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补阳药——铁扫帚(论文文献综述)
苏钰岚[1](2021)在《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查阅药用植物相关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药材市场访问调查以及室内标本鉴定等工作,对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性状类型、资源类型、入药部位以及药用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在市场调查方面,主要分析其代表性药材市场——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的种类组成、入药部位、药用功效及交易情况,掌握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利用药用植物的概况。同时,完成荔浦市域内国家重点药用植物的调查,统计其国家级、区级保护药用植物以及这些保护药用植物在原生中草药城中出现情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荔浦市共有药用植物1353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隶属197科710属,占广西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3.78%、总属数的49.41%、总种数的34.31%;其中,蕨类植物99种,隶属33科54属;裸子植物10种,隶属7科9属;被子植物1244种,隶属157科647属。药用植物的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禾本科等,共13科235属473种;优势属有榕属、紫金牛属、菝葜属、悬钩子属等,共6属83种。2.荔浦市药用植物按性状分为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乔木类4类,主要以草本类为主,共679种,占总种数的50.18%;按入药部位分为全草类、根类、叶类、茎类、花果类、地上部分6类,共计使用频次1850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全草类和根类,分别是572次和505次。3.荔浦市栽培型药用植物有155种,隶属72科129属,占荔浦市药用植物的11.46%,栽培用于食用(60种)、观赏(60种)、饲料(13种)、药用(12种)、其他(2种)。4.荔浦市药用植物按其药用功效分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止血药、拔毒生肌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收涩药、化湿药、驱虫药、消食药、杀虫止痒药、泻下药、安神药、开窍药和涌吐药,共21类,以清热药为主,共720种,占总种数的53.22%。5.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交易的植物药有549种,隶属144科402属;其中,蕨类植物21种,隶属13科18属;裸子植物5种,隶属5科5属;被子植物523种,隶属126科379属。优势科和优势属比较明显,共有7个优势科4个优势属;此外,植物药在各科、属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现象,共有62个单种科和323个单种属。6.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植物药按入药部位分为根类、全草类、花果类、藤茎类、叶类和其他类,以根类药材为主,共有260种,占总种数的47.36%;按药用功效分21种,以清热药为主,共280种,占总种数的51.00%。7.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药用植物有老班药72味(4虎、7牛、12钻、49风),占老班药总味数的69.23%,共计71种,隶属46科6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种,裸子植物有1科1种,被子植物有43科68种。8.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的植物药销往荔浦本地(270种)、广西区内(268种)、广东(258种)、全国各地(91种)。植物药交易价格低廉,每千克在21元以下的药材230种,占植物药总数的41.89%;每千克在21至100元的276种,占植物药总数的50.27%;每千克超过100元的51种,占植物药总数的9.29%。年销售量超过100吨的大宗药材有67种,隶属46科64属。9.荔浦市药用植物中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共计85种,隶属55科77属。在样方调查中出现44种,隶属34科39属;葛(60次)、漆树(44次)、千里光(42次)、山鸡椒(33次)、菝葜(33次)等在样方中出现频度高。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材有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46种,隶属35科46属。10.荔浦市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计33种,隶属8科23属;蕨类植物1种,,被子植物3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26种(兰科24种)。原生中草药城稀有药材19种(兰科11种),隶属9科15属。
兰太进,孔鹏云,郭宏伟,运晨霞,侯小涛,郝二伟,杜正彩,冯秋瑜,张艺,Lim Yang Mooi,邓家刚[2](2021)在《马来西亚草药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马来西亚当地草药专着中共收集到马来西亚草药568味,对其草药名称、拉丁学名、科属来源、功效、主治、药用部位及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其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进行比较研究。统计发现,马来西亚草药来源于147个科和445个属,功效以"清热解毒(55.11%)、活血疗伤(23.42%)"等为主,用法多为"内服或外用"(75.18%),药用部位多为"全草"(45.25%),在我国各省份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广东(91.02%)、云南(88.38%)和广西(85.56%)。对比发现,有509味马来西亚草药在中国传统药物中有记载,其中95.48%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药用部位与功效相同或相似,但有4.52%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药用部位与功效完全不同。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传统医学对马来西亚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国草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同时可能由于两国因地域和自然环境不同导致的疾病谱及药物有效成分差异,两国间部分草药亦存在显着差异。中、马两国草药的异同将为传统药物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增进两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契机。
刘冠,王诚吉[3](2019)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2012年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及蒲县县志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五鹿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五鹿山有药用植物45科128属179种;最丰富的科为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种数≥10),最丰富的属是蒿属、堇菜属(种数>5);大多药用植物分布高差为400 m以下(含400 m),80.4%分布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50.8%;有党参、苦参、地黄、黄芩、北柴胡5种道地药材;有珍稀濒危濒危植物5科7属7种;植物药用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
