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小麦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小麦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一、小麦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叶绿素的增长效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洁[1](2021)在《基肥与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西农805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文中提出

淦静怡[2](2021)在《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的不同配比对厚皮甜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

王鑫[3](2021)在《叶施不同配比氮、钾对‘长富2号’苹果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

杨昌钰[4](2021)在《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甘肃河西地区设施栽培葡萄生产中水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管理研究不足,造成水肥利用效率不高及土壤微生物环境不佳等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登县开展水分与菌肥协同调控对葡萄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试验,其中水分调控设3个水平,分别为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FC)、轻度胁迫(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FC)和充分供水(土壤含水率下限为75%FC),菌肥添加设置为不添加(0 g)、少量添加(75 g)和多量添加(150 g)3个水平,共9个水菌调控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提高葡萄果实膨大期的新梢长度;而中度水分胁迫下,多量菌肥处理抑制果实膨大期新梢茎粗的生长,少量菌肥添加则促进果实膨大期葡萄果粒纵、横茎生长。(2)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整个生育期葡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促进果实膨大期的叶绿素(SPAD)合成;少量菌肥添加水平下,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抑制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的合成。(3)少量菌肥添加下,轻度水分胁迫处理葡萄产量达到最大值46505.56kg/hm2,较充分供水提高产量56.34%,充分供水水平下,多量添加菌肥处理产量也相对较高,达到43661.11 kg/hm2,较不添加菌肥提高42.48%。全生育期充分供水无菌肥处理总耗水量最高为5135.44 m3/hm2;水菌互作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添加和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处理水分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依次为11.30 kg/m3、11.17 kg/m3;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低于中度和轻度两个水分胁迫处理。(4)中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着色成熟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充分供水各菌肥处理降低果实p H值;轻度水分胁迫多肥处理提高维生素C含量;中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与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均能提高着色成熟期花青素含量。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处理提高整个生育期总糖与葡萄糖含量,轻度水分胁迫下各菌肥添加均能够促进果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轻度与中度水分胁迫均抑制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中度亏水少肥促进果实膨大期酸性转化酶(AI)活性,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同一菌肥添加条件下中度亏水抑制AI活性;中度水分胁迫下,少量菌肥处理能促进果实全生育期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而多量菌肥处理促进中性转化酶(NI)活性。并且通过隶属函数对果实品质分析得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处理综合指标评价系数最高。(5)轻度水分胁迫下,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果实膨大期葡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多量菌肥处理提高萌芽期和着色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中度水分胁迫下,少肥处理较无肥处理提高萌芽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且无菌肥处理降低果实膨大期脲酶活性。(6)水菌调控下各生育期土壤全磷及全氮含量无显着性变化,但充分供水多量菌肥处理能提高有机质、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轻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处理促进果实膨大期速效磷与微生物熵(SMQ)含量,中度水分胁迫少肥处理降低新梢期铵态氮含量,但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持续轻度与中度亏水也会抑制果实膨大期硝态氮含量,且中度亏水多量菌肥添加抑制葡萄新梢期速效磷积累。(7)不同水分胁迫均会抑制非酸解态氮含量的汇聚,而轻度水分胁迫下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占全氮百分比最大,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硝态氮、铵态氮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全生育期轻度水分胁迫为当地设施延迟栽培葡萄最佳的水分调控处理,即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率的65%~80%,灌水定额为27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改善设施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效果;水菌互作条件下,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优化果实品质,并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

马燕[5](2021)在《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寻适宜干旱区棉花高效生产的施肥方式,打破农业生产上“高投入、高产出”的现状,实现养分利用效率与棉花产量同步提高目标。本研究立足干旱区棉花生产实际,2018年以鲁棉研2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分别调查常规施肥和有机液体肥模式下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变化;2019年以新陆早74号为试验材料,设5个有机液体肥用量处理,分别为F0.6(生产常规用量的60%)、F0.8(生产常规用量的80%)、F1.0(生产常规施用量)、F1.2(生产常规用量的120%)、F1.4(生产常规用量的140%),研究有机液体肥施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生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液体肥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可改善棉花株型,能有效降低棉花株高,增加主茎叶片数和果枝台数,为棉花高产奠定基础。施用有机液体肥能够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增加棉花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进而单株结铃数和单位面积结铃数分别较常规施肥增加14.4%和13.1%,最终棉花增产11.6%。不同有机液体肥处理下,F0.8处理皮棉产量分别较F0.6、F1.0、F1.2、F1.4处理增加16.8%、11.5%、8.5%、26.7%。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以看出,F0.8处理单株结铃数比F0.6和F1.4处理分别增加0.8个、1.27个,但F0.8、F1.0、F1.2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棉花单铃重和衣分在不同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2.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冠层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F1.0处理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在各生育时期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盛铃后期F1.0处理叶面积指数最高为6.57,分别较同期的F0.6、F0.8、F1.2、F1.4处理高出27.23%、51.32%、36.98%、16.26%。