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和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与利用

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和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与利用

一、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桓伟[1](2019)在《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一年一收栽培为对照,研究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生长期叶片的光合特性。测定不同叶龄第四节位叶片光合响应曲线、光合日变化、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及环境参数,以及成熟期果实品质与产量。结果如下:1、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及一收栽培在果实发育时期环境日平均温度为26.45-31.69℃、光照度为25571-41934 lux、光照时数(>1200 lux)为11.0-12.9 h;冬果日平均温度为21.15-29.56℃、光照度为10671-37949 lux、光照时数为8-10 h。2、阳光玫瑰葡萄不同叶龄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较高,光补偿点(LCP)较低持续的时期:夏果和一收栽培为55天,冬果为30天,期间叶片光合能力较强。3、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从展叶至叶片Pn降为最大值25%的时间:夏果及一收栽培为124d,冬果为87 d。夏果、冬果及一收栽培叶片Pn均在膨大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19.10μmol/m2·s、16.44 μmol/m2·s、20.06μmol/m2·s,在转色期Pn均开始急剧下降;夏果及一收栽培果实采收后叶片开始老化Pn已降至高峰期时的25%,冬果Pn已降为0。在叶片发育的大部分时期,夏果和一收栽培的Pn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持续一年两收没有影响到来年叶片的光合速率。4、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冬果光合日变化趋势与对照之间无显着差异。Pn均与环境光照强度、蒸腾速率(E)呈显着正相关,与胞间C02浓度(Ci)呈显着负相关。夏果及一收栽培Pn与温度无明显相关性,表明对于夏果及一收栽培而言,温度不是Pn的限制因子;冬果Pn与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性,表明对于冬果而言,温度是Pn的限制因子。5、叶龄50 d的阳光玫瑰葡萄的叶片光合较适温度:夏果、对照叶片为30-40℃,冬果叶片为20-30℃。

聂松青[2](2014)在《刺葡萄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刺葡萄是我国分布较广的东亚种野生葡萄资源,近年来各地开始采用以刺葡萄为原料酿造特色刺葡萄酒,而其果实含糖量较低,导致达不到优质葡萄酒的标准。因此,如何通过改良栽培方式提高刺葡萄浆果的含糖量,选育高光效、优质、丰产的刺葡萄酿酒品种成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研究所多年来收集保存的刺葡萄资源为试验对象,对刺葡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光合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并从光合角度对高接保存的刺葡萄资源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合拟合刺葡萄类型的响应曲线,利用光能利用率下降点来确定品种的弱光区域较为准确。(2)研究分析了刺葡萄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刺葡萄对弱光的利用效率及强光的适应能力属于中低水平,刺葡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腺枝葡萄、红地球及贝达,而低于华东葡萄、毛葡萄及巨峰,刺葡萄在暗环境下呼吸消耗较高。(3)不同刺葡萄类型光合日变化曲线不同。紫秋、福建刺葡萄及白刺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有典型“午休现象”,其“光合午休”可能是由于气孔因素引起的。刺葡萄类型在5-10月内净光合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刺葡萄类型的暗呼吸速率与叶片温度有显着正相关关系,同一种刺葡萄类型其暗呼吸水平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4)研究发现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且叶绿素b的含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显着,影响刺葡萄类型净光合速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

张大鹏,黄丛林,王学臣,娄成后[3](1995)在《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土壤供水充足的自然条件下,葡萄(Vitis vinifera L.)光合量子效率在上午最高,尔后下降,出现“中午降低”现象。上午光能截留高的叶片的光合量子效率较高,中午减少叶片光能截留有利于缩小“中午降低”的幅度。一天中始终处于强光照射下的叶片的光合量子效率“中午降低”明显而持久,且在下午得不到恢复。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的日变化与叶肉对CO2 阻力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与气孔下腔细胞间隙中CO2 浓度变化关系不大。在人工气候室中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叶温、CO2 浓度等环境因素稳定而适宜的条件下,饱和光强以上的光(1200μm ol·m - 2·s- 1)持续照射使葡萄叶片出现“光抑制”;用亚饱和光(800 μm ol·m - 2·s- 1)和低光(200 μm ol·m - 2·s- 1)持续照射一定时间后,也使叶片光合量子效率比照射开始时随照射时间的持续而不断降低,出现类似于“光抑制”的现象。稍高于补偿光强的弱光(100 μm ol·m - 2·s- 1)持续照射下叶片光合量子效率稳定不变。讨论了“类似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还认为葡萄叶片一天中叶肉阻力的变化与“光抑制”部分地相关联。分析调控葡萄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内外因素,指?

张付春,潘明启,麦麦提阿卜拉·麦麦提图尔荪,张雯,钟海霞,李团结,高达辉,伍新宇[4](2018)在《浮尘天气对墨玉河流域葡萄叶片光合及水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墨玉河流域春、夏季浮尘天气频发,加之春季葡萄供水短缺,对葡萄生产影响较大,为了解浮尘天气对墨玉河流域葡萄光合作用和叶片水势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本文分析了2011—2017年墨玉县浮尘天气发生情况,并以‘和田红’、‘木纳格’、‘无核白’和‘无核白鸡心’等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春季浮尘天气和尘土自然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与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7年的4—5月,新疆墨玉县扬沙、浮尘多达23.7 d,占同期总天数的38.9%;浮尘天气研究区10:00—20:00期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下降71.8%,几个品种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除‘木纳格’葡萄外,其他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午间均下降;晴朗天气,葡萄叶片水势日变化先上升后下降,浮尘天气叶片水势日变化不明显,总体低于晴朗天气,蒸腾速率变化趋势总体相似,略有滞后;持续的浮尘天气使葡萄叶面被尘土覆盖,‘无核白’和‘无核白鸡心’单位面积叶幕滞尘量分别为8.64 g×m-2和10.93 g×m-2;尘土覆盖显着降低了‘无核白’和‘无核白鸡心’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提高了饱和光强、光补偿点、内禀量子效率、表观量子产额和暗呼吸速率。本研究表明浮尘天气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使葡萄叶片受到尘土覆盖,进一步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同时显着增大了暗呼吸速率。本研究认为,清除葡萄叶面滞尘,可有效改善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浮尘天气条件下,葡萄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叶片水势得到了保持,从这一角度讲,墨玉河流域浮尘天气延缓了葡萄春季水分亏缺、缓解了该地区用水矛盾。

