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分光纤维白度计

75-1 分光纤维白度计

一、75-1型分光纤维白度仪(论文文献综述)

岳仕芳,於琴[1](2021)在《原棉散纤维双面覆网连续轧蒸练漂工艺》文中指出针对棉散纤维难以实现连续轧蒸前处理大生产的技术难题,试验把棉纤维均匀平铺夹于经编针织网孔织物内,采用DF-88酶与双氧水一浴轧蒸法,对棉纤维进行连续轧蒸练漂前处理。结果表明:采用DF-88酶22 g/L、30%双氧水40 g/L、精练剂3 g/L、汽蒸时间50 min,处理后棉纤维的白度、毛效与常规碱氧一浴浸煮工艺的效果相近,棉纤维的可纺性得到提升,棉纤维染色固色率略高,表面得色略深,且残液的CODCr值低,用水量少。

康红波[2](2015)在《等离子体—共价键复合技术下羊绒毛纤维保养保健新功能附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羊绒制品的抗菌卫生整理及健康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法预处理羊绒纤维,利用绒纤维表面产生的极性化学基团丰富材料表面的活性反应,再与交联剂进行嫁接活性物质的永久交联整理,使抗菌防蛀整理达到一定的持久性。其中,应用无毒的天然动物源(壳聚糖、胶原蛋白)与植物源(杜仲提取物、仙人掌提取物、葱白提取物)活性物质进行功能化整理,探讨了天然物质在功能化整理中的应用前景。羊绒经氧气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可得到非常好的亲水性、吸放湿性及染色性能,放在水中可以瞬间被浸润,增加整理试剂对羊绒作用的速度,为后续交联整理提供良好的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绒纤维与天然动物源(壳聚糖、胶原蛋白)和植物源(杜仲提取物、仙人掌提取物、葱白提取物)活性物质的接枝反应,三种不同化学交联剂(TTMAP、戊二醛、EGDE)的运用并探讨基础反应条件的控制(用量、溶液p H、温度等)对接枝结果的影响。改性加工后,进行绒毛纤维制品在白度、强力等常规性能方面的变化测试,发现强力无明显变化的基础上,白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红外表征为新物质的加入提供了证明,并通过扫描电镜作为表观手法形象的观察接枝反应的结果,最终确定反应的真实发生。最后,应用接枝样品初步探讨其抗菌、防蛀卫生整理功能方面的测试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羊绒纤维经TTMAP接枝壳聚糖和杜仲提取物的样品抗菌性能相比胶原蛋白和仙人掌提取物表现优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影响作用更为显着。而羊绒纤维经TTMAP接枝葱白提取物防蛀样品经防蛀效果测试可得试样具有一定的防蛀性能。

于洋[3](2015)在《亚麻染整新技术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亚麻纤维是高级麻纺原料,其天然的纺锤形结构和独特的果胶质斜边孔,赋予其优良的透气性、吸湿排汗性、清爽性。亚麻纤维粗硬,杂质含量高,可纺性较差,且其本身结晶度、取向度较高,加之纤维中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杂质含量较高,不仅加大前处理的难度,更是造成了分子之间各个基团的结合力相互饱和,纤维溶涨困难,形变小,染色时染料渗透困难,上染率低的不良影响。本课题选用亚麻散纤维为原料,在常规前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开发出的新型助剂DS,使前处理工艺更简洁、处理条件更温和、生产成本更低,以达到在提高亚麻纤维各方面品质的同时有很好的前处理效果。主要内容包括:讨论新型助剂DS的性能及作用机理。在碱煮练阶段,通过单因素变量试验探讨了氢氧化钠、纯碱、多聚磷酸钠、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在碱煮炼中的作用并通过对亚麻纤维的白度、木质素含量、果胶含量等指标的比较,确定出碱煮炼最佳工艺参数;在氯漂阶段,讨论了次氯酸钠、p 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在氯漂中的作用并确定出氯漂最佳工艺参数;在氧漂阶段,讨论了双氧水、Na OH、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在氧漂中的作用并确定出氧漂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得出最优的亚麻前处理工艺为:碱煮练中氢氧化钠5.0g/L,纯碱2.0g/L,多聚磷酸钠2g/L、助剂DS 1.0g/L,温度98°C,时间60min,浴比10:1;氯漂中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3.0g/L、助剂DS 1.0g/L、CH3COOH调节p H值为4-5,温度30°C,时间40min,浴比10:1;氧漂采用30%双氧水5.0g/L,氢氧化钠2g/L、助剂DS 1.0g/L,温度98°C,时间60min,浴比10:1。通过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的观察比较前处理前后亚麻纤维表面的变化及其果胶质的除去情况;通过XRD测试比较前处理前后亚麻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变化情况;通过木质素、果胶含量测试看出前处理后亚麻纤维纤中杂质的去除情况。同时,对前处理前后的亚麻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以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以及染色后纤维的耐摩擦色牢度为指标,对比前处理前后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变化。

于洋,徐成书,邢建伟[4](2014)在《羊绒保护剂在白绒漂白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对白绒进行漂白,并在漂白过程中加入羊绒保护剂,以改善漂白后羊绒纤维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分析了白绒漂白过程中各助剂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以漂白后纤维的白度、碱溶解度等指标来评价各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得出白绒漂白的最优工艺为:双氧水70%(omf),氧化稳定剂25%(omf),羊绒保护剂4%(omf),氨水1%(omf),浴比1︰20,55℃,85 min。普通白绒的白度为48.73%,碱溶解度为12.35%,单纤维强力为4.96 c N,经上述工艺漂白后的白度为66.52%,碱溶解度为13.83%。

郭芬芬[5](2014)在《全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及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吸附的研究》文中认为麻纤维是我国一类重要的传统纤维原料,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苎麻具有“中国草”之称,由其皮部韧皮纤维加工成的纺织品具有洁白、挺括、冰爽、舒适、抑菌、保健、卫生等优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但苎麻韧皮纤维在使用前,必须首先将其中的胶质脱除,使单根纤维之间分离,同时赋予纤维一定的成纺性能。其中酶法脱胶由于具有脱胶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所得麻纤维品质好,柔软、蓬松卷曲、手感好、强度高、光泽度好等诸多优点,以及环境污染轻的优势,成为麻纤维脱胶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高效脱胶菌株、主要脱胶酶组分和脱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以促进酶法脱胶的发展。