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大力扶持农机化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19)在《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文中认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有效助推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普及。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南北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环节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近两年来,部分丘陵山区县(市)农机购补资金使用量呈断崖式下跌,农机“产品少、住房少、行路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这些问题都对农机管理部门和生产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机械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作业与农田设施建设相统一”的转型升级改革,及时调整农机配套政策,着力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农业机械化环保、高效、舒适的新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生产作业习惯等精准施策。基于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江西省2008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及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改革进程,梳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数据,并在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由高速发展阶段正式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改革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论。同时,选取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县——安福县、丰城市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两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的统计年鉴、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和典型案例材料等资料,尝试分析配套扶持政策等因素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通过走访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乡镇农机站开展座谈方式,收集基层当前在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机工业、精简操作流程、鼓励交流创新、加强源头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引导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为相关地区农机化政策的改革调整提供参考。
赵瑾[2](2019)在《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支柱型产业。长期以来,对工业的重视导致农业受到较大的挤压,传统农业存在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等诸多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被公认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长期受到政府重点关注,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也应运而生。首先,本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做相应的梳理。其次,本文对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及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在介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后,也分析了政府财政投入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理。财政投入是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04~2013全国范围内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财政投入总量及其结构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投入总量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显着,财政投入增加直接引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增加;财政投入总量中,农机购置补贴与农机配套服务补贴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正向且显着的作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配套服务补贴的增加均引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增加。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王浩良[3](2019)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中央“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之一,实施十几年来,对我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粮食连续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在整个农机行业下行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如何更好落实,农机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以此为背景,以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研究情况,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我们国家的机补政策的演变过程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还着重介绍了农业发达国家对发展农机化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密切相关的主体,包括购机农户、经销企业和基层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结合晋中市的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好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7条建议。
许珊珊[4](2019)在《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首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福清市充分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福清市农机化已经进入到优化结构、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福清市农业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出发,首先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福清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二是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五是农机推广机制和体制的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配置;其次要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第三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第五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能力。通过本研究以期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杨建华[5](2019)在《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成了当下农业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川省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不仅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流出大省,对四川省而言,要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由于四川省丘陵山地面积占比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构建推进机制框架,针对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推进方式。同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测算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所处阶段,和构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框架。通过农机总动力、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情况这三个指标,分析了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全省的农机总动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近年来增幅开始放缓;农机装备结构发生改变,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数量占比逐渐提高,但水稻插秧机和播种机数量增长仍较慢;机耕面积占比较大且逐年上升,但机播和机收面积占比小,增幅非常缓慢,是农业机械化的短板;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虽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同时得出五大区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四川省的农业机械化整体上已经进入中级阶段,五大区域的农业机械化除川西北生态经济区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余四个地区均已进入中级阶段,最接近高级阶段的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其次是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其中川东北和川南两大地区受丘陵低谷的影响较大,是四川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难点区域。构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机制框架,包括推进主体、推进内容和推进方式。推进主体有政府、农机合作组织、农户三类。推进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农机研发与技术推广;其次是农机投入补贴;第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第四是加快农机主体的培育。推进方式包括理论方式和具体方式,理论方式为政府主导和市场化发展两种。具体方式则由不同地区的情况所决定,针对成都平原经济区采取“市场+合作社”的方式;针对川东北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针对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则主要由政府主导,在贫困山区和平坝河谷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畜牧山区采取“政府+农户”的方式。
