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菌作业区工艺设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蔡玮红[2](2020)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生产企业现场核查》文中指出
赵勇[3](2020)在《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日常饮食中补充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乳制品对人类健康和营养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现阶段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零和增长期,行业内的量和价格共同驱动行业增长,目前,该行业呈现少数全国性大企业与众多地方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另外,随着客户对产品口感和包装要求日趋个性化与多样化,使乳品行业从过去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以往更快,这些变化使得生产设备日趋精密化和智能化,设备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质量把控、成本控制等众多方面。设备管理是生产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实施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运营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管理乃至整个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保证产品生产质量、降本增效至关重要。YL乳品厂作为国内最早推行TPM管理模式的企业,在进行TPM推广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TPM研究现状、总结了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及TPM推进现状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汇总出YL乳品厂在推行TPM活动中存在的员工TPM基本理论不熟悉、设备维护参与度低、设备故障率高、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等问题,并运用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员工普遍反映的“设备故障率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TPM基本理念,从“全员、全系统、全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最后分别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同步改善:通过优化员工轮班制度、人才培训和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贯彻全员参与;通过引进MES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管控,并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来落实设备全系统管理;在对利乐钻灌装设备七大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对其OEE的达成进行计算,确定OEE值改进方向,运用“5why”工具对影响OEE的两个因素进行不同层次的改善来追求全效率。论文通过对YL乳品厂在生产过程当中推行TPM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及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乃至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乳制品行业以及其他制造行业有效推行TPM设备管理模式也具有参考价值。
梁冠路[4](2020)在《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关乎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是各国政府重要职责。国外已构建从末端产品检验转向以预防和风险防控为主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职业检查员制度是发挥预防作用的重要手段。我国以往已建立的兼职检查员队伍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作用效果受到较大局限,基于此,本课题在所在单位的支持下,开展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制度的起草和实施,总结经验和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广西食品安全状况发挥积极作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起草制订及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对兼职检查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职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管理、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为选聘职业检查员提供了依据。2017年先后聘用了12名职业检查员,为开展食品生产检查提供了人员保障。起草制订并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通过结合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点分析,对职业检查员在开展工作时的职责划分、工作程序、检查内容、纪律要求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并相应制定检查工作表。工作规范的颁布使得专职检查员的工作具备依据和可操作性。根据食品行业的风险特征,以高风险的乳制品企业作为实施职业检查员制度的实践探索。经过对广西18家乳制品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分别在企业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检验能力、不安全产品追溯工作职责履行等4个方面开展检查,共计检查出问题项221个,经过职业检查员的持续跟踪整改,乳制品企业生产状况不断改善,2018年全区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0个,不合格率0%。实施职业检查员检查制度对改进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对比了建立职业化检查制度后,食品监管部门在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方面的变化,表明执行职业化检查制度后,广西食品监管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检查覆盖面提高,对企业形成强大震慑。