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学东,范志超,崔军,陈永东,章小浒,程经纬[1](2021)在《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文中提出压力容器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其高性能制造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是反映压力容器本质安全性、工艺适用性、产品绿色性和智能性等综合性能指标的制造模式。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三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在役长周期安全保障等,面向"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以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提出了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发展面临的若干需求与挑战。
广州市人民政府[2](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认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庞慕妮,杨宁祥,谢小娟,李继承,陈建勋[3](2020)在《立式储罐罐体缺陷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超声导波技术的分类和优缺点,归纳了国内立式储罐罐体缺陷检测与评价标准,分析了导波扫查成像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列举了国外标准,提出了立式储罐罐体缺陷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可在罐体直径范围、检测应用时机、仪器产品标准、检测结果评判4个方向进行研究。
郑津洋,胡军,韩武林,花争立,叶盛[4](2020)在《中国氢能承压设备风险分析和对策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氢能是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载体,正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氢能承压设备种类、数量快速增长,呈现出极端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其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挑战。在介绍中国氢能承压设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面临的法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对风险防控提出了若干建议。
毛燕斌[5](2020)在《压力容器典型材料失效分析及安全评估》文中认为压力容器与国家经济、人民生活的相关性愈加紧密,全世界各国都因为压力容器具有的特别地位和潜在风险而对其可靠使用十分重视,但是事故仍然发生不少,全部杜绝比较困难。因此,着力研究压力容器失效方式和机理,提前预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其薄弱的点检验原因并改善才是断绝事故发生的根本方法。本文据压力容器检验检测规范、标准,对压力容器典型材料(铬钼钢、奥氏体不锈钢、搪玻璃)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通过金相观察、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XRD(X 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检测、T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和电子衍射等分析手段分别对其进行失效分析总结,最后提出提高其寿命的方法及使用方法建议,为今后压力容器的更深更广研究积累理论基础。本文最终得出铬钼钢延迟裂纹与基体内氢含量有关,回火脆性与有害元素偏聚在奥氏体晶界中有关,冲击吸收能量偏低与热处理工艺有关。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失效主要与残余应力、处理工艺、马氏体相变和冷变形强化有关。.搪玻璃起泡失效与有无脱碳处理及烘干操作规范有关,鳞爆失效主要与贮氢量有关,最后介绍了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及标准和RBI(Risk-Based Inspection)方法。
张翠鑫[6](2020)在《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压容器无缝气瓶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它是人们生命安全基础保障性器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行业内竞争也是愈演愈烈。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无缝气瓶的制造商,企业借助“十二五”规划(2011-2015)对特种设备的扶持,快速发展自身。近10年来我国锅炉和压力容器行业总体飞速发展大背景,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该行业未来有较大利润空间,因此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无缝气瓶生产商数量增多,市场空间的有限性必然导致竞争加剧,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制订竞争战略是形势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竞争战略相关理论的梳理,根据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企业资源相结合,首先通过PEST方法、波特五力模型找出影响企业的一些关键外部因素,计算分析外部因素的权重。再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找出企业的关键内部因素,并计算分析出各个内部因素的权重。接着利用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确定出企业整体战略方向,然后利用SWOT工具分析出备选战略,最后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计算出企业各个竞争战略的得分,从而得出最适合企业实施的方案。以此为铺垫给企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对企业现在的竞争战略提供完善保障意见,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企业制订竞争战略时贡献参考意见。
