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治疗慢性腎炎30例疗效覌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娟[1](2016)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主要是免疫炎症损伤介导,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大多数隐匿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种多样,病情迁延,难以治愈,并呈缓慢进展,最终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我国成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0.8%,而CKD的知晓率仅为患病人群的12.5%。慢性肾炎占终末期肾脏病的64.1%,故对本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减退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十二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吕仁和肾络微型癥瘕辨证方法传承研究”中的临床研究病例。在“三型四候”辨证方法结合“肾络瘢瘕”理论的指导下,以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观察此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54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27例。暴露组予以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基本方:黄芪、当归、灵芝、制何首乌、川牛膝、川芎、丹参、三七、络石藤、鬼箭羽、牛蒡子、连翘、夏枯草、石韦)治疗,西医予以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非暴露组除本方法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均可,疗程6个月。观察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中医症候积分等,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暴露组病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02<0.05);非暴露组病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无明显变化。2、暴露组病例血肌酐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02<0.05);非暴露组病例血肌酐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上升。3、暴露组病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下降,差异显著(P=0.004<0.05);非暴露组病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下降。4、暴露组病例尿蛋白定性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下降,差异显著(P=0.011<0.05);非暴露组病例尿蛋白定性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下降。5、暴露组病例中医症候积分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减少,差异显著(P=0.02<0.05)。6、综合疗效分析:暴露组病例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8.9%,非暴露组病例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59.3%,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结论:1、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可以升高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2、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能够减少患者的蛋白尿。3、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阳晓,叶任高,刘冠贤,魏炼波,黄光明,李幼姬,郑智华,张国强[2](2000)在《3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报告作者 38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临床研究包括 :①在国内率先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及慢性肾炎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并对其证候实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②针对肾小球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规律及其对中医证候变化的影响 ,首创根据激素不同用药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行之有效 ;③辨病组方 ,辨证施治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详尽方案 ;④发挥中医药优势 ,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特点辨证用药 ,有效地改善症状和延缓病变进展 ;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非感染性尿路综合征等西医难治病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⑥对腹膜透析患者 ,首创了中西医结合疗法 ,并获得较高评价 ;⑦将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肾炎合剂”成功地转化成产品 ,商品名“慢肾宝” ,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验研究主要对丹参、全蝎、三七总甙、大黄素、桃红四物汤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丹参、三七总甙、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并通过使c 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全蝎可减少大鼠膜性肾炎蛋白尿 ,抑制白介素 1活性 ,并扩张肾毛细血管 ,抑制血栓形成及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从而影响肾炎?
赵良斌[3](2010)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传蕙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文中提出本论文是在导师李明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对叶传蕙教授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观察、整理、总结,运用中医药理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理、法、方、药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叶传蕙教授在利用虫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和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虫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先河,但是至今没有经过临床观察虫类药在治疗肾小球肾炎方面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为此,本文旨在评价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指导临床,继承发扬叶老师经验。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64,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虫类药,治疗八周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中医症候、尿蛋白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量比较P<0.01,治疗组在用药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用药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量比较P<0.01,对照组在用药前后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量比较P<0.01,可认为两组用药后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综合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84.38%;对照组有效率70.97%。