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枣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牛亚红,袁野,刘平,赵智慧,刘孟军,王丽丽[1](2021)在《枣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原产于我国,栽种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其果实不仅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口感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枣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因此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通过介绍枣中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列举其具备的生物活性研究实例,为其发挥的生物活性作用和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苑妞妞,王义翠,温梅兰,李斌,巴桑珠扎,高腾云,孙宇[2](2021)在《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枣多糖是大枣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由单糖组成的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大枣多糖具有调节血糖及补血、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抗氧化及抗衰老等较多生物学功能。目前大枣多糖在鸡、猪、羊、牛等畜禽上都有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综述了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上的研究,并对大枣多糖在畜禽上的应用提出展望,为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参考。
解玉军[3](2021)在《基于山西道地中药酸枣的综合利用与功能果酒研发》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针对酸枣加工过程水洗脱果肉环节中存在酸枣仁霉菌污染、酸枣果肉资源无法再利用、水污染等问题,考察现代干燥方法和传统晒干方法对酸枣果肉和酸枣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干燥的酸枣果肉再利用进行酒精发酵,优化酸枣果肉发酵工艺;对获得的酸枣果酒测定抗氧化活性,评价酸枣果酒功能。方法:1.干燥方法对酸枣品质的影响。选取实际生产中较为成熟的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等3种现代干燥方法和传统晒干方法,探究干燥方法对酸枣果肉和酸枣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获得可再利用的干燥酸枣果肉和质量稳定的酸枣仁。2.酸枣果酒制备工艺研究以干法制备的酸枣果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设计,优选酸枣果肉果胶酶酶解最佳工艺;以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和感官评价为指标,优选酸枣果肉酒精发酵最优酵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以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度为指标,确定酸枣果酒主发酵最佳工艺;以固形物含量、酒精度和透光率为指标,确定酸枣果酒后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酸枣果酒最佳澄清工艺。3.酸枣果酒功能评价对最佳发酵工艺制备的酸枣果酒测定总酚、总黄酮和还原糖含量;采用ABTS·+、DPPH·和FRAP 3种抗氧化方法评价酸枣果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1.真空干燥能够更好的保留酸枣果肉中的总酚和抗氧化活性,而冷冻干燥能够更好的保留总黄酮等成分;对于酸枣仁,冷冻干燥能更好地保留酸枣仁中次级化合物,因而冷冻干燥的酸枣仁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真空干燥的酸枣仁样品含有更高的脂肪酸、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2.通过响应曲面设计试验,确定酸枣果肉最佳浸提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8%、料液比1∶5、浸提时间6 h、浸提温度53oC;优选酸枣果酒发酵的最优酵母为葡萄酒酵母AC;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接种量为0.6%,发酵温度为30oC,发酵时间为5 d,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酸枣果酒固形物含量为11%,酒精度为9%,总酸含量为13.66 mol/L,还原糖浓度为24.1 g/L;确定适宜的后发酵温度为10-15oC;确定酸枣果酒适宜的澄清方法为硅藻土澄清和离心澄清。3.与相同浓度酸枣果肉水提液相比,酸枣果酒总酚含量显着高于酸枣果肉水提液。酸枣果酒能够显着增加ABTS·+清除能力和FRAP总还原能力,提高酸枣果酒抗氧化活性。结论:本研究针对酸枣加工过程酸枣果肉和酸枣仁质量易受加工条件影响等问题,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果肉和酸枣仁品质的影响,表明真空干燥能够更好的保留酸枣果肉中总酚和抗氧化活性以及酸枣仁中脂肪酸、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而冷冻干燥能够更好的保留酸枣果肉中总黄酮等成分以及酸枣仁中次级化合物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酸枣果肉进行酒精发酵,优化酸枣果肉酶解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08%、料液比1∶5、浸提时间6 h、浸提温度53oC,筛选酸枣果酒发酵菌种为帝伯仕葡萄酒酵母AC,优化酸枣果肉酒精发酵最优工艺为酵母接种量0.6%,发酵温度30oC,发酵时间5 d,最佳澄清工艺为硅藻土澄清和离心澄清,获得质量稳定的酸枣果酒;采用不同抗氧化方法评价酸枣果酒的抗氧化活性,表明酸枣果酒能够显着提高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对酸枣加工方式提供参考,提高酸枣的综合利用率,对增加酸枣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吴姬[4](2021)在《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研制及其抗体力疲劳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大,疲劳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症状。