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饼投掷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牛晓强[1](2014)在《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和肌电测量仪(遥测)三种仪器同步测试的手段,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不同重量器械时的技术特征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获得运动员投掷三种不同重量器械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相关肌肉的肌电数据,旨在为教练员在训练中安排设计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相对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运动学数据是通过APAS运动解析软件处理,动力学数据是通过Bioware软件处理得到运动员完成投掷动作时下肢三维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肌电数据是通过MegaWin软件处理。结果表明:投掷重器械可以提高运动员在双支撑起转阶段的平均速度以及右脚离地时的瞬时速度,并且在投掷铁棒时出手速度最快;投掷重器械有利于运动员在双支撑起转阶段身体扭转更紧,肩、胸、臂打开更加充分,使运动员在这一技术环节上获得足够的旋转动量;投掷重器械时大多数肌群的活动都更为强烈,iEMG值较大。本文涉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双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铁棒所用时间最长,投掷重饼所用时间最短,在右臂预摆最大时存在饼速过快的问题;投掷重饼时有利于降低右臂预摆最大时的速度;随着投掷器械的质量增加,部分肌肉的iEMG的值随着增加。2、单支撑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所用时间较短;从EMG的结果来看,技术较为成熟的是李艳凤和马雪君,在投掷三种器械时肌肉放电比较稳定,姜凤晶和杨斐在投掷标饼和重饼时存在肱二头肌过于紧张,腕关节肌群用力不足,没有很好的扣饼。3、腾空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所用绝对时间接近世界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重饼和铁棒时肌肉活动较强烈,并且iEMG的值最大。4、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重器械比投掷标准饼所用时间要长,马雪君在这一阶段铁饼的速度比腾空阶段的铁饼速度有所下降;运动员右脚着地时,三维测力曲线呈现出持续上升达到峰值和有二次缓冲发力达到峰值的现象,左脚着地时也呈现出相同的结果,成绩好的运动员水平向前和垂直于地面的力值较大,姜凤晶和梁艳在投掷过程中肌肉过度紧张。5、最后用力阶段,马雪君所用时间过长,马雪君和姜凤晶的出手高度偏低,并且两人在投掷标准饼和重饼时出手角度过大,投掷铁棒的出手速度最快,投掷铁棒有利于提高出手速度。
马晨爽[2](2020)在《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赛前训练及技术分析研究 ——以第13届全运会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科学化训练的不断介入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但是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尤其是与世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短跨项目的突破吸引了很多目光,但是在国际赛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仍然是中国女子透投掷和竞走项目。中国女子投掷的长盛不衰来自于科学化训练,更来自于传统训练精髓的传承。河北投掷项目在中国田径史上也有着无数光辉,河北女子铁饼曾经的领军人物肖艳玲也将自己的衣钵传递给了苏欣悦和陈扬。这本身就是传统训练精髓的传承。苏欣悦近几年的成长也可堪重任。在职业比赛日趋增多的今天,备战周期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如何在赛事不断增多的今天保持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成为现在训练学界和训练实践中的难点。[1]练到了才能比出来这句话昭示着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性,而如何将自身的竞技水平表现出来这便是训练安排的精妙之处,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的赛前训练计划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其全运会上铁饼技术的分析,探讨赛前训练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进行研究,期待能够从铁饼项目的专项属性出发,讨论铁饼项目运动的规律和项目特征,为基层教练员在运动员早期训练和赛前训练的安排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此外对苏欣悦2017年天津全运会赛前训练安排的成功经验总结以及不足进行深层次剖析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苏欣悦下阶段的大赛备战提供一个模板,对于成功经验我们积极延续,对于短板我们也将不断补足,对于下阶段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备战也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研究目的:全运会在国内所有的赛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运动员为之奋斗四年,运动员的成绩好坏与赛场上技术表现有直接关系,而其训练、备战、赛前安排方面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决定了运动员赛场上的技术表现,通过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全运会赛前训练周期安排、训练手段与负荷以及赛场上的运动技术表现的深入研究,总结并归纳出苏欣悦的训练经验,并结合其常年的技术表现对比研究,分析其技术训练安排存在的问题,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其今后的训练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帮助。