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铁币浅谈

中国古代铁币浅谈

一、浅谈中国古代铁钱(论文文献综述)

罗继岩[1](2021)在《金代禁榷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总结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金代的禁榷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金代的禁榷制度主要借鉴于唐、辽、宋三代,然而在真正的贯彻中又呈现出与历代不同的特点。在金以前的历代禁榷制度中多为盐铁并举,即盐、铁皆为禁榷商品中最重要的两部分,但是金代的禁榷制度中仅以榷盐为主,铁的禁榷仅存在于金初的地方经济体系中,在海陵确立禁榷制度后,铁的禁榷已经不复存在;唐宋时期盛行的榷茶制度在金代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官商合营的榷盐与榷铜制度中,以政府定价来保证政府收益、限制物价和私人工商业的发展属于其首创。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崛起之后积极汲取汉地的制度文化以之完善自己的统治,并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形成适应自己发展的制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本文第一章对学界关于禁榷制度起源于春秋的管子“官山海”还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考证,得出“官山海”在春秋时确实存在并得到贯彻的结论,由此确定禁榷制度起源于春秋。同时,对不同时期、不同政权禁榷制度的演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而梳理出金代以前禁榷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了不同时期诸政权采取禁榷制度的原因与目的。第二章在对金代禁榷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的论述中,指出在金初地方的经济体系中已经存在部分商品的政府专卖,但并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经济管理制度,金代作为国家层面的禁榷制度确立于海陵时期。本章还就世宗至宣宗时期禁榷制度的变革以及变革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金朝中后期社会的动荡、政府财政的窘迫是促使金朝变革禁榷制度的重要原因。第三章对金代的榷盐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在官商合营的禁榷制度中,由政府制定禁榷商品的价格是金代的首创;同时还指出金代的禁榷制度中存在着民族歧视因素。第四章对金代铜、铁等矿产资源的禁榷进行了论述,指出金代的禁榷制度中铁的禁榷仅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形式存在于金初,在《金史》所载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盐的榷货十目之外,金、银、铜、碱亦在禁榷范围之内,并对金、银、铜、锡等矿产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考证,同时分析了各类矿产资源禁榷的特点。第五章对金代关于生活物资类商品酒、茶、香、醋的禁榷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对酒、香的禁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章宗以后频繁调整禁榷制度是为了解决因动荡导致的国用不足问题。第六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进行了分析,把金代禁榷制度的基本特征呈现出来。结语部分对研究金代禁榷制度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及本文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作出简单的表述。

张天胤[2](2020)在《南宋铸币地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南宋时期铜铁货币铸造业布局的相关问题,文章大致可以分为铸币生产单位钱监时空分布的复原、布局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探讨三个层面。前两个层面又可以按照不同货币区的空间分布,分为东南铜钱监、江南江北铁钱监与四川铁钱监三个专题。第一章首先复原了南宋东南铜钱监的时空分布、规模演变。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南宋铜钱监在时空分布格局上经历了从多监并铸向一监独铸的演变过程。虽然南渡之后的铸钱业远不及北宋,但永平监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在光宗之后更成为了全宋唯一的常制铜钱监。此后本文详细考证了铜钱监所用矿料的生产、收管、调拨情况,复原出了不同矿料的供给地时空分布和调配路线。最后,分析了南宋铜钱监分布的区位因素以及永平监一监独铸的区位优势。认为饶州有着优越的经济基础、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管理条件,安定的军事环境以及铸钱工艺所需的优质制范材料和水资源,这些条件使得永平监成为南宋中后期东南坑冶铸钱的中心。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了江南、江北铁钱监和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区位。两章在一开始均先利用出土铁钱实物和传统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复原了铁钱监的时空演变和规模,而后再分析铁钱监的分布区位。第二章认为由于江北铁钱独特的原料收买和成品调拨制度,使得江南、江北铁钱监虽然在宏观区位上位于传统铁矿产区附近,但在具体地点上则优先考虑到了交通的便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告别了铁冶、铸钱合一的生产模式。同时,文章分析了南宋时期的军事形势和军器生产布局,认为铁钱监为了获得军事安全的区位,在选址上更趋向于有军事屏障、相对安全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并且随着两淮、江西、江东军器生产格局的演变使得铸铁钱区的范围不断被压缩至长江两岸的五州军。第三章将四川铁钱监的区位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南宋时期四川铸钱原料生产方面继承了北宋中后期的生产、布局模式,即虽然铁冶和铸钱在生产上有所分离,但四川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铸钱均用本州周边的原料,在钱监分布上仍可视作“即山铸钱”。在人文区位因素方面,本章首先考察了南宋四川铁钱的铸行地位,认为虽然四川铁钱的铸造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但政府仍然将其视若珍宝,极力将其用作称提,至宁宗中期以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这样的行用地位,使得钱监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封桩称提”的交通区位和规避军事威胁的安全区位。第四章对南宋时期提点坑冶铸钱司和提点铁冶铸钱司准政区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准政区的时空沿革进行了复原,明确了其幅员演变、治所、分司等问题,紧接着详细梳理了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权和管理体系;最后论述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本文认为管理铸钱准政区之间辖区虽有重合,但形成了互不干涉的复式政区关系;准政区内部则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与路级监司相互协作、监督。准政区的长官通过巡历地方和利用各项按察刺举的权力对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履行职事。虽然在南宋后期坑冶铸钱管理有所败坏,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体现出准政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陈忠海[3](2019)在《古代的铁钱》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有约5000年的货币使用历史。在此期间,以铜为材质的钱币长期充当制钱,各类铜钱无疑是发行时间最长、流通范围最广的货币,但也并非没有其他材质的货币出现,除人们熟悉的金、银以及纸币外,铁也多次作为铸币材料,只是由于铁自身存在的天然缺陷,使铁线未能广泛流通起来。