王耀帅[7](2020)在《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研究及验证》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机场消防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SQ2018YFC080253,2018-2021)的支持下,针对当前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在对泡沫灭火剂进行强制性检测时,存在资源耗费数量大、持续监管能力弱、污染防治任务重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的测试方法,该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环保性、便捷性和封闭性角度,研究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的测试方法;二是根据此测试方法设计并搭建测试平台,其中油蒸气封闭性测试平台主要由泡沫产生系统、循环水浴系统和油蒸气封闭性测试系统构成,以及设计搭建了油蒸气封闭性抗烧平台;三是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相同泡沫液配比下,随着恒定水温的升高,初次检测到油蒸气的时间越来越短,油蒸气浓度稳定时间越来越短;2.在一定范围内,相同恒定水温下,随着泡沫液浓度的增加,初次检测到油蒸气的时间变长,说明泡沫液浓度越高越稳定;但是当泡沫液浓度到达一定值时,随着泡沫液浓度的增加,泡沫的半衰期反而变小,即泡沫灭火剂稳定性变差;3.泡沫1#与泡沫2#均设定为浓度为1%、3%、6%和9%的泡沫液,将它们一起放置在水浴温度为60℃、80℃和95℃的环境中,通过对比初次检测到油蒸气的时间和油蒸气浓度达到100%vol的时间,可以发现泡沫1#初次检测到油蒸气的时间比泡沫2#要长,这说明泡沫1#油蒸气的封闭性#比泡沫2#要好,同时也意味着泡沫2#抗复燃能力较差,即泡沫2#复燃率更高;低温下两种泡沫初次检测到油蒸气的时间相差较大,随着水浴温度的增加,时间差越来越小,当水浴温度达到95℃时,时间差可忽略不计;4.通过小型抗烧实验发现泡沫1#的抗烧性能远好于泡沫2#的抗烧性能,与本文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综上可得: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具有高效便捷且经济环保,可以在无烟气排放的情况下检测出泡沫灭火剂的优劣等特点,进而为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检测泡沫灭火剂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泡沫灭火剂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8](2019)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SDPR-2019-0330009鲁市监法规字[2019]8号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已经2019年11月17日省局局务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鲁市监法规字[2019]1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自2019年12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19日。本基准生效前制定的有关市场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除外)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同时废止。
李克明[9](2019)在《超大超薄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及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椭圆形封头是承压设备的常用封头之一,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食品加工等行业。随着承压设备呈现出大型化、轻量化的趋势,椭圆形封头也相应趋于超大、超薄。例如,CAP1400核电站钢安全壳采用了直径43 m、壁厚43 mm的超大超薄椭圆形封头。在内压作用下超大超薄椭圆形封头会发生屈曲失效。因此,屈曲失效是超大超薄内压椭圆形封头设计需考虑的一种重要失效模式。然而,超大超薄椭圆形封头的内压屈曲特性及其机理尚不明确,且现有屈曲判据未充分考虑封头尺寸等因素对屈曲的影响规律,并缺少适用范围广且精度高的椭圆形封头屈曲压力预测公式。此外,国外标准ASME BPVC VIII-1和VIII-2及EN13445-3将椭圆形封头等效为碟形封头的设计方法过于保守。中国标准GB/T150和JB4732仍缺少椭圆形封头防屈曲设计公式。因此,为形成内压椭圆形封头防屈曲设计方法,亟待开展椭圆形封头屈曲预测方法研究。因此,本文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超大超薄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及预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国内首次开展超大(Φ5000)超薄椭圆形封头的内压屈曲试验研究。攻克了定区域破坏装置设计、超大封头变形测量、水压环境大变形应变片密封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超大封头屈曲试验装置,成功实施了超大超薄封头屈曲试验。获得了屈曲波纹位移、波纹应变、屈曲压力等试验数据,从而为验证封头屈曲预测模型及研究屈曲行为提供试验数据支撑。(2)构建了椭圆形封头屈曲全过程预测模型,采用增量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实现了理想形状封头和含形状缺陷封头屈曲全过程模拟。构建了两种含形状缺陷的预测模型。将封头实测初始形状直接导入预测模型。基于封头实测初始形状,形成形状缺陷表征方法,进而构建了含表征缺陷的预测模型。最后,比较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封头屈曲全过程预测模型的准确性。