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牵引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亮,潘登,左明健,李兴林[1](2016)在《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轨道车辆的运行速度、运输效率以及智能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然而,作为这些技术发展的必要前提,轨道交通可靠性保障理论是轨道交通事业的重中之重。轨道车辆一般由车体、车门、动力及传动系统、走行部、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车载信号系统和其他辅助功能部分组成,轨道车辆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噪声干扰大以及故障模式难以预知等特点一直是其故障诊断面临的突出挑战。通过调研近15年的文献资料,归纳并总结轨道车辆各个子系统及关键部件在故障诊断理论、方法与技术成果,同时从故障检测和远程诊断两个侧面讨论了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的特点,最后尝试指出了该领域中迫切需求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理论发展方向,即应该深化思想内涵,加快表象到机理的研究速度,加快理论向应用的转化速度,切实提高轨道交通关键装备的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能力。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2](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田阳[3](2019)在《基于区间观测器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速列车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安全保障问题也被大家关注。牵引电机作为高铁的动力核心,它的稳定性关乎着高铁的安全。对牵引电机进行快速准确地故障诊断是高铁安全运行的保证,因此研究对高速列车的牵引电机进行故障检测和估计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工程应用上均十分有价值。因为高速列车牵引电机非线性、变量多和耦合强等特征,这就对诊断算法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将基于区间观测器的故障检测和故障估计方法应用到CRH5型高铁牵引电机(6FJA3257A)模型上。首先,从课题意义和背景介绍了高速列车故障诊断,然后介绍了针对牵引电机故障诊断几种常用的算法和国内外学者对这些算法的应用延伸,通过经常用到的故障诊断观测器向读者介绍运用观测器进行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本论文所采用的区间观测器方法的国内国外情况,紧接着介绍高速列车牵引电机系统、牵引电机动力学模型、常用坐标系以及坐标变换,给出dq坐标系下电机模型。其次,建立了定转子发生绕组故障的模型,然后将基于区间观测器的相关算法引入到牵引电机的故障检测中。提出的基于区间观测器设计方法有如下的特点:稳定运行的系统在没有故障发生的前提下始终位于区间观测器上下界中,进而使电机稳定运行后区间观测器可以实时跟踪原系统,一旦牵引电机系统发生故障,原系统便不再介于区间观测器的上下界中,偏离出区间观测器。在不满足区间观测器设计条件时提出线性变换的方法解决。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模块对本论文所设计的故障诊断算法进行验证,在仿真时对电机系统分别注入定子故障和转子故障。再次,考虑牵引电机发生q轴定子电流传感器故障,在前面故障检测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故障估计算法。为了应用状态估计的方法实现故障估计,这里把系统的状态量和传感器故障增广成为一个新的向量,简化模型后得到一个等价的状态方程,在增广模型上进而设计未知输入观测器,其优点是在设计时从结构上将扰动完全隔离。然后设计区间观测器对状态进行跟踪,通过故障估计算法以达到对q轴定子电流传感器故障的估计,在增广后等价误差系统不满足正系统设计条件时,运用线性变换的方法构造正系统,同时研究了如何提升故障估计性能。进一步,针对高速列车牵引电机设计一个基于可调参数的区间故障估计观测器,通过添加可调项来增强故障估计性能。所提出的方法与增广故障估计设计具有相同的应用范围,但与增广故障估计设计相比,在故障估计器设计中更灵活。然后在增广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上界与系统以及下界与系统误差动态方程,进一步理论证明区间观测器的存在性,再将牵引电机系统和区间观测器通过等价变换,使之符合正系统的设计条件,在仿真部分引入常值故障和时变故障,在圆域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可调参数以研究对故障估计效果的影响,在可调参数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的圆域配置对结果的影响,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进行验证。最后,总结了本论文所研究的全部内容,并对该课题提出了展望,指出了研究尚有待加强的地方。
谢晓龙[4](2019)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发展与突破,中国高铁在国内迅速普及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高铁也被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名片。高速列车是高铁运行中与广大旅客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牵引电机是高速列车的动力单元,是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性能及可靠性的核心单元,对牵引电机进行故障诊断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CRH2型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开展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故障诊断研究工作。首先,结合高速列车发展的背景,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概述了国内外高速列车牵引电机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介绍了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及独立成分分析技术的特点,对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机理进行研究并对牵引电机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采集牵引电机电流,电压及转速等数据,建立独立成分分析模型及检测统计量,对牵引电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当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检测统计量超出阈值并报警,多模型结构对故障进行识别。