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潘明旭[1](2012)在《东北人工林小型集材拖拉机绞盘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天保工程的施行,原有粗犷式的大范围集材开始被灵活型的小范围集材逐渐取代,林用集材拖拉机的需求开始由大中型转向中小型,导致市场上林业小型集材拖拉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我国目前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现有的集材拖拉机设备陈旧,所装载的小型集材绞盘机没有过载保护和排绳功能,导致整机故障率高。并且由于缺乏对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导致对集材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整机的性能缺乏科学的认识,现有的小型集材拖拉机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林用集材机械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小型集材拖拉机设计和集材实验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理论研究方面,首先结合东北人工林区集材作业的特点对小型轮式拖拉机集材时的相关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整机的主要参数,使整机能够良好满足集材作业需求。然后对小型集材绞盘机传统部件进行了设计,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增加设计参数的科学性,应用内点罚函数理论,使用matlab进行零件参数的优化选择,再通过科学的机械设计计算得到小型绞盘机及相关部件最终的尺寸参数,使用Solidworks、 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图、装配图,并使用Simulation进行有限元安全性校核。最后,通过对扭力限制器和压绳辊的设计,使绞盘机具有过载保护和排绳功能。上述设计理论的研究将我国传统的小型集材拖拉机设计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深化与创新,得到了小型集材拖拉机系统的设计流程,为今后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集材实验研究方面,为了使集材功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加科学,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首先对集材实测数据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科学的解释了集材功率变化的原因,得到了提高集材功率的方法。接着对绞盘机钢丝绳牵引力作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得到了钢丝绳冲击力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值,结合实际值加以分析得到了所建模型的适用范围。然后对实测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集材过程中钢丝绳牵引力的影响因素,并且验证了过载保护器的工作效果。最后,对整机集材通过性指标进行了分析、验证;通过对卷筒钢丝绳的缠绕情况进行分析,证明了压绳器能起到排绳的功能;通过对建立的整机通过性模型能进行了计算与实验,得到不同环境下整机与木材通过障碍物的能力。上述对小型集材拖拉机实验的研究,为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研发、测试提供参考。改善了小型集材拖拉机不能很好的满足作业需求,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同时,指导集材作业设计,使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能力更充分的发挥。综上所述,本文整个研究过程为我国小型集材拖拉机设计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先进的、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小型集材绞盘机的新功能,完善了我国小型集材拖拉机设计与应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张建伟[2](2012)在《带平衡轴的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设计与实验分析》文中指出在森林采运中,集材是将各伐倒地点的木材汇集到山上楞场的作业。在集材过程中,集材作业不当会造成林区的土壤压实,会对幼苗、保留木造成损伤,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我国面前的林业现状林区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国的集材装备主要是集材拖拉机和索道集材,畜力集材已经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而索道集材由于受地形限制,应用区域有限,因此主要是拖拉机集材。根据国内外很多学者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拖拉机集材对森林生态影响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小型环境有好集材装备的研究现状,国内在新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设计研发,还处于尝试阶段,目前林区主要还是拖拉机集材;国外不断研究设计出新型、灵巧、环保的集材装备,新型的索道集材设备也不断更新。然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集材方式,主要有畜力、索道、拖拉机,概述了其集材的原理和基本结构,集材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本文在传统集材机械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设计出了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基本结构有车架、底盘、牵引部件、减震、集材帽和手动绞盘等部分。创新部分主要在于集材帽、平衡轴和手动绞盘三个部分,其中集材帽是把原木的一头系在帽里,集材帽为锥形,集材时拖起一定的角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保留木、幼苗的破坏;手动绞盘部分可以实现拖车不动集材的目的,将木材拖到指定的地点;平衡轴结构则可以增强拖车的通过性和稳定性,帮助拖车越过复杂的地形条件。林区地形复杂,对集材拖车的通过性能要求较高。本文针对拖车的通过性、平顺性以及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其中通过性主要计算几个评价参数,参照标准评价,实验部分是模拟作业过程中的几种地形条件,验证其通过性,结合理论计算做综合评价;平顺性的理论和实验则是参考汽车的平顺性评价标准,主要测量和计算轴向加权加速度,测其振动频率;稳定性的理论计算是参考车辆行驶稳定性,主要是计算在一定的倾角斜坡上拐弯时的抗侧滑和纵翻临界条件,实验部分是分别设置不同的角度,记录其稳定性能,最后综合分析评价。