杨舒佳[4](2018)在《《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说文解字·艹部》中与本草相关的字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本草纲目》自然属性分类法、《临床中药学》功效分类法对艹部本草名物字进行多角度分析,探究艹部字的名实关系,考释存在分歧的本草,更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对易混淆的组字进行考证与辨析,进而明确艹部字的医药学含义,揭示二者的紧密关联,了解本草药物的名称及古今应用情况的发展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古医籍,并为本草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方法1.文献学研究法:通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检索具有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本草着作,并对所选着作进行分析;利用相关的文献数据库,搜集、整理古今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全面研读并从中梳理《说文解字·艹部》中有关医药学的内容;2.对比研究法:本研究主要选用两方面的文献对《说文解字·艹部》名物字进行训释。一是古今辞书,如《尔雅》《说文》《广韵》《集韵》《康熙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二是古今本草文献,主要是《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华本草》等;3.考据学方法:对《说文》指义不明的艹部字及易混淆的组字进行训释,主要考证本草名物字的最早出处、得名由来、名实关系、异名情况等;4.统计学方法:明确《说文解字·艹部》字的本草学含义以及与古代本草(以《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为代表)、现代本草(以《临床中药学》为代表)的对应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相关程度进行分析;5.跨学科研究法: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艹部字考释与植物学、医药学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与训诂紧密结合的同时,更突出了“医药”的特色。结果1.《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字对应的药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的共计有80种。上、中、下三品分别有36、30、14种,各自占收录总数(80)的45.0%、37.5%、17.5%。上品药物占总数最多,占该品药物总数的百分比(30%)也是最多。2.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能找到对应药物的《说文解字·艹部》字共计有184个,对应的药物总数为138味,其中多有同物异名或多个艹部字对应一味药物的情况,有少数为一个艹部字对应多味药物。《本草纲目》收录药物共计1892种,分为十六部六十类,艹部字对应有其中的五部,分别为草、谷、菜、果、木部。艹部字与《本草纲目》对应之各部中,艹部字总数、字对应该部药物总数、字占该部药物总数的百分比、字占对应全部药物总数的百分比四项数值,草部最多,分别为121,92,20.31%,66.67%。菜部次之,果部再次,谷部和木部较少。3。在《临床中药学》中能够找到对应药物的艹部字共计101频次,88个,对应药物总数为78味,占全书收录药物总数(479)的16.28%。4.艹部字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临床中药学》三者的对应本草药物中,与《本草纲目》的对应数目最多。结论1.《说文解字·艹部》字对应于《本草纲目》草部的药味数目最多,菜部次之,说明当时以草类植物入药者为多,一些药食同源的蔬菜类植物,随着人们对本草名物字的含义以及药用植物认识的深化逐渐被列为药品,收载于本草类书籍之中。2.在《临床中药学》中能够找到对应药物的艹部字频次,与实际个数及对应药物总数并不统一。主要是由于一字对应多味药或多字对应一味药产生的。一个艹部字对应多味药物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因为艹部字的含义比较宽泛,可指一种以上药物;二是因为艹部字本身为一类药物的总称;三是由一药分化出多味药而致。3.《说文解字·艹部》字除了具有作者许慎说解的含义之外,常常具有其他含义与本草药物相关,记载于古代辞书以及本草学着作当中。
秦丽[5](2018)在《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广西上思县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之一,本文对该县中药资源的植物种类、分布、蕴藏量及传统医药知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该县域中药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该县民间用药拳卷地钱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推进中药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基础。方法:文献调查法,野外调查(包括样线调查和样地样方调查)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精准定位、拍摄照片、采集标本,访问调查,内业整理(标本制作及鉴定、数据整理、数据库填报、整理上思县药用植物名录);对民族药(壮、瑶药)进行区系分析,比较同种药用植物在中医、壮、瑶医的用药异同点;以民间用药拳卷地钱为例对其进行显微观察,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通过UHPLC-MS法确定其黄酮类成分。结果:1.进行野外37个样地、185个样方的调查,采集到有花果中药资源植物812种,隶属147科507属,多种科(含种数>20)共4科(豆科、大戟科、茜草科、菊科),种属仅1属(紫金牛属);中药资源主要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用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全草类(338次);其次为根及根茎类(239次);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药用植物最为常见,种数分别占上思县药用植物种类数的61.95%、42.36%。上思县的药用植物普遍存在一药多效的现象,其总功效种类数与药用植物种类总数比达到1.9594;上思县药用植物分布类型大多为热带分布,植物具有热带性质。2.上思县栽培药材有牛大力、肉桂、八角、栀子等;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种,自治区级保护植物8种。样方调查中共出现15种重点物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枫香树(0.1568),侧面反映其蕴藏量较大;其次为楝(0.1405)、菝葜(0.0919)、白茅(0.0635)、千里光(0.0365)等,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蕴藏量一般。3.上思县壮、瑶两个少数民族,其医药各具特色,如壮族的刮痧、挑痧,瑶族的药浴。调查到该县常用壮药共142种,瑶药共48种,多为清热解毒、跌打损伤、祛风湿类药。同个物种的功效及药用部位在中医、壮医、瑶医的使用存在异同。4.苔藓植物是近年发现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植物,其中的地钱属植物作为民间草药,在上思县当地使用较多,具有较大的药用潜力及开发价值。采集上思县域内外12个产地拳卷地钱样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可作为拳卷地钱鉴定参考依据。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拳卷地钱样品总黄酮含量在4.6882~48.8298mg/g之间,各产地样品含量差异较大,产于贺州昭平县拳卷地钱总黄酮含量最高。UHPLC-MS法测定广西产拳卷地钱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5个,分别是Apigenin7,4’-diglucuronide、Apigenin7-glucuronide、芹菜素、木犀草素、金圣草黄素。结论:本文进行了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民间用药拳卷地钱生药学研究,采集并鉴定了812种中药标本,提供了上思县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标本库,对其植被类型、地理特性、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等多样性包括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重点药材蕴藏量、特色民族医药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供了拳卷地钱原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及上思县域内外12个产地黄酮成分含量数据,测定广西产拳卷地钱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5个,分别是Apigenin7,4’-diglucuronide、Apigenin7-glucuronide、芹菜素、木犀草素、金圣草黄素。