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疱病潜伏期的观察

猪传染性水疱病潜伏期的观察

一、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贵州农学院[1](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文中提出 为了探讨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自然感染与人工发病的潜伏期,给今后诊断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作了一些初步观察与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感染潜伏期的观察 (一)试验方法:本试验在肉联厂进行。其方法是选自非疫区——江口、石阡、开阳、黔西等县调入该厂的健康肥猪126头,先后分成七批进行观察试验。其中84头分五批与本病病猪同圈饲养,另42头分两批关进被病猪严重污染的待宰车间饲养。每日上、下午逐头进行临床观察,待试验猪全部发病。如未全部发病者则继续观察至11天为止。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1977)在《关于传染性水泡病猪的同群猪和潜伏期猪的肌肉、内脏是否带毒的试验报告》文中认为 为了进一步弄清猪传染性水泡病同群猪和潜伏期猪肌肉、内脏带毒的情况,为生猪饲养、收购、运输、屠宰、加工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措施制止蔓延,特进行如下试验。 一、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确证感染材料的致病性:以1972年6月21日由青岛肉联厂采集的传染性水泡病病猪水泡皮,研磨成1:5生理盐水混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接种乳鼠,剂量0.1毫升;待乳鼠发病死亡后,将此鼠体研磨成1:5生理盐水混悬液,每毫升加

王清艳[3](2008)在《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日益增多,传染病的传入风险也日益加大。近几年来,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三十多种新发现的传染病,一些早已得到控制的老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如何能提高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预警能力,及时做好防控措施,一直是研究与管理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到底哪些传染病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更大,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确定。本课题以大量传染病疫情及相关信息为基础,应用风险分析的原理,建立了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体系,并以本体系为基础,对西尼罗河热的传播机制和流行规律分析,评估多种风险因素作用下我国各县市西尼罗河热风险程度。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建立了国际A类动物传染病疫情数据库,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现状。2.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体系,体系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指标确定;风险评估指标说明;风险评估指标评价内容;风险评估指标判定参考标准;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3.通过对西尼罗河热以往疫情数据分析和咨询专家意见,确定了中国西尼罗河热疫情发生的风险因素,收集相关资料,建立了可用于疫情分析的西尼罗河热风险数据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西尼罗河热传入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4.利用美国疾病监控中心2003~2007年美国西尼罗河热月发病资料和香港气象中心1961~1990年美国月平均气温数据,对气温因素在美国西尼罗河热疫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感染西尼罗河热的人数增加,以月为标准,气温与西尼罗河热发病人数的关系呈正态分布,这种规律在美国各州区域尺度上都是相似的。5.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1999~2004年气象资料为基础数据,结合GIS技术研究气象因子对西尼罗河热发生与传播的影响,建立了风险评估标准并绘制专题地图。以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综合因素作为风险因子绘制专题地图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西北部除新疆西北部有中度风险地区零星分散外,全年风险较低。东南部1~7月高风险区从我国低纬度地区逐渐向高纬度地区移动,7月风险范围最大;8~12月,高风险区从我国高纬度地区逐渐移回到低纬度地区。6.以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多种风险因素综合评估,分析我国各县市西尼罗河热发生的风险情况。结果表明:西尼罗河热对我国的影响不大,新疆、黑龙江、四川和江苏风险相对高,其次为吉林、辽宁、山东、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广东,其他地区风险相对低。西尼罗河热风险地区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温变化,全国整体时空模式:5~10月风险偏高,其中7、8月风险最高,11月至翌年5月风险相对低。将风险评估方法引入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体系是可行的,具有常规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指标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的地区适用性。如何结合其他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更为全面合理的评估模型,并将其集成到评估体系中,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张敬友[4](2005)在《进境猪精液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与进口活动物相比,引进国外优良种猪精液最大的好处在于传播疾病的风险小、运输方便、运输成本低;其次通过引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还有提高优良品种利用率、加快优良遗传性状传递、扩大传递范围、减少种畜饲养量、节约饲料和管理成本以及不受时间、地域、种畜生命限制等优点。尽管引进种猪精液可能导致疾病传入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风险。一些重要的传染病,如非洲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仍然可以通过精液进行传播。因此在引进国外优良种猪精液的同时,如何保证进境精液不携带任何传染病,保护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安全,成为检验检疫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风险分析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根据国际上动物疫病的最新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参考国际上已有的通行做法(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等),结合我国动物疫病的实际情况,主要以OIE定性的方法对进口猪精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找出了52种与猪精液传播有关的潜在疾病,在此基础上,通过初步分析确定19种疾病作为重点关注疾病,针对19种重点关注疾病展开详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合我国风险保护水平的检疫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符合WTO、OIE、SPS要求又适合我国风险保护水平的进境猪精液风险管理措施:“向中国申请猪人工授精中心注册兽医问卷”、“进境种猪精液卫生检疫要求”、“向中国申请猪人工授精中心注册的卫生要求”、“进境猪遗传物质备案场兽医卫生要求”。该报告已经成为我国制定进口动物遗传物质检疫措施的重要科学依据,并被WTO主要成员国家所接受。