张建伟,王立海[3](2012)在《小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集材过程中,集材作业不当会造成林地的土壤压实,会对幼苗、保留木造成损伤,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本文介绍国内外集材拖拉机和集材拖车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的集材装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陈述,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今后集材装备设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
杨德岭[4](2013)在《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伐区作业是木材生产的首要阶段,其作业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木材生产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而集材作业是伐区作业各工序中劳动消耗最大、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工序。可以说集材作业是木材生产最关键工序之一。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视和国有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的下降,传统的大型集材拖拉机(如J-50、J-80)已不适用于当今作业地点分散、坡度大、林木稀疏、公顷集材量和单株立木出材量均较低的林区作业条件,同时畜力集材与林区生产实际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的更适合林区生产实际的灵活、环保的多功能集材机械。本文致力于研究这样一种适合林区生产实际且对林区生态环境破坏小的高效低耗的生态型多功能集材机。这种集材机集木材绞集、装卸、清障和修简易路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外形尺寸小,转弯灵活,爬坡能力强等特点,不用修建集材道,可在林间穿行,能很好的保护幼树,对地表土壤破坏小,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在非集材作业期还可用于采伐迹地的清理、整地、营林等多项作业,真正实现一机多用。首先,本文介绍了集材机械的发展,阐述了传统集材机存在的问题,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关键参数作了分类概述,确定了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选择原则。依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并结合东北林区实际调查情况,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关键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所选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组合,并制定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其次,按照优选的关键参数进行改装样机的选型及多功能作业装置的设计加工及安装。包括原木抓具、绞盘机和搭载板的设计加工及安装。然后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装车和集材两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出这两种工况最易发生倾翻的临界角度,同时完成倾翻报警装置的设计及编程。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发现如果对原有的集材装置添加阻尼和铰接,有减小集材作业中侧翻的可能。随后在吉林森工集团临江林业局大西林场进行的集材、装车以及清障作业等试验。对多功能集材机集材作业成本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多功能集材机集材作业对土壤紧实度、对土壤呼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保留木的损伤情况。最后,把各项实测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以前研究的小型履带式集材机、小型轮式集材机以及传统的J-50集材机进行对比,针对于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关键参数选取的基本数据,然后依据理论模型计算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关键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所选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本文所研究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2)确定了木材抓具、绞盘机、搭载板的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完成了木材抓具、绞盘机、搭载板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3)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装车作业和集材作业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装车作业前倾危险角度为21。,集材作业侧倾危险角度为19.5。。并完成了倾翻报警装置的硬件设计及编程。(4)通过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生产试验,定量分析了集材装载机的集材与装车效率和集材与装车生产率。平均集材效率与装车效率分别为7m3.h-1和16.45m3·h-1,集材生产率与装车生产率分别为29.62m3/台班和56.2m3/台班。本次试验的数据表明所研究的多功能集材机能够较好地适应东北林区复杂多变的木材生产作业条件,集材与装车生产率较高,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呼吸影响不是很严重,且对保留木损伤率较低,能够满足林区作业要求并能够较好的保护森林环境。(5)把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小型轮式和履带集材机以及传统的J-50集材机进行了集材作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小型轮式和履带集材机的集材效率均随集材距离和集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趟载量的增加,集材效率的变化不明显;与J-50集材拖拉机相比,多功能集材机在集材地点分散、待集木材少、趟载量较小的情况下,更适合当前东北林区集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更小,能够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6)针对集材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和仿真,并进行对比。把原来设计的集材装置与车体刚性连接改为铰接,从扭矩对比图来看,铰接方式的扭矩T2明显比刚性连接方式的扭矩T1增大变缓,改进后的铰接方式,使发生滑移危险的几率减少18.5%,使发生侧倾危险的几率减少19.2%。
