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安全教育盲区现象的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莫水兰[1](2021)在《安全应急体验馆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孝新[2](2021)在《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于家懿[3](2021)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施的行动研究 ——以B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例》文中认为
周文艺[4](2021)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的韧性拓展》文中提出
郭民[5](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超高层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亚楠[6](2020)在《“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议题设置及传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十四岁以下的儿童总量已达到两亿多,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从儿童的生存状态中可直接反映出成人世界乃至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诸如社会品质建构的问题、隐藏在社会深处的阶层变化问题、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完善问题等等,所以,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和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社会各界对儿童群体的关注度逐渐增多,而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对涉及儿童的新闻如何报道,不仅体现着媒体对儿童群体的认识与态度,也会影响着公众对儿童群体的认知。所以本文以“央视新闻”微博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媒体应如何全面、客观地呈现儿童本身及其关系世界,让公众正确认识儿童群体及其生活环境,并合社会各界之力共同为儿童营造良好地成长环境。之所以以“央视新闻”微博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渐发展,微博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系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其价值尤为显着;又基于中央广播电视台的主流媒体地位,及其具备的高度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故本文以央视新闻微博中的儿童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的全部儿童报道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通过统计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主要人物关系等内容,并对部分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儿童新闻的传播意义,并总结央视新闻微博中呈现的儿童形象及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报道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具体来说对央视新闻微博中的儿童报道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并进行数据比对,以此分析“央视新闻”微博中有关儿童报道的基本情况及显在特点,诸如央视新闻微博中的儿童议题“色调”冷暖相当,新闻中所涉及的与儿童相关的人物的职业特征较为明显,在男女童报道占比上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在报道倾向上以正面情感倾向报道为主,等等。第二部分基于叙事、修辞以及认知框架具体分析央视新闻微博中呈现的儿童形象。从文本叙事上看,其主要通过在标题中加入情感指示词语、网络表情符号以及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传递情感态度;从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来看,其报道主要通过情感共识构建“同情认同”、通过分裂对立构建“对立认同”。总体来看,央视新闻在报道儿童议题时倾向性呈现出了三种形象。在客观中呈现儿童被救援被帮助的形象;正面呈现了儿童童真可爱、成熟懂事、温暖社会的积极形象;负面呈现了儿童被伤害和儿童伤害他人的消极形象。第三部分结合文本分析,论述央视新闻微博中的儿童报道的传播价值。诸如尽力强化社会风险提示,增加受众预防危险的经验共识,降低“社会风险”;极大凝聚社会情感共识,建立与受众的情感连接,激发人们的善意行动;帮助他者获得舆论力量,有利于舆论引导,增加社会和谐度;暴露儿童生存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第四部分主要聚焦于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报道的具体问题,诸如传播选择相对失衡,新闻信息不够全面、留守儿童报道不足、西部报道相对缺乏、力求感动“用力过猛”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更好的呈现儿童的媒介形象,为儿童营造更加有益的成长空间。
王静静[7](2020)在《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的严峻形势令我们共生共存的社会置于高风险状态。当前,国际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灾害事故频发,我国社会发展正值关键转型期,城市公共环境也是“危机四伏”,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理念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安全风险呈现出新的趋势。上海市作为我国特大城市之一,承载着超大的人口规模和巨大的发展压力,对其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与城市风险评估无疑颇具挑战性和复杂性。基于上海市的特殊定位,有效应对上海市内在的脆弱性应当从多个方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布局、多领域研究。针对风险多发的城市进行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及指标体系的研究举足轻重,科学的风险评估能够切实助力城市及早发现潜在风险隐患,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实力。基于此,论文通过剖析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现状,阐述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基础,深入分析“脆弱性”与“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证探索。通过梳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对上海市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将量化数据代入评估指标体系中,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当前风险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对风险评估结果做进一步客观分析,进而更透彻地分析现有的公共安全短板和安全发展瓶颈,探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化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善对策与建议,试图从中发掘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运行的一般性规律,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在发展规划、应急部署、设计布局、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有力参考,有利于强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抵御风险能力,促进社会安全和谐发展。该论文有图18幅,表21个,参考文献75篇。
