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损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休克损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一、冲击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林颖[1](2021)在《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与海战伤伤情评分方法探索》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创伤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多发伤。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多发伤患者伤情是展开进一步紧急救治的前提和基础。创伤评分是对不同伤情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评分区分伤情轻重,并展开分级救治。如今已建立多种创伤评分方法,每种评分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临床上缺乏对不同创伤评分的系统比较。本部分研究通过对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创伤评分与多发伤患者生存情况相关性及死亡风险评估能力,以筛选最佳的创伤评分方法,并探讨了多发伤患者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研究主要内容:(1)患者选择及资料收集回顾性分析203例多发伤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多发伤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年龄>90岁或<18岁;(2)既往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肿瘤等疾病;(3)数据不完整或存在明显错误的病历资料;(4)孕妇。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基本生命体征,入院后首次获得的临床检验指标、影像学结果等。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利用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全身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等分别进行CRAMS评分、PHI评分、MEWS评分、RTS评分及AIS-ISS评分。(2)多发伤不同创伤评分方法的应用比较比较五种创伤评分对伤情轻重的判断;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比较五种创伤评分与多发伤患者生存情况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比较五种创伤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的评估能力。(3)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筛选的指标预测死亡风险的评估能力。研究结果和结论:(1)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5例多发伤患者,生存组164例,死亡组21例;车祸伤和坠落伤是常见的致伤机制,头颈部是常见的致伤部位。(2)多发伤不同创伤评分方法的应用比较CRAMS评分、PHI评分及ISS评分能将大部分死亡患者识别为危重伤,所占比例分别为86%、82%、95%,MEWS评分与RTS评分对死亡患者识别为危重伤的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三种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57%、0%;CRAMS评分与生存情况相关系数|r|最大为0.220,即CRAMS评分与生存情况相关性较强。CRAMS评分、PHI评分、MEWS评分、RTS评分、ISS评分对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评估能力比较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696、0.693、0.692、0.651。即CRAMS评分对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效能较高(p<0.05)。因此,可以优先采用CRAMS评分方法对多发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2)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GCS评分、ISS评分、RTS评分、MEWS评分、PHI评分、CRAMS评分、SI、p H值、Lac、PCT、PT、APTT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c(OR=1.636,95%CI:1.041-2.571,p=0.033)和PCT(OR=1.042,95%CI:1.009-1.076,p=0.012)与多发伤患者生存情况相关。Lac和PCT预测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AUC值分别为0.755(95%CI:0.638-0.872)和0.684(95%CI:0.527-0.841),最佳界限值分别为2.05mmol/L、3.32ng/L。故Lac和PCT是影响多发伤患者存活的风险因素,且Lac对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高于PCT。第二部分海战伤伤情评分方法探索我国海域辽阔,海上冲突愈演愈烈,海上作战可能成为未来我军主要作战形式之一。海上作战时,伤员极有可能合并海水浸泡,低温、高渗、富含特殊致病菌的海水会导致伤情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外较少开展海水浸泡特殊环境下伤情评估研究,普通类型创伤评分也并不完全适用于海战伤情评估,急需建立海战特殊环境下的创伤评分方法。因此,本部分研究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同时建立针对海水浸泡特殊环境下的创伤评分方法,旨在为研究海战伤伤情分类救治及优先处置原则提供参考。主要实验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包括失血休克和复合伤两种创伤):规定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出水后4 h的记为存活,明显短于出水后4 h的记为死亡,记录大鼠死亡情况和存活时间;检测生理指标(呼吸、血压、肛温);抽血测血气(Glu、p H值、Lac、PO2、PCO2、HCO3-、Na+、Cl-、Ca2+、K+)、器官功能(肝、肾、心)、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指标变化。探讨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并通过散点图的方式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表。研究主要内容:(1)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病理生理变化特点1.利用SD大鼠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记录大鼠死亡情况和存活时间;检测创伤后大鼠生理指标。2.利用SD大鼠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记录大鼠死亡情况和存活时间;检测创伤后大鼠血气情况。3.利用SD大鼠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检测创伤后大鼠器官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血液指标。(2)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方法探索研究为了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估的评分方法,根据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出水后4 h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通过第一部分获得的生理指标、血气指标等,分析并筛选影响存活的指标,再建立各指标对应的死亡率-散点图,根据散点图中各指标不同区间走向趋势,对各区间赋一评分值,作为其对伤情轻重影响权重,即可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表。