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研究——附2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石秀梅,刘妍,宋曼,朱光发[1](2021)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CHD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93例临床确诊CHD合并IE患者,男67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13)岁。CHD合并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72(77.4%)和心脏杂音67(72.0%)。所占比例最高的CHD类型是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56例(60.2%),室间隔缺损15例(16.2%)。93例患者中87例(93.5%)发现赘生物。链球菌属(77.8%)是CHD合并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11.1%)位居第二,本研究未检出肠球菌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是导致CHD合并IE的主要类型。链球菌属依然是CHD合并IE最常见的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率高(78.6%),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敏感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良好的敏感性。
龙相君[2](2021)在《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并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旨于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10年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74例确诊IE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基础心脏病史、辅助检查、预后危险因素、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按照IE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将病例资料分成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病原学分布、耐药性分析及治疗转归等之间的差异。根据IE发病部位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atural valvular endocarditis,NVE)、早期的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和晚期PVE三个亚组,比较三者间病原学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1.临床特征:174例IE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3例(64.9%),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年龄(52.1±17.2)岁。95例(54.6%)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共24例(13.8%),其次是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21例(12.1%),风湿性心脏病18例(10.3%)等。IE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以发热(76.4%)最为普遍,并发症主要是以心功能不全(42.0%)、栓塞现象(17.2%)为主,其中脑梗死14例,占所有栓塞事件46.7%(14/30)。2.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瓣膜赘生物共141例,占77.6%,主要累及左心系统(87.9%),多侵犯主动脉瓣(46.1%)及二尖瓣(31.9%)。3.病原菌分布:血培养阳性101例(58.0%),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有100例(99.01%),以链球菌属为主占65.35%;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占20.79%;肠球菌属占10.89%和革兰氏阳性杆菌2例(1.98%)。革兰氏阴性菌1例,占0.99%,为布鲁氏菌。同时培育出链球菌及肠球菌株共1例(1%)。4.耐药性分析:血标本中分离出的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偏低(均为6.9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2.2%、85.7%;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3.3%、11.1%、22.2%;以上致病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替加环素均未发现耐药。5.治疗及转归:120例(69%)采取单纯内科抗感染治疗,54例(31.0%)采取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有10例(5.7%)IE患者因原发病死亡。6.死亡预后分析:单因素显示糖尿病(P=0.001)、肾功能不全(P=0.029)、心功能不全(P=0.022)、白细胞增多(P=0.006)、进行手术治疗(P<0.001)与IE患者预后有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白细胞增多(P=0.017,OR=0.379)、心功能不全(P=0.023,OR=0.392)、早期进行手术治疗(P=0.001,OR=12.08)以及糖尿病(P=0.029,OR=0.349)均是IE的独立预后因素。7.亚组间比较分析:1)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上,2008-2012年组有63例(91.3%)发热患者,2013-2017年有70例(66.7%)发热患者,两组间首发临床症状是发热的病例数呈现减少走向(P<0.01)。出现栓塞并发症呈升高趋势(10.1%vs 21.9%,P<0.05),其中脑栓塞增加最为显着(1.4%vs 12.4%,P<0.01)。2)在病原学分布中,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链球菌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组血培养阳性47例(68.1%),其中链球菌占34例(49.3%),而2013-2017年组血培养阳性54例(51.4%),其中链球菌占32例(30.5%)。3)早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60%)为主,晚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链球菌(3例,50%)居多,NVE致病菌主要是链球菌(63例,73.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分别在三个亚组中有差异(P<0.05)。结论:近年来,本地区IE发病人数在增加,男性为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等基础心脏病较前增多。症状以发热、心瓣膜杂音等常见,特异性不强。近期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IE患者明显减少,并发症多以心功能不全、栓塞事件为主,且栓塞事件、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呈现增加趋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IE上地位显着,心瓣膜损害多累及左心系统。血培养阳性率仅为5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增加。链球菌属仍然是IE主要致病菌,尤其以草绿色链球菌、血链球菌为主。糖尿病、白细胞增多、心功能不全是影响I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同时发现尽早手术联合规范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李乃荣[3](2021)在《AAV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ANCA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大理州人民医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并使用弗明汉危险评分(FRS)评估预测未来10年AAV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较AAV患者肾病组与非肾病组常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主要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所有ANCA阳性患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类别、ANCA检测时间、ANCA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最终诊断。2.