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臂之力”引起的伤痛(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1](2012)在《创伤·生存·救赎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奥古斯特·威尔逊(1945-200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创作了十部剧本,分别对应二十世纪的每个十年,组成了黑人历史系列剧,将美国黑人近四百年的历史以隐喻的手法浓缩在整个二十世纪中,通过戏剧舞台史诗般地呈现在美国观众眼前。威尔逊的艺术成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从创伤的角度切入,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凯茜·卡茹丝的创伤研究、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等人对于叙述之于创伤的康复功用研究作为主要理论参考,分析研究了威尔逊十部剧作中的创伤、生存和救赎主题。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结合论文研究主题,对威尔逊的生平经历、思想源流与发展、价值取向、作品风格、文学创作及其影响做了介绍与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威尔逊研究状况,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最后分析阐释了当代学界创伤研究状况,指出不同学者的理论洞见为本论文的主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第二章“历史的声音:伤痛的过去”结合学界的创伤理论,从奴役之痛、肤色之痛和大迁移之痛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威尔逊的十部系列剧是如何艺术地再现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种种历史创伤。在威尔逊看来,身为“奴隶后裔”,必须直面“祖先为奴”这一历史事实。他以隐喻的手法将美国黑人的奴役历史浓缩到《乔·特纳来了又去了》剧卢米斯一家的生逢遭际之中,使观众感受到曾经的奴役伤痛依然如影随形地潜藏在美国黑人的内心深处。威尔逊认为,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使美国黑人在事实上被机会与平等拒之门外,黑人才华遭到剥削和扼杀,梦想破灭。通过《莱尼大妈的黒臀舞》剧中各种人物的现实遭遇、尤其是主人公莱维的悲剧性结局,威尔逊揭示了无法跨越的种族边界给美国黑人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在威尔逊看来,黑人大迁移是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大迁移使黑人远离了他们的南方黑人文化之根,注定是一种难以成活的移植。在他的历史系列剧中,这种希望之乡的绝望之痛渗透在城市黑人贫民窟恶劣的生存环境与黑人人物的言行举止之中。通过系列剧中一幕幕历史创伤场景的再现,威尔逊使读者/观众听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声音。第三章“文化的力量:生存的策略”从布鲁斯音乐、黑人文化仪式和故事讲述三个方面,结合创伤研究关于叙述对于创伤康复的意义,分析探讨了威尔逊系列剧中的黑人文化是如何赋予美国黑人在创伤中坚强生存的动力支持。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中渗透了布鲁斯音乐,这些剧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布鲁斯的深刻思想内涵以及布鲁斯对于美国黑人生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对于剧中人物来说,布鲁斯音乐是他们共同的交流方式,是愈合他们精神创伤的疗伤工具。通过布鲁斯音乐,他们将不可言说的言说出来,赋予他们的生活以目的和希望。威尔逊认为,仪式在美国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剧作中,面临生活困境、遭遇各种创伤的黑人人物往往通过举行各种仪式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生命动力。对于威尔逊而言,这些仪式既是美国黑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支撑他剧中人物坚强生存的精神力量。在黑人文化传统中,讲故事是一种传授生存的艺术。威尔逊将美国黑人的人生经验浓缩到《篱笆》剧中特洛伊讲述的各种故事中。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既宣泄了黑人们心中的创伤,又传授给他们生存的策略,使他们能够直面残酷现实,在一个并不友善的社会环境中坚强地生存下来。第四章“心中的上帝:救赎的途径”从对白人上帝的拒绝、黑人精神导师的指引和黑人勇士的榜样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威尔逊系列剧中的黑人人物是如何通过自我救赎实现自我发展。在威尔逊的系列剧中,白人上帝不仅对黑人的苦难漠然视之,而且还是白人施虐者的同谋。黑人要想实现自我发展,必须依靠自我救赎。昂特·埃斯特,这个被威尔逊视作系列剧中最重要的黑人人物,她既是美国黑人历史记忆和集体智慧的象征,又是黑人种族自信力的化身。在昂特·埃斯特指引之下,剧中黑人寻求到了自我救赎的途径。