进行了中医、壮医、瑶医对同个基源物种药用部位及功效比较,结果表明各具特色。本文为解决该县药用植物多样性、栽培及中药资源问题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广西产拳卷地钱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创新点:1.对上思县中药资源植物种类进行对比分析,对其植被类型、分布、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等多样性进行分析,包括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重点药材蕴藏量、特色民族医药的调查与分析。2.创新上思县资源普查方法,提供了含GPS普查定位及计算机数据库等资源普查新技术。3.UHPLC-MS法测定广西产(12个产地)拳卷地钱黄酮类成分(见附件科技查新报告,编号CX2018060)。
罗建,费文群,李琴,兰小中[6](2018)在《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文中提出该研究采取路线调查、样方套记录、野外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普查分析,为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色季拉山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4科350属647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5属22种,裸子植物2科3属9种,被子植物89科332属616种。草本野生药用植物478种,占总种数的73.88%;木本植物169种,占总种数的26.12%;全草类、根与根茎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6.21%和30.14%。(2)含15种的单种科和寡种科为绝对多数,占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2.11%,但仅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2.57%;而含种数最多的7科,只占总科数的6.73%,却共含255种之多,占总种数的39.41%,对色季拉山药用植物资源的构建起主导作用。(3)含有1个种的属最多,占总属数的64.00%,色季拉山药用植物没有明显优势的大属,表明属的构成较为复杂多样。(4)清热是色季拉山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共有260种清热药用植物,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0.19%。(5)民族药用植物83科249属360种,占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5.64%。其中,藏药植物在民族药用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有63科156属235种,占民族药用植物总种数65.28%。研究表明,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药效、民族用药类型丰富,但部分珍稀濒危资源如云南红景天、天麻、西藏八角莲等个体数量极少,建议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加强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原生境的保护,并加强人工繁育研究,针对资源储量制定适度合理的采摘利用量,以期实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代玄烨[7](2017)在《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原地区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其中很多药材是道地药材。《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以历史时期——清代中原地区中药材的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系统整理了清代中原地区十五个州府及下属一百零三个县的中药材资料,并与本草文献记载相印证,确立了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和道地药材生长较为集中的区域有: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黄河以南西部秦岭余脉的伏牛山区;淮河——桐柏山——大别山区。见于各类方志与本草文献中的中原地区的中药材有熊胆、麝香、鹿茸、虎骨、牛黄、紫石英、方解石、赤石脂、白石脂、自然铜、磁石、滑石、贾涧石、云母、五灵脂、人参、天门冬、麦门冬、黄精、枸杞子、柴胡、前胡、五味子、远志、甘草、益母草、石菖蒲、苍术、茺蔚子、菟丝子、龙胆草、薏苡仁、升麻、卷柏、细辛、防风、黄连、沙参、玄参、漏芦、蒲黄、蛇床子、茜草、当归、黄芩、芍药、藁本、葛根、知母、贝母、苦参、狗脊、萆薢、瞿麦、射干、紫苑、白薇、百合、仙灵脾、款冬花、牡丹皮、地榆、柳叶、重楼、恶实、艾叶、红蓝花、山莳萝、大黄、桔梗、大戟、芫花、旋覆花、葶苈子、藜芦、乌头、贯众、半夏、莨荡子、青箱子、白芨、白蔹、连翘、兰茹、夏枯草、虎杖、马勃、槐实、五加皮、楮实子、秦皮、合欢、郁李仁、牵牛子、狼毒、萹蓄、谷精草、马兜铃、青木香、威灵仙等479种。在此范围与种类中,笔者归纳、总结、统计出清代中原地区方志文献中记载的中原地区道地药材34种,即:白术(禹白术)、禹南星、禹白附、禹白芷、禹蜜二花、禹全蝎、黄精、何首乌、山萸肉、辛夷、桐桔梗、裕丹参、杜仲、唐半夏、唐栀子、天麻、车前子、柴胡、菊花、石斛、茯苓、半夏、木贼、黄柏(黄檗)、木瓜、枣、石榴、桑白皮、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天花粉、仙茅。中原地区道地药材的生长与空间分布、地理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地理条件是形成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生长的基本前提。本文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原地区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形成的复杂原因,总结药材分布和道地药材时空变迁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并力图能为当今道地药材的人工培育与合理的道地药材区划提供依据。对历史上中原地区药材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的变迁研究还进一步告诫我们在利用和采集野生药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不能过度采挖,避免道地药材的资源枯竭。这项研究能为我们合理保护和利用中原地区中药资源提供借鉴和依据。
罗巧玲[8](2015)在《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依托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麦积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并研究分析了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药学性能、区系组成以及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和综合价值评价等,以期为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普查采集标本进行鉴定,麦积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6科427属675种。其中有真菌14科17属22种,地衣2科2属3种,苔藓植物6科7属7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07科,374属601种。可见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而被子植物中又以双子叶植物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些都与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相一致。