经过制度的建设和试行实践表明,职业化检查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有效预防监督措施,具有推广的价值,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2020)在《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通知》文中提出苏市监规[2020]1号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省局各处室(局),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局各直属单位:《江苏省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已经省市场监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20年2月27日江苏省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胡迎春[6](2018)在《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旅游是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大工业浪潮及其衰落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巨大的增长,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小众旅游市场。开展工业旅游,不仅是在旅游领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具体措施,也是推动“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社会、工业企业和个体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内外工业旅游增长迅速且意义显着,但是现实中工业旅游面临多种多样的实践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认知不足、市场认知度低、游客满意度低和缺少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因此,使现实的工业旅游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使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获益,使工业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是工业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理论界虽有涉及,但仅仅是关注表面上的资源问题、认知问题和管理问题等,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解释,很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都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解决。本研究在旅游体验理论的整体框架下,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具身理论,以期从根本上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解决方案,找出其背后的共性理论问题。在具身理论看来,体验主体的充分在场是具身体验的核心和基点。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说,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旅游者与情境的融合度、参与度以及身心的在场程度。而工业旅游因其依托于工业生产作业的真实场景而使得工业旅游体验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无法具身,这就意味着工业旅游产品很可能在提供具身体验时无法达到与一般旅游产品相匹配的可能性和充分性。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关注工业旅游场景中的旅游者具身参与和体验问题,具体包含几个问题:什么是工业旅游?工业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工业旅游体验的精髓何在?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的特质是什么?工业旅游的在场体验如何?如何评价?如何满足工业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这些共性的理论问题,才可能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旅游发展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使工业旅游发展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本研究要实现两方面的诉求:一方面期待运用场景和具身理论有效地指导工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也期望工业旅游体验的实证研究能够推动旅游体验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工业旅游者体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网络和问卷调查等多样的方法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实地观察笔记、深度访谈文本与图片、网络文本与图片以及问卷等四种类型的研究数据,运用理论思辨、扎根理论、主题分类、隐喻抽取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等混合式的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工业旅游体验的整体结构,以探索通过工业旅游场景组织来移除工业旅游体验中的具身障碍,引发游客的主观移情参与,最终实现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逻辑运行规律。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9章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总结了国内外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国内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本研究的理论研究问题,并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第二部分包括第2、3两章。第2章在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而对旅游体验、具身性、地方性、景观、场景等研究领域进行评述,目的是回应工业旅游现实中的问题,使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以统御后续研究。旅游体验向身体和具身的方向发展,而工业旅游由于其特殊性限制了游客的具身,使用“场景”这一术语来考察工业旅游情境中的旅游行为,宗旨是将地方性、景观以及旅游研究中的场景营造、场景组织等概念加以综合,突出强调场景的“可组织性”或“可布置性”、主客之间的“互融互动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场景的“动态性”,以深化工业旅游体验的理论问题,指导工业旅游的实践问题。第3章是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概述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资料类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并对研究样本进行特征描述性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4、5、6共计三章。