简化的四变量系统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通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高铁牵引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数据对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然后,考虑高速列车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的微小故障,提出了基于小波和集成独立成分分析的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微小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技术对数据进行滤波,集成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故障特征并建立集成检测统计量实现微小故障检测。仿真结果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高铁牵引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牵引电机控制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基于课题组的实验设备,本文使用YS7124三相异步电机为研究对象,结合Quanser QPID控制板搭建实验环境,考虑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故障情况,实验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故障检测方法性能良好,方法适用性较强。
谢国民[5](2012)在《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体系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采煤机作为煤矿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是集机械、电子、电气、传动、液压等为一体的复杂机械。采煤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采煤机常处于潮湿、粉尘颗粒多、电磁干扰严重等复杂井下运行环境,时常出现机械磨损、齿轮断裂、轴承破损等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一旦出现此类故障,将导致整个煤矿生产过程停滞,乃至瘫痪。针对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本文在深入研究与分析采煤机运行环境、工作特点、影响因素等导致采煤机机械故障的基础上,将时域-频域方法与正交小波法相结合,利用现有的采煤机监控系统和检测装置的基础,提出了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方法,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首次将时频联合分析引入到采煤机关键部件特征分析中;针对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模型;提出了基于正交小波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的新方法。根据某煤炭企业生产实际,设计开发了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采煤机故障类型进行了采煤机故障特性分析。详细研究了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的时域、频域、时域-频域分析方法。(2)在分析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主元分析法、谱熵和小波分析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了每种方法下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的影响因素、提取过程、实验分析。(3)在分析正交小波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提出了基于正交小波分析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实现流程以及采煤机常见的电动机轴承外环、内环、滚动体等部件的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4)设计开发了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软硬件平台。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能够实现采煤机机械故障的准确判断,对于提高采煤机机械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俞彩虹[6](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轨车辆走行系统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文中认为大型动载运输工具的运行工况较为复杂,动静载荷交替作用,影响着各零部件的可靠性。随着运输工具服役时间的逐步积累,各零部件的性能也逐渐退化,有些达到其安全限界,整体系统就面临继续使用的安全问题。对此现象,工业界和学术界较早就关注研究大型设备构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从设备服役状态检测的视角和维护对策的视角进行综合化研究。城轨车辆是多系统、多学科综合的复杂动载运输工具,其走行系统由构架装置、轮对轴箱装置、悬架装置、驱动装置、制动装置、牵引装置、附件装置等子系统组成,涉及的零部件众多,发生故障的形式多种多样,影响车辆系统的运营安全。各地铁公司都在积极应对车辆系统运行的风险和安全性,逐步建立系统运行的健康管理平台和服役状态信息检测网络,以期建立一个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故障可预测、可维护、可保障的健康管理体系。本文以城轨车辆走行系统为研究对象,论述走行系统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形成走行系统的结构层次与对应的级联故障综合,分析潜在的故障形式。根据零部件所处系统结构层次的不同,其发生的故障可分为系统级故障、功能组件级故障、部件及元器件级故障,以故障的级联关系为设计基础,构造了多层故障树模型,并基于多层故障树模型建立贝叶斯诊断网络,对正在运行系统的可能故障加以预测或对已发生的故障进行维护。以走行系统的轮对轴箱组件为例,运用Matlab软件系统的Full BNT工具箱,实现贝叶斯网络仿真模型,结合联结树引擎,对轮对轴箱故障进行了因果推理和诊断推理分析。由于现代有轨电车走行系统结构复杂、零部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中运行所导致的对于系统健康状态难以评估的情况,本文采用常规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FCE)相结合的方法,对走行系统进行了健康状态的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设备结构进行层次划分,确定各子系统评价指标并计算其相应的权重向量;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系统部件的健康状态隶属度向量,并利用健康值构建一种隶属度函数的评价体系,以评估机械设备的健康状态。