杨穗旎[6](2018)在《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和推广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水果是广东省梅州市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量较多的主要经济作物,梅州的许多果树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因此梅州有众多山地果园。水果生产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为梅州市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劳动力缺乏和土地问题成为制约梅州山地果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梅州市积极寻求破解之道,大力发展山地果园机械化生产就是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鉴及此,本论文在综合分析境内外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行研讨,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以提高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结合SWOT态势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从客观环境和自身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对影响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行SWOT态势分析。然后,结合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选定发展策略,最终结合调研数据提出具体的推广建议。2)基于SWOT分析法的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本文拟将SWOT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先从定性的角度列出影响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种因素,并最终得出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SWOT矩阵。3)基于AHP分析法的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对影响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种因素进行筛选和统计。运用专家咨询法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最终根据计算结果选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对外部威胁进行抗争的调整型策略。4)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与推广对策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当地种植户对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的评价和需求,结合SWOT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的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结果,提出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建议。本论文建立的SWOT+AHP综合分析模型,也可以为其他领域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和推广策略研究提供借鉴。
周雪萍[7](2017)在《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南朗镇作为中山市的粮食种植大镇,其水稻种植面积占中山市种植面积的45%,通过研究南朗镇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中山市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分析国内外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经验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从耕作、育秧、栽插、排灌、植保、收获、烘干等多个方面研究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指出了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1)农业机械整体装备水平低且装备结构不合理;(2)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认识不足;(3)农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购买力不足;(4)缺乏专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5)土地资源分散流转程度不高;(6)财政扶持政策不合理。提出了发展意见和对策:(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从业者素质;(3)大力发展“一社三中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4)优化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5)成立信息中心,积极推动土地流转;(6)加大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7)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
盛玲玲[8](2017)在《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对提高果园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果农收入、实现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不仅能代表果园机械的使用现状,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山地果园的发展前景。本文以研究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地貌复杂、地块零散的丘陵山地果园,设计了山地果园机械化系列调查问卷,建立了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研数据对代表性区域进行了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开展了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策略研究。1)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系列调查问卷组设计:根据影响山地果园机械的使用及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设计了针对果农及果园、水果主产区劳动力现状、果园机械研发人员、农机研发机构、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推广部门的调查问卷;以果农及果园、水果主产区劳动力现状调查问卷为主,了解山地果园机械的使用现状和需求情况。2)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级指标为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第二级指标包括机械化装备水平、机械化程度、机械化效果和机械化管理水平4个方面;第三级指标设置在对应的第二级指标下,包括果园机械总动力水平等22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依据第三级指标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原则,提出了各级评价指标间的量化关系和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计算方法;利用此评价方法,评估了湖南宜章县和广东平远县的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3)调研数据的分析及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策略研究:绘制调研区域专题地图,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调研数据,分析各种装备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装备的技术更新提供思路;从加强山地果园基础建设、重视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农机服务推广体系、重视山地果园机械的研发、健全政府优惠政策、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机企业整体实力和扶持山地果园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八个方面开展了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体系发展策略的研究。本论文设计的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也可为其他领域机械化发展评估提供借鉴。
