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许慧琴[1](2020)在《《农民家书》家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并将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强调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助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作为一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陕西关中农村的农民,《农民家书》的着者侯永禄,一生曲折丰富,经历了少年艰难求学、成年投身建设、老年义务邮递三个主要的人生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在祖辈言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思想论断的影响下,侯永禄一生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奉献于农村建设事业,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家教思想。他所着的《农民家书》被喻为“农民版的《傅雷家书》”,在这部跨越50年的着作中,他将对儿孙们的殷殷教导融入一封封沾满泥土味的书信之中,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农民家书》其内容主要包括人贵自知、旷达乐助的为人之道,孜孜不倦、为国争光的学习之道,忠党爱民、廉洁奉公的工作之道和勤俭和睦、孝老爱亲的持家之道。在对其内容进行爬疏后发现,相较于《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着名家书而言,其张力虽不及,但其朴实却不逊,文理水平稍欠,而结合实际尤佳。它是其作者侯永禄从农村视角、农民视野和农味情怀角度出发教导儿孙的,不仅散发着独特的乡土气息,还有效地扬弃了传统家教思想,并直接地融入了新时期的思想内容,具有极大地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基于此,结合当前新时代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要求,可得出如下启示:要倡导“科技兴农、典型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倡导“文明友善、民主和谐”,践行核心价值理念;要倡导“在党为党、廉洁自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总之,相信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历史分析和个别访谈等方法的运用,深入研究《农民家书》之家教思想,对新时代新农村家风乡风民风党风建设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将具有相当的价值和启示。
孙路尧[2](2019)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作为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秉承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强烈影响下,积极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地知识分子既有知识分子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下,抗战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坚实的力量。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考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理论认知、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展开分析。正确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是根据地知识分子发挥历史作用的前提。第二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知识分子的大量入党、参军参干使得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知识化”;二是知识分子通过参与根据地的创建、参政议政、参加政治宣传,深度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第三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从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两个方面展开:工业建设从工业企业的发展、工业技术的革新、工业人才的培养三个层面展开;农业建设从农业科学知识普及、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热情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积极进行大众文艺创作、促进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是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突出表现。第五章是评价与启示,反思了本研究的当代价值,重点突出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家国情怀的交融。在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根据地知识分子的表现令人瞩目。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的历史遭遇、人格特质与民族担当融于一体,不计个人荣辱成败,坚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并结合时代需要,将自身塑造成民族认同感十分强烈的特殊群体。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揭示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抗战期间发挥的历史作用,可以为当代知识分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周晓瑾[3](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研究表明《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余德庄[4](1997)在《世纪情结——侯光炯传略》文中研究说明 第一章1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国势衰颓,我国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民不聊生。强虏所到之处,肆意烧杀劫掳,百姓生灵涂炭,财破家亡,言之无不痛恨切齿。而官兵畏敌如虎,遇有倭贼来犯,或龟缩城中隔岸观火,或望风而逃不见踪影,致使盗寇愈加猖厥无忌,从屠村劫乡发展到夺县掠府。嘉靖年间,不足百人的一群倭寇从绍兴一直杀到南京,沿途如入无人
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5](1979)在《农业现代化概念》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业,实现大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公社工业化.农林牧付渔全面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产国家,使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为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创造精神的和物质的条件.
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6](1977)在《开门办科研,大有可为——苗岭山区农业科研在迈步前进》文中研究表明 我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有苗、侗、布依、(亻革)佬、汉等十多个民族。解放前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农业生产非常落后。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不断前进。我们所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里,上级党委为了改变我州农业生产上“刀耕火种”、“种一坡、得一箩”的落后面貌,迅速跟上全国大跃进形势而建立的。目前,全所共有苗、侗、汉各族干部三十三名(其中技术干部29名),工人16名。党支部和革委会领导成员中,少数民族占50%。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等一系列伟大斗争,全所广大职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抵制了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开门办科研的广阔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遵义地区农业局[7](1977)在《农业要大上 种子要革命——遵义地区推广杂交玉米的经验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我区地处黔北高原丘陵山区,有耕地六百余万亩,历年来种植玉米有二百余万亩,仅次于水稻,大部份玉米分布在坡坡岭岭的瘠薄土壤上,过去种的老品种、用的老办法,单产只有一两百斤,很不适应农业大上快上,粮食迅速上《纲要》的要求,玉米低产的帽子何时能摘掉?单产何时能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区广大干部、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和“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自力更生,
张庆连[8](1977)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革命选育榆树良种》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们工农兵学员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无限崇敬和衷心爱戴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毛主席与我们永别了,但他老人家的革命路线与天地共存,他老人家的光辉思想与日月同辉,毛主席永远活在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北京市农科院林研所养蜂组[9](1976)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文中指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院,所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郊区社队蜂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1963年4月,在北京杏树台建立种蜂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狠抓蜜蜂良种的选育,十多年来,为各地蜂场