除了韧皮纤维外,占生物学产量60%左右的麻秆部分,目前除少部分用于压制纤维板或制浆造纸外,大部分未被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急需强化该方面的研究,以达到麻类原料全组分利用的目的。由于麻秆中富含纤维素,因此可望用于转化生产燃料乙醇,但目前尚未有利用苎麻秆生产生物乙醇的报道。在生物转化生产燃料乙醇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质素在纤维素酶解过程中,会与酶产生非反应性的结合,导致对酶的无效吸附,从而影响纤维素的酶解效率。了解木质素与酶的吸附规律和机制对提高纤维素的酶解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原料来源的木质素的组成和性质等的不同,将会对吸附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该方面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对苎麻等原料皮部韧皮纤维的高效脱胶酶系、酶法脱胶机制、麻秆部纤维预处理和糖化发酵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及机制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苎麻高效脱胶菌株的筛选、酶学性质和果胶酶的生产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粗酶液的脱胶能力,发现Bacillus sp. Y1的粗酶液具有快速和高效的脱胶能力,脱胶过程在1h内基本完成,并且几乎不含有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Bacillus sp. Y1粗酶液中的PGL的最适pH为9.6-10.0,最适温度为60℃,在pH7-10.5和30-5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有较宽的pH和温度范围,和很好的过氧化氢耐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于酶法脱胶的潜力。该粗酶液在脱胶过程中与过氧化氢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苎麻纤维的脱胶率和纤维白度,为酶法脱胶和过氧化氢漂白工艺相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单因子实验、混料设计、部分因子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对Bacillus sp.Y1产酶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其产酶水平。优化后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10.5%,(NH4)2SO40.37%(w/v), MgSO40.3%(w/v),Tween-800.1%(w/v),初始pH8.2,每50mL的发酵培养基的接种量为1.3mL(种子培养液的OD600约为5.77),秋千式摇床转速为100rpm,34℃下发酵60h。相比优化前,PGL酶活和PG酶活分别提高了1倍和2.44倍,产酶高峰缩短了12h,由72h提前至60h。2.脱胶机制研究通过Bacillus sp. Y1粗酶液酶系分析和粗酶、纯酶添加实验验证,证明Bacillus sp. Y1酶液中具有的高蛋白酶活力是该酶液有效脱胶的一个主要因素,并发现蛋白酶和果胶酶在脱胶中存在协同作用。为酶法脱胶中的有效脱胶酶组分和脱胶酶系改造提供了新的见解。通过对不同生长期的苎麻的化学成分和脱胶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头麻和二麻在化学成分和脱胶效果上几乎没有差别,而三麻脱胶性能最差。对头麻和三麻不同脱胶时间下的样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三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的脱除率明显低于头麻,SEM观察也发现三麻表面附着的胶质明显多于头麻,且较难脱除。分析推测可能是半纤维素阻碍了三麻胶质的脱除。3.预处理苎麻秆和红麻秆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苎麻秆和红麻秆纤维素酶解性能的改善效果以及预处理后秆部纤维糖化发酵产燃料乙醇的性能。研究发现碱法预处理较适用于此类原料。4%NaOH和0.02%蒽醌-2-磺酸钠盐(AQSS),在170℃下处理1h的苎麻秆和红麻秆,木质素脱除率最高,经过分批补料半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在补料至底物浓度为20%时,乙醇浓度可达63g/L,转化率分别为77%和79%。红麻秆经5.2%NaHSO3和0.2%H2SO4,在170℃下处理1h,补料至20%的底物浓度时,乙醇浓度可达到65g/L,纤维素转化率为72%。4.不同原料来源木质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对纤维素酶吸附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来源于不同种类原料的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能,吸附强弱排序为松木木质素>玉米秸木质素>杨木木质素>红麻秆木质素。通过对不同木质素组成和性质的研究,推测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差异可能是造成吸附差异的潜在机制,如功能团和木质素组成等。具有低S/G比例的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能力。玉米秸木质素中高的酚羟基含量和低的羧酸基团含量是其对纤维素酶吸附能力大于红麻秆木质素和杨木木质素的原因之一。相比玉米秸木质素,松木木质素具有低含量的脂肪羟基,增加了木质素的疏水性,可能是松木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吸附能力大于玉米秸木质素的原因之一。通过酶活测定、纯酶吸附等实验,发现木质素对纤维素酶不同酶组分的吸附力强弱顺序为CBH、木聚糖酶>EG>BG,BG的最弱吸附力表明,CBM在蛋白吸附中发挥重要作用。

封权[6](2013)在《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本论文的开始,介绍了大麻的历史、分布情况、纤维用途、大麻纤维的特点、大麻纺织品的所具有的性能以及常规的大麻脱胶工艺进行了概述。经过对大麻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研究标准参照GB/T5889-1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大麻纤维中的纤维素含量与苎麻和亚麻相比要低,而非纤维素类杂质的含量比苎麻和亚麻要高,并且由于大麻纤维短,应该采用部分脱胶的方法进行脱胶,这些都加大了大麻的脱胶难度,本课题引用中药提取中的方法:利用微波和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大麻进行脱胶处理。接着,对大麻的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对微波及超声波在预处理中对大麻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思考,然后,对影响脱胶工艺的各个预处理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在这个脱胶工艺中,影响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的因素主要有微波预处理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温度、超声波预处理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时处理液浓度等,经过正交分析法分析,其结果显示的最佳脱胶预处理工艺为:微波预处理12min,超声波预处理15min,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液浓度为NaOH10g/L,超声波预处理温度为60℃,然后,对经过正交分析法分析出来的最佳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在该组合条件下,精干麻残胶率能达到2.84%。