第4章采用哲学和逻辑思辨的方式,对现有国内外工业旅游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属加种差的原则,在旧范畴、旧分类的基础上对工业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正,赋予其新的内涵、归纳其本质特征,并对工业旅游的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得出工业旅游是人们前往提供工业生产或运营实景或其附属展演景观的现场进行休闲体验的旅游活动,具有作业性、知识性、本体性和垄断性等特征。第5章在工业旅游概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工业旅游场景的形态进行探究。首先探讨了旅游场与场所精神、场景观之间的关系,明确工业旅游场景的特征为景观性、动态性、在场性和依附性,并对工业旅游场景进行定义,得出工业旅游体验就是对工业旅游场景的体验的理论命题;其次对工业旅游的场景形态进行概念性的界定,由空间形态和旅游者的主观实现共同完成;最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现实中工业旅游者对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偏好与认知。第6章是工业旅游场景的体验质量。对网络点评的定性数据、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得出不同的工业旅游场景所能提供的体验类型是有差异的,如大型水利电站或采掘业,由于生产运营会形成特殊的地理地貌与小气候,进而会给游客带来审美与情感方面的体验;其次不同的工业旅游者对不同的工业旅游场景所追求和获取的体验也是有差异的;最后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影响工业旅游者的积极体验、消极体验、不满意的因素和条件,并识别出积极体验、消极体验以及不满意因素的来源,为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打下基础。第四部分包括第7和8两章。第7章是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和障碍移除,其核心命题是:工业旅游可能因其依托于工业生产作业的真实情境而使得工业旅游体验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在这部分的分析中,主要使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障碍进行识别,同时从游记文本中进一步抽离出障碍移除的范畴与方法,如障碍克服、障碍遮蔽、游客的移情参与以及场景组织,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了“具身体验实现”的三维度模型,指出具身体验包含感官体验、移情性浸入和具身模拟等三部分内容,通过身体、场景和互动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影响具身体验的程度。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工业旅游体验中具身障碍的存在及其移除的途径。第8章是工业旅游的场景组织。首先使用Rost.CM6软件针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分析,从中抽取和识别构成工业旅游场景的核心元素和重要元素,将其归纳为工业旅游场景的自在性元素、旅游化元素和游客体验三大类;其次在此基础上使用隐喻抽取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借助攀梯技术和扎根理论的情境分析法,对通过深度访谈、点评和游记收集所获取的图片文本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建立工业旅游场景和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形成工业旅游体验的场景组织综合模型。第五部分由第9章单独构成。本章首先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概述;其次是从场景组织和改善工业旅游者体验质量的角度,分别从总体构思、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体验差异以及规划设计工业旅游具体体验方式三个方面为工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对策性的建议,指出场景组织是工业旅游目的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帮助企业设计、指导、控制、调整工业旅游体验,解决工业旅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第一,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具身理论研究旅游者在工业旅游场景中的旅游体验问题。第二,重新界定工业旅游的概念并提出诸如场景、具身障碍、场景组织等新范畴。第三,提出了诸如具身障碍是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借助于障碍移除而实施的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是具身实现的途径等若干新命题。第四,构建出分析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概念化框架。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鉴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架构能力有限,对资料的处理难免有不充分之处,对部分范畴、命题和模型的阐述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第二,由于工业旅游的特殊性,使得获取的质性资料范围和深度有限,必然会对研究结果带来局限;第三,问卷调查抽取的样本在代表性方面有缺陷,且在数据挖掘方面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对未来研究提出的展望在于:第一,将工业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进行具身障碍程度的比较;第二,依据工业旅游场景提供的不同体验类型细分游客群体;第三,对单一型工业旅游场景进行案例研究;第四,探究影响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其它原因。
蔡彦希[7](2018)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婴幼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除母乳之外的主要膳食营养来源,保证奶粉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事件出现也较为频繁。本论文对市场上主流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种类进行菌相分析;在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采样监控,将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并对奶粉干法、湿法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微生物危害分析,其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市面上常见品牌的配方奶粉进行取样,利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对不同菌株进行16SrDNA片段扩增、测序,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p.)、球形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p.)