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的十个要领

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的十个要领

一、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十要领(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峰[1](2021)在《并联型动态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治理电压跌落问题的有效方案,动态电压调节器(Dynamic Voltage Regulator,DVR)在配电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和供电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负荷用电质量,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本文从网压跌落检测、并离网无缝切换,离网控制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改善了DVR动态性能;从并联扩容方面进行分析,增强了系统供电可靠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两级式并联型结构作为DVR装置主回路。通过在并网和离网工况下对前级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和后级TNPC变流器的电路建模分析,提出了DVR装置在并网和离网模式下的控制策略,仿真和样机功率实验证明了DVR装置可实现正常功能。(2)DVR装置正常工作的前提是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网压跌落事件的发生,传统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单相电压跌落工况,且无法满足DVR的响应时间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使用基于SOGI积分器的软件锁相环,准确获得网压相位;同时在延迟小角度检测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网压跌落时幅值波动特性的跌落判断方法,通过提前预测幅值变化趋势快速对电压跌落进行判断,不仅可以使检测延时得到缩减,还可以避免网压小扰动对检测的影响。(3)检测到网压跌落后,DVR装置由并网转至离网状态,需要控制网侧静态开关实现快速关断。本文分析了一种适用于TNPC拓扑的滞环PWM电流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变流器输出在正、负,零电平之间切换,实现对网侧电流的快速跟踪,仿真发现该方案受采样周期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工程设计。为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了反压强迫关断策略,通过控制电感两端电压,间接实现电流转移。在网压恢复后,为避免预同步时间过长,本文采用了一种开环相位同步方案,对机侧和网侧电压相位实现了预同步,完成了离网转并网模式的切换。(4)传统的PI双闭环控制策略无法实现快速的电压跟踪输出。为解决该问题,本文首先对离网工况下DVR装置后级变流器控制系统进行精确建模,并根据调节时间要求,结合零极点对消和主导极点配置原理,设计了PI-P双环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改进后的样机在动态响应性能上表现优异,符合设计要求。(5)为改善DVR装置供电可靠性,本文采用了并联扩容策略。基于主从控制原理,设计了简化版并联电路和控制架构,配合CAN通信和互联线进行信息的交互;同时利用复矢量建模分析了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推导了临界稳定状态下对应的数字延迟大小,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控制策略和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高健[2](2020)在《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配电网运营管理不到位,配电网设备经常会发生故障,导致配电网故障强停率偏高、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不合格、部分配电网线路线损率偏高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并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供电企业自身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配电网的运营管理,积极探索配电网运营效率的提升对策,对于保证人民工作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以及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设备运行周期理论,运用“5W2H”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G供电公司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运营效率的对策。分析表明,G供电公司目前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不够精细、配电线路设计不够完善、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和外力破坏等原因导致配电网设备发生故障相对偏多;二是配电网运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未能及时提升,电压管理过程中高科技应用较少,造成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合格率不高:三是配电网中部分配电线路老旧、变压器能耗高、输送线路过长等情况导致部分线路损耗不合理。四是配电网运营人员综合素质未能及时提高,一定程度影响了配电网运营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效率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使配电网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配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二是加强配电网防外破管理,降低配电网故障率;三是提升配电自动化运维技术应用水平,加强配电网的主动运维;四是加强配电网电压综合治理,减少低电压的影响;五是加强线损治理综合管理,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六是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提升应急抢修效率;提升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配电网运营水平。