朱晓亮[5](2017)在《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工林、次生林生长,成熟木可采蓄积少,抚育间伐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间伐材用量逐年上升。间伐材集材运输作为抚育间伐作业最主要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林间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间伐区存在地势不平,材积小、株距小、集材地点分散等特点,因此提出一台机动灵活、整体外形尺寸小、集材高效、工作稳定的小型集材拖拉机。本文对现有集材运输设备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和集材工艺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调查分析,通过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几种常见集材方式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于间伐区作业的履带式小型集材拖拉机,并对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结构与布局进行确定,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主要参数和传动系统进行设计与选择。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主要零部件液压绞盘机进行选择,对搭载板和行走机构进行设计,确定“四轮一带”的行走机构结构形式。并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上述关键零部件进行校核分析,通过静态分析得出关键零部件应力、应变以及变形云图,验证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满足使用需求,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整机刚性支架固有频率,避免小型集材拖拉机作业时共振现象产生。对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性能进行分析,给出整机结构参数与行驶稳定性、通过性能以及越障性能之间关系式并绘制关系图,并求出小型集材拖拉机抗倾翻角,抗侧翻角,可通过壕沟的宽度以及可跨越垂直障碍物的高度,验证整机行驶稳定,性能良好。对小型集材拖拉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定义集材作业功率,建立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时间、集材距离、趟载量之间回归方程,分析集材作业功率变化原因。本文验证小型集材拖拉机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可适应间伐区的集材作业条件,满足集材作业需求,对提高林业作业效率以及推动林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С.П.Зорин,刘震天[6](1967)在《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文中研究表明 毛主席语录 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的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怨验,我们需要的是样一种态度。“集材拖拉机技术性能参数”一文(该文经摘译刊登在《林业机械》一九六六年第6期上——编者注)正确地指两点:1.对于集材拖拉机来讲,由于不以挂钩为工作机构,“挂钩牵引力”这个参数是没有意义的;2.在硬土上作集材拖拉机牵引验与实用条件不符。但是,驱动轮“自由牵引力”作为参数来“评定履带式和轮式集材拖拉机,”这个论点是错误的。
张广晖[7](2020)在《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研究》文中提出机械化生产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增加作业文明程度。现代林业生产以林场为基本单位,要求作业设备一机多用,以提高机械使用率。因此,有必要研制一款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多功能集材机。在我国林区,作业地点分散、坡度大、道路崎岖、林内障碍物复杂,对集材设备的通过性有较高要求。对比分析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的通过性可以为集材设备的改进升级提供参考,并为集材机的选型以及工人安全高效作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进行林区工况调研,计算并选取多功能集材机的主参数,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并使用SolidWorks建立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模型。②分析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在松软土路和松软雪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相关的土壤力学性能参数。通过样机测量,获得影响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并分析其发生间隙失效时的极限条件。③首先,使用Matlab对多功能集材机爬坡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Adams进行运动仿真,并获得整机受力情况;最后,依据理论分析和运动仿真结果,利用样机进行试验。④首先,对多功能集材机越障过程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理论参考值;其次,在RecurDyn中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整机速度变化及受力情况;最后,依据理论分析和运动仿真结果,利用样机进行试验。根据调研数据,初选多功能集材机最小工作质量、额定牵引力、额定功率、机身尺寸、行走系统尺寸等主参数。改进整机结构得到优化方案,机身采用旋转式工作台、折弯式大臂、牵引式搭载拖车,行走系统分为轮式和三角履带式两种。研究结果表明,在松软土路和松软雪地上行驶时,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所产生的土壤阻力小于轮式,土壤推力、挂钩牵引力、牵引系数明显大于轮式;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的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纵向通过角和离去角均大于轮式,但不发生顶起失效时可通过的凸起障碍地隙半径的极限尺寸小于轮式。