唐敬[7](2020)在《轨道交通牵引感应电机电气故障建模与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牵引传动系统是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核心。牵引电机作为牵引传动系统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目前牵引电机主要采用定期检修的方式,存在“过修”和“欠修”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速铁路电力牵引系统的安全性预测与控制”,重点针对牵引感应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和转子断条故障展开研究,探讨了基于特征信号和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大量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为了克服传统感应电机模型用于故障模拟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多回路法推导了正常电机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并通过绕组函数法分析了任意转子位置下定子与转子回路之间耦合互感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入磁饱和系数并修正多回路模型中的电感参数,提出了一种考虑磁饱和效应的正常感应电机多回路模型。以此为基础,针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和转子断条故障,分析了故障后感应电机参数变化规律,推导了故障后的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回路法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和转子断条故障模型,实现了感应电机故障状态的模拟,为故障诊断算法的仿真验证提供可用的故障电机模型。然后,分析了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在牵引感应电机瞬时有功功率和转矩中产生的故障特征频率,并通过电压重构原理和闭环的磁链观测器估计了瞬时有功功率和转矩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有功功率和转矩信号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算法,解决了牵引感应电机动态运行时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问题。研究了转子断条故障在电机电流中引入的基波边带故障特征成分、空间磁势谐波故障特征成分以及时间谐波电流故障特征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电流中基波与谐波故障特征成分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算法;针对这些故障特征成分用于转差频率非常小时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信号注入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方法,具有不依赖转差频率的优点,解决了牵引感应电机惰行运行时的转子断条故障检测问题。最后,分析了轨道交通牵引感应电机参数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流信号注入法辨识定子电阻参数并估计得到转子电阻参数,同时采用磁化曲线校正励磁电感,提出了一种牵引感应电机参数在线补偿策略,为故障诊断方法中准确电机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设计了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参数统一表达式,建立了简化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数学模型,并对比正常与故障电机电流得知故障残差中含有故障率和故障相位相关信息,进而通过对故障残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算法。以转子断条故障导致转子等效电阻增加为切入点,归纳了转子断条故障后转子电阻矩阵参数的统一表达式,建立了简化的转子断条故障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转子电阻增量和故障位置为变量,通过含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断条导条数和相位,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算法。所提方法实现了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与转子断条故障严重程度估计和故障位置定位。图98幅,表4个,参考文献171篇。
阳同光[8](2013)在《HXD1型电力机车异步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列车向高速化、信息化发展,列车的运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HXD1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重载货运机车,是我国现代化铁路装备技术的重要标志性产品之一。异步牵引电机作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核心设备,其正常运行对整个列车的运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异步牵引电机进行故障诊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现状、信号分析方法和牵引电机故障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然后以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牵引电机特殊结构和运行环境,提出了几种有效的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考虑到牵引电机为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建立精确故障状态数学模型比较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蛙跳算法脊波神经网络观测器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脊波神经网络逼近牵引电机非线性部分,建立神经网络观测器,然后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脊波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最优设计方法选取观测器反馈增益矩阵,最后根据观测器残差进行牵引电机故障诊断。该方法不仅充分融合了混合蛙跳算法和脊波神经网络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故障诊断精度,而且能与无速度传感器牵引电机矢量控制进行很好融合,同时进行牵引电机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在HXD1型电力机车变频调速系统中,异步牵引电机转子断条和定子匝间短路等故障在定子电流中产生的故障特征量将穿越变流器对变流器一次侧(网侧)电流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容易测取的变流器网侧电流信号进行牵引电机故障诊断。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整流器一次侧(网侧)瞬时功率牵引电机转子故障诊断方法,在分析牵引电机定子电流和网侧电流的基础上,采用网侧电流、电压信号构建瞬时功率,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选择故障特征频率2Sfo作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判据。