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主要以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的赛前训练及技术分析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三维录像解析法以及个案研究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1、苏欣悦备战天津全运会主要采用常规大周期和微缩大周期的训练安排,包括冬训第一准备期和夏训第二准备期。前期主要任务是体能储备和技术强化,后期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和稳定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2、苏欣悦备战天津全运会赛前:1)体能训练的安排重点是下肢爆发力的强化和旋转爆发力的加强,以及通过肌肉力量的强化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来预防各种伤病。2)心理训练的安排重点主要是稳定的心理状态如何在比赛中得以保持。针对这方面,我们通过相关场景设置、加难法以及模拟训练,对苏欣悦的心理施加刺激,使其在天津全运会铁饼决赛中能够稳定发挥。3)技战术安排中主要是对专项技术的强化。通过对苏欣悦的起转、第二单支撑以及最后用力阶段的重点细节强化,使其在天津全运会呈现出良好的技术状态。3、通过视频解析,发现其在专项技术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旋转过程中上体较快、重心位置较高以及最后用力的左侧支撑不主动等问题。针对其专项技术存在的缺陷,采用抗阻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借助弹力带牵拉,使其肌肉产生正确发力感觉,从而进一步强化并加深肌肉的记忆效果。研究结论:1、个性化年度周期性训练特点是苏欣悦备战全运会期间的十分重要的。大强度、大负荷量是其年度整体训练周期的主要特点,中等强度的体能训练的准备期,逐渐过渡到大负荷量、大负荷强度的专项训练期。2、针对苏欣悦备战天津全运会赛前的个性化特点,应该采用国内外的先进训练理念与方法,并结合其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达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项竞技能力。3、科学专业的设备对于投掷技术的改善十分重要。因此,针对苏欣悦的技术训练,应该采用先进的影像设备进行多方位全程跟踪拍摄,并实时分析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使其对技术产生直观的感受,以便加强深刻的理解。
史春成[3](2017)在《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关键技术运动学分析》文中指出根据近几年我国田径长投项目中女子铁饼发展态势,顺应中国田径协会“1516计划”、“东京登峰计划”的布局和实施,对应当前我国新一代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陈扬、冯彬、苏欣悦)技术特征,在比赛中应用同步摄像法,通过赛后图片影像分析、数据处理得出三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试掷最好一次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运用运动学、运动训练学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术评价分析方法,对其三人投掷关键技术进行科学客观评定诊断,探究技术差异纰漏,力求把运动员技术个性与技术原理相融合,为奋斗在竞技一线的铁饼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理论依据,促进提高我国竞技铁饼的实际教训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摄像法、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其中摄像法是使用两台高清摄像机进行定点同步摄像,采用美国Peak立体标定框架,图像解析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录像解析软件3-DSignal Tec进行图像解析,人体模型采用亚洲日本的松井秀治人体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双腿支撑起转阶段,苏欣悦预摆起转站位在中心线偏左位置,有其独特的双支撑起转技术风格,陈扬在起转阶段有高重心、左膝外转不明显等细节问题,冯彬、苏欣悦双支撑阶段具有摆动幅度大特点,三人在预摆起转阶段用时较长。(2)单支撑旋转阶段,陈扬单支撑旋转速度略慢,两脚距离偏大影响单旋转速度;苏欣悦单支撑旋转加速趋势明显,陈扬、苏欣悦单支撑旋转阶段右臂没有很好留在身后,不利于单支撑旋转加速和后面的超越器械。(3)腾空阶段,陈扬腾空高度高,重心起伏大,腾空时间长,旋转节奏有点乱,冯彬腾空阶段左侧身体受单支撑旋转影响过早打开,影响身体向前性,苏欣悦腾空时间、右脚着地速度均快于其他两人,属于后速型加速。(4)衔接阶段,陈扬、苏欣悦非投掷臂伸展打开不够,没有充分形成以左带右的发力形式,冯彬、苏欣悦肩髋角偏小,身体扭转度不够,苏欣悦的左腿非支撑腿落地角度稍大不利于最后用力和左侧支撑。(5)最后用力阶段,苏欣悦最后初始加速阶段身体倾角度较大,上体抬起过早,陈扬、苏欣悦重心高度稍低,左膝关节弯曲角度偏大,影响最后发力的左侧支撑;陈扬出手高度较低,左侧支撑问题明显,冯彬采用跳投出手,出手高度达到1.96m,但没能完全发挥出旋转的快速用力,且出手时机过早导致铁饼出手后飞行偏右;三人的铁饼出手角度基本符合理论要求;三人的铁饼出手初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仍有差距。