研究结果和结论:(1)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病理生理变化特点1.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总死亡率为28%(9/32),单纯创伤组总死亡率为6%(2/32)(p<0.05),伤后4-7 h为死亡高峰;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存活时间[(8.1±3.7)h]短于单纯创伤组[(11.3±4.8)h](p<0.05),故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早期死亡率显着增加,存活时间明显缩短,损伤更加严重;2.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呼吸[(58.8±2.9)次/min],血压[(80.0±25.1)mm Hg],肛温[22.4(20.1,25.0)℃],pH值(7.1±0.1)较单纯创伤组[(100.4±7.2)次/min,(89.8±18.1)mm Hg,31.7(30.5,33.2)℃,(7.3±0.1)]抑制或下降;PO2[(196.3±34.1)mm Hg],PCO2[45.5(35.1,51.1)mm Hg,Na+[145.0(142.0,148.0)mmol/L],Cl-[120.0(115.0,124.5)mmol/L],Ca2+[(1.3±0.1)mmol/L],K+[(3.6±0.8)mmol/L]较单纯创伤组[(149.4±22.6)mm Hg,29.7(25.6,34.5)mm Hg,142.0(139.0,144.0)mmol/L],118.0(114.0,121.0)mmol/L,(1.2±0.1)mmol/L,(3.3±0.6)mmol/L]上升(p均<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故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显着、低体温,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呈现明显的酸中毒,血钠、血氯、血钙、血钾升高;3.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肝脏损伤指标较单纯创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损伤指标肌酐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尿素氮[8.0(7.2,8.8)umol/L]反而较单纯创伤组[10.6(7.2,12.3)umol/L]降低(p<0.05);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1.24(0.25,2.89)ug/L]较单纯创伤组[0.12(0.06,0.21)ug/L]显着升高(p<0.05)。凝血功能方面,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值均较单纯创伤组延长(p均<0.05),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两组之间变化不明显(p>0.05);血常规方面,白细胞[(3.8±3.2)×10^9/L]较单纯创伤组[(8.1±3.5)×10^9/L]明显减少(p<0.05),血小板及红细胞变化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故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器官功能损伤会加重,尤其是心脏,但肝脏、肾脏损伤变化不是很明显;凝血功能呈现延长趋势;白细胞显着抑制。(2)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方法探索研究分析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死亡组呼吸[36.0(30.0,36.0)次/min]、血压[(43.1±21.8)mm Hg]、肛温[(20.0±1.9)℃]、pH值(7.1±0.1)、HCO3-[(12.3±2.2)mmol/L]较生存组[60.0(48.0,78.0)次/min、(86.6±19.3)mm Hg、(23.0±3.1)℃、7.2±0.1、(14.6±2.3)mmol/L]均显着抑制或下降(p均<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故筛选出影响大鼠存活情况的呼吸、血压、肛温、pH值、HCO3-,分别计算这5个指标在划分区间内的死亡率,并绘制各指标对应的死亡率-散点图,可见各指标在划分区间内的死亡率均存在一种较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根据不同区间对应死亡率的高低,对该区间赋一评分值,作为其对伤情轻重影响权重。将每一指标不同区间均赋以相应的评分值,从而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表。

王鑫[2](2020)在《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下机械通气,结合术中各阶段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个体化潮气量与常规潮气量设定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之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体重指数(BMI)18~24kg/㎡,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无常规麻醉禁忌证,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T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全麻诱导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6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指定数值(两组患者均在40~60之间),施行气管插管,确认导管进入气管内且导管位置良好,连接导管与麻醉机、监护仪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数值,麻醉机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50%,氧流量1L/min,吸呼比(I:E)为1:2,气道峰压<30cm H2O;潮气量设置:C组采用常规潮气量设置8ml/kg,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T组患者术前测定静息状态时潮气量,术中机械通气潮气量采用静息状态时所测值,即设置个体化潮气量,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两组患者设定相应潮气量后,依据Pet CO2调节呼吸频率使两组实现等效通气(即Pet CO2均维持在40±5mm Hg之间)。全麻维持微量泵静脉泵注异丙酚(3~5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术中依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泵注剂量。