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豆气力输送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衍军[1](2021)在《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小麦规模化种植,传统机械式播种机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生产需求,迫切需要性能稳定的大型、宽幅、高速播种机来提高作业效率。本课题研究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设计了波纹式导流管、仿生分配器等关键部件,结合气固两相流耦合方法、散粒体理论和高速摄像技术等方法,研究排种系统中小麦种子的运动特性、迁移轨迹等揭示小麦种子在排种系统中的工作机理;运用仿真软件分析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内部流场分布及种子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输种管长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对排种系统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农麦3号小麦种子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得到小麦种子的容重为737.66g/L、含水率为 10.32%、千粒重为 56.51g、三轴尺寸为 6.10mm×2.99mm×3.29mm、等效直径为3.92mm、球度为0.64及悬浮速度为11.79m/s;根据小麦种子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并利用EDEM仿真与台架试验验证小麦种子模型的合理性,在不同槽轮工作长度下排出种子质量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在3.08%-7.82%范围内,说明该模型能够充分反应种子的运动与力学特性。2.开展了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中导流管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根据导流管结构对排种系统中种子分布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的方法研究小麦种子在导流管内的运动姿态和运动规律,揭示影响气固两相流均匀度与分配均匀性的机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结构导流管对种子分布均匀性、压力损失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导流管结构,得到导流管最优参数组合为导流管长度800mm、波纹深度8mm、波纹数量6及波纹宽度50mm,优化后的导流管内气流流速均匀,基本消除紊流等现象,且压力损失小;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得到该导流管结构在不同入口气流速度与播种量下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符合标准要求,满足实际生产需求。3.利用仿生原理根据鲫鱼的流线型曲线,设计仿鲫鱼曲线分配器,并分析分配器的压力损失机理。运用EDEM与Fluent耦合的方法对四种仿生分配器与原结构分配器的工作压力损失、紊流情况及种子分布均匀性状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仿生分配器的最优结构;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仿生优化后的分配器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且该分配器的压力损失值较小,说明该分配器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种子分布均匀性,提高排种性能。4.通过理论分析、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与台架试验揭示种子在输种管的运动机理。理论分析得到输种管长度的不同对管内气流平均流速的影响,当输种管越短时,管内气流平均流速减少越明显,当输种管大于一定长度时,气流平均流速减少趋于平缓;结合EDEM-Fluent耦合仿真与高速摄像技术测定种子在输种管内的速度,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得到输种管内种子速度修正系数平均值为0.95,验证了耦合仿真测定输种管内种子速度方法的可行性。5.利用台架试验对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进行试验研究,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风量、播种量、输种管长度等工作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在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达到稳定时所对应的播种量范围为198.8kg/hm2-270kg/hm2,风量为7.92m3/min-8.55m3/min,输种管长度不低于3.02m。对得到的参数组合范围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43%-0.54%,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2.71%-2.91%,种子破损率为0.39%-0.42%,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朱彤[2](2021)在《气力与机械充种复合式花生精量排种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播种花生等大粒径种籽时吸附率低、风压需求大、漏播率高等问题,基于“机械扰种+气力与机械协同取种+断气卸种+机械携种+自重投种”方法,创新设计了一种气力与机械充种复合式花生精量排种器。在充种阶段采用环槽双V形凸块扰动、定位和托持种子,并配合工作负压协同取种,可有效提高充种性能及花生单粒精播合格指数;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排种器的工作负压,提高充种性能和清种效果,对排种盘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与试验,将曲线形导种轨道和自清种凸起融入排种盘,设计了一种驱导自清种结构。(1)以新疆地区常用品种“四粒红”花生种子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种子的三轴尺寸、滑动摩擦角、滚动摩擦角和自然休止角等机械物理特性,并根据种子的外形差异,将其划分为类椭球形、类球形、扁平形3种形状尺寸,为气力与机械充种复合式花生精量排种器的结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阐述了排种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将排种器划分为充种区Ⅰ、清种区Ⅱ、卸种区Ⅲ、携种区Ⅳ、投种区Ⅴ和过渡区Ⅵ共6个工作区间;优化设计了排种器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排种盘直径为165 mm;型孔数量为10、直径5 mm;环槽双V形凸块的V形角为90°;解析了排种过程中种子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明确了影响型孔吸附种子所需的负压腔室真空度ΔP的因素;在卸种区,种子实现顺利滑落的角度θ1为71°;在投种区,实现顺利投种的最大角度βmax为70°;确保种子准确落入鸭嘴机构,实现精确投种的角度δ3为17.5°。(3)以种子动能为评价指标,开展了4种结构排种盘的扰种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扰种结构对种子动能影响显着,P4盘的环槽双V形凸块扰种效果最佳。以3种形状尺寸种子、排种盘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开展了排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器对3种形状尺寸种子均有良好适应性,其中,对类球形种子的排种性能最优,排种合格指数达94.2%;开展了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得出:当排种盘转速为24 r/min、工作负压为4.2 k Pa时,排种合格指数为94.1%,重播指数为4.0%,漏播指数为1.9%,破损指数为0.48%。开展了3种速度水平下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行进速度为1.8 km/h(对应排种器转速为25 r/min)时,排种器播种性能最优,排种合格指数为92.9%,重播指数为4.0%,漏播指数为3.1%,破损指数为0.6%,满足花生精量播种要求。(4)基于最速降线原理,优化设计了曲线形导种轨道的结构,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了最速降线曲线L;确定了自清种凸起曲线的关键点的坐标,并采用Matlab拟合得出了自清种凸起的曲线方程;开展了排种性能试验,确定了优化后的排种器在3个作业速度区间范围内的最佳参数组合,得出:当排种盘转速为18.4 r/min、工作负压为1.1 k Pa时,排种合格指数为96.4%,重播指数为1.9%,漏播指数为1.7%,破损指数为0.33%。