根据FRS评分,AAV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FRS>20%)、中风险组(10%<FRS≤20%)、低风险组(FRS≤10%)。3.将AAV患者分为AAV肾病组(46例)和非肾病组(17例)2组,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肾功能指标、BMI、FRS评分等方面入手,比较2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研究期间,我院住院患者共314470人次,行ANCA检测21759人次,ANCA检测率为6.92%,其中阳性结果共365人次(1.68%),对应患者273例(男:女=144:129)。男性阳性检出率(1.73%)与女性阳性检出率(1.62%)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273例ANCA阳性患者中,MPO-ANCA占80.95%(n=221),PR3-ANCA占16.85%(n=46),同时存在MPO-ANCA和PR3-ANCA的患者有2.20%(n=6)。ANCA阳性患者年龄分布从15岁至91岁,中位年龄62岁,以中老年(>46岁)为主(83.15%)。2.63例AAV患者中,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的比例为26.98%,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FRS≤20%比例为23.81%,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FRS>20%比例为49.21%,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比例为73.02%。3.比较两组的性别、高血压史、SBP、DBP、TC、TG、HDL-C、CREA和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比例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院ANCA阳性检出率为1.68%,以MPO-ANCA为主(80.95%),中老年人居多,且ANCA的阳性检出率与性别无相关性。2.AAV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普遍偏高,其中近73.02%(46/63)的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49.21%(31/63)的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20%。3.AAV肾病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风险比例显着高于非肾病组。4.AAV患者应进行定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积极采取降低发病风险的措施。
冯玲[4](2021)在《STS和EuroSCORE Ⅱ风险评估模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死亡率预测的临床应用评价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模型(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core,STSscore)和新版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模型(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Ⅱ,EuroSCORE Ⅱ)对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 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接受心脏手术的207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运用STS和EuroSCORE Ⅱ两种风险预测模型的在线计算器进行风险评分,预测死亡率。根据STS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低危组(<3%),中危组(3-8%)、高危组(≥8%)。根据EuroSCORE Ⅱ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低危组(<3%)、中危组(3-6%)、高危组(≥6%)。两个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 AUC 评价其区分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死亡率的校准度。通过比较区分度与校准度,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选出最优模型。[结 果]全组共207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8例,早期实际死亡率3.4%。术后总死亡13例,实际总死亡率6.3%。STS评分对全组的预测死亡率为2.6%,EuroSCORE Ⅱ评分对全组的预测死亡率为3.4%。STS和EuroSCORE Ⅱ两个评分对预测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和0.813,预测总死亡的AUC分别为0.696和0.723。提示两个评分对IE心脏手术后早期死亡风险预测的区分能力较好,对总死亡风险预测区分能力较差。STS评分对全组术后早期死亡的校准度较差(H-L P<0.05),EuroSCORE Ⅱ评分对IE术后早期校准度较好(H-LP>0.05)。STS评分低估了术后早期死亡率(2.6%vs.3.4%,P=0.023),EuroSCORE Ⅱ评分的预测死亡率与术后早期实际死亡率比较接近(3.4%vs.3.4%,P=0.574)。进行危险度分层后除EuroSCOREⅡ评分高危组预测死亡率与术后早期实际死亡率较接近外,其余分组均高估或低估了其实际死亡率。[结 论]EuroSCORE Ⅱ评分对IE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准确性明显优于STS评分。EuroSCORE Ⅱ评分可适用于预测本中心IE患者术后早期死亡风险,为IE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指导。
张晨[5](2021)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鼻咽抽吸物中MP菌量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的鼻咽抽吸物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菌量,探讨其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收治的400例MPP患儿的病历资料,包括患儿的个人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和超声检查结果。1)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鼻咽抽吸物中的肺炎支原体(MP)DNA进行定量检测,并根据患儿MP的基因拷贝数从低到高人为分成5组:低拷贝数组(≥102且<105copies/ml)、低中拷贝数组(≥105且<106 copies/ml)、中拷贝数组(≥106且<107copies/ml)、中高拷贝数组(≥107且<108 copies/ml)和高拷贝数组(≥108copies/ml),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区别;2)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模型研究MP菌量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及关联程度。结果:1)本组资料显示高热和进展为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在高拷贝数组(≥108 copies/ml)中较其余4个拷贝数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临床特征比如性别、气促、喘息、三凹征、紫绀、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鼻咽抽吸物中MP菌量与热峰、热程、住院天数、血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程度强弱依次为:热峰>淋巴细胞百分比>发热持续时间>住院天数>LDH>CRP。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MP菌量与临床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MP高菌量组提示患儿更易出现高热、更易进展为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热和住院时间更长,以及CRP和LDH测值更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综上提示通过q PCR技术测得的鼻咽抽吸物的MP菌量有助于临床评估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董明亮[6](2019)在《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情况、心脏彩超和治疗、临床结局等因素,以期提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2009.01-2018.08)我院收治的、符合改良Duke确诊标准,且年龄大于14周岁的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病原学检查、抗生素应用、外科手术及转归等,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9.49±17.118岁,男女比例为2.97:1,男性为主。