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敏[1](2009)在《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并检验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将来在临床广泛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此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调查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分级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2008年10月符合条件的204名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原因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长海痛尺”疼痛评估量表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收集的资料,在广泛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并提供相应级别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和相关心理学研究人员评阅,并根据其反馈意见反复修改。第三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研究对象:第一阶段的患者和40名临床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采用改编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患者用)调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情况。将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编制成问卷的形式对符合条件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的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如果条目平均得分大于3.5分则说明该条目可行。第四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检验。研究对象:2009年4月-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2病室和3病室住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来自2病室,共59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30例,一级标准的有9例;对照组患者来自3病室,共58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为30例,一级标准的有8例。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则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给予心理护理。评价指标及工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问卷得分及生理指标包括术后疼痛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食欲变化指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第一阶段术前患者SCL-90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37.75%的患者SCL总均分大于常模,32.84%患者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的患者总均分大于3分,0.98%患者所有因子分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术前最明显的负性情绪为躯体化症状。46例(22.55%)患者食欲改变得分≥6,43例(21.08%)患者PSQI得分≥7,且SCL-90得分与PSQI得分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将影响SCL-90得分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原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社会支持和疾病认知,其R2=0.332,F值=37.599,p=0.000,回归方程成立。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常模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但略高于常模。35.78%患者SCL-90总均分高于常模,30.39%患者的SCL-90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患者所有因子分均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54例(26.47%)患者术后食欲改变得分≥6,82例(40.20%)患者PSQI得分≥7,88例(43.14%)患者术后2-3天依然还有中到重度疼痛。术后SCL-90得分与术后疼痛、食欲改变及睡眠质量均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25和0.55。经回归分析,疾病认知和就医环境对术后患者SCL-90得分有显着影响,其R2=0.233,F值=29.713,p=0.006。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术前无显着性差异,但术前得分略高于术后,且抑郁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术后显着低于术前。术后睡眠质量显着差于术前。第二阶段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术前和术后需要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的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级别越低,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所需要的心理护理措施越深入。第三阶段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心理评估方法是交谈,其次为量表等心理评估工具,能接受的心理评估时间为每次不超过30分钟。患者对共性心理护理的需求最高,对个性心理护理也有一定的需求。临床护士认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理念和实施程序是可行的,每个条目得分均大于3.5分。进行心理评估的时间术前最好是入院当天和术前一天,术后为术后1-2天。每次评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评估主要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完成。在此次评估中涉及到的问卷及量表可行性得分均大于3.5分。术前、术后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可行性评分在3.79-4.03之间。所提供的指导性的各级心理护理措施可行性评估得分在3.65-4.13之间。第四阶段干预组手术后SCL-90总均分、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着下降;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术后显着高于术前,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着低于术前,其他各因子均无显着性变化。术前符合三级心理护理标准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趋势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术前符合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总体而言干预组手术后SCL-90得分显着降低,尤其是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方面,对照组术前术后则无显着改变,且术后躯体化因子得分反而较术前得分高。干预组术前、术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下降的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其术后负性情绪得分依然显着高于术前需要三级心理护理患者,但是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术后情绪改善程度显着大于三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需要接受一级心理护理的患者,干预组术后负性情绪显着改善,对照组则无显着变化,但两组术前、术后负性情绪变化趋势并无显着差异。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两组负性情绪得分均显着高于常模。两组之间术后级别的改变无显着性差异。经回归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是影响术前需要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后情绪变化的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即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手术后情绪改善明显。生理指标方面:在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中,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显着减轻,平均住院时间干预组显着短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接受心理干预和术前、术后的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R2=0.211,F=4.826,P=0.005:入住监护室的时间、是否接受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疾病种类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其R2=0.543,F=19.279,P=0.0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在各维度中,除病房环境设施和护士美感两个维度外,其他维度干预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患者满意。术前需要接受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满意度分析,干预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06±0.98,对照组为8.57±0.98,经t检验,t值=2.74,p<0.05;干预组在人文关怀维度和健康教育维度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2和-2.47,p<0.05。而术前需要接受三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两组满意度得分干预组为8.50±1.92,对照组为7.46±1.96,总体满意度两组无显着性差异,但健康教育维度干预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2.30,p<0.05。结论1.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症状,但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说明了开展分级心理护理的必要性。2.本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疾病认知、社会支持、就医环境、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等。同时,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其睡眠质量、疼痛则存在显着相关性。3.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级别心理护理的分级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性心理护理措施。4.经过检验,此研究中所制定的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其分级标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级所提供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行而且有效。
