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急需十种专业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苟强诗,江越[1](2021)在《动漫与产业:近十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与“学派”进路》文中认为新世纪以来我国动漫产业研究呈现两大阶段:2004年至2014年,动漫产业政策推动下的产业研究热;2015年至今,降温后对域外经验输入—本土产业实践—问题症候总结—发展策略导向的探索。产业实践与艺术探索是动漫产业研究的内在因子,中国新动画学派视野下的动漫产业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漫崛起,如何既实现自身的产生化生存,又传承与创新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与精神的问题。
张兰华,李玉娟,韩忠东,田娟[2](2021)在《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探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对医学与信息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采用文献计量的可视化专业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研究中各类关键词的知识图谱,从聚类网络中得出了医学信息工程、继续教育、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工程、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知识库和医学信息学七大类热点主题,并依据关键词突现词汇和时区图的动态变化分析该专业领域的前沿热点演变历程和趋势。基于分析所得结果,结合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在我国的研究与建设现状提出需求驱动、基础保障、特色引领和开展合作等若干建议。
郭燕,王强,方绪军[3](2021)在《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应然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印发以来,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便成为落实好新专业目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选择,以实现专业适应性发展。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为逻辑出发点,专业升级开启"外环境"与"内环境"、"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层次化发展"与"类型化发展"、"他组织"与"自组织"等4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提出增强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应然选择,包括以"五个适应"为嵌入域,提高职业教育人才数量与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以"产教融合"为行动域,提升专业层次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超越;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高—本"专业体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衔接与贯通;以"自组织"为执行域,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运行机制与外生性运行机制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平衡性"向"平衡性"的动态转型等。
王丽[4](2021)在《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医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后为整个医疗体系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医院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管理精细化的效果,从而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的发展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信息化手段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方法。
许菲[5](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楚叶峰[6](2021)在《地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发生变革,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方式也在改变。只有理解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明晰创新能力培养的着重点和关键点。如何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新的教育模式中,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发展。文章论述将新的培养模式,即与企业深度融合、"学行赛创"多维度培养、"十万行代码育人工程"及"卓越工程师孵化工程"4项特色育人工程切实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希望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夏露,王旭升,郭华明[7](2021)在《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水青山"和"生态经济"的提出,使得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各大相关专业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研我国10所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分析了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方案设计、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和职业规划指导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力求构建最适宜的培养模式,为推进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琳琳[8](2021)在《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体育健身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陈淑荣[9](2021)在《吉剧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武琬越[10](2021)在《JC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我国急需十种专业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急需十种专业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1)动漫与产业:近十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与“学派”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趋势与问题: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文献概况 |
(一)动漫产业研究:政策驱动与国漫崛起 |
(二)动漫产业研究:主题分布与发表阵地 |
二、域外与本土:跨国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漫产业研究 |
(一)日、美、韩——“三国”经验模式的绍介 |
(二)“中国模式”——本土动漫产业实践的经验总结 |
(三)问题症候——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障碍 |
(四)策略导向——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多面探索 |
三、反思与创新:中国动漫产业研究的“学派”进路 |
(2)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探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
2.2 文献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
2.2.1 作者分布 |
2.2.2 机构分布 |
2.3 文献研究的热点主题 |
2.4 文献研究的前沿分析 |
2.4.1 早期研究前沿 |
2.4.2 最新研究前沿 |
2.4.3 讨论与建议 |
(3)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应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与现实: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 |
(一)借鉴苏联经验,满足建国伊始对于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专业目录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
(二)立足改革开放,摸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中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类型化”,探索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道路 |
1.1993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 |
2.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
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
4.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的衔接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专业通道 |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
2.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
二、困境与不适:专业升级开启了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逻辑 |
(一)专业“外环境”与“内环境”不适应性,导致“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调 |
(二)专业“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不适应性,促使专业在“发展张力”中寻求“高质量发展” |
(三)专业“层次化发展”与“类型化发展”不适应性,促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断层”走向“衔接” |
(四)专业“他组织”与“自组织”不适应性,促使“不平衡性”走向“平衡性” |
三、适应与超越: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适应性的应然选择 |
(一)以“五个适应”为嵌入域,提高职业教育人才数量与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 |
(二)以“产教融合”为行动域,促进专业层次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超越 |
(三)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高—本”专业体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衔接与贯通 |
(四)以“自组织”为执行域,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运行机制与外生性运行机制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平衡性”向“平衡性”的动态转型 |
(4)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
(二)医院人事档案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
(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简单 |
二、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 |
(一)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二)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
(三)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能够实现管理模式的改变 |
三、信息化手段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 |
(一)完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信息 |
(二)建立完善且安全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 |
(三)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人才梯队建设 |
四、结束语 |
(5)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既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
小结 |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
(一)接触探索阶段 |
(二)磨合调整阶段 |
(三)稳定增长阶段 |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
小结 |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
小结 |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
小结 |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地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 |
2 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现状 |
2.1 地方应用型教育的定位 |
2.2 地方应用型教育的不足 |
3 地方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育模式改进的研究 |
3.1 建设地方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 |
3.1.1 理论课 |
3.1.2 实践环节 |
3.1.3 实习课 |
3.1.4 选修课 |
3.1.5 课程持续改进 |
3.2 地方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
3.2.1 入学教育 |
3.2.2 融入专业课程 |
3.2.3 以赛促学 |
3.2.4 校企合作 |
3.2.5 教师队伍培养 |
(7)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 1 培养现状 |
1. 2 存在问题 |
(1) 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
(2)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
(3) 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把控机制不完善。 |
(4) 缺失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培养。 |
2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
2. 1 构建“课程群”的教学课程体系 |
2. 2 建立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
2. 3 完善双导师制培养管理办法 |
2. 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 |
3 结 语 |
四、我国急需十种专业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漫与产业:近十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与“学派”进路[J]. 苟强诗,江越. 电影新作, 2021(06)
- [2]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探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张兰华,李玉娟,韩忠东,田娟. 医学教育管理, 2021(06)
- [3]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应然选择[J]. 郭燕,王强,方绪军. 成人教育, 2021(12)
- [4]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研究[J]. 王丽. 财经界, 2021(29)
- [5]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6]地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楚叶峰. 长春大学学报, 2021(08)
- [7]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J]. 夏露,王旭升,郭华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1(04)
- [8]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体育健身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张琳琳. 辽宁大学, 2021
- [9]吉剧的发展战略研究[D]. 陈淑荣.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10]JC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武琬越. 广西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