该方法解决了电机电流分析方法中故障特征频率容易被淹没的问题,选择容易测取的网侧信号进行分析,简化了故障诊断系统硬件结构。针对牵引电机故障诊断中难以获取大量故障数据样本,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maryComponent Analysis,KPCA)和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 RVM)的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将获取的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选取频带能量值为样本向量,然后通过KPCA进行降维获得新的特征向量,并输入RVM进行故障模式识别。该方法结合KPCA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和RVM的良好分类能力,具有故障诊断正确率高和分类时间较少的特点。HXD1电力机车牵引电机采用矢量控制技术,转子磁场定向不准是影响电力机车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故障诊断、转子磁场定向以及速度辨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利用物理量瞬时无功功率能同时进行牵引电机转子故障诊断、磁场定向校正和速度辨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牵引电机在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转子反电动势与电流矢量构建瞬时无功功率,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选用特征频率2fo作为转子断条的故障诊断判据,然后,利用该无功功率进行速度辨识,消除了模型参考自适应速度辨识中定子电阻和积分项的影响,最后利用两个模型的无功功率差,通过PI控制器校正转子磁场定向。该方法采用瞬时无功功率进行牵引电机故障诊断、速度辨识和转子磁场定向校正,不仅能有效进行牵引电机转子断条在线故障诊断,而且较好地融合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研制了牵引电机交流传动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基于该平台,完成了无速度传感器牵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以及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编制。
李金池[9](2013)在《城轨车辆交流传动主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投入或即将投入运营的城轨交通车辆普遍采用交流传动牵引方式。交流传动牵引系统是城轨交通车辆的动力核心,而其关键装置牵引逆变器工作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及安全。因此,研究并采取一种可靠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交流传动主电路原理与结构,重点阐述了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并简要地介绍了交流传动主电路各构成部分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本文将逆变器开关器件故障诊断作为研究重点,运用OrCAD/PSpice软件建立了正弦PWM控制方式下的二电平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对逆变器主电路开关器件的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两种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第一种故障诊断方法是特征表格法,是根据测得的故障状态下逆变器输出电流电压值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建立故障诊断表格,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根据其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电流特征可以判断出逆变器故障种类。第二种故障诊断方法是波形误差最小法,结合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下的电流波形,得出每一种故障状态对应的波形图形,并将之做离散数据化处理,最后可以得到一个数组对应一组故障状态,将这些数组作为诊断标准;在实际运行时,将逆变器故障时输出电流波形做相同处理得到数组,再将数组中的数据与每一种故障状态下的标准数组的数据进行相减,求出差值绝对值之和,差值绝对值之和最小那个标准数组对应的故障状态就是逆变器发生的故障,从而有效诊断逆变器故障。在论文完成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本文最后建立了交流传动主电路的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为轨道交通车辆交流传动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彭学前[10](2013)在《采煤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炭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如何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采煤机作为大型煤矿机械化采煤作业的主要设备,由于它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所以发生故障的机率相当高,因此研究有效的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1)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方法在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了模糊模块化的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混合智能诊断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采煤机的故障监测诊断中。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采煤机中的故障进行诊断。(2)利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为采煤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建立知识库,以方便数据的调用。(3)利用递推合成BP神经网络来研究采煤机液压牵引装置系统,相比于常规BP网络,递推合成BP网络在输入与输出层之间加入了连接权。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递推合成BP网络能够精确快速地对采煤机进行故障预测。(4)本文利用基于模糊模块化的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对采煤机的故障数据进行模糊化预处理,并结合专家系统对采煤机的故障进行分类,为采煤机故障预测与诊断的决策者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采煤机故障预测与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为采煤机故障预测与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牵引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牵引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3)基于区间观测器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
