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绝缘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林木松,郭坤,张晟,李帮经[1](2017)在《电缆绝缘聚合物材料的老化成因机理及其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电缆作为传送电能的通道,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然而,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光照、电场、磁场、热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聚合物绝缘材料发生老化,导致材料绝缘性能显着降低,甚至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和报废。因此,关注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现象对保证电气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综述了电绝缘材料老化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其老化原因、机理和表现形式,并从机理层面概述了电绝缘材料老化的诊断分析和预防措施。
白易,张盈锁,马艳秀,阎玉彩[2](1981)在《论热重点斜法的基本原理(作为JB1544—76的说明)》文中研究指明 热重点斜法,作为绝缘材料快速热老化性能试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上的应用已制定为部标准试验方法(JB1544—76);应用于电工层压板的部标准试验方法业已上报;于电工薄膜上的应用已有报告。在其他类别的绝缘材料和工程塑料上应用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其基本原理。
朱航[3](2019)在《多重硫腐蚀对油纸绝缘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变压器油在精炼过程中仍会有少量硫化物残存在油中,这些硫化物或多或少对油浸金属构件呈现出一定的腐蚀性,而硫化物的腐蚀作用可能会导致绕组周围的电场分布改变,诱发绕组匝间放电,轻微的放电往往不被保护装置所监测到,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很可能迅速击穿匝间绝缘导致故障发生,甚至烧毁变压器,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上述原因被认为是国内外众多变压器事故的元凶。实际运行中,变压器绝缘油中含有多种硫化物,众多硫化物对变压器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影响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开展多重腐蚀性硫化物作用下对变压器油纸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探明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局部放电发展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究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首先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种类硫化物的试验用绝缘油,开展了变压器绕组的硫腐蚀试验,并对腐蚀过后的绕组试样老化状态进行评估,分析了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随后搭建了用以观测多重硫腐蚀下油纸绝缘试样局部放电的测试平台,介绍了局部放电测量原理、各特征参数的意义以及放电过程阶段划分。通过对放电图谱和实验现象分析,将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起始、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预击穿阶段。其中,起始和缓慢发展阶段放电量较小,放电重复率很低,对试样绝缘强度造成的损坏较小,因此持续时间较长;快速发展阶段放电量、放电重复率都很高,放电剧烈,放电对绝缘造成的损伤很大,放电过程发展迅速;预击穿阶段各放电特征量都接近击穿的临界点,试样绝缘强度不足以维持其正常工作,濒临被击穿。通过分析各组试样在局部放电过程中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明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硫化物的组合对局部放电的影响并不相同,多种硫化物的作用效果并不等于各硫化物单独作用效果之和。最后,通过探究在不同浓度、种类的硫化物作用下绕组不同部位的性能劣化程度之间的差异,结合局部放电相关理论,对上述局部放电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解释。
石金星[4](2020)在《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材料空间电荷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中心和负荷中心偏离,电力输送问题是制约我国电力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柔性直流输电将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与主网实现互联是解决新能源利用问题的最优方案。国际大电网倡导柔性直流输电采用高压直流塑料电缆来实现电力运输,而高压直流塑料电缆在直流电场长期作用下,绝缘材料内部会出现空间电荷积聚,造成电场畸变,加速绝缘老化,最终导致绝缘击穿。因此研究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对电缆绝缘料的开发及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脉冲电声法空间电荷测量系统对直流电缆用交联聚乙烯(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XLPE)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空间电荷在绝缘材料内部从注入、积聚、迁移到消散的全过程,以期为我国直流电缆绝缘料的开发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本文对两种不同国产500 k V电缆用XLPE绝缘料和进口绝缘料的基础电学性能和空间电荷特性展开了研究。国产2#XLPE试样的击穿场强最低,北欧化工和国产1#XLPE试样的击穿场强较为接近,远远高于国产2#试样,主要由于国产2#试样纯净度不够,当中含有杂质。1#试样对比2#试样击穿强度明显升高,说明在绝缘材料中加入适当含量的纳米粒子能增强绝缘强度,提高耐压水平。-50 k V/mm极化电场下国产1#XLPE绝缘料的空间电荷注入和积聚量最小,国产2#和北欧化工的电荷积聚量相差不大。-100 k V/mm极化电场下三种材料的空间电荷积聚都较为严重,国产2#和北欧化工的绝缘料空间电荷特性相似,阳极和阴极附近为同极性的空间电荷,而国产1#试样阳极和阴极附近都出现了异极性的空间电荷。研究发现,在低场强下,纳米颗粒可有效抑制空间电荷进而抑制电场畸变,但在高场强下,抑制效果不明显。本文对不同服役时间110 k V直流电缆绝缘切片的空间电荷特性展开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绝缘切片内部的空间电荷积聚量由少增多再减少,电荷极性为同极性积聚转变为异极性积聚。研究发现,材料的陷阱深度越深,空间电荷入陷却多,空间电荷积聚量越大,去极化过程电荷消散越慢,载流子迁移率越小。浅陷阱比例越多,电荷脱陷的几率越大,载流子迁移率越大。
