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洛龙马里侏罗纪双壳类动物分析

藏东洛龙马里侏罗纪双壳类动物分析

一、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童金南[1](1987)在《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文中认为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侏罗纪以怒江断裂带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类型。东部是以陆相红色碎屑沉积为主的昌都红层区,仅中侏罗统夹少量海陆交互相地层,并含有广盐性生物化石;西部为典型海相沉积的怒江地层区,普遍缺失早侏罗世沉积,中侏罗统产有十分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以双壳类和腕足类分布较广,后者仅产于部分层位。本文研究的洛隆马里侏罗系剖面,是迄今为止藏东海相侏罗系剖面中序列最清楚完整、化石最丰

童金南[2](1983)在《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侏罗纪以怒江断裂带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类型。东部是以陆相红色碎屑沉积为主的昌都红层区,仅中侏罗统夹少量海陆交互相地层,并含有广盐性生物化石;西部为典型海相沉积的怒江地层区,普遍缺失早侏罗世沉积,中侏罗统产有十分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以双壳类和腕足类分布较广,后者仅产于部分层位。本文研究的洛隆马里侏罗系剖面,是迄今为止藏东海相侏罗系剖面中序列最清楚完整、化石最丰

姚华舟,张仁杰,段其发,盛贤才,牛志军,王建雄,吴健辉[3](2011)在《长江源头地区侏罗纪地层、双壳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文中提出青海南部长江源头地区的侏罗系十分发育,最大沉积厚度达6311m,包括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和雪山组五个岩石地层单元.根据所含丰富的双壳类、菊石、腕足类等化石,将它们的主体部分划归中侏罗统巴通阶至卡洛夫阶,尚未发现可资鉴定化石的雀莫错组下部及雪山组上部层位可能分别包括部分巴柔阶及牛津阶.

杨遵仪,阴家润[4](1988)在《青海省南部侏罗纪地层问题讨论》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省南部侏罗纪海相双壳类异常丰富.根据近年来新测制的地层剖面和化石资料,本文分析了该区双壳类动物群的时代意义,从而确立了本区侏罗系应包括中,上侏罗统;海相侏罗纪沉积大致自巴柔阶到基末里阶.东特提斯区北缘的弧形地带,诸如青海南部、藏东、藏北、滇西,缅甸掸邦和泰国呵叻等地在中,晚侏罗世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生态环境较特殊的双壳类生物地理分区,双壳类动物群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性色彩,特别是淡水双壳类动物群cuneopsis—Psilunio—Lamprotula组合,半咸水动物群Corbula—Neomindon组合以及淡水(微咸水)动物群Peregrinococha组合完全是该区特有的土着分子,从时代对比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可对比度更高.云南和平乡组双壳类动物群和本区相比较后表明,和平乡组沉积时代大致相当于巴柔期(含早巴通期).缅甸南瑶系中的双壳类动物群时代不应晚于巴通期.藏东和青海南部产出的奇异蛤动物群时代则应不早于基末里期.