多功能集材机沿斜坡纵向直线行驶时的最大坡度角与质心到支撑点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与质心高度成负相关关系;沿斜坡横向匀速直线行驶时的最大工作坡度角与轨距成正相关关系,与质心高度成负相关关系。轮式多功能集材机受路面附着系数影响较大,最大爬坡角度为28°,而三角履带式最大爬坡角度为40°。由运动仿真和试验结果可知,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爬坡性能明显优于轮式,且运动过程中机身震动情况较轮式剧烈。多功能集材机以其前轮或前三角履带可跨越垂直障碍的高度作为整机跨越垂直障碍的衡量基准,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可跨越的垂直障碍的最大高度分别为450mm、750mm。跨越壕沟时,机身会发生轻微倾斜,直至行走系统接触壕沟另一侧的水平路面,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可跨越的壕沟的最大宽度分别为900mm、1000mm。对比运动仿真和试验结果可知,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受土质影响较小,越障性能更优,且越障过程中整机更为平稳、顺畅。
马玉壮[8](2016)在《中小马力林业集材拖拉机工作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木材使用量大国,年消耗量约5.7亿m3,全球排名第二。然而由于我国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化生产水平的不均衡发展,集材环节还处于较原始的工作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国木材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成本攀升、劳动负荷增加、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的日趋激化,林区内的集材问题已成为摆在各林场面前的瓶颈问题。面对我国自然条件恶劣的集材环境,应用小型拖拉机配套必要的工作装置,替代人工、畜力,完成集材作业,是提高生产率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论文从集材作业的需求出发,系统阐述了我国集材作业工业化的现状、发展和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有限元分析、运动仿真分析等方法,设计、制造并验证了设计方案。本论文设计的中小马力林业集材拖拉机工作装置,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林场作业实际。有效解决集材作业工业化问题的同时,兼顾产品的安全性、适应性、功能性、便捷性。本论文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强度校核和实物制造,通过了应用环境的实地检测,具备生产和应用条件。并与吉林地区林业部门进行了接洽,下一步计划对该产品进行适销和推广。本论文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措施,对我国各林场,特别是山区林场的机械化集材进程、拖拉机功能拓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侯捷建[9](2015)在《集材机可更换三角形履带主参数优选及动力学仿真分析》文中提出我国白1998年开始施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量逐年减少,集材机械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下降,导致原有的集材机械如J-50、J-80开始逐渐被荒废,畜力集材成为主要集材方式。目前,随着南方人工林大面积成熟,林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加之畜力集材方式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多功能集材机械。可更换三角形履带行动装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该技术较轮式行动装置具有更高的通过性能,特别是对于林区复杂的路面条件更能显示其特有优势。因此将其应用于多功能集材机上能够有效提高集材机的动力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主参数选择研究。通过伐区实验调查数据,相关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并结合集材机工作要求,对多功能集材机各项主参数进行选择研究。②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采用Solidworks和RecurDyn软件对多功能集材机进行建模,从而建立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模型。③直行工况仿真分析。对不同预张紧力、不同路面条件、装车工况和集材工况等影响集材机直行工况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④转向性能仿真分析。对不同预张紧力、不同速度、不同加速度、不同路面条件、不同斜坡坡度、装车工况和集材工况等影响集材机转向性能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⑤通过性能仿真分析。对不同预张紧力和不同速度等影响集材机通过性能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集材机在空载、装车和集材三种工况下所能跨越的最大壕沟宽度和能够攀越的最大垂直壁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直行工况下合适的履带预张紧力为19.2kN(车重40%)。软地面较硬地面附着系数大,直行时运行阻力大,操纵稳定性差,但制动效果变好。装车工况下直行加速困难,车辆振动较大,但匀速状态下运行较平稳且减速制动能力增强。集材工况下加速和减速车辆振动剧烈,但匀速状态各项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较小,车辆运行平稳。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转向时合适的履带预张紧力为19.2kN(车重40%),合适的转向速度为中速(14rad/s)。不同加速度状态对转向性能影响很小。转向角度越大车辆转向越容易但同时车辆振动越大。软地面转向时较硬地面稳定性差,更易发生脱轮、断链的危险,但是由于软地面附着系数较大且吸振,集材机运行仍较平稳。多功能集材机爬坡角度设置为25。以内比较合理。装车工况下转向时,集材机启动稳定性变差,动力性能下降。集材工况下转向时,各项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均较空载时大,但是最大波动幅度均在允许范围内,集材机能够顺利转向,未发生侧翻的危险。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跨越壕沟时合适的履带预张紧力为24kN(车重50%)。跨越壕沟过程中,车辆速度不宜过低,适当地提高速度有助于集材机跨越更宽的壕沟,但速度越大对履带性能要求也越高。多功能集材机空载时跨越的壕沟宽度不应超过900mm,装车时不应超过800mm,集材时不应超过1100mm。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攀越垂直壁时最大速度不宜超过14rad/s,合适的速度为10rad/s,在该速度下,合适的履带预张紧力为19.2kN(车重40%)。多功能集材机空载时攀越垂直壁的高度不应超过600mm,装车时不应超过450mm,集材时不应超过550mm。