欧阳达[5](2015)在《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联合共检基因芯片的构建》文中认为口蹄疫、猪水疱病和水疱性口炎分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猪水疱病病毒(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引起的急性动物传染病,都可以感染猪,且由于发病症状相似,从发病症状上鉴别难度较大,因此构建一种能同时鉴别诊断三种疾病和区分口蹄疫三种血清型的高通量联合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FMDV O型、A型、Asia 1型、VSV和SVDV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体系。研究内容如下:1.共检基因芯片的靶基因引物和探针的构建:参考GenBank中已公布的基因组序列,根据基因芯片引物设计要求,选择三种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进行了验证,构建了基于口蹄疫病毒的A、O、Asia 1型VP1序列、VSV的L基因和SVDV VP1序列的pMD19-T克隆质粒并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克隆的靶基因与NCBI公布的序列一致性均在95%以上。2.共检基因芯片的构建和优化设计了基因芯片矩阵和位置指控、杂交质控及杂交质控探针序列,并对三种病毒的探针进行了筛选。对芯片点样后的水化温度与封闭条件、PCR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荧光基团标记引物的使用量、杂交温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醛基基片,在18℃-37℃水化过夜,使用含0.25% BH4Na,25%乙醇的封闭液进行封闭所制的芯片效果较好;PCR扩增时选择58℃退火温度,一般使用2μL荧光基团标记引物,扩增30个循环便可得到足够的产物;在临床检测时为提高灵敏度可使用4-8μL荧光基团标记引物,扩增40-50个循环,杂交温度达到42℃便可获得有意义的结果,为保证特异性,在52℃进行杂交效果更好。3.共检基因芯片的效果评价对所构建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进行了灵敏性试验、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FMDV-O引物PCR检测限为0.1180ng/mL, FMDV-A为0.0184ng/mL, FMDV-Asia I为0.129ng/mL, VSV为0.0267ng/mL, SVDV为0.0247ng/mL,芯片检测方法灵敏度至少比PCR检测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良好,所设计引物没有出现非特异性扩增,能准确区分检测出FMDV、VSV、SVDV,并能区分出口蹄疫病毒的三种血清型;应用了两家公司所生产的不同批次醛基基片进行重复性验证,均能够较好地实现重复实验;将点制好的芯片抽真空后于4℃保存,至少能保存四个月。

李新,郑铁,许志勇[6](2019)在《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控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猪水疱病发生会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威胁,降低养殖经济效益。文章从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例变化等多个角度,对猪水疱病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猪水泡病的发生提出对应的诊断方法和防控对策,旨在为优化生猪养殖,确保生猪养殖稳定开展提供有力参考。

扬州肉类联合加工厂[7](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感染途径试验及含毒量的测定》文中研究表明 一、猪水泡病感染途径试验 蹄部外伤是猪水泡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但是,我们在调查猪水泡病流行病学时,发现流行本病的猪场和农场,发病率并不低,而这些猪只并不象商品猪那样外伤多。但有关其他感染途径试验的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感染途径,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扑灭此病,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一)种毒:南京肉联厂提供的南京系水泡皮和水泡液。水泡皮磨细后加入等量水泡液