黄坤[4](2019)在《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的演变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密切,处理好国与国的关系是一国外交成功的重要表现,而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经济往来尤其是贸易往来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贸易往来离不开货币的支持,货币在一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充当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尤其是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迅速发展,人民币在国际经济结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渗透使人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及货币思想。中国古代蕴含着丰富的货币思想,尤其是两宋时期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催生了丰富的货币思想,且首次出现纸币及纸币思想,其中有一些正确的货币理论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两宋货币思想的发展演变,不仅为了服务于当今社会建设,更在于发掘两宋时期独有的货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两宋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素材,促进学科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分析了两宋货币思想演变的过程、特点、原因并得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采用动态研究视角分析了两宋货币思想的演变,对两宋的政治、经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试图为经济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及人民币管理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要想使货币思想更加丰富并用货币思想指导生产生活实践,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及繁荣发达的内部环境,而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这两项条件,正是这些丰富的货币思想指导着货币政策的制定。

刘振[5](2019)在《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文中指出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上对金属矿产品日益广泛的需求,宋朝统治者“仰地宝为国计”,大力推动各类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福建的金属矿业由此获得较快发展,成为东南地区主要的矿冶基地之一,其出产的银、铜、铁、铅等金属矿产均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终有宋一代,福建呈现出一派“矿石云涌,炉炭之焰,未之有熄”的盛况,极为令人瞩目。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史料,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宋代福建的金属矿业开发状况进行研究。文章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探讨了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背景,包括矿业开发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历史条件,作为全文讨论的基础。其次分类考察了福建各种金属矿产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揭示出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成因。然后研究了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兴衰演变历程,通过宋政府统计的各类金属矿冶点数量以及课额数目演变情况来还原矿业兴衰的总体趋势,同时以福建金属矿业在全国所占地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补充论证,并分析出矿业兴衰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接着论述了福建金属矿业开发对本地区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最后较为客观地总结出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成效与得失。

