
        2.3.6 冬季硬枝插穗试验
3 榉树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3.1 试验地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嫁接方法对嫁接效果的影响
        3.3.2 嫁接材料对嫁接效果的影响
        3.3.3 嫁接季节对嫁接效果的影响
4 榉树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榉树组培试验地
        4.1.2 榉树组织培养材料
        4.1.3 组织培养实验方法
    4.2 榉树愈伤组织的诱导
        4.2.1 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2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外界环境条件、外源激素等对榉树扦插的影响
        5.2.2 嫁接季节、方法、选材部位对榉树嫁接的影响
        5.2.3 植物激素对榉树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表1 缩略词
附表2 培养基的无机及有机成分(mg.L~(-1))
图版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金枣柿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金枣柿分类地位研究进展
    1.2 我国柿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进展
    1.3 金枣柿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4 柿子加工研究进展
    1.5 金枣柿的开发前景分析研究进展
2 立项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的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3.1 金枣柿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2.3.2 金枣柿优良单株选育
        2.3.3 金枣柿栽培技术研究
        2.3.4 金枣柿采收及加工技术研究
    2.4 研究技术路线
3 金枣柿种质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现状调查
        3.2.2 金枣柿的形态特征
        3.2.3 金枣柿的生物学特性
        3.2.4 种质资源的收集
    3.3 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3.3.1 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
        3.3.2 充分利用现有金枣柿种质资源,选育金枣柿优良品种
        3.3.3 加强金枣柿加工技术的研究
        3.3.4 加强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金枣柿示范基地
4 金枣柿优良单株选择
    4.1 研究方法
        4.1.1 优株选择标准与方法
        4.1.2 遗传稳定性研究
        4.1.3 生物学特性研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优良单株选择结果
        4.2.2 松阳6号的形态特征
        4.2.3 松阳6号的结果性状
        4.2.4 松阳6号的遗传稳定性
        4.2.5 松阳6号的生物学特性
    4.3 小结
        4.3.1 松阳6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4.3.2 松阳6号遗传稳定性高、适应性强
5 金枣柿栽培技术集成与研究
    5.1 金枣柿繁育试验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小结
    5.2 种植
    5.3 整形修剪
    5.4 肥水管理
    5.5 病虫害防治
6 金枣柿采收及加工技术研究
    6.1 果实采收
        6.1.1 采收期的确定
        6.1.2 采收技术
    6.2 果品加工
        6.2.1 选果
        6.2.2 削皮
        6.2.3 吊晒与捏软
        6.2.4 回软出霜
    6.3 贮藏试验
        6.3.1 试验方法
        6.3.2 试验结果
        6.3.3 小结
7 金枣柿栽培技术规程的制订及起草说明
    7.1 金枣柿栽培技术规程
    7.2 金枣柿栽培技术规程起草说明
8 总结与讨论
    8.1 总结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金枣柿物候期
    附图2:金枣柿形态特征
    附图3:金枣柿主要病虫害
    附图4:金枣柿育苗
    附图5:技术服务
    附表1:无公害金枣柿限制性使用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规范性附录)
    附表2:金枣柿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规范性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PP333和GA3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生长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嫁接的研究概述
    1.2 嫁接机理研究
    1.3 嫁接种类
    1.4 微嫁接
    1.5 嫁接技术应用
    1.6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准备及处理
    2.3 试验方案的设计
    2.4 指标测定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青枫籽苗干径生长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青枫籽苗株高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青枫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青枫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青枫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青枫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7 不同处理对青枫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8 不同处理的青枫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9 不同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对新梢长度生长的影响
    3.10 不同处理的青枫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对新梢粗度生长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干径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株高生长的影响
    4.3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4.5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6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4.7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枫籽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4.8 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橙之梦”嫁接,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9 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长度的影响
    4.10 不同激素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橙之梦”嫁接,对新梢粗度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1.2 嫁接及远缘嫁接技术
    1.3 植物微嫁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4 ISSR分子标记概述
第二章 前言
第三章 远缘试管嫁接成活苗的获得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嫁接苗的 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特性分析
    4.1 试验材料、试剂以及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果
    5.2 本试验的缺憾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9)核桃属种间杂交品种生长及繁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杂交育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2.2 核桃种间杂交新品种选育及性状特征描述