疲劳症状若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影响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身体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疲劳已成为世界上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人参根中富含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大枣和百合中亦富含多糖,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抗体力疲劳。因此,本研究以人参配伍大枣、百合复方制备抗体力疲劳颗粒剂,首先优化提取工艺参数,考察颗粒剂成型工艺,对其制备颗粒剂进行质量研究,并对其抗体力疲劳功效进行评价。针对方中药材的有效组分进行提取研究。以出膏率和人参总皂苷(Rg1+Re+Rb1)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星点效应面法,进行人参醇提工艺探讨,确定最佳人参皂苷醇提工艺参数:醇浓度为65%,料液比为1:15,提取2次,每次1 h;方中多糖提取采用水提法,以单因素法考察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出膏率和粗总多糖提取量的影响。根据粗总多糖提取量确定方中药材水提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15,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2 h,浸提2次。对颗粒剂成型工艺进行研究。以颗粒剂情况、溶化性、成型性、流动性和吸湿性为考察指标,对辅料种类、辅料用量和润湿剂浓度等进行考察。确定将主药与辅料质量比为1:0.8,辅料为由可溶性淀粉与糊精(7:3)组成的混合辅料,采用93%乙醇作为润湿剂。对颗粒剂进行质量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对大枣和百合进行定性鉴别、以HPLC法对颗粒剂中的人参总皂苷(Rg1+Re+Rb1)进行定量测定、UV法对粗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专属性均较好。百合TLC鉴别存在阴性干扰故未列入质量标准中,TLC法鉴别颗粒剂大枣,供试品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故列入质量标准中。HPLC测定颗粒中的人参总皂苷专属性和耐用性均较好。UV法测定颗粒剂中粗多糖含量,方法简便,可行。颗粒剂的常规检查如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和含水量均符合相应规定。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规定每克颗粒剂中含有人参总皂苷(Rg1+Re+Rb1)含量应不低于1.59 mg/g,含有粗总多糖含量应不低于294.52 mg/g。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动物疲劳模型,对颗粒剂抗疲劳活性进行了评价。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4组,低、中、高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83 g/kg/d、1.65 g/kg/d和2.25 g/kg/d,空白剂量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强制游泳实验,记录各组小鼠游泳时间,并测定游泳后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结果显示,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3个剂量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增加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P<0.05)。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具有抗体力疲劳效果,为该复方保健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涵灵[5](2021)在《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安和怡养茶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以“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研制了中药代茶饮安和怡养茶,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安和怡养茶防治肺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该方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及核心靶点。并借助血清药理学和细胞培养技术,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评价其免疫调节作用,为临床使用及推广中药代茶饮安和怡养茶提供依据。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安和怡养茶防治肺炎潜在作用机制。首先使用TCMSP数据库对安和怡养茶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筛选,运用Gene G ards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预测筛选,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将得到的靶点利用STRING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2、基于血清药理学方法对安和怡养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昆明小鼠4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以低、中、高安和怡养茶剂量组以及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分别灌胃3天,5天和7天。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天数的安和怡养茶血清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剂量和灌胃天数。