、奥斯陆摩拉氏菌(Moraxella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其中 7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在芽孢杆菌属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us paralicheniformis)分别占总菌株的34.5%、24.1%,所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优势菌种。通过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菌落总数与需氧芽孢总数的测定分析,菌落总数越高,需氧芽孢总数高的可能性也很大,但也存在菌落总数含量很低但需氧芽孢总数含量高的情况。选用菌落总数6.30×104 CFU/mL、需氧芽孢总数1.30× 1 03 CFU/mL的原料奶进行试验,分别经过95℃/5 min和100 ℃/30 min的杀菌处理,两种杀菌条件下,菌落总数均<100,而芽孢数量几乎不变。分析不同种挤奶方式得到的原料奶中的微生物,机械挤奶方式取得的奶样菌落总数平均值为4.39×104CFU/mL、需氧芽孢总数平均值为28CFU/mL、大肠菌群平均值为3.20× 1 03CFU/mL;手工挤奶方式取得的奶样菌落总数平均值为1.35×106CFU/mL、需氧芽孢总数平均值为2.21×102CFU/mL、大肠菌群平均值为2.05×1 05CFU/mL。对奶牛乳头挤奶前进行不同的清洗处理显示,未清洗与进行40~50℃温水清洗、擦干处理前后的菌落总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40~50℃温水清洗乳头杀菌率为67.60%。未清洗与进行4%次氯酸钠水溶液清洗、擦干处理前后的菌落总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杀菌率为99.43%。以规模化机械挤奶奶牛场的原料奶为研究对象,在4 ℃和20℃贮藏条件下,原料奶的菌落总数增幅加快(P<0.05),需氧芽孢(P>0.05)和嗜热需氧芽孢数(P>0.05)的增幅对贮藏温度不敏感。在室温(20℃)条件下,原料奶贮藏不能超过12 h,12h内已不符合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中规定的2×106CFU/mL限量标准,6 h后不符合国家I级奶5×105 CFU/mL限量标准;冷藏(4 ℃)条件下,原料奶贮藏能达18 h以上。对原料奶进行预巴氏杀菌与只进行巴氏杀菌的杀菌效果进行对比,巴氏杀菌的杀菌率为99.1%,进行了预巴氏杀菌的杀菌率为99.3%,进行了预巴氏杀菌的杀菌率高于巴氏杀菌,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原料奶中微生物指标比较高的情况下,通过预巴氏杀菌,对降低奶中微生物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原料奶微生物各指标合格的情况下,为降低成本与防止热敏性营养素的流失,预巴氏杀菌是否必要,与在何种条件下需要进行预巴氏杀菌,还需作进一步探讨。传统上,奶粉生产的杀菌条件是92~95 ℃/12~15 s,该条件下,虽然菌落总数也能达到要求,但维生素C的损失明显要高,配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105mg/100g,该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率为39.2%;相比较而言,113-116℃/3-8s的杀菌条件,维生素C的损失率为26.7%,而且菌落总数更低。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连续生产周期情况下采集样品检测其微生物,从第三天(72h)开始,菌落总数与需氧芽孢总数开始快速上升。在工厂CIP清洗过程中,CIP清洗更换酸碱液要根据自己生产情况,来制定回收使用的工艺(比如检测电导率),定期补充浓度,定期排放更换。运用HACCP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两种不同生产工艺进行了生物性危害分析,确定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4个关键控制点:CCP1原料奶粉验收;CCP2其他原辅料验收;CCP3包装材料验收;CCP4包装/封口。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3个关键控制点:CCP1浓缩杀菌;CCP2接筛粉、粉车贮存:CCP3包装/封口。
陈智仙,张彦,张双庆[8](2018)在《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GMP与药品GMP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两种生产规范从编写思路、厂房及设施、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记录与文件管理、原料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医务人员、生产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完善的必要性,更好地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药品的生产要求,更好地区分二者的异同,避免混淆。
马仲峰,邢赞[9](2015)在《浅谈酸牛乳的无菌灌装控制》文中提出牛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变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酸牛奶灌装区如何控制实现无菌操作。
周明印,李娇娇[10](2014)在《GMP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厂设计》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全国酱油总产量已达700.3万t,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取代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已是一种趋势,新建酱油工厂应选择高盐稀态工艺路线。新工厂设计与建设应符合我国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良好管理规范(GMP)和酱油工厂卫生规范。工厂设计与建设过程,其厂区环境、厂房结构、车间布置、设备选型、管道布置、卫生和更衣设施及功能区布置,设备与管道安装等均应符合食品GMP要求。
二、无菌作业区工艺设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菌作业区工艺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2 TMP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TPM在国外的应用研究 |
1.2.2 TPM在国内的应用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写作框架 |
2 TPM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TPM的概念 |
2.2 TPM的三大基本理念 |
2.3 TPM管理的发展历程 |
2.4 TPM的八大支柱 |
2.5 TPM管理的目标 |
2.6 TPM与5S、OEE的关系 |
2.7 本章小结 |
3 YL乳品厂TPM管理实施现状 |
3.1 YL乳品厂概况 |
3.2 TPM组织结构 |
3.3 YL乳品厂生产流程 |
3.4 YL乳品厂设备管理模式 |
3.4.1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 |
3.4.2 YL乳品厂TPM活动推行策略 |
4 YL乳品厂TPM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
4.1 YL乳品厂TPM全员生产维护调查问卷 |