(2)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明显优势,占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8.44%;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别占总种数的16.89%和16.44%;再次为乔木,占总种数的8.74%;藤本占4.44%;真菌和地衣类占总种数的3.70%;半灌木最少,占1.33%。(3)研究区以全草入药的野生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29.78%;根及根茎类次之,占24.44%;居第三位的为以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占13.89%;以花及花序入药的药用植物最少,只占总种数的1.63%。全区有81种植物其药用部位有毒,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12%。按毒性不同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3类。其中39种植物药用部位有小毒,39种有毒,3种有大毒,分别占总种数的5.78%、5.78%和0.44%。因此采集利用时需要加以识别,注意用药安全。(4)按中药性能统计,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中寒性药(大寒、寒、微寒)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0.96%;其次为平性药,占总种数的29.04%;温性药及凉性药也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0.59%、19.11%;热性药最少,仅占的0.30%。药味以苦味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1.33%;其次是甘味、辛味药,分别占总种数的28.30%、24.15%;酸味药和淡味药共39种,占5.78%;咸味药很少占0.30%;涩味药最少,只占0.16%。药用功效以清热类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5.70%;其次为祛风湿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分别占总种数的14.07%、10.81%和8.00%;泻下类、涌吐类药最少,都只占总种数的0.15%。(5)按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系统,麦积区112科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型有42科,占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7.50%。热带分布科共37科,占总科数的33.04%,其中泛热带分布科占24.11%,是除世界广布型以外,包含科数最多的分布区类型,说明在科的水平上,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与热带成分联系较为密切,而温带成分共33科,占29.46%,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属的水平上,本区382属野生药用种子植物物可划分为了14个分布区类型和16个分布区变型。除世界广布的49属外,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共有65属,占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7.02%,温带分布类型及变型合计268属,占总属数的70.16%。其中,以温带分布型中的北温带成分最多有63属,占区系总属数的16.49%,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区的变型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有47属,占总属数的12.30%,第三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有36属,占总属数的9.42%。第四为热带分布型中的泛热带分布有33属,占总属数的8.64%。属比科更能准确详细地反应一个地区的区系特征,因此可以说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6)麦积区有82种野生药用植物为此次重点调查种,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总种数的12.15%。通过对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评价,发现其综合价值高和较高的种类共计79种,高达重点种数的96.34%。可见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点调查种类多,综合价值高的特点。(7)本区仅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蕴藏量约62840t,经济量约40410t,年允收量达12320t。垫状卷柏、三叶木通、葛藤、漆树、杠柳、益母草、牛蒡、五味子等重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此外,因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林区或林缘区,其生境本身就是药用植物的适生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其相关产业。
刘立[9](2015)在《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文中认为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带,地处秦岭与岷山之间,秦巴山系结合部,在甘肃省中草药区划上属于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药区[1-2]。武都区属北亚热湿润向暖温半湿润过渡带,具有发展绿色中药材的优越地理条件。本研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项目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了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药学性能、区系组成及开发和保护等问题,以期为武都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通过对野外调查采集到实体标本的鉴定和资料的查阅,武都区有野生药用植物157科457属734种,其中有真菌14科17属20种;地衣类4科4属5种;苔藓植物8科9属11种;蕨类植物13科18属26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112科399属656种。(2)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类型划分为7类,其中多年生草本最大,占总种数47.68%;灌木占总种数17.17%;一、二年生草本占总种数的16.21%;乔木占总种数9.95%;真菌-地衣及苔藓占总种数4.90%;木质藤本占总种数2.59%;草质藤本占总种数1.50%。(3)按入药部位的不同,武都区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可划分为9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占总种数32.15%;其余依次为:根及根茎类入药的占总种数24.11%;地上部分入药占总种数12.40%;果实及种子类入药占总种数9.40%;叶类入药的占总种数6.81%;皮类和其他类入药的均占总种数4.90%;茎木类入药的占总种数的2.72%;以花类为入药的占最少,占总种数的2.59%。(4)根据药性不同,全区药用植物可划分为寒、凉、平、温、热等9类,寒性药(大寒、寒、微寒)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33.85%;依次是:平性药占总种数25.46%;温性药(温、微温)占总种数21.20%;凉性药(凉、微凉)占总种数18.92%;热性药最少,占总种数0.57%。按药味的不同,全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划分为苦、甘、辛、淡、酸、涩、咸等7类,以苦味药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41.96%;其余依次为:甘味药占总种数27.38%;辛味药占总种数的23.43%;淡味药占总种数3.27%;酸味药占总种数3.13%;涩味药和咸味药分别占总种数0.68%和0.14%。