建立空白血清组和实验血清组,采用MTT法观察对两组不同血清水平和不同培育时间下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于给药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和3小时无菌条件下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脾脏的T细胞增殖活性和IL-2分泌活性。结果:1、安和怡养茶中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胡萝卜素、尼泊尔鸢尾素、刺芒柄花素、川陈皮素、甘草查尔酮A、β-谷固醇。其防治肺炎的核心靶点包括IL-6、CRP、IL10、CXCL8、IFNG、CD40LG、IL-1B、ALB、IL-4、MPO、TGFB1、CCL2、STAT3、MMP9、ICAM1、CXCL10、HMOX1、EGFR、SLPI、SERPINE1、NCF1、CXCL2、PPARG、TIMP1、VEGFA、IL-2、F3、CYP1A1、MMP1、IL-1A、PLAT等。2、血清药理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三个剂量组的血清均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在胃内给药7天后,中剂量组对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率最高(P<0.05)。孵育48h时,与常规培养比较,40%空白血清添加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在40%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h时相的血清可促进T细胞增殖和IL-2产生效果最强。结论:1、中药代茶饮安和怡养茶防治肺炎的过程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共同作用完成的。2、安和怡养茶水煎剂能显着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IL-2产生,说明安和怡养茶有免疫调节功效。
张砚垒[6](2021)在《不同品种红枣营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本试验以37种红枣果实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做了初步探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红枣种质资源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种质。为今后红枣育种、品质改良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多酚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利用响应面(RMS)优化多酚提取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三个独立单因素变量。确定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20(g/m L),超声功率275 W,乙醇体积分数67%,多酚提取量为:12.253mg GAE/g DW。(2)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HPLC法对37种红枣果实总酚、总黄酮、Vc、总三萜酸、c AMP、多糖、六种酚酸((+)-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香豆素、芦丁、肉桂酸)等进行测定分析。从中筛选出16个高总多酚品种,14个高总黄酮品种,15个高Vc品种,23个总三萜酸品种,12个高多糖品种,12个高c AMP品种。其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是‘清徐圆枣’、‘美蜜枣’、‘酥圆铃’和‘敦煌大枣’;多糖和c AMP含量较高的是‘朝阳圆枣’、‘尖枣’、‘玉田小枣’和‘金丝小枣’;Vc和总三萜酸含量较高的有‘圆铃一号’、‘无棣小枣’、‘晋枣’和‘金丝三号’。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和c AMP含量较高的是‘圆铃2号’和‘滩枣’。(3)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红枣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将测定的红枣果实营养成分的12个指标简化成为4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342%,反映了原有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排名,前5位分别为‘清徐圆枣’、‘酥圆铃’、‘相枣’、‘敦煌大枣’和‘美蜜枣’。(4)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37种不同品种分为5大类,不同品种间红枣果实营养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第一类可用于高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红枣种质资源的筛选;第二类红枣果实可用于总三萜酸和c AMP红枣资源的筛选;第三类红枣果实可用于高Vc红枣资源的筛选;第四类可用于高多糖红枣资源的筛选。第五类可用于高香豆素红枣资源的筛选。(5)不同品种红枣果实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具有较大差异,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范围为9.08~29.79 mg Vc/g DW;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范围为17.50~50.90 mg Trolox/g DW;FRAP还原能力范围为27.22~62.13 mg Trolox/g DW。‘清徐圆枣’在37种红枣中均表现出最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中,总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酸和芦丁与抗氧化能力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王远,邢丽杰,张昊伟,邹良君,李先义[7](2021)在《红枣中活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枣作为一种食药同源的果实,包含多糖、类黄酮、酚类、环核苷酸、三萜化合物及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及抗炎等作用。