盛铃期—吐絮期,F0.8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其叶面积指数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3.85-4.34)。不同有机液体肥处理下平均叶簇倾角(MTA)整体表现为:F0.6<F0.8<F1.0<F1.2<F1.4;F1.4处理,在吐絮期平均叶簇倾角显着优于其他各处理,但F0.8、F1.0、F1.2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棉花冠层开度(DIFN)表现为:F0.8>F0.6>F1.2>F1.0>F1.4;进入盛铃后期,各处理冠层开度逐渐增大,但不同处理冠层开度增长速率不同,F1.0处理冠层开度上升最快。3.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盛铃期—吐絮期,F1.0处理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大,其他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幅较为缓慢,可有效延缓叶片衰老;在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间棉花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Y(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表现差异不大。4.有机液体肥对棉花物质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F0.8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F1.4、F1.2、F0.6、F1.0处理高3.13%、7.37%、11.79%、16.77%,F0.8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各项生长参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在盛花期—吐絮期,植株总干重、蕾铃总干重与群体生长速率相互间均呈显着正相关,单株结铃数与植株总干重、蕾铃总干重、群体生长率、棉铃生长率间均呈显着正相关。综上,适时适量施用有机液体肥有利于优化棉花冠层结构和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延缓生育后期下部冠层棉花叶片衰老,提高群体生长速率和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的同时促进干物质持续向棉铃分配,保证了较高的单位面积铃数,获得较高籽棉产量。

潘小怡[6](2021)在《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于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花生试验田进行,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试验田为花生多年连作地块,连作年限7年,以花生品种604L-3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压青(GT)、小麦压青结合抗重茬菌剂(GTAM)和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GTBF)处理方式,以春花生常规种植作为对照(CK)。研究小麦压青及其分别与抗重茬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结合的综合措施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小麦压青、小麦压青结合抗重茬菌剂和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3种处理方式较对照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连作花生土壤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大团聚体比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优化土壤结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连作花生土壤在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收获期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以及养分的转化与吸收利用效率,增加连作花生土壤中的全氮、有效磷以及总有机碳含量,促进作物对土壤中有效氮素和磷素的吸收利用。3种处理方式中,以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方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最佳。2.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小麦压青、小麦压青结合抗重茬菌剂和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均可以显着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降低花生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提高根瘤菌固氮酶活性。3种处理方式中,以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方式,提高花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光能利用率和根瘤菌固氮酶活性的效果最明显。3.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小麦压青、小麦压青结合抗重茬菌剂和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3个处理方式与对照相比,均能够显着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其增产原因主要是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各处理相比,小麦压青结合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作用最大。

侯玉娇[7](2021)在《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控释氮肥均能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增长养分供应时间,满足大蒜全生育期对肥的需求,提升大蒜的产量和品质;解决普通肥料养分释放集中,基肥施用过量易造成肥料流失而无法满足大蒜生长后期养分的供给的问题;减轻施肥给土壤带来的不良生态影响;减少经济与劳动力投入,为长效肥料在大蒜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特展开此研究。本研究以?金乡大蒜‘为供试材料,通过腐植酸与不同比例控释氮肥(N-P2O5-K2O=18-10-20)配施的施肥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施肥为对照(CK)、控释氮肥27.8%(T2)、控释氮肥50%(T3)、控释氮肥72.2%(T4);在此基础上添加60kg/hm2腐植酸处理,常规施肥+腐植酸(T1)、控释氮肥27.8%+腐植酸(T5)、控释氮肥50%+腐植酸(T6)、控释氮肥72.2%+腐植酸(T7)八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比例的控释氮肥、腐植酸与不同比例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对大蒜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旨在揭示大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控释氮肥、控释氮肥配施腐植酸的响应机制,筛选出适宜大蒜种植的最佳控释氮肥用量及腐植酸与控释氮肥最佳复配比例,为控释氮肥、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在大蒜上的合理施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控释氮肥、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均可以提高大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随着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效果显着增加。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与常规施肥CK相比,72.2%控释氮肥、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在鳞芽花芽分化期、鳞茎膨大期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叶片的光合能力强、根系活力旺盛,表明植株代谢旺盛,可以为大蒜植株制造、吸收更多的养分。2、控释氮肥、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均可提高大蒜蒜薹、鳞茎的产量。随着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增产效果呈上升趋势。控释氮肥处理中以72.2%控释氮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CK相比,72.2%控释氮肥处理的大蒜鳞茎、蒜薹产量分别提高了19.5%、15.3%,鳞茎单重、横径分别提高30%、14.2%;单薹重、长度分别提高16.2%、20.4%。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处理中以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的大蒜鳞茎、蒜薹产量分别提高了22.4%、18.7%;鳞茎单重、横径分别提高34.1%、16.8%;单薹重、长度分别提高20.9%、25.2%。