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曾诒萍,张美媛,黄桂华[1](2021)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率、肌肉紧张中重度占比、VAS、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满意度显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建[2](2021)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Ⅰ-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凝血功能(术前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1)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2)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中两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郭向丽[3](2021)在《围术期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65例,分为参考组(n=32)与试验组(n=33),参考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围术期整体护理路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发生感染、疼痛、压疮等并发症率。结果随访6个月,参考组优12例,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4.37%。试验组优20例,良11例,优良率为93.9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240,P<0.05)。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参考组1例感染,2例疼痛,并发症率为9.38%,试验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参考组(χ2=10.370,P<0.05)。结论利用围术期整体护理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予以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推荐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曹澍[4](2021)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及对侧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虽然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更新进步显着改善了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术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变化和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趋势,比较对侧髋部再发骨折发生风险,以提高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认识,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后患者骨质疏松管理提供参考,以减少再骨折的危害。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患髋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及对侧髋部骨密度值,摄X线片评价假体植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1)围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切口长度(PFNA为主钉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记录不同时期对侧髋部骨密度(术后即刻、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析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4)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手术切口长度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5.70±1.72 cm和11.16±2.07 cm(p<0.05);手术时间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66.73±19.91和91.13±29.40 min(p<0.05);术中出血量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104.67±74.14和148.48±89.67 ml(p<0.05);平均住院时间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9.28±2.59和12.35±4.02天(p<0.05);住院花费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22030.54±3627.97和29270.26±3210.77元(p<0.05);术后下地负重时间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44.98±6.51和5.91±4.22天(p<0.05)。术后第1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分别为29.92±3.55和50.67±8.97(p<0.05);术后第3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分别为46.84±4.54和69.04±10.05(p<0.05);术后第6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1.34±8.89和74.39±8.10(p>0.05);术后第12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8.48±9.17和78.70±7.78(p>0.05)。术后即刻-第1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分别为-0.06±0.06和-0.02±0.01(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分别为-0.03±0.03和-0.02±0.02(p<0.05);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分别为-0.02±0.05和0.02±0.02(p<0.05);术后第6-12个月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分别为0.09±0.08和0.16±0.0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术后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时间因素及时间与手术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2组比较,PFNA组术后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均低于FHR组(P<0.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15.4%和5.3%(p<0.05)。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3.80%和0%(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均需要加强至少一年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安全防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显着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对侧髋部骨密度恢复更早更快,有助于减少对侧髋部骨折风险。
刘伟[5](2021)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展开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畸形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低于对照组的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为(42.4±4.2)分、活动范围评分为(3.9±0.4)分、畸形评分为(4.5±0.6)分及疼痛评分为(39.3±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3±4.2)、(3.3±0.5)、(3.1±0.2)及(34.7±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期间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蔡兰英,李英姿[6](2020)在《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率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估围术期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运用价值,以促进该方法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群体中的推广应用。方法将我院骨科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组,予以常规护理、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率1.56%,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2.79±0.58)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天数(5.04±0.89) d及住院时间(8.39±1.26) d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8.44%,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并助力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
张玉叶[7](2020)在《多模式延续性护理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采取多模式延续性护理促进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两组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了解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后3个月与6个月时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出院后电话回访、术后复查、家庭访视相结合的多模式延续性护理方法,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及时评估与指导,可以显着提高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黄彩清,卢美萍,吴南莲[8](2020)在《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在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在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头置换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对股骨头置换患者具有明显作用,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预防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代正强,程永萍,袁振强[9](2020)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到息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双极人工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 %,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0.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后患者下床时间更早,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有效降低并发症。
张建,杨阳,龚泰芳,张江,于云祥[10](2020)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Ⅱ-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0.05);②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 <0.05);术后1年2组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③术后并发症中2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2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短,可早期负重,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生理指标变化 |
2.2 心理指标变化 |
2.3 护理满意度评价 |
3 讨论 |
(2)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设计 |
2.时间和地点 |
3.对象 |
3.1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及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材料 |
5.方法 |
5.1 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 |
5.2 PFNA组 |
5.3 术后处理 |
5.4 随访 |
6.主要观察指标 |
6.1 临床观察指标 |
6.2 影像学观察指标 |
7.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参与者数量分析 |
2.患者分组流程图 |
3.基本资料 |
4.临床指标 |
5.Harris功能评分表 |
6.术后并发症情况 |
7.典型病例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围术期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护理方法 |
1.3.1 术前访视 |
1.3.2 术前心理护理 |
1.3.3 术后临床护理 |
1.3.4 术后环境护理 |
1.3.5 术后睡眠护理 |
1.3.6 饮食指导 |
1.3.7 术后功能锻炼 |
1.3.8 对照护者提供帮助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1 临床疗效 |
1.4.2 并发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4)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及对侧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骨质疏松症常见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5)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畸形及疼痛评分比较 |
3 讨论 |
(6)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率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术后并发症率 |
2.2 疼痛状况及住院时间 |
2.3 护理满意度 |
2.4 生活质量评分 |
3 讨论 |
(7)多模式延续性护理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在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3 讨 论 |
(10)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3.1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 |
1.3.2 纳入标准[23] |
1.3.3 排除标准 |
1.4 材料 |
1.5 方法2组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 |
1.5.1 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 |
1.5.2 PFNA组 |
1.5.3 术后处理 |
1.5.4 随访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6.1 临床观察指标 |
1.6.2 影像学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患者分组流程 |
2.3 基本资料见表2,3。 |
2.4 临床指标 |
2.5 Harris功能评分 |
2.6 术后并发症情况 |
2.7 典型病例 |
3 讨论Discussion |
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 曾诒萍,张美媛,黄桂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1(02)
- [2]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D]. 张建.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3]围术期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郭向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8)
- [4]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及对侧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研究[D]. 曹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干预[J].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1)
- [6]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率影响分析[J]. 蔡兰英,李英姿.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04)
- [7]多模式延续性护理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张玉叶. 名医, 2020(19)
- [8]知信行延续护理模式在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黄彩清,卢美萍,吴南莲.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03)
- [9]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 代正强,程永萍,袁振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2)
- [10]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 张建,杨阳,龚泰芳,张江,于云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