徐海波[3](2020)在《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电网故障识别新判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力系统交直流混联、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特征给电网交流电气量的故障特征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用于稳定控制的传统电网故障识别判据面临巨大挑战。重点研究了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直流换相失败识别新判据、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跳闸判据改进方案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联络线跳闸后的非计划性孤岛识别新判据。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揭示了现代电力系统暂态特性对用于稳定控制的传统跳闸判据的影响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直流系统、长距离输电和新能源并网对交流线路故障特性的影响,结合用于稳定控制的传统故障跳闸和无故障跳闸判据,获知故障相电流有效值升高不足、电压有效值下降不足及正负序阻抗不平衡是导致传统故障跳闸判据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双馈机组风电场撬棒保护动作会导致传统无故障跳闸判据误动作;进一步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2)提出了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分析了稳定控制对线路故障跳闸判据的时效需求,证明了可利用直流系统短路和新能源机组撬棒保护投入后的交流等值网络进行故障分析;进一步利用不同类型故障期间电流序分量和相间余弦电压的典型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RTDS试验证明了新判据在交直流混联、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针对半波长输电线路,用时差法确定故障点位置,再推算出故障点处电气量,进一步构建了适用于半波长线路的故障跳闸新判据。(3)提出了不依赖直流控保信号的直流换相失败和多直流同时换相失败新判据。分析了直流换相失败时换流阀两侧电流绝对值的大小关系,结合换相失败对交流电网的功率冲击,构建了适用于稳定控制的直流换相失败和多直流同时换相失败新判据,通过了 RTDS硬件在环试验。所提新判据不依赖直流控保信号,避免了直流控保系统故障后稳控系统不能感知直流换相失败,进而导致一、二道防线同时失效的风险。(4)提出了工程实用的基于相位角补偿的失步解列跳闸判据改进对策。分析了串联补偿电容对失步振荡中心及沿线测量阻抗相位角轨迹的影响机理,获知当串联补偿电容在线路电气中心附近时,补偿电容两侧会同时出现振荡中心,采用母线侧电气量判断失步解列跳闸存在误判振荡中心方向的风险,但采用线路侧的电气量来判断则没有这个风险;串联补偿电容进一步减少了线路等值阻抗角,导致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判据存在失效的风险;利用振荡过程中电流最大时刻的相位角等于线路等值阻抗角的特点,提出了工程实用的基于相位角补偿的失步解列判据改进对策。动模试验证明改进后的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判据能适应高串补度线路失步振荡的判别。(5)提出了综合工频变化量阻抗和谐波变化率的光伏发电系统的非计划性孤岛识别新判据。研究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孤岛前后并网点的工频等值阻抗和谐波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利用工频变化量阻抗和谐波电压在孤岛前后的显着差异,构建了孤岛识别新判据。新判据不受系统短路和谐波扰动的影响,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影响电能质量;RTDS试验和实际发生的孤岛数据验证了新判据的正确性。

周志勇[4](2019)在《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风险分析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城市人口日渐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致使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不断增大,郊区至中心城区交通距离越来越长,各大城市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为此,很多城市均在致力发展地铁。供电系统是地铁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给电力机车提供电能以及给通风、消防、照明、空调等设施供给电力。主变电所作为地铁供电系统的“源头”,功能是接受城市电网110kV高压电源,经主变压器降压至35kV或10kV,给牵引变电所提供电能。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其内部的电气设备安装也就显得极为关键,直接关系着供电可靠性以及后期地铁的运营质量。为了提高主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和控制安装风险,以提高施工安全及供电可靠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首先,查阅了大量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文献资料对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的研究基本都局限在某一设备,很少对其他设备进行统一研究的,同时对设备的运输和吊装、与土建施工接口问题、对施工时一些常见风险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所以,在论文中着重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研究论文和课题进行了补充。其次,根据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特点,研究出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通过后果严重程度评价Y、风险持续时间S、风险发生概率G等三个方面对风险点进行评价,根据程度的不同,得出不同的风险评分,评分越高风险越大。然后结合现场经验及收集总结近些年发生过的安全质量事件,列举出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47项6大类常见风险点,再逐项利用Y、S、G三个指标进行评分,分析各类风险,得出各类型风险是属于低风险、中风险还是高风险。最后,对评估出的各类型风险逐个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控制方案,以降低风险、提高施工安全和设备安装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概述了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并对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无论从工艺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上分析均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安全和质量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蔡林杉[5](2017)在《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我国“十三五”规划对于绿色建筑产业的要求是实现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变,并在未来实现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浅绿”到“深绿”的转变。因此,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必然由“浅”至“深”,从关注绿色建筑单体向关注绿色园区、低碳城市转型。我国当前的校园建设面临着建筑设施量大面广的局面。但由于校园具有学生、老师、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参与下不同类型、规模与地域的差异性。即它既涉及一定地理范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建筑设施种类,又涵盖了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样的功能需求。所以校园建设不仅包含设施设备与管理体系的硬件建设,也涵盖了文化传播和人才培育的软件建设。因此,绿色校园实际具有超越绿色单体建筑,与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具有了同类层面的研究价值。对既有校园开展绿色更新、新建校园进行绿色规划,是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纲领做出的有效响应。