高玉芳[2](2019)在《聚焦解决模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种具有临床价值和实践应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1.调查研究:2017年6月2018年6月,便利抽取山西省三甲综合和专科医院肛肠科住院的216例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2.干预研究: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肛肠科收集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肛肠科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和随访1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阶段:对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干预阶段: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间干预前后比较和各组干预前后的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6例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有焦虑情绪者134例,占研究人群的62.04%,患者焦虑评分为50.99±10.17;有抑郁情绪者95例,占研究人群的43.98%,患者抑郁评分为49.92±11.94。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有知识了解程度、疾病对家庭生活事业影响和术后疼痛;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主要有病程、预后担心、疾病对家庭事业生活的影响和肛门功能状况。2.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预后担心、术后疼痛、知识了解程度、疾病对家庭生活事业的影响、病程、肛门功能状况是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其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积极影响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2.聚焦解决模式可显着改善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雨娜[3](2019)在《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适合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聚焦解决干预模式;2.评价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提高疾病应对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分别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两家三甲医院住院选择手术治疗的喉癌、下咽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情绪疏导和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策略,包括描述问题、建构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五个步骤。研究工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医学应对量表、手术室焦虑度简化量表及生理指标、护理满意度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等,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①医院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两次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抑郁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医学应对能力:患者的主要应对方式是面对,其次是回避,屈服较少。两组患者经术前1天干预,入手术室时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有明显改善,在面对和回避两个因子上,试验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屈服因子上,试验组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室焦虑度简化量表: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试验组2.35±1.84,对照组4.68±3.48)均低于干预前(试验组4.77±2.78,对照组5.1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干预后全麻诱导前患者焦虑度比较显示,试验组焦虑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压、心率: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四个不同时间点(术前1天、入手术室、全麻诱导前、术后3天)测量,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对在手术室等候期间干预前后两个时间点进行分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变化值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⑤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干预后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术式导致的功能损伤度与患者的负性情绪成正比。3.患者围手术期印象最深刻、最焦虑无助的时段为手术室等候期。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较常规心理护理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尤其是手术室等候期)负性情绪,稳定术前血压,提高疾病应对能力及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但是在干预时机、干预时长和干预的延续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孙红[4](2019)在《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提出自正颌手术用于治疗牙颌面畸形患者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正颌手术在改变了颌骨的形态与位置结构以后,势必会对颞下颌关节(TMJ)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来说,术前可能已经存在TMJ紊乱或髁-窝关系不协调与不稳定,术后随着髁突位置、咀嚼肌方向与功能的变化以及咬合关系的适应性调整,势必会对TMJ产生一定的位置与功能性改变。其中,部分存在关节症状的患者在正颌手术后症状会得以改善,但也有一部分原有症状会加重,而有些术前没有关节症状的患者在正颌术后出现关节不适甚至TMD,说明正颌手术与TMJ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虽然有大量的研究从各个角度分析正颌手术与TMJ的关系,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尚难以解释二者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正颌术后效果评价,临床上多由治疗医师主导,仅局限于患者形貌观测、影像学对照及口颌功能的客观评价,缺乏的是患者自身的主观评价。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3D)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颌骨形态学研究,可以对TMJ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获取骨性Ⅲ类患者实施双颌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在构建TMJ三维结构的基础上,观察手术前后的TMJ结构变化,分析正颌手术对TMJ位置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疗实践与研究已由单纯的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拓展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范畴。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正颌患者对自身生存质量的主观评价,多维度探讨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利用三维叠加映射技术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位置与形态变化目的:通过获取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软件构建TMJ模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空间位置与形态的改变。方法:收集20例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髁突与下颌升支3D模型,以颅底为配准区域进行手术前后模型配准,观察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改变情况,进行位移数据分析,并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髁突体积变化。结果:多数患者术前的髁突形态左右不对称,但左右髁突体积没有明显差异,手术前后髁突体积也没有明显差异;男性髁突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术后半年20例患者的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变。结论:三维叠加映射技术可用于TMJ形态学研究,可精确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与形态变化。正颌术后半年髁突及下颌升支均发生轻度的无规律位移。第二部分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三维重建及对比研究目的:通过获取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间隙模型,比较手术前后颞下颌间隙的容积改变。方法:收集20名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间隙的3D模型,将模型进行分割,计算关节间隙容积并进行手术前后数据分析。结果:双侧关节间隙容积在正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右侧较左侧更为显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正颌手术前后的双侧关节容积成明显正相关。结论: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左侧与右侧关节间隙呈正相关关系;术后半年关节间隙容积大于术前,尤其是右侧关节,而对性别的研究没有差异。