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5](2002)在《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对西藏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及其盖层沉积研究,确定丁青蛇绿岩时代为晚三叠世,盖层沉积地层时代为中晚侏罗世,进一步划分为德极国组、德吉弄组和机末组,并建立了3个生物地层组合。据此首次提出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段于三叠纪打开,晚三叠世发育成为较成熟洋盆,并最终于早侏罗世末关闭。通过对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西部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该缝合带关闭时间从东部的早侏罗世末到西部的晚侏罗世末,从而为特提斯洋演化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何军华[6](2018)在《藏东澜沧江地区侏罗纪岩石地层格架及沉积盆地演化》文中研究指明藏东澜沧江区域地层主要属于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交通较为便利,有川藏公路南线、川藏公路北线、滇藏公路等主干公路贯穿研究区,区内经济一般,主要为农牧业。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前人对该区域内进行了相对较多的勘查和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资料。但区内关于侏罗系地层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侏罗系沉积矿产的涉及较窄,特别是页岩气等矿产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关于侏罗系沉积矿产与古地理的关系、沉积相的研究、岩石地层格架以及沉积盆地演化的研究都有待完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初步取得对藏东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规律的基本认识,并完成相关图件的绘制工作;通过对研究区岩石地层格架及盆地演化规律的研究,来探索侏罗系沉积矿产,判断藏东侏罗纪油气资源形成的特定环境及约束条件。本次论文综合了前人区域地质调查、化探、古生物化石、遥感、物探测井等资料,参考板块构造理论、生物地层学、盆地分析原理及沉积环境与相、层序地层学、三江特提斯沉积地质与成矿思想方法;在板块构造理论为主干指导下,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为基本研究思路,在研究区地层多重对比划分基础上,根据沉积相标志对典型地层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和对比,结合部分单因素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区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岩石地层格架;最后,探讨沉积矿产与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关系。借鉴前人使用过的方案,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3个方面对藏东侏罗系地层进行多重对比划分,建立了地层等时格架;参考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及沉积学等沉积相的标志,在对较典型地层剖面单剖面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优势法原理进行沉积相的对比,并绘制了岩石地层格架图;在沉积相分析对比基础上,结合古构造、古生物物源及岩石地层格架等因素,综合分析了藏东侏罗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盆地演化,并绘制了藏东澜沧江区域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藏东澜沧江区域晚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根据各单剖面沉积相的分析以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区域的沉积矿产,以及页岩气资源形成的特定沉积环境和约束条件。大地构造及其发展演化直接决定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和性质,不同的沉积盆地又产生不同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从而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相。早—中侏罗世时期,海相环境在藏东为主,靠近古陆区域发育一些三角洲相,海陆交互相,河湖相沉积。随着地壳的抬升,到晚侏罗世时,藏东靠近四川区域以古陆为主,发育湖泊相,河流相沉积。特别是昌都—芒康盆地内,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左贡—类乌齐以西仍然是海相环境为主。不同的沉积相充填的沉积物以及充填层序都有所不同,这指示着不同的沉积环境。沉积型的矿产有特定的成矿专属性,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才可能矿化从而成矿。藏东侏罗系中,石膏矿主要赋存在泥灰岩、粉砂岩中,属于河湖相带;盐矿主要发生在滨浅海环境。区域的油气受沉积构造及泥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制约影响。金属矿产主要发育在侏罗系的构造裂隙中,沉积环境影响小。通过本次论文研究,基本揭示了藏东侏罗纪岩石地层格架特征及藏东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历程。本次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藏东侏罗纪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以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其他类似沉积盆地提供一丝线索。沉积矿产的主要成因机制、赋存规律以及成矿后期的保存都受到古地理环境及岩相特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关于沉积矿产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探讨,期待能够为今后的资源勘探工作提供到帮助。

孙倩,纪占胜,廖卫华,武桂春,何继富,石秋圆,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万晓樵[7](2018)在《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彭兴阶,陈应明[8](2000)在《西藏察隅地区中侏罗世马里组——兼论“春节桥组”的时代》文中认为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 ,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 ,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组合的新发现 ,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 ,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闭合时 ,澜沧江弧与三缅村弧发生强烈碰撞造山 ,在三缅村弧后拉张的前陆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沙金庚[9](1999)在《中国双壳类古生物学研究近百年来的发展》文中认为近百年来,中国化石双壳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资料的积累到向基础理论方向发展和关门自守到走向世界的过程,逐渐摆脱了“标准化石”和从属地位,走上古生物学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我国几代双壳类古生物学工作者们的努力,中国各地质时期的双壳类组成总貌和双壳类化石的层序地层学已经得到揭示和确定,双壳类的起源、演化、埋葬、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或探讨。双壳类古生物学已经并正在积极而有效地指导或支持地质生产。顾知微院士是我国化石双壳类学科最重要的承传和奠基人。

白玉宝,蔚远江,孙东胜,庞雯[10](2000)在《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气的生成与聚集和沉积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评价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含油气前景,在野外遥感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界的沉积环境.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划分出浅海相、碳酸盐台地相、滨岸相、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河流相、冲积扇相七个大相、18 个亚相和若干微相,各时代地层的沉积相表现为:①晚三叠世以大面积海陆过渡相占主导地位,总体形成海退沉积旋回;②中侏罗世浅海相沉积较发育,晚侏罗世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③白垩纪岩相古地理存在早晚差异,早期为残留海背景下的局限碳酸盐台地沉积,晚期为山麓冲积扇沉积.