马雪君[4](2012)在《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女子铁饼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近几年在世界大赛中前八名的平均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旨在通过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现役的几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后,总结出每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找出每个选手在技术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文献资料法、运动学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现阶段最优秀的6名女子铁饼选手的投掷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马雪君双支撑时间短,单支撑时间长,右腿摆动弧线大,向投掷方向摆动不积极。宋爱民和徐韶阳、谭健等选手双支撑时间长,左腿压紧效果好,孙太凤单支撑时间短,左腿在没有压紧的状态下开始了转动,破坏了加速节奏,李艳凤左腿蹬伸右腿摆动积极,加速节奏好。2.李艳凤过渡阶段时间长,左腿前伸幅度大,宋爱民等选手过渡阶段时间短,左脚着地速度快,李艳凤和马雪君最后用力时间短,蹬伸积极,用力速度快,鞭打动作速度快,徐绍阳等选手用力时间偏长,鞭打动作速度慢,用力不积极。3.宋爱民、徐韶阳、谭健双支撑阶段铁饼轨迹长,铁饼后留幅度大,孙太凤双支撑阶段铁饼轨迹短,上下肢扭紧幅度小。李艳凤、马雪君在单支撑阶段铁饼轨迹长,投掷臂在肩关节处伸展充分。马雪君和谭健腾空阶段铁饼运行轨迹长,宋爱民、孙太凤腾空阶段铁饼运行轨迹短,李艳凤过渡和用力阶段铁饼运行轨迹长,宋爱民和孙太凤过渡阶段铁饼运行轨迹短。4.马雪君和孙太凤在预摆结束瞬间重心速度大,出现了以上带下的现象,宋爱民预摆结束阶段重心速度最小,下肢先转,上肢没有提前倾斜。李艳凤人体和器械结合的较好,宋爱民、马雪君、谭健三名选手器械大于重心的速度,右手臂带动器械加速。5.李艳凤在双支撑阶段重心加速平缓,宋爱民和谭健在双支撑阶段器械速度增加的时间比重心早,投掷臂提前对器械用力。孙太凤重心速度双支撑增加速度快,加速节奏差。徐绍阳重心速度在双支撑阶段变化快,重心加速不平稳,节奏不好。6.徐韶阳、马雪君和李艳凤腾空阶段身体向投掷方向移动速度快,孙太凤重心速度低,腾空阶段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差。7.李艳凤和宋爱民过渡技术好,重心速度损失小,徐韶阳、谭健整个过渡阶段重心速度都是持续下降,右腿蹬伸不积极,身体重心在向投掷方向移动的速度较慢,过渡技术差。
李玉章,刘宇,刘卉,于冰[5](2017)在《高水平铁饼运动员旋转中的系统角动量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转效果是影响铁饼投掷成绩的主要因素,主要从人体-铁饼系统角动量的视角探讨铁饼投掷过程中系统总角动量以及在各坐标轴的分角动量的特征,旨在揭示旋转与成绩的关系。选取了20多年来美国队最高水平的比赛中,在同一场比赛、同一名运动员投掷最远和较差两投相差5 m多的28位女运动员和15位男运动员的86投进行3D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投掷成绩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动力学距离,占总成绩差值的77.45%(女子)、65.43%(男子),因此,应该重视提高空气动力学距离;2)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在投掷较远时比较近时,系统总角动量在左脚离地瞬间、左脚着地瞬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3),X轴向负方向的角动量在左脚离地瞬间、左脚着地瞬间和出手瞬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7),Z轴向在左脚着地瞬间和出手瞬间有较大的正旋转,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9);3)高水平男子铁饼运动员在投掷较远时比较近时,左脚着地瞬间,在X轴向负方向的角动量和Y轴正方向的角动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42),系统总角动量在出手瞬间较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43)。结论:高水平铁饼运动员应更重视旋转过程中系统角动量的控制,进而提升真空距离和空气动力学距离;女运动员应该控制X轴的负旋转,增大围绕垂直轴的正旋转,即可以采用继续旋转的随前缓冲动作;男运动员应该控制X轴的旋转,增大Y轴和Z轴的正旋转,进而提升出手效果。
宋云斐[6](2013)在《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对比分析》文中指出女子铁饼被正式列为奥运项目是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上,在此界奥运会上,波兰女铁饼运动员科诺帕斯卡以39.6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1936年德国女运动动员吉·毛厄尔迈尔投出48.31成绩并创造了首个女子铁饼世界纪录。1952年前苏联女运动员尼娜·杜姆巴泽采用背向旋转投掷铁饼的方式投出57.04米的好成绩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尼娜·杜姆巴泽在当时这种新的投掷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铁饼投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注。第一个突破70米大关的女铁饼运动员是前苏联选手法因娜·麦尔尼克在1975年8月20日投出了70.20米的优异成绩。当今女子铁饼世界纪录仍是由原民主德国运动员莱因施在1988年7月8日创造的76.80米的成绩保持着。近些年随着对女子铁饼运动的重视和运动技术的提高,我国女子铁饼运动也有了快速的发展,1993年世锦赛女子铁饼比赛中我国女选手闵春凤以65.36米的成绩获得第三名;2008北京奥运会上,有三名运动员进入到女子铁饼决赛当中,宋爱民和李艳凤分别以62.20米和60.68米的成绩获得女子铁饼比赛的第四名、第七名;在北京时间2011年8月28日,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第二比赛日女子铁饼决赛中,中国选手李艳凤以66米52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女子铁饼在28年世锦赛历史上的首枚金牌。