王磊[3](2021)在《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油菜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播期毗邻,机械化作业工序相似,开发油菜和小麦兼用播种机以提高机具的利用率为实际生产迫切需求;随着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开发大中型兼用播种机提高作业效率已成为推动油麦机械化播种水平的发展方向;论文针对现有免耕播种机难以实现播量调节范围大,且尺寸差异明显的油菜与小麦种子兼用高速播种、同步施肥,排种器及开沟装置对地表坡度下宽幅作业适应性差等问题,开发了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分析国内外油菜和小麦播种技术研究现状,根据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高效播种作业要求,提出了基于可折叠机架、气送式排种与排肥、仿形凿式开种沟的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其工作过程及原理,确定了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的气送式排种系统、气送式排肥系统、仿形凿式开种沟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其参数;为实现宽幅、高速播种作业并满足油菜和小麦种植农艺要求,确定了播种机作业幅宽为4.8 m、作业速度为6~12 km/h、作业效率为2.88~5.76 hm2/h,仿形凿式开沟装置错位排布,播种行数为24;采用隔行侧位施肥方式,施肥行数为12。(2)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a)针对实际作业中地表具有一定的坡度与宽幅高速播种作业难以匹配,且缺乏油菜及小麦兼用并排种可靠的气送式集排器的生产实际,研制了基于文丘里原理的输种部件、可实现24行排种的穹顶状分配装置及利用输送气流驱动的匀种涡轮;输种部件和分配装置结构一定时,种子与输送气流的流量比越大,总压损越大,表明输送种子的量越大,对气送式排种系统风机的气压和输送气流速度要求越高;分析得出了输种管内径为81 mm、送料管加速阶段长度大于715 mm、穹顶状上弧板所处球体半径为133.5~1 000 mm、匀种涡轮叶片数为4~10时,可实现油麦兼用排种并提高具有坡度地表作业时各行排量一致性。b)设计并对比分析了平顶式、穹顶式、平顶倒锥体式、穹顶倒锥体式的气送式排肥器分配装置,以实现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播种时同步施肥;基于Hertz理论构建了颗粒肥料与分配装置主体间的弹性碰撞模型,分析表明分配装置上盖板及倒锥体的曲率半径越大,肥料颗粒与分配装置碰撞破损时的肥料颗粒和上盖板相互靠近的速度越小,肥料颗粒越易破损;同时计算得出上盖板直径为130 mm,锥体角为80°、倒锥体高度为50 mm时,可实现12行排肥功能。c)研制了基于仿形辊弹性形变仿形功能的凿式开种沟装置,以提高地表不平、宽幅播种作业中各行播深一致性和稳定性;构建了凿式开种沟装置与土壤互作仿形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增大仿形辊直径及仿形壁到轴心的距离,可降低凿式开种沟装置入土后逆时针在0°~45°转动的趋势,保证入土深度;计算分析得出了刃口宽度为10~14 mm、仿形辊直径为22~26 mm、入土角为15°~31°、播深为10~50mm时,可实现仿形开种沟功能。(3)开展了基于DEM-CFD气固耦合仿真的气送式排种与排肥系统性能仿真试验及其种肥迁移轨迹的分析,揭示了气送式排种系统和气送式排肥系统结构对排种性能和排肥性能的影响规律。a)基于DEM-CFD气固耦合仿真对比分析了输种部件结构型式对输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的影响,加速混合管段的文丘里输种室与弯管的输种管组合的输种部件输种性能较优,油菜种子倒流率为3.01%,且油菜无种子逆流,而小麦种子无逆流和倒流;基于DEM-CFD气固耦合仿真,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优化确定了气送式集排器分配装置的参数,穹顶状上弧板所处球体半径对各行排量一致性影响最显着;优化分析确定了穹顶状上弧板所处球体半径为245 mm、导流隔板长度为20 mm、导种口高度为20.5 mm时,油菜和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4.96%、3.82%,可实现种子与输送气流的二次混合;同时应用DEM-CFD气固耦合探究了气送式排肥器分配装置结构型式对排肥性能的影响,穹顶式、平顶式、平顶倒锥式、穹顶倒锥式等不同结构型式的分配装置内肥料颗粒的各时刻最大速度、最大碰撞法向力、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逐渐增加,穹顶式分配装置内肥料颗粒最大碰撞法向力大于30 N的比例最小,为1.56%,穹顶式分配装置排肥性能较优。b)应用CFD仿真中的6自由度动网格模型对比分析了3种匀种涡轮对输送气流分布及匀种涡轮转速的影响,进口和出口工作角均为锐角的匀种涡轮有利于种子的输送及搅拌;仿真试验表明匀种涡轮进口工作角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出口工作角均为锐角时的转速分别为142、135、124 r/min。利用CFD仿真中的6自由度动网格模型对比分析进口和出口工作角均为锐角,叶片数量分别为4、6、8、10的分配装置内流场分布,仿真试验表明随匀种涡轮叶片数量的增加,可提高匀种涡轮出口处输送气流分布的稳定及均匀性并有利于种子搅拌后稳定输送;叶片数量分别为4、6、8、10的分配装置内输送气流压力上限分别为1 448、1 508、1 557、1 620Pa。(4)利用EDEM仿真和DEM-CFD气固耦合仿真探究了地表坡度对供种性能和出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的影响规律。a)分析了地表坡度变化对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排种过程的影响,构建了气送式集排系统排种随机过程模型,分析表明供种装置前后倾斜,倾斜方向与供种装置转速相同时,总供种速率随倾斜角度在-5°~5°增大而逐渐增加;气送式集排器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随沿播种机作业方向随机倾斜、摆动在-5°~5°增加而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b)基于EDEM仿真探寻了随机倾斜对供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的影响。分析得出随机倾斜时种子具有向倾斜方向运移的趋势,在提高供种装置转速前提下,可降低随机倾斜对总供种速率的影响;总供种速率相对无倾斜时的变化率随前后倾斜角度绝对值在0°~5°增加而逐渐增大,变化率可达50%;同时基于DEM-CFD探究了沿播种机作业方向随机倾斜对出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的影响,种子总体具有向倾斜一侧导种口运移的趋势,油菜和小麦各行排种粒数一致性变异系数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分别在4.99%~14.57%和3.84%~19.32%内逐渐增大。(5)基于智能种植机械测试平台的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气送式排种系统、气送式排肥系统、凿式开种沟装置的台架试验分析与改进。a)基于高速排种适应性分析的气送式集排器输种部件和分配装置排种性能验证试验。试验表明供种装置转速为20~50 r/min时,油菜种子倒流率低于3.2%,且油菜无种子逆流,而小麦种子无倒流和逆流;油菜和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低于5%和3.9%,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15%和1.35%,破损率均低于0.05%,可达到播种机作业速度为6~12 km/h的宽幅高速播种要求。b)比较分析了不同结构型式气送式排肥器排肥性能并开展验证试验,试验表明通过肥料颗粒最大速度及与分配装置间最大碰撞法向力表征颗粒肥料破损率合理可信,穹顶式分配装置排肥性能总体优于平顶式、平顶倒锥式、穹顶倒锥式分配装置;分析得出了穹顶式分配装置内肥料颗粒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35%~7.52%、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53%~1.92%,破损率为2.97%~3.26%。c)优化分析了基于高速数字化土槽平台的凿式开种沟装置开沟性能,试验表明仿形辊直径对开沟稳定性影响最显着;优化分析得出了刃口宽度为12 mm、仿形辊直径为24 mm、入土角为22°时,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高于94%,开沟稳定性较优。d)重点比较分析了匀种涡轮结构型式和叶片数量对受地表坡度影响的分配装置排种性能并开展了验证试验,试验表明地表坡度为0°~5°时,安装匀种涡轮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明显低于未安装匀种涡轮分配装置;相对平整地表,前后与侧向往复组合摆动角度为10°时,安装叶片数量为8的匀种涡轮油菜和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4.99%~5.42%和3.98%~4.91%。(6)分析确定了地表坡度对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供种性能和出种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模拟试验,试验表明总供种速率主要受沿播种机前后倾斜、摆动的影响;总供种速率随往复摆动角度为在0°~10°增加而逐渐增大,比无倾斜时增加可达16.31%;同时分析得出了油菜和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随单向摆动角度绝对值在0°~5°增大而分别在6.74%~11.94%和6.71%~15.89%内逐渐增大,随往复摆动角度在0°~10°增大而分别在4.86%~10.48%和3.85%~14.77%内逐渐增大。(7)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田间试验测试与分析。凿式开种沟装置结构对播种机作业性能影响试验表明:凿式开种沟装置在新疆偏沙壤土区域作业性能优于长江中下游含水率高的棕壤土区域;测试分析得出了冬油菜和冬小麦播种深度分别为18.1~18.4 mm和26.8~27.9 mm,春油菜播种深度为28.7 mm。油菜及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轮胎压痕形成的土壤凹陷对春油菜耕作区的影响小于冬油菜耕作区,采用被动扰土装置可有效降低拖拉机轮胎压痕对播深稳定性和出苗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测定了油菜和小麦各行1 m内平均苗数分别为10~14和35~36,其油菜和小麦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7.53%~8.36%和8.11%~8.56%,满足油菜和小麦出苗效果要求。创新点1:提出了“组合式文丘里输种+穹顶状分配出种+匀种涡轮匀种”集成排种技术,研发了适应地表坡度作业工况下播量调节范围大,且尺寸差异明显的油菜与小麦种子兼用宽幅、高速播种的气送式集排器。创新点2:设计了基于仿形辊弹性形变的凿式开种沟装置,可有效保障宽幅高速播种作业时播深一致性和稳定性。