本课题还对微波-超声波预处理脱胶工艺与常规的硫酸预处理化学脱胶工艺进行了比较,并且对比了两种脱胶工艺的精干麻的性能,对比的参数主要有:精干麻漂白性能、上染能力、断裂强度以及纤维的柔软性能。与硫酸预处理的脱胶工艺相比,微波-超声波联合脱胶工艺能大量缩短脱胶时间,并且降低残胶率,经过脱胶后的精干麻品质好,纤维的上染能力加强,有利于减轻后整理后续工艺的负担,且纤维的物理性能损伤小,同时纤维的柔软性能更好,进一步发扬了大麻的无刺痒感的优异性能。在论文的最后,研究了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对高温煎煮过程中碱液用量的影响,在硫酸预处理的脱胶工艺中,采用10g/LNaOH碱液,脱胶后的精干麻残胶率为3.82%,而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达到该残胶率的碱液用量仅为7g/L,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适应了当今环保的主题。

高亚宁,刘元军[7](2012)在《蚕蛹蛋白黏胶长丝的阳离子改性及其染色性能》文中提出针对蚕蛹蛋白黏胶长丝纤维(又称波特丝)不易漂白和染浅色性能差的问题,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HL对其进行阳离子改性,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改性前后波特丝的结构变化,探讨波特丝的改性机制,对阳离子改性后波特丝的双氧水漂白特性和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波特丝经改性后,纤维的漂白白度有所下降,但影响不大,且改性后纤维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下降也不明显,表明改性与漂白可以同浴进行。波特丝改性后,活性染料在波特丝上的染色不需要加盐就可得到较好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并适用于不同的活性染料。

王颖[8](2012)在《糜子品质特性与淀粉理化性质研究》文中认为糜子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素、矿物质,营养丰富。糜子的脱壳率、出糙率和出粉率达到80%以上,具有良好的加工品质。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糜子等杂粮特殊的营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消费前景广阔。但目前对糜子及糜子淀粉营养、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加强对糜子淀粉等品质性状研究,对提高糜子的附加值,促进糜子加工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达拉特和陕西延安的14个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为材料,初步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化了糜子淀粉制备工艺;系统分析了14种糜子淀粉的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微晶结构、凝沉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热焓特性和质构特性,食品添加剂对淀粉糊凝沉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参试糜子品种的脱壳率为10.62%21.60%,其中宁04-339脱壳率最低(10.62%),9308-1-10-3脱壳率最高(21.60%);参试品种出糙率为78.40%89.30%,9308-1-10-3出糙率最低(78.40%),冀承黍1号出糙率最高(89.30%);出粉率在85.22%88.68%,PZ-00424出粉率最低(85.22%),YYM0965出粉率最高(88.68%)。糜子籽粒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为27.052.8g/kg,蛋白质含量为102147g/kg,淀粉含量在641.4725.3g/kg,灰分含量在21.436.8g/kg,粗纤维含量为21.838.9g/kg。其中,脂肪含量最高的为9103-6-3-1-4(52.8g/kg),显着高于小麦粉(17.0g/kg)、大米粉(4.0g/kg)、荞麦(22.0g/kg)等谷物,淀粉含量最高的为冀承黍1号(725.3g/kg),高于玉米粉(611.7k/kg)。(2)水浸泡法制备糜子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8h,固液比1:13,淀粉提取率可达63.67%。碱浸泡法制备糜子淀粉的适宜提取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0.3%,固液比1:7,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8h,淀粉提取率可达75.53%。水浸泡法制备的糜子淀粉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纯度低,白度差,而碱浸泡法制备的糜子淀粉纯度高,蛋白质含量低,白度高。因此,碱浸泡法制备的糜子淀粉理化指标比较好。与水浸泡法相比,碱浸泡法制备的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高,糊化温度低,表明碱浸泡法制备的糜子淀粉黏度高,冷糊稳定性好,抗老化能力差。(3)糜子淀粉的颗粒形貌、粒径大小与粳性小米淀粉相近,微晶结构与糯性大米、玉米和荞麦等谷物淀粉基本一致。糯性糜子淀粉在透明度、冻融稳定性、黏度、抗老化能力、糊化难易程度上优于粳性糜子淀粉,在黏度、抗老化能力、凝胶质构特性方面与糯性大米淀粉相似。粳性糜子淀粉在凝胶质构方面优于糯性糜子,在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黏度、抗老化能力、糊化难易程度、凝胶质构方面与粳性小米淀粉更为相似。(4)3种添加剂均改善了糜子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其中明矾对糜子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影响极显着,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0.7%和78.8%;蔗糖的存在使糜子淀粉糊的黏度增加,成胶能力和抗老化能力减弱;碳酸钠、明矾的存在均使糜子淀粉糊的成胶能力和抗老化能力增强。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糜子淀粉糊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冷冻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娜[9](2012)在《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测定了不同年龄、不同羊种、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和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着重研究各试样之间差异大小。