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和72.2%控释氮肥处理相比,大蒜鳞茎、蒜薹产量分别提高了2.5%、2.9%;鳞茎单重、横径分别提高3.1%、2.3%;单薹重、长度分别提高4.0%、3.9%。说明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同比例控释氮肥处理,腐植酸与控释氮肥交互作用明显。3、控释氮肥、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均可改善大蒜鳞茎的品质,提高大蒜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Vc以及大蒜素的含量。随着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大蒜的品质显着提高。与常规施肥CK相比,72.2%控释氮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7.5%、10.9%、22.6%、15.9%、30.1%,效果在控释氮肥处理中最佳;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分别比CK提高了34.5%、18.9%、24.7%、24.4%、39.4%,效果为所有处理中最佳。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大蒜鳞茎品质效果上优于72.2%控释氮肥处理。4、控释氮肥、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均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土壤硝态氮、氨态氮含量显着增加。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硝态氮、氨态氮的含量,以72.2%控释氮肥处理效果最佳,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了32.8%、28.1%;对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没有显着影响。随着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各处理间除硝态氮、氨态氮的含量显着增加外,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所提高,分别为38%、32.1%、2.5%、3.2%,对土壤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虽有提高但无显着影响。腐植酸与72.2%控释氮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大蒜鳞茎品质效果上优于72.2%控释氮肥处理,腐植酸与控释氮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上存在交互作用。

包梓依[8](2021)在《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水溶肥因其水肥利用效率较高,在桃园养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生产上常规水溶肥用磷酸氢二铵作为磷原料,硝酸钾来作为钾原料,这两种原料的水溶肥补充了磷钾元素的同时,还增加了氮素的施用量。而在果实膨大期氮素施用过多会造成桃树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果实品质的形成。研发可替代/部分替代这两类磷钾原料的水溶肥,对桃优质丰产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以当年生盆栽桃实生苗为试材,探究不同磷、钾原料水溶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桃实生苗生长量的影响;以2年生‘瑞光39号/毛桃’为试材,探究不同钾原料水溶肥对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利于培养健壮树势和果实品质形成的磷、钾原料配方水溶肥,为桃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土壤酶活性及桃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T2(75%亚磷酸钾+25%硝酸钾)、T4(25%亚磷酸钾+75%硝酸钾)、T6(0%亚磷酸钾+100%硝酸钾)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着提高了15.38%、14.76%、9.88%。T3(50%亚磷酸钾+50%硝酸钾)处理可显着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140%、52.20%、22.55%;T4可显着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T2、T3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87.64%、69.89%;T3、T6处理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分别提高218%和187%;16.72%和6.56%;86.67%和26.22%,差异显着。综合比较,T3处理效果最优。2.不同磷原料配方水溶肥对土壤酶活性及桃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磷酸氢二铵(T5)和聚磷酸铵(T6)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5.90%和9.88%;82.00%和86.79%;22.70%和36.44%;367%和332%,差异显着,T6提高土壤酶活的能力要优于T5。与对照相比,T5和T6处理叶片叶绿素、氮、磷含量分别提高77.75%和79.01%;18.18%和50.90%;33.90%和32.37%,差异显着。与对照相比,T5和T6处理,地上部干重分别显着提高187%和53.08%;T5处理地下部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14.75%和28.90%;而T6处理地下部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6.56%和26.22%,差异显着。聚磷酸铵处理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生物量和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要优于磷酸氢二铵处理。3.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K2(25%亚磷酸钾+75%硝酸钾)、K3(50%亚磷酸钾+50%硝酸钾)、K4(75%亚磷酸钾+25%硝酸钾)显着提高植株叶片中叶绿素、钙、镁含量。与对照相比,追施不同含钾配方水溶肥,K1(0%亚磷酸钾+100%硝酸钾)、K2处理可显着提高单果重和硬度,分别提高17.70%和20.92%;20.06%和15.26%;除K4处理外,其它处理均能提高VC含量;K3处理可显着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55%、33.61%、66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5.8%,K3处理添加50%亚磷酸钾后,改善了果实品质。

王瑞[9](2021)在《氮素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红壤区,氮素是限制油茶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氮素形态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是植物吸收利用最多的两种氮素形态。本文以油茶主推品种‘湘林1号’‘湘林27号’‘湘林210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用分析纯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为氮肥进行施肥,设置了不同氮素水平(0 mmol·L-1、8mmol·L-1、16mmol·L-1)和不同氮素形态(NO3-:NH4+=0:0,10:0,7:3,5:5,3:7,0:10),研究了氮素对油茶苗木营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油茶苗木根系对氮素的吸收特征,阐明了氮素促进苗木生长的生理机制、分子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油茶苗木科学合理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氮素水平及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营养生长有显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总量为8 mmol·L-1时,可以显着促进油茶苗木的营养生长;混合氮源可以显着促进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的提升,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5:5时苗高增量和地径增量最大;混合氮源显着促进了油茶苗木根系的生长,全铵处理对油茶苗木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2.采用吸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油茶苗木根系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不同处理均表现为Vmax铵>Vmax硝,表明油茶苗木对铵态氮的吸收潜力大于硝态氮;不同处理均表现为Km硝>Km铵,表明油茶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硝态氮,说明油茶偏好铵态氮。