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胺酮与非那根合用麻醉致呼吸抑制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梦茹[1](2021)在《舒泰与速眠新Ⅱ对家兔复合麻醉的效果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家兔是一种常用实验动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与教学试验等各个领域,而麻醉是试验的重要环节,如何麻醉家兔并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是确保手术与试验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目前对家兔麻醉相关的研究较少,多数选用单一麻醉剂,这些麻醉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为了避免单一麻醉剂的局限性以及剂量过大带来的毒副作用,研究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本试验选用舒泰与速眠新Ⅱ进行复合麻醉,为家兔的麻醉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25只试验用家兔随机分为5组,3个试验组以及2个单一用药的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分别为复合A组、复合B组、复合C组,对照组为舒泰组、速眠新Ⅱ组。复合A组:静脉注射2 mg/kg(0.04 mL/kg)的舒泰,肌肉注射4 mg/kg(0.04 mL/kg)的速眠新Ⅱ;复合B组:静脉注射2 mg/kg(0.04 mL/kg)的舒泰,肌肉注射6 mg/kg(0.06 mL/kg)的速眠新Ⅱ;复合C组:静脉注射2 mg/kg(0.04mL/kg)的舒泰,肌肉注射8 mg/kg(0.08 mL/kg)的速眠新Ⅱ;舒泰组:静脉注射5 mg/kg(0.1 mL/kg)的舒泰;速眠新Ⅱ组:肌肉注射20 mg/kg(0.2 mL/kg)的速眠新Ⅱ。给药后记录各组麻醉时间(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总时间),以全部药物注射完毕作为0 min,监测记录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时家兔的的生理指标(心率、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生物反射活动(眼睑反射、角膜反射、肛门反射)和麻醉效果(镇静、镇痛、肌松),并通过家兔阑尾切除术、胃切开术、去势术、绝育术进行手术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舒泰与速眠新Ⅱ联合应用对家兔进行麻醉比单一用药效果更佳。按照舒泰2 mg/kg(0.04 mL/kg)静脉注射、速眠新Ⅱ6 mg/kg(0.06 mL/kg)肌肉注射时麻醉诱导迅速,麻醉期家兔肌肉松弛,对外界声音刺激无反应,有54.51±2.80 min的完全麻醉时间。麻醉过程中家兔的心率、体温、呼吸与血氧饱和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均在机体的耐受范围内。相较于其他复合组麻醉深度适宜,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度高。对该麻醉方案进行了手术验证,几组验证手术均顺利完成,家兔术后恢复良好,表明该麻醉方案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家兔临床试验的麻醉需要。
王宇鑫[2](2018)在《氯胺酮麻醉经EGF/NMDA/CREB/BDNF通路对子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氯胺酮作为临床麻醉药物、具有良好镇痛作用,在兽医临床应用广泛,诸多研究表明氯胺酮在全身麻醉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但这些麻醉药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此,论文试验通过观察孕期氯胺酮麻醉对子代鼠成年后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以及对出生后海马发育的影响,探讨孕期怀孕大鼠接受氯胺酮麻醉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NMDA、CERB、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对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对指导今后合理制定药物剂量、麻醉方案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将36只Wistar大鼠分为12组,在发情后交配,检查到阴道栓并且雌鼠阴道内有精子记为孕0天。孕14天时,向雌鼠体内注射氯胺酮。小鼠出生后第一天记录为B0。在B25-B30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环境恐惧实验和嗅觉实验,测试子代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海马进行尼氏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的密度和高尔基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树突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内的EGFR、NR1、NR2B、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离体培养PC1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C组)、DMSO对照组(D组)、氯胺酮用药组(K组)、外源EGF组(E组)、EGFR抑制组(Ei组)和氯胺酮及外源EGF组(K+E组)。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中EGFR、NR1、NR2B、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Morris水迷宫实验:氯胺酮组子代大鼠比对照组子代大鼠的学习速度慢,找到隐藏平台所用的时间比对照组显着延长长(P<0.05)。在探索实验中氯胺酮组子代大鼠通过平台的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2)嗅觉实验: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大鼠无显着差异。(3)场景恐惧实验:两组子代鼠的凝滞时间都比训练阶段增加,差异不显着,但对照组子代鼠在场景恐惧实验的学习记忆与整合的能力高于氯胺酮组子代鼠。(4)尼氏染色实验: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氯胺酮组大鼠的CA1和CA3的神经元的数量明显下降(P<0.05)。(5)高尔基染色实验:氯胺酮组基底树突的密度比对照组下降20.1%,顶端棘密度比对照组组下降21.9%(P<0.05)。(6)氯胺酮对海马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除了NR2A以外,氯胺酮组其他指标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7)氯胺酮对PC12细胞中蛋白表达的影响:氯胺酮组除NR2A蛋白水平没有显着改变外,EGFR、NR1、NR2B、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氯胺酮能下调EGFR、NR1、NR2A、NR2B、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降低NMDA受体亚基的活性影响子代大鼠的学习和空间记忆的能力。