我国女子铁饼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训练技术的创新、训练方法及训练理论研究体系的发展。投掷铁饼技术动作较为复杂,铁饼的预加速阶段是采用独特的旋转发力的方式,强调动作的协调一致性,该项目是结合速度、力量、技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投掷铁饼时要求运动员要以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结合最合理的技术动作将铁饼投掷出去。随着铁饼技术动作的发展,现代铁饼运动的核心是追求铁饼出手时的最大初速度,即:旋转动作简单实用,旋转幅度大,出手速度快,各技术动作间衔接紧密。在本文中作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女子铁饼的三名运动员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女运动员李艳凤在旋转投掷过程中旋转动作用时短;运动员马雪君最大的特点是旋转半径小,上肢伸张幅度大、运动速度快;而运动员李艳凤与宋爱民在投掷旋转阶段的动作连贯性性强,铁饼出手是在铁饼加速的阶段中完成,旋转有利于增加铁饼的出手初速度。我国女铁饼运动员铁饼出手时的初速度低于世界优秀女铁饼运动员铁饼的出手初速度,虽然李艳凤的铁饼出手初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水平,但整体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文中通过对我国优秀女铁饼运动员铁饼出手前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以期能为我国女子铁饼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文中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专家斧正。
刘卉,于冰[7](2020)在《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文中提出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是竞技体育科技助力和全民健身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导向,以模型为方法,合理采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主要思路。本文的目的是针对竞技体育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实际需要,以田径和游泳项目为例,介绍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动作技术分析的模型建立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并提出进行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借鉴,更准确高效地为运动训练提供科技助力。
赵杰[8](2019)在《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年度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动训练是促进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年度训练又是构成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环节之一。近年来中国在女子铁饼项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苏欣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苏欣悦能够屡次在大赛中展现最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理想的成绩,她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成熟的教练员团队制订的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对苏欣悦在2016至2017年备战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的年度训练安排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年度训练计划在大周期的角度上被划分为双周期进行。在准备期中平均每周安排10次训练课;比赛期的训练每周安排5至8次课。总体上,采用周期划分方法合理,但在训练课及小周期内的计划安排有待细化和完善。2.苏欣悦备战全运会的年度训练的训练负荷多采用大负荷量及强度的训练计划,其中准备期力量训练由大负荷量中等强度过渡到大负荷量大负荷强度,合理的训练负荷安排对其在比赛中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3.虽然苏欣悦在专项技术的总用时上达到了优秀水平,但其技术存在上体过快、位移距离短和重心高度较高的问题,教练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了旋转曲臂拉力带练习的手段进行改正,并在训练中增加了专项技术课的比重。4.训练中所采取的力量和技术的训练方法、手段比较适当和固定,虽然在完成练习的组数、次数以及顺序上有所不同,但符合各周期的运动员训练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训练中对完成动作的质量要求不高、监管不到位,并且过多采用较传统的一般力量训练方法,如深蹲、高翻等,容易使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