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铵态氮与硝态氮等比配施时不同氮素形态在不同器官的利用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根、茎、叶)对NH4+-15N肥的征调能力均高于NO3--15N肥,根系对肥料的征调能力最强;施肥后不同时期,油茶苗木对NH4+-15N肥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均显着高于NO3--15N肥,NH4+-15N肥平均利用率(15.656%)为NO3--15N肥(10.361%)的1.51倍;两种形态的氮肥在根系中分配率最高,其次是叶,茎中的分配率最低。施肥后肥料氮的去向均呈现出氮肥损失量>基质残留量>苗木吸收量的规律。3.混合氮源(NO3-:NH4+=5:5)可使油茶的光合性能大幅提高,并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NO3-:NH4+=5:5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为5.68%,这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有关。NO3-:NH4+=5:5时,油茶苗木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5.62 μmol·m-2·s-1)、蒸腾速率(3.17 mmol·m-2·s-1)、气孔导度(0.36 mol·m-2·s-1)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具有较高的羧化效率(0.0 148)、叶绿素含量(1.763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14.27 mg·g-1),较高的光合有效面积(叶面积为14.32 cm2)以及具有较高的利用弱光的能力(光补偿点4.41 μmol·m-2·s-1)、抗光胁迫能力(Fv/Fm为0.665)。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羧化效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长、叶宽、叶面积呈显着正相关,与光补偿点呈显着负相关,油茶叶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光合生理指标、光合产物积累间均有很大的相关性,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4.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5:5时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其次为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3:7,说明混合氮源(铵硝等比)对油茶苗木的生长更有利。5.以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NO3-:NH4+=0:10,3:7,5:5,7:3,10:0,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处理的油茶苗木生长的叶片和根系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分别在叶片和根系中鉴定到3 561和4 024个差异表达基因。经GO功能注释发现,叶片和根中差异基因均显着富集在生物学过程条目中的应激反应过程、分子功能条目中的催化和结合过程以及细胞组分条目中细胞连接和膜过程。KE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差异基因分别位于信号转导、糖代谢、能力代谢和脂质代谢等代谢通路;根中差异基因分别位于糖代谢、脂质代谢、信号转导、内分泌系统和环境适应等代谢通路。初步筛选获得了一些在不同氮素形态条件下差异表达的氮素营养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并分析了其表达模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系中硝酸还原酶基因NR和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在NO3-:NH4+=5:5的比例下的显着上调表达可能与油茶苗木的生长优势有关。此外,适当的氮素营养比例能促进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氮同化和利用效率。

郑国利[10](2021)在《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文中指出麦苗(若叶、青汁)是世界上单项资源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均衡的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麦苗保健产品的开发,可进一步拓宽大/小麦的加工增值途径,提高小/大麦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关麦苗生产专用品种筛选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多注重于大麦材料,而不同品种小麦嫩叶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此,本试验调研了市场上主要麦叶产品的质量,分析了各产品的质量参数和稳定性,采用营养素度量法评价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营养价值;选用5个小麦品种和2个大麦品种,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割青(冬前一次割青、春季一次割青和冬春二次割青)对小/大麦麦苗产量、营养成分及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小麦苗生产若叶粉的可行性及开发小麦麦苗产品的价值,为小/大麦麦苗(若叶、青汁)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撑。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市场上主要若叶(青汁)产品的质量参数,表明国内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品质波动性很大,从营养价值上看,采用营养素度量法分析表明,随机选取8个品牌产品的NRF7.3值均高于40,产品营养价值较高;从产品质量上看,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除能量外其它营养成分变异系数均超过20%,总体表现出均一性差、变异大的特征。国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品牌间营养成分差异较大的主要有钠、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8.92%、51.54%、76.53%和45.34%,差异较小的主要有能量、脂肪、膳食纤维、钙、镁、锌的含量,变异系数0.21%~16.30%。从平均值来看,国外品牌的大麦若叶产品质量总体上略好于国内品牌,其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叶酸、钾、锌和维生素E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国内产品,但差异达不到显着水平。2、比较国内若叶(青汁)品牌产品能量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布表明,66.7%的品牌能量含量≤1300 kJ/100g;80.0%的品牌蛋白质含量>16 g/100g;60.0%的品牌碳水化合物含量≤25 g/100g;86.7%的品牌脂肪含量≤4.7 g/100g;86.7%的品牌钠含量≤500 mg/100g;75.0%的品牌膳食纤维含量>38 g/100g。从箱线图可以看出,19个国内外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铁、钠、脂肪和叶酸含量的箱体较长,品牌间波动较大。3、田间试验表明,冬前一次割青和春季第二次割青处理中大麦品种鲜麦苗产量高于小麦品种。两次割青总产量大麦苗鲜重在16870.84~17383.98 kg/hm2,干重在2649.34~2740.46 kg/hm2,2品种间差异不显着;小麦苗鲜重总产量在12972.50~15130.09kg/hm2,干重在2268.12~2744.10kg/hm2,5个品种间差异显着。春季一次割青处理草量大/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大麦苗鲜重在20000 kg/hm2左右,干重在3281.64~3562.59 kg/hm2,2个品种间差异显着;小麦苗鲜重在16032.59~23913.52 kg/hm2,干重在3095.01~4511.00kg/hm2,各小麦品种间差异较大。从割青时期看,春季一次割青麦苗产量最高,冬前一次割青最低。从品种来看,进行两次割青草量,总体大麦品种优于小麦品种,大麦品种中以扬农啤10号表现较好;小麦品种中以扬麦23表现较好,其次是宁麦13。春季一次割青,以扬辐麦4号产量最高,其次是扬农啤10号。4、不同时期割青的麦苗质量有很大差异,冬前一次割青的麦苗中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GABA、类黄酮、钙、钾、镁、磷、硼、铜、铁和锌的含量均较高,麦苗品质较好,春季第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的麦苗品质差异较小,且与冬前一次割青相比品质明显下降。冬季与春季割青的麦苗中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小麦品种都明显高于大麦品种,且小麦苗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较高,更具有保健价值,即小麦麦苗的营养保健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大麦麦苗。小麦品种中宁麦13和扬麦23多种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不同时期割青麦苗粉与市售产品相关品质指标比较,三个割青处理的麦苗粉与市售若叶产品的品质指标相当。