二、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长江源头地区侏罗纪地层、双壳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石地层
    1.1 雀莫错组 (J2q)
    1.2 布曲组 (J2b)
    1.3 夏里组 (J2x)
    1.4 索瓦组 (J2s)
    1.5 雪山组 (J2xs)
2 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地质时代
    2.1 雀莫错组双壳类
    2.2 布曲组双壳类
    2.3 夏里组双壳类
    2.4 索瓦组双壳类
    2.5 雪山组双壳类
3 双壳类与沉积环境
4 结论

(6)藏东澜沧江地区侏罗纪岩石地层格架及沉积盆地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位置及其自然地理
    1.2 藏东澜沧江侏罗系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程度
    1.3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已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澜沧江地区侏罗纪多重地层划分
    2.1 侏罗系露头及地层剖面
        2.1.1 侏罗系露头
        2.1.2 侏罗系地层剖面
    2.2 岩石地层划分及对比
        2.2.1 岩石地层划分
        2.2.2 岩石地层对比
    2.3 生物地层划分及对比
        2.3.1 早侏罗世生物地层
        2.3.2 中侏罗世生物地层
        2.3.3 晚侏罗世生物地层
    2.4 年代地层划分及对比
第3章 侏罗系岩石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3.1 侏罗系沉积岩石类型及分布
        3.1.1 砂岩
        3.1.2 泥岩
        3.1.3 灰岩
    3.2 主要沉积构造
        3.2.1 物理成因沉积构造
        3.2.2 化学成因沉积构造
        3.2.3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3.3 沉积相类型
        3.3.1 河湖相
        3.3.2 海相沉积
        3.3.3 海陆交互沉积相
        3.3.4 河口湾沉积相
        3.3.5 三角洲沉积相
第4章 藏东侏罗系岩石地层格架及沉积相模式
    4.1 早—中侏罗世岩石地层格架
        4.1.1 早—中侏罗世基本层序、层序界面
        4.1.2 岩石地层格架
    4.2 晚侏罗世岩石地层格架
        4.2.1 晚侏罗世基本层序、层序界面
        4.2.2 岩石地层格架
    4.3 沉积相模式
第5章 藏东侏罗纪古地理及沉积盆地演化
    5.1 早—中侏罗世古地理
    5.2 晚侏罗世古地理
    5.3 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
第6章 岩相古地理对矿产资源的制约
    6.1 藏东侏罗系矿产资源及分布
        6.1.1 非金属矿产
        6.1.2 有色金属矿产
        6.1.3 贵金属矿产
    6.2 矿产资源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6.3 藏东侏罗系页岩气资源潜力预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内部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描述
2 珊瑚动物的组成及时代
3 地层划分
4 地层对比
    4.1 与措勤盆地内部的岩石地层单位对比
        4.1.1 与日拉组的对比
        4.1.2 与仁多组的对比
        4.1.3 与错果组的对比
    4.2 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吐卡日组对比
    4.3 与藏东地区的岩石单位的对比
5 地质意义
    5.1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发育大面积的稳定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5.2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6 结论和建议

四、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J]. 童金南.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7(00)
  • [2]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A]. 童金南.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8)——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三), 1983
  • [3]长江源头地区侏罗纪地层、双壳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 姚华舟,张仁杰,段其发,盛贤才,牛志军,王建雄,吴健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6)
  • [4]青海省南部侏罗纪地层问题讨论[J]. 杨遵仪,阴家润. 现代地质, 1988(03)
  • [5]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J]. 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 地质通报, 2002(07)
  • [6]藏东澜沧江地区侏罗纪岩石地层格架及沉积盆地演化[D]. 何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7]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J]. 孙倩,纪占胜,廖卫华,武桂春,何继富,石秋圆,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万晓樵. 地球学报, 2018(04)
  • [8]西藏察隅地区中侏罗世马里组——兼论“春节桥组”的时代[J]. 彭兴阶,陈应明. 中国区域地质, 2000(03)
  • [9]中国双壳类古生物学研究近百年来的发展[J]. 沙金庚. 江苏地质, 1999(01)
  • [10]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相研究[J]. 白玉宝,蔚远江,孙东胜,庞雯.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标签:;  ;  ;  ;  ;  

藏东洛龙马里侏罗纪双壳类动物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