夏江宝[5](2007)在《北方主要木质藤本植物光合效率及其对水分与光照的响应》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恢复和重建植被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生态学热点问题之一,光因子胁迫、干旱缺水和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升高是影响植被分布及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和经济林领域,对系列水分梯度下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变化规律研究较少。为此,本文综合应用SPAC界面水分传输理论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理论,以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三叶地锦(Parthenocissus semicordata)、大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小叶扶芳藤(E.f.var.minimus Rhed.)、美国凌霄(Campsis radicans Seen)、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爬藤卫矛(Euonymus scandens Graham)、常春藤(Hedera neaplensis var. Sinensis)等14种藤本植物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质藤本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过程与节水生理机制,确定出主要光合作用效率参数与根-土界面水分含量及叶-气界面光量子通量的定量关系,探索根-土界面水分驱动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机理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机制,为干旱瘠薄荒山植被恢复中优良藤本植物选择及其合理的立地配置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光响应过程及其土壤水分驱动效应藤本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密切相关,而且有明显的阈值响应。确定出14种藤本植物正常生长所允许的土壤水分最大亏缺程度、土壤湿度上限值和适宜的土壤湿度范围,以及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水分高效利用的适宜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上、下限值。其中以紫藤为例说明如下:①维持紫藤正常生长(同时具有较高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土壤湿度范围,在重量含水量(Wm)为13.1%~22.6%、相对含水量(Wr)在46.5%~80.6%之间,最佳土壤湿度在Wm为19.9%(Wr为70.9%)左右。②紫藤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PAR为600~1600μmol·m-2·s-1范围内,Pn和WUE都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大约在PAR为800~1000μmol·m-2·s-1。③紫藤正常生长所允许的最低土壤湿度在Wm为10.2%(Wr为36.2%)左右,此时允许的最高PAR在1000μmol·m-2·s-1左右,是紫藤叶片光合机构受到破坏的临界点。④建立藤本植物叶-气界面水分传输效率对辐射强度的响应模型,如美国凌霄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光响应过程较好,光响应曲线曲角接近于1,随着重量含水量Wm (5.5%~19.4%)、相对含水量Wr(20.1%~71.1%)的递增,光补偿点降低,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均升高,在Wm为19.4%时,达到光补偿点最低(21.61μmol·m-2·s-1),光饱和点最高(1400μmol·m-2·s-1)。⑤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光合速率的下降由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过渡。如紫藤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的发生与土壤湿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在Wm为15.7%~22.6%(Wr为56.0%~80.6%)范围内,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小;超出此范围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出现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PAR临界值。(2)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日动态及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①水分充足条件下,影响藤本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一类是光照强度;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一类是光照强度和大气CO2浓度,一类是空气相对湿度。②在各种水分条件下,金银花品种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特别是鸡抓花和花叶表现明显。在适度的水分胁迫下,爬藤卫矛、蛇葡萄、大叶扶芳藤的光合速率相对也较高;其次光合速率维持较高值的为美国凌霄、小叶扶芳藤、五叶地锦、三叶地锦、紫藤等几种藤本植物。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与其他藤本植物相比较,紫藤、五叶地锦、常春藤均表现出较低的光合速率值。③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多数藤本植物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变化也较为复杂。从单一因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方程中的综合影响因子来看,各水分胁迫下,环境因子对美国凌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多为4~5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其中大气Ca、Ci、TL对其影响较大。④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藤本植物类群频率出现的高低,表现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大小以次为高、中等、低,且在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下,以高、中等类群的藤本植物品种居多,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以相对低等类群的藤本植物品种居多。(3)不同土壤湿度下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对CO2浓度的响应①土壤水分增高,有利于藤本植物在高CO2浓度下光合作用的进行,对其高浓度CO2的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②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藤本植物CO2饱和点逐渐降低,在高CO2浓度下,响应曲线变化比较平缓。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各CO2浓度下,14种藤本植物出现低光合速率值的机率明显增加。③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多数藤本植物的CE呈现下降的趋势;常春藤、三叶地锦、紫藤、大毛花、花叶等5种藤本植物的Г呈现增加趋势,其他几种藤本植物在轻度、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相差不是很大;多数藤本植物的RuBP最大再生速率表现出降低趋势。(4)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①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藤本植物的FV/Fm比值随之下降,光能转化幅度降低,影响光合电子传递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藤本植物的光合作用。②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藤本植物的ΦPSⅡ值下降幅度依次增大。在对照和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多数藤本植物的ΦPSⅡ值能够恢复到初始值大小,但严重的干旱胁迫会限制了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降低了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③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藤本植物NPQ值增大,光抑制的现象加强,以热的形式耗散的那部分光能也随着增加,热耗散能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强。④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藤本植物ETR日均值逐渐降低,下降幅度也依次增大。水分胁迫的加重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有效耗散过剩的光能,从而导致光强过高和干旱胁迫加重对光合机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5)维持藤本植物高效用水和良好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阈值与有效辐射强度范围①维持美国凌霄高效生理用水和高光合生产力存在的适宜水分条件,Wm为13.5%~19.4%,Wr为49.5%~71.1%,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范围(PAR)为800~1600μmol·m-2·s-1。其他依次为:②紫藤Wm为13.1%~22.6%,Wr为46.5%~80.1%,PAR为600~1400μmol·m-2·s-1。③常春藤Wm为17.6%~20.5%,Wr为63.8%~74.3%,PAR为600~1400μmol·m-2·s-1。④蛇葡萄Wm为8.9%~19.8%,Wr为30.8%~68.5%,PAR为1000~1200μmol·m-2·s-1。⑤五叶地锦Wm为9.7%~14.0%,Wr为33.7%~48.7%,PAR为600~1200μmol·m-2·s-1。⑥三叶地锦Wm为8.9%~15.7%,Wr为28.6%~50.2%,PAR为400~800μmol·m-2·s-1。⑦大叶扶芳藤Wm为9.8%~15.2%,Wr为34.0%~52.7%,PAR为600~1000μmol·m-2·s-1。⑧小叶扶芳藤Wm为8.2%~18.3%,Wr为32.3%~72.2%,PAR为600~1200μmol·m-2·s-1。⑨爬藤卫矛Wm为11.2%~21.2%,Wr为41.0%~77.7%,PAR为600~1000μmol·m-2·s-1。⑩大毛花Wm为11.4%~19.8%,Wr为40.4%~70.3%,PAR为800~1400μmol·m-2·s-1。○11秧花Wm为9.0%~17.2%,Wr为31.6%~60.5%,PAR为600~1200μmol·m-2·s-1。○12花叶Wm为12.9%~17.9%,Wr为46.2%~64.2%,PAR为800~1200μmol·m-2·s-1。○13蒙花Wm为12.0%~16.4%,Wr为43.3%~59.2%,PAR为600~1400μmol·m-2·s-1。○14鸡抓花Wm为17.3%~22.3%,Wr为60.7%~78.2%,PAR为1000~1400μmol·m-2·s-1。(6)藤本植物的光适应性和水分适应性特征①鸡抓花、爬藤卫矛、大叶扶芳藤、蒙花等4种藤本植物应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蛇葡萄、五叶地锦、常春藤等3种藤本植物则为一般的喜光性植物。美国凌霄、大毛花、紫藤、秧花等4种藤本植物属喜光耐阴植物。小叶扶芳藤、三叶地锦、花叶等3种藤本植物应为典型的阴生植物。②在维持高光合速率的前提下,对土壤水分的耐水湿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小叶扶芳藤>紫藤>鸡抓花>爬藤卫矛>常春藤>三叶地锦>秧花>五叶地锦>大叶扶芳藤>美国凌霄>大毛花>蛇葡萄>花叶>蒙花。对土壤水分干旱的适应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三叶地锦>蛇葡萄>秧花>小叶扶芳藤>五叶地锦>大叶扶芳藤>大毛花>爬藤卫矛>蒙花>花叶>紫藤>美国凌霄>鸡抓花>常春藤。