5、割青处理造成大/小麦品种再生植株的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程度的推迟,其中冬前一次割青没有显着变化,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开花期延迟了8~9d,成熟期推迟了9~11d;割青处理降低了再生植株的株高,穗长、基部茎粗、基部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在冬前一次割青中影响较小,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中影响较大;剑叶宽和剑叶叶面积在大/小麦品种中表现不同,小麦品种中与对照(不割青)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麦品种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再生至成熟期各品种地上部各器官干物重和总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成熟期植株的干物质向穗分配的比例增大,穗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上升。6、冬前一次割青后对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减产0.61%~5.63%(除扬麦25);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显着降低了再生植株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分别减产23.84%~34.75%和30.81%~48.19%。不同时期割青均提高了大/小麦的种植效益,冬前一次割青、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较不割青净效益分别增加72.67~3013.61元/hm2、1939.72~7774.90元/hm2 和 3161.37~8742.19 元/hm2。7、割青处理增加了再生植株籽粒中蛋白质、淀粉、铁和锌的含量,籽粒的容重、出粉率和沉降值升高,籽粒中锰含量降低;不同时期割青后的再生植株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总淀粉含量表现为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冬春二次割青处理>冬前一次割青处理>对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总淀粉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支链淀粉的含量,均是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增加显着;割青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粉的溶剂保持力和糊化特性,升高了面粉稀懈值,降低了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增加了除水SRC外其它3种溶剂的SRC值。8、综合来看,冬前一次割青的大/小麦麦苗质量较好,春季第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的麦苗质量差异较小,且与冬前一次割青相比质量明显下降。小麦麦苗的营养保健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大麦麦苗。综合麦苗品质和经济效益表现,大麦品种中进行冬前一次割青、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均以扬农啤10号表现较好,净效益较不割青分别增加3013.61元/hm2、7774.90元/hm2和8742.19元/hm2;小麦品种中进行冬前一次割青,扬麦23表现较好;进行冬春二次割青,宁麦13表现较好;进行春季一次割青,扬麦25表现较好。生产中以大/小麦稳产增效为目标,可进行冬前一次割青,既有麦苗加工收益,又对产量影响较小,个别品种再生能力较强还有增产效果,整体收益会提升;如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可进行冬春二次割青或春季一次割青,整体收益较高。

二、小麦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叶绿素的增长效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叶绿素的增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2.1 水分胁迫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水分胁迫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3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3.1 微生物菌肥简述及作用机理
        1.3.2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4 水分与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葡萄生育期划分
        2.3.2 主试验设计
        2.3.3 辅试验设计
    2.4 田间管理
        2.4.1 施肥管理
        2.4.2 病虫害防治
        2.4.3 其他管理
    2.5 测试指标及方法
        2.5.1 葡萄生长指标的测定
        2.5.2 葡萄叶片相关指标测定
        2.5.3 葡萄果实品质测定
        2.5.4 产量测定及水分利用效率
        2.5.5 土样采集
        2.5.6 土壤含水率
        2.5.7 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生物量
        2.5.8 土壤酶活性
        2.5.9 土壤有机氮组分测定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
    3.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动态的影响
        3.1.1 对葡萄新梢长度的影响
        3.1.2 对葡萄新梢茎粗的影响
        3.1.3 对葡萄纵径的影响
        3.1.4 对葡萄横径的影响
        3.1.5 对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SPAD值及丙二醛、叶绿素的影响
        3.2.1 对葡萄叶片丙二醛(MDA)的影响
        3.2.2 对葡萄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3 对葡萄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2.4 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及丙二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对设施栽培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1.1 对葡萄耗水强度(DWC)的影响
        4.1.2 对葡萄耗水特征的影响
        4.1.3 不同水菌调控处理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品质的影响
        4.2.1 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4.2.2 对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4.2.3 对葡萄果实p H值的影响
        4.2.4 对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4.2.5 对葡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葡萄果实糖分及糖相关转化酶的影响
        4.3.1 对葡萄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
        4.3.2 对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4.3.3 对葡萄果实果糖含量的影响
        4.3.4 对葡萄果实蔗糖含量的影响
        4.3.5 对葡萄果实蔗糖合成酶(SS)含量的影响
        4.3.6 对葡萄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含量的影响
        4.3.7 对葡萄果实酸性转化酶(AI)含量的影响
        4.3.8 对葡萄果实中性转化酶含量(NI)的影响
    4.4 葡萄果实糖及糖转化酶相关性关系及果实品质的隶属函数分析
        4.4.1 葡萄果实糖及糖相关转化酶相关性分析
        4.4.2 不同水菌处理下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隶属函数及权重分析
第五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5.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5.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MBC与 MBN的影响
    5.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的影响
    5.4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
    5.5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5.1 对葡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5.5.2 对葡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5.5.3 对葡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5.6 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酶间相关分析
    5.7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5.7.1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5.7.2 水分胁迫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氮组分间相关性分析