孟庆凯,王立海,刘铁男,张广晖,谢军明,许明贤[10](2021)在《林业集材用牵引式搭载装置整体设计及其性能分析与运动仿真》文中认为依据环保型多功能集材机的特点和集材需要,选择适宜的结构参数、液压缸,设计了一款林业集材用牵引式搭载装置;利用MATLAB分析影响装置稳定性的因素;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对装置进行集材举升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偏心距、降低质心高度,可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允许装置稳定行驶的最大横向坡度角为29°,横向斜坡转弯最大速度为10.5 km/h;经有限元校核和运动仿真表明,牵引式搭载装置在结构强度、举升运动、搭载运动中,可完成集材工作。牵引式搭载装置稳定性好,集材效率高。
二、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人工林小型集材拖拉机绞盘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集材拖拉机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国内外绞盘机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绞盘机的发展历程 |
1.3.2 国内绞盘机的发展历程 |
1.4 研究内容和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重点 |
1.6 本章小结 |
2 针对东北人工林的小型集材拖拉机参数选择 |
2.1 我国东北人工林特征概述 |
2.2 集材拖拉机的结构及类型 |
2.3 集材拖拉机主参数的选定 |
2.3.1 集材拖拉机的载量 |
2.3.2 选定小型拖拉机的质量 |
2.3.3 小型拖拉机轮廓尺寸设定 |
2.3.4 小型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
2.3.5 小型拖拉机的额定功率选择 |
2.4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集材能力计算 |
2.4.1 小型集材拖拉机爬坡能力验算 |
2.4.2 匹配的小型绞盘机的牵引力估算 |
2.4.3 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的通过性能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3 车载式小型集材绞盘机及相关部件设计 |
3.1 链传动的设计 |
3.1.1 链传动的选择依据 |
3.1.2 链参数的优化 |
3.1.3 链传动的设计 |
3.2 绞盘机减速器设计 |
3.2.1 小型绞盘机减速机构的选择 |
3.2.2 减速器参数的优化 |
3.2.3 蜗轮蜗杆的设计计算及优化 |
3.3 绞盘机卷筒设计 |
3.3.1 绞盘机卷筒所受的拉力设定 |
3.3.2 绞盘机卷筒的结构尺寸设计 |
3.3.3 卷筒的优化设计 |
3.4 蜗杆轴的设计 |
3.4.1 轴初始条件的设定 |
3.4.2 蜗杆轴受力计算 |
3.4.3 轴的校核 |
3.5 卷筒轴的设计 |
3.5.1 卷筒轴的受力分析 |
3.5.2 卷筒轴的结构设计 |
3.5.3 轴的校核 |
3.6 轴承的设计 |
3.6.1 轴承型号的选择 |
3.6.2 轴承的校核 |
3.7 过载保护器的设计 |
3.7.1 过载保护器使用背景 |
3.7.2 过载保护器的结构选择与改进 |
3.7.3 扭力限制值H的设定 |
3.8 压绳器的设计 |
3.8.1 压绳器的选择依据 |
3.8.2 压绳器的设计原理 |
3.8.3 压绳辊的工作原理 |
3.8.4 压绳器的尺寸参数 |
3.9 搭载板的设计 |
3.9.1 搭载板的尺寸选择 |
3.9.2 搭载板的建模与校核 |
3.10 其它防护装置的设计 |
3.10.1 过载报警器设计图及零件功能说明 |
3.10.2 过载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3.10.3 防倾翻报警器设计图及零件功能说明 |
3.10.4 防倾翻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
3.10.5 报警器的综合评述 |
3.11 本章小结 |
4 小型车载式绞盘机与牵引机的装配以及集材作业实验 |
4.1 农用拖拉机的改装 |
4.2 绞盘机样机集材实验设计 |
4.2.1 试验地概况 |
4.2.2 实验所选用的仪器设备与人员配置 |
4.2.3 绞盘机集材实验方法 |
4.3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4.3.1 实验数据整理 |
4.3.2 实验数据分析原理 |
4.3.3 数据的主成份分析 |
4.3.4 集材功率与集材时间的关系分析 |
4.3.5 集材功率与集材距离之间的关系 |
4.3.6 集材功率与趟载量之间的关系 |
4.3.7 集材功率与根数之间的关系 |
4.3.8 集材过程中绞盘机牵引力分析 |
4.4 压绳器与过载保护器效果评价 |
4.5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集材通过性能评价 |
4.5.1 小型集材拖拉机拖载时通过障碍物性能评价 |
4.5.2 小型集材拖拉机绞集时木材通过障碍物性能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带平衡轴的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设计与实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带平衡轴的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设计 |
2.1 设计原则 |
2.1.1 使用方面的技术要求 |
2.1.2 制造方面的设计要求 |
2.2 结构分析 |
2.3 各部分设计 |
2.3.1 车架结构的有限元法分析 |
2.3.2 底盘设计 |
2.3.3 牵引部件设计 |
2.3.4 减震部分设计 |
2.3.5 手动绞盘设计 |
2.3.6 集材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带平衡轴的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性能分析 |
3.1 通过性分析 |
3.2 平顺性分析 |
3.3 稳定性分析 |
3.3.1 纵向稳定性分析 |
3.3.2 侧向稳定性分析 |
3.4 单轴集材拖车的通过性分析 |
3.5 环境友好性分析 |
3.5.1 接地压力分析 |
3.5.2 转向灵活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实验分析 |
4.1 通过性实验分析 |
4.1.1 实验方案 |
4.1.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4.2 平顺性实验分析 |