孙永江[6](2016)在《葡萄光系统Ⅱ及光合碳同化对高温强光的响应机理》文中提出葡萄作为起源于森林内蔓生性攀援生长的浆果类树种,其光合作用对温光变化敏感。随着全球变暖,高温、强光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大,生产实践中,高温和强光导致的葡萄叶片和果实日灼现象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了葡萄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高温强光下葡萄光合机构运转规律及其相应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一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光系统Ⅱ(PSⅡ)活性和光合碳同化对温光交互作用的响应及葡萄叶片对光破坏的防御机制,并结合田间试验探讨了高温胁迫下架式的改善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夏季晴天上午,随着光强的增加,气温和水蒸汽亏缺(VPD)明显上升,葡萄叶片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中午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显着下降,叶片OJIP曲线出现明显的K点和J点,表明叶片PSⅡ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均受到抑制,叶片发生严重的光合“午休”。伴随着中午Pn的降低,叶片叶黄素库的脱环化程度(PRI)以及非光化学淬灭(NPQ)增加,表明叶片启动了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来应对过剩光能,但随着中午温度和光强的增加,NPQ不足以耗散全部过剩光能,导致夏季晴天中午葡萄叶片出现较严重光抑制。2.不同程度高温(35、40和42.5℃)处理对适光(600μmol m-2 s-1)条件下葡萄叶片PSⅡ活性的影响不同:35℃的高温处理未对叶片PSⅡ活性造成显着光抑制;40℃和42.5℃高温胁迫1 h导致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快速下降,叶片NPQ显着升高。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PSⅡ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均受到伤害,且供体侧受到伤害的程度大于受体侧。经过2 h恢复后,叶片PSⅡ反应中心和电子供体侧均发生显着回升,但电子受体侧恢复程度较低,由此认为短时间高温胁迫抑制了PSII光化学活性,而胁迫解除后电子受体侧恢复程度相对较慢。3.不同光强梯度下的高温胁迫对葡萄光抑制程度不同:高温下(40℃)黑暗(0μmol m-2s-1)和强光(1600μmol m-2 s-1)处理2 h后均导致了叶片Fv/Fm、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CSm)以及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均显着降低;高温弱光(40℃,200μmol m-2 s-1)处理后叶片Fv/Fm、RC/CSm以及ψEo降低幅度最低;高温黑暗处理下叶片K点相对荧光强度(VK)以及叶片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显着升高,且胁迫解除后PSⅡ光化学活性恢复程度最低。结果表明,黑暗环境下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及恢复均造成了严重抑制,而光强通过调节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与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来适应高温胁迫,特别是弱光显着缓解了高温胁迫下PSⅡ的光抑制并促进PSⅡ的恢复。4.分析了温光交互作用对葡萄叶片的光合碳同化的影响。高温适光(40℃,600μmol m-2s-1)和强光适温胁迫(25℃,1600μmol m-2 s-1)均造成了葡萄叶片Pn由于非气孔限制因素而降低,但不同胁迫对叶片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温胁迫下叶片羧化效率(CE)的降低幅度比强光胁迫明显,而高温强光复合胁迫(40℃,1600μmol m-2 s-1)进一步导致了CE的降低。高温胁迫和复合胁迫导致用于碳同化的电子流(Je(PCR))和用于碳氧化的电子流(Je(PCO))均发生降低,而强光胁迫下叶片Je(PCO)和剩余电子流(Ja)显着增加。表明高温胁迫和温光复合胁迫抑制了Rubisco的羧化作用和加氧作用,而强光胁迫对Rubisco加氧作用有促进作用。5.Lin或DTT处理均使高温或强光胁迫下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受到破坏,且Lin处理的叶片胁迫解除后PSⅡ活性基本没有恢复。与处理前相比,高温胁迫和强光胁迫下Lin处理的叶片的Fv/Fm的分别降低了55.5%与40.8%,PSⅡ激发压(1-q P)分别增加了140.7%与118%;高温胁迫和强光胁迫下DTT处理的叶片Fv/Fm分别降低了23.4%和41.6%,1-q P分别升高了41.7%和145%。表明抑制D1蛋白合成对高温胁迫下PSⅡ的伤害程度大于强光胁迫,而叶黄素循环在强光胁迫下起到的作用大于在高温胁迫下的作用。6.常温日下棚架和篱架叶片的Pn没有显着差异,高温日下棚架叶片10:00的Pn和Gs均显着高于篱架叶片;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下棚架叶片的Fv/Fm、光系统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概率(ψo)及ψEo均显着高于篱架叶片。葡萄茎干液流速率以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分析发现,环境因子与液流速率密切相关,棚架叶幕上午的茎流速率明显高于篱架,这可能与高温日下棚架叶片气孔导度降低幅度较大有关。同位素分配数据表明,高温日条件下,棚架叶片截留的13C和15N含量与篱架相比较低,而分配到果实中的13C和15N含量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棚架改善了高温逆境下叶片光系统的能量分配,缓解了叶片光抑制程度,更有利于葡萄光合作用抵御田间高温胁迫,使分配到果实中的碳氮营养增加。

郑睿[7](2013)在《河西绿洲农业区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的影响及水碳耦合模拟研究》文中指出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该流域有限的水资源承载了过多的人口与经济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匮乏。酿酒葡萄种植产业是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作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壤盐碱化等环境条件与当地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当地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当地酿酒葡萄“梅鹿辄”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热平衡原理的茎流计对不同水氮条件下的酿酒葡萄在2010-2012年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茎流观测,并通过对葡萄植株叶片生长、生理,果实性状及产量和耗水的监测与测量,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水氮条件下酿酒葡萄耗水机制、生理特征及干物质积累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氮素条件下的水碳耦合模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酿酒葡萄植株对不同水分、氮素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施氮量的增加会促进植株叶面积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升高,但会降低作物根系的生长量,而一定程度上的水分亏缺会导致葡萄的细根向深层方向增长;在传统灌溉方式下,一定程度上施氮量的增加会提高作物的产量,并降低作物耗水,但同时会有限降低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亏缺会在降低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小管出流灌溉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高氮条件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酿酒葡萄液流在生育初期与叶面积呈很强的线性关系,而在中后期,各环境因子成为影响液流的主要因素。通过区分晴天(日照百分率>60%)和阴天(日照百分率<60%)后发现,在生育中后期,葡萄植株液流对净辐射、大气温湿度和土壤水分在不同天气下的响应形式存在显着差异:阴天液流与辐射和大气温湿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晴天,而液流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则明显低于晴天;不同天气条件下影响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亦有所不同:晴天主要为净辐射,阴天则主要为空气相对湿度。(3)在全生育期内,酿酒葡萄茎液流量的日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呈单峰或双峰曲线而变化的规律;酿酒葡萄生育期内的日茎液流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育前期和后期液流较低,中期液流较高。适量的提高施氮量会提高茎液流速率,而当年总施氮量达到260kg/ha以上时,土壤氮素过多导致的土壤基质势降低会降低酿酒葡萄的茎液流速率,如2011年,全生育期高(HN)、中(MN)、低氮(LN)的单位茎干截面积累加量分别为:20.30L/cm2、30.94L/cm2和34.70L/cm2,中氮和低氮处理的液流量累加值分别是高氮的1.52倍和1.71倍。(4)土壤水分亏缺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但适度水分亏缺会提高酿酒葡萄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果实生长前期,高氮条件下水分亏缺会有限降低光合速率,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而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土壤含水量在55%θf条件下光合速率不仅略有提升,且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70μmol·CO2·(mmol·H2O)-1,高于其他各处理。通过光合、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强响应曲线的研究可以看出,氮素通过控制气孔的开度,调节蒸腾速率,并在改善植株生理特性的基础上提高植株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等光合指标,从而达到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5)通过对西北旱区不同氮素条件下的酿酒葡萄采用MAESTRA模型模拟蒸腾速率和净同化速率后发现,对不同氮素条件下的酿酒葡萄参数化后会得到不同的模型参数,氮素的提升改变了植株的叶面积、光合行为及气孔行为,因此,本文在对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的模型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氮素对模型生理参数和物理参数两方面的影响,且在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生理参数可以提高模型精度。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氮素条件下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在初期并无太大差别,从7月开始,由于氮素对植物生理指标和物理指标的影响, HN净光合速率逐渐高于其它处理,直至生育期末,施氮量的不同也影响了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