在威尔逊看来,黑人勇士是美国黑人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通过对黑人勇士精神始终如一的不懈追寻和再现,威尔逊为剧中黑人提供了一条实现自我发展的救赎途径。第五章为结论。威尔逊对于历史创伤的书写不是为了控诉,而是出于对当下黑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反思。再现黑人所遭受的诸多历史创伤,并非仅仅为了使这些创伤远离美国黑人,更是为了使它们不再发生在任何其他人身上。黑人文化赋予美国黑人在创伤中坚强生存的精神力量。它特殊的形成过程对于人类生存困境具有正面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这种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对于改善人类生存境况有着不言自明的存在价值。再现创伤也是为了直面创伤和接受创伤,不再把创伤记忆当作现实生活中自我沉沦的说辞。实现自我发展的救赎途径在于自我内心的强大和具有责任、勇气、机智和自强的勇士精神。通过运用黑人经验来描绘出人类如何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努力和斗争,威尔逊史诗般的黑人历史系列剧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族群范围,上升到了一种普世人文关怀的高度,透露出作者所怀有的深刻人文意识。
王小鹰[2](2009)在《长街行》文中指出引章深巷浅弄斜晖静,闲门繁户梧桐疏。早春时节的黄昏,暮霭是从弄堂水泥板地的缝罅里,从石库门台阶边的苔藓里,从青砖围墙上隔年蔷薇花的茎蔓里,丝丝缕缕地升起来的,晚风横一抹竖一抹,暮霭便渐次晕染开去,一分一寸地罩没了一幢楼,又罩没了一幢楼。
约翰·格里森姆,郭坤[3](1997)在《超级说客》文中提出《超级说客》(The Rainmaker)是美国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里森姆的第六部法律小说,1995年4月出版后,位于当年美国十大畅销书之首。小说通过一件医疗保险索赔案,揭露了保险公司的欺诈行径和某些律师的钻营伎俩,反映了美国一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凄凉,以及在金钱制约下医道的沦丧。
魏光焰[4](2004)在《风尘邂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上篇1.现场逃逸中国人是一个最不愿出远门的民族。“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不在,只要妻子还在,你未必就走得理直气壮。桥梁隧道工程学校每年是有惯例的,在铁路上就沾着这点光:外出可以开公免乘车证,俗称“免票”,就是坐火车不掏钱。愿意捎带办点公差的来回食宿还补贴,相当于公费旅游。即使这样,林思铎的妻子汉秀还是千个怀疑万个幽怨,经过冷酷的坚持,林思铎总算获得了这个暑假的出差权。昨天这个时候,他还在凉爽的竹床上尽丈夫的义务安抚他即将“独守空房”的女人。尽管离家最多只有一个月,但是这个月意义非凡,按照妻子的说法,这应该是他们的蜜月。因为工作八年结婚五年,单位总算分给他们一套房子。似乎对女人来说,婚姻只在有了自己
蒋子丹[5](2011)在《囚界无边》文中研究指明01市看守所新任狱医沈白尘,拎着拖箱一步跨进囚车里,脸色有些难看。上岗第一天,他搭囚车去报到,本来说好坐驾驶室,临上车发现里边已经没有位子,要走只能和嫌犯一起坐在车厢里,沈白尘被这个临时的变故搞得很不开心。
袁嘉敏[6](2020)在《《想幸福?那就养猫吧!》日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想幸福?那就养猫吧》中,作者桦木宏通过与读者分享与7只流浪猫一起生活的经验和体会,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养猫带来的众多益处。根据该书具体内容,可将其归属于生活休闲类阅读文本。本报告以《想幸福?那就养猫吧》第一、二章的内容为考察对象,结合语言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从语言层面的翻译和语境层面的翻译两个方面出发,对日文标题、词汇(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与文化负载词等)以及句子(长定语句与省略句)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在语言顺应论的指导下,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来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三大问题,以期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降低阅读障碍,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流畅舒适的阅读体验。同时,检验语言顺应论对休闲类文本翻译的解释作用和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翻译任务背景与内容,翻译报告主要内容和意义加以说明。主要介绍翻译文本的选取背景和选材内容、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研究意义。第二章则是对翻译任务过程的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如文本内容的具体分析、翻译进度安排以及翻译难点与解决对策的详细说明。第三章为翻译理论基础,先是阐述语言顺应论的基本观点、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大特性以及语境因素、语言结构、动态顺应和意识凸现程度的四个研究角度,再介绍顺应论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最后说明休闲类文本翻译与顺应论的关系。