尤其[6](2019)在《两宋钱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货币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载体,亦是承载时代进程的脉络与脚印,它们是每个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以及文化艺术的实物见证。历代的钱文研究是近年来钱币学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其中,两宋时期的钱币无论是在铸币数量、种类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钱文书体与前朝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创新,是我国钱币发展史乃至书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正用流通钱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寻文献资料、馆藏实物资料、已公开的考古发掘报告及相关泉谱图片资料等进行罗列并分析对比,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总结两宋时期钱文特点,整理其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在梳理、总结现有理论成果上,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希望对钱币学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朱安祥[7](2018)在《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因其具有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流通倒退等显着特点,而成为我国古代货币发展进程中极为特殊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此时期的货币及其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货币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能够全面揭示货币运行的内在规律,进而总结货币发行得失,这对于推动货币史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东汉社会长期存在的铜钱减重现象导致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董卓铸小钱的恶劣行径又加速了汉末货币经济的崩溃,商品经济由此转向低谷。为了改善衰败不堪的经济环境,之后建立起的三国政权纷纷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曹魏统治者始终致力于恢复两汉五铢钱制,同时又积极地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最终保障了货币改制的成功。相比之下,为了达到快速积累军事实力之目的,蜀汉统治者以牺牲民众利益为手段发行了虚值大钱,孙吴政权亦加以模仿,这种货币政策是国家处在“军事最优先型经济体系”背景下的一种临时措施,根本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随着通货膨胀程度的加剧,民众反对情绪逐渐高涨,最终面临失败。此外,汉末张林、刘陶提出的封钱论与反对大钱论也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的货币思想深刻地影响到了此后几个世纪里的货币政策走向。尽管史籍中缺乏两晋政权发行钱币的记载,但此时期的钱币流通却并未停止。通过梳理全国各地晋墓出土钱币资料,发现两晋时期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以两汉五铢钱为主,兼有新莽、三国蜀汉、孙吴铸币。当各种形制迥异、重量不同的钱币混合流通之时,市场上的使用者便抛弃了钱币本来的面值,转而依据钱币的重量进行称量交易。此外,通过深入考察两晋长期不铸钱币的原因,认为这是司马氏故意执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维持现有货币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在东晋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这种不铸钱的货币政策最终引发了一场士族内部之间的斗争,即桓玄与孔琳之的“废钱之争”。两晋时期独特的货币流通渠道,加速了统治阶层聚敛财富的速度,同时刺激了他们的贪欲,并直接导致社会上奢侈性消费行为的普遍增长,鲁褒在《钱神论》中对上述社会现象做了辛辣的讽刺与猛烈的批评。北魏政权的货币发行历程尤为艰辛,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由于缺乏足够的铸钱经验,自太和五铢发行以来,国内相继涌现出诸多矛盾与冲突,特别是盗铸问题,一直影响到之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政权,成为了导致北朝货币制度长期混乱的一个主要因素。与之同时,通过对元澄的上书材料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了北魏货币隐藏在史籍背后的流通问题:由于新、旧钱在价值上存在“贵贱之差”,遂引发货币流通不畅现象,从而直接制约了北魏货币改革的成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周政权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创造性地制定了对外发行大钱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为北周最终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南朝建立初期,通货紧缩问题就已经普遍存在,从而使南朝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先天性不足的缺陷。此外,金属铜材的缺乏也让统治者无法继续维持五铢钱制度,铜钱减重现象随之而来。更为关键的是,面对多重社会矛盾,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均无法及时地制定切合时宜的货币政策,使得南朝货币经济始终游走在紧缩与膨胀两种极端的边缘,最终走向了全面失败。铁钱发行之后,钱币流通领域中开始出现“省陌”现象,关于它的形成原因与时代特点,我们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全面总结魏晋南北朝货币的六大时代特征;第二,从总体上对魏晋南北朝货币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评价。