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西南地区绿色校园的更新与发展展开研究,试图建立适宜性的策略体系,从而为绿色校园的更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即全文第一章、第二章主要内容。对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行业行动与规范、地方政策与规程编制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发展的梳理,厘清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并确立研究的技术路线。在分析西南地区区域地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校园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向,并将环境条件作为同类策略途径区分的条件之一。利用访谈、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法对西南地区的校园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在调查结果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五类建议,将其作为体系覆盖角度与策略选用的依据。第二部分即全文第三、四、五章主要内容。提出了策略体系建构的四项原则,借鉴“体、面、线、点”关系的逻辑形成了“策略类别”—“策略覆盖面”—“策略途径”—“策略点”逐级细分的体系框架。并通过对应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所进行的对比解析,利用经验总结与描述性研究法分划布置形成九个策略类别及其具体的覆盖角度,再分类整合为在内部支撑策略体系的技术型策略群和政策型策略群。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九类策略及其覆盖面,通过总结与描述,提出了具体的策略途径与策略点,从而完善了策略体系内部技术型与政策型策略群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即全文第六章、第七章主要内容。选取西南地区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校园,将所建构的策略体系进行实证与应用,为其绿色校园更新发展提供策略方案。第七章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工作深入继续开展做了相应规划。本次开展的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研究,完成了适宜性策略体系的建构,并整理完善了适宜性策略群的内容,希望研究结果可有效推动西南地区绿色校园的更新发展。

段显壮[6](2017)在《电子式互感器信号采集单元积分特性及抗扰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这一概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国家电网公司对中国电力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坚强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子式互感器作为智能变电站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测量设备,由于其自身良好性能相比于传统电磁互感器更为优越,因此已经成功取代了传统电磁互感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模拟积分器的性能以及工作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式互感器发展的重要因素,设备的产品化、实用化研究也因此受到限制。本文的研究围绕以上两个热点问题展开,提出高精度新型负反馈积分器方案,对于互感器实际运行中的复杂电磁兼容问题,提出相关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使得罗氏线圈型电子式互感器因此倍受青睐。本文就其测量原理做简单介绍,并提出一款精度更高的PCB型罗氏线圈。针对罗氏线圈的积分环节,本文提出一种幅频、相频特性更符合理想积分曲线的新型高精度数字积分算法,并利用仿真证明该数字积分器的优越性。同时利用汇编语言对数字积分算法的软件实现做出详细介绍,并利用Modelsim SE软件对数字积分器的程序功能进行前后仿真测试,在功能上完成数字积分器的实现。对于电子式互感器在变电站中实际运行的复杂电磁干扰环境,国家标准已经推出相关电磁兼容性能测试规范、规定,本文利用理论与仿真分析对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单元电磁兼容特性进行讨论。为提升互感器采集单元PCB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降低其自身的电磁辐射骚扰,提高整体电磁兼容性能,在近磁场,本文利用四层板的优势,重新对采集单元电路板进行布局、布线。在远磁场,本文提出屏蔽盒的两种设计方案。并通过HFSS仿真软件,对改进前后采集单元PCB的电源网络以及屏蔽盒的两种方案,分别进行电磁场三维仿真分析。最后,在相关认证机构对互感器采集单元进行相关电磁兼容测试,证明本文对互感器采集单元所做的电磁兼容性能改进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电磁兼容性能。

唐全[7](2017)在《有关110kV变电站建设工作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针对110kV的变电站建设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提高变电站建设质量和运行水平。

潘佩明[8](2015)在《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分析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常用的电力设备,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在日常运行中电力电容器会出现各种故障,如电容器损坏,甚至发生群爆群伤事故。因此开展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分析和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电容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进行分析,从滤波电容器的参数设计、熔丝熔断故障、电容器的安装接线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电容器的故障原因,提出保障电容器安全运行的方案。这些运行方案能够为电容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然后对电容器进行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主要从抗干扰技术和故障诊断方法两个方面着手。在基于局部放电电特征量测量的在线监测技术中,分析了在线监测中存在的现场干扰后,研究针对周期窄带干扰、白噪声和脉冲干扰的滤波方法,设计出基于傅里叶级数法去周期窄带干扰、基于小波变换法去白噪声、基于脉冲极性鉴别法去脉冲干扰的分层去干扰综合模型,该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基于DGA的电容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中,分析了电容器油的产气机理后,找出电容器油和变压器油相似之处,通过搭建局部放电试验研究平台,测量三种电容器油(苄基甲苯、烷基苯、25号变压器油)的油色谱数据,将变压器DGA中常用的IEC三比值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到电容器的DGA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将IEC三比值法改良之后应用于电容器DGA故障诊断是可行的。