最后,第四章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重点,从语言层面的翻译和语境层面的翻译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检验顺应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解释作用和指导意义。在标题翻译上,选择了语境中的认知环境、心理世界等因素作为研究角度,采取了删减、词性转换和增加标点等方式。在词汇翻译上,主要运用了直译释义法、意译法等,对词汇语义作出动态顺应选择。而在句子翻译上,主要通过语句衔接和语序重组两种方式对语言结构进行动态顺应。第五章是翻译实践总结,分为收获和不足两个部分,归纳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收获与启示,并说明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苏燕飞[7](2015)在《一个女教师的坎坷历程(上下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集1.苏家日字幕:1970年。屋内,母亲李英在屋里桌子上摆放祭品。屋外,门口两边贴着对联,门边,小苏运手里拿着一个小灯笼在看着父亲苏昌和哥哥们。父亲拿着一大卷鞭炮,大哥苏龙帮着拉开在门前摆成一条龙,二哥苏旺拿着竹条点着火准备点火放鞭炮。鞭炮响了,小孩子们欢笑起来。2.农房前空地日苏运和一群小孩子们在玩耍。苏运站在孩子们面前,用手挨个点
汤姆·墨菲,冯锋,闻远,叶怀德,王隆生[8](1991)在《白豹王座》文中研究表明中东地区是目前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各派政治力量聚集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剧。最近的海湾战争,更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地区,人们在看到大量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迫切地希望看到文学作品对这一地区各种矛盾冲突的艺术再现。《白豹王座》是西方作家描写中东题材的作品中较为严肃的一部。作品以海湾地区富产石油的某王国为背景,比较客观地表现了各种矛盾在这里的交织,各种力量在这里的较量。与西方同类作品相比,《白豹王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讴歌了人民的力量,表现了这支力量在决定这个地区命运的斗争中所起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外,作者笔下所展开的一幅幅海湾沙漠王国的风情画卷,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都为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本文根据TomMurphy 的《The Panther Throne》译出。
鲁小艳[9](2017)在《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文中研究指明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r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先锋派戏剧浪潮。它在英国剧坛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暴力叙事方式、直面现实的尖锐主题、极端的舞台呈现,迅速引起欧美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热议。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是伴随着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翻译家胡开奇在《戏剧艺术》2004年第4期上发表的《萨拉·凯恩与她的直面戏剧》一文,而广泛进入大众视野的。此后的12年(2005—2017)间,直面戏剧剧作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上演一百余场(其中经典剧目反复巡演),每年都有不同的直面戏剧作品被搬上舞台。本论文以直面戏剧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基本方法,辅之于接受理论、实证研究、文本细读等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批评研究、舞台搬演等接受状况以及对中国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的启示与反思进行系统考察。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在广泛细致阅读直面戏剧文本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直面戏剧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所表现的家庭、社会、哲学主题以及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当代意义进行深入阐述;并将萨拉·凯恩、马克·雷文希尔、马丁·麦克多纳、安东尼·尼尔逊四位直面戏剧代表作家的创作放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剧场语境中进行审视,对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成就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直面“暴力”、直面“孤独”、直面“真相”、直面“人性”分别是他们创作的特色和成就所在。