阳尚宏[4](2021)在《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的研制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青菜头为我国特产,也是我国的副食珍品,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青菜头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青菜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播种施肥作为青菜头种植的关键环节,其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菜头的质量和产量。目前,青菜头种植基地多采用传统的人工撒播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种肥浪费严重、出苗率较低、难以规模化种植等问题。由于青菜头独特的种植农艺要求(种子和肥料混合后直接播种到厢面),现有的播种施肥装置的适用性较小,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青菜头的播种施肥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青菜头种植农艺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机械化穴播并种肥混施的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并申请了相应国家专利,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如下:(1)青菜头种子、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研究选取青菜头种子“涪杂2号”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三轴尺寸、千粒重、密度、休止角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选取草木灰细砂肥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密度、休止角等参数进行了测定。为播种施肥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分析以及离散元模拟仿真分析提供了参考。(2)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青菜头种植农艺要求,提出了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的总体方案,采用青菜头机械化穴播同时种肥混施的方式,确定了整体方案设计思路;对搭载播种施肥装置的机械底盘结构进行了设计,完成了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3)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关键部件结构设计根据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总体方案,参考青菜头种植农艺要求,并结合青菜头种子、肥料物理机械特性,对排种和排肥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和排肥性能的主要因素;完成了装置关键部件中的排种机构(种箱、排种轮等)、排肥机构(肥箱、螺旋绞龙等)、种肥混合机构(种肥杯、挡料盖等)的设计分析,运用Creo对播种施肥装置各部件进行了建模以及模拟装配。(4)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离散元仿真分析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建立了播种施肥装置的仿真模型,对装置播种施肥过程以及作业效果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了青菜头种子与肥料在播种施肥过程中的运动;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关键工作参数进行了寻优,分析了各工作参数对播种施肥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最优工作参数为排种轮转速13.97r/min,螺旋绞龙转速112.12r/min,挡料盖开口度95.24°;在此试验条件下,穴粒数合格率预测值为90.97%,穴距合格率预测值为92.66%,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预测值为9.44%,预测可取性为94.6%。(5)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控制系统设计选用电机驱动排种和排肥的工作方式,以PLC为核心控制器、旋转编码器作为测速位移装置、光电窗口落料传感器为排种计数装置;通过GX Works2和SK Workshop软件分别对主体控制程序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设计,使得控制系统能实现设定的控制策略以及方法命令,同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直接控制与监测播种施肥装置的工作状况。(6)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性能试验完成了播种施肥装置的样机试制,并对试制样机分别进行了信息测试试验、台架试验以及田间试验,以验证仿真的有效性与所研制装置的可行性,并检验了该装置的实际应用性能。信息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集信息参数与实测参数偏差较小,验证了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有效性。台架试验表明:各行的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大为10.84%,4行平均值为10.59%,与仿真结果误差为12.18%;各行穴粒数合格率平均值最小为85.5%,4行平均值为86.88%,与仿真结果误差为4.5%。田间试验表明:装置运行稳定,无明显拖料、漏料现象,各行的穴距合格率平均值最小为84.07%,4行平均值为85.76%,与仿真结果误差为7.44%;追踪作业后的出苗情况,发现出苗效果良好,出苗率为86.33%,表明装置具有良好的实际作业性能。
寇倩雯[5](2021)在《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机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谷子作为一种具有较好抗旱耐贫瘠的杂粮作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谷子进行工业加工而成地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促使谷子地价格也日渐升温,农民地种植热情不断上涨,种植规模也呈现出逐渐扩大之势,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也将谷子纳入其中,这进一步促进了谷子种植以及由谷子作为原料衍生的产业的发展,为谷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本研究根据谷子特殊的播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机并完成了相关试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的设计与参数计算通过对分级筛选后的晋谷21号谷子种子的三轴尺寸、千粒重进行测量,结合谷子每穴播种2~3粒的农艺要求和谷子的物理特征,设计一种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提出了气吸辅助机械式的充种方案,并对排种轮、气腔、型孔的形状和个数等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计算确定。(2)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的仿真与试验运用离散元法探究型孔的边长、深度和斜率三个因素对排种器排种性能指标(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的影响,建立三个影响因素与排种器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采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最优组合参数;对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进行样机加工,并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0 r/min时,型孔边长为3.5635mm,型孔深度为2.115mm,型孔斜度为19.09°时,排种合格率为99.02%。