1.2.2 观测器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 区间观测器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模型分析 |
2.1 引言 |
2.2 高速列车牵引系统介绍 |
2.3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建模分析 |
2.3.1 牵引电机动力学模型 |
2.3.2 常用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
2.3.3 dq坐标系下电机模型 |
2.4 预备知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故障检测 |
3.1 引言 |
3.2 故障建模 |
3.3 基于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故障检测方法 |
3.3.1 区间观测器设计 |
3.3.2 线性变换 |
3.3.3 故障检测方案 |
3.4 仿真验证 |
3.4.1 参数设置 |
3.4.2 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传感器故障估计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基于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传感器故障估计方法 |
4.3.1 未知输入观测器的设计 |
4.3.2 未知输入观测器-区间观测器的设计 |
4.3.3 线性变换 |
4.3.4 性能提升 |
4.4 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可调参数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传感器故障估计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基于可调参数区间观测器的牵引电机传感器故障估计方法 |
5.3.1 基于可调参数区间观测器的设计 |
5.3.2 故障估计器设计 |
5.3.3 线性变换 |
5.4 仿真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4)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综述 |
1.2.2 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1.3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概述 |
1.3.1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原理 |
1.3.2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故障诊断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速列车牵引系统机理及数据分析 |
2.1 引言 |
2.2 高速列车牵引系统介绍 |
2.3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及控制系统 |
2.3.1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 |
2.3.2 牵引电机控制系统 |
2.4 牵引电机常见的故障及数据分析 |
2.4.1 牵引电机常见故障机理分析 |
2.4.2 牵引电机主要数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MM-ICA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检测与识别 |
3.1 引言 |
3.2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故障检测方法 |
3.2.1 独立成分分析 |
3.2.2 建立检测统计量 |
3.3 基于MM-ICA的故障检测与识别 |
3.4 仿真验证 |
3.4.1 四变量系统数值仿真验证 |
3.4.2 CRH2 实验平台数据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E-ICA的牵引电机微小故障检测与识别 |
4.1 引言 |
4.2 独立成分分析与小波变换 |
4.2.1 独立成分分析 |
4.2.2 小波变换 |
4.3 WE-ICA微小故障检测方法 |
4.3.1 建立集成统计量ES |
4.3.2 故障识别贡献图 |
4.4 仿真验证 |
4.4.1 四变量系统仿真验证 |
4.4.2 CRH2 实验平台数据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Quanser牵引电机控制实验平台的物理验证实验 |
5.1 引言 |
5.2 Quanser电机控制实验平台介绍 |
5.2.1 单相交流电源模块 |
5.2.2 接口保护模块 |
5.2.3 高压电机驱动模块 |
5.2.4 Quanser信号采集卡 |
5.3 Simulink/QUARC控制器模块设计 |
5.4 无故障情况下验证实验 |
5.5 速度传感器故障验证实验 |
5.5.1 常值故障实验 |
5.5.2 时变故障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5)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信号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2.1 采煤机故障信号种类 |
2.2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分析 |
2.2.1 故障特征的时域分析 |
2.2.2 故障特征的频域分析 |
2.2.3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时-频联合分析 |
2.3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时域与频域实验分析 |
2.3.1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实验过程 |
2.3.2 采煤机齿轮故障特征分析 |
2.3.3 采煤机滚动轴承故障特征分析 |
2.3.4 采煤机滚动轴承时频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3.1 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
3.1.1 故障特征提取的影响因素 |
3.1.2 故障特征提取过程 |
3.1.3 故障特征提取的评价准则 |
3.2 利用主元分析法进行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提取 |
3.2.1 主元分析法原理 |
3.2.2 建立主元分析法的故障特征提取模型 |
3.2.3 采用主元分析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提取实验 |