第二章,立足于比较文学译介学相关理论,通过笔者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主要译者胡开奇以及其他戏剧工作者的采访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力求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译介接受线索,研究直面戏剧在中国译介的原由和过程;并以《4:48精神崩溃》为典型文本,对译介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本舞台语言的动作性、反复等修辞手法、习语、时态句式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将核心刊物作为评价标准,运用文学地理学等理论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及性能阶段化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结合对直面戏剧搬演导演的实地访谈资料,将演出频率最高的《4:48精神崩溃》、《偷心》、《枕头人》等剧,分不同导演版本进行系统化整理与阐述。通过探索不同版本的搬演概况、导演构思、舞台呈现,总结直面戏剧在中国舞台搬演的异质化特征。余论部分,对直面戏剧对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意义进行思考,认为直面戏剧的接受为当代中国戏剧提供了直面当代人精神危机的道德勇气,给当代话剧创作提供了艺术与美学意义上的助力和借鉴,并促使艺术家将视野聚焦个体生命,在对个体生命本体意义的思索和追问中,促成当代人的精神救赎与道德回归。直面戏剧的中国接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主体对西方异质文化接受的典型个案,反映出当代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更新、重构“自我”的积极态势。直面戏剧的“直面”精神特质,是它能够被接受的首要原因,它在中国究竟还能走多远,这将是论题后续追踪研究的课题。
蒋子丹[10](2012)在《囚界无边》文中指出1市看守所新任狱医沈白尘,拎着拖箱一步跨进囚车里,脸色有些难看。上岗第一天,他搭囚车去报到,本来说好坐驾驶室,临上车发现里边已经没有位子,要走只能和嫌犯一起坐在车厢里,沈白尘被这个变故搞得很不开心。他砰的一声把车门关上,听任法警从外边将门锁了,举手投足刻意显出一种狠劲儿。
二、“一臂之力”引起的伤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臂之力”引起的伤痛(论文提纲范文)
(1)创伤·生存·救赎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奥古斯特·威尔逊和他的美国黑人历史系列剧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析 |
第三节 当代创伤研究与美国黑人历史创伤 |
第四节 论文章节概述 |
第二章 历史的声音:伤痛的过去 |
第一节 挥之不去的过往——奴役之痛 |
第二节 无法跨越的边界——黑色之痛 |
第三节 希望之乡的绝望——迁移之痛 |
第三章 文化的力量:生存的策略 |
第一节 创伤的宣泄——黑人音乐 |
第二节 生存意识的强化——黑人文化仪式 |
第三节 语言的力量——故事讲述 |
第四章 心中的上帝:救赎的途径 |
第一节 白人上帝——救赎的拒绝 |
第二节 精神导师——方向的指引 |
第三节 黑人勇士——实践的榜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6)《想幸福?那就养猫吧!》日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任务背景与内容 |
1.1.1 任务背景 |
1.1.2 任务内容 |
1.2 翻译报告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第2章 翻译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文本内容分析 |
2.1.2 翻译进度安排 |
2.1.3 相关着作与资源支持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审校 |
2.3.1 校对与反思 |
2.3.2 翻译难点与解决对策 |
第3章 顺应论与休闲类文本翻译 |
3.1 顺应论的基本观点 |
3.2 顺应论与翻译 |
3.3 休闲类文本翻译与顺应论 |
第4章 翻译实例分析 |
4.1 语言层面的翻译 |
4.1.1 语句衔接 |
4.1.2 语序重组 |
4.1.3 直译与意译 |
4.2 语境层面的翻译 |
4.2.1 基于认知环境 |
4.2.2 基于心理世界 |
4.2.3 基于阅读期待 |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收获与启示 |
5.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非直接引用) |
附录一: 翻译实践原文 |
附录二: 翻译实践译文 |
致谢 |
(7)一个女教师的坎坷历程(上下集)(论文提纲范文)
上集 |
1. 苏家日 |
2. 农房前空地日 |
3. 一组镜头 |
4. 桥头学校教室晨 |
5. 苏运家日 |
6. 苏家上房日 |
7. 建筑工地日 |
8. 苏家傍晚 |
9. 苏家夜 |
10. 桥头初级中学傍晚 |
11. 山坡上傍晚 |
12. 苏家夜 |
13. 苏家日 |
14. 山坡上傍晚 |
15. 山路傍晚 |
16. 苏家夜 |