雷梦尧[3](2015)在《不同剂量乙酰丙嗪对犬镇静效果及其与赛拉嗪复合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乙酰丙嗪具有中度镇静作用,能减少动物的自主活动,具有抗惊厥、止吐等作用,能预防麻醉过程中动物出现心律失常,但此药没有明显的镇痛及肌松作用。对于过度兴奋或具有攻击性犬乙酰丙嗪并不是最优选择。赛拉嗓具有深度的镇静及镇痛作用,可用于兴奋且具有攻击性犬,其作用具有可逆性,可被α2-肾上腺素受体颉颃剂颉颃。但该药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诱使动物产生心律失常,肌注后易引起犬、猫呕吐。肌注赛拉嗪通常在15 min内出现最大效应,而乙酰丙嗪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后最大效应在3060 min出现。本试验评价了不同剂量乙酰丙嗪、赛拉嗪与乙酰丙漆合用后对犬镇静效果、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的影响。本试验将乙酰丙嗪按照0.05 mg · kg-1体重(A1)、0.1 mg · kg-1体重(A2)、0.2 mg.kg-1体重(A3)体重三组不同剂量对犬进行肌肉注射给药,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30、60、90、120、150及180 min对犬镇静效果进行评分,监测犬各项生理参数,包括心率(HR)、呼吸率(RR)、平均动脉压(MAP)、直肠温度(RT)。结果表明,A1组对犬心率影响不明显,A2和A3组心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三组均可降低呼吸频率、体温及MAP,其剂量越大则降低越明显,A3组中有5只犬在60 min时MAP低于60mmHg(P<0.05)。三组最大镇静效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均出现在用药后30min,但随着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赛拉嗪与乙酰丙嗪是兽医临床上小动物常用的镇静剂。另一试验将两者组合应用,监测其镇静效果以及对心率、呼吸及体温的影响,并与单独使用两药进行比较,评价三者之间的差异。将乙酰丙嗪0.05 mg · kg-1体重(A)、赛拉嗪0.5 mg · kg-1体重+乙酰丙嗪0.05 mg · kg-1体重(AX)、赛拉嗪0.5 mg · kg-1体重(X)体重分别对犬进行肌肉注射,监测犬用药前和用药后15、30、60、90、120、150及180 min时的基本生理参数,包括心率(HR)、呼吸率(RR)、直肠温度(RT),并对犬镇静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X组比A组及X组镇静作用更强(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A组短(P<0.05),镇静作用持续时间比X组长且副作用较少(P<0.05)。结果提示,高剂量的乙酰丙嗪并未增大对犬的镇静作用,但延长了镇静时间,也增加了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将赛拉嗪与乙酰丙嗪合用,可产生更快更高质量的镇静效果,产生了比单独使用两药时更强的镇静效果,减少了赛拉嗪诱发心率失常的副作用。
张维政[4](2013)在《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药物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对机体生理功能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影响,如:血流动力学相对不平稳、心律失常、心血管的抑制、呼吸的抑制、中毒反应、过敏反应、恶性高热、神经毒性反应、清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针刺麻醉用于临床已几十年,安全、简便、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相对少等优点已被认同。但单纯针刺麻醉存在镇痛不完善、肌肉松弛效果不好、内脏牵拉反应不能完全控制等问题。而针刺麻醉与药物麻醉方法相结合,可减少单纯药物麻醉和单纯针刺麻醉的并发症及解决了单纯一种麻醉不足的问题,电针刺激穴位后对机体各系统产生的双向调节作用,极大地保护了患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效地稳定了血流动力学,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因此,针刺复合全身麻醉比单纯全麻围术期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由于麻醉药用量减少和针刺的调节作用,适合于各种全麻手术患者,为患者的康复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于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为了对比针药复合麻醉与药物全麻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的影响,选择100名择期胃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病例,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为I或II级。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I组,n=50)和针药复合全麻组(II组,n=50),两组均以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针药复合麻醉组在全麻诱导前应用针麻仪(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上巨墟穴)进行电针刺激,针麻诱导15min后与全麻组一样开始全麻诱导和维持。