对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78.13%;对照组有效率67.7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蛋白尿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31.25%,显效率59.38%,无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64.52%,显效率22.58%,无效率12.90%,两组蛋白尿疗效比较P<0.05,两组蛋白尿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给予的辨证论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均有一定的疗效,而且治疗组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更好。两阶段前后均进行了三大常规,凝血全套,肝功,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与治疗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治疗过程中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虫类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王云飞[4](2020)在《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课题旨在使用统计学方法客观地评价验方“血尿净”在治疗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方法本研究在均使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以验方“血尿净”为治疗组,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均分入组后进行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其相关临床指标,使用spa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结果1.总有效率:在系统用药治疗4周以后,治疗组为54.3%,对照组为40.0%,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为66.7%,而治疗组可高达96.7%。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96.7%,两组结果相比较:Z2=-2.336,*P2<0.05,即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所使用的药物(验方“血尿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使用的药物(肾炎康复片)。2.临床疗效:在系统用药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比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镜检红细胞及肾保护作用:治疗前:治疗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29.37±2.40(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29.13±2.11(个/HP);治疗后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14.17±2.65(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13.63±3.02(个/HP);治疗后8周后:治疗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2.87±1.33(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5.07±2.43(个/HP)。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df=15)=1.159,※P=0.264>0.05,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组:t1(df=29)=20.532,P1<0.05。对照组:#t1=20.136,#P1<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治疗前后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t1(df=29)=0.132,*P1>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对比,对照组:#t2=38.281,#P2<0.05;治疗组t2(df=29)=56.483,P2<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的每个视野个数情况低于治疗前,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t2(df=29)=-5.142,*P2<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在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在均常规性地使用西医学治疗的基础上,与加用肾炎康复片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采用的验方“血尿净”能更加显著地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更加有效地降低尿沉渣中的红细胞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林晓蒙[5](2016)在《张氏肾炎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张氏肾炎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为治疗慢性肾炎提供切实的临床指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8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每组均予限制饮食、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张氏肾炎方),对照组予科素亚进行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浆白蛋白、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0%,对照组为67.5%,两组治疗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积分亦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组在腰脊酸痛、疲倦乏力、食少纳呆、胃脘胀满、便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水肿、尿频、夜尿多等方面差异性不大(P>0.05);(5)两组治疗后均可改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P<O.05),尿蛋白及血肌酐方面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O.05),血浆白蛋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红细胞明显减少(尸<0.01),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运用张氏肾炎方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患者尿蛋白、尿红细胞,降低血清肌酐,提高血浆白蛋白,其治疗机制可能和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抗凝,控制血脂血压,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促进肾脏组织修复等有关。
姜良铎,李耀辉[6](2009)在《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文中认为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我国中医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中医内科文献,兹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64篇文献,以心、肺、脾、肝、肾五个系统为主,从理论学说、实验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医经验四个方面予以述评,作为中医内科学2008年学术巡礼。