(3)基于封头屈曲全过程预测模型和试验结果,深入研究了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揭示了径厚比、径高比、屈服强度、应变硬化、形状缺陷等参数对封头屈曲的影响规律,探明了椭圆形封头屈曲局部性、渐进性和自限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屈曲波纹在封头过渡区局部位置形成,具有局部性。随压力升高,波纹长大,且波纹数量逐渐增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屈曲波纹是缓慢增大的,也具有渐进性。最后波纹会变小、甚至消失,具有自限性。随径厚比或径高比减小,屈曲压力降低,波纹由突然产生变为缓慢形成;屈曲压力随屈服强度增大而升高;应变硬化可提高封头抗屈曲能力,但对于径厚比较大的封头,应变硬化对屈曲压力的影响不大;封头屈曲对形状缺陷(焊接接头棱角)较为敏感,屈曲压力随棱角高度增大而降低。由于封头过渡区向内收缩变形,使其受环向压缩应力,是内压屈曲的形成原因;而当压力较高时,由于封头球化作用,压缩应力会随压力升高而减小、甚至转为拉伸应力,因而屈曲出现自限行为。(4)采用封头屈曲预测模型进行大量参数分析,结合工业规模封头屈曲试验数据修正,提出了椭圆形封头屈曲判据,创建了椭圆形封头屈曲压力预测新公式。共获得了21个工业规模封头试验数据,包含多种直径(Φ500、Φ1200、Φ1800、Φ4797、Φ5000等)、径厚比(250、400、600、872、909等)、径高比(1.728、2、2.2、2.4、2.5等)、材料(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和制造工艺(冷冲压、冷旋压和分瓣加工)。经工业规模封头试验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屈曲判据比现有屈曲判据更加合理、准确;与现有预测公式相比,本文创建的屈曲压力预测新公式在适用范围和精度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屈曲判据的提出和屈曲压力预测新公式的创建,为形成内压椭圆形封头抗屈曲设计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雅楠[10](2019)在《基于VB与ANSYS参数化建模的高压加热器强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加热器是大型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由于压力高,重量大,往往需要进行分析设计,以确保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针对高压加热器整体有限元分析难度大、对分析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问题,研究高压加热器自动数值分析和轻量化设计技术,主要内容有:(1)以某高压加热器为对象,利用ANSYS的APDL语言建立了参数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开发高压加热器自动强度分析软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它分析过程也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包括得到在管程或壳程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分布,在给定危险截面处选取路径后进行应力线性化,以及依据JB/T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应力分类和强度校核。(2)在参数化命令流的基础上,使用ANSYS的优化模块对管板与管程封头进行针对厚度优化的轻量化设计,目的是使设备在满足JB/T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重量最小。厚度优化后管板厚度从660mm降为572mm,较优化前的厚度减轻了13.3%;封头厚度从125mm降为107mm,较优化前的厚度减轻了 14.4%,实现了高压加热器的轻量化设计。(3)为减小高压加热器有限元分析难度,利用ANSYS参数化语言和VB可视化界面开发了“高压加热器自动强度分析和轻量化设计”软件,实现了自动建模、自动应力分析、自动优化设计、自动提取结果和自动进行强度校核的功能。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操作简便、计算结果准确,能有效减轻高压加热器数值分析难度。
二、《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十三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 |
1.1 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促进压力容器技术创新 |
1.2 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技术 |
1.2.1 材料性能提升技术 |
1.2.2 高温压力容器蠕变疲劳强度设计 |
1.2.3 低温压力容器防脆性断裂设计 |
1.2.4 高耸塔器防风抗振疲劳强度设计 |
1.2.5 超大容积LNG储罐结构稳定性设计 |
1.2.6 换热器强化传热与强度刚度协同设计 |
1.2.7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变强度刚度设计 |
1.2.8 基于泄漏率控制的法兰密封技术 |
1.3 在役长周期安全保障技术 |
1.3.1 风险评估技术 |
1.3.2 检测监测技术 |
1.3.3 合于使用评价技术 |
1.3.4 网络化远程运维技术 |
2 未来高性能制造面临的技术需求与挑战 |
2.1 产业基础高级化需求 |
2.1.1 关键基础材料及配套焊材 |
2.1.2 关键基础工艺 |
2.1.3 核心工业软件 |
2.2 极端制造需求 |
2.2.1 极端环境 |
(1)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 |
(2)下一代加氢反应器。 |
(3)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4)氮化镓人工晶体反应釜。 |
2.2.2 极端尺寸 |
(1)天然气液化主低温换热器。 |
(2)FSRU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
(3)LNG运输船用压力容器。 |
2.2.3 极端载荷 |
(1)深海探测外压容器。 |
(2)深海空间站外压容器。 |
(3)重载火箭压力容器重复使用技术。 |
2.3 双碳战略需求 |
2.3.1 氢能安全高效利用技术 |
2.3.2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技术 |
2.3.3 基于泄漏率控制的法兰密封技术 |