记录麻醉前10分钟、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术中、术毕、拔管、拔管15分钟后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变;并同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各监测时段的血压(BP)及心率(HR)变化,II组患者均较I组患者低且平稳,且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药复合麻醉较之于药物全麻,在血流动力学上更加平稳,并可显着提高拔管质量和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并且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刘澜[5](2013)在《舒眠宁对幼年犬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胺酮、赛拉嗪和咪达唑仑是兽医临床常用的三种麻醉药,尤其更常用于小动物临床的麻醉。但是,单用一种麻醉药常难达到理想的麻醉状态,且有明显的副作用。舒眠宁注射液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小动物疾病学实验室研制的复合麻醉剂,由氯胺酮、塞拉嗪及咪达唑仑三种药物组成。本试验将舒眠宁注射液用于幼年犬,研究其在幼年犬的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给幼年犬肌肉注射舒眠宁和舒泰,比较和评价两药的麻醉效果及存在问题;通过临床手术病例静脉用药,进一步验证舒眠宁麻醉效果及其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为本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和参考。幼年犬8只,未麻醉前用药,60s内静脉推注0.01mL·kg-1舒眠宁。幼年犬静脉推注舒眠宁后起效迅速,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21.4±2.1s、28.0±1.1min、18.0±1.4min;麻醉后血压先升高后缓慢降低,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心率和体温随麻醉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5min时呼吸频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很快恢复到正常生理范围;血氧饱和度在1min时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但5min后恢复到正常值,这说明舒眠宁对幼年犬有短暂的呼吸抑制;血液生化指标始终在生理范围内,说明舒眠宁对幼年犬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麻醉过程中无呕吐、大量流涎等不良反应。健康幼年犬分舒眠宁麻醉组(8只)和舒泰麻醉组(8只),肌肉注射给药,所有幼年犬麻醉前给予阿托品。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别,舒泰(T)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舒眠宁(M)组。舒眠宁组镇静肌松效果好于舒泰组,差异极显着(P<0.01),而两组镇痛分数无显着差异(P>0.05)。舒眠宁组所有幼年犬均能进行气管插管,未发生流涎和胃肠臌气;舒泰组幼年犬难以进行气管插管,仍有吞咽反射、喉头反射及眼睑反射,麻醉过程中幼年犬大量流涎,个别犬出现胃肠臌气。舒眠宁组和舒泰组体温、呼吸数、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无差异。两组对幼年犬心率和血压影响水平不同,舒眠宁组其心率和血压先升高后缓慢降低,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舒泰组则发生心动过速。舒眠宁注射液用于门诊手术病犬60例,其手术时间(T3)、苏醒时间(T4、追加麻醉次数(N)及总用药量(SUM)依手术类型、动物身体状况及体型大小而定。首次麻醉维持时间为23.8±8.1min,苏醒时间为32.2±12.9min。手术麻醉效果为优级51/62(85.0%),良级7/60(11.7%),可级2/60(3.3%)。苏醒质量评分为3.8±0.5,苏醒期平稳,无共济失调,术后恢复良好。麻醉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较麻醉前差异极显着(P<0.01)。从临床病犬手术麻醉效果看,舒眠宁注射液适用于犬的临床麻醉,麻醉效果确实,苏醒过程平稳。
王凯,马国臣[6](2013)在《DPK肌注复合局麻在小儿手术中临床观察》文中认为根据个人临床用药习惯不同,小儿麻醉用药方法多,DPK为杜冷丁(Dolantin)、非那根(Phenergan)、氯胺酮注射液(Katamine)的英文字头缩写,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在小儿手术中应用DPK混合液肌注复合局麻完成小儿麻醉31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小儿共计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12岁,全身情况良好,ASA分级Ⅰ-Ⅱ级。其中阑尾炎12例、腹股沟斜疝6例、
许学兵,宋文涛[7](2012)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30~60岁女性、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独曲马多组(T组)和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联合用药组(DT组)。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实施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毕启动PCIA泵。T组PCIA泵配方为曲马多1 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DT组PCIA泵配方为曲马多1 g加右美托咪定200μ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PCIA设置为负荷量10 mL,背景剂量1 mL/h,自控剂量1 mL,锁定时间5 min。采用数字等级评分(NRS,0~10)法比较两组术后0~24 h(T1)和~48 h(T2)时段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各时间段患者镇静评分、总体睡眠质量、曲马多消耗量、哌替啶肌肉注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平稳。咳嗽运动时组间镇痛质量差异无显着性,但静息时DT组患者镇痛质量优于T组(P<0.05)。