姚洁琼[7](2017)在《从“咽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肾炎血尿与咽炎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慢性肾脏疾患,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介导的炎症相关疾病。在我国,导致终末期慢性肾衰竭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慢性肾炎居首位,占64.1%。慢性肾炎的诊疗值得关注。NF-κB参与细胞炎症反应的信号传导,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同时研究证明MCP-1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以"咽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慢性肾炎血尿与咽炎的关系,观察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疗效;并通过检测部分患者血、尿NF-κB、MCP-1水平,分析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咽炎、血尿情况与NF-κB、MCP-1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150例(慢性肾炎血尿伴咽炎患者50例、慢性肾炎血尿非咽炎患者50例、慢性肾炎无血尿患者50例),观察三组中医证候、体质、指标差异;选取31例慢性肾炎血尿伴咽炎患者(辨证属阴虚咽喉失濡证),根据"咽肾相关"理论和"肾络微型癥瘕"理论,进行中药汤药和中药代茶饮干预治疗;选取40例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分析其中医证候、咽炎、血尿情况与NF-κB、MCP-1关系。研究结果1.体质调查:150例慢性肾炎患者中,偏颇体质中以虚性体质为主,多为气虚质、阳虚质。与此同时,实性体质亦占据相当比例,其中以气郁质最多。100例慢性肾炎血尿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无血尿组患者相比,血尿患者气虚质较多,痰湿质较少。50例慢性肾炎伴咽炎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非咽炎组患者相比,咽炎组患者气虚质、气郁质较多。女性气郁质比例高于男性。2.证候调查:本证情况分布中,肺肾气虚证为最多(60.00%)。100例慢性肾炎血尿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无血尿组患者相比,血尿患者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证较多,脾肾阳虚证较少。50例慢性肾炎伴咽炎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非咽炎组患者相比,咽炎组患者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多。湿热证在慢性肾炎患者标证分布中占有较大比例(32.67%)。100例慢性肾炎血尿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无血尿组患者相比,血尿患者湿热证较多,血瘀证较少。50例慢性肾炎伴咽炎组患者与50例慢性肾炎非咽炎组患者相比,咽炎组患者湿热证较多,血瘀证较少。本证中,肝肾阴虚证血尿及咽部症状积分均为最高。标证中,湿浊证、湿热证血尿及咽部症状积分均较高。3.咽炎与血尿:咽炎组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均显著高于非咽炎组(均P<0.05)。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与咽部症状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4.中药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疗效观察:31例慢性肾炎血尿伴阴虚咽喉失濡型慢性咽炎患者,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治疗后,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咽部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统计分析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治疗前后,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与咽部症状积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治疗前后,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与咽部症状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治疗前后,咽部症状积分与小便症状积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均 P<0.05)。5.NF-κB、MCP-1与慢性肾炎:本研究显示咽炎组患者血NF-κB、尿NF-κB水平较非咽炎组患者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MCP-1、尿MCP-1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与血NF-1κB、尿NF-κB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MCP-1、尿MCP-1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患者咽部症状积分与血NF-κB、尿NF-κB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MCP-1、尿MCP-1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与尿NF-1κB相比,尿红细胞数目、尿红细胞高倍镜数目与血NF-κB相关性、患者咽部症状积分与血NF-κB相关性更强。研究结论1.慢性肾炎患者偏颇体质中,以虚性体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实性体质中多见气郁质。血尿患者气虚质较多,咽炎组患者气虚质、气郁质较多。2.本证中,慢性肾炎血尿患者以肺肾气虚证为最多。血尿患者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证较多,咽炎组患者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多。标证中,湿热证在慢性肾炎患者标证分布中占有较大比例。血尿患者湿热证较多,咽炎组患者湿热证较多。3.咽炎与血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咽论治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根据经络辨证、下病上取的思路,清上固下法取效明显。4.NF-1κB、MCP-1与慢性肾炎关系密切。
时振声[8](1984)在《近年来慢性肾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目前不论西药或是中药治疗,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近年来对慢性肾炎的认识还是比以前有所深入。不论是中医辨证分型、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还是中西医结合有关免疫功能、利水机制等方面,均有较新的进展,今择其要者综述如下。
邱健[9](2018)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气阴两虚证的观察试验,评价中医药治疗CG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就诊于我院肾内科明确诊断为CGN且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按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氯沙坦钾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观察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安全性。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红细胞都有所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无明显变化,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其实验前后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及肾功未发生明显异常,安全性良好。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综合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BUN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均有稳定SCr、BUN的作用。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李超[10](2015)在《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临床跟师学习,记录医案,学习文献,总结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而为更好地应用中医药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观察和研究以活血化瘀法为治疗大法,用“化瘀益肾汤”治疗血瘀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从瘀论治慢性肾炎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学术思想研究:通过门诊跟师学习,记录医案,分析医案,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2.