3.3 利用谱熵法进行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提取 |
3.3.1 谱熵法原理 |
3.3.2 建立谱熵法的故障特征提取模型 |
3.3.3 基于谱熵的故障特征提取实验 |
3.4 利用小波分析进行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特征提取 |
3.4.1 小波分析原理 |
3.4.2 建立小波包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模型 |
3.4.3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实验 |
3.5 特征提取效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正交小波分析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正交小波分析在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中的研究 |
4.2.1 Morlet 小波的选取 |
4.2.2 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分析 |
4.3 基于正交小波分析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实验研究 |
4.3.1 实验方案 |
4.3.2 采煤机关键部件中滚动轴承外环故障诊断实验 |
4.3.3 采煤机关键部件中滚动轴承内环故障诊断实验 |
4.3.4 采煤机关键部件中轴承滚动体故障诊断实验 |
4.4 现场实验及故障诊断效果分析 |
4.4.1 井上故障诊断实验 |
4.4.2 井下故障诊断实验 |
4.5 小结 |
5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
5.1 概述 |
5.2 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与开发 |
5.2.1 系统体系结构 |
5.2.2 系统功能 |
5.2.3 专家系统诊断功能流程图 |
5.2.4 专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
5.2.5 界面设计 |
5.3 应用研究 |
5.3.1 背景简介 |
5.3.2 系统开发 |
5.3.3 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附件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轨车辆走行系统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代城轨车辆研究现状 |
1.2.2 走行系统故障及诊断研究现状 |
1.2.3 贝叶斯网络应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贝叶斯网络理论 |
2.1 贝叶斯理论基础 |
2.1.1 概率论基础 |
2.1.2 贝叶斯网络的定义 |
2.2 贝叶斯网络的学习 |
2.2.1 完备数据下的结构学习 |
2.2.2 不完备数据下的结构学习 |
2.2.3 参数学习 |
2.3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 |
2.3.1 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 |
2.3.2 联结树推理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有轨电车走行系统结构及故障归类分析 |
3.1 走行系统特点 |
3.2 走行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 |
3.3 走行系统故障归类分析 |
3.3.1 故障诊断框架分析 |
3.3.2 故障分类统计 |
3.3.3 故障特点分析 |
3.4 走行系统故障树建立 |
3.4.1 故障树方法 |
3.4.2 故障树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走行系统故障诊断 |
4.1 走行系统的贝叶斯网络建立 |
4.1.1 故障树向贝叶斯网络的转换规则 |
4.1.2 走行系统的贝叶斯网络表达 |
4.2 联结树推理 |
4.2.1 驱动子系统的联结树分析 |
4.2.2 其它子系统的联结树信度传递 |
4.3 本章小结 |
5 贝叶斯仿真模型建立及故障诊断分析 |
5.1 贝叶斯网络仿真模型建立 |
5.1.1 轮对轴箱子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1.2 联结树推理机制 |
5.1.3 其它子系统仿真模型及后验概率 |
5.2 轮对轴箱故障诊断 |
5.2.1 故障因果关系推理 |
5.2.2 故障诊断推理 |
5.3 其他子系统故障诊断 |
5.4 本章小结 |
6 有轨电车走行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
6.1 加权层次分析法 |
6.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6.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评价模型 |
6.3.1 建立走行系统的层次分析模型 |
6.3.2 走行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轨道交通牵引感应电机电气故障建模与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2 牵引感应电机故障原因分析 |
1.2.1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原因分析 |
1.2.2 转子断条故障原因分析 |
1.3 牵引感应电机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1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2 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基于多回路法的感应电机定子与转子故障模型研究 |
2.1 正常感应电机模型 |
2.1.1 传统感应电机模型 |
2.1.2 基于多回路法的感应电机模型 |
2.1.3 考虑磁饱和效应的感应电机多回路模型 |
2.2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模型 |
2.3 转子断条故障模型 |
2.4 仿真与试验 |
2.4.1 仿真验证 |
2.4.2 试验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特征信号的牵引感应电机在线故障诊断研究 |
3.1 信号分析理论基础 |
3.1.1 傅里叶分析 |
3.1.2 短时傅里叶分析 |
3.2 基于功率和转矩信号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研究 |
3.2.1 基于瞬时有功功率信号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
3.2.2 基于转矩信号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
3.3 基于牵引感应电机电流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研究 |
3.3.1 转子断条故障特征分析 |
3.3.2 基于低频信号注入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3.4 仿真及试验 |
3.4.1 仿真验证 |
3.4.2 试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型的牵引感应电机在线故障诊断研究 |