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货币的发展进程既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运动规律,同时又具备了一些独特的时代特点。熟悉并掌握这些规律与特点,对于今天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裴铁军[8](2016)在《金代货币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代货币经济研究,是金史特别是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立国后的前四十年,用辽宋旧钱,并无自己货币。至海陵时期,发钞在前,铸币在后,启金代货币发展之端。世宗时期,以钱为主,钱钞并行,货币经济稳定发展。章宗时期,以钞为主,开始铸造银币,钱、钞、银并用,货币运行体系日益复杂多变。宣宗之后,币制屡更,钞名数变,致钱钞不行,民间但用白银,最终法币退出货币流通领域。哀宗天兴二年十月最后一次更印纸币“天兴宝会”后,不数月,金祚讫矣。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正文的五个篇章,第三部分是结语。第一部分绪论,开篇点明论文的选题意义,并从金代货币经济研究总论、金代货币经济发展分期、金代的铜钱、纸币、白银以及金代的窖藏铜钱等六个方面梳理和综述国内外关于金代货币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概述和阐明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正文第一章金代货币经济之始立与发展——金前期(1115——1161)的货币经济。论述海陵之前金代以物易物、用辽宋旧钱和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的原始自然的货币发展状况。梳理和汇总金国征辽伐宋战争过程中获得的巨额货币,剖析和探究这些巨额财富对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述金代建国40年没有自己货币的原因,并提出金代建国40年没有自己货币,是客观上源于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与主观上政府垄断铸币权或未成为金政权统治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从“盖亦以铜少”、“循宋四川交子之法”、“不欲留钱于河南”、商品经济之繁荣、极权政治之产物等五个方面,综论和辨析金代发行交钞早于铸造铜币之成因,并提出它是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与小农经济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中国古代货币自身运行规律下的特有产物。另外,通过对“正隆通宝”之铸造和“正隆元宝”之考证,简要梳理和论述海陵时期的铜钱铸造,实开有金一代铸币之先河,表明政府垄断铸币权已经上升为日益封建化的金朝统治者的政治意识。最后,就金前期货币的分期及运行特点进行系统性地总结概况。第二章金代货币经济之繁荣——世宗时期的“钱荒”与铸币。从官方的“钱荒”及应对的举措以及民间的“钱荒”及疏通的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世宗时期的“钱荒”问题。阐述世宗时期的筹备铜源及铸造“大定通宝”铜钱,研论金代铁钱的铸造与使用及其废除后的用途和流向。从短陌的成因、短陌机制和比率、短陌与宋钱入金三个方面,综论金代货币运行中的短陌现象,系统归纳和总结金代短陌的特点,并提出金代短陌的产生,主要是源于流通中的铜钱不足,而非货币贬值。南宋铜钱北流入金,根本原因在于金朝的货币购买力高于南宋,是货币规律下的铜钱自发流动。金代短陌,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货币的短缺程度存在着密切关系,它仅是货币运行规律自发调节的市场行为,而非金朝统治者为缩减财政支出或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政府行为。最后,就世宗时期货币分期及运行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世宗时期所推行的财政巨额补贴的铸币政策,是一项错误的货币政策。第三章金代货币经济由盛转衰——章宗时期的钞法之变。从章宗即位之始铜钱停铸和实施限钱法、“钱不在民亦不在官”、铸造“泰和重宝”、名实不符的铜钱、私铸和私销五个方面,论述章宗时期铜钱由停铸到再铸的变迁。从废除交钞七年之限、交钞雍滞、钞法屡更三个方面,系统论述章宗时期交钞经七年厘革至臃滞难行的过程,剖析章宗上台伊始停止铸币与废除七年厘革内在联系,提出章宗废除七年厘革,是纸币交钞由可兑换的支付手段向不兑换的信用货币转换的界碑。从“承安宝货”的成因、白银与货币、“承安宝货”的性质三个方面,论述章宗时期白银由称量货币到法定铸币转变的演进。最后,就章宗时期的货币分期及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四章金代后期货币之乱——从宣宗的币制之乱到灭亡前的货币退化。本章从频临崩溃的经济、纸币的大幅贬值两个方面,论述宣宗时期纸币已陷入流通困境。另外,系统梳理和论述“限以路分”、“复置回易务”、“降板就造便”、“据民力征税回笼”、“严立不行之罪”、“桑皮故纸钱”、“裁损所支而增其所收”、“放民铸钱”、“严格赏罚”、“莫若更造”等十个方面愈改愈乱的钞法更张。论述和剖析宣宗时期变更钞名的过程及结果。综论从铜钱的废止到窖藏铜钱再到民间但用银的货币演化过程。最后,就金代后期的货币分期及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五章金代纸币制度变迁与通货膨胀。梳理和阐述交钞的制式与管理。梳理工墨钱的变迁,系统分析交钞的是有偿兑易制度。系统论述金代的“钱荒”问题,提出交钞产生前,因金国铜少,铸币难行,“钱荒”仅是流通中的铜钱少;交钞发行后,因钞出多入少,“钱荒”是劣币(交钞)驱逐良币(铜钱)的结果。归纳梳理海陵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出早在海陵营汴侵宋时期,金代就可能产生了通货膨胀。梳理论述章宗末期的通货膨胀。综述金末钞名数易、币制屡更的演进过程,系统剖析金灭亡前的恶性通货膨胀。最后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围绕金代货币经济运行与发展,简要梳理其运行之脉络,概述其政策之变迁,论证其体系之机理,总结其兴衰之前鉴。总之,立国120年的金朝,其货币发展从由无到有,由用辽宋旧钱到自行发钞铸币,再到钱、钞、银并用;从币制简略、币值稳定到钞法屡更,钞名数易,数变而数穷,其货币经济也经历了从“钱荒”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嬗变。金代货币这种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由稳至乱的演进过程,也成为有金一代王朝自兴至亡的货币映照。