在高危因素中,78.3%患者至少合并有一种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心脏病比例最高(39.1%),先天性心脏病次之(18.3%),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下降(12.2%);无基础心脏病比例增加(21.7%),心脏内人工材料置入占比亦有所上涨(10.4%),成为IE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99.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发现率为100%,以左心系统赘生物为主(85.2%),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Mitral valve,MV)(46.1%)。血培养阳性率为65.2%(73/112),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50.7%,37/73),其次为葡萄球菌(19.2%,14/73)。链球菌对青霉素依旧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0.5%)。万古霉素是应用最多的抗菌素(43.5%)。65.2%的患者至少伴有1项并发症。40.0%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院内死亡率为3.5%。结论:IE发病年龄呈增长趋势,基础心脏病分布变化显着。IE临床表现多样化,但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赘生物主要发生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易受累,与其所受的血流压力高相关。病原菌谱改变不明显,仍以链球菌感染为主。抗生素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IE的主要治疗手段。IE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总体预后尚可。提高对IE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谢京甫[7](2019)在《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E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IE发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E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培养、血清学检测、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等,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88.9%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瓣膜病最常见(45.8%),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28.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仅为14.8%,11.1%IE患者无基础心脏病。亚组分析:(1)在23例非成人IE中,以先心病最常见(65.2%),其次是非风湿性瓣膜病(30.4%)。(2)在99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合并IE中,最常见是二尖瓣疾病(55.6%),尤其是二尖瓣脱垂合并关闭不全,其次是主动脉瓣病(26.3%)。(3)在61例先心病合并IE中,无论是成人还是非成人,左至右分流先心病是最常见类型,成人二叶主动脉瓣IE(37.0%)比例明显高于非成人(6.7%)。(2)216例IE患者中有58例(26.9%)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占比分别是:心脏外科手术27例(46.6%),静脉吸毒史12例(20.7%),2型糖尿病患者10例(17.2%),癌症患者3例(5.1%),冠脉造影检查2例(3.4%),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3.4%),血液透析2例(3.4%)。(3)84.7%IE患者有发热症状,54.6%有心功能不全,15.7%发生栓塞,并且大多为单脏器栓塞(94.1%),25.0%有肾功能损害,3.2%发生急性肾衰竭。(4)52.8%IE患者有白细胞(WBC)增高,中度以上贫血有42.8%。(5)IE病人的血培养病原菌阳性率44.1%,其中链球菌占58.2%,葡萄球菌21.5%,肠球菌5.1%,真菌6.3%,其他菌8.9%。在无基础心脏病的IE患者中,44.4%血培养出葡萄球菌,33.3%培养出链球菌,22.2%为其他菌。(6)IE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83.4%。左心赘生物75.8%,右心赘生物18.7%,左右心均有赘生物5.5%。有基础心脏病IE病人赘生物主要发生在二尖瓣(40.1%)及主动脉瓣(33.3%),而无基础心脏病主要发生在三尖瓣(45.0%)及主动脉瓣(30.0%)。(7)68.5%的IE患者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31.5%的IE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外科手术治疗。(8)73.1%的IE患者达到临床治愈,22.7%的IE患者自动出院,院内死亡率4.2%。单因素分析示手术治疗及白细胞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相关(均P<0.05)。结论:(1)IE大多有基础心脏病,最常见为非风湿性瓣膜病,尤其二尖瓣脱垂合并关闭不全,先心病在非成人IE患者中最常见。(2)心脏外科或介入手术是IE主要危险因素,静脉吸毒、癌症、糖尿病、用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等也应引起重视。(3)发热是IE的主要症状,可伴贫血、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及栓塞等。(4)IE病原菌谱仍以链球菌为主,但葡萄球菌是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5)超声心动图仍是IE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赘生物检出率高,赘生物的位置与心脏基础疾病有关。(6)IE住院临床治愈率仅73.1%,疗效有待提高,必要时早期外科手术可能有利减少住院死亡率。
李明真[8](2019)在《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总结1例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IE-related GN)的病例资料,并对IE-related GN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炎的认识,减少临床中对此疾病的误诊、漏诊。方法:收集1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的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特点、易感因素、鉴别诊断、肾损伤机制、治疗及预后特点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55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皮肤紫癜、关节疼痛,逐渐出现重度贫血、血肌酐升高。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无器质性心瓣膜病史。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我院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赘生物,肾活检符合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诊断为亚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肾损害,高血压3级很高危。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激素、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4周后,血肌酐逐渐下降至124.42μmol/L,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月后血清补体恢复正常,血肌酐维持在120μmol/L左右,未完全恢复,可能与诊治不及时和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结论:以皮肤紫癜为首发表现的IE-related GN比较少见,IE-related GN治疗仍以抗感染为主,在感染控制的前提下,加用小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能有利于肾功能改善。