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0 r/min时,型孔边长为3.55 mm,型孔深度为2.1 mm,型孔斜度为19°时,排种合格率为94.33%,台架试验结果与优化后的仿真结果的误差小于12.5%,与前期试验结论一致,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的设计与参数计算针对谷子膜上穴播、穴距为160cm±2 cm、播深3~5 cm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确定了穴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排种器总成、排种器总成安装、滚轮、鸭嘴、鸭嘴弹簧、接种盒、种箱以及传动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参数。(4)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的台架试验以鸭嘴弹簧线径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平均粒距、粒距变异指数为试验指标,对加工完成得穴播器进行综合性能试验,穴播器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前期设计制作完成的穴播器,塔簧大径为44 mm,小径为22 mm,长度为70 mm,线径分别为1.4 mm可满足工作要求;传送带前进速度为3 km/h时,穴播器排种合格率为87.00%,重播率为2.67%,漏播率为10.33%,粒距合格率为100%,平均粒距为16.45 mm,粒距变异系数为2.69%。以穴播器的转速、气吸的负压作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完成单因素台架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开展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台架试验,对穴播器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组合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 km/h时,进气口负压为-7.8 k Pa时,平均播深为44.59 mm,平均播深合格率为99.07%,平均播种合格率为88.46%,穴距合格率100%,平均粒距为16.51 mm,穴距变异系数为2.55%,出苗空穴率为1.11%,合格率为97.77,满足DG/T007-2019播种机行业标准。(5)整机的设计与试验针对谷子膜上精量穴播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谷子覆膜精量穴播机,确定了播种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覆膜辊、覆土盘、镇压轮、真空泵、稳压阀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参数;以播种机前进速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穴距合格指数、穴距变异指数为试验指标,完成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 km/h时,进气口负压为-7.8 k Pa时,平均播深为44.59 mm,平均播深合格率为99.07%,平均播种合格率为88.46%,平均粒距为16.51 mm,粒距变异系数为2.55%,符合谷子播种农艺要求。
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丁幼春,张青松,黄凰,陈慧,朱龙图[6](2021)在《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油菜全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阶段,发展各阶段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是实现油菜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菜全产业链生产概况和主要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概述了产前油菜小区育种、种子精细处理与产后油脂加工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产中阶段耕整地、播种、收获、田间管理环节的重点技术发展动态,涵盖了种床整理技术、开畦沟技术、深施肥与秸秆还田技术、单体式与集中式精量排种技术、无人机播种与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分段与联合收获技术、饲用油菜收获技术及其配套装备。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上下游阶段不平衡和各环节技术体系不平衡,提出加快产前、产后成套装备研发,促进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产中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衡发展,探索油菜机械化生产智能技术与无人系统,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规模驱动-科技引领的发展路径,是实现油菜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
赵宪冰[7](2021)在《PET回收料气力输送机理及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气力输送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布局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橡胶、煤矿、食品、建筑、农业、化工等各个领域。对于PET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回收料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进行运输,该方法具有能量损耗小、输送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阐述了PET回收料气力输送的机理,明确了输送管道内的气固两相流的流型;分析了输送物料的特征,诸如:物料的形状和尺寸、物料颗粒的比表面积、物料的真实密度和堆积密度、物料的流动性、物料的黏附性和吸湿性等对气力输送的影响;根据物料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探讨了PET回收料在气流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以及影响PET回收料被悬浮输送的条件;研究了影响气力输送的因素,如输送气流流速、固气比、输送气量等。提出了PET回收料气力输送工艺流程,设计了一套用于PET回收料输送的气力输送装置,采用旋转卸料器和文丘里物料加速器相结合的方式,为整个输送系统进行供料和输送物料加速,提高了输送能力;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作为气固分离装置,滤布使用褶皱式滤布增加过滤面积,既减小了除尘器的占地体积,又保证了分离气体达标排放。给出了气-固两相流的气相控制方程和颗粒的运动方程;探讨了离散相颗粒的曳力模型、气相湍流模型和输送弯管的磨损模型;对PET回收料气力输送的工况作出明确定义。根据不同的工况建立几何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弯径比弯管内的气相速度变化、湍流动能变化、管内压降变化、颗粒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弯管的磨损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弯管内湍流动能变化、弯管内压降变化、颗粒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弯管的磨损情况,确定了PET回收料气力输送的最佳弯径比和最佳气流流速。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物料的气力输送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
廖宜涛,李成良,廖庆喜,王磊[8](2020)在《播种机导种技术与装置研究进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机械化播种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化播种主要通过播种机将种子由种箱运移至种床合理位置,以确保种子行株距的分布均匀,为种子萌发、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机械化播种的技术核心是种子群的有序单粒化和单粒化状态的保持,即精量排种技术和种子平稳运移技术。种子由种箱运移至种床是一个多环节串联过程,导种环节是播种过程中使种子保持均匀有序状态入土的末端环节之一,既影响前序过程种子的有序状态,又决定后续种子田间分布的均匀性。本文根据物体自由度约束概念,将播种机导种划分为无约束导种、欠约束导种和全约束导种3种形式系统阐述了3种导种技术与装置对种子运移的约束状态、技术特点和适用对象,结合国内外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和机械化播种技术要求指出了导种技术与装置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播种机导种技术研究与装置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李杞超[9](2020)在《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蔬菜生产和消费水平居世界首位,以胡萝卜、白菜及甘蓝等为代表的典型蔬菜种子具有粒径小、易破损、质量轻等物理性质,严重制约了蔬菜播种技术的发展。