黄维[9](2015)在《铁质钱币与兵器的原料——从铁钱成分探讨宋代铁制品的质量》文中研究说明北宋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国至公元1127年灭亡,一直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的威胁,战事不断。宋王朝初期,政府尚能勉强维持与这些入侵少数民族在边界上的军事平衡,但到了北宋后期,帝国的两位统治者宋徽宗和宋钦宗竟被掳走,接踵而来的是北宋政权的终结,这似乎与宋代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不相称1。当然,北宋政权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而且复杂的,但仔细考察北宋的社会状况后,发现存在很多对维护王朝统

郝伟[10](2011)在《朱熹的货币思想》文中研究指明朱熹的货币思想迄今尚未有专文加以研究。本文对此作了专门的梳理和分析,指出朱熹的货币思想比较丰富,两宋时期货币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如铜钱的铸造质量、铜钱的外流、金属货币的盗铸、纸币的伪造、铜钱区与铁钱区之间的关系、铁钱和纸币的泛滥等,朱熹都有所论及,并且在某些问题上显示出他独特的视角与精辟的见解。朱熹货币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币值的稳定。他所展示的丰富且不乏精辟之论的货币思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理学家、重新评价理学的社会历史作用,都不无裨益。

二、浅谈中国古代铁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国古代铁钱(论文提纲范文)