(5)按功效的不同,全区野生药用植物可划分为: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16类,清热类药数量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5.15%;其他功效的药物种数较多的依次有:祛风湿药(14.58%)、补益药(10.22%)、活血化瘀药(6.13%)、解表药(5.99%)、化痰止咳平喘药(4.77%)、利水渗湿药(4.22%)、凉血-止血药(3.68%);还有理气药、健胃消食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安神熄风药、收敛药、温热药、芳香化浊药及抗癌药所占比例较少,共占总种数15.26%。全区734种药用植物中有毒(大毒、有毒和小毒)植物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9.81%。(6)全区157科野生药用植物在科组成上,单种科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科数38.85%;依次是小型科(2-5种)占总科数36.94%;中型科(6-10种)占总科数15.92%;大型科(>11种)占总科数8.28%。在属的组成上,457属野生药用植物中,单种属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属数67.83%;依次是小型属(2-5种)占总属数30.42%;大型属(>6种)占总属数1.75%。武都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类型中,以热带分布的科最多44科,占全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科数37.29%;其次是世界广布的科有39科,占总科数33.05%;温带分布科及其变型共有35科,占总科数29.66%。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中,温带分布的属居首位有277属,占全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属数67.73%。其中,以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最多,占温带分布型总属数44.40%;热带分布的属有85属,占总属数20.78%;世界广布的属有47属,占总属数11.49%。在中国分布的15个分布类型和31个变型中,武都区占有14个分布类型和18个变型,表明,武都区药用种子植物在区系地理组成上比较丰富。(7)武都区野生重点药用植物总蕴藏量为38674.36t,经济量为23572.41t,年允收量为7350.76t。在107种重点调查药用植物中,综合价值高和较高的药用植物共有101种,占评价总种数的94.40%,全区域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综合价值总体上较高。(8)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繁多,种质资源丰富,天然药用植物蕴藏量相对较多。但是近几年以来,由于人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野生药用植物植物资源破坏严重。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加强对本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
孙宇峰[10](2014)在《近2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其病程较长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COPD的治疗缺少有效手段,对处于疾病稳定期的患者治疗上重视不足,往往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病情反复性、进行性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疾病康复。从这方面看,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尤其是反复发作性迁延不愈的疾病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本文将中医学理论体系与文献检索方法结合,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搜集、整理及分析,利用频数分析、分类归纳等统计学方法和客观手段,总结近代医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的研究结果,探讨近20年来中医药学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临床成果,为现代肺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三)补阳药——铁扫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补阳药——铁扫帚(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概况 |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
1.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荔浦市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水文 |
2.1.4 植被类型 |
2.2 民族概况 |
第3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查阅 |
3.3.2 野外调查 |
3.3.3 访问调查 |
3.3.4 室内整理 |
第4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现状与特点 |
4.1 荔浦市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
4.1.1 科的组成特点 |
4.1.2 属的组成特点 |
4.2 荔浦市药用植物性状组成 |
4.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类型 |
4.4 荔浦市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多样性分析 |
4.5 荔浦市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
第5章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的基本情况 |
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种类的多样性 |
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多样性分析 |
5.3 药市上交易的老班药 |
5.4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 |
5.5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的交易情况分析 |
5.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来源与去向 |
5.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交易价格 |
5.5.3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的大宗药材 |
第6章 荔浦市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 |
6.1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多样性 |
6.2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在样方中出现的情况 |
6.3 荔浦市重点药用植物在药材市场交易情况 |
6.4 荔浦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第8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
8.1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管理现状 |
8.2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8.3 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荔浦市药用植物名录 |
附录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2018-2020年的交易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马来西亚草药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马来西亚草药概况 |
1.1 马来西亚草药科属来源情况 |
1.2 马来西亚草药功效分类情况 |
1.3 马来西亚草药用法情况 |
1.4 马来西亚草药药用部位来源情况 |