林复[5](1979)在《用数理统计的观点谈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文中认为 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性能是它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国内外对绝缘材料的热老化试验方法都在进行研究,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已经开始被正式采用。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一定量的试验结果中对热老化试验存在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定量的结
张盈锁,韩晔[6](1998)在《高分子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与化学动力学》文中研究表明四类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中,有望成功的仅有点斜法。绝大部分点斜法的活化能的公式,是通过化学动力学推导出来的。但是它们的推导是有问题的:①功能性,没有在推导中考虑;②热分析曲线的某个参数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导数之间的直线关系的线性是不大好的;③由公式得到的活化能Ep通常有较大的分散性;④Arrhenius定律可能不适用于高分子材料。因此,通过上述公式所建立的快速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都是很差的。本文还列举了某些验证数据,以便说明了上述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同时简要的介绍了热重点斜法(TPS)的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
高丹妮[7](2019)在《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热界面复合材料可以填充在发热器件和散热器之间,具有驱逐空气和加快散热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子设备。提高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能力及综合性能,对保证电力电子装备的正常运行、促进电力电子装备向轻量化、微型化和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热界面复合绝缘材料的制备原料及制备流程。实验以乙烯基硅油为硅橡胶基体,含氢硅油为交联剂,铂金催化剂和阻聚剂原液为导热助剂,使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铝填料进行表面处理,构成高导热填料体系,填充到基体中,在130℃下硫化10-15min,固化成型。其次,研究了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6%的范围内时,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填料粒径为45μm且填充含量为80%时,球形氧化铝的热导率大于类球形氧化铝,而类球形氧化铝的热导率又大于片状氧化铝。使用单一粒径的球形氧化铝填充硅橡胶基体,当填充含量为88%时,在1.5μm到100μm的粒径范围内,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粒径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当填料粒径为70μm时,其热导率最高,为1.63W/(m·K)。两种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单一粒径填料填充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70μm和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4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充含量达到90%时,其热导率为3.1W/(m·K)。三种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可进一步完善材料内部导热网络,将70μm、5μm和0.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比例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充含量达到96%时,其热导率为6.42W/(m·K)。再次,研究了热界面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5%之间时,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随着填料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0%之间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着填料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20℃-160℃的温度范围内,同一填充含量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后,研究了热界面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5%之间时,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压缩比均随着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填料表面改性处理和填料混配等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力学性能。
周勇[8](2016)在《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报道了数百起因变压器绝油中含有腐蚀性硫而引发的设备绝缘事故,受到电力部门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油中腐蚀性硫的检测已经制定相关标准,二苄基二硫醚(DBDS)和硫醇对铜片的腐蚀劣化机理已得到初步认识,但是目前评估油中腐蚀性硫的方法受油中金属抑制剂和视觉主观影响较大,仍不能定量分析油中多重硫化物,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集中在DBDS上,多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影响亟待进一步探索。因此,研究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和硫腐蚀程度的定量表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腐蚀性绝缘油中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基于气相色谱仪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合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利用本文建立的油中多重硫化物分析方法检测实际运行腐蚀性油样,发现运行油样中可能存在硫醇、二苄基硫醚、二苄基二硫醚等多种腐蚀性硫化物。