叶楠[9](2014)在《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电压是表征电能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无功电压控制策略是改善电压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一个优良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可以起到提升电网电压质量、改善系统功率因素、减少系统网络损耗、促进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所以,有必要对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是常用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AVC系统具有全网无功和电压优化控制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调节电网无功电源的出力、控制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和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等多种无功控制方式,来满足电压控制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本文在介绍了常用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采用的无功电压的优化方案,并主要以宁波电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适应该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在介绍AVC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AVC系统在宁波电网的应用与实现方案,并对系统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测试验,主要包括系统的开环运行测试和闭环运行测试,验证两种方案下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动态分区的分级控制策略,实现电压和无功的优化控制。该课题的开展与研究对无功电压控制与优化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金波[10](2014)在《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气化高速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能源利用率高、运输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电气化高速铁路承担铁路运输量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作为高速铁路的建设核心基础,必须要有满足可行、可靠、安全的施工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解决。本文以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为主体,分步介绍说明其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供电方式、电源电压、接触网特性等多方面分析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技术特点,并较详细说明了合宁高速铁路概况。随后,从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设计与施工工艺控制入手阐明了设计所需依据及相关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的各项设计指标,并对其中施工工艺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在介绍了其测量定位与基础施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说明了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支柱立整、硬横梁施工、上部支持装置的安装、恒张力架线、弹性吊弦的计算安装,以及线岔安装调整和自动过分相调整,每部分从施工工艺着手,研究其具体相关技术;其次分析了施工后的检测与措施,主要分为静态检测、动态检测以及安全、质量和环保措施。通过对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提炼给出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及施工流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说明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二、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十要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十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并联型动态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压扰动补偿装置研究现状
    1.3 并联型动态电压调节器研究现状
        1.3.1 网压跌落检测算法
        1.3.2 并离网无缝切换算法
        1.3.3 并联均流控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DVR装置并网控制策略
    2.1 并联型DVR工作原理
        2.1.1 DVR主电路拓扑
        2.1.2 DVR工作模式分析
    2.2 并网工况下DVR控制策略
        2.2.1 DC/AC变流器控制策略
        2.2.2 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2.3 仿真与实验验证
        2.3.1 实验平台构成
        2.3.2 仿真与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网压跌落检测算法研究
    3.1 软件锁相环技术
        3.1.1 基于SOGI积分器的锁相技术
        3.1.2 仿真结果分析
    3.2 单相电压跌落检测算法
        3.2.1 延迟90°构造法
        3.2.2 求导构造法
        3.2.3 延迟小角度检测法
    3.3 考虑跌落时相角对幅值特性影响的电压暂降判断方法
        3.3.1 网压跌落时的d、q轴电压特性
        3.3.2 延迟角度δ的选择
        3.3.3 改进的跌落判断方法
    3.4 仿真和实验验证
        3.4.1 仿真结果分析
        3.4.2 实验结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DVR装置并离网切换控制策略
    4.1 并网转离网算法研究
        4.1.1 晶闸管滞环电流关断技术
        4.1.2 晶闸管反压强迫关断技术
        4.1.3 仿真结果分析
    4.2 离网转并网算法研究
        4.2.1 准同期并网控制原理
        4.2.2 开环准同期并网技术
    4.3 仿真与实验验证
        4.3.1 并网转离网工况
        4.3.2 离网转并网工况
    4.4 本章小结
5 DVR装置离网控制策略
    5.1 离网工况下DVR控制策略
        5.1.1 DC/AC变流器控制策略
        5.1.2 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5.2 离网型逆变器双环设计
        5.2.1 PI-P双环控制系统建模
        5.2.2 双环参数设计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并联控制策略与稳定性分析
        5.3.1 DVR主从式并联系统设计
        5.3.2 数字延迟产生原理
        5.3.3 DVR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
        5.3.4 仿真结果分析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4.1 仿真结果分析
        5.4.2 实验结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