1.5 马来西亚草药在中国地域分布情况 |
2 马来西亚草药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分析 |
3 结语与展望 |
(3)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药用植物种类 |
3.2 药用植物分类构成 |
3.3 药用植物分布 |
3.3.1 海拔分布 |
3.3.2 垂直带分布 |
3.4 植物药用部位 |
1)全草(全株)类: |
2)根类: |
3)根茎类: |
4)茎叶类: |
5)皮类: |
6)花类: |
7)果类: |
8)种子类: |
9)藤茎类: |
3.5 植物生活型 |
3.6 道地药材 |
3.7 珍稀濒危植物 |
3.8 药用功能 |
4 研究结论 |
(4)《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说文解字·艹部》研究 |
2. 本草名物训话 |
3. 本草考证 |
参考文献 |
凡例 |
前言 |
第一章 《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分类研究 |
1. 三品分类法——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 |
1.1 上品药物 |
1.2 中品药物 |
1.3 下品药物 |
1.4 小结 |
2. 自然属性分类法——以《本草纲目》为依据 |
2.1 草部 |
2.2 谷部 |
2.3 菜部 |
2.4 果部 |
2.5 木部 |
2.6 小结 |
3. 功效分类法——以《临床中药学》为依据 |
3.1 解表药 |
3.2 清热药 |
3.3 泻下药 |
3.4 祛风湿药 |
3.5 化湿药 |
3.6 利水渗湿药 |
3.7 温里药 |
3.8 理气药 |
3.9 消食药 |
3.10 止血药 |
3.11 活血化瘀药 |
3.12 化痰止咳平喘药 |
3.13 安神药 |
3.14 平肝息风药 |
3.15 开窍药 |
3.16 补虚药 |
3.17 收涩药 |
3.18 小结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说文解字·艹部》字与《纲目》药名的对应关系 |
1. 一物多字 |
1.1 《说文》同训 |
1.2 声音关系使然 |
1.3 同义相训 |
1.4 统言与析言之别 |
1.5 范围大小之因 |
1.6 物不同入药部位之分 |
1.7 物不同生长阶段之异 |
2. 一字多物 |
2.1 字本身有一种以上含义 |
2.2 字为一类药物的总称 |
2.3 由一药分化出多味药 |
第三章 《说文解字·艹部》字别义为药物者之补释 |
1. 葑 |
2. 芍 |
3. 茇 |
4. 薋 |
5. 蒉 |
6. 茹 |
7. 荛 |
8. 艽 |
第四章 《说文解字·艹部》字的讨论与分析 |
1. 考证与辨析 |
1.1 与艹部某字相关的相近本草名称之考证与辨析 |
1.2 形近或音近的易混淆艹部字之考证与辨析 |
1.3 古今常用义易混淆艹部字之考证与辨析 |
2. 存疑俟考 |
2.1 蔺 |
2.2 蘠 |
2.3 蘦 |
2.4 葽 |
2.5 芘 |
2.6 茇 |
2.7 薋 |
2.8 若 |
2.9 萆 |
2.10 (艹是) |
2.11 荛 |
3. 正误浅见 |
3.1 芋——三棱 |
3.2 萴——萴子(侧子) |
3.3 茑——桑寄生 |
3.4 蒋苽——菰(茭笋) |
3.5 茛——狼尾草 |
3.6 芼 |
3.7 薄 |
3.8 蓴——纯菜 |
3.9 莜——艹田器 |
结语 |
1. 对《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字的整体认识 |
2. 对艹部字与本草名称对应关系的思考 |
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3.1 本研究的创新 |
3.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上思县中药资源概况 |
第一章 上思县概况及调查方法 |
1.1 上思县概况 |
1.1.1 地理位置 |
1.1.2 地质地貌 |
1.1.3 气候 |
1.1.4 植被概况 |
1.1.5 中药资源概况 |
1.1.6 传统医药民俗风貌 |
1.2 调查方法 |
1.2.1 样线调查 |
1.2.2 样地样方调查 |
1.3 栽培情况调查 |
第二章 中药资源特点分析 |
2.1 科的组成特点分析 |
2.2 属的组成特点分析 |
2.3 性状分析 |
2.4 药用部位分析 |
2.5 药用功效分析 |
2.6 重点调查品种分析 |
2.6.1 重点调查品种统计 |
2.6.2 部分中药材蕴藏量分析 |
2.7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析与对策 |
2.8 上思县中药材栽培现状分析 |
2.8.1 栽培的中药材种类调查及分析 |
2.8.2 中药材栽培适宜性调查 |
2.8.3 栽培技术要点 |
2.9 药用植物地理特性分析 |
2.9.1 属的区系分析 |
2.9.2 优势科及表征科分析 |
第三章 常用中药、壮药、瑶药的比较 |
3.1 调查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同个物种在中医、壮医、瑶医的药用部位的比较 |
3.2.2 同个物种的功效在中医、壮医、瑶医中的比较 |
3.3.3 壮、瑶族民间验方调查 |
3.3 小结 |
第二部分 民间药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 |
第四章 地钱属植物的生态分布调查 |
第五章 拳卷地钱生药学研究 |
5.1 拳卷地钱显微鉴别 |
5.1.1 仪器与试剂、药材 |
5.1.2 方法与结果 |
5.2 拳卷地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5.2.1 样品制备 |
5.2.2 仪器与试剂 |
5.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2.4 讨论 |
5.3 拳卷地钱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
5.3.1 仪器与试剂、药材 |
5.3.2 供试品制备 |
5.3.3 色谱条件与测定 |
5.3.4 结果 |
5.3.5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件 查新报告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组成 |
2.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构成 |
2.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
2.1.3 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组成的多样性 |
2.2 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及功能分析 |
2.2.1 药用部位 |
2.2.2 药用功能 |
2.3 野生民族药用植物资源 |
2.3.1 色季拉山野生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组成 |
2.3.2 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使用的民族组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色季拉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
3.2 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与功效丰富 |
3.3 色季拉山民族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
4 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 |
4.1 加强对药用植物的保护 |
4.2 重视对与药用植物同属植物合理开发 |
4.3 加大对仅为民族药用植物的研发力度 |
4.4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
(7)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关于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
一 选题的意义 |
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现状 |
第二节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道地药材为中心 |
一 历史药物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
二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理论依据 |
三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的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的药材种类和空间特征 |