徐跃进[9](2017)在《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实现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但丘陵山区发展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均衡发展。目前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以农业"机器换人"为标志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既是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等相关文献基础上,就如何加快推进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全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将SWOT法和AHP法相结合对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行了研究,利用SWOT法分析了当今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然后结合AHP法对影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四大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再根据结果提出现阶段丘陵山区发展应采取克服内部劣势和把握外部机遇相结合的W0发展战略的构想。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应采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基础设施完善与农机创新研制相结合,轻便安全与节约环保相结合,创新发展机制与优化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采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机械化与劳动力相结合的两条发展路线;提出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示范推广,大力扶植各类农机服务主体等为内容的发展思路,以及到2020年主要发展目标。3)从丘陵山区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了二者对农机装备总体需求:农业各产业发展对农机装备需求的重点在于粮油作物的种植、收获环节,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等环节,以及设施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布局既要根据丘陵山区的地貌和地域类型,又要结合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分布。4)以推进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标,借鉴参考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提出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建议与工作措施。
周楚娇[10](2015)在《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农业的发展程度会对经济整体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面越来越广泛,象征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提高农机化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各地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国农机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纵观我国农机工业的扶持政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政策的评价也仅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本文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的绩效评价,其中,主要以湖北省宜城市作为案例,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农机化发展阶段、农机补贴政策、农机化工业促进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分析,并对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接着,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机化应用现状,主要从农业作业机械装备种类和数量变化、农业作业机械装备推广、农机化工业体系的构建、农机化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国际间农用机械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描述。同时,本文针对农机化的现状提出了农机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农机的数量和种类与需求不匹配、农机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与其发展不匹配、农机企业创新能力与农机发展不匹配、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备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文章概述了我国农机工业扶持政策体系,分析了各个政策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以湖北省宜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市农机化工业扶持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认为农机化政策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的建议,主要有农机化的投入、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规模经营、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从而为后期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韩国大力扶持农机化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大力扶持农机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
1.1.2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政策背景 |
1.1.3 南方农机化现实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农机化发展及政策选择研究综述 |
1.2.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效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3.1 选题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2 国外农机化政策实施情况及经验 |
2.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政策 |
2.1.1 韩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2 美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3 日本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4 德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2 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经验借鉴 |
2.2.1 发展农机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
2.2.2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径 |
2.2.3 多元扶持政策是助推农业机械化的动力 |
2.2.4 完备法律体系是护航农业机械化的保障 |
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与成效 |
3.1 江西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
3.2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方式 |
3.2.1 2008年以前江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 |
3.2.2 2009年~2012年“差价购机”模式 |
3.2.3 2013年“全价购机”模式 |
3.2.4 2014年“自主购机”模式 |
3.2.5 2015~2017年“双补贴”模式 |
3.2.6 2018年“三合一”补贴模式 |
3.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
3.3.1 资金使用情况及分析 |
3.3.2 补贴资金地域分布 |
3.3.3 补贴机具类型分布 |
3.3.4 补贴产品企业分布 |
3.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典型案例分析 |
3.4.1 安福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
3.4.2 丰城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
3.5 小结 |
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政策实施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1.1 流程复杂制约政策高效实施 |
4.1.2 配套政策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
4.1.3 队伍薄弱影响农机部门履职 |
4.2 农机市场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2.1 耕收环节市场趋于饱和 |
4.2.2 消费需求发生显着变化 |
4.2.3 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畸形 |
4.3 技术推广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3.1 机插秧推广成效有限 |
4.3.2 合作社发挥作用不足 |
5 完善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
5.1 精简操作流程,努力提升政策可操作性 |
5.2 振兴农机工业,积极推广环保机具应用 |
5.3 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农机市场有序竞争 |
5.4 多元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组织 |
6 总结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重要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重要概念界定 |
2.2 影响机制 |
2.2.1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直接补贴)作用机理 |
2.2.2 农业机械配套服务补贴(间接补贴作用)机理 |
2.2.3 其他补贴作用机理 |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 |
3.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分析 |
3.1.1 农业机械装备现状 |
3.1.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现状 |
3.1.3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现状 |
3.2 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重要性分析 |
3.2.1 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 |
3.2.2 缓解购机主体经济压力 |
3.2.3 引导多方资金投入 |
3.3 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总置与结构分析 |
3.3.1 财政总量现持续增加 |
3.3.2 财政投入结构不断改善 |
3.3.3 财政投入强度偏低 |
3.3.4 财政投入水平不高 |
3.3.5 行政事业费支出过多,比重过大 |
3.3.6 基础建设与科研推广培训支出过少,比重过低 |
3.3.7 区域非均衡性 |