17. 山坡上傍晚 |
18. 苏家日 |
19. 田园水沟日 |
20. 回家路上日 |
21. 田园日 |
22. 中火岭日 |
23. 半山腰日 |
24. 地道里日 |
25. 山顶日 |
26. 桥初级中学球场夜 |
27. 防震棚日 |
28. 防震棚教室日 |
29. 校长办公室日 |
30. 数学班教室日 |
31. 校长办公室日 |
32. 路上日 |
33. 学生饭堂日 |
34. 高二七班教室日 |
35. 张老师宿舍傍晚 |
36. 学生宿舍日 |
37. 田园日 |
38. 官中学日 |
39. 苏运家日 |
40. 洞镇车站日 |
41. 车站供销社日 |
42. 洞中学校园日 |
43. 校长办公室日 |
44. 教职工宿舍日 |
45. 高一7班教室晨 |
46. 田边小路傍晚 |
47. 会议室夜 |
48. 苏运宿舍日 |
49. 饭堂日 |
50. 会议室日 |
51. 田园傍晚 |
52. 教职工饭堂日 |
53. 苏运宿舍日 |
54. 苏运宿舍日 |
55. 学校水井旁日 |
56. 操场夜 |
57. 教职工饭堂傍晚 |
58. 苏运宿舍日 |
59. 小河边傍晚 |
60. 实验室日 |
61. 县城日 |
62. 宝山公园 ,日 ,外 |
63. 苏运宿舍日 |
64. 车站日 |
65. 苏运宿舍傍晚 |
66. 车站日 |
67. 苏运宿舍日 |
68. 田园傍晚 |
69. 苏运宿舍夜 |
70. 河边傍晚 |
71. 收发室日 |
72. 车站日 |
73. 镇小学日 |
74. 镇上日 |
75. 杨栋家傍晚 |
76. 县城公园日 |
77. 教室日 |
78. 苏运宿舍夜 |
79. 茂市第三中学日 |
80. 校长办公室日 |
81. 苏运宿舍日 |
82. 省进修学院走廊日 |
83. 学院学生处日 |
84. 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日 |
85. 茂湛学院傍晚 |
86. 学院会堂夜 |
87. 苏运宿舍夜 |
88. 学校饭堂夜 |
89. 学校饭堂夜 |
90. 苏运父母家日 |
91. 医院日 |
92. 医院手术室门外日 |
93. 医院病房夜 |
94. 教室日 |
95. 学院饭堂傍晚 |
96. 郊外路上日 |
97. 小山坡日 |
98. 学院球场傍晚 |
99. 苏运宿舍夜 |
100. 桂林风景区日 |
101. 图书馆日 |
102. 阅览室夜 |
103. 阅览室门外夜 |
104. 茂夏酒楼夜 |
105. 苏运宿舍夜 |
106. 苏运宿舍夜 |
107. 苏运宿舍夜 |
108. 电影院门口夜 |
109. 苏运宿舍夜 |
下集 |
110. 湖茶楼夜 |
111. 结婚新房夜 |
112. 公园夜 |
113. 苏运家晨 |
114. 苏运家日 |
115. 苏运家日 |
116. 苏运家日 |
117. 苏运家日 |
118. 市场晨 |
119. 苏运家日 |
120. 医院妇产科日 |
121. 苏运家晨 |
122. 路上晨 |
123. 教室日 |
124. 苏运家日 |
125. 医院妇科病房傍晚 |
126. 苏运家日 |
127. 苏运父母家日 |
128. 苏运家日 |
129. 医院急诊室日 |
130. 苏运家傍晚 |
131. 医院病房夜 |
132. 市N中学会议室日 |
133. 初二(3)班教室日 |
134. 实习组临时办公室日 |
135. 校长办公室日 |
136. 市N中学会议室日 |
137. 教室日 |
138. 学校门口日 |
139. 苏运家日 |
140. 苏运家夜 |
141. 苏运家日 |
142. 苏运家日 |
143. 苏运新居日 |
144. 医院妇科日 |
145. 教室日 |
146. 家电维修店日 |
147. 路上日 |
148. 教室日 |
149. 茂湛学院工会娱乐室夜 |
150. 苏运家夜 |
151. 小学门口日 |
152. 苏运家日 |
153. 苏运家日 |
154. 苏运家夜 |
155. 苏运家夜 |
156. 苏运家晨 |
157. 学院教室日 |
158. 苏运家夜 |
159. 苏运家夜 |
160. 苏运家夜 |
161. 系办公室日 |
162. 实验室夜 |
163. 苏运家夜 |
164. 工会娱乐室夜 |
165. 路上夜 |
166. 苏运家夜 |
167. 小学门口日 |
168. 苏运家夜 |
169. 苏运家夜 |
170. 苏运家夜 |
171. 幼儿园日 |
172. 一组镜头 |
173. 苏运家夜 |
174. 法院民事庭日 |
175. 系办公室日 |
176. 苏运家日 |
177. 海滩日 |
178. 系办公室日 |
179. 学院日 |
180. 苏运母亲家日 |
181. 桔周大酒店日 |
182. 学院人事处日 |
183. 教室日 |
184. 茂湛学院礼堂日 |
185. 苏运家日 |
186. 苏运家夜 |
187. 苏运家日 |
188. 苏运家夜 |
189. 苏运家日 |
190. 苏运家夜 |
191. 苏运办公室日 |
192. 苏运家夜 |
193. 苏运家日 |
194. 苏运家夜 |
195. 一组镜头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文献评述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直面戏剧”的当代社会悲剧创作 |
第一节 直面戏剧诞生的语境 |
一、欧洲传统戏剧暴力基因的历史传承 |
二、当代英国戏剧暴力对抗元素的吸收接纳 |
三、宽松包容的戏剧生态环境滋养 |
第二节 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及思想艺术特征 |
一、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 |
二、直面戏剧的思想、艺术特征 |
(一) 直面戏剧的基本主题 |
(二) 直面戏剧的艺术特征 |
(三) 直面戏剧的当代意义 |
第三节 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