DT组和T组总体镇痛满意度(76%vs 62%)差异有显着性(P<0.05)。DT组患者曲马多消显着低于T组(P<0.05),且48 h内T组和DT组需补充镇痛的比例分别为22%和8%。DT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优于T组(3.09 vs 4.15,P<0.05)。DT头晕嗜睡发生率较T组下降,而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曲马多PCIA效果,并有助于减少曲马多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古津贤,蔡昱,王国平[8](2011)在《临床若干医疗行为过失认定述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讨论用药副作用过失、麻醉、病理检查中医疗过失的特点、表现及认定等问题,包括每利过失的概述、常见之形态、过失之认定(涵盖主体、主观方面、外部表形等)及过失之预防措施等,目的为在相关医疗过程中可以防微杜渐,避免纠纷之发生。
宋文学,胡建军[9](2009)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在LC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82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静脉麻醉后SPO2、PETCO2、RR、HR、BP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并发症,术毕即刻能被唤醒,SPO2、PETCO2、RR、HR、BP均平稳,安全返回病区。结论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邵勇平,于军[10](2009)在《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问题》文中指出眼科除了具有外科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外,由于眼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使之形成了专业性很强的特点。我国眼科麻醉的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眼科的逐步发展和需要,开始形成了专科麻醉。
二、氯胺酮与非那根合用麻醉致呼吸抑制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胺酮与非那根合用麻醉致呼吸抑制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舒泰与速眠新Ⅱ对家兔复合麻醉的效果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动物麻醉概述 |
1.1 动物全身麻醉 |
1.2 动物复合麻醉 |
2 家兔的应用及麻醉研究现状 |
2.1 家兔的应用 |
2.2 家兔麻醉研究现状 |
3 麻醉监测及意义 |
3.1 麻醉时期的监测 |
3.2 临床生理指标的监测 |
4 试验用麻醉药 |
4.1 舒泰 |
4.2 速眠新Ⅱ |
4.3 舒泰与速眠新Ⅱ复合应用情况 |
5 试验目的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2 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试验前准备 |
2.3 试验方法 |
2.4 麻醉监测 |
3 数据分析 |
4 手术验证试验 |
4.1 家兔阑尾切除术 |
4.2 家兔胃切开术 |
4.3 家兔去势术 |
4.4 家兔绝育术 |
结果 |
1 麻醉时间监测结果 |
2 临床生理指标监测结果 |
2.1 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
2.2 反射活动监测结果 |
2.3 麻醉效果监测结果 |
3 手术验证结果 |
讨论 |
1 舒泰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麻醉时期的影响 |
2 舒泰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3 舒泰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
4 舒泰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5 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
6 临床应用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氯胺酮麻醉经EGF/NMDA/CREB/BDNF通路对子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动物麻醉 |
1.2 氯胺酮研究进展 |
1.2.1 氯胺酮概述 |
1.2.2 氯胺酮麻醉的临床应用 |
1.2.3 氯胺酮的副作用 |
1.2.4 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
1.3 氯胺酮麻醉对学习记忆及行为学的影响 |
1.3.1 BDNF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1.3.2 CREB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1.3.3 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1.3.4 EGF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1.4 孕期麻醉对子代的影响 |
1.5 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3 PC12细胞培养及分组 |
2.4 氯胺酮麻醉剂量的确定 |
2.4.1 大鼠氯胺酮麻醉剂量的筛选 |
2.4.2 细胞氯胺酮麻醉剂量的筛选 |
2.5 水迷宫实验 |
2.6 场景恐惧实验 |
2.7 嗅觉实验 |
2.8 海马组织样品的收集 |
2.9 尼氏染色 |
2.10 高尔基染色 |
2.11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表达 |
2.12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诱导麻醉剂量的筛选 |
3.1.1 氯胺酮麻醉孕鼠剂量的筛选 |
3.1.2 氯胺酮麻醉PC12细胞剂量的筛选 |
3.2 氯胺酮麻醉对子代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3.2.1 Morris水迷宫实验 |
3.2.2 嗅觉实验 |
3.2.3 场景恐惧实验 |
3.3 尼氏染色 |
3.4 高尔基染色 |