4.1 牵引感应电机参数在线辨识研究 |
4.1.1 牵引感应电机参数变化机理分析 |
4.1.2 基于直流偏置信号注入的定子电阻参数在线估算 |
4.1.3 牵引感应电机参数在线补偿策略 |
4.2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研究 |
4.2.1 简化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数学模型 |
4.2.2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算法 |
4.3 基于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研究 |
4.3.1 简化的转子断条故障数学模型 |
4.3.2 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基本原理 |
4.3.3 基于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算法 |
4.4 仿真及试验 |
4.4.1 仿真验证 |
4.4.2 试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全文结论 |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HXD1型电力机车异步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异步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异步牵引电机故障类别 |
1.2.2 基于信号分析故障诊断方法 |
1.2.3 基于知识牵引故障诊断方法 |
1.2.4 基于模型分析故障诊断方法 |
1.2.5 其他方法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时频分析理论基础 |
2.1 傅立叶变换 |
2.2 线性时频分析技术 |
2.2.1 短时傅立叶分析 |
2.2.2 gabor变换 |
2.2.3 小波变换 |
2.2.4 连续小波变换 |
2.2.5 离散小波变换 |
2.2.6 多分辨分析 |
2.2.7 小波包变换 |
2.3 非线性时频分析技术 |
2.3.1 wiger-ville分布 |
2.3.2 Cohen类分布 |
2.3.3 Hilbert-Huang变换 |
2.4 小结 |
3 异步牵引电机故障机理研究 |
3.1 异步牵引电机转子故障机理分析 |
3.2 异步牵引电机定子故障机理分析 |
3.3 异步牵引电机偏心故障机理分析 |
3.4 小结 |
4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脊波神经网络观测器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4.1 异步牵引电机数学模型 |
4.1.1 异步牵引电机基本结构 |
4.1.2 正常情况下异步牵引电机数学模型 |
4.2 异步牵引电机故障模型 |
4.2.1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模型 |
4.2.2 多相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模型 |
4.2.3 转子故障模型 |
4.2.4 牵引电机定子转子综合故障模型 |
4.2.5 故障状态下异步牵引电机状态方程 |
4.3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神经网络观测器故障诊断 |
4.4.1 脊波神经网络 |
4.4.2 混合蛙跳算基本原理 |
4.4.3 混合蛙跳算法脊波神经网络观测器故障诊断 |
4.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小结 |
5 基于变流器一次侧电流信号分析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5.1 Park's矢量分析故障诊断方法 |
5.1.1 Park's矢量原理 |
5.1.2 基于Park's矢量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5.2 Hilbert模量故障诊断方法 |
5.2.1 Hilbert变换原理 |
5.2.2 基于Hilbert矢量模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5.3 瞬时功率故障诊断方法 |
5.3.1 瞬时功率故障诊断原理 |
5.3.2 基于平均瞬时功率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 |
5.4 基于变流器一次侧瞬时功率牵引电机转子故障诊断研究 |
5.4.1 HXD1型电力机车主电路 |
5.4.2 牵引电机转子故障整流器一次侧电流分析 |
5.4.3 牵引电机转子故障整流器一次侧瞬时功率分析 |
5.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基于变流器一次侧电流牵引电机定子故障诊断研究 |
5.5.1 牵引电机定子故障时定子电流分析 |
5.5.2 牵引电机定子故障网侧电流分析 |
5.5.3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定子故障诊断影响分析 |
5.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6 小结 |
6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向量机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6.1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 |
6.1.1 主成分分析 |
6.1.2 核主成分分析 |
6.1.3 PCA和KPCA比较 |
6.2 基于相关向量机多故障分类 |
6.2.1 相关向量机工作原理 |
6.2.2 RVM多类分类法 |
6.2.3 基于RVM牵引电机多故障分类器构造 |
6.3 基于KPCA与RVM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
6.3.1 故障诊断系统 |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4 小结 |
7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无速度传感器牵引电机在线故障诊断研究 |
7.1 HXD1型电力机车矢量控制技术 |
7.1.1 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 |
7.1.2 牵引电机转子故障对磁场定向的影响分析 |
7.1.3 牵引电机转子故障对速度辨识影响 |
7.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异步牵引电机转子故障诊断研究 |
7.2.1 牵引电机转子故障诊断系统 |
7.2.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转子磁场定向校正方法研究 |
7.2.3 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牵引电机速度辨识 |
7.3 牵引电机故障诊断系统半实物仿真研究 |
7.3.1 dsPACE体系结构 |
7.3.2 异步牵引电机半实物仿真平台 |
7.3.3 半实物仿真结果及分析 |
7.4 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9)城轨车辆交流传动主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轨道交通故障诊断发展介绍 |
1.2.1 国外发展介绍 |
1.2.2 国内发展介绍 |