王家福[8](2005)在《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提出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并能形成国际大流行,国际兽疫局(OIE)将其排在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本病的防治工作。疫苗免疫是防制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对疫苗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目前防制家畜口蹄疫病主要以使用抗原(病毒培养液)不经过浓缩的普通灭活疫苗为主,一般每头剂量3ml仅含3个PD50。因普通疫苗的抗原未经浓缩处理抗原含量偏低,同时存在一定量的细胞碎片等非抗原蛋白成份,所以保护力低、免疫期相对较短,并有一定的副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口蹄疫病毒抗原的高倍浓缩等一系列手段制备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疫苗并中试放大,摸索出一套新的生产工艺。通过对疫苗毒株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病毒液的前处理和高倍超滤浓缩工艺、浓缩后病毒含量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建立(运用ELISA、TCID50等手段建立新的检测方法并与乳鼠LD50试验平行比较)、应用国际通行标准(OIE)对疫苗进行PD50测定并与普通疫苗的效力相比较等研究试验,最终研制成功的三批疫苗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中均达到了预先规定的各项标准:1.提高了安全性:动物注射疫苗后安全而无副作用。2.降低了使用剂量:2ml/头剂(普通疫苗使用量为3ml)。3.提高了免疫效力:每头剂达到6个PD50以上(普通疫苗每头剂含3个PD50)。4.延长了免疫持续期:达到6~7个月(普通疫苗为4个月左右)。 目前,该疫苗已通过农业部的新兽药证书的评审,预期在我国口蹄疫疫病的防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贾杏林[9](2005)在《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重点对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原因、动物模型及新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诊断研究:参照国外分子生物学诊断E.suis的文献合成引物,从患病猪和临床健康猪的血液中提取病原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出781bp的片段,该片段经过克隆、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及序列比较,与国外E.suis同源性为99.4%,与Gene bank中其它已知序列无同源性,用同样的条件从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羊鞭虫、牛巴贝斯焦虫、弓形体、沙门氏菌、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及SPF猪血中未扩增出相同的序列。进一步对山东省3个有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的患病猪场和5个临床健康猪场各取5份猪血进行了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诊断,结果吻合,该试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表明我国存在着E.suis,与国外报道为同一病原,且在山东省的存在非常普遍。 2.猪附红细胞体解离诊断方法的研究:加入解离液(EPJL-1)前,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置400倍光镜下观察,被猪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红细胞变形,E.suis在红细胞周围染成紫红色小点。加入解离液(EPJL-1)后作用0.5-1min,红细胞恢复原来的形态,周围看不到紫红色小点。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PCR和涂片镜检阳性血清和一份阴性血清,结果符合。 3.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及新的传播途径的研究:豚鼠分为对照、攻毒组、隔离组和接触组4组,每组各4只。小白鼠分为对照、攻毒组、隔离组和接触组4组,每组各6只。攻毒后观察发病情况,结果攻毒组豚鼠、隔离组豚鼠和接触组豚鼠发病死亡,诊断为E.suis致病,对照组豚鼠和小白鼠均正常。初步表明豚鼠可作为该病的动物模型,初步认为空气和接触可以传播该病。 4.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研究:取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猪和感染发病死亡豚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固定,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心、肝、脾、肺、肾出现出血和溶血性变化,胃、肠出现水肿和细胞坏死。 5.猪附红细胞体病典型病例的疗程观察及血液学研究: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猪出现高热、红皮等前期症状,白细胞增多;中后期皮肤发白,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白细胞减少,出现溶血性贫血,有急性死亡的情况,病程约10天左右,热型为稽留热。 6.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原因初探:通过研究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低温、去势、不合格的疫苗注射和长途运输都可诱发猪附红细胞体携带猪发生该病。并在冬天进行了塑料大棚保温防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探索,效果较好。该研究初步解释了我国近几年猪附红细胞体病爆发及冬天无血源性传播媒介但发生该病的原因。 7.猪附红细胞体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取猪附红细胞体病自然发病猪14头及临床健康猪5头猪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病猪血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 Ladder,而临床健康猪淋巴细胞未出现DNA Ladder;同时淋巴细胞用乙醇固定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猪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峰,而临床健康猪淋巴细胞未出现细胞凋亡峰,初步表明该病原可以引起发病猪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提出E.suis病原引起淋巴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的假说。

孟祥庆[10](2014)在《猪水疱病的综合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该病是病毒病,呈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临床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甚至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此病传播迅速、发病快、严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病原体对猪的易感性最强,不同品种、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不同养殖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在10%100%不等。病患畜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可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周边环境。易感猪经直接接触病患猪,或