王发林[8](2007)在《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果树日光温室促早栽培,生长期多处于冬、春季节,外界自然日照时间短、光强较弱,且受大棚薄膜的影响,温室内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小于室外,晴天条件下的透射率在50%左右,阴天的透射率不足50%;温室平均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空气湿度大;CO2浓度平均高于露地,且变化幅度大。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温室条件下果树的生长发育。本论文研究分析了日光温室内、外不同条件下生长的5年生的杏、桃的各三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主要生态因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对油桃、杏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为今后日光温室适宜品种选择,改善露地、温室栽培措施等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凯特、金太阳、二花曹三个杏品种露地条件下对光能及CO2的利用率基本一致。温室内凯特杏光饱和点时最大光合效率为22.37μmol m-2 s-1,较金太阳杏16.55μmol m-2 s-1,二花曹杏16.12μmol m-2 s-1分别高出35%、38.8%。且凯特杏在温室条件下对CO2的利用率提高。露地条件下,欧美品种(凯特、金太阳)最适光合温度比我国华北生态型品种二花曹最适温度高出约5℃,为35℃。温室内,二花曹杏与露地基本相同(30℃);但金太阳杏、凯特杏的最适光合温度则由35℃分别下降到了30℃、22℃,在各自最适光合温度下,凯特杏的净光合速率由露地的16.5μmol m-2 s-1上升到了20.9μmol m-2 s-1,金太阳杏由露地的16.21μmol m-2 s-1上升到19.5μmol m-2 s-1,而二花曹两种栽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为14.8μmol m-2 s-1。2.露地条件下,日平均光合速率为凯特杏(11.74μmol m-2 s-1)>金太阳杏(10.05μmol m-2 s-1)>二花曹杏(7.63μmol m-2 s-1)。温室条件下,日平均光合速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为:凯特杏(8.25μmol m-2 s-1)>二花曹杏(6.6μmol m-2 s-1)>金太阳杏(6.28μmol m-2 s-1)。三个品种在露地生长条件下,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测得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及光系统Ⅱ的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14:30左右出现最低值,但数值大小不同。温室内Fv/Fm均在中午12:00左右降至最低值,与光合作用的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一致。3.华光、艳光、早红珠三个油桃品种在露地条件下对光能的利用率,艳光略高。但华光在日光温室内的光能利用率比其它两个品种高,最大光合速率由露地的18.6μmol m-2 s-1升高到了21.5μmol m-2 s-1,提高了15.6%,而艳光则由20.47μmol m-2 s-1降低到了18.7μmol m-2 s-1,降低了8.7%。在长期的温室栽培条件下,华光表现出比露地条件下更好的光能利用能力,而艳光的光能利用效率则有所下降。三个油桃品种在露地条件下对CO2的利用率基本相同。温室内三个品种在各自的CO2饱和点时最大光合速率均略有提高,但均无显着性差异。油桃净光合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曲线表明,在25—30℃之间Pn值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对温度的响应曲线模式与净光合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曲线模式呈现负相关,即胞间CO2浓度在25—30℃之间下降到最低。气孔导度对温度的响应极为敏感,在20℃以下,气孔导度随着温度的上升,略有上升(2000μmol m-2 s-1左右),之后急骤下降到一个低值(<500μmol m-2 s-1),且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而缓慢降低。4.早红珠和华光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在日光温室内升高,早红珠由露地的8.25μmol m-2 s-1升高到9.97μmol m-2 s-1,华光则由8.37μmol m-2 s-1升高到8.43μmol m-2 s-1,相反,艳光则由8.09μmol m-2 s-1下降到了7.40μmol m-2 s-1。三个油桃品种露地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PSⅡ光合效率Fv/Fm日变化在15:00左右均出现一个明显下降,Fv/Fm值由0.8以上可以降到0.65以下,其中以艳光油桃下降最为严重,最低值达到了0.55,两个品种日变化曲线呈典型双峰曲线。相对露地条件下,在日光温室内,Fv/Fm的变化相对缓和,基本在0.85到0.75之间变化,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露地三个品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效率在中午时间的下降幅度大于日光温室内,早红珠下降最为严重,华光最轻。5.三个油桃品种的叶绿素a的含量在日光温室生长条件下均有所下降,而叶绿素b的含量则增加,尽管叶绿素a+b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不变,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却发生的显着变化,日光温室内三个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均显着低于露地。6.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因基因型的不同,对日光温室生态环境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各品种在日光温室内的光合特性,与实际生产中生物产量的表现吻合,但不能通过测定露地条件下的光合或荧光特性来直接筛选适合于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而日光温室条件下测定的光合特性指标,能够作为选择适宜栽培品种的重要参考依据。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直观反应出光系统的状态,可作为分析判断叶片光合能力的辅助手段。

周兴本[9](2015)在《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及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肥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水肥耦合效应在大田作物上研究较多,而在果树植物上报道较少,尤其水肥耦合效应对葡萄产量品质、生理代谢及氮素的利用分配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避雨栽培下2a生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采取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分析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标记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的影响,初步探明葡萄在不同生育期对水肥的需求情况及氮素代谢的基本规律。同时,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通用旋转设计,建立了葡萄产量品质等不同指标的水肥模型,为葡萄生产中精准灌溉施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水分条件下避雨栽培无核白鸡心葡萄净光合速率的在整个生育期随田间持水量增加而提高,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点左右。无核白鸡心葡萄的荧光参数在新梢生长期、坐果期、转色期的变化总体随田间持水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日变化总体上与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2.综合叶面积与光合速率来看,萌芽期和坐果期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施肥配比为N:P:K=2:5:3的水肥处理能有效促进叶面积增加,提高光合速率;转色期和采收后需维持正常含水量和适当增施钾肥可提高光合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无核白鸡心葡萄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增加,S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中度胁迫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可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抵抗能力。3.从整个生长期来看,在轻度水分胁迫(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下、施肥配比为N:P:K=2:5:3的水肥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且适量增施钾肥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水分胁迫处理使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生长期增施钾肥使葡萄GS与GPT二者活性显着增高,这说明N、K施用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增施K肥可提高葡萄的氮代谢活动。总蛋白质,总氮与NR、GS、2GP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肥料配比对其之间相关性的影响不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钾肥的使用量,可以提高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氮肥效能,从而提高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抵抗能力。4.不同水肥处理的无核白鸡心葡萄Ndff值均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地上部新生器官叶片、新梢中Ndff值较高,主蔓和根系贮藏器官Ndff较低。表明新生营养器官(新梢、叶片)对15N的征调能力较强,贮藏器官(主蔓、根系)对15N的征调能力则较弱。在相同的肥料配比下,轻中度水分胁迫可以增强葡萄植株对氮肥的吸收能力,提高器官Ndff值。不同水肥配比处理各器官中15N分配趋势基本一致,根系15N分配率最高,其次是新梢、主蔓,叶片的15N分配率最低。从整个植株的当季15N利用率来看,不同水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在15.3%~25.7%之间。相同肥料配比下,轻度水分胁迫下植株氮肥利用率最高;在相同水分条件下,提高磷钾肥比例可以提高葡萄植株的氮肥利用率。5.通过回归模型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新梢生长量、叶面积有显着的正效应影响,其次是氮肥和磷肥,且水分与氮肥交互作用明显。对新梢生长量函数模型寻优得出最佳水肥配比方案为葡萄整个生长期水肥量分别为W=80%FC,N=40g.plant-1, P2O5=4.06 g.plant-1, K2O=4.67 g.plant-1,此时新梢生长量达73.23cm。对葡萄叶面积函数模型寻优得出最佳水肥配比推荐方案为葡萄整个生长期水肥量分别为W=72%FC, N=23.8 g.plant-1, P2O5=10 g.plant-1, K2O=30 g.plant-1,此时叶面积达259.15 cm2。6.土壤含水量、氮肥和钾肥对葡萄产量存在正效应,且土壤水分含量>氮肥>钾肥>磷肥。土壤水分与氮肥、土壤水分与钾肥对产量的交互作用明显,且水、氮过量会对产量产生报酬递减效应。对葡萄产量函数模型寻优得出最佳水肥配比方案为葡萄整个生长期水肥量分别为W=71.28%FC, N=20 g.plant-1, P2O5=8.45 g.plant-1,K2O=30 g.plant-1,此时单株产量达5.41kg.plant-1。7.磷肥和钾肥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存在正效应,而土壤含水量、氮肥则存在负效应。影响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土壤水分含量,其中水分与氮肥、水分与磷肥交互作用明显。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函数模型寻优得出最佳水肥配比方案为葡萄整个生长期水肥量分别为W=60%FC,N=17.38g.plant-1, P2O5=12.73 g.plant-1, K2O=56 g.plant-1,此时可溶性固形物达17.33%。8.各因素对果实酸度影响次序为:钾肥>土壤水分含量>氮肥>磷肥,其中土壤含水量和磷肥对果实酸度存在正效应,而钾肥、氮肥对果实酸度存在负效应,同时水分与钾肥交互作用明显。可见,适当增施氮钾肥有利于降低葡萄浆果果实酸度,而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使果实含酸量增加。9.各因素对果实Vc含量影响的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土壤水分含量,其中磷肥、钾肥、氮肥和土壤含水量均对葡萄果实Vc含量存在正效应,且水分与钾肥、氮肥与钾肥交互作用明显。对葡萄果实Vc函数模型寻优得出最佳水肥配比方案为葡萄整个生长期水肥量分别为W=64.07%FC, N=21.51 g.plant-1, P2O5=20 g.plant-1, K2O=32.71 g.plant-1,此时Vc达6.424mg/100g。