现将结果归纳如下:测试了大量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数据,通过不同试样山羊绒粘连肤皮量统计图和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反映出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不同羊种各年龄段的绒纤维粘连肤皮结果为:公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61.68mm2,肤皮个数为4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公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219.81mm2,肤皮个数为271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面积区间内。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并不一定与绒山羊年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这还受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变异性很大。母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96.80mm2,肤皮个数为12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母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718.51mm2,肤皮个数为36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45)mm2、(1011)mm2面积区间内。羯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304.41mm2,肤皮个数为132个;羯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1088.75mm2,肤皮个数为928个。羯羊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随年龄变化情况与母羊相似,绒山羊年龄较大时,其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的范围也变小。由于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及饲养环境的差异,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也存在差异。试验结果为:产区10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是13.06mm2,肤皮个数是16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为(01)mm2、(12)mm2、(23)mm2,面积区间范围较小,产区6试样次之。这两个产区的山羊绒纤维相对要干净的多,在加工工艺中也能减少很多麻烦。产区3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是800.35mm2,肤皮个数是24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跨度较大,从(01)mm2到(1617)mm2的面积区间范围内都分布有肤皮点;产区5/二路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产区3试样稍小。且同一产区,原绒纤维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也有差异。山羊绒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反映了肤皮点个数、形状大小,证明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和肤皮结构都不同,这对前期选绒、分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洗绒条件不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也不同。所设计L49(3)正交试验结果为:当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1%、1.4%时,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洗净绒的白度值也较高,洗绒效果较好;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2%、0.7%时的洗净绒纤维次之;在以上两种条件下,洗净绒纤维的平均断裂强力较大为2.70cN,洗绒对绒纤维强力没有损伤;所添加试剂不是最大浓度,但却能与绒纤维所含杂质充分作用,使洗净绒纤维性能较好,试剂C的量对洗绒效果没有明显作用。不同种类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颜色和宏观形态结构差异很大。有的肤皮颜色较深,呈黑灰色;有的肤皮颜色较浅为褐色;有的肤皮块中有小孔眼,肤皮结构呈疏松的海绵状;有的肤皮结构较密实、较厚呈大块状,肤皮上还粘着有黑色小颗粒。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的微观表现主要有大块肤皮粘连、中块肤皮粘连、小块肤皮粘连、绒纤维表面肤皮粘连等。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水解后17种氨基酸含量总值不同,肤皮水解后17种氨基酸总量为71.69g/100g,三者氨基酸总含量大小关系为:肤皮<公羊绒纤维<山羊绒。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所含同种氨基酸含量基本都高于肤皮,但肤皮中的甘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却较高。

刘庆建[10](2012)在《亚麻短麻粗纱新型染整加工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亚麻织物以其挺括的外观、凉爽的触感、优良的吸湿散热性,以及特有的抑菌保健性能,深受社会的喜爱。但是传统的亚麻纤维的前处理工艺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纤维强力损失大等缺点,与时下人们节能环保的理念产生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亚麻纤维织物的发展。因此,开发能耗低、成本低、绿色环保的前处理工艺成为亚麻纤维纺织染整行业的必然趋势。生物酶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天然蛋白质,易于降解,对人体没有危害。生物酶只对特定的底物产生催化降解作用,对非底物类物质不起作用。酶处理作用条件缓和,效率高,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酶处理产生的废水方便处理。因其高效专一,节能环保的特点,生物酶处理在很多生产领域深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酸性纤维素酶和酸性果胶酶对亚麻短麻粗纱的前处理。文中主要阐述了复配酶的用量,以及影响酶作用的pH、温度、时间、激活剂的用量等条件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在满足工业用亚麻粗纱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生物酶煮练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与传统高温碱煮工艺处理过的亚麻粗纱进行性能对比,以白度、上染率、聚合度、果胶含量、纤维分裂度等为考察指标,以及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验证亚麻短麻粗纱酶煮练的可行性。试验证明,生物酶煮练已能基本达到传统碱煮练的效果,生物酶煮练的优化工艺可以代替传统碱煮工艺,从而解决了高温碱煮造成的工艺复杂、污染严重的问题,使亚麻粗纱前处理更好得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二、75-1型分光纤维白度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5-1型分光纤维白度仪(论文提纲范文)