        1.2.2 国外文献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配电网运营效率
        2.1.2 SOP标准作业程序
    2.2 基础理论
        2.2.1 “5W2H”分析法理论
        2.2.2 设备运行生命周期理论
        2.2.3 “6S”理论
第3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1 G供电公司简介
    3.2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2.1 G地区社会环境现状
        3.2.2 G供电公司配电网生产运营现状
第4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
        4.1.1 配电网设备故障率偏高
        4.1.2 配电网低电压现象
        4.1.3 配电网线损不合理
    4.2 影响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4.2.1 配电网设备因素的影响
        4.2.2 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因素的影响
        4.2.3 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
        4.2.4 外在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
    5.1 降低G供电公司配电网设备故障率
        5.1.1 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
        5.1.2 完善防外力破坏管理
    5.2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运维技术应用水平
        5.2.1 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提升管理
        5.2.2 加强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建设
    5.3 加强G供电公司配电网电压质量管理
        5.3.1 加强低电压综合治理管理
        5.3.2 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
    5.4 加速G供电公司配电网线路损耗不合理处理
        5.4.1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管理措施
        5.4.2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技术方案
    5.5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故障应急抢修效率
        5.5.1 多方面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
        5.5.2 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方案
    5.6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第6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电网故障识别新判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交直流混联的影响及判据现状
        1.2.2 特高压长距离交流输电的影响及判据现状
        1.2.3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影响及判据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现代电力系统暂态特性对交流线路跳闸判据的影响机理
    2.1 引言
    2.2 直流系统对近区交流线路故障跳闸判据的影响机理
        2.2.1 换相失败对逆变站送出交流线路故障相电流有效值的影响
        2.2.2 直流控制系统对逆变站送出交流线路故障特性的影响
        2.2.3 传统故障跳闸判据不适应性的仿真验证
    2.3 特高压长距离输电对线路故障跳闸判据的影响机理
        2.3.1 近区强电源支撑对特高压交流线路故障跳闸判据的影响
        2.3.2 半波长线路故障特性及对其对故障跳闸判据的影响
    2.4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送出线路跳闸判据的影响机理
        2.4.1 双馈风电机组的暂态特性及对跳闸判据的影响
        2.4.2 逆变型电源的暂态特性及对跳闸判据的影响
        2.4.3 传统线路跳闸判据不适应性的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
    3.1 引言
    3.2 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的构建
        3.2.1 稳定控制对交流线路故障跳闸判据动作时间的要求
        3.2.2 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交流线路故障跳闸新判据
        3.2.3 适用半波长线路稳定控制的故障跳闸新判据
    3.3 新判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试验验证
        3.3.1 应用于逆变站送出交流线路
        3.3.2 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3.3.3 应用于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
        3.3.4 应用于半波长输电线路
    3.4 新判据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依赖直流控保信号的换相失败识别新判据
    4.1 引言
    4.2 直流换相失败后的故障特征及换相失败识别原理
        4.2.1 直流换相失败后的换流阀两侧故障电流关系
        4.2.2 换相失败识别原理
    4.3 不依赖直流控保信号的换相失败识别新判据
        4.3.1 换相失败判据启动逻辑
        4.3.2 换相失败判据判断逻辑
    4.4 新判据RTDS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串补电容对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跳闸判据的影响和对策
    5.1 引言
    5.2 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跳闸判据简介
    5.3 串联补偿电容对失步振荡中心点位置的影响及对策
    5.4 串联补偿电容对相位角轨迹的影响及对策
        5.4.1 串联补偿电容对相位角轨迹的影响
        5.4.2 相位角原理失步解列跳闸判据的改进策略
        5.4.3 动模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线跳闸后的孤岛识别新判据
    6.1 引言
    6.2 孤岛前后并网点电气量故障特性及新判据设计
        6.2.1 工频变化量阻抗特征及判据设计
        6.2.2 谐波电压特征及判据设计
        6.2.3 综合工频变化量阻抗和谐波电压变化率的孤岛识别新判据
    6.3 孤岛识别新判据的仿真验证
        6.3.1 孤岛发生情况下新判据的验证
        6.3.2 并网线路开断但未造成孤岛情况下的验证
        6.3.3 短路故障时新判据的适应性
        6.3.4 系统谐波波动时新判据的适应性仿真
    6.4 新判据的RTDS实验验证和工程应用情况
        6.4.1 RTDS数字仿真试验
        6.4.2 工程应用情况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风险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地铁供电系统概述