张毅[10](2020)在《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物候期、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将文冠果进行叶幕分区,对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全年连续观测;通过调查不同叶幕区域的物候期和表型性状以研究其生长发育节律;通过测定不同区域的光合日动态和光响应曲线比较其叶片光合特性;通过不同区域间微气候与物候期、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有利于明确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栽培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光照强度在叶幕尚未形成期及落叶后(1-4月,11-12月)均呈现上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外侧>下层内侧的变化趋势,在叶幕形成期(5-10月)呈现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的趋势;而温度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均呈现上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外侧>下层内侧的规律,相对湿度与其变化规律相反。(2)文冠果不同叶幕区域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萌芽期差异最大(8 d);初花期差异最小(3 d);南上层外侧的总生长期最长(199 d),总花期最短(7 d)。(3)不同方位上,文冠果的花芽横、纵径均呈现上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外侧>下层内侧的变化规律;花序长度、雌能花数、坐果数、果实总产量、种子总数、种子总产量等性状均呈现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的变化规律,且东南方向均高于西北方向。(4)不同物候期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现不对称的双峰曲线特征,且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果实成熟期各光合参数均最大,落叶期最小;除光饱和点外,其它光合参数均呈现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的变化趋势。(5)文冠果的大部分表型性状、光合参数与年均光照强度和温度正相关,与年均相对湿度负相关,而物候期与之相反。说明在光照强、温度高、湿度低的区域(东、南方向的上层外侧),文冠果的总生长期更长,光能利用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二、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1.1 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1.1.2 果树光合能力日变化
        1.1.3 果树光合能力季节变化
    1.2 影响果树光合内部因素
        1.2.1 不同树种与品种果树的光合作用
        1.2.2 不同砧木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不同树龄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2.4 不同叶龄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2.5 果实负载量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影响果树光合外部因素
        1.3.1 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3.2 温度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3.3 水分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3.4 CO_2浓度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研究进展
        1.4.1 广西葡萄生产现状
        1.4.2 葡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4.3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发展
        1.4.4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两代不同堂模式
        1.4.5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两代同堂模式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葡萄不同叶龄叶片气象数据调查
        2.3.2 不同环境因子对葡萄叶片光合响应曲线测定
        2.3.3 叶片光合能力测定
        2.3.4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3.5 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
        2.3.7 葡萄产量及基本品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生长期气候指标变化
    3.2 不同环境因子对葡萄叶片光合响应曲线
        3.2.1 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冬果叶片光合-温度响应曲线
        3.2.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光响应曲线变化规律
    3.3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变化
        3.3.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变化
        3.3.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气孔导度(Gs)变化规律
        3.3.3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蒸腾速率(E)变化规律
        3.3.4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变化规律
        3.3.5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变化规律
    3.4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
        3.4.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光合辐射(Par)、环境温度(Temperate)、环境CO_2浓度(CO_2anbient)的日变化
        3.4.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
        3.4.3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叶片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
        3.4.4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叶片蒸腾速率(E)的日变化
        3.4.5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不同物候期叶片胞间CO_2浓度(Ci)的日变化
        3.4.6 阳光玫瑰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5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果实品质及产量
        3.5.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果实产量、穗重、单粒重、纵径与横径对比
        3.5.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对比
4 讨论
    4.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与对照叶片光合性能差异
    4.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与对照叶片光合日变化差异
    4.3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栽培生长期气候指标比较
        4.3.1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栽培生育期特性比较
        4.3.2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生育期温度比较
        4.3.3 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冬果及对照生育期光照度及光照时数比较
    4.4 温度、光照外界因素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4.4.1 温度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4.4.2 光照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4.5 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夏果、冬果及对照果实产量品质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项目情况

(2)刺葡萄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立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葡萄等果树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2.1.1 葡萄等果树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
        2.1.2 葡萄等果树光合作用季节性变化规律
        2.2 影响葡萄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2.2.1 品种特性
        2.2.2 叶龄叶位
        2.3 影响葡萄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2.3.1 光照
        2.3.2 温度
        2.3.3 CO_2
        2.3.4 水分
        2.3.5 矿质元素
        2.4 光合作用其它方面的研究
        2.4.1 响应曲线模型的研究
        2.4.2 弱光区域的界定
    3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3.1 拟解决的问题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刺葡萄光响应曲线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光响应曲线数据采集的方法
        1.2.2 不同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拟合方法
        1.3 数据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拟合方法的比较
        2.1.1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的原始数据
        2.1.2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二项式回归法拟合分析
        2.1.3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2.1.4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2.1.5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Photosyn Assistant及Photosynthesis软件模型的拟合分析
        2.1.6 湘酿1号光响应曲线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2.1.7 试验验证饱和光强
        2.2 不同弱光区域对湘酿1号光响应的研究
        2.2.1 不同弱光区域的光响应特性
        2.2.2 弱光区域的界定
        2.3 刺葡萄类型光响应曲线参数的比较分析
        2.3.1 刺葡萄类型弱光区域的界定及表观量子效率分析
        2.3.2 刺葡萄类型最大净光合速率比较分析
        2.3.3 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的比较分析
        2.3.4 刺葡萄类型光补偿点的比较分析
        2.3.5 刺葡萄类型光饱和点的比较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光响应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及弱光区域的界定
        3.2 刺葡萄类型光响应参数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刺葡萄CO_2响应曲线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叶片Pn-CO_2响应曲线的测定
        1.3 数据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刺葡萄类型羧化效率的比较分析
        2.2 刺葡萄类型光合能力的比较分析
        2.3 刺葡萄类型光呼吸速率的比较分析
        2.4 刺葡萄类型CO_2补偿点的比较分析
        2.5 刺葡萄类型CO_2饱和点的比较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刺葡萄光合特性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 叶片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1.2.2 叶片暗呼吸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1.2.3 叶片净光合速率月变化的测定
        1.2.4 叶片暗呼吸速率月变化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葡萄类型光合日变化
        2.1.1 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情况
        2.1.2 刺葡萄类型净光合速率晴天日变化情况
        2.1.3 刺葡萄类型蒸腾速率晴天日变化情况
        2.1.4 刺葡萄类型气孔导度晴天日变化情况
        2.1.5 刺葡萄类型胞间CO_2浓度晴天日变化情况
        2.1.6 刺葡萄类型光合日变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2 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日变化
        2.2.1 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情况
        2.2.2 不同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日变化情况
        2.2.3 刺葡萄暗呼吸速率日变化与相关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3 刺葡萄类型净光合速率月变化
        2.4 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月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3.1 刺葡萄类型晴天光合日变化
        3.2 刺葡萄类型净光合速率月变化
        3.3 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日变化
        3.4 刺葡萄类型暗呼吸速率月变化
第五章 刺葡萄种质资源光合特性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刺葡萄资源的光合指标的测定
        1.2.2 刺葡萄资源的暗呼吸速率的测定
        1.2.3 刺葡萄资源的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计算
        1.2.4 丙酮法测定刺葡萄资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2.1.1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叶绿素b含量
        2.1.2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叶绿素含量
        2.2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2.3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暗呼吸速率
        2.4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及光能利用效率
        2.4.1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气孔限制值
        2.4.2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2.4.3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光能利用效率
        2.5 不同刺葡萄资源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
        2.6 刺葡萄资源叶片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6.1 刺葡萄资源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分析
        2.6.2 刺葡萄资源叶片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刺葡萄种质资源光合作用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不同刺葡萄资源之间的光合能力综合性评价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和 方 法
2 实 验 结 果
    2.1 自然条件下不同叶幕受光系统光合效率的日变化
    2.2 自然条件下光合速率与效率“中午降低”的影响因素
    2.3 控制条件下不同受光系统叶片的光合量子效率变化
3 讨 论
    3.1 低于光饱和光强的持续照射对葡萄光合量子效率的抑制
    3.2 自然条件下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中午降低”的诱因
    3.3 葡萄光合速率和光量子效率日变化的内因调控及其作用