2.3.4 换热器能效监/检测与评估技术 |
2.3.5 压力容器极限寿命研究及超长期服役保障技术 |
2.4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2.4.1 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性能调控技术 |
2.4.2 复杂结构增材制造技术 |
2.4.3 智能化远程运维技术 |
3 结语 |
(3)立式储罐罐体缺陷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超声导波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 |
3 立式储罐罐体缺陷检测与评价标准 |
3.1 常压储罐标准 |
3.2 压力容器标准 |
4 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 |
4.1 国内标准 |
4.1.1 国家标准 |
4.1.2 行业标准 |
4.1.3 地方标准 |
4.1.4 团体标准 |
4.1.5 企业标准 |
4.2 国外标准 |
5 立式储罐罐体缺陷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研究 |
5.1 罐体直径范围 |
5.2 检测应用时机 |
5.3 仪器产品标准 |
5.4 检测结果评判 |
(4)中国氢能承压设备风险分析和对策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储氢、输氢承压设备发展现状 |
1.1 储氢承压设备 |
1.2 输氢承压设备 |
2 氢能承压设备风险分析 |
2.1 法规风险 |
2.2 技术风险 |
2.2.1 基础数据缺失风险 |
2.2.2 设计制造风险 |
2.2.3 检验检测风险 |
2.2.4 技术引进风险 |
2.3 管理风险 |
3 氢能承压设备风险防控的几点思考 |
3.1 加强氢能承压设备战略研究 |
3.2 完善氢能承压设备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
3.3 组织氢能承压设备核心技术攻关 |
(5)压力容器典型材料失效分析及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压力容器国内外安全控制概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章 铬钼钢压力容器主要失效分析及改进方向 |
2.1 铬钼钢压力容器介绍 |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3 铬钼钢压力容器主要失效形式分析介绍 |
2.3.1 延迟裂纹 |
2.3.2 回火脆性 |
2.3.3 冲击吸收能量偏低 |
2.4 铬钼钢压力容器制造注意事项及改进措施 |
2.5 铬钼钢压力容器回火脆化评定及控制 |
2.5.1 回火脆性的评定 |
2.5.2 回火脆性的控制 |
2.6 小结 |
第3章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主要失效分析及改进 |
3.1 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压力容器介绍 |
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3 封头损坏 |
3.3.1 封头损坏介绍 |
3.3.2 封头主要损坏形式分析 |
3.3.3 封头损坏预防 |
3.4 冷加工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 |
3.4.1 应力腐蚀介绍 |
3.4.2 冷加工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影响 |
3.4.3 应力腐蚀失效的预防 |
3.4.4 应力腐蚀评估方法 |
3.5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锅炉管开裂失效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搪玻璃压力容器主要失效与防护分析 |
4.1 搪玻璃压力容器介绍 |
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3 搪玻璃压力容器起泡失效 |
4.3.1 搪玻璃压力容器起泡失效原因 |
4.3.2 搪玻璃压力容器起泡失效的预防 |
4.4 搪玻璃压力容器烧制温度对鳞爆性能的影响 |
4.4.1 搪玻璃压力容器鳞爆失效介绍 |
4.4.2 搪玻璃压力容器烧制温度对的鳞爆性能影响的探究 |
4.4.3 搪玻璃压力容器鳞爆安全评估方法 |
4.5 搪玻璃表面凹坑缺陷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有缺陷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估简介 |
5.1 安全评估介绍 |
5.1.1 安全评估要求及原则 |
5.1.2 评估方法选取 |
5.1.3 安全评估的基本工作 |
5.1.4 安全评估报告 |
5.2 安全评估常用准则与方法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2.2 五力模型 |
2.3 PEST模型 |
2.4 价值链 |
2.5 蓝海战略 |
2.6 层析分析法 |
2.6.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2.6.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2.7 SWOT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概况及战略现状 |
3.1 国内高压容器无缝气瓶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
3.2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简介及发展 |
3.2.1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简介 |
3.2.2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因素环境 |
4.1.2 经济因素环境 |
4.1.3 技术因素环境 |
4.1.4 社会因素环境 |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1 竞争对手分析 |
4.2.2 替代品分析 |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4.2.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4.2.5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4.3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外部因素重要性分析与评价 |