苏乔[9](2014)在《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努尔买买提·吐拉克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近几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努尔买买提铁饼投掷成绩优异,在1999年新疆奎屯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以67.09米创造青少年纪录。在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以62.36米的成绩获得第二名。并在2005年南京全运会上以59.73米的成绩夺得第三。在2009年全运会中摘得铜牌。本文通过运用三维高速摄像对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努尔买买提·吐拉克在2013年全国田径投掷公开赛中的掷铁饼技术进行拍摄,将其掷铁饼技术的录像进行解析,获得努尔买买提在比赛中的运动学参数,从而获得努尔买买提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今后努尔买买提运动技术的提高提供运动学参考,并为运动员掷铁饼技术提供定量分析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掷铁饼技术在运动员训练和教学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我国男子铁饼运动竞技水平能力得到提高。研究方法:本文通过两台JVC摄像机进行三维定点高速摄像,采用星高钛3—D signal TEC V1.OC运动生物力学录像解析软件系统,对2013年3月31日全国田径投掷公开赛铁饼比赛现场进行三维录像解析,得出相关运动学参数。研究结果:(1)双腿支撑起转阶段:努尔买买提在T0时刻肩髋角为56.5°,左髋角、右髋角、左膝角、右膝角分别为134.5°、127.1°、132.2°、129.2°;在T1时刻左肩、右肩、左髋、右髋速度分别为2.92m/s、1.83m/s、1.52m/s、3.72m/s;T1时刻铁饼速度为6.32m/s。在双腿支撑起转阶段中,努尔买买提身体重心由高向低运动,T1时刻左肩速度高于右肩,肩髋角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肩髋转动平稳。(2)左脚单支撑旋转阶段:努尔买买提在T2时刻左肩、右肩、左髋、右髋的速度分别为2.30m/s、3.13m/s、2.45m/s、3.40m/s;T2时刻铁饼速度为9.79m/s;T1-T2时刻铁饼用时为0.29s。在双腿支撑起转阶段,努尔买买提右肩、右髋速度明显高于左肩和左髋速度,T2时刻两肩速度差为0.83m/s,说明其转动速度较慢,进入腾空阶段时间长,易损失一部分速度。T2时刻铁饼速度在正常范围之内。(3)腾空阶段:努尔买买提在T3时刻的肩髋角、拉引角分别为22.3°、169.3°;T2、T3时刻重心速度分别为2.82m/s、2.26m/s;T2-T3时刻铁饼用时为0.12s。腾空阶段,努尔买买提保持超越器械能力较弱,身体和铁饼速度损失较为明显。(4)过渡衔接阶段:努尔买买提在T3时刻左髋、右髋、左肩、右肩速度分别为3.21m/s、2.95m/s、1.45m/s、1.98m/s;T3-T4时刻铁饼运行距离为1.33m、铁饼运行时间为0.16s;T4时刻肩髋角、拉引角分别为64.3°、145.5°。过渡衔接阶段,努尔买买提胸肩臂打开幅度较小,超越器械姿势不够理想,且肩髋的扭转程度不大,影响最后用力的发挥。(5)最后用力阶段:努尔买买提在T5时刻出手初速度为23.1m/s;出手高度为1.81m;出手角度为32.2°;肩髋角、拉引角分别为23.2°、152.6°。在最后用力阶段,努尔买买提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低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幅度较小,扭转时躯干产生的力没有充分传递到器械上,影响投掷成绩。
吴延禧,南阳,张一平,郭松,孙涛[10](1992)在《铁饼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和世界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三维影片数据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铁饼投掷技术的一般规律和世界优秀铁饼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投掷技术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影响我国铁饼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关键因素和技术环节。
二、铁饼投掷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饼投掷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国内研究 |
2.2 运动学研究 |
2.3 动力学研究 |
2.4 生物学肌电研究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掷铁饼技术的界定 |
4.2 双支撑阶段投掷标准饼、重饼以及铁棒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1 双支撑阶段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
4.2.2 双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特征分析 |
4.3 左腿单支撑旋转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
4.3.1 左腿单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
4.3.2 左腿单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特征分析 |
4.4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
4.4.1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
4.4.2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
4.5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
4.5.1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
4.5.2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动力学与投掷器械速度同步分析 |
4.5.3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
4.6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
4.6.1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