(4)浮尘天气对墨玉河流域葡萄叶片光合及水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方法
        1.2.1 研究区浮尘天气发生情况
        1.2.2 浮尘天气条件下葡萄叶片光合作用
        1.2.3 浮尘天气条件下葡萄叶片水势
        1.2.4 尘土覆盖条件下葡萄叶片光合作用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区天气构成及造成葡萄叶面滞尘的情况
    2.2 浮尘天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2.3 浮尘天气对叶水势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2.4 尘土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4.1 叶幕尘土覆盖情况
        2.4.2 尘土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2.4.3 尘土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光响应的影响
3 讨论
    3.1 浮尘天气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2 浮尘天气对叶片水势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3.3 尘土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叶幕尘土覆盖
        3.3.2 尘土覆盖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3.3 尘土覆盖对叶片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4 结论

(5)北方主要木质藤本植物光合效率及其对水分与光照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藤本植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藤本植物的资源调查
        1.2.2 藤本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
        1.2.3 藤本植物的攀援方式及类型
        1.2.4 藤本植物的系列功能
        1.2.5 藤本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
    1.3 植物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1.3.1 微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1.1 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1.3.1.2 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2 微环境因子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1.3.2.1 植物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1.3.2.2 生态因子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3.3 微环境因子对植物气孔导度的影响
        1.3.3.1 植物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
        1.3.3.2 生态因子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1.3.4 微环境因子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1.4.1 土壤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4.2 土壤水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1.4.3 土壤水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4 土壤水分对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
        1.4.5 土壤水分对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的影响
    1.5 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特性的综合影响
        1.5.1 CO_2浓度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6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1.6.1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进展
        1.6.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逆境生理中的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壤水分梯度控制
        2.3.2 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测定
        2.3.3 气体交换参数日动态测定
        2.3.4 光合作用-CO_2响应曲线测定
        2.3.5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3.6 数据处理与计算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系列水分梯度下藤本植物光合生理的光响应
        3.1.1 藤本植物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3.1.1.1 美国凌霄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3.1.1.2 紫藤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3.1.2 藤本植物光合速率的光响应过程
        3.1.2.1 美国凌霄光合速率的光响应过程
        3.1.2.2 紫藤光合速率的光响应过程
        3.1.2.3 藤本植物光合速率对弱光的响应
        3.1.2.4 适宜藤本植物光合作用的土壤水分阈值
        3.1.2.5 适宜水分条件下藤本植物光合速率的光响应
        3.1.3 藤本植物蒸腾速率的光响应
        3.1.3.1 美国凌霄蒸腾速率的光响应
        3.1.3.2 紫藤蒸腾速率的光响应
        3.1.3.3 维持藤本植物适宜蒸腾速率的水分与光照条件确定
        3.1.3.4 适宜水分条件下藤本植物蒸腾速率的光响应
        3.1.4 藤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4.1 美国凌霄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4.2 紫藤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4.3 维持藤本植物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水分条件
        3.1.4.4 适宜水分条件下藤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5 藤本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5.1 美国凌霄光能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5.2 紫藤光能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5.3 维持藤本植物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水分和光照条件
        3.1.5.4 适宜水分条件下藤本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3.1.6 藤本植物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光响应
        3.1.6.1 美国凌霄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光响应
        3.1.6.2 紫藤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光响应
        3.1.6.3 五叶地锦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光响应
        3.1.7 藤本植物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光合参数类型间差异分析
        3.1.7.1 美国凌霄光合参数类型间差异
        3.1.7.2 紫藤光合参数类型间差异
        3.1.7.3 小叶扶芳藤光合参数类型间差异
        3.1.7.4 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下14 种藤本植物光合参数类型间差异
    3.2 土壤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光合生理的日动态
        3.2.1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动态
        3.2.1.1 常春藤及大叶扶芳藤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动态
        3.2.1.2 其他藤本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2.1.3 常春藤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3.2.1.4 常春藤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3.2.1.5 常春藤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2.1.6 4 种土壤湿度下P_n日动态值的聚类分析
        3.2.2 水分胁迫下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动态
        3.2.2.1 美国凌霄及紫藤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动态
        3.2.2.2 其他藤本植物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2.2.3 美国凌霄、紫藤蒸腾速率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3.2.2.4 美国凌霄、紫藤蒸腾速率影响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3.2.3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
        3.2.3.1 常春藤及美国凌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
        3.2.3.2 其他藤本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
        3.2.3.3 美国凌霄、常春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3.2.3.4 美国凌霄、常春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3.2.3.5 不同水分条件下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比较及聚类分析
        3.2.4 水分胁迫下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动态
        3.2.4.1 美国凌霄及紫藤气孔导度的日动态
        3.2.4.2 美国凌霄及紫藤胞间CO_2 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动态