3.3.8 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资金监管不到位 |
3.4 财政投入的福利分析 |
3.4.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3.4.2 财政投入福利模型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农业机械化指标说明 |
4.3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财政投入总量回归分析 |
4.3.1 建立回归模型 |
4.3.2 数据的统计特征描述 |
4.3.3 单位根检验 |
4.3.4 面板协整检验 |
4.3.5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3.6 模型回归 |
4.3.7 实证结果分析 |
4.3.8 稳健性检验 |
4.4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财政投入结构回归分析 |
4.4.1 建立回归模型 |
4.4.2 数据的统计特征描述 |
4.4.3 单位根检验 |
4.4.4 面板协整检验 |
4.4.5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6 模型回归 |
4.4.7 实证结果分析 |
4.4.8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国际经验分析 |
5.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1.1 美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1.2 法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1.3 韩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1.4 日本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2 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2.1 泰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2.2 马来西亚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2.3 巴西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2.4 印度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经验 |
5.3 国外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政策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六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1.1 财政投入总量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显着 |
6.1.2 不同类型的财政投入项目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不同 |
6.2 建议 |
6.2.1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优化产品补贴目录 |
6.2.2 注重科研推广,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 |
6.2.3 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业环境建设 |
6.2.4 加强财政补贴监督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引言 |
1.研究背景与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思路和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概述 |
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内容 |
1.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 |
1.3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 |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相关经济理论 |
1.4.1 国家干预理论 |
1.4.2 规模经济理论 |
1.4.3 制度经济学理论 |
1.5 有关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补贴政策 |
1.5.1 美国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 |
1.5.2 欧盟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政策 |
1.5.3 日本、韩国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 |
第二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民、经销企业和县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影响调查分析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内容 |
2.3 样本调查内容分析 |
2.4 调查小结 |
第三章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
3.1 晋中市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农作物特点 |
3.2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
3.3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 |
3.3.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
3.3.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助力农民提效增收 |
3.3.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 |
第四章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滞后性,补贴程序较为繁琐,资金结算进度缓慢 |
4.1.2 补贴农机具的质量参差不齐,农机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4.1.3 新购机农民培训不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 |
4.1.4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性发展不平衡,机具利用率较低 |
4.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
5.1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投入 |
5.2 强化监督机制,推动补贴公开高效落实 |
5.3 搞好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 |
5.4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5.5 加强金融信贷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支持 |
5.6 支持农机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5.7 开展敞开补贴,实现农机购置补贴的普惠共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附表Ⅰ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购机农户) |
附表Ⅱ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经销商) |
附表Ⅲ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基层农机部门) |
致谢 |
(4)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
(四)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概念 |
(二)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管理理论 |
(二)公共政策理论 |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
第一节 农机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
第二节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
第三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平稳推行 |
第四节 农机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 |
第二节 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 |
第三节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依赖度较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
第一节 农机报废制度和农机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 |
第二节 扶持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机社会化组织的发展 |
第三节 农民收入不高影响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
第四节 土地分散和农机产品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和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农机化发展的概况 |
第二节 法国的发展情况 |
第三节 日本的发展情况 |
第四节 国外发展农机化的经验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促进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
第二节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完善多元化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 |
第四节 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化推广 |
第五节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2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 |
1.5.2 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推进机制分析框架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资源禀赋理论 |
2.1.2 技术变迁理论 |
2.1.3 分工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农业机械化 |
2.2.2 推进机制 |
2.2.3 农机社会化服务 |
2.2.4 农机合作组织 |
2.3 推进机制分析框架 |
3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 |
3.1 四川省地理情况和经济分区 |
3.2 四川省及五大经济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 |
