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宋笔记语辞札记——读《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语辞备考录》(论文文献综述)
杨梅[1](2021)在《叶梦得笔记小说词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曾婉[2](2018)在《从《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的研究特色看王锳的治学观》文中研究指明王锳的《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在语料的选取、例证的引用及收录内容上都很有特色。从此书的研究特色来分析,作者不拘一格、认真严谨、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的治学观念堪称后世楷模,发人深省。
王景东[3](2018)在《《渑水燕谈录》专科词汇研究》文中提出《渑水燕谈录》是北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由王辟之辞退官场告老还乡后根据自己多年的所见所闻着述的一部史料笔记,内容纷繁多样,涉及帝王政事、官制时事、奇闻轶事、民间杂事、书画音乐等各个方面。虽然有些内容的真实度不高,但不会抹去《渑水燕谈录》的价值,尤其在语言学方面,大量宋代词语的记录为宋代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为词典编纂和词义训诂提供了书证,可以说价值深远。阅读本书时,发现大量的专科词汇,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和考释可以挖掘该书的语言学价值,同时对词典编纂和修订也有一定意义。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渑水燕谈录》中的科举词汇。从专科词汇之科举词汇的角度对《渑水燕谈录》中的科举词汇进行分类考释,包括考前准备词汇、革弊词汇和放榜词汇等,有利于考察词汇在宋代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古代科举文化的了解。第二章《渑水燕谈录》中的皇室词汇。从专科词汇之皇室词汇的角度对《渑水燕谈录》中的皇室词汇进行分类考释,包括皇家礼仪词汇、皇室行为词汇和帝王用品词汇等,有利于加强对古代皇室的了解、考察部分词汇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第三章《渑水燕谈录》中的丧葬词汇。我们从专科词汇之丧葬词汇的角度对《渑水燕谈录》中的丧葬词汇进行分类考释,包括墓葬词汇、丧服词汇和服丧词汇等,有益于从词汇的角度探析源流,分析词汇的演变发展,了解古代丧葬文化。第四章《渑水燕谈录》中的其他专科词汇。我们将其余相对具有考释价值的专科词汇集中于一章,在穷尽式的搜集后选择相对有考释价值的词汇进行考释,挖掘《渑水燕谈录》中专科词汇的语言学价值。第五章《渑水燕谈录》词汇对《汉语大词典》补充。以《渑水燕谈录》中的部分词汇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订正。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渑水燕谈录》中的词汇进行归类研究,发现对《渑水燕谈录》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从更多的角度、用更多的研究方式发掘这本笔记小说中的语言学价值。
钟虹[4](2018)在《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的发掘与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以《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为主要调查对象,对散见于宋代笔记中考辨、论说俗语词的有关资料进行盘点、发掘,尽可能表而出之,并在训诂学、词汇学的学术视野下对其进行整理和阐释,以期挖掘并展现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的学术价值。本文共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系统梳理了关于历代笔记语言学价值的已有认识,阐述了宋代笔记材料的突出特点,论述了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的学术价值。目前学界对“俗语词”有不同的界定和处理方式,本章在比较分析之后,阐明了我们认定宋代笔记俗语词的方式方法。最后在全面梳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第二章从俗语词时空存现的维度梳理和阐释了宋代笔记中的相关研究性资料。宋代笔记对俗语词的地域性、时代性等问题多有讨论,检视和探究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基本认识:(一)俗语词分布的地域极为广泛,大而言之,有南、北之分;从南方、北方同实异名的俗语词,可以看出两大地域风土人情的差异;从俗语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宋代方言已大致形成与今天类似的南北差异;南、北方言有着较明显的内部差别。宋代社会主流仍以雅言古语为贵,对来自民间口语的词汇仍持鄙薄的态度,但不少宋代开明文人时常把一些来自民间口语和不同地域方言的俗语词载入笔记文献,甚至为一些俗语词寻求文献书证,这实际上是宋代文人通过语言实践来提升俗语词的语言地位和消除交际障碍而作的积极努力。(二)宋代笔记作者比较关注一些俗语词的出处或来源,常常引经据典,考溯一些俗语词产生的时间,这为后世学人继续求证一些俗语词的产生年代提供了便利,由此也可了解宋代俗语词的历史传承情况。(三)俗语词历时更替的速度很快,其更替有时甚至发生在宋代方言和通语之间的词汇竞争当中。宋代俗语词的词汇更替,受到了语言自身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民族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第三章讨论宋代笔记对俗语词理据的揭示情况。结合宋代笔记中有关俗语词理据的论说资料,简要总结了宋代笔记在俗语词理据解说上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本章又把宋代笔记所揭示的俗语词理据大致归纳为特征、替代、摹声、习俗、典故、禁忌等类型。以往有些关于理据的认识不够科学,有些概念未作必要区分。本文认为,在分析俗语词的理据和整理笔记中有关论说资料时,要注意区分造词理据和构词理据的不同,分清笔记作者关于理据分析方法的论说和俗语词自身的造词理据、造词理据的影响因素等不同角度;以往有些研究者对此多未作明确区分,导致对俗语词理据类型的总结稍显混乱。有些俗语词理据较为复杂,在考释认定上仍有争议,值得今后继续深入探讨。第四章探讨宋代笔记对俗语词词义的训释情况。通过考察释义性资料,梳理了宋代笔记训释俗语词词义的常用术语:结合传统训诂学理论,重点讨论了宋代笔记中俗语词释义的两种方式——直训、义界。