4.2 YL乳品厂现行TPM管理模式下设备故障率高的原因分析 |
4.2.1 未贯彻全员参与 |
4.2.2 未落实全系统 |
4.2.3 未实现全效率 |
5 YL乳品厂TPM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5.1 贯彻全员参与 |
5.1.1 优化员工的轮班制度 |
5.1.2 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
5.1.3 壮大维修人员队伍 |
5.1.4 完善TPM活动中的人才培训机制 |
5.1.5 建立TPM活动中绩效评价机制 |
5.2 落实全系统 |
5.2.1 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 |
5.2.2 建设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
5.3 追求全效率 |
5.3.1 利乐钻灌装机介绍 |
5.3.2 利乐钻灌装机OEE的计算 |
5.3.3 利乐灌装机OEE分析与改善 |
5.3.4 本章小结 |
6 TPM改善方案的实施建议 |
6.1 领导重视及加强宣传 |
6.2 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控及纠偏 |
6.3 加强示范点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际上职业检查员制度的建立情况 |
1.2 我国检查制度的建立情况及存在缺陷 |
1.3 中国乳制品企业政策与产业变化 |
1.3.1 构建全面严格的乳品行业监管制度 |
1.3.2 监管政策出台加速,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 |
1.3.3 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 |
1.3.4 规范国内乳制品流通渠道 |
1.3.5 鼓励创新,产品多元化 |
1.4 广西乳制品行业概述 |
1.4.1 广西乳制品抽检情况 |
1.5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建立职业化检查制度的依据与构想 |
2.1 试点职业化检查背景 |
2.2 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2.2.1 起草过程 |
2.2.2 起草难点 |
2.2.2.1 经费及聘用问题 |
2.2.2.2 任职人员所应具备的资质 |
2.2.3 修改完善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2.3 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2.3.1 起草过程 |
2.3.2 起草难点 |
2.3.2.1 检查程序的设置 |
2.3.2.2 检查表格内容的制定 |
2.3.3 修改完善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2.4 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的组建 |
2.4.1 发布招聘公告 |
2.4.2 笔试 |
2.4.3 面试 |
2.4.4 培训 |
2.4.5 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情况分析 |
2.5 广西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的意义及特殊性 |
第三章 职业化检查制度在乳制品企业的试行情况及影响 |
3.1 广西乳制品行业体系检查基本情况 |
3.2 乳制品行业体系检查内容 |
3.3 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概述 |
3.3.1 部分企业具体问题示例 |
3.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概述 |
3.4.1 部分企业具体问题示例 |
3.5 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具体问题示例 |
3.6 标签标识管理具体问题示例 |
3.7 企业问题数量情况 |
3.8 分析与讨论 |
3.8.1 体系检查挖掘分析乳制品行业问题 |
3.8.2 促进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
3.8.3 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关键在基层 |
3.9 建议 |
3.10 对广西乳制品企业的影响 |
3.10.1 督促企业规范管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3.10.2 提升行业对于法规标准的认知能力引导企业规范管理 |
3.10.3 乳制品抽检不合格率情况 |
3.10.4 对企业起到促进作用 |
第四章 职业化检查对监管部门的影响 |
4.1 工作方式上的改变 |
4.1.1 监管手段力量增强,在高风险品种企业开展体系检查 |
4.1.2 运用检查员队伍撰写行业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监管提供重点 |
4.2 工作效率上的改变 |
4.2.1 节省抽调人员时间,省级直接下达任务效率更高 |
4.2.2 职业检查更有效,监管深入且彻底 |
4.3 工作效果上的变化 |
4.3.1 专人收集整理检查资料,问题跟踪整改更到位 |
4.3.2 制定《自治区本级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扩大职业化检查范围 |
4.3.3 注重提升执法效能,从严提出工作新要求 |
第五章 结论 |
5.1 职业化检查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
5.1.1 职业化检查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 |
5.2 持续推广职业化检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
5.2.1 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
5.2.2 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流失风险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职业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 |
附录2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体系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工业旅游的滥觞与发展 |
1.1.1 逾百年的国外工业旅游发展 |
1.1.2 从滥觞到规范发展的国内工业旅游 |
1.2 工业旅游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6.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6.2 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范畴—命题—理论模型 |
2 相关理论文献评述 |
2.1 工业旅游研究综述 |
2.2 旅游体验研究的再审视 |
2.3 具身体验:工业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 |
2.3.1 具身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
2.3.2 具身理论与工业旅游体验研究 |
2.4 工业旅游视野中的地方性、景观和场景 |
2.4.1 地方性 |
2.4.2 景观 |
2.4.3 场景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
3.2 研究方法 |
3.2.1 基于文献的哲学思辨 |