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播种是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因各地种植模式差异,机械推广和发展不均衡,导致蔬菜精量播种环节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解决。蔬菜精量排种器作为播种装置的核心部件,对蔬菜精量播种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存在通用性差、结构复杂、播种合格指数低等问题,通过市场调研与文献查阅,将理论分析、机械设计、离散元仿真、试验样机试制、台架试验与田间试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开展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旨在研制一种通用性好、播种精度高的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为蔬菜精量播种机具研发及关键部件的创新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典型小粒径蔬菜种子物料特性测定研究以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3种蔬菜种子(胡萝卜、白菜及甘蓝)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物料特性研究,测定其基本物理特性(三轴尺寸、千粒重、密度和含水率),自主搭建农业物料力学特性测定试验装置,测定分析了3种蔬菜种子相关摩擦特性(静摩擦系数、内摩擦角、自然休止角)和力学参数(刚度系数、弹性模量、碰撞恢复系数),并以白菜种子为例进行自然休止角虚拟标定,验证3种蔬菜种子测定参数的有效性。3种蔬菜种子物理参数测定为精量排种器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排种器各工作环节理论分析与仿真试验提供理论依据。(2)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以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为研究载体,对其整体结构与关键部件结构进行阐述与理论分析。基于典型小粒径蔬菜种子物理参数测定研究,依据精量排种器舀取充种、平稳护种与精准投种等多道作业工序要求,研制了一种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阐述分析了排种器总体结构与作业机理,对取种舀勺、导控机构、动力驱动机构、导种机构与种箱的结构参数进行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通过分析排种器充种、护种、投种系列紧联作业过程,探究了精量排种的作业机理,为排种器进行虚拟仿真试验、样机试制、台架试验与田间试验奠定基础。(3)排种器作业性能数值模拟研究对蔬菜精量排种器充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影响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工作转速、排种倾斜角度及种子物料特性。依据3种不同类型的小粒径蔬菜种子物理参数,建立蔬菜种子离散元模型,以及排种器模型,开展以工作转速为单因素进行虚拟仿真试验,借助离散元软件EDEM分析排种性能,解析充种过程蔬菜种子运动规律,探究引起重播、漏播现象的原因,并进行矩形式、圆弧式和最速降线式取种舀勺的虚拟仿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排种性能随工作转速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最速降线式取种舀勺排种性能最优。当工作转速为26r/min时,对白菜种子、甘蓝种子和胡萝卜种子合格指数分别为90.82%、87.15%、86.04%,由此为排种器关键部件优化设计及试制、台架试验与田间试验提供参考。(4)排种器台架性能试验研究为探究蔬菜精量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以工作转速和排种倾角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寻求各因素对排种指标的影响规律。经分析可知,排种性能随工作转速和排种倾角增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为探究工作转速和排种倾角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指标影响规律,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对多目标变量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作转速和排种倾角分别为25r/min和34°时,蔬菜精量排种器性能最优,其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3.52%、4.92%、1.56%。为探究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的适应性能,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小粒径蔬菜种子为供试品种开展台架适播试验,以播种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合格指数与虚拟仿真试验合格指数最大误差为7.72%,排种性能较优,对3种类型的小粒径蔬菜种子适应性较强。考虑田间作业机具存在振动,影响播种性能,开展台架振动适应性试验研究,设定振动幅度为1~10mm和振动频率为1~10Hz试验工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性能随振动幅度及振动频率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总体均满足蔬菜精量播种农艺要求。(5)精量播种装置配置与田间性能试验研究根据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播种农艺要求,配置设计机架机构、开沟器、覆土器及镇压轮等关键部件,集成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播种装置,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为进一步探究排种器在田间作业机能及播种装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胡萝卜种子、白菜种子和甘蓝种子为供试材料,调整排种器转速和排种倾角分别为25r/min和34°进行田间性能试验,播种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变异系数为播种均匀性指标,检验排种器的播种性能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精量播种农艺要求,均优于国家标准,具有较好作业质量及适应性能。
胡凯,戴亿政,王瑛[10](2020)在《稻油兼用型气力式直播排种装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排种装置是影响播种机整机作业性能的核心工作部件,精量播种近些年来在油菜的种植方面得到普遍的认可。排种装置按播种原理一般可分为气力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通过对比国内外气力式直播排种装置研究现状,分析得出国内外水稻和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和排种装置的发展趋势。稻油直播的兼用型气力式排种装置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大豆气力输送的设计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气力输送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气流输送式播种机研究现状 |
1.2.2 排种系统研究现状 |
1.2.3 导流管研究现状 |
1.2.4 分配器研究现状 |
1.2.5 输种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麦种子物料参数测定与建模 |
2.1 引言 |
2.2 气固两相流参数分析 |
2.2.1 小麦种子物理特性 |
2.2.2 小麦种子空气动力学特性 |
2.3 种子建模 |
2.3.1 离散元素法原理 |
2.3.2 小麦种子模型 |
2.3.3 EDEM中种子模型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EM-CFD耦合仿真的导流管结构设计与试验 |
3.1 引言 |
3.2 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
3.2.1 工作原理 |
3.2.2 关键部件 |
3.3 导流管结构设计 |
3.4 基于DEM-Fluent的气固两相流仿真分析 |
3.4.1 气固两相流耦合介绍 |
3.4.2 仿真方法 |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4 优化结构仿真验证 |
3.5 台架试验 |
3.5.1 试验台搭建 |
3.5.2 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鲫鱼流线的分配器结构设计与试验 |
4.1 引言 |
4.2 仿生对象原型分析 |
4.3 鲫鱼流线型轮廓曲线采集 |
4.3.1 逆向工程技术 |
4.3.2 试验样品制备 |
4.3.3 点云数据获取 |
4.3.4 鲫鱼轮廓特征曲线的提取与处理 |
4.4 仿生分配器结构设计 |
4.4.1 分配器压力损失机理分析 |
4.4.2 分配器结构设计 |
4.5 仿生分配器仿真对比分析 |
4.5.1 仿真参数选择 |
4.5.2 建模与边界条件设置 |
4.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6 台架试验 |
4.6.1 试验台搭建 |
4.6.2 试验方案与评价指标 |
4.6.3 试验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分布机理分析与测定 |