对红枣中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近年来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为红枣中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参考,为建立高效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朱星宇,郭东起[8](2021)在《红枣关键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红枣营养成分丰富,具有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降糖降脂、保肝护肝、免疫调节等。这些生理效应能正常发挥作用是红枣中所含的关键功能成分决定的,如多糖、黄酮类、核苷类、多酚类、五环三萜等。该文对红枣关键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红枣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杨燕敏[9](2021)在《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多糖是大枣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以及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功能保健食品。哈密大枣是中国新疆地区有名的地方特产,因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含糖量高,干而不皱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上驰名。研究表明,哈密大枣含糖量高,但对哈密大枣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新疆哈密大枣为原料,研究其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结构表征以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哈密大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哈密大枣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24 min、液料比16∶1 m L/g、超声温度48℃,得率为(3.11±0.45)%。(2)哈密大枣多糖分离纯化:脱脂脱蛋白后的粗多糖(HJP)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4个组分HJP-1a、HJP-2、HJP-3和HJP-4。(3)哈密大枣多糖结构表征:通过HPAEC和HPGPC-MALLS/RID测定了哈密大枣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大小,结果表明:HJP-1a主要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56.93∶19.99,平均分子量为3.115×104 Da;HJP-2、HJP-3和HJP-4平均分子量分别为4.590×104、6.986×104和1.951×105 Da,都是以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主的均相杂多糖;采用FT-IR分析结果显示,HJP-1a中存在β-糖苷键,HJP-2存在D-吡喃葡萄糖环,HJP-3和HJP-4中存在α型糖苷键。综合单糖组成、核磁和甲基化实验结果可知HJP-3的主链包含两个单元:T-α-L-Araf(1→5)-α-L-Araf(1→4)-β-D-Galp A(1→和T-β-D-Galp(1→2,4)-α-L-Rhap(1→。(4)哈密大枣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体外(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细胞实验)和体内斑马鱼模型实验分析不同纯化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构表明:4个纯化多糖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均随多糖浓度增大而升高,抗氧化活性与糖醛酸水平成正相关,顺序为HJP-2>HJP-4>HJP-3;4个纯化多糖组分均能够减轻H2O2对Hep G2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对MET损伤的斑马鱼胚胎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四个纯化多糖均具有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够减轻氧化损伤,为红枣多糖应用于保健品及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袁路路[10](2021)在《黑枣多糖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枣是由红枣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发酵而成的产品,黑褐色,味甘,口感软糯,香气浓郁。多糖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天然聚合物。红枣多糖是红枣营养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红枣经过发酵,其口感、活性成分等发生变化,多糖含量升高,抗氧化活性增强。目前对于红枣多糖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黑枣多糖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明确黑枣多糖的结构对研究其构效关系,揭示红枣黑化机理及品质调控都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从黑枣中提取分离纯化黑枣多糖,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表征。此外,通过化学水平和细胞水平抗氧化实验分析了不同黑枣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黑枣多糖提取分离纯化通过水浴醇沉法、乙酸乙酯脱除脂溶性物质、Sevage法脱蛋白后,得到黑枣粗多糖(BJP)。用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BJP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个中性多糖(BJP-0)和四个酸性多糖(BJP-1、BJP-2、BJP-3、BJP-4),它们的回收率依次为:2.45%、1.13%、5.56%、13.35%、4.41%。(2)黑枣多糖结构鉴定经紫外光谱检测,纯化后五个组分在260、280 nm处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表明五种多糖中含有核酸和蛋白质较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五个组分官能团相似,在3600~3200 cm-1、2970~2840 cm-1、1640~1540 cm-1、1430~1290 cm-1、1200~1000 cm-1处有吸收峰,推测五种多糖均为吡喃糖,且BJP-0可能具有α-型糖苷键,BJP-2、BJP-3、BJP-4可能具有β-型糖苷键。