3.2.2 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
3.2.3 定性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 |
3.2.4 定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 |
3.2.5 定性研究方法:网络资料(游记、点评) |
3.2.6 定性数据的处理方法 |
3.3 样本(问卷)的描述分析 |
3.4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3.4.1 信度分析 |
3.4.2 效度分析 |
4 工业旅游概念辨正 |
4.1 工业旅游概念的梳理 |
4.1.1 “工业”还是“产业” |
4.1.2 工业场所界定的差别 |
4.2 工业旅游类型的梳理 |
4.2.1 弗汝的三种工业旅游分类方式 |
4.2.2 参观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和科学旅游 |
4.2.3 斯坦因耐克的工业体验世界 |
4.2.4 奥特佳的主动型与反应型工业旅游分类 |
4.2.5 国内关于工业旅游类型的划分 |
4.2.6 核心辨析: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 |
4.3 工业旅游的概念辨正 |
4.3.1 工业旅游的特征 |
4.3.2 工业旅游的概念界定 |
4.3.3 工业旅游类型的场景统合 |
5 工业旅游的场景形态 |
5.1 工业旅游场与场景观 |
5.1.1 场景观 |
5.1.2 工业旅游场 |
5.2 工业旅游场景的特征 |
5.2.1 景观性 |
5.2.2 动态性 |
5.2.3 在场性 |
5.2.4 依附性 |
5.3 工业旅游场景的内容构成 |
5.3.1 工业旅游场景的主观建构 |
5.3.2 工业旅游场景的空间结构 |
5.4 工业旅游场景与旅游体验 |
5.5 工业旅游场景与体验偏好 |
5.5.1 工业旅游体验偏好的“型”差异 |
5.5.2 工业旅游体验偏好的“类”差异 |
6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
6.1 基于网络点评的工业旅游场景评价 |
6.1.1 制造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
6.1.2 电力供应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
6.1.3 采掘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
6.1.4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
6.2 工业旅游者体验需求分析 |
6.2.1 工业旅游动机的重要性分析 |
6.2.2 工业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
6.2.3 细分工业旅游客源市场:聚类分析结果 |
6.3 影响工业旅游者体验质量的条件分析 |
7 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及其移除 |
7.1 具身障碍与障碍移除:理论概念的生成 |
7.1.1 具身障碍概念的生成 |
7.1.2 与具身障碍相关联的其他概念的生成 |
7.1.3 选择性编码 |
7.1.4 理论模型的构建 |
7.2 具身障碍是工业旅游的显着特征 |
7.2.1 功能性具身障碍 |
7.2.2 连带性具身障碍 |
7.3 障碍移除 |
7.3.1 移除困难 |
7.3.2 障碍克服 |
7.3.3 障碍遮蔽 |
7.4 游客移情参与 |
7.4.1 人口统计学特征 |
7.4.2 体验态度 |
7.4.3 游客间交往 |
7.5 场景组织 |
7.6 具身体验实现 |
7.6.1 具身体验的内容 |
7.6.2 具身体验实现的三个维度 |
7.7 旅游者对阻碍工业旅游体验因素的认知 |
7.7.1 工业旅游体验阻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
7.7.2 阻碍工业旅游体验的因子分析 |
8 工业旅游体验的场景组织 |
8.1 工业旅游场景元素构成 |
8.1.1 核心元素构成:生产工艺流程、文化 |
8.1.2 重要元素构成:环境、认知 |
8.1.3 工业旅游场景组成元素的分类 |
8.2 工业旅游场景的关系 |
8.2.1 构念的抽取与整理 |
8.2.2 生产作业场景构念构成 |
8.2.3 其它场景构念构成 |
8.2.4 工业旅游场景形态之间的关系 |
8.2.5 工业旅游场景与旅游体验 |
8.3 工业旅游者的场景体验构成 |
8.4 工业旅游场景组织的综合模型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工业旅游概念的重新界定 |
9.1.2 工业旅游场景的概念化界定 |
9.1.3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差异 |
9.1.4 具身障碍是影响工业旅游体验的显着特征 |
9.1.5 具身障碍的移除 |
9.1.6 具身体验的实现 |
9.2 场景组织是工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有用工具 |
9.2.1 工业旅游场景组织的整体构思 |
9.2.2 基于工业旅游场景的游客体验诉求 |
9.2.3 规划不同的体验诉求 |
9.3 研究局限 |
9.4 未来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婴幼儿配方奶粉背景介绍 |
1.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来源及危害 |
1.2.1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的来源 |
1.2.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的危害 |
1.3 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控制标准的比较 |
1.3.1 国内新旧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微生物指标比较 |
1.3.2 各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指标比较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鉴定和菌相分析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3 样品与引物 |
2.2 研究方法 |
2.2.1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
2.2.2 主要微生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
2.2.3 菌株DNA的提取 |
2.2.4 菌株16S rDNA片段的PCR扩增 |
2.2.5 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菌落总数的测定 |
2.3.2 菌株DNA模板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2.3.3 菌株DNA序列相似度比较 |
2.3.4 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 |
2.4 小结与讨论 |
3 菌落总数与芽孢杆菌属的相关性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与讨论 |
4 工艺的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研究方法 |
4.2.1 检验方法 |
4.2.2 取样方法 |
4.2.3 试验方法 |
4.2.4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原料奶微生物控制 |
4.3.2 挤奶前药浴处理对乳头黏附微生物的影响 |
4.3.3 贮运时间与温度的控制对原料奶微生物的影响 |
4.3.4 预巴氏杀菌对原料奶微生物的影响 |