5.1 引言 |
5.2 输种管选型 |
5.3 输种管内气流流速分析 |
5.3.1 雷诺数的计算 |
5.3.2 气流流动阻力 |
5.3.3 气流平均流速分析 |
5.4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耦合仿真与测定试验 |
5.4.1 输种管内种子受力分析 |
5.4.2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耦合仿真分析 |
5.4.3 种子速度测定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排种性能验证试验 |
6.1 引言 |
6.2 台架试验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2.3 试验设备 |
6.2.4 试验设计 |
6.2.5 结果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气力与机械充种复合式花生精量排种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精量排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排种器种类及原理 |
1.2.2 国外精量排种器发展现状 |
1.2.3 国内精量排种器发展现状 |
1.2.4 气力与机械辅助充种式排种器发展现状 |
1.2.5 花生精量排种器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花生种子机械物理特性测定 |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花生种子机械物理特性测定 |
2.2.1 种子几何参数的测定 |
2.2.2 种子含水率的测定 |
2.2.3 种子百粒重的测定 |
2.2.4 种子容重的测定 |
2.2.5 种子滑动摩擦角的测定 |
2.2.6 种子滚动摩擦角的测定 |
2.2.7 种子自然休止角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种子物理特性分析 |
2.3.2 种子散粒体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排种器结构设计及排种过程力学分析 |
3.1 排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3.2 协同取种机理解析 |
3.3 关键部件参数设计 |
3.3.1 排种盘直径 |
3.3.2 型孔数和型孔直径 |
3.3.3 机械凸块和排种盘轨道参数 |
3.4 排种过程力学分析 |
3.4.1 充种过程力学分析 |
3.4.2 卸种过程力学分析 |
3.4.3 投种过程力学分析 |
3.4.4 投种轨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排种器仿真分析与性能试验 |
4.1 排种器扰种性能仿真分析 |
4.1.1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4.1.2 仿真结果分析 |
4.2 排种器性能试验 |
4.2.1 试验准备与材料 |
4.2.2 试验内容 |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4 参数优化 |
4.2.5 试验验证 |
4.3 田间验证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排种器关键部件结构优化及试验 |
5.1 排种盘结构优化 |
5.2 驱导自清种结构设计与分析 |
5.2.1 导种轨道曲线设计 |
5.2.2 异形槽设计 |
5.3 充种过程力学分析 |
5.4 排种性能试验与分析 |
5.4.1 试验材料与内容 |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3 参数优化与验证 |
5.4.4 对比试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播种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免耕播种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
1.2.2 宽幅与高速播种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油菜与小麦播种机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
1.2.4 地表作业工况对播种机作业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总体结构与设计方案分析 |
2.3 工作过程及原理 |
2.4 气送式排种系统设计与参数分析 |
2.4.1 气送式排种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
2.4.2 气送式集排器供种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
2.4.3 气送式集排器输种部件设计与参数分析 |
2.4.4 气送式集排器分配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
2.4.5 气送式集排器匀种涡轮设计与参数分析 |
2.5 气送式排肥系统分配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
2.5.1 气送式排肥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
2.5.2 送肥管 |
2.5.3 分配装置主体 |
2.5.4 肥料颗粒与分配装置弹性碰撞过程分析 |
2.6 凿式开沟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
2.6.1 开沟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
2.6.2 凿式曲面设计与分析 |
2.6.3 仿形机构仿形壁弹性形变力学分析 |
2.6.4 开沟装置与土壤仿形互作关系力学分析 |
2.6.5 仿形机构设计与分析 |
2.6.6 导流板 |
2.6.7 覆土弹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送式排种与排肥系统性能仿真试验及其种肥迁移轨迹分析 |
3.1 引言 |
3.2 地表坡度对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工作过程的影响 |
3.3 气送式排种系统排种随机过程分析 |
3.4 排种过程中种子受地表坡度影响的力学及其迁移轨迹分析 |
3.4.1 充种及携种环节种子受地表坡度影响的力学及其迁移轨迹分析 |
3.4.2 投种环节种子受地表坡度影响的力学及其迁移轨迹分析 |
3.4.3 出种环节种子受地表坡度影响的力学及其迁移轨迹分析 |
3.5 基于DEM-CFD的气送式集排器输种部件结构对输种性能影响试验 |
3.5.1 模型建立 |
3.5.2 试验方法 |
3.5.3 结果与分析 |
3.6 基于DEM-CFD的气送式集排器分配装置性能优化试验 |
3.6.1 模型建立 |
3.6.2 试验方法 |
3.6.3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 |
3.7 基于DEM-CFD的气送式排肥器分配装置结构型式对排肥性能的影响 |
3.7.1 仿真模型 |
3.7.2 试验方法 |
3.7.3 结果与分析 |
3.8 基于EDEM的地表坡度对供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影响分析 |
3.8.1 基于EDEM的前后倾斜对供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影响 |
3.8.2 基于EDEM的侧向倾斜对供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影响 |
3.9 基于DEM-CFD的地表坡度对出种性能及种子迁移轨迹影响解析 |
3.9.1 模型建立 |
3.9.2 试验方法与评价方式 |
3.9.3 结果与分析 |
3.10 基于CFD的6 自由度动网格模型的匀种涡轮结构型式对气流场影响 |
3.10.1 仿真方法 |
3.10.2 结果与分析 |
3.11 基于CFD的6 自由度动网格模型的匀种涡轮叶片数量对气流场影响 |
3.11.1 仿真方法 |
3.11.2 结果与分析 |
3.1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关键部件台架试验与改进 |
4.1 引言 |
4.2 基于仿形辊弹性形变的凿式开沟装置开沟性能优化试验 |
4.2.1 试验设备 |
4.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2.3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 |
4.3 基于智能种植机械测试平台的输种部件和分配装置高速排种性能验证试验 |
4.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3.2 试验方案 |
4.3.3 结果与分析 |
4.4 气送式排肥器分配装置排肥性能验证试验 |
4.4.1 试验设备 |
4.4.2 试验方法 |
4.4.3 结果与分析 |
4.5 地表坡度对气送式排种系统供种性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
4.5.1 试验设备 |
4.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5.3 结果与分析 |
4.6 地表坡度对气送式排种系统出种性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
4.6.1 试验设备 |
4.6.2 试验方案 |
4.6.3 结果与分析 |
4.7 匀种涡轮结构型式对受地表坡度影响的排种性能验证试验 |
4.7.1 试验设备 |
4.7.2 试验方案 |
4.7.3 结果与分析 |
4.8 叶片数量对受地表坡度影响的排种性能验证试验 |
4.8.1 试验设备与方案 |