(1)原棉散纤维双面覆网连续轧蒸练漂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1 原棉散纤维传统碱氧一浴煮漂前处理
        1.2.2 原棉散纤维双面覆网轧蒸练漂前处理工艺
        1.2.3 小样连续轧染工艺
    1.3 性能测试
        1.3.1 白度
        1.3.2 毛细管效应
        1.3.3 线密度
        1.3.4 马克隆值
        1.3.5 CODCr值
        1.3.6 pH
        1.3.7 固色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棉散纤维双面覆网轧蒸练漂前处理工艺
        2.1.1 汽蒸时间
        2.1.2 H2O2用量
        2.1.3 DF-88酶用量
        2.1.4 高效精练剂用量
    2.2 原棉散纤维连续轧蒸与传统前处理工艺的比较
    2.3 染色效果
3 结论

(2)等离子体—共价键复合技术下羊绒毛纤维保养保健新功能附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羊绒抗菌的研究现状
        1.2.2 羊绒防蛀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4 创新性
第二章 羊绒纤维的等离子体预处理
    2.1 等离子体预处理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检测与表征方法
        2.1.3 实验方法与过程
        2.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等离子体预处理羊绒纤维的动物源功能剂嫁接
    3.1 动物源功能剂嫁接整理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检测与表征方法
    3.2 胶原蛋白接枝羊绒纤维
        3.2.1 接枝条件及工艺设计
        3.2.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2.3 小结
    3.3 壳聚糖接枝羊绒纤维
        3.3.1 接枝条件及工艺设计
        3.3.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3.3 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等离子体预处理羊绒纤维的植物源功能剂嫁接
    4.1 植物源功能剂嫁接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2 检测与表征方法
    4.2 杜仲提取物接枝羊绒纤维
        4.2.1 接枝条件及工艺设计
        4.2.2 单因素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2.3 正交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2.4 基本性能测试与分析
        4.2.5 小结
    4.3 仙人掌提取物接枝羊绒纤维
        4.3.1 接枝条件及工艺设计
        4.3.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3.3 基本性能测试与分析
        4.3.4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源功能剂嫁接防蛀性能探讨
    5.1 植物源功能剂嫁接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检测与表征方法
    5.2 葱白提取物接枝羊绒纤维
        5.2.1 接枝条件及工艺设计
        5.2.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5.2.3 基本性能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亚麻染整新技术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亚麻前处理发展现状
        1.2.2 亚麻前处理存在的问题
        1.2.3 亚麻染色现状
        1.2.4 亚麻染色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2 原理
    2.1 亚麻纤维的微观结构
    2.2 亚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2.2.1 纤维素
        2.2.2 半纤维素
        2.2.3 木质素
        2.2.4 果胶
        2.2.5 脂蜡
        2.2.6 灰分
        2.2.7 含氮物质
        2.2.8 色素
    2.3 亚麻脱胶漂白中所用试剂及其作用机理
        2.3.1 碱与木质素的作用
        2.3.2 碱与果胶的作用
        2.3.3 碱与半纤维素的作用
        2.3.4 碳酸钠
        2.3.5 助剂DS
        2.3.6 氯漂原理
        2.3.7 氧漂原理
    2.4 亚麻纤维的染色机理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和药品
        3.1.1 材料
        3.1.2 化学试剂
        3.1.3 染料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亚麻前处理工艺
        3.3.2 亚麻纤维染色工艺
    3.4 测试方法
        3.4.1 纤维白度的测试
        3.4.2 果胶质含量测试
        3.4.3 木质素测定方法
        3.4.4 表面张力测试
        3.4.5 上染百分率、上染速率、固色百分率的测试
        3.4.6 失重率的测定
        3.4.7 聚合度的测定
        3.4.8 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的观察
        3.4.9 亚麻纤维染色K/S值的测试
        3.4.10 XRD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4.1 助剂DS对亚麻纤维前处理的影响
        4.1.1 助剂体系表面张力分析
        4.1.2 助剂体系的筛选
        4.1.3 助剂DS配比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1.4 助剂DS用量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碱煮练工艺的优化
        4.2.1 NaOH用量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2.2 多聚磷酸钠用量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2.3 碱煮练温度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2.4 碱煮练时间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3 氯漂工艺的优化
        4.3.1 次氯酸钠用量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3.2 氯漂温度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3.3 氯漂时间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3.4 氯漂液pH值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4 氧漂工艺的优化