一 开封府、汝州、许州三州府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
二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三节 清代开封府境内的道地药材 |
一 开封府西部禹州境内丰富的药材资源 |
二 开封府西部禹州境内的道地药材 |
第四节 开封府道地药材资源枯竭——以麻黄为中心 |
一 唐代《新修本草》所载中牟县的道地药材 |
二 唐宋元明时期道地麻黄产地在中牟县圃田泽周边 |
三 清代以后道地麻黄产地的变迁 |
四 清代中牟圃田泽周边地区道地麻黄消失的原因 |
第二章 清代河南府、陕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河南府、陕州的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陕州药材资源分布特征 |
第三节 清代河南府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
一 河南府药材种类 |
二 河南府药材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四节 清代河南府的道地药材 |
第三章 清代南阳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南阳府的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南阳府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
一 南阳府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
二 南阳府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三节 清代南阳府的道地药材 |
一 八大宛药 |
二 南阳府志中收录的道地药材 |
第四章 清代汝宁府、光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
一 苎麻与驻马店市的由来 |
二 汝宁、光州府县志中记载的药材种类 |
三 汝宁府、光州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三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道地药材 |
第五章 清代归德府、陈州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归德府、陈州府的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归德、陈州府的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
一 归德、陈州府县志中记载的药材种类 |
二 归德、陈州两府中药材种类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三节 清代归德、陈州府的道地药材 |
第六章 清代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
第一节 清代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区域环境 |
第二节 清代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药材资源分布特征 |
一 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及下属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
二 怀庆、卫辉、彰德三府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三节 彰德、卫辉、怀庆三府的道地药材 |
一 彰德府道地药材——天花粉 |
二 卫辉府道地药材——仙茅 |
三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
四 怀庆府的地理条件与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 |
结语 |
附录 |
一 清代中原地区濒绝药材一览表 |
二 清代中原地区道地药材一览表 |
三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种类表 |
四 清代河南府、陕州药材种类表 |
五 清代南阳府药材种类表 |
六 清代汝宁府、光州药类种类表 |
七 清代归德府、陈州药材种类表 |
八 清代卫辉府、怀庆府、彰德府药材种类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
1.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
1.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
1.1.3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
1.2.1 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及利用 |
1.2.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
1.3 麦积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水文 |
2.5 土壤 |
2.6 植被 |
2.7 动物资源 |
2.8 社会经济 |
3 研究内容 |
4 调查研究方法 |
4.1 调查前准备工作 |
4.1.1 物资准备 |
4.1.2 技术准备 |
4.2 野外现场调查 |
4.2.1 踏查 |
4.2.2 详查 |
4.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5 结果与分析 |
5.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
5.1.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
5.1.2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3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4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5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中药性能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2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5.2.1 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5.2.2 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5.2.3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点 |
5.2.4 特有性分析 |
5.3 麦积区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评价 |
5.3.1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蕴藏量 |
5.3.2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
5.3.3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综合价值评价 |
5.4 此次调查与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比较 |
6 结论、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附录Ⅰ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
(9)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
1.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
1.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 |
1.1.3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 药用植物的概念及其多样性研究 |
1.2.1 药用植物及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 |
1.2.2 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 武都区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4 研究背景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解决的主要问题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水文 |