4.6.2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赛前训练及技术分析研究 ——以第13届全运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铁饼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发展 |
1.2 关于铁饼项目的赛前训练研究 |
1.2.1 “赛前训练”概念界定 |
1.2.2 关于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和赛前训练界定 |
1.2.3 赛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分析 |
1.2.4 赛前训练负荷的分析 |
1.3 关于对掷铁饼技术分析相关研究 |
1.3.1 我国对掷铁饼技术分析相关研究 |
1.3.2 国外对掷铁饼技术分析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三维录像解析法 |
2.2.4 个案研究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苏欣悦备战天津全运会的赛前训练安排研究 |
3.1.1 苏欣悦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时间划分分析 |
3.1.2 苏欣悦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内容分析 |
3.1.3 苏欣悦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方法、手段分析 |
3.1.4 苏欣悦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分析 |
3.2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全运会技术分析研究 |
3.2.1 掷铁饼技术阶段划分 |
3.2.2 预摆阶段技术分析 |
3.2.3 腾空阶段技术分析 |
3.2.4 过渡衔接阶段技术分析 |
3.2.5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关键技术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铁饼技术发展历程研究 |
2.2 中国女子铁饼发展研究 |
2.3 现代铁饼投掷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
2.4 铁饼投掷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
2.5 运动学分析在田径运动技术评价中的研究 |
2.6 国内铁饼运动学研究现状 |
2.6.1 铁饼旋转技术运动学研究 |
2.6.2 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研究 |
2.7 国外铁饼投掷技术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 |
3.2.3 摄像法 |
3.2.4 图像解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掷铁饼技术时刻划分及运动学名词释义 |
4.2 旋转阶段技术分析 |
4.2.1 双腿支撑起转阶段运动学分析 |
4.2.2 单腿支撑旋转阶段运动学分析 |
4.2.3 腾空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4.2.4 衔接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4.2.5 旋转阶段重心速度轨迹分析 |
4.3 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4.3.1 最后用力初始加速阶段运动学分析 |
4.3.2 最后用力最后加速阶段运动学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4)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国外研究动态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录像解析法 |
2.2.4 跟踪观察法 |
2.2.5 访谈法 |
2.2.6 比较分析法 |
2.2.7 数理统计法 |
2.2.8 综合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的研究 |
3.1.1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过程时间参数的分析 |
3.1.2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过程器械运行距离参数的分析 |
3.1.3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过程重心和器械速度变化的分析 |
3.1.4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过程重心和器械运动轨迹的分析 |
3.2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髋扭转角、拉引角技术特征的分析 |
3.3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和用力阶段各时相髋、膝、跺技术特征的分析 |
3.4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左脚支撑瞬间技术参数的分析 |
3.5 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不同时间段的身体姿势对比分析 |
3.5.1 最后用力加速剧增瞬间不同的身体姿势的分析 |
3.5.2 铁饼最低点至出手点运行轨迹的分析 |
3.5.3 铁饼位于身体正后方时的动作时相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高水平铁饼运动员旋转中的系统角动量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运动学分析 |
2.2.2 数据采集与计算 |
2.2.3 数据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比赛成绩分析 |
3.2 女运动员投掷过程中的角动量分布特征分析 |
3.3 男运动员投掷过程中的角动量分布特征分析 |
3.4 系统角动量分析对掷铁饼的训练启示 |
4 结论与建议 |