为研究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平衡原则建立了绝缘纸中酸值的测试方法。然后对含有不同浓度DBDS和二苄基硫醚以及十二硫醇的油纸绝缘系统在130℃和140℃环境下开展加速热老化试验,定期取样,并对绝缘纸聚合度、油纸中酸值和水分、击穿电压、介电常数等特征参量进行测量分析。研究表明:腐蚀性硫化物加速了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程度,导致绝缘系统电气性能下降;纸中酸值和油中微水含量的波动幅度、绝缘纸裂解速率、油中糠醛含量均随DBDS和十二硫醇浓度增大而增大;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的联合作用不等于单一硫化物的线性叠加,表明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为研究硫腐蚀反应程度定量表征的方法,基于油中总硫守恒准则,将油中总硫浓度和油样质量以及绝缘纸聚合度3个特征量纳入到硫腐蚀反应评估体系中,建立了硫腐蚀反应程度的定量表征模型。
杨始堃[9](2003)在《聚酯薄膜的应用和相关技术(Ⅱ)》文中提出
朱蓉仪,陈瑞铭[10](1979)在《哌嗪芳环尼龙的合成和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 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本地区生产的哌嗪、苯酐、对苯二甲酸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原料,开展了哌嗪芳环尼龙的试制工作。哌嗪芳环尼龙的合成是先将苯酐、苯二甲酸制成苯二甲酰氯,再与哌嗪和少量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界面缩聚:
二、电绝缘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绝缘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电缆绝缘聚合物材料的老化成因机理及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缆绝缘材料老化研究现状 |
2 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原因与机理 |
3 电缆绝缘材料老化诊断分析 |
4 电缆绝缘聚合物材料的抗老化措施 |
4.1 在材料中添加稳定剂等抗老化成分 |
4.2 聚合物材料本体改性 |
5 结束语 |
(3)多重硫腐蚀对油纸绝缘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局部放电的主要检测方法 |
1.2.2 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研究现状 |
1.3 变压器硫腐蚀的研究现状 |
1.3.1 腐蚀性硫化物的来源 |
1.3.2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与铜反应机理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绕组硫腐蚀试验及性能参数测试 |
2.1 试样的制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油纸绝缘试样制备 |
2.1.3 试样的硫腐蚀处理 |
2.2 腐蚀性硫对绕组电气性能影响 |
2.2.1 铜绕组表面形态 |
2.2.2 绝缘纸聚合度 |
2.2.3 绝缘油相对介电常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腐蚀性硫对局部放电的影响 |
3.1 局部放电测试平台及原理 |
3.1.1 试验测量平台 |
3.1.2 局部放电特征参数及其测量 |
3.2 试验原理与方案 |
3.2.1 加压方式 |
3.2.2 试验流程 |
3.3 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阶段划分 |
3.4 腐蚀性硫对放电参数的影响规律 |
3.4.1 起始放电电压变化规律 |
3.4.2 平均放电量变化规律 |
3.4.3 最大放电量变化规律 |
3.4.4 放电重复率变化规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重硫腐蚀对油纸绝缘局部放电影响机理分析 |
4.1 硫腐蚀对铜绕组的影响 |
4.2 硫腐蚀对绝缘纸的影响 |
4.2.1 绝缘纸聚合度 |
4.2.2 绝缘纸耐压强度 |
4.2.3 绝缘纸空间电荷特性 |
4.3 硫腐蚀对绝缘油的影响 |
4.3.1 绝缘油击穿电压 |
4.3.2 绝缘油电导率 |
4.3.3 绝缘油相对介电常数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4)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材料空间电荷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
1.1.2 高压输电电缆的发展历程 |
1.1.3 直流挤塑电缆的空间电荷问题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发展历史 |
1.2.2 PEA法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3 高压直流电缆空间电荷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试验方案 |
2.1 试样的制备 |
2.1.1 XLPE试样的制备 |
2.1.2 电缆绝缘切片制备方法 |
2.2 PEA法空间电荷测试原理及系统 |
2.2.1 PEA空间电荷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
2.2.2 空间电荷测量系统 |
2.3 直流击穿测试平台 |
2.4 直流电导电流测试平台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料基础电学性能及空间电荷特性 |
3.1 直流电缆料直流击穿特性 |
3.1.1 试验描述 |
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 直流电缆料电导率特性 |
3.2.1 试验描述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直流电缆绝缘料空间电荷特性 |
3.3.1 试验描述 |
3.3.2 试验结果 |
3.3.3 试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不同运行时间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切片空间电荷特性 |
4.1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空间电荷积聚和消散特性 |
4.1.1 试验描述 |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中空间电荷包现象 |
4.2.1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中空间电荷包特性 |
4.2.2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中空间电荷积聚总量和电场变化 |
4.3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微观结构和载流子迁移率特性 |
4.3.1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微观结构变化 |