一、直面“暴力”:萨拉·凯恩戏剧研究 |
(一) 暴力与自我救赎 |
(二) 经典的解构与自我重构 |
(三) 身份的渴求与自我毁灭 |
二、直面“孤独”:马克·雷文希尔戏剧研究 |
(一) “消费文化”的戏讽 |
(二) “酷儿文化”的密切关注 |
(三) 艾滋病的现代隐喻 |
三、直面“真相”:马丁·麦克多纳戏剧研究 |
(一) 质疑爱尔兰身份的“真相”之困 |
(二) “亲密关系”的深层探索。 |
(三) 儿童暴力的“真相” |
四、直面“人性”:安东尼·尼尔逊戏剧研究 |
(一) 黑暗灵魂的探索 |
(二) 童年意象的塑造 |
(三) 异化主题的重解 |
五、直面剧场下的《摧毁》解读 |
第二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
一、当代人的精神危机——“直面”是一种态度 |
二、当代戏剧译介之惑——文学性VS舞台性 |
三、将作者拉向观众——落脚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
四、关于胡开奇翻译文本中几个问题的具体探讨 |
第二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研究 |
一、积蓄期——直面戏剧在中国的初探性研究(2004—2010) |
二、深入发展期——直面戏剧的开拓性研究(2010年至今) |
三、关于直面戏剧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
第三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搬演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搬演的接受语境 |
一、泛娱乐化的戏剧市场 |
二、当代剧场展示的景观化潮流 |
三、身体转向的现代病灶 |
第二节 《4:48精神崩溃》在中国的搬演 |
一、《4:48精神崩溃》——全球首演版 |
二、写意的人文关怀——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 |
三、道德休克的治疗——德米特里版《4:48精神崩溃》 |
四、多维度的严肃思考——港台版《4:48精神崩溃》 |
第三节 《偷心》在中国的搬演 |
一、《偷心》舞台剧的全球演出及银幕版 |
二、都市情感的解剖——蒋维国版《偷心》 |
三、情欲的黑色调侃——雷国华版《偷心》 |
四、小结 |
第四节 《枕头人》在中国的搬演 |
一、《枕头人》——全球首演版 |
二、强迫式的精神手术——周可版《枕头人》 |
三、商业化的哥特式惊悚——刘方祺版《枕头人》 |
四、小结 |
第五节 直面戏剧其它重要作品在中国的搬演 |
一、相互消耗的亲情——张彤版《丽南山的美人》 |
二、对与错的重新思考——周可版《审查者》 |
三、本节小结 |
第六节 鼓楼西剧场对直面戏剧的搬演 |
小结 |
余论: 直面戏剧带给中国当代戏剧的哲思与启示 |
一、“直面”戏剧危机的道德勇气 |
二、借用“他者”的美学探索 |
三、艺术视野与创作基点的个体转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直面戏剧在中国演出情况年表 |
附录B: 直面戏剧作家、作品中译资料年表 |
附录C: 直面戏剧相关翻译、演出采访录 |
(一) 特罗扬版《4:48精神崩溃》演出采访(节选) |
(二) 刘方祺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三) 周可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四) 直面戏剧剧本译者采访 |
(五) 当代着名导演张献访谈(节选) |
(六) 国际着名戏剧理论家马文·卡尔森访谈 |
附录D: 演出场记及演出剧本等相关资料 |
(一) 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场记(2006年) |
(二) 蒋维国版《偷心》台位记录表(2005年) |
附录E: 西尔兹《直面戏剧:英国戏剧的今天》选译 |
附录F: 直面戏剧剧本选译 |
(一)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复译) |
(二) 马克·雷文希尔《手袋》(首译) |
(三) 马克·雷文希尔《购物与纵欲》(首译) |
(四) 马克·雷文希尔《浮士德已死》(首译) |
附录G: 直面戏剧代表作《荒凉西部》演出本(笔者实践作品)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一臂之力”引起的伤痛(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伤·生存·救赎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作品研究[D]. 李燕. 苏州大学, 2012(09)
- [2]长街行[J]. 王小鹰. 长篇小说选刊, 2009(05)
- [3]超级说客[J]. 约翰·格里森姆,郭坤. 译林, 1997(01)
- [4]风尘邂逅[J]. 魏光焰. 中国作家, 2004(11)
- [5]囚界无边[J]. 蒋子丹. 作家, 2011(23)
- [6]《想幸福?那就养猫吧!》日汉翻译实践报告[D]. 袁嘉敏.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7]一个女教师的坎坷历程(上下集)[J]. 苏燕飞. 电影文学, 2015(03)
- [8]白豹王座[J]. 汤姆·墨菲,冯锋,闻远,叶怀德,王隆生. 译林, 1991(04)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D]. 鲁小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10]囚界无边[J]. 蒋子丹.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