(6)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2 选题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选题依据 |
2.2 国内外关于女子铁饼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关于女子铁饼技术理论研究综述 |
2.2.2 国内关于女子铁饼技术理论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对比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图像解析法 |
3.2.5 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0 女子铁饼最后用力阶段划分(图 1) |
4.1 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概述 |
4.1.1 预摆阶段 |
4.1.2 左腿单支撑阶段 |
4.1.3 腾空阶段 |
4.1.4 右腿单支撑阶段 |
4.1.5 最后用力的加速阶段 |
4.2 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对比分析 |
4.2.1 研究数据及图像的采集 |
4.2.2 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分析 |
4.2.2.1 女子铁饼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与投掷角度技术分析 |
4.2.2.2 女子铁饼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时间对比分析 |
4.2.2.3 女子铁饼投掷技术最后用力过渡阶段对比分析 |
4.2.2.4 女子铁饼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重心位移速度对比 |
4.2.2.5 女子铁饼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铁饼运行距离及速度的对比分析 |
4.2.2.6 女子铁饼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下肢角度对比分析 |
4.2.2.7 女子铁饼最后用力阶段左脚力值分析 |
4.2.3 影响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因素分析 |
4.2.3.1 肩轴、髋轴水平夹角的影响因素 |
4.2.3.2 拉引角度的变化因素 |
4.2.3.3 双脚的位置、距离的影响因素 |
4.2.3.4 出手速度及时间因素 |
4.2.3.5 铁饼质心的运动轨迹因素 |
4.2.3.6 头部动作对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影响因素 |
5. 结论与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作技术分析的定义 |
2 动作技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
2.1 明确动作技术目标 |
2.2 针对目标分析影响因素 |
3 动作技术数据的分析方法 |
3.1 对比分析 |
3.2 相关分析 |
3.3 优化分析 |
3.4 随机模拟分析 |
4 进行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
5 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实例 |
5.1 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研究 |
5.2 优秀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研究 |
5.3 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研究 |
5.4 三级跳远最佳三跳比例研究 |
5.5 前交叉韧带断裂危险因素研究 |
6 小结 |
(8)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年度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方法 |
3.1.2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
4.1.1 训练经历的分析 |
4.1.2 历年比赛成绩的分析 |
4.1.3 个人技术特征的分析 |
4.2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年度训练周期划分的分析 |
4.3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准备期和比赛期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1 准备期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2 比赛期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3 备战期间训练内容安排的分析 |
4.3.3.1 力量素质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3.2 速度素质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3.3 柔韧、协调和灵敏能力训练安排的分析 |
4.3.4 恢复期的恢复方法与手段的分析 |
4.4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周课训练安排的分析 |
4.4.1 周训练安排的分析 |
4.4.1.1 准备期周训练安排的分析 |
4.4.1.2 比赛期的周训练安排分析 |
4.4.2 训练课安排的分析 |
4.4.2.1 训练课中专项技术训练安排的分析 |
4.5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训练负荷安排的分析 |
4.5.1 准备期训练负荷的分析 |
4.5.1.1 准备期Ⅰ训练负荷的分析 |
4.5.1.2 准备期Ⅱ训练负荷的分析 |
4.5.2 比赛期训练负荷的分析 |
4.5.2.1 比赛期Ⅰ训练负荷的分析 |
4.5.2.2 比赛期Ⅱ训练负荷的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
5.1.2 |
5.1.3 |
5.1.4 |
5.2 研究建议 |
5.2.1 |
5.2.2 |
5.2.3 |