4.3.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原理 |
4.3.2 企业外部环境层次模型 |
4.3.3 外部因素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框架 |
4.4 权重数值计算 |
4.4.1 构造判断矩阵 |
4.4.2 外部因素总权重 |
4.4.3 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5.1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基本活动 |
5.1.1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生产分析 |
5.1.2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营销分析 |
5.2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辅助活动 |
5.2.1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
5.2.2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 |
5.2.3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
5.2.4 H 高压容器有限公司技术水平及硬件建设 |
5.3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内部因素重要性分析与评价 |
5.3.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原理 |
5.3.2 企业内部因素环境层次模型 |
5.3.3 内部因素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框架 |
5.4 权重数值计算 |
5.4.1 构造判断矩阵 |
5.4.2 内部因素总权重 |
5.4.3 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选择和保障 |
6.1 确定战略地位 |
6.1.1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原理 |
6.1.2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战略地位确认 |
6.2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
6.2.1 构建SWOT矩阵 |
6.2.2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
6.3 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
6.3.1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进一步提升 |
6.3.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6.3.3 优化企业营销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7)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研究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泡沫灭火剂检测概述 |
1.1.2 本论文选题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发泡方式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行政检测标准现状 |
1.2.3 国内外学术检测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3.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油蒸气封闭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
2.1 测试方法的封闭性 |
2.2 测试方法的环保性 |
2.3 测试方法的便携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蒸气封闭性测试平台设计及搭建 |
3.1 平台搭建 |
3.1.1 泡沫产生系统搭建 |
3.1.2 循环水浴系统搭建 |
3.1.3 油蒸气封闭性测试系统搭建 |
3.1.4 油蒸气封闭性实验平台搭建 |
3.1.5 油蒸气封闭性抗烧平台搭建 |
3.1.6 其他测试验证实验仪器介绍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实验验证分析 |
4.1 定泡沫液浓度变水浴温度检测油蒸气浓度分析 |
4.2 定水浴温度变泡沫液浓度检测油蒸气浓度分析 |
4.3 泡沫灭火剂检测油蒸气浓度时间对比验证分析 |
4.3.1 泡沫灭火剂初次检测到油蒸气时间对比分析 |
4.3.2 泡沫灭火剂检测到油蒸气稳定时间对比分析 |
4.4 油蒸气检测方法与抗烧性能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下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超大超薄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及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电工业 |
1.1.2 石化工业 |
1.1.3 其它应用 |
1.2 超大超薄椭圆形封头失效模式 |
1.2.1 强度失效 |
1.2.2 屈曲失效 |
1.3 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研究进展 |
1.3.1 屈曲理论 |
1.3.2 屈曲试验 |
1.3.3 屈曲预测 |
1.3.4 屈曲预防 |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5.1 课题来源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超大椭圆形封头屈曲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关键技术 |
2.2.1 定区域破坏试验装置研制 |
2.2.2 超大构件变形过程测量 |
2.2.3 水压环境大应变测量 |
2.2.4 试验屈曲压力判定方法 |
2.3 试验测试方案 |