本章还利用相关笔记材料,分析了俗语词词义的历时演变情况,发现宋代俗语词常有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和色彩义的变化等情形,有些俗语词的词义演变带有一定复杂性和倾向性。最后分析了影响俗语词词义演变的因素,包括修辞引申、词义虚化(由具体到抽象)以及短语词汇化等语言因素和社会背景、社会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宋代笔记提供了切合当时实际语言状况的丰富口语语料,是语言本体研究所珍视的重要语料来源,也是备受珍视的语言文字学史研究材料。宋代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重要节点,了解宋代俗语词的具体状况,可以为宋代汉语的历史分期提供俗语词方面的语言证据,可以为探索汉语词汇发展规律、语义语源、宋代方言差异提供丰富的历史语料,可以窥察宋代社会风土民情和宋代文人雅俗观念变化,发挥俗语词在宋代文学、民俗、历史等研究方面的价值,可以对辞书编订、语文教学、文献阅读、训诂理据等提供实际帮助。
王中宇[5](2017)在《六十部宋人笔记科举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人笔记是文人群体所着的具有随笔性质的散文文集。它具有丰富性、全面性、真实性、口语化程度高等特点,保存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揭示了语言材料的真实面貌,是近代汉语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语料来源。同时,宋人笔记数量繁多,语体文白雅俗共存,题材广泛,内容驳杂,涉及朝野见闻、典章制度、文人轶事、史实杂记和民情风俗等领域,而众多笔记记录最多内容是科举制度,几乎每部宋人笔记都会详实地记载相关的科举事迹,保留了正史文献疏漏的科举词汇。可见,宋代文人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之深。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生命历程,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鼎盛于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在各个朝代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其中宋代科举制度因处于变革时期最具特色。因此,本文从浩瀚的宋人笔记中选取与科举内容相关联的笔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统计与逐类分析相结合、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相结合、语素场理论与义位分析相结合、俗语研究与文化阐释相结合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宋人笔记中出现的科举词汇进行科学严谨地整理、分类、归纳、演绎、分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详尽细致地描写宋人笔记出现的科举新词。以《汉语大词典》为新词的参考标准,以宋人笔记为唯一或首例的视为新词、以同时代的文献及书证略晚亦视为新词,探析新词产生的途径及理据,进而分析宋代笔记中科举新词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整理宋人笔记中出现的旧词新义位的科举词汇。参考《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和义位引例,将宋代笔记为首例的、引用同时代文献的视为新义;书证略晚或失收的义位,也视为新义。从社会外在原因和语言内部的词性转变、词义引申等途径分析新义位的成词理据。第三部分,主要利用语言学的语义场和语义特征理论对对科举词汇成员进行系统地分类。从词汇意义的角度,将科举语义场成员分为科员词子语义场、科目词子语义场、科场词子语义场、科试词子语义场、科榜第词子语义场和科弊词子语义场。
宋冠华[6](2016)在《《唐摭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唐摭言》是五代王定保所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全书七万多字,记载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唐代文人墨客的逸闻趣事。唐五代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上承中古汉语下接近代汉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以及一些特殊的词汇现象。而笔记小说的涉及面广、口语化强、驳杂兼收的特点为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很好地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唐摭言》为研究对象,对该书的词汇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该书存在的文献价值,以及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主要对《唐摭言》的作者、版本、文献价值、研究概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梳理。第二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唐摭言》的词汇特点,包括大量的科举词汇和唐五代常用词汇,这也体现了该书作为一部专门记录唐代科举制度的特殊性。第三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唐摭言》的文献价值,包括古籍整理与校勘、词典的编纂与修订、科举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第四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唐摭言》存在的新词新义,通过与同时期与之前的作品比较,找出其发展规律。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统计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个层面展开研究。通过初步研究说明《唐摭言》还有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做,从而进一步指出该书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王中宇[7](2016)在《《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科举词汇考释》文中认为《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一部搜罗宏富、训释精当的口语词汇着作,对200余种唐宋史料笔记中出现的新词新义进行考释探讨,后附九十一条"语辞备考录"。对"语辞备考录"中"打冒氉""魁""蓝罗""蓝缕""襕缕""烧尾""无籍""精切"8个词进行考释。