4.8.2 结果与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田间试验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开种沟装置对播种机作业性能影响对比试验 |
5.2.1 试验设备与方案 |
5.2.2 试验评价指标 |
5.2.3 结果与分析 |
5.3 冬油菜和冬小麦田间试验及出苗效果测试与分析 |
5.3.1 试验方案 |
5.3.2 播深稳定性分析 |
5.3.3 出苗效果分析 |
5.3.4 拖拉机轮胎压痕对播深及出苗效果影响分析 |
5.4 春油菜田间试验及出苗效果测试与分析 |
5.4.1 试验方案 |
5.4.2 播深稳定性分析 |
5.4.3 出苗效果分析 |
5.4.4 拖拉机轮胎压痕对播深及出苗效果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课题来源 |
附录B:注释说明 |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的研制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播种施肥技术概述 |
1.3 离散元法在播种施肥研究中的应用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技术路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菜头种子肥料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
3.1 试验内容及材料 |
3.1.1 试验内容 |
3.1.2 试验材料 |
3.2 青菜头种子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
3.2.1 青菜头种子含水率测定 |
3.2.2 青菜头种子三轴尺寸测定 |
3.2.3 青菜头种子千粒重测定 |
3.2.4 青菜头种子密度测定 |
3.2.5 青菜头种子休止角测定 |
3.3 青菜头肥料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
3.3.1 青菜头肥料含水率测定 |
3.3.2 青菜头肥料密度测定 |
3.3.3 青菜头肥料休止角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4.1 农艺要求 |
4.2 整体方案设计思路 |
4.3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
4.3.1 整体方案设计 |
4.3.2 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
4.3.3 机械底盘设计 |
4.3.4 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
5.1 排种机构结构设计 |
5.1.1 排种机构结构 |
5.1.2 排种机构工作原理 |
5.1.3 排种机构工作过程分析 |
5.1.4 种箱设计 |
5.1.5 排种轮设计 |
5.2 排肥机构结构设计 |
5.2.1 排肥机构结构 |
5.2.2 排肥机构工作原理 |
5.2.3 排肥机构工作过程分析 |
5.2.4 载肥箱设计 |
5.2.5 螺旋绞龙设计 |
5.3 种肥混合机构结构设计 |
5.3.1 种肥混合机构结构 |
5.3.2 种肥混合机构工作原理 |
5.3.3 种肥导流管设计 |
5.3.4 种肥混合杯设计 |
5.3.5 挡料盖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离散元仿真分析 |
6.1 离散元法简述 |
6.2 离散元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6.2.1 三维模型的建立 |
6.2.2 颗粒模型的建立 |
6.2.3 离散元仿真参数的选取 |
6.3 播种施肥工作过程的模拟仿真分析 |
6.4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寻优试验 |
6.4.1 试验设计 |
6.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3 工作参数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7.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7.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7.2.1 硬件选型 |
7.2.2 硬件系统搭建 |
7.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7.3.1 相关开发软件介绍 |
7.3.2 主体控制程序软件设计 |
7.3.3 人机交互界面软件设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性能试验 |
8.1 样机试制与装配 |
8.2 信息测试试验 |
8.2.1 光电计数传感器信息测试 |
8.2.2 编码器位移信息测试 |
8.3 台架试验 |
8.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8.3.2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8.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8.4 田间试验 |
8.4.1 试验材料与条件 |
8.4.2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8.4.3 播种施肥作业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机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小籽粒作物播种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小籽粒作物播种国内研究现状 |
1.3 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的设计 |
2.1 设计要求 |
2.2 谷子三轴尺寸测量 |
2.3 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2.4 排种器关键结构设计 |
2.4.1 排种轮结构设计 |
2.4.2 气腔结构设计 |
2.4.3 排种轮型孔尺寸的确定 |
2.4.4 排种轮型孔数量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排种器的仿真与试验 |
3.1 排种器的仿真试验与分析 |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1 排种器建模 |
3.1.1.2 种子颗粒建模 |
3.1.1.3 种子颗粒工厂建模 |
3.1.1.4 EDEM建模 |
3.1.2 评价指标 |
3.1.3 单因素仿真试验 |
3.1.3.1 型孔边长的仿真试验 |
3.1.3.2 型孔深度的仿真试验 |
3.1.3.3 型孔斜度的仿真试验 |
3.1.4 二次正交仿真试验 |
3.1.4.1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
3.1.4.2 结果与分析 |
3.1.4.3 参数优化 |
3.2 台架验证试验 |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2 评价指标 |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的设计 |
4.1 设计要求 |
4.2 穴播器的结构与原理 |
4.3 关键部件的设计 |
4.3.1 滚轮尺寸的确定 |
4.3.2 排种器总成尺寸的确定 |
4.3.3 排种器总成的安装与固定 |
4.3.4 接种盒的设计 |
4.3.5 鸭嘴尺寸的确定 |
4.3.6 鸭嘴弹簧参数的确定 |
4.3.7 种箱的设计 |
4.3.8 传动装置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的试验 |
5.1 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器综合性能台架试验 |
5.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2 评价指标 |
5.1.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2 穴播器排种台架试验 |
5.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2 评价指标 |
5.2.3 单因素试验 |
5.2.3.1 进气口负压单因素试验 |
5.2.3.2 穴播器转速单因素试验 |
5.2.4 二次正交试验 |
5.2.4.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5.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4.3 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整机的设计与田间试验 |
6.1 设计要求 |
6.2 播种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6.3 主要部件的设计与选型 |
6.3.1 机架的设计 |
6.3.2 覆膜辊的设计 |
6.3.3 电动风机的参数计算 |
6.3.4 配套蓄电池的参数计算 |
6.3.5 其他关键部件选型 |
6.4 田间试验 |
6.4.1 试验材料与试验指标 |
6.4.2 试验方法与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全产业链概述 |
2 产前小区播种和种子精细处理技术与装备 |
2.1 小区播种技术与装备 |
2.2 种子精选处理技术与装备 |
3 产中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 |
3.1 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
1)种床整理技术与装备。 |
2)深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 |
3.2 精量播种技术与装备 |
1)单体式精量排种技术与装备。 |