二、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当前国内外动物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
    1.2 风险分析在动物传染病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1.2.1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2.2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2.3 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步骤
        1.2.4 风险评估在动物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实例
    1.3 GIS 简介
        1.3.1 GIS 概念
        1.3.2 GIS 的类型和构成
        1.3.3 GIS 的基本功能
        1.3.4 GIS 在医学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重大动物传染病疫情数据库的建立及风险因素分析
    2.1 口蹄疫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2 非洲猪瘟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3 猪水泡病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4 猪瘟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5 牛瘟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6 小反刍兽疫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7 蓝舌病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8 非洲马瘟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9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0 新城疫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1 牛肺疫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2 牛结节疹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3 水泡性口炎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4 裂谷热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15 绵羊痘和山羊痘疫情信息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3 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3.1 风险评估概念
    3.2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3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方法
        3.3.1 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及权重
        3.3.2 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3.3.3 指标评价内容
        3.3.4 风险评估指标判定参考标准
        3.3.5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3.3.6 小结
4 西尼罗河热输入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4.1 西尼罗河热流行病学特征
        4.1.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4.1.2 传播媒介
        4.1.3 西尼罗河热病毒的致病性和危害
        4.1.4 分子流行病学
        4.1.5 流行特征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计算机环境
        4.2.2 西尼罗河热风险评估技术路线
    4.3 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及权重
        4.3.1 建立西尼罗河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2 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4.4 西尼罗河热疫情及相关信息采集、处理与数据库的建立
        4.4.1 数据采集可行性分析
        4.4.2 数据说明
        4.4.3 相关数据信息的可视化研究
    4.5 风险因素对西尼罗河热影响的分析
        4.5.1 传染源
        4.5.2 传播途径
        4.5.3 防控措施
    4.6 建立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并打分
    4.7 采用综合评分方法计算风险值
    4.8 绘制风险评估地图
    4.9 讨论
        4.9.1 预防和控制西尼罗河热的相关措施
        4.9.2 防止西尼罗河热病毒传入我国的措施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进境猪精液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表
1 引言
    1.1 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
        1.2.1 国际框架
        1.2.2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1.3 风险分析的方法
2 风险因素的确定
    2.1 潜在致病因素的范围
    2.2 风险因素确定的原则和标准
    2.3 潜在致病因素的评估
    2.4 风险因素(即重点关注疾病)名单
3 风险评估
    3.1 口蹄疫
    3.2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3.3 日本脑炎
    3.4 马脑脊髓炎
    3.5 猪细小病毒病
    3.6 尼帕病毒病
    3.7 断乳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3.8 猪水疱疹病毒病
    3.9 猪腮腺炎
    3.10 猪水泡病
    3.11 非洲猪瘟
    3.12 猪瘟
    3.13 水泡性口炎
    3.14 牛瘟
    3.15 伪狂犬病
    3.16 捷申病
    3.17 猪布氏杆菌病
    3.18 猪结核杆菌病
    3.19 钩端螺旋体
4 风险管理
    4.1 向中国申请猪人工授精中心注册的要求
    4.2 进境种猪精液卫生检疫要求
    4.3 进境猪精液备案企业兽医卫生要求
    4.4 向中国申请猪人工授精中心注册的兽医问卷
参考文献
附录1 重点关注疾病推荐检疫管理措施总结
附录2 表1-1:列入OIE《法典》疾病名单按以下标准
附录3 表2-1:进口猪精液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评估
附录4 进境动物遗传物质检疫管理办法
附录5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动物精液的卫生检疫要求
附录6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关于种猪精液的国际动物健康检疫证书模式
致谢

(5)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联合共检基因芯片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口蹄疫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1.2. 口蹄疫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口蹄疫的发病症状
        1.4. 口蹄疫诊断的研究进展
    2. 猪水疱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2.1. 猪水疱病毒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2.2. 猪水疱病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2.3. 猪水疱病病毒的发病症状
        2.4. 猪水疱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3.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3.1.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3.2.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3.3. 水泡性口炎的发病症状
        3.4. 水泡性口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4. 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4.1. 基因芯片主要技术环节
        4.2. 基因芯片在水泡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材料试剂
        1.3. 主要试验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引物和探针设计
        2.1.1. 引物设计
        2.1.2. 探针设计
        2.2. 阳性质粒的构建及分析
        2.2.1. 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2.2.2. 病毒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
        2.3.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制备
        2.4. 点样及封闭过程的优化
        2.4.1. 水化温度的优化
        2.4.2. 封闭液配比的优化
        2.5. 探针的杂交筛选
        2.6. PCR制备检测样品条件的优化
        2.6.1. 退火温度的优化
        2.6.2. 循环数的优化
        2.7.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2.7.1. 标记上游引物量优化
        2.7.2. 杂交温度的优化
        2.8. 灵敏度研究
        2.9. 特异性研究
        2.10. 重复性研究
        2.11. 稳定性研究
试验结果
    1. 阳性质粒的构建
        1.1.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病毒CDNA
        1.2.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病毒阳性质粒
        1.3. 目的片段的克隆测序及NCBI比对
        1.4.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制备
    2. 点样和封闭过程的优化
        2.1. 水化温度的优化
        2.2. 封闭液配比的优化
    3. 探针的杂交筛选
    4. PCR制备检测样品条件的优化
        4.1. 退火温度的优化
        4.2. 循环数的优化
    5.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5.1. 标记上游引物量优化
        5.2. 杂交温度的优化
    6. 灵敏度研究
    7. 特异性研究
    8. 重复性研究
    9. 稳定性研究
讨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3. 本研究的问题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3.1. 本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3.2.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控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分析
3 诊断分析
    3.1 实验室诊断
    3.2 鉴别诊断
4 猪水疱病的防控措施
    4.1 预防性控制
    4.2 治疗