第三部分手术前后关节窝及髁突关系的研究目的:通过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髁—窝关系。方法:收集20例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3D模型,将模型进行分割计算,重建下颌关节窝的三维模型,测量关节窝与髁突内外径长度,同时测量关节窝内外极连线与正中矢状平面的交角及髁突轴面水平角,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20例患者髁突的内外径与关节窝内外径有正向相关性;手术前后右侧髁突水平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右关节窝水平角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关节窝水平角及术后双侧髁突水平角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r=0.6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患者髁突的内外径与关节窝内外径有正向相关性,而前后径两者之间则相关性较弱。术后右侧髁突水平角改变明显,正颌手术后髁突水平角轻度变小。第四部分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目的:通过《口腔健康影响概况问卷》(OHIP-14)和《正颌相关生存质量问卷》(OQLQ)调查,对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制式表格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进行正颌手术的8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的自我测评结果,并收集96例同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术前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术后,术前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前OQLQ各领域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OHIP-14在功能和心理领域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性III类双颌手术组术后所有维度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变化(P<0.001)。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术前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群,正颌手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提升,其中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提升最为显着。综上所述:颞下颌关节结构与髁突位置、关节间隙在正颌术后半年与术前均有改变,关节间隙增大,髁突外侧轻度向前内旋转。正颌手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樊文彬[5](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吕怀娟[6](2007)在《普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以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尝试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从中归纳、提炼普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潜在影响因子,使普外科护士能快捷、清晰的了解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以期建立一个普外临床护士使用的有效可信、操作便捷的患者心理状态的评定工具;对不同患者进行差异显着性比较,总结普外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并借以寻求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便有效控制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访谈护理专家和普外患者以及研究以往的心理量表,收集问卷项目,通过项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剔除质量不高的项目。然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炼出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构件初步的理论模型,并最终形成《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用此量表调查普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的差异显着性比较,筛选出普外患者中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人群,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共有五个,分别是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和社会退缩。经检验,《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较好水平;量表对普外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健康需求是否被满足、社会支持系统、手术前后、住院次数、疾病诊断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年龄、家庭劳动力情况、家庭决策地位情况并未发现对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形成显着性差异。结论:1、《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2、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有5个,分别为因子1焦虑/抑郁状态,因子2恐惧,因子3一般躯体状况,因子4预感性悲哀,因子5社会退缩;3、普外患者中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健康需求未被满足、社会支持缺乏、手术后、住院次数多、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
许玉玲[7](1997)在《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文中提出从心理学的护病角度,通过对39例腹部外科病人(其中18例癌症病人),手术前后(1周内)的疼痛程度、情绪变化及睡眠质量的观察,采用同源配对的秩和检验,着重了解手术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检验结果表明:1按卡诺夫斯基氏的疼痛分级法,术后全部病例痛觉明显下降或痛觉消失(P<0.001)。2病者术前普遍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表现,术后大部分变为平静心境,甚至心情愉快(P<0.001)。3参照Monroe氏的标准睡眠质量标准,术后睡眠好者明显多于术前(0.001<0<0.002)。通过手术及解释、安慰等心理护理,对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症状改善有一定帮助。因此,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罗辉[8](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王滨,李振娟,刘萍,左露[9](2020)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深圳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ERAS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流质饮食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2.14%)(P<0.05);干预前,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针对复杂性肾结石行手术治疗病人实施ERAS护理有利于缓解病人不良心态,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结石一次性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韩媛[10](2017)在《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然而HIPEC护理现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护理模式。个案管理是新型、有效的管理型肿瘤照护模式,是构建HIPEC护理模式的理想契入点。目的:1.汉化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The 34-item Short-For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SF34)与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The Support Person’s Unmet Needs Survey-Short Form,SPUNS-SF),并测量其心理学测量指标。2.明确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3.构建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本研究将为测量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中国大陆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的需求提供新型、有效测评工具;为规范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护理实践与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范式与科学依据;为中国大陆肿瘤照护领域深入研究与推进个案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1.采用翻译-回译-专家讨论-预实验的方法分别对SCNS-SF34、SPUNS-SF进行汉化;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便利抽取癌症患者及主要照护者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研究,评价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简体中文版(The 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34-item Short-For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SF34-C(Mandarin))、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简体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upport Person’s Unmet Needs Survey-Short Form,SPUNS-SFC)的心理学测量指标。2.将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横断面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其各自的需求。3.