        1.2.1 地铁供电方式
        1.2.2 地铁供电系统
        1.2.3 地铁主变电所
    1.3 文献综述
        1.3.1 风险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主变电所各电气设备安装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第2章 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风险分析
    2.1 识别与分析
    2.2 识别方法与工具
        2.2.1 风险导致后果严重程度
        2.2.2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2.3 风险评分
    2.3 电气设备安装风险分析
        2.3.1 主要风险列表
        2.3.2 风险统计与分析
第3章 低风险项的风险控制
    3.1 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3.1.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3.1.2 加强工机具检查
    3.2 人员素质风险控制
        3.2.1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
        3.2.2 培养施工人员责任心
第4章 中风险项的风险控制
    4.1 主变压器安装工艺
        4.1.1 主变压器组成
        4.1.2 附件安装
        4.1.3 风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4.2 GIS安装工艺
        4.2.1 GIS内部接线及功能
        4.2.2 GIS间隔就位安装
        4.2.3 GIS抽真空和充气
        4.2.4 风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4.3 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
        4.3.1 干式变压器种类
        4.3.2 干式变压器安装
        4.3.3 变压器网栅安装
        4.3.4 风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4.4 屏柜拼装
        4.4.1 屏柜搬运
        4.4.2 就位安装
        4.4.3 风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4.5 SVG安装工艺
        4.5.1 概述
        4.5.2 SVG功率单元安装
        4.5.3 风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5章 高风险项的风险控制
    5.1 电气设备运输风险控制
        5.1.1 制定运输方案
        5.1.2 安全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5.2 设备吊装风险控制
        5.2.1 吊装作业流程
        5.2.2 荷载计算及吊车选择
        5.2.3 吊装人员组织机构
        5.2.4 设备吊装程序
        5.2.5 设备吊装安全注意事项
    5.3 各专业对接协调的风险控制
        5.3.1 强化合同管理
        5.3.2 优化设计方案
        5.3.3 建立沟通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政策导向
        1.1.2 行业行动与规范出台
        1.1.3 地方政策与规程编制
    1.2 课题相关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解析与理论阐释
        1.2.2 国外绿色校园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国内绿色校园发展与研究现状
        1.2.4 发展与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建设发展调查与分析
    2.1 传统绿色校园建设概况
    2.2 校园建设环境条件
        2.2.1 分异明显的地貌特征
        2.2.2 类型多样的气候特征
    2.3 校园建设调研分析
        2.3.1 调研目标、区域及校园分布
        2.3.2 调研方法
        2.3.3 调研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2.4 校园建设调查结果与需求分析
        2.4.1 校园规划视野与交通改善意愿
        2.4.2 校园建筑室内外环境评估与能源利用
        2.4.3 校园空间利用与环境建设需求
        2.4.4 绿色教育与运营管理现状
        2.4.5 绿色校园建设创新的探索
    2.5 绿色校园更新发展建议
        2.5.1 校园规划原则和动态开放的校园形态
        2.5.2 适应于区域气候条件的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利用
        2.5.3 校园空间改造与绿化环境建设
        2.5.4 教育推广形式与运管参与机制
        2.5.5 注重适宜性和信息智能化的绿色校园创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建构
    3.1 适宜性策略体系建构原则与方法
        3.1.1 建构原则
        3.1.2 建构方法与步骤
    3.2 绿色校园建设相关评价标准
        3.2.1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3.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3.3 适宜性策略体系建构
        3.3.1 对应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策略群
        3.3.2 以群分体——策略类别
        3.3.3 以体划面——策略覆盖面
        3.3.4 以面引线——策略主线
        3.3.5 以线聚点——策略点
    3.4 适宜性策略体系特点
        3.4.1 逐级深化的层次结构
        3.4.2 因势而异的策略区分
        3.4.3 操作简易的选用过程
        3.4.4 软件建设的融合并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技术型策略群
    4.1 校园规划策略
        4.1.1 场地与土地利用
        4.1.2 园区发展与动态开放
        4.1.3 室外环境质量
        4.1.4 校园交通
    4.2 建筑设计策略
        4.2.1 建筑单体
        4.2.2 开窗、幕墙与照明采光
        4.2.3 声环境
        4.2.4 自然通风与空气质量
        4.2.5 室内热环境与围护结构
    4.3 设备节能策略
        4.3.1 空调系统、空调器与通风空调
        4.3.2 能耗分项计量
        4.3.3 余热废热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4.3.4 电气节能
    4.4 资源利用策略
        4.4.1 材料再生与利用
        4.4.2 施工与装饰装修
        4.4.3 供水与排水
        4.4.4 非传统水源
    4.5 生态景观策略
        4.5.1 绿地指标
        4.5.2 景观建设
        4.5.3 雨水调蓄与景观利用
    4.6 空间建设策略
        4.6.1 空间整合
        4.6.2 空间更新
        4.6.3 空间共享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政策型策略群
    5.1 运营管理策略
        5.1.1 环境管理与健康管理
        5.1.2 管理制度
        5.1.3 管理团队与管理技术