牛栏山中学党支部[10](1975)在《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使教学为农业生产服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校,二十一个教学班(四个高中班)的学生九百余人,绝大多数来自学校附近的生产大队。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农村中学必须适应农业学大寨的需要,为农村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我们在学工学农、开门办学中一直坚持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为农业学大寨服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几年来,初步收到一些效果。
二、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农民家书》家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形成的依据 |
第一节 侯永禄个人的人生经历 |
一、解放前:艰难求学的师范生 |
二、解放后:恪尽职守的乡村干部 |
三、改革开放后:老有所为的义务邮递员 |
第二节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一、直接渊源:祖辈的言行教育 |
二、历史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三、理论渊源: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论断 |
第二章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贵自知、旷达乐助的为人之道 |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
二、两手准备: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
三、帮人解难,便是乐 |
第二节 孜孜不倦、为国争光的学习之道 |
一、毫不自满,笨鸟先飞 |
二、用攻关精神攀登文化科学高峰 |
三、学习是为社会作贡献,决不是为名利 |
第三节 忠党爱民、廉洁奉公的工作之道 |
一、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 |
二、一个革命者的胸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三、莫作违纪乱法之事,损坏了咱清白的名声 |
第四节 勤俭和睦、孝老爱亲的持家之道 |
一、我们是贫穷家庭出身,艰苦朴素是我们的本色 |
二、孝敬老人的心无可非议,但不能攀比竞争 |
三、和为贵、平为福,家和万事兴 |
第三章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评价 |
第一节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特点 |
一、以农村的视角述说着家长里短 |
二、以农民的视野教导着人生哲学 |
三、以农味的情怀维系着浓浓亲情 |
第二节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进步性 |
一、有效地对传统家教思想进行了扬弃 |
二、直接地融入了新时期思想进行家庭教育 |
第三节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局限性 |
一、囿于环境地位,其家教思想张力不够 |
二、面对不正之风,其家教思想中时显言强行弱 |
第四章 《农民家书》家教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一节 倡导“科技兴农、典型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一、勤学科技知识,助力科技兴农之路 |
二、注重典型示范,选拔培育“领头雁” |
三、引领青年农村创业,响应青春建功行动 |
第二节 倡导“文明友善、民主和谐”,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
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
二、引导向上向善,注重道德教化 |
三、坚持民主平等,构建和谐乡村 |
第三节 倡导“在党为党、廉洁自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 |
一、真心依靠群众,形成群策群力共建美好乡村 |
二、弘扬新风正气,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
三、推进“两学一做”,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问题 |
1.4 概念界定 |
1.4.1 知识分子 |
1.4.2 抗日根据地 |
1.5 研究意义 |
1.5.1 学术意义 |
1.5.2 现实意义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2.1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理论认知 |
2.1.1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
2.1.2 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 |
2.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 |
2.2.1 大量吸收和任用知识分子 |
2.2.2 尊重、保护和优待知识分子 |
2.2.3 知识分子的思想再教育 |
2.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 |
2.3.1 对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及时 |
2.3.2 注重对知识分子的吸引与培养相结合 |
2.3.3 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成效显着 |
第3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 |
3.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知识化 |
3.1.1 知识分子入党 |
3.1.2 知识分子参军参干 |
3.2 知识分子深度参与政治实践 |
3.2.1 知识分子投入根据地的创建 |
3.2.2 知识分子参政议政 |
3.2.3 知识分子进行抗日政治宣传 |
第4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
4.1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工业建设 |
4.1.1 工业企业的发展 |
4.1.2 工业技术的革新 |
4.1.3 工业人才的培养 |
4.2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农业建设 |
4.2.1 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 |
4.2.2 农业技术的推广 |
4.2.3 农业人才的培养 |
第5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 |
5.1 知识分子投身各级各类教育 |
5.1.1 干部教育 |
5.1.2 学校教育 |
5.1.3 社会教育 |
5.2 积极进行大众文艺创作 |
5.2.1 大众文艺创作的基础 |
5.2.2 大众文艺创作的主要形式 |
5.3 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
5.3.1 知识分子与科学技术事业 |
5.3.2 知识分子与医疗卫生事业 |
第6章 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启示 |
6.1 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特点 |
6.1.1 根据地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
6.1.2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更紧密 |
6.1.3 根据地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 |
6.2 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启示 |
6.2.1 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关键 |
6.2.2 重视知识分子的自我塑造 |
6.2.3 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
(一)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
一、创刊及发展 |
二、功能地位 |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
一、报道统计概述 |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
一、政治品质 |
二、劳动品质 |
三、道德品质 |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数量变化 |
二、英模形象 |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
四、社会效应 |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数量变化 |
二、英模形象 |
三、变化原因分析 |
四、社会效应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报道数量变化 |
二、形象分析 |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
四、社会效应 |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民家书》家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 许慧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D]. 孙路尧.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
-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世纪情结——侯光炯传略[J]. 余德庄. 红岩, 1997(04)
- [5]农业现代化概念[J]. 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新疆林业, 1979(02)
- [6]开门办科研,大有可为——苗岭山区农业科研在迈步前进[J]. 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 贵州农业科技, 1977(02)
- [7]农业要大上 种子要革命——遵义地区推广杂交玉米的经验体会[J]. 遵义地区农业局. 贵州农业科技, 1977(02)
- [8]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革命选育榆树良种[J]. 张庆连. 百泉农学院学报, 1977(01)
- [9]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蜜蜂良种的选育工作[J]. 北京市农科院林研所养蜂组. 中国养蜂, 1976(01)
- [10]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使教学为农业生产服务[J]. 牛栏山中学党支部. 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