2)集中式精量排种技术与装备。 |
3)无人机播种技术与装备。 |
3.3 收获技术与装备 |
1)分段收获技术与装备。 |
2)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 |
3)饲用收获技术与装备。 |
3.4 病虫草害无人机防治技术与装备 |
4 产后油脂加工技术与装备 |
5 油菜无人农场关键技术与装备 |
5.1 产中作业自动导航技术 |
5.2 漏播检测与实时补种技术 |
5.3 变量播种施肥技术 |
6 技术难点分析与发展趋势 |
6.1 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难点 |
6.2 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
(7)PET回收料气力输送机理及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气力输送简介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2 气力输送技术分析 |
2.1 气力输送研究国内外现状 |
2.2 气力输送系统的工业应用 |
2.3 气力输送系统分类 |
2.3.1 按管道内压强 |
2.3.2 按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状态 |
2.4 本章小结 |
3 PET回收料的气力输送机理研究 |
3.1 输送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流型 |
3.2 输送物料自身的特征 |
3.2.1 物料的形状与尺寸 |
3.2.2 物料颗粒的比表面积 |
3.2.3 物料颗粒的真实密度和堆积密度 |
3.2.4 物料的流动性 |
3.2.5 物料的黏附性和吸湿性 |
3.3 PET回收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
3.3.1 气流作用在物料颗粒上的力 |
3.3.2 沉降速度 |
3.3.3 悬浮速度 |
3.4 气力输送主要参数 |
3.4.1 输送气流流速 |
3.4.2 固气比 |
3.4.3 输送气流流量 |
3.4.4 输送气流流量对固气比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PET回收料气力输送装置设计 |
4.1 PET回收料气力输送工艺流程 |
4.2 装置主要部件设计与选择 |
4.2.1 风机的选择 |
4.2.2 旋转卸料器 |
4.2.3 物料加速装置 |
4.2.4 输送管道的设计 |
4.2.5 除尘器设计 |
4.2.6 接料斗的设计 |
4.2.7 储料仓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输送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
5.1 两相流模型 |
5.1.1 气相控制方程 |
5.1.2 颗粒运动方程 |
5.2 离散相下的曳力模型 |
5.2.1 Ergun和Wen&Yu曳力模型 |
5.2.2 Di Felice曳力模型 |
5.3 湍流模型 |
5.4 输送管道磨损模型 |
5.5 PET输送工况及几何模型建立 |
5.5.1 PET回收料气力输送工况 |
5.5.2 几何模型和控制条件 |
5.6 弯管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5.6.1 弯径比对两相流和弯管的影响 |
5.6.2 输送速度对两相流和弯管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播种机导种技术与装置研究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无约束导种研究进展 |
2欠约束导种研究进展 |
2.1重力式欠约束导种 |
2.2气送式欠约束导种 |
2.2.1直接气送式导种 |
2.2.2分配气送式导种 |
3全约束导种研究进展 |
3.1带式全约束导种 |
3.2点播式全约束导种 |
4技术特色分析 |
5展望 |
(9)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蔬菜种植分布及播种技术 |
1.2.1 蔬菜种植分布与产量 |
1.2.2 蔬菜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
1.3 国内外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
1.3.1 精量排种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
1.3.2 国外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课题来源 |
1.4.2 主要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典型小粒径蔬菜种子物料特性测定研究 |
2.1 试验材料选定 |
2.2 蔬菜种子基础物理参数测定 |
2.2.1 蔬菜种子几何特性 |
2.2.2 蔬菜种子千粒重及密度 |
2.2.3 蔬菜种子含水率 |
2.3 蔬菜种子摩擦特性测定 |
2.3.1 蔬菜种子静摩擦系数 |
2.3.2 蔬菜种子内摩擦角 |
2.3.3 蔬菜种子自然休止角 |
2.4 蔬菜种子力学特性测定 |
2.4.1 蔬菜种子刚度系数 |
2.4.2 蔬菜种子弹性模量 |
2.4.3 蔬菜种子碰撞恢复系数 |
2.5 蔬菜种子自然休止角标定 |
2.6 本章小结 |
3 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设计与分析 |
3.1 排种器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3.1.1 设计要求 |
3.1.2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3.2 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
3.2.1 取种舀勺 |
3.2.2 导控机构 |
3.2.3 动力驱动机构 |
3.2.4 导种机构 |
3.2.5 种箱 |
3.3 本章小结 |
4 排种器作业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
4.1 离散元颗粒模型 |
4.2 离散元仿真软件应用 |
4.2.1 EDEM软件仿真流程 |
4.2.2 EDEM软件在排种器研究中的应用 |
4.3 排种器舀取充种机理分析 |
4.4 离散元虚拟仿真模型建立 |
4.4.1 排种器几何模型建立 |
4.4.2 蔬菜种子离散元模型建立 |
4.4.3 其他参数设定 |
4.5 EDEM虚拟排种仿真试验 |
4.5.1 EDEM虚拟排种过程分析 |
4.5.2 EDEM排种性能单因素试验 |
4.5.3 EDEM排种性能对比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5 排种器台架性能试验研究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5.1.2 试验因素与指标 |
5.2 排种性能优化试验 |
5.2.1 单因素试验 |
5.2.2 多因素试验 |
5.3 小粒径种子适播试验 |
5.4 振动适应性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6 精量播种装置配置与田间性能试验研究 |
6.1 整机配置要求 |
6.2 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
6.3 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
6.3.1 机架机构设计与分析 |
6.3.2 其他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
6.4 田间试验 |
6.4.1 试验材料与条件 |
6.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6.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稻油兼用型气力式直播排种装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发展趋势 |
4 结束语 |
四、大豆气力输送的设计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D]. 李衍军.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气力与机械充种复合式花生精量排种器的研究[D]. 朱彤.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3]油麦兼用型宽幅高速气送式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D]. 王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青菜头播种施肥装置的研制与试验[D]. 阳尚宏. 西南大学, 2021(01)
- [5]气吸辅助机械式谷子穴播机的设计与试验[D]. 寇倩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丁幼春,张青松,黄凰,陈慧,朱龙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2)
- [7]PET回收料气力输送机理及装置的研究[D]. 赵宪冰.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8]播种机导种技术与装置研究进展分析[J]. 廖宜涛,李成良,廖庆喜,王磊. 农业机械学报, 2020(12)
- [9]舀勺式小粒径蔬菜种子精量排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D]. 李杞超.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10]稻油兼用型气力式直播排种装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胡凯,戴亿政,王瑛. 农业工程,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