        1.2.3 核桃无性繁育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及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种间杂交品种表型标记性状筛选及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种间杂交品种的植物学性状观测和分析
        2.2.2 种间杂交品种主要植物学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
        2.2.3 种间杂交品种表型标记的筛选
        2.2.4 种间杂交品种表型标记的验证和应用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种间杂交品种生长进程和生长优势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间杂交品种生长性状分析
        3.2.2 种间杂交品种生长特性分析
    3.3 讨论
        3.3.1 种间杂交品种的杂种优势表现
        3.3.2 种间杂交品种年轮特征分析
        3.3.3 种间杂交品种生长进程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种间杂交品种砧木对接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1 试验地概况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嫁接亲和性分析
        4.3.2 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生物量比较
        4.3.3 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生长量比较
        4.3.4 种间杂交品种砧穗组合光合特性分析
    4.4 讨论
        4.4.1 种间杂交品种做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4.4.2 种间杂交品种做砧木对接穗光合特性的影响
        4.4.3 砧穗互作机理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种间杂交品种不定根发生的DNA甲基化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DNA提取及检测
        5.1.3 Methyl RAD-Seq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5.1.4 测序数据分析
        5.1.5 甲基化测序结果的qRT-PCR验证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5.2.2 甲基化位点在全基因组上的分布
        5.2.3 甲基化位点在不同功能元件上的分布
        5.2.4 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5.2.5 测序数据重复性评价
        5.2.6 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和分析
        5.2.7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8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
        5.2.9 甲基化测序结果的qRT-PCR分析
    5.3 讨论
        5.3.1 Methyl RAD-Seq技术稳定性评价
        5.3.2 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分布
        5.3.3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种间杂交品种的鉴定及分类学地位
        6.2.2 种间杂交品种生长优势的形成机理
        6.2.3 种间杂交品种果材兼用模式的利用
        6.2.4 种间杂交品种不定根发生的DNA甲基化机制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内外黄连木研究现状
        1.2.2 其它相关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试验步骤与整体安排
第二章 黄连木优良单株和类型选择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点和自然条件
        2.1.2 黄连木优树选择
        2.1.3 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4 综合多性状优树选择方法
        2.1.5 类型划分与优良类型选择方法
        2.1.6 苗期测定试验方法
        2.1.7 黄连木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黄连木优树选择
        2.2.2 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2.3 黄连木综合多性状优树选择
        2.2.4 黄连木类型划分与优良类型选择
        2.2.5 黄连木苗期测定
        2.2.6 黄连木亲子代性状相关分析
        2.2.7 黄连木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黄连木群体多样性分析与群落调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地点和自然条件
        3.1.2 黄连木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3.1.3 黄连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1.4 太行山及秦岭南坡黄连木群落调查研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黄连木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3.2.2 黄连木不同群体果实含油率变异
        3.2.3 黄连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 太行山地黄连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3.2.5 秦岭南坡黄连木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
    3.3 小结
        3.3.1 黄连木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3.2.2 黄连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太行山及秦岭南坡黄连木群落调查研究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黄连木优良单株和类型选择
        4.1.2 黄连木群体多样性分析与群落调查研究
    4.2 讨论
        4.2.1 黄连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迫在眉睫
        4.2.2 黄连木优良单株和类型划分
        4.2.3 黄连木果实低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柿树块状芽接法的成活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徽州鸡公尖灯笼柿及栽培技术[J]. 许健康,汪树人,罗靓亮,王卫文. 中国林副特产, 2012(03)
  • [2]柿树嫁接育苗试验研究[J]. 王晓春. 甘肃林业科技, 2002(04)
  • [3]毛竹造林技术[J]. 占乐昌,吴光荣. 林业科技通讯, 1996(06)
  • [4]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 钟飞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2)
  • [5]金枣柿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吴连海.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3)
  • [6]PP333和GA3处理的青枫籽苗与日本红枫“橙之梦”嫁接生长生理特性的研究[D]. 何立. 长江大学, 2017(02)
  • [7]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D]. 陆方方. 西南大学, 2008(09)
  • [8]柿树嫁接繁殖与丰产栽培技术[J]. 徐成云,刘新平. 安徽林业, 2007(01)
  • [9]核桃属种间杂交品种生长及繁育特性研究[D]. 李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11)
  • [10]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D]. 吴志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标签:;  ;  ;  ;  ;  

柿树成块出芽方法成活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