两组患者分别在以下时点即T1(麻醉前)、T4(术后6h),采集患者静脉血5ml,经离心(3000r×10min)后取上清液,-80℃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样本中人I型细胞质膜蛋白(HTI5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于T1(麻醉前)、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T4(术后6h)记录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T1(麻醉前)炎症因子IL-6、TNF-α、HTI56及SP-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术后6h)IL-6、TNF-α、HTI56及SP-A均较术前升高,且IL-6、TNF-α、HTI56及SP-A升高幅度C组大于T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亦可维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会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及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2)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可使术后IL-6、TNF-α、HTI56及SP-A等炎症指标的释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肺血屏障损伤,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付苗[3](2018)在《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近2年内收治的蝮蛇咬伤患者160例,观察其实验室指标、局部肿胀评分、住院天数、总花费,用客观数据阐述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蝮蛇咬伤患者,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为研究范围,共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入选病例参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根据患者致伤后24小时内,未行伤口切开的为对照组(87例),已行伤口切开的为观察组(73例)。收集并记录所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局部肿胀程度等指标,运用SPSS19.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少于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且对照组的总花费少于观察组;2.入院时,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五天时,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速度优于观察组。3.入院时,两组WBC、Hs-CRP检查指标均升高,两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s-CRP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五天时,观察组WBC、Hs-CRP下降或恢复正常速度慢于对照组。4.入院时,两组CK、CK-MB、MYO、LDH检查指标均升高,除两组MYO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CK、CK-MB、LDH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五天时,对照组CK、CK-MB、MYO、LDH检查指标下降或恢复正常速度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蝮蛇咬伤后早期不宜行伤口切开。

于淑婧[4](2017)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肾脏功能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急性肾损伤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性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观察其28天及90天肾功能及临床转归,纳入患者一般指标、入组即刻生化、血常规、危重症评分、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IGFBP-7)、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根据90天肾功能转归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及肾功能未恢复组,通过两组间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早期预测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需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AKI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本课题共纳入49名患者,其中男性29名,女性患者20名。整体脓毒症相关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49%,感染来源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基线水平对比提示年龄、有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疾病史、诊断脓毒症AKI后24h APACHE-II评分、肾外器官SOFA评分、KDIGO分期、脏衰器官个数≥3个、血小板计数、乳酸水平、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少尿、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入组即刻尿TIMP-2、血NGAL、血LFABP浓度与肾功能恢复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因素有机械通气、脏衰个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评分、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分期、少尿、低蛋白血症、血NGAL、尿TIMP-2。其中APACHE-II评分、肾外脏器SOFA评分、血NGAL、尿TIMP-2对肾功能恢复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1.患者年龄、有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疾病史、诊断脓毒症AKI后24h APACHE-II评分、肾外器官SOFA评分、KDIGO分期、脏衰器官个数≥3个、血小板计数、乳酸水平、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少尿、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肾功能预后有关,其中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可有效预测肾功能恢复。2.脓毒症AKI诊断即刻血NGAL、尿TIMP-2水平对肾功能恢复有预测价值。

刘一凡[5](2014)在《黑火药烟雾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黑火药烟雾动物吸入性损伤实验平台。2、构建黑火药烟雾所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3、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对黑火药烟雾所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1、制作黑火药烟雾动物吸入性损伤实验装置,分析烟雾成分并研究烟雾剂量及吸入时间与大鼠死亡率的关系。2、将4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烟雾吸入后1h、2h、6h、24h、48h、96h组(I-1h、1-2h、 I-6h、I-24h、I-48h、I-96h组),每组6只。除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暴露于10g火药产生的烟雾中8min。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后,检测其动脉血气、凝血功能的变化,测定肺湿重/干重比(Wet to dry weight ratio, 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WBC)、蛋白含量以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并进行肺组织大体观及病理学观察。3、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吸入组(Ⅰ组)、UTI100000U/(kg·d)组(UH组)、UTI50000U/(kg·d)组(UM组)、UTI20000U/(kg·d)组(UL组),每组6只。除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暴露于10g火药产生的烟雾中8min。