赵阳昱[9](2019)在《替考拉宁疗效和安全性及急性肾毒性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对临床接受替考拉宁注射剂治疗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替考拉宁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依据。观察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对大鼠肾脏的损伤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替考拉宁导致大鼠急性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部分,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患者血样和基本资料,建立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临床使用替考拉宁的患者进行血药谷浓度监测,分析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动物实验部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替考拉宁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和对照组,替考拉宁给药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100,200和400mg/kg的替考拉宁,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持续7d。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比色法测定肾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分析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部分,本研究共收集7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平均血药谷浓度10.41±6.12mg/L。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检测出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43.59%,在治疗的前后无一对替考拉宁耐药。临床疗效有效患者共51例,有效率65.38%,细菌学疗效有效患者41例,有效率62.82%,两者血药浓度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1例患者在用药期间观察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4.1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血药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组平均血药谷浓度15.00±8.33mg/L,非损伤组平均血药谷浓度10.03±5.8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部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替考拉宁400mg/kg组大鼠血浆BUN、Scr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GSH、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Nrf2表达上调。结论1.本文建立的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2.我院替考拉宁给药剂量普遍偏低,提示应当给予替考拉宁负荷给药剂量,并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保证临床疗效。3.高剂量替考拉宁可诱导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且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所导致。
余春辉[10](2018)在《感染性心内膜炎24年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较低,死亡率高,国内缺乏较大样本的研究。由于该病的预后与流行病学息息相关,故而首先在本文第一部分回顾总结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此外,尽管手术治疗大大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关于手术时机以及手术风险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以我院心血管外科连续307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总体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2、以15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病程分布、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3、以17例右心瓣膜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病程分布、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4、将30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组,比较三组患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点等。上述资料中的连续变量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绝对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1、以我院心血管外科连续307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院内死亡。2、选取下列因素为可能影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在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进入分析:年龄、性别、病程、PVE、IE相关卒中史、IE相关栓塞史、心房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心源性/感染性休克、术前机械辅助通气、NYHAⅣ级、LVEF、LVEDV、赘生物累及的瓣膜、致病微生物种类、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肌酐清除率、总胆红素、白蛋白、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上述变量中的连续性变量分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有任何一组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绝对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中P值<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排除预测能力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预测能力较高的连续变量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死亡风险的截断值。最后结合临床实际和文献资料分析讨论。【结果】(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患者总体年龄的的中位数是42岁(31-53),228例(74.3%)男性。275例(89.6%)患者入院主诉持续或反复发热(体温>38℃)。192例(62.5%)患者有心衰的表现。65例(23.2%)患者有栓塞史。34例(11.1%)患者有卒中史。150例(48.9%)患者术前贫血。35例(11.4%)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128例(41.3%)患者血培养阳性,其中65例(50.8%)口腔链球菌感染,37例(28.9%)葡萄球菌感染。149例(48.5%)赘生物累及二尖瓣,211例(68.7%)赘生物累及主动脉瓣,11例(3.6%)赘生物累及三尖瓣,10例(3.3%)赘生物累及肺动脉瓣。17例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5.5%),8例(2.6%)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15例(4.9%)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年龄中位数是41岁(33-53)。11例(73.3%)病程为急性。10例(66.7%)累及主动脉瓣。5例(33.3%)累及二尖瓣。NYHA分级Ⅲ-Ⅳ级12例(80%)。血培养阳性8例(53.3%),其中葡萄球菌5例(62.5%)。术后早期死亡4例(26.7%)。3、17例(5.5%)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年龄的中位数是38岁(26-51)。累及三尖瓣11例(64.7%),累及肺动脉瓣10例(58.8%)。NYHAⅢ-Ⅳ级11例(64.7%)。血培养阳性5例(29.4%)。9例(52.9%)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17.6%)合并佛氏窦瘤。血培养阴性11例(64.7%)。术后早期死亡2例(11.8%)。4、急性IE与亚急性IE比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具有统计学差异。急性IE与慢性IE比较:心衰、NYHAⅣ级、LVEF、LVEDV、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具有统计学差异。亚急性IE与慢性IE比较:LVEF具有统计学差异。