用HPGPC法测定黑枣多糖平均分子量,结果如下:BJP-0(1.50×104Da)、BJP-1(1.36×104Da)、BJP-2(1.33×105Da)、BJP-3(1.19×105Da)、BJP-4(1.23×105Da)。用HPAEC法测定黑枣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如下:BJP-0(Ara:Gal:Glc:Man:Xy l:Fru=76.71:11.29:5.35:0.78:4.56:1.31)、BJP-1(Ara:Gal:Glc:Man:Xyl:Fru:Gal A=44.46:39.27:7.33:1.92:1.38:2.04:3.59)、BJP-2(Rha:Ara:Gal:Glc:Xyl:Fru:Gal A=0.43:13.37:61.57:0.71:0.54:0.58:22.80)、BJP-3(Rha:Ara:Gal:Glc:Man:Xyl:Gal A=10.38:18.88:9.93:1.68:0.08:1.57:57.48)、BJP-4(Ara:Gal:Glc:Man:Fru:Gal A=34.74:15.38:3.02:3.85:9.58:33.42)。BJP-3在纯化后多糖组分中回收率最高,对其进行甲基化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在甲基化分析中,发现并鉴定了十个衍生产物:Araf(1→、→5)Araf(1→、→2)Rhap(1→、→2,4)Rhap(1→、Galp(1→、→3,4)Galp(1→、→4,6)Galp(1→、→4)Galp A(1→、Xylp(1→和→4)Manp(1→,其摩尔百分比为10.45:6.52:4.85:3.46:6.16:1.29:1.82:57.70:1.44:3.06。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结合甲基化分析结果推测BJP-3包含两个单位:T-β-D-Galp(1→4)-α-D-Gal Ap(1→OMe)和T-α-L-Araf(1→5)-α-L-Araf(1→。(3)黑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化学水平抗氧化活性:以Vc为对照,比较了BJP与纯化后五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在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中,BJP、BJP-0、BJP-1、BJP-2、BJP-3和BJP-4的IC50值分别为0.24、0.79、0.38、0.68、1.19和0.54 mg/m L。在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中,BJP、BJP-0、BJP-1、BJP-2、BJP-3和BJP-4的IC50值分别为0.16、0.91、0.31、0.44、0.99和0.58 mg/m L。总还原力测定结果表明,BJP、BJP-0、BJP-1、BJP-2、BJP-3和BJP-4在浓度为1 mg/m L时的吸光度分别为0.448,0.112,0.263,0.194,0.094和0.127。三种实验中BJP的抗氧化活性均最好。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了BJP对H2O2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MTT实验、细胞形态观察、MMP检测、Hoechst 33258细胞凋亡检测、ROS水平检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JP能够增加细胞存活率,保护细胞形态,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细胞凋亡,降低ROS水平,说明BJP对H2O2损伤的HUVEC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黑枣多糖产品标准起草了黑枣多糖产品标准。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要求,为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依据。
二、大枣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枣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枣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枣中主要的活性成分 |
1.1 酚类 |
1.2 黄酮类 |
1.3 多糖类 |
1.4 维生素C |
1.5 三萜酸 |
1.6 核苷与碱基 |
1.7 α-生育酚与β-胡萝卜素 |
2 枣的主要生物活性 |
2.1 抗氧化活性 |
2.2 抗癌活性 |
2.3 抗炎活性 |
2.4 护肝 |
2.5 增强免疫力 |
2.6 降血糖 |
3 结语 |
(2)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枣多糖的提取 |
2 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
2.1 调节血糖作用及补血功能 |
2.2调节动物肠道健康 |
2.3 提高机体免疫 |
2.4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3 大枣多糖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3.1 鸡 |
3.2 猪 |
3.3 羊 |
3.4 牛 |
4 展望 |
(3)基于山西道地中药酸枣的综合利用与功能果酒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干燥方法对酸枣果肉和酸枣仁品质的影响 |
1.1 干燥方法对酸枣果肉品质的影响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实验结果 |
1.2 干燥方法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 |
1.2.1 实验材料 |
1.2.2 实验方法 |
1.2.3 实验结果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酸枣果酒制备工艺研究 |
2.1 酸枣果肉酶解工艺研究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结果 |
2.2 酒精发酵菌种筛选研究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3 酸枣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 |
2.4 酸枣果酒澄清工艺研究 |
2.4.1 实验材料 |
2.4.2 实验方法 |
2.4.3 实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酸枣果酒功能评价 |