4.2.1 实验方案 |
4.2.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4.3 稳定性实验分析 |
4.3.1 实验方案 |
4.3.2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4.4 单轴集材拖车的通过性实验分析 |
4.4.1 实验方案 |
4.4.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
4.4.3 实验结果分析 |
4.5 环境友好性实验分析 |
4.5.1 实验方案 |
4.5.2 实验结果分析 |
4.6 集材拖车的运动仿真分析 |
4.6.1 集材拖车的建模 |
4.6.2 集材拖车运动仿真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小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集材拖拉机研究进展 |
1.1 国内小型集材拖拉机研究进展 |
1.2 国外小型集材拖拉机研究进展 |
2 集材拖车研究进展 |
3 结束语 |
(4)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选型 |
2.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选型的原则与方法 |
2.1.1 关键参数概述 |
2.1.2 关键参数选择原则 |
2.1.3 关键参数选择方法 |
2.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选取 |
2.2.1 基于调查数据的关键参数选取 |
2.2.2 基于理论计算的关键参数选取 |
2.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优化 |
2.3.1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
2.3.2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 |
2.3.3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
2.3.4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优化策略及方法 |
2.3.5 关键参数的优化结果 |
2.4 改造样机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校核 |
3.1 木材抓具的设计及校核 |
3.1.1 木材抓具设计 |
3.1.2 木材抓具强度校核 |
3.2 液压绞盘机的选型及校核 |
3.2.1 液压绞盘机外形尺寸的初选 |
3.2.2 钢丝绳的选择 |
3.2.3 卷筒参数的计算 |
3.2.4 液压马达的选型 |
3.2.5 液压绞盘机型号的确定 |
3.2.6 液压绞盘机卷筒强度校核 |
3.3 搭载板的设计及校核 |
3.3.1 搭载板的设计要求 |
3.3.2 搭载板结构参数设计 |
3.3.3 搭载板强度校核 |
3.4 作业装置液压原理 |
3.5 本章小结 |
4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稳定性仿真及倾翻报警装置设计 |
4.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稳定性仿真及分析 |
4.1.1 ADAMS多体动力学解算理论 |
4.1.2 实体三维建模 |
4.1.3 仿真与分析 |
4.2 倾翻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功能说明 |
4.2.1 倾翻报警装置基本功能 |
4.2.2 倾翻报警装置的硬件组成 |
4.2.3 倾翻报警装置硬件功能和原理 |
4.2.4 编写程序 |
4.3 本章小结 |
5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生产效率试验 |
5.1 试验样地概况 |
5.2 集材效率试验及分析 |
5.2.1 研究方法 |
5.2.2 结果分析 |
5.2.3 结语 |
5.3 原木装车效率试验及分析 |
5.3.1 研究方法 |
5.3.2 结果分析 |
5.3.3 结语 |
5.4 集材作业成本分析 |
5.5 伐区清障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6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作业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保留木损伤分析 |
6.1 集材作业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
6.1.1 研究方法 |
6.1.2 结果分析 |
6.1.3 结语 |
6.2 集材作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6.2.1 研究方法 |
6.2.2 结果分析 |
6.2.3 结语 |
6.3 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
6.3.1 研究方法 |
6.3.2 结果分析 |
6.3.3 结语 |
6.4 集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分析 |
6.4.1 保留木损伤调查 |
6.4.2 损伤保留木布局 |
6.4.3 保留木损伤形式 |
6.4.4 保留木损伤率 |
6.5 本章小结 |
7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其他集材机对比分析及结构改进 |
7.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小型轮式及小型履带集材机对比分析 |
7.1.1 技术参数对比 |
7.1.2 集材效率比较 |
7.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J-50集材机对比分析 |
7.2.1 集材效率对比分析 |
7.2.2 对保留木损伤的对比分析 |
7.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装置的结构改进及仿真 |
7.3.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装置的改进 |
7.3.2 集材装置改进后的仿真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集材运输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内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外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集材工艺分析与研究 |
2.1 伐区集材特点分析 |
2.2 集材工艺类型 |
2.3 集材工艺结构分析 |
2.4 几种常见集材方式分析 |
2.4.1 人力或畜力集材 |
2.4.2 拖拉机集材 |
2.4.3 架空索道集材 |
2.4.4 空中集材 |
2.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几种集材方式评价研究 |
2.5.1 集材方式评价因素的确定 |
2.5.2 集材方式评价等级的确定 |