(1)金代禁榷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春秋至隋朝时期的禁榷制度
        一、禁榷制度的兴起——“官山海”
        二、汉代禁榷制度的发展
        三、三国至隋代的禁榷制度
    第二节 唐代的禁榷制度
        一、唐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二、刘宴的盐法改革
        三、唐代的榷酒制度
        四、唐代榷茶制度的兴起
        五、唐代对矿产的禁榷
    第三节 辽、宋时期的禁榷制度
        一、辽代禁榷制度的发展
        二、宋朝禁榷制度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金初地方的商品专卖
        一、金初商品专卖的出现及其原因
        二、金初商品专卖的管理
    第二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一、金代禁榷制度确立前的政治变革
        二、金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发展与没落
        一、金世宗时期禁榷制度的发展
        二、金章宗时期禁榷制度的改革
        三、金宣宗时期禁榷制度的没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代的榷盐制度
    第一节 金代盐务机构与职官的设置
        一、金代盐务机构的设置
        二、金代盐务机构职官的设置
        三、金代盐务机构职官的选任
    第二节 金代榷盐制度下的盐业运营
        一、金代食盐的运营模式
        二、盐课的征收
    第三节 金代对私盐的打击
        一、私盐兴起的原因
        二、政府对私盐的打击
        三、打击私盐的机构
    第四节 盐官的管理
        一、对盐务机构职官执法的监管
        二、金代盐官的考核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代铜铁等矿产资源的禁榷
    第一节 金代的榷铁制度
        一、金初对铁的禁榷
        二、金熙宗以后对铁的禁榷
    第二节 金、银、铜的禁榷
        一、金代金、银产地的分布与禁榷
        二、金代铜的禁榷
    第三节 矾、锡、丹、碱的禁榷
        一、金代矾、锡、丹的禁榷
        二、金代碱的禁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代酒茶等生活物资的禁榷
    第一节 金代酒、曲的禁榷制度
        一、金初对酒的禁榷
        二、金代榷酒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三、榷酒制度下的管理机构及职官
    第二节 金代茶、醋、香的禁榷
        一、金代茶叶的禁榷
        二、醋与香的禁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
        一、禁榷制度在政府的完全管控下运行
        二、禁榷商品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特点
        三、禁榷商品表现为一家独大的局面
        四、战争是促进金代禁榷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金代的禁榷制度呈现“歧视”与“体恤”的双重性
    第二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影响
        一、金代禁榷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二、金代禁榷制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其在学期内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南宋铸币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课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历史货币地理的研究
        二 关于南宋钱监的研究
        三 宋代铸钱管理机构和准政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概况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 资料概况
第一章 东南铜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钱监时空分布及规模
        一 铜钱监的时空分布
        二 铜钱监的生产规模
    第二节 铸钱原料的供给
        一 新料:胆铜、矿铜的生产与收管
        二 旧料:毁器得铜的收纳
        三 铜料的空间分布及转运
    第三节 制胆铜所需铁料与铸钱辅料铅、锡的来源
        一 铁、铅、锡料的生产与收管
        二 铁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三 铅、锡原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第四节 南宋铜钱监布局的区位因素——兼论饶州永平监的区位优势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军事、行政管理因素
        三 交通因素
        四 铸钱工艺因素
第二章 江南、江北铁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一 铁钱监时序沿革
        二 铁钱监的地理分布
        三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铸造规模演变
    第二节 铁钱监分布的原料、交通地理因素
        一 宏观布局:钱监靠近原料产地
        二 中观布局:钱监位于交通便利之所
    第三节 铁钱监分布的军事地理因素
        一 军事安全因素影响到铁钱监的分布
        二 军器制造地理格局限制了铸铁钱区的布局
第三章 四川铁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生产规模
        一 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二 铁钱监的生产规模
    第二节 即山铸钱:钱监自然地理区位的继承
        一 宋代铁矿源地分布及铸钱铁料生产
        二 北宋即山铸钱的布局模式及南宋的继承
    第三节 桩拨称提:钱监人文地理区位的选择
        一 铁钱铸造发行的状态及铁钱的铸行地位
        二 钱监人文地理区位
第四章 铸钱管理准政区研究
    第一节 准政区的时空演变
        一 提点坑冶铸钱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
        二 江淮湖北铁冶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兼论四川管理铸钱机构
    第二节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体系
        一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
        二 准政区的管理体系
    第三节 南宋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
        一 官司巡历,分司检踏
        二 按察刺举,管理官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南宋时期铁钱监兴废史料详表
附录 B 南宋时期钱监岁铸额史料详表
附录 C 江淮、四川等路铁山、矿脉分布表
附录 D 钱币实物表及其他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古代的铁钱(论文提纲范文)