采用病例回顾研究,分析胃肠恶性肿瘤HIPEC围治疗期诊疗护理信息特点,在此基础上,拟订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HIPEC-CNP)草案;然后,基于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胃肠恶性肿瘤HIPEC-CNP草案,采用循证证据检索与总结、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分别拟订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及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从而,初步形成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最后,采用两轮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对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进行论证与修订,完成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结果:1.SCNS-SF34-C(Mandarin)与SPUNS-SFC的心理学测量指标:(1)SCNS-SF34-C(Mandarin)共包含33个条目,5个维度:医疗体系服务与信息需求、心理需求、患者照护与支持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757%;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7,5个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8540.942。(2)SPUNS-SFC共包含21个条目,5个维度:信息需求、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个人与情绪的需求、应对对未来的担忧的需求、经济需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47%;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5个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870.95。2.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1)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的心理需求程度、生理与日常活动需求程度最高,且显着高于胃肠恶性肿瘤非HIPEC患者该两方面的需求程度(t=-4.353,P<0.001;t=-5.584,P<0.001)。(2)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在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t=-2.510,P<0.05)、个人与情绪的需求(t=-3.727,P<0.001)、经济需求(t=-2.757,P<0.05)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HIPEC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的得分;其对各类需求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应对对未来的担忧的需求、个人与情绪的需求、信息需求、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经济需求。3.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2.86%、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介于3.544.60,变异系数介于0.100.24,专家咨询协调系数为W=0.413(P<0.001)。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包含:(1)HIPEC-CNP(含时间限定、入径标准、出径标准、可能出现的变异、9类HIPEC各单日CNP实施表格)(见附录23);(2)七类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含HIPEC治疗中专科护理操作方案、HIPEC围治疗期营养支持方案、HIPEC围治疗期VTE预防及运动方案、HIPEC围治疗期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HIPEC围治疗期肠功能管理方案、HIPEC围治疗期个体化心理支持方案、HIPEC围治疗期主要照护者个体化支持性照护方案)(见附录23)及HIPEC健康管理手册(见附录23);(3)质性评价(主观评价指标)与量性评价(卫生经济学指标、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的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23)。结论:1.SCNS-SF34-C(Mandarin)、SPUNS-SF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别是测量中国大陆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中国大陆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需求的有效测评工具。2.在胃肠恶性肿瘤HIPEC围治疗期,护理人员应注意全程、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活动需求,以及主要照护者各类需求的程度及变化。3.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Delphi专家咨询结果理想,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该模式为HIPEC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初步的参考范式与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大陆肿瘤照护领域推进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然而,有待于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HIPEC-CP)建立完善后,以HIPEC-CP为支撑,开展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论证本课题构建模式的临床实践成效。
二、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路线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制定的依据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资料的收集 |
2.2.3.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
2.3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
2.3.1. 病人的一般资料 |
2.3.2. 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
2.3.3. 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
2.3.4.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
2.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4.1 心理状况的分析 |
2.4.2 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
2.4.3 生理指标与患者心理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模式的基本确立 |
3.1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
3.1.1. 术前的心理评估 |
3.1.2. 术前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
3.1.3. 术前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
3.1.4. 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
3.2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
3.2.1 术后患者的心理评估 |
3.2.2 术后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
3.2.3 术后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
3.2.4 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
第四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 |
4.1 调查对象 |
4.1.1 患者 |
4.1.2 临床护士 |
4.2 调查方法 |
4.2.1 对患者的调查 |
4.2.2 对临床护士的调查 |
4.2.3 资料收集过程 |
4.3 调查结果 |
4.3.1 患者的调查结果 |
4.3.2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一阶段) |
4.3.3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二阶段) |
4.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
4.4.1 从患者角度分析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
4.4.2 从临床护士角度分析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
4.4.3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伦理分析 |
第五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的探讨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工具 |
5.2.2 干预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
5.2.3 资料的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一般资料(见表5-1) |
5.3.2 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5-2、表5-3) |
5.3.3 术前不同心理护理级别患者SCL-90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
5.3.4 相关生理指标改变情况及分析 |
5.3.5 满意度得分情况(见表5-13) |
5.3.6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级别的变化(见表5-14) |
5.4 讨论 |
5.4.1 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
5.4.2 患者满意度分析 |
5.4.3 分级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困难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2)聚焦解决模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现状调查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部分 聚焦解决模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的影响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肛肠疾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理论依据与操作性定义 |
(一) 理论依据-聚焦解决模式 |
(二) 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3. 样本量计算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分组 |
(二) 方案设计与干预措施 |