    5.2 绿色教育策略
        5.2.1 课程教育
        5.2.2 学生活动
        5.2.3 创建活动与建设推广
    5.3 绿色创新策略
        5.3.1 性能提高
        5.3.2 智能化管理
        5.3.3 云平台与绿色校园资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实证与应用
    6.1 案例选择依据
    6.2 小学校园
    6.3 中学校园
        6.3.1 重庆市永川中学校
        6.3.2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6.4 大学校园
        6.4.1 重庆交通大学
        6.4.2 云南省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建设行业专家、设计师调研问卷
附录B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校园行政、后勤管理调研问卷
附录C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中小学校园调研问卷
附录D 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大学校园调研问卷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电子式互感器信号采集单元积分特性及抗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子式互感器
        1.2.1 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与特点:
        1.2.2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单元介绍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电磁辐射污染与电磁兼容性
        1.3.1 电磁辐射污染
        1.3.2 电磁兼容性能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罗氏线圈型电子式互感器性能分析
    2.1 罗氏线圈电子互感器的原理及特点
    2.2 印刷电路板式PCB罗氏线圈
    2.3 积分器的分类与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高精度数字积分器设计
    3.1 数字积分器的硬件设计
    3.2 数字积分器算法分析
    3.3 数字积分器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采集单元印刷电路板(PCB)电路板电磁干扰源分析
    4.1 PCB电路中电磁干扰分析
    4.2 PCB电路板的电磁抗干扰设计
    4.3 仿真模型搭建
        4.3.1 PCB板仿真分析
        4.3.2 屏蔽盒仿真分析
    4.4 电子式互感器性能测试
        4.4.1 隔离开关操作干扰测试
        4.4.2 电磁兼容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有关110kV变电站建设工作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在110k V变电站建筑工作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3 提高110k V变电站建设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相关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
    3.2 完善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3 加强110k V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建设
4 总结

(8)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分析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技术研究现状
    1.3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1 基于电特征量测量的PD在线监测技术现状
        1.3.2 基于非电特征量测量的PD在线监测技术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分析
    2.1 单调谐滤波电容器参数设计与仿真分析
        2.1.1 基本公式推导
        2.1.2 单调谐滤波电容器额定参数选择
        2.1.3 参数配置的技术分析
        2.1.3.1 参数配置
        2.1.3.2 分析验证
    2.2 电容器内熔丝熔断故障分析
        2.2.1 内熔丝熔断故障机理
        2.2.2 差分原理定位故障电容器原理
        2.2.3 差分原理定位故障电容器的步骤
        2.2.3.1 电容器中电流值的计算
        2.2.3.2 电容器初始状态的判断方法
        2.2.3.3 电容器故障定位
    2.3 电容器安装接线方式分析
        2.3.1 角型接线参数设计
        2.3.2 电容器星型接线与角型接线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容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去干扰技术
    3.1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干扰的类型
    3.2 局部放电去干扰技术的类型
    3.3 电力电容器PD去干扰的综合模型
    3.4 傅里叶级数法去除周期窄带干扰
        3.4.1 傅里叶级数法抗窄带干扰原理
        3.4.2 傅里叶级数法抗窄带干扰的效果分析
    3.5 小波变换方法剔除白噪声
        3.5.1 小波变换方法去除白噪声的基本思想
        3.5.2 小波变换方法去除白噪声的效果分析
    3.6 脉冲极性鉴别法去除脉冲干扰
        3.6.1 脉冲极性鉴别方法原理
        3.6.2 脉冲极性鉴别法去除脉冲干扰的仿真试验
    3.7 综合模型仿真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GA的电容器局放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4.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DGA)简介
    4.2 电容器油产气机理分析
    4.3 变压器油产气机理分析
        4.3.1 变压器短路电流分析
    4.4 变压器DGA中IEC三比值分析法原理
    4.5 基于IEC三比值法的电容器DGA故障诊断试验
        4.5.1 试验平台简介
        4.5.2 试验数据分析
        4.5.2.1 油色谱测量数据统计
        4.5.2.2 基于IEC三比值法的油色谱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无功电压优化的研究背景
    1.2 无功电压优化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1 国外两种有代表性的控制方式
        1.3.2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方式
        1.3.3 无功电压优化算法
    1.4 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5 预期目标和成果
        1.5.1 预期目标
        1.5.2 预期取得成果
第2章 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2.1 AVC系统简介
    2.2 AVC系统的基本功能
        2.2.1 全网电压优化功能
        2.2.2 全网无功优化功能
        2.2.3 无功电压综合优化功能
        2.2.4 网损的优化
        2.2.5 实现逆调压