3.1 酸枣果酒基本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2 酸枣果酒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文献综述 酸枣果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研制及其抗体力疲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疲劳研究进展 |
1.1.1 疲劳定义 |
1.1.2 体力疲劳产生机制 |
1.1.3 治疗手段 |
1.2 功能配方 |
1.2.1 人参 |
1.2.2 百合 |
1.2.3 大枣 |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章 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1.1 仪器 |
2.1.2 试药 |
2.2 人参皂苷醇提工艺研究 |
2.3 工艺验证 |
2.4 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 |
2.4.1 色谱条件 |
2.4.2 对照品贮备液制备 |
2.4.3 方法学研究 |
2.5 粗总多糖水提工艺研究 |
2.5.1 单因素考察 |
2.5.2 提取工艺验证 |
2.5.3 粗总多糖含量测定 |
2.6 提取工艺流程 |
2.7 小结 |
第3章 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1.1 仪器 |
3.1.2 试药 |
3.2 稠膏密度与流动性考察 |
3.3 稠膏干燥温度考察 |
3.4 全浸膏粉吸湿性考察 |
3.5 颗粒剂制备 |
3.5.1 辅料筛选 |
3.5.2 辅料用量考察 |
3.5.3 润湿剂浓度考察 |
3.5.4 润湿剂用量考察 |
3.5.5 烘干温度考察 |
3.5.6 干燥时间考察 |
3.5.7 颗粒剂成型工艺验证 |
3.6 稠浸膏制备颗粒剂 |
3.6.1 药筛目数考察 |
3.6.2 润湿剂用量对颗粒剂的影响 |
3.6.3 锥体高度对休止角的影响 |
3.6.4 颗粒剂成型工艺验证 |
3.6.5 临界相对吸湿性测定 |
3.7 颗粒剂工艺流程 |
3.8 小结 |
第4章 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质量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1.1 仪器 |
4.1.2 试药 |
4.2 常规检查 |
4.2.1 粒度 |
4.2.2 溶化性 |
4.2.3 水分 |
4.2.4 装量差异 |
4.3 薄层鉴别研究 |
4.3.1 大枣 |
4.3.2 百合 |
4.4 人参皂苷含量测定 |
4.4.1 色谱条件 |
4.4.2 对照品贮备液制备 |
4.4.3 样品溶液制备 |
4.4.4 方法学考察 |
4.4.5 颗粒剂含量测定 |
4.5 粗总多糖含量测定 |
4.5.1 供试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
4.5.2 方法学考察 |
4.5.3 颗粒剂含量测定 |
4.6 小结 |
4.7 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质量标准草案 |
第5章 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抗体力疲劳作用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1.1 仪器 |
5.1.2 试药 |
5.2 抗体力疲劳评价 |
5.2.1 分组与给药 |
5.2.2 负重游泳实验 |
5.3 生化指标测定 |
5.3.1 尿素氮测定 |
5.3.2 肝糖原、肌糖原测定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安和怡养茶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药食同源”相关理论探讨 |
1 “药食同源”理论概述 |
1.1 “药食同源”理论的基本内涵 |
1.2 “药食同源”理论源流 |
1.3 “药食同源”理论的应用 |
1.4 “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 |
1.5 “药食同源”理论研究的意义 |
1.6 “药食同源”理论临床应用举例 |
2 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安和怡养茶研制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安和怡养茶防治肺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安和怡养茶化合物及作用靶点的收集与筛选 |
1.2 肺炎疾病相关靶点的检索 |
1.3 安和怡养茶对肺炎作用靶点的预测 |
1.4 安和怡养茶对肺炎疾病作用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
2 结果 |
2.1 安和怡养茶有效化合物及作用靶点的收集与筛选结果 |
2.2 肺炎疾病相关靶点的检索结果 |
2.3 安和怡养茶对肺炎作用靶点的预测 |
2.4 安和怡养茶对肺炎作用靶点的PPI网络 |
3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安和怡养茶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
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1 研究内容 |
2 实验一:含药血清制备及添加量的优化选择研究 |
2.1 材料 |
2.2 实验过程 |
2.3 结果 |
2.4 小结 |
3 实验二:安和怡养茶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L-2 活性的时-效研究 |
3.1 材料 |
3.2 实验过程 |
3.3 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1 中医立项依据 |
2 中医对免疫的认识 |
3 安和怡养茶的组方分析 |
3.1 方义分析 |
3.2 组方特点 |
3.3 单味中药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中药代茶饮的现代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
致谢 |
(6)不同品种红枣营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红枣资源概述 |
1.2 红枣营养物质与活性成分 |
1.2.1 抗坏血酸 |
1.2.2 多糖 |
1.2.3 环核苷酸 |
1.2.4 多酚类 |
1.2.5 五环三萜类 |
1.2.6 生物碱类 |
1.2.7 其他活性物质 |
1.3 红枣生物活性作用 |
1.3.1 抗氧化作用 |
1.3.2 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 |
1.3.3 保护肝脏作用 |
1.3.4 降血糖作用 |
1.3.5 抗炎作用 |
1.3.6 其他生物活性作用 |
1.4 植物多酚的提取 |
1.4.1 溶剂提取 |
1.4.2 微波辅助提取 |
1.4.3 超声辅助提取 |
1.5 综合评价方法 |
1.5.1 主成分分析法 |
1.5.2 层次分析法 |