        5.7.3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土壤环境因子与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6.1.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指标的影响
        6.1.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4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6.1.5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糖分及糖相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6.1.6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6.1.7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1.8 水分胁迫单因素对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6.2 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

(5)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
        1.2.2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2.3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1.2.4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5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1.2.6 有机液体肥对作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2.2.2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冠层结构的影响
        2.2.3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有机液体肥用量对棉花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冠层群体结构的影响
        3.2.2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2.4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5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各生长参数的影响
        3.2.6 有机液体肥不同用量对棉花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有机液体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的调节
        3.3.2 有机液体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调节
        3.3.3 有机液体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节
        3.3.4 有机液体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调节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1.2.2 花生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1.2.3 不同农艺措施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花生生理指标测定
        2.2.2 花生产量
        2.2.3 土壤物理性状
        2.2.4 土壤养分
        2.2.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1.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3.1.3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3.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2.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脲酶酶活性的影响
    3.3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3.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3.3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4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3.4.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3.4.3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3.5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4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4.4.1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4.4.2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4.5 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氮肥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 控释氮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控释氮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控释氮素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1.2.3 控释氮肥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1.2.4 控释氮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5 控释氮肥对土壤的影响
    1.3 腐植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1 腐植酸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2 腐植酸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1.3.3 腐植酸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1.3.4 腐植酸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5 腐植酸对土壤的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地点
        2.1.2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2 色素浓度的测定
        2.3.3 根系活力的测定
        2.3.4 蒜薹、鳞茎产量及产品性状的测定
        2.3.5 大蒜品质的测定
        2.3.6 土壤养分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植株生长的影响
        3.1.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植株高度的影响
        3.1.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植株叶片数量的影响
        3.1.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假茎粗的影响
        3.1.4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植株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3.1.5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根系活力的影响
    3.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蒜薹、鳞茎产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单头重的影响
        3.2.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蒜头横径的影响
        3.2.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3.2.4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单薹重的影响
        3.2.5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蒜薹长度的影响
        3.2.6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蒜薹产量的影响
    3.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
        3.3.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鳞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鳞茎Vc含量的影响