    2.3 AVC系统的其他功能
    2.4 变电所无功电压的控制方法
    2.5 基于动态分区的分级控制策略
        2.5.1 实时动态分区
        2.5.2 全网电压优化调节
        2.5.3 全网无功优化控制
        2.5.4 全网自动协调控制
        2.5.5 优化动作次数
    2.6 控制流程
第3章 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3.1 系统体系结构
        3.1.1 硬件系统
        3.1.2 软件系统
    3.2 宁波地调AVC系统的控制目标
    3.3 宁波地调控制手段
    3.4 控制模型和算法
        3.4.1 控制模型
        3.4.2 数据采集
        3.4.3 数据滤波
        3.4.4 控制计算
        3.4.5 实时灵敏度优化分析
        3.4.6 经济压差原理
        3.4.7 控制执行
    3.5 安全策略
        3.5.1 闭锁定义
        3.5.2 闭锁条件
    3.6 区域控制策略
        3.6.1 无功控制模式
        3.6.2 电压控制模式
        3.6.3 控制模式协调
    3.7 系统软件
        3.7.1 模型及参数维护
        3.7.2 数据通信
        3.7.3 闭环计算
        3.7.4 闭环控制
        3.7.5 信息统计查询
        3.7.6 人机界面
    3.8 与省网EMS系统AVC功能接口
        3.8.1 协调模型及原理
        3.8.2 地调侧技术规范
    3.9 与县调接口要求
    3.10 系统管理
        3.10.1 系统启停
        3.10.2 网络进程管理
        3.10.3 日志管理
        3.10.4 用户权限管理
第4章 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测试
    4.1 AVC系统开环运行测试
        4.1.1 AVC主要功能
        4.1.2 测试环境
        4.1.3 功能测试
    4.2 AVC系统闭环运行测试
        4.2.1 静德变电所闭环运行测试
        4.2.2 田野变电所闭环运行测试
        4.2.3 南洪变电所闭环运行测试
        4.2.4 220kV蛟川变电所闭环运行测试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1.3 合宁高速铁路概况
        1.3.1 主要技术标准
        1.3.2 工程范围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合宁高铁电气化施工设计说明及施工工艺控制
    2.1 施工设计说明
    2.2 施工工艺控制
        2.2.1 主要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
        2.2.2 接触网施工主要工艺和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宁高铁电气化工程测量定位与基础施工
    3.1 测量定位
        3.1.1 测量施工准备工作
        3.1.2 基坑定测
    3.2 基础施工
        3.2.1 工艺流程
        3.2.2 基坑开挖
        3.2.3 基坑清理
        3.2.4 基坑定位
        3.2.5 基础浇注与养护
        3.2.6 清场完工
        3.2.7 机具设备
        3.2.8 安全保证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
    4.1 支柱立整
        4.1.1 工艺流程
        4.1.2 施工准备
        4.1.3 基础清理
        4.1.4 支柱组立
        4.1.5 支柱整正
        4.1.6 基础处理
    4.2 硬横梁施工
        4.2.1 工艺流程
        4.2.2 施工准备
        4.2.3 硬横梁基础复核
        4.2.4 组立硬横梁钢柱
        4.2.5 硬横梁的运输
        4.2.6 硬横梁的安装
    4.3 上部支持装置的安装
        4.3.1 施工工艺
        4.3.2 建立计算模型、编制软件
        4.3.3 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测量
        4.3.4 数据输入、计算并输出结果
        4.3.5 腕臂安装
    4.4 恒张力架线
        4.4.1 施工工艺流程
        4.4.2 架线准备
        4.4.3 起锚
        4.4.4 导线展放
        4.4.5 落锚连接加固
        4.4.6 落锚
        4.4.7 清场收工、劳动组织及机具设备
    4.5 弹性吊弦计算安装
        4.5.1 施工流程
        4.5.2 施工准备
        4.5.3 施工测量及计算
        4.5.4 弹性吊索预制
        4.5.5 跨中整体吊弦安装
        4.5.6 弹性吊索预装
        4.5.7 弹性吊弦安装
        4.5.8 检查定位器限位范围
        4.5.9 后续工作
    4.6 线岔安装调整和自动过分相调整
        4.6.1 交叉线岔的安装
        4.6.2 自动过分相锚段关节调整
第5章 工程施工后检测与措施
    5.1 施工后检测
        5.1.1 静态检测
        5.1.2 动态检测
    5.2 施工后相关保证措施
        5.2.1 安全保证措施
        5.2.2 质量保证措施
        5.2.3 环境保护措施
结论及展望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未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十要领(论文参考文献)

  • [1]并联型动态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 刘宇峰.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D]. 高健. 扬州大学, 2020(05)
  • [3]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电网故障识别新判据研究[D]. 徐海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地铁主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风险分析与控制[D]. 周志勇.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5]西南地区绿色校园更新发展适宜性策略体系研究[D]. 蔡林杉.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6]电子式互感器信号采集单元积分特性及抗扰性能研究[D]. 段显壮.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 [7]有关110kV变电站建设工作问题的探讨[J]. 唐全. 科技视界, 2017(10)
  • [8]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分析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D]. 潘佩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9]宁波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叶楠.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10]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 金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正确操作电容补偿装置的十个要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