附录 |
附录A 专家学者访谈提纲 |
附录B 运动员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努尔买买提·吐拉克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世界掷铁饼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
1.3.2 世界掷铁饼项目发展的历史回顾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三维录像解析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掷铁饼技术的阶段划分 |
3.2 掷铁饼技术相关角度释义 |
3.3 掷铁饼技术中双腿支撑起转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3.3.1 双腿支撑起转阶段肩髋、膝角的分析 |
3.3.2 双腿支撑起转阶段肩髋速度分析 |
3.3.3 双腿支撑起转阶段铁饼速度分析 |
3.4 掷铁饼技术中左脚单支撑旋转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3.4.1 左脚单支撑旋转阶段肩髋速度分析 |
3.4.2 左脚单支撑旋转阶段铁饼速度分析 |
3.4.3 左脚单支撑旋转阶段铁饼用时分析 |
3.5 腾空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3.5.1 腾空阶段肩髋角和拉引角的分析 |
3.5.2 腾空阶段重心速度的分析 |
3.5.3 腾空阶段铁饼用时的分析 |
3.6 过渡衔接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3.6.1 过渡衔接阶段肩、髋速度分析 |
3.6.2 过渡衔接阶段铁饼运行距离、时间的分析 |
3.6.3 过渡衔接阶段肩髋角、拉引角分析 |
3.7 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
3.7.1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角度分析 |
3.7.2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高度分析 |
3.7.3 最后用力阶段肩髋角、拉引角分析 |
4 结论 |
5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铁饼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时相划分与标志代号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投掷过程中铁饼的运动及其速度变化的分析 |
(一)影响铁饼投掷成绩的三大要素分析 |
(二)铁饼的运动速度 |
(三)铁饼的运动与人体重心运动 |
(三)铁饼的行程与时间 |
(四)讨论 |
(五)结论 |
二、铁饼投掷过程中人体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
(一)肩、髋、足的运动轨迹 |
(二)肩髋角和肩饼角 |
(三)肩轴与髋轴角 |
(四)肩与髋的运动速度 |
(五)躯干的运动——前后倾与侧倾 |
(六)结论 |
三、我国男子优秀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 |
(一)铁饼出手初速度是影响我国男子铁饼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
(二)我国运动员铁饼运动速度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准备阶段,过渡阶段和旋转的开始阶段上 |
(三)影响各阶段饼速的主要因素。 |
1.动作技术概念不够清楚,造成动作技术混乱,是影响我国男子铁饼运动成绩迅速提高的首要因素。 |
2、动作速度慢。 |
3.对准备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对准备阶段的动作技术和饼速增量重视不够。 |
4、腾空、过渡阶段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较差。 |
5、我国五名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 |
(四)结论与建议 |
四、铁饼投掷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D]. 牛晓强. 西安体育学院, 2014(03)
- [2]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赛前训练及技术分析研究 ——以第13届全运会为例[D]. 马晨爽.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关键技术运动学分析[D]. 史春成. 成都体育学院, 2017(12)
- [4]我国现阶段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特征的研究[D]. 马雪君.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5]高水平铁饼运动员旋转中的系统角动量特征研究[J]. 李玉章,刘宇,刘卉,于冰. 体育科学, 2017(10)
- [6]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对比分析[D]. 宋云斐.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7]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J]. 刘卉,于冰. 体育科研, 2020(05)
- [8]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年度训练研究[D]. 赵杰.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9]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努尔买买提·吐拉克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苏乔. 成都体育学院, 2014(01)
- [10]铁饼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 吴延禧,南阳,张一平,郭松,孙涛. 中国体育科技, 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