大鼠于烟雾吸入40h后检测动脉血气、W/D、BALF中WBC计数和蛋白含量、血清和肺组织MPO活性、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的大体观及病理学改变。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 TLR-4)、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mRNA)的表达。结果:1、装置中火药烟雾成分主要为CO2和CO,且12min内浓度稳定;随火药剂量增加,烟雾暴露时间延长,大鼠死亡率升高。2、大鼠吸入烟雾后表现为低氧血症,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COHb)于吸入后1h达峰值(P<0.05),凝血功能未见异常(P>0.05),W/D于吸入2h达峰值(P<0.05),吸入后24h内BALF中WBC呈进行性增加(P<0.05),蛋白含量显着增高(P<0.05),吸入48h内大鼠血清MPO活性增加(P<0.05)。病理观察可见吸入组大鼠肺组织出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肺损伤表现,至吸入后96h仍未恢复。3.UH、UM、UL组的血液氧气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高于Ⅰ组(P<0.05), W/D、BALF中WBC计数低于Ⅰ组(P<0.05),UM、UL组BALF中蛋白含量低于Ⅰ组(P<0.05),三组PaO2、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W/D、BALF中蛋白含量与C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UH组血清、肺组织MPO活性及肺组织MDA含量均低于Ⅰ组(P<0.05),与C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UH组TNF-α mRNA表达低于Ⅰ组(P<0.05), UH、UM、UL组IL-1β mRNA表达低于Ⅰ组(P<0.05),与C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TLR-4mRNA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病理观察可见UTI用药组大鼠肺泡腔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Ⅰ组减轻。结论:1、建立了黑火药烟雾动物吸入性损伤实验平台,且此装置制作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2、通过黑火药烟雾暴露可建立大鼠吸入性肺损伤模型,且具有易复制、稳定、可靠的优点。3、UTI可通过降低MPO活性、IL-1β及TNF-α mRNA表达、MDA水平对黑火药烟雾所致大鼠肺损伤发挥抗炎、抗氧化的保护作用。

高玖峰[6](2014)在《单侧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大中骨瓣减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一侧大、中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单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对36例GCS评分3~8分的单侧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行硬膜下置管颅内压监护,之后按骨窗范围大小将手术分为大骨瓣减压组和中等骨瓣减压组,进行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后颅内压变化及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形态改变,以判定减压术的短期效果;分析3月后GOS预后评分以判定减压术的长期效果。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两组颅内压监测平均值在术后0、1、3、5、7d均先升高后降低,趋于平稳,最高出现在第3d,各时段颅内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颅脑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与基底池形态较术前CT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颅内压监护下甘露醇用量较非监护组明显减少。伤后3月随访分析得出中等骨瓣组预后与大骨瓣组无明显差异;常见手术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1.颅内压监护下证实大骨瓣减压效果明确。2.颅内压监护下行甘露醇降颅压剂量明显减少。3.中骨瓣减压也达到较好减压效果。

李怀东,张兆瑞,陈良安[7](2013)在《原发肺冲击伤实验动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炸药、炸弹(含核弹、燃料空气炸弹)、锅炉、煤气等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冲击伤或爆震伤(blast injury)。其中以原发肺冲击伤最具代表性。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事件、日常突发事件(如煤气、煤矿瓦斯爆炸等)不断增多,暴露在爆炸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已经成为平民和军事人员日益增加的威胁,尤其现代战争和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导致冲击伤的发生率达30%~50.4%,已成为战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冲击伤后肺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变化,对于判定冲击伤伤情和早期救治有重要意义,是军事医学和灾害医学实验的研究重点。

杨戎[8](2012)在《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ry edema,NPE)是指在没有心、肺原发疾病情况下,由于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水肿[1],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可高达90%)。NPE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病变发生数分钟至数天内发生[2]。NPE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病变后的严重继发病

张辉[9](2012)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及脓毒症急性肾脏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儿童重症监护室中脓毒症患儿发病情况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二区的1月至18周岁之间的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筛选病例,符合诊断标准者均纳入研究,对其临床特点、各检查结果及预后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本实验共纳入109例脓毒症患儿,其中普通脓毒症占53.2%,严重脓毒症占30.6%,脓毒症休克者为16.2%。男性占64.9%,女性占35.1%,男女之比为1.85:1。所有患儿中,18%来自城市,82%来自农村。年龄最小者30天,最大者10岁,中位数年龄为294天,1月至3月龄者占17.1%,3月至6月龄者有15.3%,6月龄至1岁者占23.4%,1岁内患儿累计占55.9%,1岁至2岁患儿占31.2%。66例有病原学培养结果:血培养阳性者16例(14.7%),其中9例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7例(45.9%)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痰培养阳性者59例(54.1%),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12例)及肺炎链球菌(10例)。其原发病灶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疾病,占64.9%,其次为颅内感染及败血症。脓毒症的死亡率为21.6%,其死亡率及总费用随着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虽总费用并无显着差异,但前者住院时间较后者短,日平均费用明显增加(P=0.