        3.3.4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鳞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3.5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鳞茎大蒜素含量的影响
    3.4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4.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3.4.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4.4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4.5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4.1.1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生长的影响
        4.1.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及蒜薹产量的影响
        4.1.3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品质的影响
    4.2 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桃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桃树施肥研究进展
        1.2.1 桃树需肥规律和时期
        1.2.2 果实膨大期追肥
    1.3 水溶肥
        1.3.1 我国水溶肥发展历史
        1.3.2 水溶肥功能及特点
        1.3.3 水溶肥种类
        1.3.4 两种新型水溶肥原料
        1.3.4.1 聚磷酸铵
        1.3.4.2 亚磷酸钾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3.1 叶绿素SPAD值和叶绿素的测定
        2.1.3.2 土壤酶活和土壤养分状况的测定
        2.1.3.3 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测定
        2.1.3.4 植株解析后项目的测定
    2.2 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和设计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2.1 果实品质的测定
        2.2.2.2 土壤指标的测定
        2.2.2.3 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2.2.2.4 植株叶绿素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苗土壤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土壤p 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3.2 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叶绿素和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桃实生苗叶片氮磷钾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桃实生苗生长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桃实生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桃实生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桃树生长、养分积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桃树养分积累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土壤氮磷钾元素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桃实生苗的影响
    4.2 不同磷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桃实生苗的影响
    4.3 不同钾原料配方水溶肥对桃树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氮素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论
    1.1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1 氮肥的形态及特性
        1.1.2 氮素形态对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
        1.1.3 氮素形态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
    1.2 氮素形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1 氮素形态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1.2.2 氮素形态对植物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1.2.3 氮素形态对植物光合产物的影响
        1.2.4 氮素形态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3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运输和同化
        1.3.1 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运输和同化
        1.3.2 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和同化
    1.4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1.4.1 氮素利用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子
        1.4.2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
    1.5 转录组和转录组学在植物氮素研究中的应用
    1.6 油茶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1.6.1 油茶概况
        1.6.2 油茶氮肥施用研究现状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氮素水平及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氮素水平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
        2.2.2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营养生长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3.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氮素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根系氮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3.2.3 油茶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规律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4.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4.2.2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4.2.3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光响应特征的影响
        4.2.4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荧光特征的影响
        4.2.5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影响
        4.2.6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4.2.7 油茶叶片光合指标相关性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5. 氮素对油茶苗木影响的综合评价
    5.1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氮素对油茶苗木生产力的影响
        5.2.2 氮素对油茶苗木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5.2.3 氮素对油茶苗木影响的隶属函数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5.3.1 小结
        5.3.2 讨论
6. 氮素形态调控油茶苗木生长的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油茶在不同氮素形态下叶片与根系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6.2.2 参考序列拼接与注释
        6.2.3 不同氮素形态下叶片差异表达基因
        6.2.4 不同氮素形态下根系差异表达基因
        6.2.5 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氮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6.3 小结与讨论
        6.3.1 小结
        6.3.2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综合讨论