2.5.3 集材方式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2.5.4 多指标综合评价 |
2.5.5 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设计 |
3.1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总体设计要求 |
3.2 小型集材拖拉机主要参数设计 |
3.2.1 小型集材拖拉机载重的设定 |
3.2.2 小型集材拖拉机整机质量的设定 |
3.2.3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速度的设定 |
3.2.4 小型集材拖拉机额定功率的设定 |
3.2.5 小型集材拖拉机外形尺寸的设定 |
3.3 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形式的确定 |
3.4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走形式的确定 |
3.5 小型集材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 |
3.6 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结构与布局确定 |
3.7 本章小结 |
4 小型集材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设计与研究 |
4.1 绞盘机的设计与研究 |
4.1.1 绞盘机钢丝绳的选择 |
4.1.2 绞盘机卷筒参数的计算 |
4.1.3 液压绞盘机型号的确定 |
4.1.4 绞盘机卷筒强度校核 |
4.2 搭载板的设计与研究 |
4.2.1 搭载板结构参数的确定 |
4.2.2 搭载板液压缸选择 |
4.2.3 搭载板的强度校核 |
4.3 行走机构设计与研究 |
4.3.1 行走机构总体设计 |
4.3.2 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的选型 |
4.3.3 行走机构驱动元件的选型 |
4.3.4 行走机构刚性支架设计与校核 |
4.4 本章小结 |
5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性能分析 |
5.1 小型集材拖拉机稳定性分析 |
5.1.1 纵向行驶稳定性分析 |
5.1.2 横向行驶稳定性分析 |
5.2 小型集材拖拉机越障通过性分析 |
5.2.1 水平壕沟通过性能分析 |
5.2.2 垂直障碍物通过性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实验研究 |
6.1 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实验方法 |
6.2 实验数据的分析 |
6.2.1 实验数据整理 |
6.2.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6.2.3 集材作业功率与趟载量关系分析 |
6.2.4 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距离关系分析 |
6.2.5 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时间关系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集材机国内研究现状 |
1.3.2 集材机国外研究现状 |
1.3.3 集材机通过性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文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2 多功能集材机主参数确定 |
2.1 作业区概况 |
2.1.1 立木间距 |
2.1.2 集材道宽度 |
2.1.3 伐根高度 |
2.1.4 工作坡度 |
2.2 多功能集材机性能参数确定 |
2.2.1 趟载重量 |
2.2.2 额定牵引力 |
2.2.3 额定功率与速度范围 |
2.2.4 最小工作质量 |
2.2.5 装载量与举升高度 |
2.3 多功能集材机建模与样机试制 |
2.3.1 整机结构尺寸 |
2.3.2 底盘结构尺寸 |
2.3.3 部分模块建模 |
2.3.4 样机试制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指标参数分析 |
3.1 多功能集材机—土壤力学性能分析 |
3.1.1 土壤抗剪切能力 |
3.1.2 土壤承压能力 |
3.1.3 接地比压 |
3.2 多功能集材机挂钩牵引力 |
3.2.1 土壤阻力分析 |
3.2.2 土壤推力分析 |
3.2.3 挂钩牵引力及牵引系数 |
3.3 多功能集材机间隙失效分析 |
3.3.1 相关几何参数 |
3.3.2 顶起失效分析 |
3.3.3 触头失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多功能集材机爬坡性能分析 |
4.1 爬坡性能理论分析 |
4.1.1 沿斜坡纵向直线行驶 |
4.1.2 沿斜坡横向直线行驶 |
4.1.3 沿斜坡横向向下坡转弯行驶 |
4.2 爬坡性能运动仿真分析 |
4.2.1 纵向上坡运动 |
4.2.2 纵向下坡运动 |
4.2.3 沿斜坡横向直线行驶 |
4.3 爬坡性能试验验证 |
4.3.1 试验准备 |
4.3.2 试验方法 |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多功能集材机越障性能分析 |
5.1 越障性能理论分析 |
5.1.1 轮式多功能集材机越障性能分析 |
5.1.2 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越障性能分析 |
5.2 越障性能运动仿真分析 |
5.2.1 跨越垂直障碍运动 |
5.2.2 跨越壕沟运动 |
5.3 越障性能试验验证 |
5.3.1 试验准备 |
5.3.2 试验方法 |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中小马力林业集材拖拉机工作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木材生产机械 |
1.2.2 国内木材生产机械 |
1.2.3 我国经济林的持续发展呼唤集材机械的助力 |
1.2.4 我国林业集材机械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中小马力集材拖拉机工作装置方案设计 |
2.1 研究思路框架 |
2.2 集材拖拉机工作环境工作调查 |
2.2.1 林场集材环境调查 |
2.2.2 林场在用集材方式 |
2.3 中小马力集材拖拉机方案设计 |
2.3.1 设计输入 |
2.3.2 整体方案布局 |
2.4 本章小结 |
3 集材工作装置零部件设计及分析 |
3.1 绞盘机构选型及设计 |
3.2 托盘机构设计 |
3.2.1 下垫板支座设计校核 |
3.2.2 下拉杆设计校核 |
3.2.3 托盘设计校核 |
3.3 本章小结 |
4 集材工作装置制造与效果验证 |
4.1 集材工作装置制造及功能预演 |
4.2 实地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5 使用和保养说明书编制 |
5.1 总则 |
5.2 使用和保养说明 |
5.2.1 安全规则和重要注意事项 |
5.2.2 主要技术规格与安装 |
5.2.3 使用与维护 |