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重症脓毒症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PCIS评分、降钙素原、PF比值、胱抑素C。结论1.脓毒症在PICU中非常常见,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病因为呼吸系统疾病。体液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培养阳性率低,痰培养阳性率较高。2.脓毒症患儿的死亡率及总费用均随着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死亡患儿的日平均费用较存活组明显增高。3. PCIS评分、降钙素原、PF比值、胱抑素c是脓毒症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观察目的为了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PICU)脓毒症AKI患儿临床特点及其检查指标的变化,通过比较脓毒症AKI组及脓毒症非AKI组临床资料、预后等,探讨其异同点。方法观察自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期间入住PICU的30天至18岁的脓毒症患儿,建立统一的调查表,自患儿入ICU至其出院第28天或死亡当日作为观察时间。入PICU时,入住PICU第3天及第7天留取患儿血、尿标本送检。按照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AKI组及脓毒症非AKI组。每日观察患儿病情,所有资料如实填入统一调查表。结果纳入的109例患儿中,其中17例因缺乏36-48小时血肌酐值而无法判断其肌酐变化。余下92例患者以肌酐变化作为诊断标准诊断AKI患儿32例(34.78%)。其中因尿少诊断为AKI者仅1例。而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其AKI的发病率分别为:19.15%(9/47),30%(9/30),93.3%(14/15)。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OR值为4.414(95%的可信区间为1.737-11.216),提示脓毒症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12%(1/47),23.3%(7/30),46.7%(7/15)。所有AKI患儿中,AKI1期者8例,AKI2期者11例,AKI3期者13例。将脓毒症AKI组(32例)与脓毒症非AKI组(60例)进行比较,其性别、城乡、血培养、痰培养、其他培养及尿常规值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两组间预后、进行机械通气的人数及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有显着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其PCIS评分、第3d血肌酐值、入院时尿素氮、心肌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血小板、降钙素原、碳酸氢根及二氧化碳分压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脓毒症AKI组住PICU时间、总费用也较脓毒症非AKI组明显增加,均有显着差异。而住院时间、平均日费用及其他临床检查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34.78%。脓毒症AKI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及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脓毒症AKI与脓毒症非AKI组比较,其住PICU时间及总费用明显增加,所需的医疗资源投入明显增多。两者临床检查资料多个指标也有明显差异,肾损伤与其他脏器损伤之间有密切联系,提示多脏器功能损伤的机制可能相似。第三部分脓毒症肾损伤相关指标间的联系目的探讨早期诊断AKI生物标记物CysC, KIM-1, NGAL与脓毒症AKI诊断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二区的1月至18周岁之间的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脓毒症及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纳入研究者分为脓毒症AKI组和脓毒症非AKI者。通过观察比较Cys C、KIM-1及NGAL等指标在脓毒症AKI的诊断及其预后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诊断能力及预测能力。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在脓毒症AKI诊断方面,Cys C、KIM-1、血NGAL及尿NGAL水平均在入院时即有明显升高,较血肌酐更早的预测脓毒症AKI的发生,此外,以上指标在预测脓毒症AKI预后方面也是比较好的指标。Cys C诊断脓毒症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cutoff值为1.045,超过此值时诊断为脓毒症AKI的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93.8%。在预测脓毒症AKI的预后方面,其AUC高达0.815,Cutoff值为2.805mg/l,超过此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83.1%。尿KIM-1诊断脓毒症AKI的AUC0.852,其Cutoff值为20.47ng/l,超过此值时诊断为脓毒症AKI的敏感度高达90.7%,特异度72.5%。其预测脓毒症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为0.687-0.910,P<0.001)。Cutoff值为33.4ng/l,此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72.9%。血NGAL (pNGAL)诊断及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931、0.815,两者的Cutoff值分别为63.61pg/ml及134.61pg/ml,超过此值时诊断为脓毒症AKI的敏感度高达87.5%,特异度86.6%,预测其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66.2%。尿NGAL (uNGAL)诊断及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906、0.808,两者的Cutoff值分别为65.88pg/ml,80.37pg/ml,超过此值时诊断为脓毒症AKI的敏感度高达74.2%,特异度为96.8%,预测其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86%。各指标与第3天血肌酐值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自0.330至0.585,P<0.05),比较发现血检结果与血肌酐的相关性较尿检结果更高,前者多为肾小球功能,而后者多反映的是肾小管功能。综合分析比较后发现各指标在脓毒症的诊断及预测方面各有优点。结论脓毒症肾损伤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的发病率高,肌酐及尿量作为其诊断指标敏感性低。胱抑素C、尿KIM-1、血尿NGAL均可作为AKI的早期诊断指标,较血肌酐可提前36h。且与脓毒症AKI的预后有关。各指标与第3天血肌酐均呈显着正相关。血检结果与尿检结果具有差异,AKI也应从肾小球功能、肾小管功能等多方面阐述。