临床研究:(1).选取60例慢性肾炎(血瘀型)患者,按照单盲法,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2).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等进行检验,确定两组具有可比性。(3).服药方法:1)试验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益肾汤”,每日一剂,水煎取汁600ml,早中晚饭后分服,各200ml。2)对照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片,一日三次,一次2片,50mg/片。(4).疗程及服药注意:各组均以四周作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两组都按照各组的治疗方案进行,严禁使用其他治疗血瘀证的药物或措施。(5).到达疗程后复查尿常规、血常规、24小时尿蛋白、肝功、肾功等,对服药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1.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1)遵循经典,继承创新(2)注重整体,强调个体(3)病证结合,参西衷中(4)治病求本,脾肾并重(5)坚持活血,化瘀始终2.临床研究结果:(1)64例患者(60例纳入本课题研究,4例被剔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的中医证候评分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过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在改善腰痛固定或呈刺痛,面色黧黑或晦暗,浮肿,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等中医临床症状,以及减少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对安全性指标,如一般情况(T、P、R、BP)、血常规(HGB、RBC、WBC、PLT)、以及肝功(ALT、AST)肾功(BUN、SCr)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药前后试验组、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李琦教授根据多年来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认识到“瘀血阻络”是很大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尤其是中后期慢性肾炎患者的共有症候特征,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等。针对这一病理特点,导师提出以“活血化瘀法”为治疗原则治疗慢性肾炎,对于指导慢性肾炎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2.“化瘀益肾汤”对血瘀型慢性肾炎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指标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二、中医治疗慢性腎炎30例疗效覌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治疗慢性腎炎30例疗效覌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
1 病因发病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对慢性肾炎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 |
4 最新研究进展 |
5 现代药理研究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疗效评定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性描述 |
2 疗效评价 |
3 不良反应 |
4 剔除和脱落 |
小结 |
讨论 |
1 病因病机分析 |
2 治法分析 |
3 方药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3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
1.1 在国内率先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的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及慢性肾炎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并对其证候实质进行了初步探索 |
1.2 针对肾小球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规律及其对中医证候变化的影响, 创立了根据激素不同用药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 |
1.3 集中西医精华于一体,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狼疮性肾炎 (LN)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1.4 发挥中医药优势, 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特点辨证用药, 有效地改善症状和延缓肾功能恶化 |
1.5 针对西医的不足,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
1.6 其 它 |
2 实验研究 |
(3)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传蕙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样本量 |
2.3 试验药物及对照药物的确定 |
2.4 试验病例的选择 |
2.4.1 西医诊断标准 |
2.4.2 慢性肾小球肾炎轻重分级标准 |
2.4.3 慢性肾炎脾肾气虚、风湿热瘀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4.4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2.4.5 试验病例标准 |
2.4.6 安全性评价 |
2.5 治疗方法 |
2.5.1 治疗 |
2.5.2 疗程 |
2.6 观测指标 |
2.6.1 安全性观测指标 |
2.6.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7.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2.7.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标准 |
2.7.3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方法 |
3、试验结果 |
3.1 病例入选情况 |
3.2 两阶段可比性分析 |
3.2.1 性别 |
3.2.2 年龄 |
3.2.3 病程 |
3.2.4 病情 |
3.2.5 尿常规蛋白 |
3.2.6 24小时尿蛋白量 |
3.2.7 中医证候 |
3.3 两组用药后情况及比较 |
3.3.1 尿常规蛋白情况及比较 |
3.3.2 中医证候情况及比较 |
3.3.3 病情 |
3.4、疗效分析 |
3.4.1 两组综合疗效分析 |
3.4.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4.3 两组蛋白尿疗效分析 |
3.4.4 24小时尿蛋白量排泄量 |
3.5、小结 |
3.7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 正虚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1.1.1 脾虚与慢性肾炎蛋白尿形成 |
1.1.2 肾虚与慢性肾炎蛋白尿形成 |
1.2 邪实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1.2.1 血瘀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1.2.2 肾络微型癥瘕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1.2.3 湿热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1.2.4 风邪与慢性肾炎蛋白尿 |
2、中药治法的确立及方义 |
3、总结 |
4、疗效性评价 |
5、安全性评价 |
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
一、西医 |
1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产生的现代研究 |
1.1.肾小球滤过屏障 |
1.2 肾小球内皮细胞 |
1.3 GBM |
1.4 足细胞 |
2.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西医的治疗进展 |
2.1.1 饮食蛋白的控制 |
2.1.2 积极控制高血压 |
2.1.3 抗高脂血症 |
2.1.4 抗凝治疗 |
2.1.5 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使用 |
2.1.6 防治能引起肾损害的其他因素 |
二、中医 |
2.1 病因病机 |
三、中医治疗 |
3.1 中草药治疗 |
3.1.1 辨证分型 |