3.5 氯胺酮对子代大鼠海马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氯胺酮对PC1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氯胺酮麻醉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4.2 氯胺酮麻醉对子代大鼠神经元的影响 |
4.3 氯胺酮麻醉对EGF/NMDA/CREB/BDNF通路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不同剂量乙酰丙嗪对犬镇静效果及其与赛拉嗪复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动物镇静安定类药物研究进展 |
1 动物镇静安定药概述 |
2 动物临床常用镇静安定类药物 |
2.1 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 |
2.1.1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
2.1.2 乙酰丙嗪(acepromazine) |
2.1.3 异丙嗪(promethazine) |
2.2 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 |
2.3 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 |
2.3.1 地西泮(diazepam) |
2.3.2 咪达唑仑(midazolam) |
2.4 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alpha_2-Adrenoceptor Agonists) |
2.4.1 赛拉嗪(xylazine) |
2.4.2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
3 国内外镇静安定类药物的复合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不同剂量乙酰丙嗪对犬镇静效果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药品 |
1.1.2 实验动物 |
1.1.3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动物的准备 |
1.2.2 镇静效果监测 |
1.2.3 生理指标监测 |
1.3 动物体况评估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镇静效果监测结果 |
2.2 生理指标监测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乙酰丙嗪与赛拉嗪复合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药品 |
1.1.2 实验动物 |
1.1.3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动物的准备 |
1.2.2 镇静效果监测 |
1.2.3 生理指标监测 |
1.3 动物体况评估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镇静效果监测结果 |
2.2 生理指标监测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4)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分组 |
1.4 医疗器械 |
1.5 麻醉用药及组方 |
2 麻醉前准备 |
2.1 麻醉术前病情估计 |
2.2 麻醉手术中基本监测 |
2.3 麻醉手术中基本监测设备 |
2.4 麻醉前一般准备 |
2.5 麻醉诱导前即刻期的准备 |
3 麻醉管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讨论 |
1 祖国中医药学对本研究的指导 |
2 西医学对本研究的指导 |
3 全身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
4 本组研究没有加入区域麻醉组 |
5 组方依据 |
6 存在问题 |
7 应用前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1 胃大部切除术使用针药复合麻醉的现状 |
2 现代中医药麻醉对用于胃大部切除术的理论依据 |
3 西医麻醉方式用于胃大部切除术现状 |
4 中西医结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的组方与手法依据 |
5 术后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舒眠宁对幼年犬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犬、猫复合麻醉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
2.1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
2.2 准确的判断麻醉深度 |
2.3 优化复合用药方案 |
2.4 加强麻醉期间的管理 |
2.5 坚持个体化原则 |
2.6 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
3 犬、猫临床常用的复合麻醉方法 |
3.1 静吸复合麻醉 |
3.1.1 静脉诱导 |
3.1.2 吸入诱导 |
3.1.3 吸入麻醉维持法 |
3.1.4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
3.1.5 静吸复合麻醉研究进展 |
3.2 全凭静脉麻醉 |
3.2.1 全凭静脉麻醉分类 |
3.2.2 全凭静脉麻醉的优点与缺点 |
3.2.3 全凭静脉麻醉研究进展 |
3.3 全凭肌肉复合麻醉 |
3.3.1 肌注麻醉法 |
3.3.2 全凭肌肉复合麻醉研究进展 |
3.4 肌肉吸入复合麻醉 |
3.4.1 肌肉注射诱导 |
3.4.2 肌肉吸入复合麻醉研究进展 |
3.5 静肌复合麻醉 |
4 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复合麻醉制剂 |
4.1 国内临床上常用的复合麻醉制剂 |
4.1.1 846合剂 |
4.1.2 犬眠宝合剂 |
4.1.3 舒眠宁 |
4.1.4 噻胺酮 |
4.1.5 鹿眠宁 |
4.1.6 保定宁 |
4.1.7 新保定灵系列 |
4.2 国外临床上常用的复合麻醉制剂 |
4.2.1 舒泰 |
4.2.2 保定灵系列 |
4.2.3 英诺佛合剂 |
5 国内复合麻醉制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5.1 麻醉药品来源受限 |
5.1.1 管理观念过于保守 |
5.1.2 管理方式落后 |
5.2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
5.2.1 健全管理制度 |
5.2.2 实行分类管理 |
5.3 犬、猫专用麻醉制剂缺乏 |
参考文献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幼年犬单次静脉注射舒眠宁麻醉效果的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试验试剂 |