5.2.4 故障与排除方法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集材机可更换三角形履带主参数优选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集材拖拉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1.4 国内外可更换履带装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可更换三角形履带研究现状及趋势 |
1.4.2 履带式行走装置动力学仿真研究现状及趋势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1.7 本文的创新点 |
1.8 本章小结 |
2 多功能集材机三角形履带装置主参数选择 |
2.1 多功能集材机整体设计参数简介 |
2.1.1 多功能集材机工作要求 |
2.1.2 伐区调查实验数据分析 |
2.1.3 多功能集材机参数概述 |
2.1.4 多功能集材机参数计算 |
2.1.5 多功能集材机参数选择 |
2.2 多功能集材机各部分结构参数及功能简介 |
2.2.1 抓具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功能简介 |
2.2.2 搭载板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功能简介 |
2.2.3 铲斗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功能简介 |
2.3 三角形履带行动装置参数设计研究 |
2.3.1 三角形履带装置的结构 |
2.3.2 三角形履带装置运行原理 |
2.3.3 三角形履带结构参数选择原则 |
2.3.4 三角形履带装置外形尺寸参数 |
2.3.5 三角形履带装置各轮参数的确定 |
2.3.6 三角形履带装置履带板宽度与材料 |
2.3.7 三角形履带装置承载能力的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功能集材机三角形履带装置整体结构建模 |
3.1 多功能集材机整体结构建模 |
3.1.1 Solidworks软件简介 |
3.1.2 搭载板装置结构建模 |
3.1.3 多功能集材机各部分装置结构建模 |
3.1.4 多功能集材机整体结构装配 |
3.2 三角履带装置的结构建模 |
3.2.1 RecurDyn软件简介 |
3.2.2 三角履带装置建模过程 |
3.3 多功能集材机虚拟样机的建模 |
3.3.1 添加模型结构约束 |
3.3.2 建立路面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多功能集材机直行工况动力学仿真分析 |
4.1 多功能集材机模型测试分析 |
4.1.1 多功能集材机静平衡分析 |
4.1.2 直行工况模型的验证 |
4.2 不同预张紧力直行动力学仿真 |
4.3 不同路面条件直行动力学仿真 |
4.4 装车工况直行动力学仿真 |
4.5 集材工况直行动力学仿真 |
4.6 结论 |
5 多功能集材机转向性能动力学仿真分析 |
5.1 多功能集材机转向过程及运动分析 |
5.1.1 转向原理分析 |
5.1.2 转向运动分析 |
5.1.3 转向过程中离心力的变化 |
5.2 转向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5.3 三角履带预张紧力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4 速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5 加速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6 转向角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7 路面条件对转向性能影响 |
5.8 斜坡坡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9 装车工况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10 集材工况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
5.11 本章小结 |
6 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动力学仿真分析 |
6.1 多功能集材机跨越壕沟动力学仿真分析 |
6.1.1 集材机跨越壕沟过程分析 |
6.1.2 预张紧力对跨越壕沟能力的影响 |
6.1.3 速度对跨越壕沟能力的影响 |
6.1.4 集材机最大跨越壕沟宽度动力学仿真 |
6.2 多功能集材机攀越垂直壁动力学仿真分析 |
6.2.1 集材机攀越垂直壁过程分析 |
6.2.2 不同预张紧力和速度动力学仿真 |
6.2.3 集材机最大攀越垂直壁高度动力学仿真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林业集材用牵引式搭载装置整体设计及其性能分析与运动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牵引式搭载装置设计 |
1.1 装置参数遴选 |
1.2 液压缸的选型 |
1.3 牵引力计算 |
1.4 铰接点受力分析 |
2 行驶稳定性 |
2.1 斜坡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
2.2 横向转弯时的稳定性 |
3 有限元校核与仿真 |
3.1 有限元校核 |
3.2 举升仿真 |
3.3 搭载运动仿真 |
4 结论 |
四、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人工林小型集材拖拉机绞盘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潘明旭.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2]带平衡轴的小型环境友好集材拖车设计与实验分析[D]. 张建伟.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3]小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研究进展[J]. 张建伟,王立海. 森林工程, 2012(04)
- [4]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杨德岭.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5]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D]. 朱晓亮.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4)
- [6]集材拖拉机的牵引参数[J]. С.П.Зорин,刘震天. 林业机械, 1967(04)
- [7]轮式和三角履带式多功能集材机通过性研究[D]. 张广晖.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8]中小马力林业集材拖拉机工作装置的研究[D]. 马玉壮. 吉林大学, 2016(03)
- [9]集材机可更换三角形履带主参数优选及动力学仿真分析[D]. 侯捷建.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1)
- [10]林业集材用牵引式搭载装置整体设计及其性能分析与运动仿真[J]. 孟庆凯,王立海,刘铁男,张广晖,谢军明,许明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07)
标签:工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