1. 成立研究小组 |
2. 预试验 |
3. 干预措施 |
4. 干预形式与时间 |
5. 问卷量表评估时机 |
(三) 评价指标 |
(四) 质量控制 |
(五) 统计方法 |
(六) 技术路线 |
(七) 科研伦理 |
三、结果 |
(一) 两组喉癌、下咽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二)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能力、血压比较 |
1. 医院焦虑抑郁筛查结果 |
2. 手术室焦虑度简化量表结果 |
3. 医学应对方式结果 |
4. 血压、心率测量结果 |
(三) 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
(四) 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感受调查结果(附表G)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喉癌、下咽癌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二) 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 不同术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
(四) 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
(五) 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应对能力影响效果分析 |
(六) 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血压影响分析 |
(七) 聚焦解决模式可提高喉癌、下咽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
(八) 喉癌、下咽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调查分析 |
(九)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4)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引言 |
第一部分 利用三维叠加映射技术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位置与形态变化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三维重建及对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手术前后关节窝及髁突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发表文章 |
致谢 |
(5)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
6 评估与干预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
2 便秘症状评估 |
3 生活质量评估 |
4 精神心理评估 |
5 其他评估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课题来源 |
2.2 研究对象来源 |
2.3 研究对象入组 |
2.4 主要研究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排便相关指标 |
3.3 精神心理指标 |
3.4 生活质量评价 |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FC的危险因素 |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5 问题与展望 |
6 调查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课题来源 |
2.2 病例来源 |
2.3 试验设计 |
2.4 受试者选择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
3.2 中医证候 |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
3.5 Wexner便秘评分 |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
3.7 精神心理指标 |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 疗效分析 |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
4.2 生活质量分析 |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
5 讨论 |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
6 问题与展望 |
6.1 此次研究 |
6.2 中医药科研 |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
6.4 精神心理干预 |
7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
综述 |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药治疗 |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
1 指南及共识 |
2 定义 |
3 流行病学 |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
5 病理生理机制 |
6 诊断标准 |
7 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普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问卷编制 |
1 测验用途 |
2 适用范围 |
3 量表的性质 |
4 量表研制 |
4.1 问卷第一稿的编制 |
4.2 问卷第二稿的试用与修改 |
4.3 问卷第三稿的试用与修改 |
4.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5 讨论 |
5.1 量表编制方法与策略 |
5.2 量表的结构 |
5.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应用与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整体特点 |
4.2 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性比较 |
5 心理护理对策 |
5.1 针对普外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提出对策 |
5.2 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 |
6 创新与不足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非精神科医院心理护理发展现状 |
附录1: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第一稿 |
附录2: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第二稿 |
附录3: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第三稿 |
附录4: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第四稿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8)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
前言 |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
3 讨论 |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2.7 倒漏斗图分析 |
3 讨论 |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术前护理 |
1.2.2.2 术后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1.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
2. 探索性构建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3. 个案管理是构建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模式的理想契入点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研究 |
一、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的跨文化调适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二、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三、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的跨文化调适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四、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部分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 |
一、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的拟定 |
(一)研究目的 |
(二)方法 |
1.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护理路径草案的拟定 |
2.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的拟定 |
3.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的拟定 |
4. 资料分析方法 |
(三)结果 |
1.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护理路径草案 |
2.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 |
3.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
4.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其他辅助表格 |
(四)讨论 |
二、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修订 |
(一)研究目的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全文总结 |
一、主要结果与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D]. 杨敏. 中南大学, 2009(04)
- [2]聚焦解决模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D]. 高玉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张雨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D]. 孙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5]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普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D]. 吕怀娟. 石河子大学, 2007(06)
- [7]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J]. 许玉玲. 实用护理杂志, 1997(01)
- [8]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王滨,李振娟,刘萍,左露. 全科护理, 2020(22)
- [10]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D]. 韩媛. 广州医科大学,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