1.1.3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生理指标监测方法 |
1.2.3 麻醉时期监测 |
1.2.4 麻醉效果的评估方法 |
1.2.5 血液生化及血常规检测 |
1.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2 结果 |
2.1 麻醉时期 |
2.2 HR、SAP、MAP及DAP的变化 |
2.3 RR、P_(ET)CO_2、SpO_2及RT的变化 |
2.4 镇痛、镇静及肌松效果评分 |
2.5 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变化 |
3 讨论 |
3.1 舒眠宁注射液对幼年犬麻醉效果评价 |
3.2 舒眠宁注射液对幼年犬HR、SAP、MAP及DAP的影响 |
3.3 舒眠宁注射液对幼年犬RR、P_(ET)CO_2及SpO_2的影响 |
3.4 舒眠宁注射液对幼年犬RT的影响 |
3.5 舒眠宁注射液对幼年犬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影响 |
4 小结 |
ABSTRACT |
第三章 幼年犬舒眠宁与舒泰麻醉效果对比试验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1.2 试验试剂 |
1.1.3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生理指标监测方法 |
1.2.3 麻醉时期监测 |
1.2.4 麻醉效果评估方法 |
1.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2 结果 |
2.1 麻醉时期监测 |
2.2 RT、HR、DAP、SAP及MAP参数变化 |
2.3 RR、P_(ET)CO_2及SpO_2参数变化 |
2.4 镇痛、镇静及肌松监测结果 |
3 讨论 |
3.1 舒眠宁和舒泰对幼年犬的麻醉进程的比较 |
3.2 舒眠宁与舒泰对幼年犬HR、SAP、MAP及MAP的比较 |
3.3 舒眠宁与舒泰对幼年犬RT的比较 |
3.4 舒眠宁与舒泰对幼年犬RR、P_(ET)CO_2及SpO_2的比较 |
3.5 舒眠宁与舒泰对幼年犬的镇痛、镇静及肌松效果的比较 |
4 小结 |
ABSTRACT |
第四章 舒眠宁对临床病例犬静脉麻醉效果的评价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试验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手术内容 |
1.2.3 手术过程麻醉记录 |
1.2.4 手术麻醉效果的监测 |
1.2.5 生命指征监测 |
1.2.6 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 |
1.2.7 病情危重程度评估 |
1.2.8 苏醒质量的监测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过程监测结果 |
2.2 舒眠宁注射液对手术的麻醉效果 |
2.3 手术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
2.3.1 HR和RT的变化 |
2.3.2 RR及SpO_2的参数变化 |
2.4 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变化 |
3 讨论 |
3.1 临床麻醉效果 |
3.2 对HR及RT的影响 |
3.3 对RR及SpO_2的影响 |
3.4 对苏醒期的影响 |
3.5 麻醉期副反应 |
4 小结 |
ABSTRACT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论文创新之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DPK肌注复合局麻在小儿手术中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2 疗效观察 |
3 讨论 |
(7)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镇痛方案和PCIA设置 |
1.4 观察记录参数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和手术麻醉情况 |
2.2 镇痛、镇静效果及睡眠质量 |
2.3 镇痛期间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在LC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氯胺酮与非那根合用麻醉致呼吸抑制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舒泰与速眠新Ⅱ对家兔复合麻醉的效果研究与应用[D]. 孙梦茹. 延边大学, 2021
- [2]氯胺酮麻醉经EGF/NMDA/CREB/BDNF通路对子鼠学习记忆的影响[D]. 王宇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3]不同剂量乙酰丙嗪对犬镇静效果及其与赛拉嗪复合应用研究[D]. 雷梦尧.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4]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临床研究[D]. 张维政.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5]舒眠宁对幼年犬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的研究[D]. 刘澜.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6]DPK肌注复合局麻在小儿手术中临床观察[J]. 王凯,马国臣.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
- [7]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J]. 许学兵,宋文涛. 广东医学, 2012(17)
- [8]临床若干医疗行为过失认定述论[A]. 古津贤,蔡昱,王国平. 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 [9]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在LC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 宋文学,胡建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09(16)
- [10]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问题[A]. 邵勇平,于军. 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