1.3 轨道交通故障诊断常用方法分类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城市轨道车辆交流传动主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2.1 交流传动主电路构成及基本原理 |
2.2 三相异步电机 |
2.2.1 异步电机基本原理 |
2.2.2 异步牵引电机特性 |
2.2.3 异步牵引电机调速方法 |
2.3 逆变器控制方法 |
2.3.1 方波控制 |
2.3.2 PWM控制 |
第3章 交流传动系统主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
3.1 受电弓故障 |
3.2 主隔离开关故障 |
3.3 主熔断器故障 |
3.4 高速断路器故障 |
3.5 充电电路故障 |
3.6 滤波电路故障 |
3.7 斩波器故障 |
3.8 牵引逆变器故障 |
3.9 牵引电机故障 |
3.10 其它故障 |
第4章 城轨车辆交流传动系统OrCAD/PSpice建模 |
4.1 OrCAD/PSpice软件简介 |
4.2 PSpice中建立仿真模型 |
4.2.1 PWM信号电源电路 |
4.2.2 隔离驱动电路 |
4.2.3 逆变器主电路 |
第5章 牵引逆变器故障仿真分析与诊断 |
5.1 方法一:特征表格诊断法 |
5.1.1 二极管故障 |
5.1.2 IGBT故障 |
5.2 方法二:波形误差最小诊断法 |
5.2.1 波形误差最小法基本原理 |
5.2.2 波形误差最小法改进与完善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专家系统的主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设计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采煤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采煤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研究现状 |
1.2.2 模糊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研究现状 |
1.2.3 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国内外研究状况对比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采煤机结构及其故障机理 |
2.1 采煤机结构 |
2.1.1 采煤机电气装置 |
2.1.2 采煤机牵引装置 |
2.1.3 采煤机截割装置 |
2.1.4 采煤机附属装置 |
2.2 采煤机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
2.2.1 采煤机工作原理 |
2.2.2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 |
2.3 采煤机常见故障机理研究 |
2.3.1 采煤机电气装置故障机理分析研究 |
2.3.2 采煤机机械装置故障机理分析研究 |
2.3.3 采煤机液压装置故障机理分析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功能模块及其知识库的建立 |
3.1 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功能模块 |
3.2 知识表示与知识获取 |
3.2.1 知识表示 |
3.2.2 知识获取 |
3.3 采煤机故障诊断与预测知识库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4 混合智能算法在采煤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糊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基础理论 |
4.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4.2.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4.2.3 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 |
4.3 几种常见的采煤机故障诊断研究方法 |
4.4 混合智能算法在采煤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4.4.1 诊断样本的建立 |
4.4.2 采用自适应学习率BP算法 |
4.4.3 采用模糊模块化BP网络 |
4.4.4 采用两种算法所得结果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5 BP网络算法在采煤机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
5.1 预测样本的建立 |
5.2 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 |
5.3 递推合成BP网络算法在采煤机液压牵引装置系统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软件实现及仿真实验 |
6.1 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软件的设计方法 |
6.1.1 系统编程语言 |
6.1.2 数据库连接方法 |
6.1.3 系统软件工作平台 |
6.2 系统界面 |
6.2.1 系统主界面 |
6.2.2 样本训练界面 |
6.2.3 故障诊断界面 |
6.2.4 参数预测界面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牵引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研究进展[J]. 刘志亮,潘登,左明健,李兴林. 机械工程学报, 2016(14)
-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3]基于区间观测器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田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D]. 谢晓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5]基于时频联合小波法的采煤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研究[D]. 谢国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轨车辆走行系统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D]. 俞彩虹.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7]轨道交通牵引感应电机电气故障建模与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唐敬.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HXD1型电力机车异步牵引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阳同光. 中南大学, 2013(03)
- [9]城轨车辆交流传动主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D]. 李金池.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10]采煤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研究[D]. 彭学前.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