        4.4.1 双氧水用量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4.2 氧漂温度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4.3 氧漂时间对亚麻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4.5 测试分析
        4.5.1 X-射线衍射分析
        4.5.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6 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研究
        4.6.1 前处理对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
        4.6.2 前处理前后亚麻纤维染色的吸附等温线
        4.6.3 染色亲和力
        4.6.4 染色直接性
5 结束语
    5.1 本文得到的结论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羊绒保护剂在白绒漂白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材料及仪器
    1.2 漂白工艺
    1.3 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漂白工艺优化
        2.1.1 双氧水用量
        2.1.2 氨水用量
        2.1.3 漂白温度
        2.1.4 漂白时间
    2.2 羊绒保护剂的应用
        2.2.1 羊绒保护剂 WQ
        2.2.2 羊绒保护剂 DX-2
        2.2.3 羊绒保护剂 WQ 与 DX-2 性能比较
3 结论

(5)全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及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吸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麻纤维生物质资源及利用概况
        1.1.1 资源概况
        1.1.2 加工利用概况
    1.2 苎麻韧皮纤维酶法脱胶研究
        1.2.1 脱胶方法
        1.2.2 酶法脱胶研究
        1.2.3 脱胶用酶研究及发展
    1.3 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3.3 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及糖化发酵
        1.3.4 麻类原料在生产生物燃料乙醇中的应用
    1.4 木质素对酶的吸附抑制及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苎麻韧皮纤维酶法脱胶及机制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1.4 常用试剂与设备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高效脱胶能力菌株的筛选、鉴定和粗酶液的酶学性质
        2.2.2 Bacillus sp.Y1产果胶酶条件优化
        2.2.3 Bacillus sp.Y1粗酶液的酶系分析及脱胶机制研究
        2.2.4 不同生长期的苎麻脱胶差异及脱胶机理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麻秆部纤维原料预处理和糖化发酵产燃料乙醇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分析和测定方法
        3.1.4 常用试剂与设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苎麻秆的预处理和发酵产乙醇
        3.2.2 红麻秆的预处理与半同步糖化发酵
    3.3 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及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分析方法
        4.1.4 实验仪器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来源于不同种类原料的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及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4.2.2 来源于不同种类原料的木质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与蛋白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4.2.3 不同原料来源的磨木木质素对纯酶蛋白组分的吸附研究
        4.2.4 高粱野生株和bmr突变株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
        4.2.5 高梁野生株和bmr突变株木质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与蛋白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4.3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大麻纤维
        1.1.1 大麻概况
        1.1.2 在纺织领域中大麻的应用情况
        1.1.3 大麻纤维的应用历史
        1.1.4 纺织领域中大麻纤维的应用前景
    1.2 大麻纤维的结构及组成
        1.2.1 大麻纤维的结构
        1.2.2 大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1.3 大麻纤维的性能
        1.3.1 物理机械性能
        1.3.2 吸湿透气性
        1.3.3 抗静电性
        1.3.4 耐热、耐腐蚀、耐晒性
        1.3.5 防紫外线性
        1.3.6 消音吸波功能
        1.3.7 防霉抗菌保健功能
    1.4 大麻脱胶的研究现状
        1.4.1 雨露水沤法脱胶
        1.4.2 化学法脱胶
        1.4.3 生物酶法脱胶
        1.4.4 微生物法脱胶
        1.4.5 闪爆法脱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思路分析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本课题的基础测试分析
    2.1 大麻纤维组成成分
    2.2 大麻纤维各组成物质的成分分析与测定
        2.2.1 纤维素
        2.2.2 半纤维素
        2.2.3 果胶
        2.2.4 木质素
    2.3 超声波脱胶的理论依据
    2.4 微波脱胶的理论依据
    2.5 小结
第三章 大麻纤维脱胶工艺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试剂的主要作用
    3.3 精干麻的质量评定指标
        3.3.1 大麻脱胶效果的评定
        3.3.2 预处理工艺对精干麻后整理性能的影响
    3.4 大麻微波和超声波脱胶处理工艺的探索
        3.4.1 超声波脱胶工艺的探索
        3.4.2 微波脱胶工艺的探索
    3.5 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工艺方案
        3.5.1 脱胶预处理方案的设计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大麻纤维脱胶工艺流程的确定
    3.6 微波-超生波协同预处理与硫酸预处理脱胶工艺的比较
        3.6.1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3.6.2 结果与分析