胡丽珍,雷冬平[8](2014)在《释“搭猱”》文中指出王锳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2001第二版)中有一个"语辞备考录",其中有近百条备考词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唐宋笔记语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搭猱"(2001:256)一词即为其中之一,转引如下:《能改斋漫录》卷二"搭猱"条:"俗以不情者为搭猱,唐人已有此语。周颛处士答宾从绝句云:‘十载文章敢惮劳,宋都回鹢为风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爱搭猱。’"《能改斋漫录》是南宋吴曾撰写的笔记集,
申思[9](2012)在《《昭通方言疏证》辨补》文中认为《昭通方言疏证》初撰於1921年,主要以姜亮夫先生的母语昭通方言为研究对象,历六十年而成书。全书约二十余万字,仿《尔雅》体例展开,凡四十卷,分作“释词、释天、释地、释人、释衣服、释饮欲食、释宫室、释器用、释博物”等九部四十二类。作者继承了清代小学的优良传统,引经据典,详细考证,力求本字,且深入探索词义演化的轨迹,疏证昭通方言词2000多条。《疏证》引用了大量近代白话文献,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近代汉语考释可资借鉴之处不少。然而,由於受时代等因素的局限,全书暴露了很多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误把通语当作方言而录之;有些词条多次出现且前後不一;某些词条对本字的考证或明显不当、或过於牵强、或辗转成其说;有些词条仅是记音,未加以考证;句读错误、引文纰漏频繁出现。本文在笔者能力所及之内,对以以上问题作了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商榷、辨补、考察,并对《疏证》未及的一些昭通方言词语作了续考,其中辨补、商榷补证150条,存疑备考17条,续考23条。
王海平[10](2010)在《试说宋代词汇研究的得与失》文中提出宋代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处于近代汉语早期阶段,目前学者对其开展的研究可以分为词典整理型、零散考释型、理论分析型和通俗讲解型四种,主要以宋禅宗语录、宋儒语录、宋人话本、宋史籍中的白话资料、宋词与宋诗中的口语资料为研究材料。宋代词汇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诠释了宋代的各类特色词汇,对部分词汇展开了构词法分析,对词义变化的原因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对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进行了类聚和辨析等。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宋代语言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地位还未得到重视,对宋代语料开展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成果都还比较少;研究语料限于传世纸本文献,对碑刻文献材料关注不大;研究内容偏重词语汇释,对宋代词汇面貌的介绍尚属粗线条的轮廓介绍,缺乏系统的属性描写和全面的内外比较,也基本上没有深入的专题探讨。
二、唐宋笔记语辞札记——读《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语辞备考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宋笔记语辞札记——读《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语辞备考录》(论文提纲范文)
(2)从《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的研究特色看王锳的治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笔记为语料, 不拘一格求新知 |
二、例证与参证互补, 治学严谨功底深 |
(一) 同时代其他作品 |
(二) 异时代作品 |
(三) 古书旧注 |
(四) 方言例证 |
三、例助他人成说, 一片冰心向学问 |
(一) 参证成说 |
(二) 前人未及 |
四、存疑留异, 实事求是共治学 |
(3)《渑水燕谈录》专科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王辟之与《渑水燕谈录》 |
(二)宋代笔记小说与《渑水燕谈录》的研究概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渑水燕谈录》中的科举词汇 |
(一)考前活动词汇 |
(二)革弊词汇 |
(三)放榜词汇 |
(四)其他科举词汇 |
第二章 《渑水燕谈录》中的皇室词汇 |
(一)皇家礼仪词汇 |
(二)皇室行为词汇 |
(三)帝王用品词汇 |
(四)其他皇室词汇 |
第三章 《渑水燕谈录》中的丧葬词汇 |
(一)墓葬词汇 |
(二)丧服词汇 |
(三)服丧词汇 |
(四)其他丧葬词汇 |
第四章 《渑水燕谈录》中的其他专科词汇 |
(一)宴饮词汇 |
(二)官制词汇 |
(三)司法词汇 |
(四)礼仪词汇 |
第五章 《渑水燕谈录》词汇对《汉语大词典》补充 |
(一)《渑水燕谈录》词汇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商榷 |
(二)《渑水燕谈录》词汇与《汉语大词典》的书证纠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渑水燕谈录》专科词汇总目 |
附录2: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致谢 |
(4)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的发掘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历代笔记及其语言学价值 |
二、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简述 |
三、宋代笔记俗语词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有助于俗语词的研究 |
二、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 |
三、有助于辞书的编纂修订 |
四、有助于其他相关学术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一、本文的研究目标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存现问题的研究 |