2.5 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
2.6 植被 |
2.7 动物资源 |
2.8 社会经济 |
3 研究内容 |
3.1 野生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
3.2 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入药部位、性味、功效及毒性的多样性分析 |
3.3 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
3.4 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蕴藏量和综合价值评价 |
3.5 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品种评价 |
3.6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 |
4 研究方法 |
4.1 调查前准备 |
4.2 调查方法 |
4.3 室内标本的整理、鉴定和资源图绘制 |
4.4 野生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
4.5 数据分析 |
4.5.1 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性味、功效和毒性分析 |
4.5.2 野生药用植物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
4.5.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
4.5.4 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经济量及年允收量计算 |
4.5.5 武都区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
5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
5.1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5.2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
5.3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统计分析 |
5.3.1 科的统计分析 |
5.3.2 属的统计分析 |
5.4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
5.5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及性能分析 |
5.5.1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分析 |
5.5.2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药味多样性统计分析 |
5.5.3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药性多样性统计分析 |
5.5.4 武都区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多样性统计分析 |
5.5.5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毒性统计分析 |
6 武都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统计分析 |
6.1 武都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6.1.1 世界分布的科 |
6.1.2 热带分布的科 |
6.1.3 温带分布的科 |
6.2 武都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统计分析 |
6.2.1 世界分布的属 |
6.2.2 热带分布的属 |
6.2.3 温带分布的属 |
6.3 特有性统计分析 |
6.4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特点 |
6.4.1 武都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但不平衡 |
6.4.2 区系性质以温带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
6.4.3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
7 武都区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蕴藏量及其综合价值评价 |
7.1 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蕴藏量 |
7.2 评价方法 |
7.3 结果分析 |
7.4 武都区野生重点调查野生调查药用植物评价 |
7.5 武都区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
7.6 本次普查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
8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评价 |
8.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
8.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
8.3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
9 结论与讨论 |
10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10.1 研究的不足 |
10.2 进一步调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Ⅰ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
(10)近2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来源 |
2 检索流程 |
3 标准 |
4 数据统计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COPD 稳定期病因病机 |
3 COPD 稳定期的辨证分型 |
4 文献中治疗方法总结 |
5 中药频数频率分析 |
讨论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3 中医治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三)补阳药——铁扫帚(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D]. 苏钰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马来西亚草药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研究[J]. 兰太进,孔鹏云,郭宏伟,运晨霞,侯小涛,郝二伟,杜正彩,冯秋瑜,张艺,Lim Yang Mooi,邓家刚. 中草药, 2021(08)
- [3]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J]. 刘冠,王诚吉. 林业调查规划, 2019(03)
- [4]《说文解字·艹部》本草名物字研究[D]. 杨舒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D]. 秦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
- [6]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J]. 罗建,费文群,李琴,兰小中. 西北植物学报, 2018(02)
- [7]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D]. 代玄烨. 郑州大学, 2017(08)
- [8]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 罗巧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5)
- [9]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D]. 刘立.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5)
- [10]近2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文献研究[D]. 孙宇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