间断发行
“铁钱之战”
天然劣势

(4)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两宋货币思想产生历史背景的演变
    2.1 政治环境
    2.2 军事外交环境
    2.3 经济环境
        2.3.1 农业
        2.3.2 手工业和商业
        2.3.3 对外贸易
    2.4 社会文化环境
    2.5 货币环境
        2.5.1 金属货币
        2.5.2 纸币
第三章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演变的过程
    3.1 货币起源认识的演变
        3.1.1 圣人创造货币
        3.1.2 货币产生于商人的经营活动
    3.2 “钱荒”问题认识的演变
        3.2.1 私铸与钱币外流
        3.2.2 青苗法、免疫法的实施
        3.2.3 纸币驱逐铜币
    3.3 货币、商品与物价之间关系认识的演变
        3.3.1 货币数量导致物价变化
        3.3.2 商品数量导致物价变化
    3.4 货币职能认识的演变
        3.4.1 带有名目主义色彩的价值尺度职能
        3.4.2 带有金属主义色彩的价值尺度职能
        3.4.3 充当世界货币职能
    3.5 货币流通认识的演变
        3.5.1 货币流通数量及流通渠道
        3.5.2 货币流通速度
        3.5.3 货币流通区域
    3.6 纸币和金属货币关系认识的演变
        3.6.1 纸币发行准备金
        3.6.2 金属货币主导纸币从属
        3.6.3 金属货币与纸币地位相同
        3.6.4 纸币排斥金属货币
        3.6.5 母子相权
    3.7 抑制纸币通货膨胀问题认识的演变
        3.7.1 扩大纸币的流通区域
        3.7.2 称提之术
        3.7.3 盐钞品搭旧会子
第四章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演变的特点
    4.1 对“钱荒”问题的研究贯穿于两宋货币思想演变的始终
    4.2 两宋货币思想的演变与财政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
        4.2.1 两宋时期的财政政策
        4.2.2 两宋财政政策的演变与货币思想的演变
    4.3 特有的纸币发行流通管理思想内容渐趋丰富
        4.3.1 两宋纸币发行流通状况
        4.3.2 两宋纸币发行流通管理思想内容渐趋丰富
    4.4 对于货币问题的认识始终没有上升到深层次的货币理论
第五章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演变的原因
    5.1 两宋货币思想发展演变的外部原因
        5.1.1 两宋时期对外军事战争的变化
        5.1.2 对外军事战争的变化对货币思想演变的影响
    5.2 两宋货币思想发展演变的内部原因
        5.2.1 铸钱业发展的影响
        5.2.2 城市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5.2.3 造纸业和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5.2.4 货币制度变化的影响
        5.2.5 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两宋货币思想的演变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6.1 货币的发行流通与经济改革
    6.2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6.3 货币职能与人民币国际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背景
    第一节 宋代福建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自然条件
    第三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人文条件
    第四节 宋代以前福建的金属矿业开发
第二章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产资源的种类、矿产区与矿冶统计资料
    第二节 金、银矿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
    第三节 铁矿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
    第四节 铜、铅、锡矿及水银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
    第五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与影响因素
第三章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兴衰演变
    第一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在全国的地位演变
    第二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时空演变与阶段划分
    第三节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兴衰演变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四章 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对该地区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两宋钱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宋钱文分析
    第一节 所存北宋钱文概述
    第二节 北宋钱文分类与特征
第二章 南宋钱文分析
    第一节 所存南宋钱文概述
    第二节 南宋钱文分类与特征
第三章 相关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两宋与前后时期钱文比较
    第二节 两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钱文比较
    第三节 两宋与同时期域外钱文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选题意义:自然经济与货币经济之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创新
        一、学术回顾
        二、学术创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三国货币研究
    第一节 钱币的铸造与发行
        一、东汉币制及董卓“更铸小钱”
        二、曹魏五铢的认定
        三、品类纷繁的蜀汉钱币
        四、孙吴政权发行的“大泉”钱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曹魏:力图恢复五铢钱制
        二、蜀汉:军事优先型经济体系下的货币政策
        三、孙吴:货币战争背景下的改革
    第三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投放
        二、平行流通
        三、货币回笼
    第四节 货币思想
        一、张林的封钱思想
        二、刘陶的驳大钱议
        三、荀悦的行钱论
    小结
第二章 两晋十六国货币研究
    第一节 钱币的铸造与发行
        一、两晋时期的币制