第一节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产生时间的考辨 |
一、始见于先秦 |
二、始见于汉朝 |
三、始见于南北朝 |
四、始见于唐朝 |
五、始见于宋朝 |
第二节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存废之迹的探寻 |
一、俗语词的历时传承 |
二、俗语词的历时更替 |
(一) 历时更替例说 |
(二) 历时更替的特点 |
第三节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流行地域的论说 |
一、北方俗语词 |
二、南方俗语词 |
第四节 从相关笔记资料看宋代方言差异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理据的揭示 |
第一节 关于理据及其类型的已有认识 |
第二节 宋代笔记揭示俗语词理据的方式 |
第三节 宋代笔记所示俗语词理据的主要类型 |
一、特征类理据 |
二、替代类理据 |
三、摹声类理据 |
四、习俗类理据 |
五、典故类理据 |
六、禁忌类理据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宋代笔记对俗语词词义的训释 |
第一节 宋代笔记训释俗语词词义的用语和方式 |
一、训释俗语词词义的用语 |
二、训释俗语词词义的方式 |
(一) 直训 |
(二) 义界 |
第二节 从笔记训释材料看俗语词的词义演变方式 |
一、词义的扩大 |
二、词义的缩小 |
三、词义的转移 |
四、色彩义的变化 |
(一) 词义扬升 |
(二) 词义贬降 |
(三) 多次转变 |
第三节 从笔记训释材料看俗语词的词义演变动因 |
一、修辞引申动因 |
(一) 比喻引申 |
(二) 借代引申 |
(三) 夸张引申 |
(四) 移就引申 |
(五) 婉言引申 |
二、词义虚化动因 |
三、短语词汇化动因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六十部宋人笔记科举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宋代笔记科举新词研究 |
第一节 新词界定与标准 |
第二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词释例 |
第三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词形成方式 |
第四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词特点 |
第二章 宋代笔记科举新义研究 |
第一节 新义界定与标准 |
第二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义释例 |
第三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义产生途径 |
第四节 宋代笔记科举新义特点 |
第三章 宋代笔记科举词汇语义场研究 |
第一节 科员词语义场 |
第二节 科目词语义场 |
第三节 科场词语义场 |
第四节 科试词语义场 |
第五节 科榜词语义场 |
第六节 科弊词语义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着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致谢 |
(6)《唐摭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唐摭言》的词汇特点 |
第一节 大量的科举词汇 |
第二节 丰富的唐五代常用词汇 |
第二章 《唐摭言》词汇研究价值 |
第一节 对于古籍的整理与校勘 |
第二节 对于词典的编纂与修订 |
第三节 《唐摭言》科举词汇研究 |
第三章 《唐摭言》出现的新词新义 |
第一节 新词 |
第二节 新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着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致谢 |
(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科举词汇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研究概况 |
二、备考录词汇考释 |
(一) 打冒氉 |
(二) 魁 |
(三) 蓝罗、蓝缕、襕缕 |
(四) 烧尾 |
(五) 无籍 |
(六) 精切 |
(9)《昭通方言疏证》辨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云南方言的形成概述及研究意义 |
第2章 《昭通方言疏证》述评 |
2.1 《昭通方言疏证》之价值与疏失 |
2.2 研究方法与方案 |
第3章 《昭通方言疏证》辨补 |
3.1 方言本字 |
3.1.1 本字考察商榷 |
3.1.2 本字考察补证 |
3.1.3 说“格” |
3.2 方言记音字 |
3.2.1 记音字辩证 |
3.2.2 记音字考补 |
3.3 《昭通方言疏证》备考录 |
附录 |
1. 昭通方言续考 |
2. 昭通方言声韵调表 |
参引文献 |
後记 |
作者简历 |
四、唐宋笔记语辞札记——读《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语辞备考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叶梦得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 杨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从《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的研究特色看王锳的治学观[J]. 曾婉. 名作欣赏, 2018(17)
- [3]《渑水燕谈录》专科词汇研究[D]. 王景东.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1)
- [4]宋代笔记中俗语词研究资料的发掘与探讨[D]. 钟虹.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六十部宋人笔记科举词汇研究[D]. 王中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6]《唐摭言》词汇研究[D]. 宋冠华.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
- [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科举词汇考释[J]. 王中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8]释“搭猱”[J]. 胡丽珍,雷冬平. 汉字文化, 2014(01)
- [9]《昭通方言疏证》辨补[D]. 申思. 浙江大学, 2012(07)
- [10]试说宋代词汇研究的得与失[J]. 王海平.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