4.3.2 直流电缆绝缘切片载流子迁移率和陷阱变化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原料、设备及制备流程 |
2.1 实验原料 |
2.1.1 乙烯基硅油 |
2.1.2 含氢硅油 |
2.1.3 铂金催剂 |
2.1.4 阻聚剂原液 |
2.1.5 偶联剂 |
2.1.6 填料 |
2.2 材料制备及测试仪器 |
2.2.1 材料制备仪器 |
2.2.2 测试仪器 |
2.3 热界面复合材料制备原理 |
2.4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 |
2.5 热界面复合材料制备后的外观形貌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
3.1 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研究 |
3.2 填充量对热导率的影响 |
3.3 填料形状对热导率的影响 |
3.4 填料粒径对热导率的影响 |
3.5 两种粒径填料混配对热导率的影响 |
3.6 三种粒径填料混配对热导率的影响 |
3.7 偶联剂改性填料对热导率的影响 |
3.8 复合材料的红外热像仪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4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分析 |
4.1 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特性分析 |
4.1.1 复合材料的击穿 |
4.1.2 复合材料的击穿特性分析 |
4.2 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特性分析 |
4.2.1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
4.2.2 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5.1 复合材料的硬度分析 |
5.2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 |
5.3 复合材料的撕裂性能分析 |
5.4 复合材料的压缩比 |
5.5 复合材料的热老化性能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来源 |
1.2.2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的检测方法 |
1.2.3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与铜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
1.2.4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 |
1.2.5 绝缘油中硫腐蚀的防护措施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2.2.1 GC-SCD测试原理 |
2.2.2 试验方法 |
2.2.3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2.2.4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量分析 |
2.3 基于GC-SCD分析腐蚀性油样中硫化物种类及含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一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机理 |
3.1 引言 |
3.2 变压器绝缘纸中酸值测试方法研究 |
3.2.1 试样制备及试验平台 |
3.2.2 绝缘纸中酸值测试方法探索 |
3.3 腐蚀性硫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理化特性的影响 |
3.3.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3 讨论 |
3.4 腐蚀性硫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电气特性的影响 |
3.4.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3 变压器油电气特性与油中腐蚀性硫浓度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重硫化物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多重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特性的影响 |
4.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硫腐蚀反应的定量表征 |
5.1 引言 |
5.2 油纸绝缘系统中硫腐蚀反应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 |
5.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3 硫腐蚀反应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负责或参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四、电绝缘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缆绝缘聚合物材料的老化成因机理及其研究现状[J]. 林木松,郭坤,张晟,李帮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12)
- [2]论热重点斜法的基本原理(作为JB1544—76的说明)[J]. 白易,张盈锁,马艳秀,阎玉彩.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1981(02)
- [3]多重硫腐蚀对油纸绝缘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D]. 朱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4]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材料空间电荷特性研究[D]. 石金星. 郑州大学, 2020
- [5]用数理统计的观点谈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J]. 林复. 机械工程师, 1979(01)
- [6]高分子材料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与化学动力学[J]. 张盈锁,韩晔.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1998(04)
- [7]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高丹妮.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D]. 周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9]聚酯薄膜的应用和相关技术(Ⅱ)[J]. 杨始堃. 聚酯工业, 2003(02)
- [10]哌嗪芳环尼龙的合成和性能的研究[J]. 朱蓉仪,陈瑞铭.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19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