    7.3 创新点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油茶苗木生长照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麦苗(若叶)产品起源和发展
    2 麦苗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2 叶绿素
        2.3 矿物质
        2.4 膳食纤维
        2.5 维生素
        2.6 黄酮类化合物
        2.7 γ-氨基丁酸
        2.8 总酚
        2.9 酶
    3 开发麦苗产品的现实意义
        3.1 人类健康生活的需求
        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3.3 提升种植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4 不同时期割青对麦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5 大/小麦麦苗割青后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6 大/小麦麦苗割青后对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麦苗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市售大麦若叶(青汁)产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3 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度量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不同品牌若叶产品成分分析与评价
        2.2 国外不同品牌若叶产品成分分析与评价
        2.3 国内外若叶产品成分比较
        2.4 国内外若叶产品营养价值评价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麦苗鲜重和干重
        1.3.2 麦苗粉营养品质指标
        1.3.3 麦苗粉保健品质指标
        1.3.4 麦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
        1.3.5 麦苗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割青大/小麦品种麦苗产量比较
        2.2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的营养品质分析
        2.2.1 粗蛋白含量
        2.2.2 纤维素含量
        2.2.3 可溶性总糖含量
        2.2.4 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
        2.2.5 游离氨基酸含量
        2.2.6 矿质元素含量
        2.3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的保健品质分析
        2.3.1 叶绿素含量
        2.3.2 类胡萝卜素含量
        2.3.3 类黄酮含量
        2.3.4 γ-氨基丁酸(GABA)含量
        2.3.5 总酚含量
        2.4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氧化酶活性分析
        2.5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2.5.1 总抗氧化能力
        2.5.2 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
        2.6 不同时期割青麦苗粉与市售产品相关品质指标比较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植株农艺性状的测量
        1.2.2 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1.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1.2.4 籽粒蛋白质和蛋白组分含量
        1.2.5 籽粒容重、硬度和出粉率
        1.2.6 湿面筋和沉降值含量测定
        1.2.7 籽粒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1.2.8 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
        1.2.9 面粉溶剂保持力
        1.2.10 面粉糊化特性
        1.2.11 经济效益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4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籽粒品质的影响
        2.5.1 对再生植株籽粒蛋白质和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
        2.5.2 对再生植株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2.5.3 对再生植株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2.5.4 对再生植株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2.5.5 对再生植株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2.5.6 对再生植株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2.6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讨论
        1.1 国内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青汁)产品的质量表现
        1.1.1 质量均一性与变异度
        1.1.2 与人体需求的满足度
        1.2 大/小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质量表现
        1.2.1 不同大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质量特征
        1.2.2 小麦麦苗利用价值评析
        1.2.3 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质量与产量表现
        1.3 不同大/小麦品种割青后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和品质特征
        1.4 不同大/小麦品种割青后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特征
        1.5 提升大/小麦若叶(麦苗)产品质量与效益的对策建议
        1.5.1 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1.5.2 构建标准化的生产基地
        1.5.3 集成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
        1.5.4 培育健全的营销渠道
        1.5.5 开发更符合人类健康需求的新型产品
    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小麦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叶绿素的增长效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肥与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西农805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D]. 罗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的不同配比对厚皮甜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 淦静怡.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叶施不同配比氮、钾对‘长富2号’苹果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王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D]. 杨昌钰.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5]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D]. 马燕. 石河子大学, 2021
  • [6]小麦压青和生物菌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潘小怡.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7]腐植酸与控释氮肥配施对大蒜产量品质的影响[D]. 侯玉娇.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8]不同磷、钾配方水溶肥对桃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 包梓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氮素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D]. 王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10]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D]. 郑国利. 扬州大学, 2021

标签:;  ;  ;  ;  ;  

增施高效多能复合肥对小麦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