马颖[8](2020)在《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认为课间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周一至周五除去课堂教学活动所需时间以外的其他所有剩余时间内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所构成的生活。本文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该校三、四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现状,其中包括课间生活的时间利用情况、空间利用情况、小课间自由活动情况与大课间课外活动情况。中年级小学生的课间生活主要由小课间和大课间组成,小课间学生的活动以课间游戏为主,大课间学生的活动包括课间操活动、升旗仪式和各类校内活动等。本文从小课间游戏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对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进行阐述,小课间游戏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游戏培养守规则、合作与竞争、宽容、关怀等道德品质,在游戏中磨练耐挫力、自制力等道德意志。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参加升旗仪式培养爱国情感、学会自律,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类活动培养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通过参加竞赛类活动培养羞耻感与集体责任感,通过参加宣传演习类活动感知社会职业、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经观察发现小学生课间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存在于教育管理者与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互动中。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对本校教师子女的优待等不公平现象、不诚实的“诚实教育”、理性精神的匮乏。师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教师占用学生小课间等不人道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差别对待等不公平现象、教师教学生说谎等不诚实现象。小学生课间生活中出现不道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对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认知不足、可利用资源不足、课间活动的功利性、教师与学生的消极参与等。通过剖析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中不道德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具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构成要素:合理的时间与空间安排、高效利用的小课间、新颖有趣的课间操、走出刻板的升旗仪式、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从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角度提出有助于建构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建议:教育管理者统筹全局、教师有效参与课间生活、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
周莹[9](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庞婧[10](2020)在《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往来的需要,水上交通运输业务不断增多,频发的水上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水域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其中,水上交通从业者和航运管理者的过失行为成为制约水上交通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水上交通领域的犯罪问题甚少引起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水上交通领域的过失犯罪问题更是缺乏系统性的整合。理论上的空白导致司法实践中无法规范化认定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化海洋刑事法治功能的实现。在充分考察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的基础之上,本文致力于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探讨,期待能够为我国刑事立法设置合理的罪刑标准提供建议,为司法实践中认定水上交通过失犯罪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司法路径选择,从而为推动当今语境下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理论体系的完善略尽绵力。本文主要围绕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展开研究。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在明确当前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本文具有的研究价值进行论述。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本章结合中外学者对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从狭义层面对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进行界定并明确其在刑法典中的归类依据。在进一步认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典型特征之后,分别从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主体范围、过失原因、过失内容层面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类型和存在范围进行明确,从而方便下文的研究论述。此外,本章还针对传统的航运免责思维误区指出刑法介入水上交通过失犯罪需要兼顾的因素。第二章论述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界定。首先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进行阐述,并区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不同类型的实行行为表现形式。对于其中较为典型的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的认定提出应当以过失阶段说为路径选择。第三章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标准与认定进行探讨。就目前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中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标准设置合理性问题分析,并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特有的结果形态即人员落水失踪、船舶溢油污染提出司法适用路径。第四章着重论述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判断路径。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具有多因一果性、受介入因素影响因果进程、因果联系本身具有复杂性等特征,在理解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应当分为事实归因和结果归责两个阶段进行,并分别适用条件因果关系理论和客观归责理论完成因果关系的判断任务。第五章重点研究不同过失类型下水上交通犯罪主体的范围和特殊情形下的责任主体限定。在总结不同过失类型水上交通过失主体范围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对值班水手、引航员这两类在司法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刑事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并对船舶组织体系内部具有监督职责的主体层级以逆向原则进行限定。另外,对常见的一般管理情形和管理错位情形中责任主体分别进行明确。第六章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义务进行论述。文章分别从注意义务的内容、根据以及履行三方面对水上交通过失主体的注意义务进行分析;另外,对水上交通不同过失类型中信赖原则的适用进行探讨。在肯定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以及船舶组织体系内进行适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信赖原则的适用限制,提出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领域得以适用的首要基础是实行船舶定线制的水域。另外,基于保障水上交通公共安全法益的需要和严格航运管理者管理义务的导向,提出在航运管理者未履行建立安全管理体制的情形下应否定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中的适用。第七章是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能力判断的阐述,着重对影响水上交通从业者注意能力的因素进行揭示,进而提出在对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选择时,应当充分考察具体水上交通业务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以实际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的主观说作为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相应地,对于航运管理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应当坚持以一般航运管理主体的注意能力为基础的客观说,从而严格其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第八章是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完善建议。针对当前水上交通领域的存在问题,从立法和司法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从立法层面提出应当增设独立罪名并完善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罪刑规范;从司法层面提出应当以宣告死亡作为处理水上交通事故致人落水失踪的路径选择,以溢油吨数作为衡量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中环境法益遭受侵害的标准,同时提高人员伤亡的入罪标准,转变财产损失的认定模式。另外,在司法层面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提出应当以“救助义务的履行”为规范保护目的并关注水上交通责任主体主观明知的认定。