        二、十六国时期的币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两晋未铸钱币原因再探
        二、张轨的用钱政策与河西地区的经济繁荣
    第三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投放
        二、平行流通
        三、货币回笼
    第四节 货币思想
        一、文本来源与产生年代
        二、文本内容与价值分析
        三、创作背景与现实问题
    小结
第三章 北朝货币研究
    第一节 钱币的铸造与发行
        一、北魏政权的币制
        二、东魏、西魏与北齐、北周的币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贵贱之差:北魏货币政策的第一阶段
        二、盗铸的困扰:北魏货币政策的第二阶段
        三、盗铸问题的延续:东魏、北齐、西魏的货币政策
        四、大收商估之利:北周货币政策的成功
    第三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投放
        二、平行流通
        三、货币回笼
    第四节 货币思想
        一、元澄的货币统一论
        二、高谦之的三铢钱议
        三、高恭之的足值钱主张
        四、杨侃的五铢钱思想
    小结
第四章 南朝货币研究
    第一节 钱币的铸造与发行
        一、宋的币制
        二、齐的币制
        三、梁的币制
        四、陈的币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宋的货币政策
        二、齐的货币政策
        三、梁的货币政策
        四、陈的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投放
        二、平行流通
        三、货币回笼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短陌问题
    第四节 货币思想
        一、范泰的重农思想与货币无用论
        二、周朗、沈约的废钱用谷论
        三、关于货币铸造权的辩论
    小结
结语:魏晋南北朝货币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地位
    一、魏晋南北朝货币的时代特征
    二、魏晋南北朝货币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金代货币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特色和主要内容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金代货币经济之始立与发展——金前期(1115——1161)的货币经济
    第一节 原始的货币状况
        一、“以物易物”和“用辽、宋旧钱”
        二、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
    第二节 富足的货币积累
        一、征辽伐宋战争中获得的巨额货币
        二、对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为何金建国40年没有发行自己的货币
    第三节 交钞早于铸币成因之辨析
        一、“盖亦以铜少”
        二、“循宋四川交子之法”
        三、“不欲留钱于河南”
        四、商品经济之繁荣
        五、极权政治之产物
    第四节 正隆年间的铜钱
        一、“正隆通宝”之铸造
        二、“正隆元宝”之考证
    第五节 金前期的货币分期及运行特点
        一、金前期的货币分期
        二、金前期货币运行的特点
第二章 金代货币经济之繁荣——世宗时期的“钱荒”与铸币
    第一节 世宗时期的“钱荒”
        一、官方的“钱荒”及应对之措
        二、民间的“钱荒”及疏通之道
    第二节 铸造“大定通宝”
        一、筹措铜源
        二、“大定通宝”的铸造
        三、铁钱的铸造与使用
    第三节 铜钱的短陌
        一、短陌的成因
        二、短陌机制和比率
        三、短陌与宋钱入金
        四、金代短陌的特点
    第四节 世宗时期货币分期及运行特点
        一、世宗时期的货币分期
        二、世宗时期货币运行的特点
第三章 金代货币经济由盛转衰——章宗时期的钞法之变
    第一节 铜钱由停铸到再铸
        一、铜钱停铸与限钱法
        二、钱不在民亦不在官
        三、铸造“泰和重宝”
        四、名实不符的铜钱
        五、私铸和私销
    第二节 交钞经七年厘革至钞法屡更
        一、废除七年厘革
        二、交钞雍滞
        三、钞法屡更
    第三节 白银由称量货币到法定铸币
        一、“承安宝货”的成因
        二、白银与货币
        三、“承安宝货”的性质
    第四节 章宗时期的货币分期及特点
        一、章宗时期的货币分期
        二、章宗时期货币运行的特点
第四章 金代后期货币之乱——从宣宗的币制之乱到灭亡前的货币退化
    第一节 纸币的贬值阻滞
        一、频临崩溃的经济
        二、纸币的大幅贬值
    第二节 愈改愈乱的钞法
    第三节 变更钞名
    第四节 铜钱退出和民间但用银
        一、铜钱的废止
        二、窖藏铜钱
        三、民间但用银
    第五节 金后期货币分期及运行特点
        一、金后期的货币分期
        二、金后期货币运行的特点
第五章 金代纸币制度变迁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交钞的制式与管理
    第二节 交钞的兑易
    第三节“钱荒”的性质
    第四节 海陵营汴侵宋时期的通胀
    第五节 章宗末期的通胀
    第六节 灭亡前的恶性通胀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铁质钱币与兵器的原料——从铁钱成分探讨宋代铁制品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宋朝的铁兵器与铁钱
二北宋铁钱化学成分及金相分析
三煤中的硫对钢铁性能的负面影响
四北宋铁兵器与铁钱的生产
五用煤炼铁对铁兵器和炼钢技术可能的影响
六结语

四、浅谈中国古代铁钱(论文参考文献)

  • [1]金代禁榷制度研究[D]. 罗继岩. 吉林大学, 2021(01)
  • [2]南宋铸币地理研究[D]. 张天胤.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古代的铁钱[J]. 陈忠海.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5)
  • [4]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的演变研究[D]. 黄坤. 西北大学, 2019(01)
  • [5]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D]. 刘振. 暨南大学, 2019(02)
  • [6]两宋钱文研究[D]. 尤其.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D]. 朱安祥. 郑州大学, 2018(11)
  • [8]金代货币经济研究[D]. 裴铁军. 吉林大学, 2016(08)
  • [9]铁质钱币与兵器的原料——从铁钱成分探讨宋代铁制品的质量[J]. 黄维. 中国钱币, 2015(05)
  • [10]朱熹的货币思想[J]. 郝伟. 朱子学刊, 2011(00)

标签:;  ;  ;  ;  ;  

中国古代铁币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