3.2.1 农机总动力水平 |
3.2.2 农机装备水平 |
3.2.3 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 |
3.3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分析 |
3.3.1 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 |
3.3.2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3.3.3 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主体与推进内容 |
4.1 农业机械化推进主体 |
4.1.1 推进主体选择依据 |
4.1.2 推进主体构成 |
4.2 农业机械化推进内容 |
4.2.1 农机研发与推广培训 |
4.2.2 农机投入补贴 |
4.2.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4.2.4 农机主体培育 |
5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方式 |
5.1 推进方式介绍 |
5.2 理论方式 |
5.2.1 政府主导 |
5.2.2 市场化发展 |
5.3 具体方式 |
5.3.1 市场+合作社 |
5.3.2 政府+合作社+农户 |
5.3.3 政府主导 |
6 结论及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6.2.1 分区域制定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 |
6.2.2 提高农机科研及推广培训力度 |
6.2.3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
6.2.4 加快新型农机主体培育 |
6.2.5 适当考虑土地的宜机化改造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和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境内外果园机械化发展及推广策略研究 |
1.2.1 境外果园机械化发展及推广策略研究 |
1.2.2 境内果园机械化发展及推广策略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2 基于SWOT法的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SWOT分析法 |
2.3 优势(S) |
2.3.1 水果果品产量大且发展势头猛 |
2.3.2 劳动力短缺带来机械化生产的迫切需求 |
2.3.3 机械化生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节约生产资料 |
2.3.4 政府重视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 |
2.3.5 推广组织服务专业且架构健全 |
2.3.6 农机企业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2.4 劣势(W) |
2.4.1 土地经营分散且种植制度落后 |
2.4.2 基础设施薄弱且建设难度大 |
2.4.3 老果园多且农艺与农机无法配套发展 |
2.4.4 山地果园运送机械适应性和动力有待提高 |
2.4.5 农业机械寿命不够长且企业配套维修服务缺位 |
2.4.6 各环节农业机械发展不均衡 |
2.5 机会(O) |
2.5.1 进入我国水果产业黄金10年,生产机械化为必然趋势 |
2.5.2 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与法规提供有力支持 |
2.5.3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适合在梅州市山区推广 |
2.5.4 农机性能优化使生产能力提高 |
2.5.5 土地确权促进土地集约化和生产规模化 |
2.6 威胁(T) |
2.6.1 进口水果冲击国内水果消费市场 |
2.6.2 农业机械维护成本高且投资回报低 |
2.6.3 社会重视程度低使科研动力不足 |
2.6.4 政策补贴力度小使购买热情低 |
2.6.5 机械化技术的完全落地需要适应过程 |
2.7 小结 |
3 基于AHP法的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 |
3.1 AHP分析法 |
3.2 基于AHP法的模型数据分析流程 |
3.2.1 技术路线 |
3.2.2 分析流程 |
3.3 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AHP分析 |
4 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推广策略研究 |
4.1 推广现状调研 |
4.1.1 问卷设计 |
4.1.2 结果统计 |
4.1.3 总结分析 |
4.2 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
4.3 推广策略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种植户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专家咨询评估表 |
(7)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比较 |
1.2.1 国外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
1.2.2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方法 |
2.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中山市南朗镇农业发展现状 |
3.2 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
3.2.1 耕作机械化现状 |
3.2.2 育秧和栽插机械化现状 |
3.2.3 排灌机械化现状 |
3.2.4 植保机械化现状 |
3.2.5 收获机械化现状 |
3.2.6 烘干机械化现状 |
3.2.7 农机化投入现状 |
3.2.8 社会化服务及农机推广体系现状 |
3.3 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且装备结构不合理 |
3.3.2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认识不足 |
3.3.3 农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购买力不足 |
3.3.4 农业机械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较少 |
3.3.5 土地资源分散,流转程度不高 |
3.3.6 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存在问题 |
3.3.6.1 各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
3.3.6.2 农业机械作业燃油补贴政策不合理 |
3.3.6.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稳定 |
3.4 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 |
3.4.1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 |
3.4.1.1 努力实现水稻烘干环节机械化 |
3.4.1.2 大力推广小型农业机械 |
3.4.1.3 鼓励农民购买拖拉机配套农业机械 |
3.4.2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从业者素质 |
3.4.2.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 |
3.4.2.2 加强农业机械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
3.4.2.3 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服务体系人员技能水平 |
3.4.2.4 加强农业机械科级干部培训 |
3.4.3 大力发展“一社三中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3.4.3.1 发展农业机械合作社 |
3.4.3.2 促进烘干中心建设 |
3.4.3.3 促进农业机械维修中心建设 |
3.4.3.4 促进育秧中心建设 |
3.4.4 优化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 |
3.4.4.1 加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
3.4.4.2 优化农用柴油补贴政策 |
3.4.4.3 健全农业设施配套用地政策 |
3.4.4.4 健全农业机械抵押贷款政策 |
3.4.5 成立信息中心,积极推动土地流转 |
3.4.6 加大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
3.4.7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8)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分析 |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 |
2.5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计算 |
2.5.1 各级评价指标权重集的确定 |
2.5.2 三级评价指标归一化算法 |
2.5.3 各级评价指标得分值的确定 |
2.5.4 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估值的计算 |
3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调研 |
3.1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
3.2 调研区域及调研方式 |
3.2.1 调研区域的选取及分布 |
3.2.2 调研方式及方法 |
3.3 调研区域内果园现状及分析 |
3.3.1 调研区域内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 |
3.3.2 调研区域内主产水果 |
3.3.3 2016 上半年调研区域内主产水果价格 |
3.3.4 样本果园概况 |
3.4 果农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
3.4.1 果农年龄情况 |
3.4.2 果农文化程度 |
3.4.3 果农关注农机信息的程度 |
3.5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使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
3.5.1 运输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2 植保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3 修剪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4 灌溉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5 施肥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6 采摘机械使用现状及分析 |
3.5.7 广东省及各个经济区域水果生产机械现状比较及分析 |
3.6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需求情况调研及分析 |
3.6.1 运输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2 植保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3 修剪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4 灌溉与施肥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5 采摘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6 建园与耕整机械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