二、消防安全教育盲区现象的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防安全教育盲区现象的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6)“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议题设置及传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及创新点 |
(三)研究设计 |
一、儿童议题报道的类目呈现 |
(一)“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 |
(二)“媒介形象”鲜明,“色彩形象”清晰 |
(三)儿童议题新闻中的相关性角色 |
(四)“男高女低”的性别比例特征明显 |
(五)情感倾向:暖心偏多,悲情亦重 |
二、基于叙事、修辞和认知框架的儿童形象建构 |
(一)文本叙事 |
(二)话语修辞 |
(三)框架分析 |
(四)儿童形象分析 |
三、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议题新闻的传播价值 |
(一)强化社会风险提示 |
(二)凝聚社会情感共识 |
(三)帮助他者获得舆论力量 |
(四)制度法规完善预警 |
四、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议题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对策 |
(一)传播选择相对失衡,新闻信息不够全面 |
(二)东部地区报道占比较多,西部报道相对缺乏 |
(三)为求感动“用力过猛”,需要加强传播效果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项目情况 |
(7)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概念 |
2.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
3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程序 |
3.1 确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
3.2 进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3 选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4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过程 |
4.1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4.2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
5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建议 |
5.1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5.2 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6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现实的反思 |
1.1.2 基于自身经历的反思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1 关于课间生活的研究 |
1.3.2 关于学校生活道德性的研究 |
1.3.3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研究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生活德育论 |
1.4.2 其他相关理论 |
1.5 核心概念界定与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1.5.1 核心概念界定 |
1.5.2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研究对象选择 |
1.6.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S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现状 |
2.1 “时间都去哪了”——课间活动的时间利用情况 |
2.1.1 “急匆匆的课间操” |
2.1.2 “抢占小课间” |
2.1.3 “如果我能决定休息时间” |
2.2 “可望不可及的操场”——课间活动的空间利用情况 |
2.2.1 “狭窄空间里的饥渴” |
2.2.2 “只可远观处” |
2.3 “无游戏不童年”——小课间自由活动 |
2.3.1 课间是否游戏 |
2.3.2 课间不做游戏的原因 |
2.3.3 游戏玩伴选择 |
2.3.4 游戏中的冲突 |
2.3.5 “日理万机”的班主任 |
2.4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课外活动 |
2.4.1 课间操活动 |
2.4.2 大课间升旗仪式 |
2.4.3 大课间组织的校内活动 |
第三章 对S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
3.1 S小学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 |
3.1.1 小课间:课间游戏的道德意义 |
3.1.2 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道德意义 |
3.2 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分析 |
3.2.1 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
3.2.2 师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
3.3 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存在不道德现象的原因 |
3.3.1 学校教育工作者对课间生活的认识不足 |
3.3.2 课间活动的功利性 |
3.3.3 课间活动可利用资源不足 |
3.3.4 教师与学生的消极参与 |
第四章 构建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 |
4.1 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构成要素 |
4.1.1 合理的时间安排与空间安排 |
4.1.2 高效利用的小课间 |
4.1.4 新颖有趣的课间操 |
4.1.5 走出刻板的升旗仪式 |
4.1.6 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 |
4.2 建构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建议 |
4.2.1 教育管理者统筹全局 |
4.2.2 教师有效参与课间生活 |
4.2.3 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生课间生活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小学生课间生活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3 :小学生课间生活的观察提纲 |
附录4 :访谈提纲(学生版) |
致谢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本文的研究综述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研究价值 |
第一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归类依据 |
一、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 |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 |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在刑法典中的归类依据 |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特征 |
一、危害结果严重于道路交通领域 |
二、介入因素具有多重复杂性 |
三、过失竞合的情形较为常见 |
四、由不负责任的心态引发的犯罪 |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类型与存在范围 |
一、基于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不同的分类 |
二、基于主体范围不同的分类 |
三、基于主观过失原因不同的分类 |
四、基于过失内容不同的分类 |
第四节 刑法介入水上交通过失犯罪需要兼顾的因素 |
一、水上交通运输环境的高风险性 |
二、水运经济与航行危险之间的平衡 |
三、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水上交通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