(8)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第三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种毒复壮传代、毒力测定、免疫原性试验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生产种毒种子批建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研究及疫苗的安全和效力试验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三批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保存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八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田间注苗保护试验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九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OIE参考实验室(Pirbright)检验报告
第十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中间试制试验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十一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9)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释义
立题分析和实验内容的设计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附红细胞体病的起源与发现
    2.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和危害
    3.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和培养特性
    4.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及病因学
    5.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
    6.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7.猪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8.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
    9.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
    10.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第二章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涂片染色镜检诊断方法
        2.2 直接血液压片镜检
        2.3 病原快速解离诊断方法的研究
    3.实验结果
        3.1 解离后红细胞变化
        3.2 平行试验
    4.讨论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猪血
        1.2 对照细菌
        1.3 菌种与质粒
        1.4 试剂
        1.5 试验用溶液及其配制
        1.6 主要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猪附红细胞体DNA的制备
        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 PCR反应
        2.4 PCR产物的纯化
        2.5 PCR产物的回收
        2.6 PE-DNA与pUC18-T载体的重组连接
        2.7 重组连接后质粒DNA的转化
        2.8 克隆的筛选
        2.9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2.10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11 阳性质粒的PCR鉴定
    3.序列测定及分析
        3.1 序列测定
        3.2 序列分析
    4.实验结果
        4.1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扩增
        4.2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4.3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测序分析及分子诊断方法的特异性
        4.4 PCR诊断方法与血液涂片染色结果比较
    5.分析与讨论
    6.小结
第四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学研究
    1.低温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结论
        1.5 讨论
    2.长途运输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典型病例的疗程观察及血液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结论
        2.5 讨论
    3.去势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结论
        3.5 分析与讨论
    4.疫苗注射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及传播途经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实验设计
        2.3 攻毒
        2.4 豚鼠体温测定
        2.5 称重
        2.6 临床观察记录
        2.7 血清学检测
        2.8 病理变化研究
    3.实验结果
        3.1 各组豚鼠体重平均值变化
        3.2 豚鼠临床记录
        3.3 剖检变化及病理变化研究
        3.4 各组豚鼠体温变化
        3.5 豚鼠的存活和死亡情况
        3.6 小白鼠的存活和死亡率情况
        3.7 各组豚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8 豚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3.9 细菌培养结果
        3.10 病料滤液接种细胞培养结果
        3.11 几种主要病原的PCR诊断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初步结论
第六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研究
    6.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猪附红细胞体患病猪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6.3.2 感染豚鼠病理组织学观察
        6.3.3 发病猪病理解剖学变化
        6.3.4 感染豚鼠病理解剖学观察
    6.4 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 猪附红细胞体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试验结果
    4.分析与假说
本研究的小结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10)猪水疱病的综合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四、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猪传染性水泡病潜伏期的观察[J]. 贵州农学院.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关于传染性水泡病猪的同群猪和潜伏期猪的肌肉、内脏是否带毒的试验报告[J].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3]动物外来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 王清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4)
  • [4]进境猪精液风险分析[D]. 张敬友.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5]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联合共检基因芯片的构建[D]. 欧阳达. 四川农业大学, 2015(07)
  • [6]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控对策探析[J]. 李新,郑铁,许志勇. 今日畜牧兽医, 2019(06)
  • [7]猪传染性水泡病感染途径试验及含毒量的测定[J]. 扬州肉类联合加工厂.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8]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D]. 王家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D]. 贾杏林.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10]猪水疱病的综合预防[J]. 孟祥庆.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11)

标签:;  ;  ;  ;  ;  

猪传染性水疱病潜伏期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