1.5.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1.6.1 目的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样品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2 方法 |
2.2.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枣多酚工艺 |
2.2.2 多酚组分的测定 |
2.2.3 其他活性成分的测定 |
2.2.4 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枣多酚工艺 |
3.1.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1.2 响应面优化 |
3.2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多酚化合物 |
3.2.1 多酚定性分析 |
3.2.2 不同品种红枣多酚的定量分析 |
3.3 其他活性成分的测定 |
3.3.1 不同品种红枣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
3.3.2 不同品种红枣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3.3.3 不同品种红枣中Vc含量的测定 |
3.3.4 不同品种红枣中总三萜含量的测定 |
3.3.5 不同品种红枣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3.3.6 不同品种红枣中c AMP含量的测定 |
3.3.7 37 个枣果品种营养性成分热图 |
3.4 不同品种红枣营养成分主成分分析 |
3.4.1 相关性分析 |
3.4.2 主成分分析 |
3.5 聚类分析 |
3.6 不同品种红枣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3.6.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6.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6.3 还原能力的测定 |
3.7 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红枣中酚类化合物 |
4.2 不同品种红枣综合评价 |
4.3 不同品种红枣中抗氧化活性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红枣中活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红枣中活性成分 |
1.1 多糖 |
1.2 黄酮类 |
1.3 酚类 |
1.4 环核苷酸 |
1.5 三萜类化合物及皂苷 |
1.6 生物碱 |
1.7 膳食纤维 |
2 红枣活性成分分析技术 |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2 气相色谱法 |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4 其他分析方法 |
3 结语 |
(8)红枣关键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文格式: |
1 红枣关键功能性成分组成比例 |
2 生物活性成分 |
2.1 多糖 |
2.2 环核苷酸 |
2.3 五环三萜类物质 |
2.4 黄酮类化合物 |
2.5 多酚类 |
2.6 其它成分 |
3 功能性成分的生物活性 |
3.1 抗氧化活性 |
3.2 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
3.3 免疫调节 |
3.4 护肝活性 |
3.5 抗肿瘤活性 |
3.6 其它生物活性 |
4 展望 |
(9)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红枣的成分 |
1.1.1 营养成分 |
1.1.2 活性成分 |
1.2 红枣多糖 |
1.2.1 红枣多糖的提取 |
1.2.2 多糖分离纯化 |
1.2.3 多糖含量的测定 |
1.2.4 红枣多糖结构 |
1.2.5 多糖生物活性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原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哈密大枣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
2.2.2 哈密大枣粗多糖分离纯化 |
2.2.3 哈密大枣多糖理化指标 |
2.2.4 哈密大枣多糖结构分析 |
2.2.5 哈密大枣多糖抗氧化分析 |
2.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哈密大枣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3.1.1 超声功率对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1.2 超声温度对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1.3 超声时间对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1.4 液料比对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1.5 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
3.2 哈密大枣多糖分离纯化 |
3.2.1 DEAE-52 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 |
3.2.2 Sephadex G-100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
3.3 哈密大枣多糖结构分析 |
3.3.1 哈密大枣紫外光谱扫描 |
3.3.2 哈密大枣多糖分子量测定 |
3.3.3 哈密大枣多糖单糖组成分析 |
3.3.4 哈密大枣多糖红外分析 |
3.3.5 哈密大枣多糖表面特征分析 |
3.3.6 哈密大枣多糖甲基化分析 |
3.3.7 哈密大枣多糖核磁分析 |
3.4 哈密大枣多糖抗氧化分析 |
3.4.1 哈密大枣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3.4.2 哈密大枣对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
3.4.3 哈密大枣多糖对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
4 讨论 |
4.1 哈密大枣多糖的分离纯化 |
4.2 哈密大枣多糖的结构分析 |
4.3 哈密大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10)黑枣多糖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植物多糖研究概述 |
1.1.1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