第二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界定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判断内容 |
一、形式要件——违反特殊注意义务 |
二、实质要件——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危险或者危险升高 |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实行行为表现形式 |
一、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作为形式认定 |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不作为认定 |
第三节 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的实行行为界定 |
一、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界定的学说争论 |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实行行为的阶段性类型 |
三、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认定的路径选择 |
第三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的标准与认定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的标准探索 |
一、人员伤亡作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适用标准之反思 |
二、财产损失作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适用标准之反思 |
第二节 水上交通事故致落水失踪的法律后果定性分析 |
一、水上交通事故致落水失踪处理路径的学理争论 |
二、涉水行政、司法机关处理致人落水失踪的不同处理路径 |
三、以宣告死亡论认定致人落水失踪的合理性证成 |
第三节 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法律后果定性分析 |
一、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定性路径的学理争论 |
二、司法实践中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处理路径 |
三、以环境法益侵害衡量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合理性分析 |
第四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特征 |
一、以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为主要表现形式 |
二、介入因素影响因果进程 |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 |
四、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困难 |
第二节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判断难点 |
一、条件说的判断难点 |
二、原因说的判断难点 |
三、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判断难点 |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判断路径选择 |
一、以条件说作为结果归因的重要理论 |
二、以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检验结果归属 |
第五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
第一节 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
一、船舶组织体中业务过失主体范围和界定标准 |
二、值班水手作为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案例审视 |
三、引航员作为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认定 |
第二节 水上交通监督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
一、船舶组织体内监督过失主体范围界定 |
二、船舶组织体系内部监督过失主体追责层级的限定 |
第三节 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
一、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主体范围和责任主体认定 |
二、一般管理情形下责任主体限定 |
三、管理错位情形下责任主体限定 |
第六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义务分析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内容与根据 |
一、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结果预见义务内容 |
二、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结果避免义务内容 |
三、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根据 |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履行 |
一、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履行内容 |
二、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 |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与信赖原则 |
一、信赖原则的一般理论 |
二、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领域中的适用分析 |
三、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监督过失中的适用分析 |
四、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管理过失中的适用分析 |
第七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能力判断 |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注意能力的影响因素 |
一、心理状态对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主体的注意能力影响 |
二、生理状态对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主体的注意能力影响 |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 |
一、注意能力判断标准的学说争鸣 |
二、水上交通从业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选择 |
三、航运管理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选择 |
第八章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刑法完善思考 |
第一节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
一、增设“水上重大航行事故罪”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需要 |
二、由附属刑法规范配合刑事立法进行规制 |
第二节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司法完善 |
一、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入罪标准完善 |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特殊结果形态的法律适用完善 |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逃逸行为的司法认定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消防安全教育盲区现象的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全应急体验馆建设研究[D]. 莫水兰. 山东大学, 2021
- [2]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D]. 杨孝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施的行动研究 ——以B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例[D]. 于家懿.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的韧性拓展[D]. 周文艺.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BIM技术的超高层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D]. 郭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6]“央视新闻”微博中儿童议题设置及传播价值研究[D]. 刘亚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王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D]. 马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D]. 庞婧.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