(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治愈组288人,死亡组19人,死亡率6.2%。相继进行统计描述、正态性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ROC曲线、约登指数运算,最终得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NYHAⅣ级,白细胞计数,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NYHAIV级的预测准确率75.2%。白细胞计数的预测准确率75.4%,切割点是9.5*10^9/L,灵敏度68.4%,特异度73.6%。体外循环时间的预测准确率75.3%,切割点是199min,灵敏度42.1%,特异度95.8%。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预测准确率77.8%,切割点是67h,灵敏度68.4%,特异度92.7%。【结论】(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我们患者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2、发热和心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主要表现,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21%。3、赘生物最常累及主动脉瓣,其次是二尖瓣,常常引起瓣膜关闭不全。4、二尖瓣狭窄的发生率较低。5、室间隔缺损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较为多见,主要可见于右心瓣膜心内膜炎患者。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起病急,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患者总体死亡率高,尤其是赘生物累及人工主动脉瓣的患者死亡率更高。7、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功能更差,但致病微生物以温和的链球菌为主。8、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但总体心功能较好。(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计数、心功能IV级、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术后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处理应当包括: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术中处理应当包括:心肌保护,避免过长的体外循环时间、预防体外循环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术后处理应当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减轻体外循环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性通气策略;早期拔出气管插管。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研究——附2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研究——附2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病例选择 |
2.诊断标准及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临床特点 |
2.CHD类型及瓣膜受累情况 |
4.超声心动图表现 |
5.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 |
6.并发症 |
7.手术治疗及死亡情况 |
讨 论 |
(2)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与内容 |
3.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流行病学特点 |
2.基础心脏病 |
3.临床表现 |
4.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情况 |
5.超声心动图 |
6.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 |
7.本研究局限性及不足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AAV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ANCA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FRS测量 |
2.3 AAV纳入与排除标准 |
2.4 研究分组 |
2.5 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流行病学特征 |
3.1.1 AAV病例的筛查流程 |
3.1.2 科室分布情况 |
3.1.3 人口学特征 |
3.1.4 诊断结果 |
3.2 AAV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及一般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案报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受累的 ANCA 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STS和EuroSCORE Ⅱ风险评估模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死亡率预测的临床应用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鼻咽抽吸物中MP菌量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收集和实验室检查 |
1.3 肺炎支原体和其他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
1.4 分组 |
1.5 RMPP和SMPP的临床诊断及临床特征的定义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MP菌量与MPP患儿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2.3 MP菌量与MPP患儿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分析 |
3 讨论 |
4 本研究的局限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肺栓塞的预测指标及危险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超声心动图诊断 |
4 病原菌的判别及药敏试验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病例简介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替考拉宁疗效和安全性及急性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替考拉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替考拉宁急性肾毒性动物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感染性心内膜炎24年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研究——附2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 石秀梅,刘妍,宋曼,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1(08)
- [2]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 龙相君. 青岛大学, 2021
- [3]AAV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ANCA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D]. 李乃荣. 大理大学, 2021(09)
- [4]STS和EuroSCORE Ⅱ风险评估模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死亡率预测的临床应用评价比较研究[D]. 冯玲.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鼻咽抽吸物中MP菌量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张晨.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D]. 董明亮.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D]. 谢京甫.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8]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李明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替考拉宁疗效和安全性及急性肾毒性机制的研究[D]. 赵阳昱.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10]感染性心内膜炎24年回顾性研究[D]. 余春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