1.1.1.1 热水浸提法 |
1.1.1.2 超声提取法 |
1.1.1.3 酶法提取 |
1.1.2 多糖的分离纯化 |
1.1.2.1 除蛋白 |
1.1.2.2 脱色素 |
1.1.2.3 透析法 |
1.1.2.4 柱色谱分离 |
1.1.3 植物多糖的结构鉴定方法研究 |
1.1.4 植物多糖功能活性研究 |
1.1.4.1 抗氧化活性 |
1.1.4.2 抗肿瘤作用 |
1.1.4.3 免疫调节作用 |
1.2 红枣多糖研究现状 |
1.3 黑枣简介 |
1.4 果蔬黑化技术研究现状 |
1.4.1 黑化果蔬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
1.4.2 黑化果蔬成分变化研究 |
1.4.3 黑化果蔬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2.1 黑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1.5.2.2 黑枣多糖的结构鉴定 |
1.5.2.3 黑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
1.5.2.4 黑枣多糖标准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4.1 黑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2.4.1.1 黑枣多糖的提取 |
2.4.1.2 黑枣多糖分离纯化 |
2.4.2 黑枣多糖结构鉴定 |
2.4.2.1 紫外光谱检测 |
2.4.2.2 红外光谱分析 |
2.4.2.3 扫描电镜分析 |
2.4.2.4 分子量测定 |
2.4.2.5 单糖组成分析 |
2.4.2.6 甲基化分析 |
2.4.2.7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2.4.3 化学水平抗氧化能力测定 |
2.4.3.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
2.4.3.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 |
2.4.3.3 总还原力测定 |
2.4.4 细胞水平抗氧化能力测定 |
2.4.4.1 细胞培养及计数 |
2.4.4.2 细胞分组 |
2.4.4.3 MTT试验 |
2.4.4.4 细胞形态学观察 |
2.4.4.5 MMP检测 |
2.4.4.6 Hoechst33258 细胞凋亡检测 |
2.4.4.7 ROS水平检测 |
2.4.5 黑枣多糖标准 |
2.4.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黑枣多糖提取分离纯化 |
3.1.1 DEAE-52 柱层析 |
3.1.2 Sephadex G-100 柱层析 |
3.1.3 化学成分 |
3.2 黑枣多糖结构鉴定 |
3.2.1 紫外光谱检测 |
3.2.2 红外光谱 |
3.2.3 扫描电镜分析 |
3.2.4 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结果 |
3.2.5 甲基化分析 |
3.2.6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3.3 黑枣多糖化学水平抗氧化能力 |
3.3.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3.3.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 |
3.3.3 总还原力测定 |
3.4 BJP的细胞水平抗氧化能力 |
3.4.1 BJP对 H_2O_2诱导HUVE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4.2 BJP对 H_2O_2诱导HUVEC细胞形态的影响 |
3.4.3 BJP对 H_2O_2诱导HUVEC细胞MMP的影响 |
3.4.4 BJP对 H_2O_2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5 BJP对 H_2O_2诱导HUVEC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3.5 黑枣多糖标准 |
3.5.1 范围 |
3.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5.3 术语和定义 |
3.5.4 技术要求 |
4 讨论 |
4.1 黑枣多糖的结构鉴定研究 |
4.2 黑枣多糖的化学水平抗氧化活性研究 |
4.3 黑枣多糖的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研究 |
4.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四、大枣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枣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牛亚红,袁野,刘平,赵智慧,刘孟军,王丽丽. 中国果树, 2021(08)
- [2]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苑妞妞,王义翠,温梅兰,李斌,巴桑珠扎,高腾云,孙宇.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 [3]基于山西道地中药酸枣的综合利用与功能果酒研发[D]. 解玉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人参大枣百合颗粒剂的研制及其抗体力疲劳作用研究[D]. 吴姬. 吉林大学, 2021(01)
- [5]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安和怡养茶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张涵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不同品种红枣营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张砚垒.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7]红枣中活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王远,邢丽杰,张昊伟,邹良君,李先义. 农产品加工, 2021(08)
- [8]红枣关键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朱星宇,郭东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08)
- [9]哈密大枣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杨燕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10]黑枣多糖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袁路路. 山东农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