        3.2.4.3 其他藤本植物气孔导度、胞间CO_2 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动态
    3.3 土壤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光合作用对CO_2浓度的响应
        3.3.1 水分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的CO_2浓度响应
        3.3.1.1 以常春藤为例分析光合速率-CO_2 浓度的响应
        3.3.1.2 14 种藤本植物光合速率-CO_2响应规律分析
        3.3.2 藤本植物光合速率的CO_2饱和点分析
        3.3.3 对照条件下14 种藤本植物的光合速率-CO_2响应分析
        3.3.4 中度水分胁迫下14 种藤本植物的光合速率-CO_2响应分析
        3.3.5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Pn值聚类分析
        3.3.6 藤本植物光合速率对低浓度CO_2的响应规律
        3.3.6.1 常春藤光合速率对低浓度CO_2的响应规律
        3.3.6.2 14 种藤本植物在低CO_2浓度下的响应参数分析
    3.4 土壤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动态
        3.4.1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F_v/F_m的日变化规律
        3.4.1.1 美国凌霄F_v/F_m的日变化规律
        3.4.1.2 紫藤F_v/F_m的日变化规律
        3.4.1.3 其他藤本植物F_v/F_m 的日变化规律
        3.4.1.4 14 种藤本植物F_v/F_m 的日均值分析
        3.4.2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Φ_(PSⅡ)的日变化规律
        3.4.2.1 美国凌霄ΦPSⅡ的日变化规律
        3.4.2.2 紫藤Φ_(PSⅡ)的日变化规律
        3.4.2.3 其他藤本植物Φ_(PSⅡ)的日变化规律
        3.4.2.4 14 种藤本植物Φ_(PSⅡ)的日均值分析
        3.4.3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NPQ 的日变化规律
        3.4.3.1 美国凌霄NPQ 的日变化规律
        3.4.3.2 紫藤NPQ 的日变化规律
        3.4.3.3 其他藤本植物NPQ 的日变化规律
        3.4.3.4 14 种藤本植物NPQ 的日均值分析
        3.4.4 水分胁迫下藤本植物ETR 的日变化规律
        3.4.4.1 美国凌霄ETR 的日变化规律
        3.4.4.2 紫藤ETR 的日变化规律
        3.4.4.3 其他藤本植物ETR 的日变化规律
        3.4.4.4 14 种藤本植物ETR 的日均值分析
4. 讨论
    4.1 藤本植物光合生理参数对水分与光照的响应
    4.2 藤本植物光合生产潜力与潜在蒸腾耗水能力
    4.3 藤本植物叶片水分与光能利用效率分析比较
    4.4 藤本植物主要光合作用效率参数的适应性探讨
    4.5 不同藤本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适应性
    4.6 不同藤本植物生理过程的光适应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葡萄光系统Ⅱ及光合碳同化对高温强光的响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光系统Ⅱ(PSⅡ)光抑制
        1.1.1 PSⅡ光破坏
        1.1.2 PSⅡ光修复过程
        1.1.3 光抑制与活性氧
    1.2 植物光抑制防御机制
        1.2.1 叶绿体运动
        1.2.2 热耗散
        1.2.4 环式电子流动
        1.2.5 光呼吸
    1.3 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双重影响
    1.4 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1 热胁迫对类囊体膜的影响
        1.4.2 热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1.4.3 热胁迫对PSⅡ功能的影响
        1.4.4 热胁迫对PSⅠ活性的影响
        1.4.5 热胁迫对碳同化的影响
    1.5 高温强光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6 技术路线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2.1.1 盆栽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2.1.1.1 盆栽试验材料
        2.1.1.2 盆栽试验设计
        2.1.2 田间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2.1.2.1 田间试验材料
        2.1.2.2 田间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
        2.2.1 光合速率的测定
        2.2.2 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和碳同化量子产量(ΦCO_2)关系的测定
        2.2.3 能量分配的计算方法
        2.2.4 调制式荧光仪荧光参数的测定
        2.2.5 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的测定及JIP-test分析
        2.2.6 叶片透射/反射光谱测定
        2.2.7 H_2O_2的检测
        2.2.8 放氧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2.2.9 ~(15)N和~(13)C含量测定
        2.2.10 环境因子和树干液流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晴天条件下光温变化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午休的影响
        3.1.1 测定当天的环境因子日变化
        3.1.2 光合参数日变化以及 9:00和 14:00的光响应曲线
        3.1.3 Pn、Gs与PFD、T和VPD之间的相互关系
        3.1.4 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日变化
        3.1.5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日变化
        3.1.6 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的日变化
    3.2 高温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
        3.2.1 高温胁迫对叶片放氧速率的影响
        3.2.2 高温胁迫以及恢复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3.2.3 高温胁迫以及恢复对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3.2.4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叶片H_2O_2积累量的影响
    3.3 高温胁迫以恢复对赤霞珠葡萄叶片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影响
        3.3.1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总呼吸速率以及底物氧化水平上呼吸途径的影响
        3.3.2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线粒体电子传递水平上呼吸途径的变化
        3.3.3 交替氧化酶呼吸途径(AOX)在葡萄叶片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3.3.3.1 叶绿素荧光参数与AOX途径呼吸速率的关系
        3.3.3.2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Fv/Fm的影响
        3.3.3.3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3.3.3.4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
    3.4 高温胁迫下不同光强对赤霞珠葡萄PSⅡ活性及恢复的影响
        3.4.1 40 ℃下不同光强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的影响
        3.4.2 40 ℃下不同光强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4.3 暗恢复对 40 ℃下不同光强处理后叶片ΦPSⅡ、NPQ光诱导的影响
    3.5 不同温光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及光合碳同化的影响
        3.5.1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影响
        3.5.2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能量分配的影响
        3.5.3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3.5.4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5.5 温光胁迫处理及恢复对叶片ΦPSⅡ/ΦCO_2的影响
        3.5.6 温光逆境及恢复对叶片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3.5.7 温光逆境及恢复对叶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影响
    3.6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赤霞珠葡萄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3.6.1 抑制D1蛋白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对温光胁迫下叶片Fv/Fm的影响
        3.6.2 抑制D1蛋白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对温光胁迫下叶片 1-qP和NPQ的影响
    3.7 田间高温天气对不同架式摩尔多瓦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7.1 架式对田间葡萄微域环境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7.2 环境因子变化数据
        3.7.3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叶片微域环境的影响
        3.7.4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Pn和Gs的影响
        3.7.5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叶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7.6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新梢氮、碳同位吸收分配的影响
        3.7.7 不同天气条件对不同架式植株茎流速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葡萄叶片PSⅡ对高温强光的响应
    4.2 葡萄叶片光合碳同化对高温强光的响应
    4.3 架式对抵御田间高温胁迫的影响
5 结论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在投论文
致谢