    3.7 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的效益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波预处理的处理时间的影响
        4.1.1 实验方法、条件
        4.1.2 结果与讨论
    4.2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温度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条件
        4.2.2 结果与讨论
    4.3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液浓度的影响
        4.3.1 实验方法、条件
        4.3.2 结果与讨论
    4.4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时间的影响
        4.4.1 实验方法、条件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胶工艺的优化
    5.1 脱胶工艺的优化和试验结果分析
        5.1.1 优化参数的选定
        5.1.2 结果分析
    5.2 验证试验
        5.2.1 试验方法、条件
        5.2.2 结果与讨论
    5.3 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后整理工序的影响
        5.3.1 试验方法、条件
        5.3.2 结果与讨论
        5.3.3 预处理对后整理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原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8)糜子品质特性与淀粉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糜子的生产与分布
        1.1.1 糜子的生产与分布
        1.1.2 糜子的分类
    1.2 糜子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1.2.1 糜子的营养价值
        1.2.2 糜子的综合利用现状
    1.3 淀粉制备工艺概述
    1.4 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1.4.1 淀粉的颗粒形貌
        1.4.2 淀粉的结晶特性
        1.4.3 淀粉的物化性质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糜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糜子的加工品质
        2.2.2 糜子的营养品质
    2.3 小结
第三章 糜子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浸泡法制备糜子淀粉的工艺优化
        3.2.2 碱浸泡法制备糜子淀粉的工艺优化
        3.2.3 糜子淀粉质量鉴定
        3.2.4 两种提取方法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淀粉微观结构
        4.2.2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微晶结构
        4.2.3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透明度
        4.2.4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冻融稳定性
        4.2.5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凝沉性
        4.2.6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
        4.2.7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热焓特性
        4.2.8 不同基因型的糜子淀粉质构特性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添加剂对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糜子淀粉中的化学成分
        5.2.2 蔗糖对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5.2.3 食盐对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5.2.4 碱面对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5.2.5 明矾对糜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1.1 不同基因型糜子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6.1.2 糜子淀粉制备的工艺优化
        6.1.3 不同基因型糜子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6.1.4 不同添加剂对糜子淀粉性质的影响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山羊绒的特点与资源
    1.2 山羊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3 山羊绒纤维的研究发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2 山羊绒试样准备及肤皮测试方法
    2.1 山羊绒试样准备
        2.1.1 选绒
        2.1.2 山羊绒初步处理
    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测试方法及指标
        2.2.1 山羊绒纤维肤皮测试方法
        2.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指标
3 不同羊种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3.2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对比
    3.3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1 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2 同年龄不同羊种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4.1 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4.1.1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测试结果
        4.1.2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2 典型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2.1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
        4.2.2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3 本章小结
5 山羊绒洗绒前后肤皮、白度和强力的研究
    5.1 洗绒试验
        5.1.1 试样准备
        5.1.2 试验仪器、工具和药品
        5.1.3 试验方法
        5.1.4 洗绒工艺条件