2.3.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2.3.2 封头初始几何参数测量 |
2.3.3 应变测点布置 |
2.3.4 加压装置与加压方式 |
2.4 屈曲试验结果 |
2.4.1 屈曲形态 |
2.4.2 应变结果 |
2.4.3 位移结果 |
2.4.4 屈曲压力 |
2.5 本章小结 |
3 椭圆形封头屈曲数值模拟研究 |
3.1 引言 |
3.2 理想形状封头模型 |
3.3 含形状缺陷封头模型 |
3.3.1 实测形状封头模型 |
3.3.2 含表征缺陷模型 |
3.4 屈曲压力判定方法 |
3.4.1 理想模型 |
3.4.2 含缺陷封头模型 |
3.5 试验验证分析 |
3.5.1 屈曲形态 |
3.5.2 屈曲压力 |
3.6 本章小结 |
4 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与机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屈曲行为 |
4.2.1 屈曲局部特征 |
4.2.2 波纹形态演化 |
4.2.3 波纹自限行为 |
4.2.4 内压屈曲特性 |
4.3 影响因素 |
4.3.1 连接件刚度 |
4.3.2 屈服强度 |
4.3.3 应变硬化 |
4.3.4 径厚比 |
4.3.5 径高比 |
4.3.6 形状缺陷 |
4.4 屈曲机理 |
4.4.1 压缩应力特征 |
4.4.2 封头球化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5 椭圆形封头屈曲预测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屈曲试验数据 |
5.3 内压屈曲判据 |
5.3.1 屈曲边界 |
5.3.2 屈曲判据 |
5.4 屈曲压力预测 |
5.4.1 参数分析 |
5.4.2 预测公式 |
5.5 对比分析 |
5.5.1 屈曲判据 |
5.5.2 适用范围 |
5.5.3 公式精度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发表(录用)论文 |
发明专利 |
参与科研项目 |
奖励与荣誉 |
(10)基于VB与ANSYS参数化建模的高压加热器强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标准概述 |
1.3 ANSYS二次开发及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研究进展 |
1.3.1 ANSYS二次开发 |
1.3.2 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 |
1.3.3 压力容器优化分析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压加热器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强度分析 |
2.1 高压加热器结构简介 |
2.1.1 高压加热器的选型 |
2.1.2 高压加热器的结构 |
2.2 高压加热器的设计方法概述 |
2.3 高压加热器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 |
2.3.1 结构参数与材料参数 |
2.3.2 有限元几何与网格模型 |
2.3.3 约束 |
2.3.4 载荷与工况 |
2.4 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
2.4.1 分析依据 |
2.4.2 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 |
2.4.3 高压加热器的应力线性化路径 |
2.4.4 应力强度分布及校核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加热器的轻量化设计 |
3.1 优化理论基础 |
3.1.1 优化概念 |
3.1.2 ANSYS优化模块 |
3.2 高压加热器管板的优化设计 |
3.2.1 高压加热器管板的优化参数设定 |
3.2.2 高压加热器管板的优化结果 |
3.3 高压加热器管程封头的优化设计 |
3.3.1 高压加热器管程封头的优化参数设定 |
3.3.2 高压加热器管程封头的优化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加热器自动强度分析和轻量化设计软件的开发 |
4.1 VB对ANSYS的调用 |
4.1.1 VB程序介绍 |
4.1.2 程序分析流程 |
4.1.3 程序界面设计 |
4.2 VB对ANSYS的封装 |
4.2.1 VB与ANSYS之间的参数传递 |
4.2.2 VB对ANSYS的调用 |
4.3 实例介绍 |
4.3.1 有限元分析模快介绍 |
4.3.2 轻量化设计模快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四、《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J]. 陈学东,范志超,崔军,陈永东,章小浒,程经纬. 压力容器, 2021(10)
- [2]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3]立式储罐罐体缺陷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技术标准研究[J]. 庞慕妮,杨宁祥,谢小娟,李继承,陈建勋.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0(04)
- [4]中国氢能承压设备风险分析和对策的几点思考[J]. 郑津洋,胡军,韩武林,花争立,叶盛. 压力容器, 2020(06)
- [5]压力容器典型材料失效分析及安全评估[D]. 毛燕斌. 南昌大学, 2020(01)
- [6]H高压容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张翠鑫.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7]泡沫灭火剂油蒸气封闭性测试方法研究及验证[D]. 王耀帅.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1)
- [8]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J].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33)
- [9]超大超薄内压椭圆形封头屈曲行为及预测方法研究[D]. 李克明.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基于VB与ANSYS参数化建模的高压加热器强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D]. 李雅楠.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