4.3.5 生产过程中的杀菌条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TPC的影响 |
4.3.6 连续生产周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5 HACCP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应用 |
5.1 干法生产工艺及生物性危害分析 |
5.1.1 干法生产工艺流程 |
5.1.2 干法生产工艺的生物性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
5.1.3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的建立 |
5.1.4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纠偏程序 |
5.1.5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验证程序 |
5.2 湿法生产工艺及生物性危害分析 |
5.2.1 湿法生产工艺流程 |
5.2.2 湿法生产工艺的生物性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
5.2.3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的建立 |
5.2.4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纠偏程序 |
5.2.5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验证程序 |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6.3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GMP与药品GMP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起草部门、监管部门和检查部门的比较 |
2 编写思路的比较 |
3 选址及厂区环境的比较 |
4 厂房和车间的比较 |
4.1 设计和布局 |
4.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
4.3 设施 |
5 设备方面的比较 |
6 卫生管理方面的比较 |
7 原料和包装材料要求的比较 |
7.1 采购和验收要求的比较 |
7.2 运输和贮存要求 |
8 生产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的控制的比较 |
9 验证的比较 |
1 0 检验的比较 |
1 1 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的比较 |
1 2 产品追溯和召回的比较 |
1 3 培训的比较 |
1 4 管理制度和人员的比较 |
1 5 记录和文件管理的比较 |
16其他方面的比较 |
17结语 |
(9)浅谈酸牛乳的无菌灌装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员方面 |
2 管道设备方面 |
3 原材物辅料方面 |
4 工艺流程方面 |
5 生产环境方面 |
6 结束语 |
(10)GMP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酱油生产现状与发展态势 |
1.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厂的设计流程与要点 |
1.2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
1.2.1日式酱油(高盐稀态发酵)生产工艺流程[7-8](图2) |
1.2.2广式高盐稀态天然发酵(保温浇淋式高盐稀态发酵) |
2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酱油生产设备的选型 |
2.1酿造酱油生产设备选型步骤 |
2.2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酱油生产主要设备、设施 |
3 GMP在酱油工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3.1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设备的要求 |
3.2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设备材质的要求 |
3.3 GMP对酱油工厂车间布置及卫生等级划分要求 |
3.4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厂房结构的要求 |
3.5 GMP对酱油工厂车间厂房安全设施的要求 |
3.6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地面与排水的要求 |
3.7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屋顶及天花板的要求 |
3.8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墙壁与门窗的要求 |
3.9 GMP对酱油工厂车间照明设施的要求 |
3.10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通风设施的要求 |
3.11 GMP对酱油工厂供水设施的要求 |
3.12 GMP对酱油工厂生产车间洗手与消毒设施的要求 |
3.13 GMP对酱油工厂车间更衣室设置的要求 |
3.14 GMP对酱油工厂卫生(洗手)间设置的要求 |
3.15 GMP对酱油工厂仓库设置的要求 |
3.16酱油工厂生产车间管道设计与GMP要求 |
3.17酱油工厂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设计 |
3.18酱油工厂设计说明与设计概算编制及工艺图设计 |
4结语 |
四、无菌作业区工艺设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生产企业现场核查[A]. 蔡玮红. 2020广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发展论坛暨特医食品法规标准及注册申报全流程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 2020
- [3]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D]. 赵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广西食品监管职业化检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 梁冠路. 广西大学, 2020(02)
- [5]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通知[J].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5)
- [6]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D]. 胡迎春. 东北财经大学, 2018(06)
- [7]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D]. 蔡彦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8]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GMP与药品GMP的比较[J]. 陈智仙,张彦,张双庆. 中国药事, 2018(04)
- [9]浅谈酸牛乳的无菌灌装控制[J]. 马仲峰,邢赞. 食品安全导刊, 2015(06)
- [10]GMP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厂设计[J]. 周明印,李娇娇. 中国酿造,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