蔡建华[10](2010)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大鼠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烧冲复合伤是平、战时常见的伤类,严重的肺损伤是其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多种因素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在烧冲复合伤所导致的肺损伤中的作用还不明确。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是一种特异性NE抑制剂,其在部分ALI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实验中显示了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模拟真实爆炸现场的烧冲复合伤模型,采用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结合应用特异性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初步研究NE在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西维来司钠对烧冲复合伤肺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烧冲复合伤(BB)组,烧冲复合伤西维来司钠治疗(S)组及对照(C)组。BB组及S组大鼠以5g 8701压缩炸药柱为爆炸源,以左侧胸壁距爆炸源75cm进行爆炸,致中度冲击伤;随即将其背部置入94℃水中12s致25%总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C组大鼠将背部置入37℃水中12s致假伤。伤后第1个24h,3组大鼠均以50mL·kg-1·12h-1剂量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氏液复苏。S组大鼠自伤后30min,以75mg·kg-1·12h-1剂量腹腔注射西维来司钠至伤后7d,BB组及C组大鼠按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实验组分为伤后即刻(仅C组),3h、6h、12h、1d、2d、3d、7d共8个时相点,每点8只大鼠(C组6只)。各时间点使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行血气分析,采用比色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NE活性、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称重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BB组大鼠伤后BALF中的NE活性迅速升高,伤后2d时达到高峰,伤后各时间点与C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俨<0.01)。伤后,尤其是伤后3d内,BB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BALF内总蛋白浓度、肺组织W/D比值及MPO活性、血清TNF-α及IL-8浓度升高(与C组比较,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BB组大鼠伤后肺组织主要病理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渐进性加重的出血、水肿,伤后1d最为严重,此后出血、水肿逐渐减轻,但直至伤后7d,仍未完全恢复。S组大鼠应用西维来司钠后,与BB组比较,自伤后6h起,其BALF中的NE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在伤后,尤其是伤后3d内,s组大鼠与BB组比较,出现不同程度的Pa02升高,BALF中的总蛋白浓度、肺组织W/D比值及MPO活性、血清TNF-a及IL-8浓度降低(P<0.01或P<0.05),但与C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病理学观察见,S组大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等病理改变程度明显轻于BB组。结论:抑制NE活性可以减轻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NE可能在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伤后NE活性的升高,导致肺血管通透性的升高,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扣留增加,并促进炎症介质TNF-α、IL-8的产生有关。特异性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相关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冲击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击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与海战伤伤情评分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部分 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多发伤不同创伤评分方法的应用比较及死亡风险因素筛选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二部分 海战伤伤情评分方法探索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及评分方法探索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启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Meta分析 比较CRAMS评分与PHI评分系统预测创伤患者死亡风险的Meta 分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伤特点及优先处置原则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2)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保护性通气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绪论
    2.1 中医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2.1.1 祖国传统医学对毒蛇咬伤的古代文献记载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分型
    2.2 西医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2.2.1 发病机制
        2.2.2 治疗
        2.2.3 抗蝮蛇毒血清的应用
        2.2.4 合并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
3 临床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诊断标准
    3.2 病例选择
        3.2.1 病例来源
        3.2.2 分组
        3.2.3 研究目的
        3.2.4 观察指标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一般情况
        3.4.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总花费的比较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患肢肿胀程度的比较
        3.4.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WBC、Hs-CRP比较
        3.4.5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CK、CK-MB、MYO、LDH比较
    3.5 结果
4 讨论
    4.1 蝮蛇咬伤治疗概要
    4.2 蝮蛇咬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早期伤口切开与肢体肿胀的关系
        4.3.2 早期伤口切开与感染的关系
        4.3.3 早期伤口切开与心肌酶的关系
    4.4 本课题研究的优势
    4.5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
    4.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黑火药烟雾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黑火药烟雾动物吸入性损伤实验平台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火药烟雾发生装置
        2.2.2 烟雾吸入致大鼠死亡的研究
        2.2.3 烟雾气体成分检测及温度监控
        2.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烟雾吸入致大鼠死亡的研究
        3.1.1 火药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