        5.1.5 洗净绒纤维肤皮测试结果
    5.2 洗净绒白度值测试
        5.2.1 测试方法
        5.2.2 DSBD-1 白度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5.2.3 白度测试结果
    5.3 洗净绒强力测试
        5.3.1 洗净绒强力测试原理
        5.3.2 洗净绒强力测试方法
        5.3.3 洗净绒强力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6.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6.1.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宏观表现
        6.1.2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微观结构
    6.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化学成分
        6.2.1 肤皮氨基酸测试原理及方法
        6.2.2 测试结果与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亚麻短麻粗纱新型染整加工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亚麻纤维概述
    1.1 亚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1.2 亚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1.2.1 半纤维素
        1.2.2 果胶
        1.2.3 木质素
        1.2.4 亚麻纤维中其他共生物
2 生物酶概述
    2.1 酶的基本概念
    2.2 酶的特性
        2.2.1 高效性
        2.2.2 专一性
        2.2.3 反应条件温和性
        2.2.4 酶活性可控性
    2.3 酶的作用机理
        2.3.1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2.3.2 果胶酶的作用机理
        2.3.3 复配酶的作用机理
    2.4 酶的失活
    2.5 影响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因素
        2.5.1 pH 值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5.2 温度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5.3 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5.4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5.5 激活剂或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5.6 其他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和活性的影响
    2.6 酶在纺织染整行业中的应用
        2.6.1 酶应用概述
        2.6.2 酶在亚麻染整工艺中的应用
    2.7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7.1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2.7.2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3 实验
    3.1 试验仪器及设备
    3.2 试验材料及药品
    3.3 试验工艺
        3.3.1 生物酶前处理试验工艺
        3.3.2 传统前处理试验工艺
        3.3.3 工艺简介
        3.3.4 传统工艺处方
    3.4 试验方法
        3.4.1 回潮率的测定
        3.4.2 白度的测定
        3.4.3 聚合度的测定
        3.4.4 上染率的测定
        3.4.5 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的观察
        3.4.6 亚麻纤维中分裂度的测定
        3.4.7 果胶含量的测定
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4.1.1 pH 值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1.2 温度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1.3 酸性纤维素酶用量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1.4 酸性果胶酶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1.5 时间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1.6 氯化钙用量对亚麻粗纱性能的影响
    4.2 单因素试验设计与讨论
        4.2.1 pH 值的单因素试验
        4.2.2 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4.2.3 酸性纤维素酶用量的单因素试验
        4.2.4 酸性果胶酶用量的单因素试验
        4.2.5 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4.2.6 氯化钙用量的单因素试验
        4.2.7 氯化钙催化的对照试验
    4.3 最佳工艺的确定
    4.4 最佳工艺的验证试验
    4.5 扫描电镜对粗纱表面的观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75-1型分光纤维白度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原棉散纤维双面覆网连续轧蒸练漂工艺[J]. 岳仕芳,於琴. 印染, 2021(10)
  • [2]等离子体—共价键复合技术下羊绒毛纤维保养保健新功能附加的研究[D]. 康红波.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5(02)
  • [3]亚麻染整新技术的开发[D]. 于洋. 西安工程大学, 2015(04)
  • [4]羊绒保护剂在白绒漂白中的应用研究[J]. 于洋,徐成书,邢建伟. 染整技术, 2014(11)
  • [5]全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及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吸附的研究[D]. 郭芬芬. 山东大学, 2014(10)
  • [6]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D]. 封权. 长春工业大学, 2013(S1)
  • [7]蚕蛹蛋白黏胶长丝的阳离子改性及其染色性能[J]. 高亚宁,刘元军. 合成纤维, 2012(08)
  • [8]糜子品质特性与淀粉理化性质研究[D]. 王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9]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D]. 王娜.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8)
  • [10]亚麻短麻粗纱新型染整加工工艺的研究[D]. 刘庆建. 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75-1 分光纤维白度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