(7)河西绿洲农业区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的影响及水碳耦合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蒸发蒸腾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2.2 不同水氮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2.3 不同水氮条件对叶片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2.4 水碳耦合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2.5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试验方案与测定项目
        2.3.1 试验布置方案
        2.3.2 测定项目
        2.3.3 统计检验方法
第三章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1 不同水氮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
    3.2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叶片性状指标的影响
    3.3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根系生长的影响
    3.4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性状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酿酒葡萄茎液流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
    4.1 酿酒葡萄茎液流量与植株叶面积间的关系
    4.2 茎液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
        4.2.1 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量与气象因素的日变化特征
        4.2.2 不同时间尺度茎液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4.3 茎液流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4.3.1 茎液流量与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4.3.2 茎液流与 0-100 cm 土壤含水量均值之间的关系
    4.4 茎液流与不同环境因素的复相关关系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氮素条件对酿酒葡萄茎液流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5.1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酿酒葡萄茎液流日变化规律
    5.2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茎液流速率季节变化规律
    5.3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液流对气象因素的响应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6.1 不同水氮条件下酿酒葡萄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
        6.1.1 葡萄园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6.1.2 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规律
        6.1.3 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规律
        6.1.4 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
        6.1.5 不同水氮条件下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6.2 不同水氮条件下酿酒葡萄叶片光响应曲线研究
        6.2.1 不同水氮条件下酿酒葡萄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
        6.2.2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叶片蒸腾、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
        6.2.3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强的响应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水碳耦合模拟的研究
    7.1 水碳耦合模型介绍
    7.2 模型参数的确定
        7.2.1 酿酒葡萄园冠层坐标系参数的确定
        7.2.2 生理参数的确定
    7.3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冠层蒸腾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
    7.4 不同氮素条件下酿酒葡萄冠层净同化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量模拟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8.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列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1.1 光
        1.1.1 光强
        1.1.2 光周期与光抑制
        1.1.3 光质
        1.2 CO_2
        1.3 温度
        1.4 水分
        1.5 矿质营养
    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1 种与品种特性
        2.2 叶龄
        2.3 叶位
        2.4 叶绿素
        2.5 气孔
        2.6 果实的有无
        2.7 同化物的输出
    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1 光抑制
        3.2 低温胁迫低
        3.3 热胁迫
        3.4 水分和盐害胁迫
        3.5 营养胁迫
        3.6 病虫害胁迫
        3.7 环境污染胁迫
    4 设施果树栽培
        4.1 国外生产现状
        4.2 国内生产现状
        4.3 我国设施果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缺乏专用品种
        4.3.2 基础研究滞后,未能很好掌握设施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的有效调控技术
        4.3.3 温室结构不够合理,性能较差
    5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地点
    2 研究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试材准备
        3.2 测定时期与测定对象确定
        3.3 日光温室内、外不同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Pn-PAR响应曲线:
        3.3.2 Pn-CO_2浓度响应曲线:
        3.3.3 Pn-TL响应曲线:
        3.4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日变化测定
        3.5 日光温室内外杏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3.5.1 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的测定
        3.5.2 光适应条件下的参数测定
        3.5.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日变化
    4.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杏光合特性研究
        1 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1.1 露地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温室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日光温室内外Pn-PAR响应的比较
        2 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2.1 露地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2.2 温室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2.3 日光温室内外CO_2-Pn响应的比较
        3 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3.1 露地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3.2 温室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3.3 光合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较
        4 杏光合作用(PN)日变化
        4.1 三个杏品种温室内外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
        4.2 金太阳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4.3 凯特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4.4 二花曹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5 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5.1 露地条件下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
        5.2 温室条件下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
        5.3 三个杏品种露地、温室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比较
    第二部分 油桃光合特性
        1 光照强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1.1 露地光照强度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温室光照强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日光温室内、外光响应能力比较
        2 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2.1 露地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2.2 温室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2.3 日光温室内、外CO_2响应能力比较
        3 温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4 日变化
        4.1 晴天日光温室内、外油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4.2 阴天日光温室内、外油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5 叶绿素荧光参数
        5.1 PSⅡ光合效率日变化
        5.2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效率ETR
        6 叶绿素含量
第四章 讨论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CO_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光合作用日变化
    5.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6.光合效率与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鉴定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9)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及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树调亏灌溉研究
        1.1.1 调亏灌溉对果树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
        1.1.2 调亏灌溉果树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1.1.3 调亏灌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1.2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
        1.2.1 果树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
        1.2.2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1.2.3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1.3 水分胁迫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水分胁迫对果树叶片的影响
        1.3.2 水分胁迫对果树根系的影响
        1.3.3 果树对水分胁迫及氮磷钾施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和适应性
    1.4 ~(15)N示踪技术研究
        1.4.1 ~(15)N示踪技术在作物氮素吸收来源研究上的应用
        1.4.2 ~(15)N示踪技术对作物吸收氮素在体内分配情况的研究
        1.4.3 ~(15)N示踪技术对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1.4.4 ~(15)N示踪技术在氮素运输研究上的运用
    1.5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1.5.1 水肥耦合的概念
        1.5.2 水肥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
        1.5.3 水肥耦合效应对品质的影响
        1.5.4 水肥耦合对植株器官的影响
        1.5.5 水肥耦合对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水分条件对葡萄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不同时期新梢生长及光合特性变化
        2.2.2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不同时期叶绿素a含量及荧光特性变化
        2.2.3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光合特性日变化
        2.2.4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荧光特性日变化
    2.3 讨论
        2.3.1 不同田间持水量对不同生长期光合指标变化的影响
        2.3.2 不同田间持水量对叶绿素a含量变化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2.3.3 不同田间持水量对葡萄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2.3.4 不同田间持水量对光系统活性日变化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3.2.2 水肥配比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3.2.3 水肥配比对葡萄氮代谢的影响
        3.2.4 水肥配比对葡萄抗旱性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水分胁迫与植株形态建成的关系
        3.3.2 水分亏缺下肥料配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3.3 水分亏缺下肥料配比对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3.3.4 水分亏缺下肥料配比对抗旱性指标的影响
        3.3.5 水分亏缺下肥料配比对根活力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水肥配比对葡萄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与计算公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肥配比对葡萄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 水肥配比对葡萄光合速率的影响
        4.2.3 水肥配比对葡萄蒸腾速率的影响
        4.2.4 水肥配比对植株氮素含量的影响
        4.2.5 水肥配比对植株氮素来源的影响
        4.2.6 水肥配比对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
        4.2.7 水肥配比对植株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2.8 水肥配比对葡萄不同生长期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4.3.2 水肥配比对葡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葡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5.2.2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5.2.3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生长指标的影响效应
        5.3.2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
        5.3.3 水肥耦合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光合指标的影响效应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10)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文冠果概述
        1.1.1 文冠果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2 文冠果的物候期研究
        1.1.3 文冠果的表型性状研究
    1.2 气候因子对经济林树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2.1 光照对经济林树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温度对经济林树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相对湿度对经济林树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经济林树种的叶幕微气候研究
        1.3.1 叶幕微气候及影响因素
        1.3.2 叶幕微气候的研究进展
        1.3.3 叶幕微气候与经济林树种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1.4 经济林树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1.4.1 光合日变化研究
        1.4.2 光响应曲线研究
        1.4.3 不同发育时期光合特性的对比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叶幕区域划分
        2.3.2 叶幕微气候调查
        2.3.3 物候期观测
        2.3.4 表型性状观测
        2.3.5 叶片光合特性观测
        2.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叶幕微气候的分布规律
        3.1.1 叶幕微气候的年变化分析
        3.1.2 叶幕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分析
        3.1.3 萌芽期至末花期不同区域有效积温的变化
    3.2 不同叶幕区域物候期的变化规律
        3.2.1 不同叶幕区域物候期差异
        3.2.2 物候期与叶幕微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叶幕区域表型性状的变化规律
        3.3.1 不同区域花芽性状的变化规律
        3.3.2 不同区域花性状的变化规律
        3.3.3 不同区域枝叶性状的变化规律
        3.3.4 不同区域果实性状的变化规律
        3.3.5 不同区域种子性状的变化规律
    3.4 不同叶幕区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
        3.4.1 不同物候期各区域光合日动态的变化规律
        3.4.2 不同物候期各区域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
        3.4.3 不同物候期各区域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分析
        3.4.4 光合特征参数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5 光合特征参数与叶幕微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叶幕微气候的变化规律
        4.1.2 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物候期的影响
        4.1.3 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表型性状的影响
        4.1.4 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4.1.5 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系
    4.2 结论
        4.2.1 叶幕微气候在树冠内的分布规律
        4.2.2 不同叶幕区域物候期的变化规律
        4.2.3 不同叶幕区域表型性状的变化规律
        4.2.4 不同叶幕区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
        4.2.5 叶幕微气候与物候期、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性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文冠果休眠期、芽萌动初期、末花期树冠各区域形态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研究[D]. 唐桓伟. 广西大学, 2019(01)
  • [2]刺葡萄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D]. 聂松青.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3]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J]. 张大鹏,黄丛林,王学臣,娄成后. 植物学报, 1995(01)
  • [4]浮尘天气对墨玉河流域葡萄叶片光合及水势的影响[J]. 张付春,潘明启,麦麦提阿卜拉·麦麦提图尔荪,张雯,钟海霞,李团结,高达辉,伍新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7)
  • [5]北方主要木质藤本植物光合效率及其对水分与光照的响应[D]. 夏江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6]葡萄光系统Ⅱ及光合碳同化对高温强光的响应机理[D]. 孙永江.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8)
  • [7]河西绿洲农业区不同水氮条件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的影响及水碳耦合模拟研究[D]. 郑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8]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D]. 王发林. 兰州大学, 2007(04)
  • [9]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及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D]. 周兴本. 沈阳农业大学, 2015(01)
  • [10]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张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和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