        3.1.2 暴露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
        3.2 烟雾气体成分及温度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黑火药烟雾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设备
        2.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烟熏暴露后表现
        2.2.3 标本采集
        2.2.4 动脉血气及凝血功能检测
        2.2.5 W/D比
        2.2.6 BALF中的WBC计数及蛋白含量测定
        2.2.7 血清MPO活性测定
        2.2.8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2.2.9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烟雾吸入后大鼠表现
        3.2 动脉血气与凝血功能
        3.3 W/D、BALF中WBC计数、蛋白含量及血清MPO活性测定
        3.4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乌司他丁对黑火药烟雾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设备
        2.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2.2.2 给药方案
        2.2.3 标本采集
        2.2.4 动脉血气及W/D测定
        2.2.5 BALF中WBC计数及蛋白含量测定
        2.2.6 血清MPO活性及肺组织MPO、MDA含量测定
        2.2.7 TLR-4、IL-1β、TNF-α mRNA表达检测
        2.2.8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2.2.9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动脉血气
        3.2 W/D及BALF中WBC计数、蛋白含量测定
        3.3 血清MPO活性及肺组织MPO、MDA含量测定
        3.4 肺组织TLR-4、IL-1β、TNF-α mRNA表达检测
        3.5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单侧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大中骨瓣减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7)原发肺冲击伤实验动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出血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及其发生机理
2 肺破裂病理生理变化
3 肺水肿病理生理变化
4 血细胞及凝血功能变化
5 血气及肺分流量变化
6 其他病理生理改变

(8)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易导致NPE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 发病机制
    2.1 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及其受体活性变化机制
        2.1.1 冲击伤理论—血流动力学说
        2.1.2 渗透缺陷理论—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学说
    2.2 与NPE形成有关的因素
        2.2.1 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
        2.2.2 钠尿肽 (natriutetic peptide)
        2.2.3 自主神经传入C纤维
    2.3 炎性介质释放及凝血-纤溶系统
    2.4 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5 下丘脑、脑干、颈部脊髓损伤
3 病理变化
4 临床表现及诊断
5 治疗

(9)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及脓毒症急性肾脏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儿童重症监护室中脓毒症及脓毒症肾损伤患儿发病情况调查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肾损伤的临床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脓毒症肾损伤相关指标间的联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大鼠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仪器
        二、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三、主要试剂的配制
        四、实验动物与分组
        五、标本采集与处理
        六、指标检测与方法
        七、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肺组织的形态病理学改变
        二、烧冲复合伤后大鼠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三、烧冲复合伤后大鼠BALF中的NE活性的变化
        四、烧冲复合伤后大鼠BALF中的总蛋白浓度的变化
        五、烧冲复合伤后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变化
        六、烧冲复合伤后大鼠肺组织MPO活性的变化
        七、烧冲复合伤后大鼠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
        八、烧冲复合伤后大鼠血清IL-8浓度的变化
    讨论
        一、烧冲复合伤导致肺损伤的主要因素
        二、本实验中烧冲复合伤导致的肺损伤的主要病程
        三、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大鼠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冲击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与海战伤伤情评分方法探索[D]. 林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D]. 王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D]. 付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D]. 于淑婧.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2)
  • [5]黑火药烟雾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D]. 刘一凡. 中南大学, 2014(03)
  • [6]单侧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大中骨瓣减压疗效分析[D]. 高玖峰. 山东大学, 2014(11)
  • [7]原发肺冲击伤实验动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 李怀东,张兆瑞,陈良安. 实用医药杂志, 2013(04)
  • [8]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J]. 杨戎. 儿科药学杂志, 2012(09)
  • [9]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及脓毒症急性肾脏损伤的临床研究[D]. 张辉. 中南大学, 2012(03)
  • [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大鼠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 蔡建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

标签:;  ;  ;  ;  

休克损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