3.1.2 经验方 |
3.1.3 单纯中成药疗法 |
3.1.4 西药结合中成药 |
四、中西医结合 |
4.1.基础治疗结合中医辨证 |
4.2 西药结合中药注射液 |
五、其他疗法 |
六、专家经验 |
6.1 章念伟 |
6.2 张志坚 |
6.3 周富明 |
6.4 巴元明 |
6.5 吕仁和 |
6.6 叶传蕙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4)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张氏肾炎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退出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1. 基础治疗 |
2. 分组治疗 |
(三) 疗效观察指标 |
1. 临床症状体征 |
2. 实验室检查 |
3. 安全性指标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3. 主要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五) 数据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1. 年龄比较 |
2. 性别比较 |
3. 病程比较 |
4. 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
5. 治疗前主要症状比较 |
6. 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二) 治疗结果分析 |
1. 临床疗效比较 |
2. 证候疗效比较 |
3. 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 |
4.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5. 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三) 安全性分析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研究 |
1. 慢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慢性肾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
3. 本课题中对照组治疗的设定 |
(二)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研究 |
1. 古典医籍对慢性肾炎的探讨 |
2. 中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慢性肾炎的探讨 |
3. 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分析 |
(三) 张氏肾炎方的方义分析 |
(四) 疗效分析 |
1. 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 |
2. 降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 |
3. 提高血浆白蛋白 |
4. 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 |
(五) 本课题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7)从“咽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肾炎血尿与咽炎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证候学现代研究 |
4 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咽肾相关"理论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咽肾相关"理论的中医研究进展 |
2 "咽肾相关"理论的西医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方案 |
2 诊断及辨证标准 |
3 入组标准 |
4 NF-κB、MCP-1水平 |
5 统计方法 |
6 技术路线 |
7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资料 |
3 体质情况 |
4 中医证候分布 |
5 咽炎组咽部症状积分与血尿的相关性 |
6 代茶饮联合中药汤药治疗前、后情况对比 |
7 31例患者治疗用药分析 |
8 慢性肾炎与NF-κB、MCP-1 |
分析与讨论 |
1 体质情况 |
2 证候情况 |
3 "咽肾相关"理论治疗慢性肾炎 |
4 代茶饮方药阐释 |
5 肾络微型癥瘕理论与慢性肾炎诊疗 |
6 经络辨证与清上固下法 |
7 慢性肾炎与NF-κB、MCP-1 |
8 湿热证与NF-κB、MCP-1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测指标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分析 |
6 结果 |
7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法总结 |
一.学术思想总结 |
1.遵循经典,继承创新 |
2.注重整体,强调个体 |
3.病证结合,参西衷中 |
4.治病求本,脾肾并重 |
5.坚持活血,化瘀始终 |
二.经验方法总结 |
1.对瘀血的认识 |
2.处方用药经验 |
3.经典病案举隅 |
第二部分 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 |
2.病例选择标准 |
3.病例来源 |
二.研究方案 |
1.研究方法 |
2.给药方案 |
3.观察时间 |
4.观察指标 |
5.判定标准 |
6.毒副作用观察 |
7.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1.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疗效对比 |
2.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改善对比 |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改善对比 |
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24h尿蛋白定量对比 |
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 |
8.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大便常规加潜血实验) |
四.讨论总结 |
1.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
2.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
3.阿魏酸哌嗪片作用机理 |
4.药物组成 |
5.方义分析 |
6.主要药物现代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观察表 |
知情同意书 |
受试者同意声明 |
致谢 |
四、中医治疗慢性腎炎30例疗效覌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D]. 胡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2]3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阳晓,叶任高,刘冠贤,魏炼波,黄光明,李幼姬,郑智华,张国强.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06)
- [3]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传蕙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D]. 赵良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4]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云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张氏肾炎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 林晓蒙.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0)
- [6]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J]. 姜良铎,李耀辉. 环球中医药, 2009(01)
- [7]从“咽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肾炎血尿与咽炎关系的研究[D]. 姚洁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近年来慢性肾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时振声.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4(03)
- [9]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 邱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李琦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D]. 李超. 云南中医学院,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