3.6.7 山地果园机械需求总结及分析 |
3.7 山地果园劳动力现状调研 |
3.7.1 调研区域分布 |
3.7.2 劳动力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调研 |
3.7.3 近五年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
3.7.4 近五年劳动力数量的变化 |
3.8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9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估算例 |
3.9.1 各评价指标归一化得分的计算方法 |
3.9.2 宜章县和平远县各评价指标数据 |
3.9.3 宜章县和平远县机械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
4 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策略研究 |
4.1 加强山地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山地果园土地流转 |
4.2 重视农机农艺的融合,实现果园可持续发展 |
4.3 加强山地果园装备技术的推广,规范农机服务市场 |
4.4 重视山地果园机械的研发,提高果园机械的制造水平 |
4.5 加大政府对果园机械的补贴力度,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
4.6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 |
4.7 加速农机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
4.8 扶持山地果园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强化农机服务体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有关果农及果园的调查 |
附录B 水果主产区劳动力现状调查 |
附录C 果园机械研发人员调查 |
附录D 农机企业调查 |
附录E 农机推广站问卷 |
附录F 数据 |
附录G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9)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论文研究对象 |
1.3.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3.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研究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分析 |
2.1 引言 |
2.2 基于SWOT法和AHP法的组合分析法简析 |
2.2.1 SWOT法和AHP法概述 |
2.2.2 基于SWOT法和AHP法的组合方法分析模型建立步骤 |
2.2.3 基于SWOT法和AHP法组合分析方法的数据分析流程 |
2.3 基于SWOT+AHP法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环境分析 |
2.3.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
2.3.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AHP分析 |
2.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技术路线和思路目标 |
3.1 引言 |
3.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
3.2.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
3.2.2 基础设施完善与农机创新研制相结合 |
3.2.3 轻便安全与节约环保相结合 |
3.2.4 创新发展机制与优化扶持政策相结合 |
3.3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路线 |
3.3.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路线 |
3.3.2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 |
3.4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
3.4.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
3.4.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浙江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总体需求、产业需要与区域布局 |
4.1 引言 |
4.2 总体需求 |
4.2.1 农业发展对农机装备技术需求 |
4.2.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机装备技术需求 |
4.3 产业需求 |
4.3.1 粮油产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
4.3.2 特色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
4.3.3 畜牧水产养殖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
4.3.4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
4.3.5 生态循环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
4.4 区域布局 |
4.4.1 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机械化布局 |
4.4.2 适应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的农业机械化布局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与主要措施 |
5.1 引言 |
5.2 政策建议 |
5.2.1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和丘陵山区农机化扶持政策 |
5.2.2 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项目的扶持力度 |
5.2.3 加快适应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研制开发 |
5.2.4 强化农机与农艺及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
5.3 主要措施 |
5.3.1 加强农田和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
5.3.2 大力培育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
5.3.3 加快农业急需农机装备技术的示范推广 |
5.3.4 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的现实需求 |
2.1 农机应用现状 |
2.1.1 农业作业机械装备种类和数量变化 |
2.1.2 农业作业机械装备广泛推广 |
2.1.3 农机化工业体系构建 |
2.1.4 农用机械化社会的服务机构蓬勃发展 |
2.1.5 国际间农用机械技术交流合作大大提升 |
2.2 农机化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
2.2.1 现有农机数量和种类与需求不匹配 |
2.2.2 农机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与其发展不匹配 |
2.2.3 农机企业创新能力与农机发展不匹配 |
2.2.4 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备 |
第3章 农机工业扶持政策体系 |
3.1 农机制造扶持政策 |
3.1.1 降低税收政策 |
3.1.2 农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补贴政策 |
3.2 农机应用推广政策 |
3.2.1 补贴价格政策 |
3.2.2 越地域作业政策 |
3.2.3 贷款政策 |
3.2.4 实验、培训、宣传应用政策 |
3.2.5 农机化对外贸易政策 |
3.3 农机市场监管政策 |
3.3.1 质量认证及市场监督政策 |
3.3.2 市场流通政策 |
第4章 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以湖北宜城市为例 |
4.1 宜城市农机化发展概况 |
4.2 湖北省宜城市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模型 |
4.2.1 构建原则 |
4.2.2 数据来源 |
4.2.3 层次分析法 |
4.2.4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6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2.7 结果分析 |
4.3 农机工业扶持政策成果 |
4.3.1 农机装备程度提升 |
4.3.2 土地生产率上涨 |
4.3.3 土地流转程度高效化 |
4.3.4 剩余劳动力增加 |
4.3.5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规划合理 |
第5章 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优化对策 |
5.1 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 |
5.1.1 加大财政补贴 |
5.1.2 加大农机化科技投入 |
5.1.3 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投入 |
5.2 完善农机化工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5.3 加大土地规模经营 |
5.4 推进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5.5 完善农机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韩国大力扶持农机化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D]. 刘欣.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D]. 赵瑾. 厦门大学, 2019(12)
-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D]. 王浩良.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许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研究[D]. 杨建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梅州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分析和推广策略研究[D]. 杨穗旎.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中山市南朗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D]. 周雪萍.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山地水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盛玲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 徐跃进. 浙江大学, 2017(09)
- [10]农机工业扶持政策绩效优化研究[D]. 周楚娇. 湖北工业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