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翁爱彬,方剑英,郑荔莉[1](2013)在《RPHPLC法同时测多索茶碱和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多索茶碱、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这4种药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日本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以ODS-C18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多索茶碱、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2.5~30.0μg/mL(r=0.999 5),2.5~30.0μg/mL(r=0.999 4),2.5~50.0μg/mL(r=0.999 7),1.0~20.0μg/mL(r=0.999 7),方法回收率均>95%,日间的精密度和日内的精密度均<6%(n=5)。结论该方法迅速、准确、灵敏,4种药物能够被良好分离,且没有出现被测药物之间相互干扰,可用于临床监测血药浓度。
荣荣,邹广杰,张启丽,邹良宏,李明泉,张美燕,于治国[2](2017)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Su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V∶V=33∶67),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在1.08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2%、89.1%和89.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杜国有,吴闯[3](1998)在《同时测定血清中苯巴比妥、苯妥英及卡马西平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PB)、苯妥英(PHT)、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的最佳实验条件,将标本在pH7.6条件下用二氯甲烷提取后经高纯度氮气在50℃水浴中吹干,再用甲醇重溶后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条件:YWG-C18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甲醇:水为60∶40,流速1ml/min,柱温40℃,波长254nm。结果PB、PHT、CBZ的最低检出浓度各为0.67μg/ml、0.94μg/ml和0.31μg/ml。在三个不同水平下,PB、PHT、CBZ的平均回收率各为98.14%、96.72%和99.36%,日内和日间变异均低于6.25%,内源性物质及10种常用药物未见干扰,在分析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
智勇刚[4](2019)在《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HPLC)测定人血浆拉莫三嗪浓度的方法,应用于癫痫患者的个体化治疗。2.建立癫痫患者药物治疗管理(MTM)的模式,并对进行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测定的癫痫患者开展MTM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为开展癫痫药物咨询门诊做准备。3.系统评价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使用Symmetry RP-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V/V),流速为1.5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08nm,进样量20μL。以氯硝西泮为内标,用乙腈萃取血清样品,流动相复溶后进样测定拉莫三嗪的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47例服用拉莫三嗪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分析拉莫三嗪单用、联合酶抑制剂、联合酶诱导剂三组患者血药浓度差异,三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关系,并观察三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2.临床药师按照“患者信息收集、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的分析评估、干预计划的制定、干预计划的执行、随访”五个步骤为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管理服务。3.以“丙戊酸”、“癫痫”、“拉莫三嗪”为主题词,检索Pub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获得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为拉莫三嗪替换治疗,对疗效、安全性、血药浓度进行评价,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0.53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提取回收率85.46%94.42%,方法回收率为94.96%104.04%,日内、日间RSD均<5.00%。47位患者共进行了61次有效的血药浓度测定,拉莫三嗪联合酶抑制剂组的血药浓度显着高于LTG单药组(p<0.05),拉莫三嗪联合酶诱导剂组的血药浓度显着低于LTG单药组(p<0.05)。三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均呈线性相关。拉莫三嗪单药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45.71%,拉莫三嗪联合酶抑制剂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60%,拉莫三嗪联合酶诱导剂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16.67%。患者有效率为87.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6%。2.47位患者共确认了81个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解决了58个MRPs,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25.9%下降到4.25%。3.Meta分析共纳入9篇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742例患者。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皮肤附件、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P=0.0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拉莫三嗪添加治疗过程中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明显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P<0.00001)。结论:1.本实验方法简单,重复性好,能快速精确测定人血浆拉莫三嗪浓度。LTG血药浓度受联合用药影响大,经验用药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2.在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下,可以准确评估给药剂量存在的问题,通过MTM可以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疗效。3.Meta分析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用药安全方面,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拉莫三嗪替换治疗较低。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该结论有待于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刘义钊,周述香,曾玲[5](2008)在《SPE-HPLC法同时测定5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1种能同时检测5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Shim-pack VP-ODS(150mm×4.6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30∶28∶42,v/v),检测波长240 nm。以SPE预处理血浆样品后进样分析。结果5种药物在线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90.0%,日间、日间RSD<10.0%。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5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
路伟,王大果,蒋大义,曾繁涛[6](200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76例癫痫患者服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清浓度,并比较测定结果。结果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X)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结果(Y)所作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卡马西平=0.1851+0.9550X(r=0.9459);Y苯妥英钠=—1.418+1.136X(r=0.9562);Y苯巴比妥=—0.1273+0.9656X(r=0.9512),2种方法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具有相关性,2种方法均可用于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常规监测。
胡雪飞[7](2017)在《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实践及联合用药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钠的药物浓度。(1)探讨不同衍生条件对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并优化衍生条件。(2)通过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丙戊酸钠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对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1)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的药物浓度。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衍生试剂浓度、催化剂浓度、衍生温度、衍生时间对HPLC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组合。(2)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使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可能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3)计算机全面检索Pub Med,the ocohranc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外大型医学数据库,收集已经发表的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和异质性评价,资料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1)在流动相乙腈-水比例为75: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色谱条件下,丙戊酸衍生物与内标衍生物分离完全,峰形良好。血药浓度在10200μg·ml-1范围内,线性较好(R2=0.9995),回收率为95.0%100.5%,日内与日间RSD≦5%。不同的衍生条件对测定结果有显着影响(P<0.05)。衍生反应的主次因素为衍生试剂浓度>衍生温度>催化剂浓度>衍生时间。且A2B2C3D1组合为最佳衍生组合。(2)共纳入142例癫痫患者,总有效率为85.91%。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50100μg·ml-1)的患者84例,占总人数的59.15%,低于治疗窗(<50μg·ml-1)的患者35例,占总人数的24.65%;高于治疗窗(>100μg·ml-1)的患者有23例,占总人数的16.20%。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之间,临床疗效为显效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大部分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窗内,癫痫控制较好。而血药浓度小于50μg·ml-1时,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于血药浓度大于100μg·ml-1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不同年龄、剂型对血药浓度均有一定影响。给药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缓释片的平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糖浆剂和普通片剂。(3)根据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共纳入文章16篇,共计1687例患者。对照组为单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观察组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Meta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OR=4.12,95%CI(3.06,5.54),P<0.00001];皮肤附件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所减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最佳衍生条件为衍生试剂浓度为2.0 mg·ml-1,催化剂浓度为20%,衍生温度为60℃,衍生时间5 min。优化后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2)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性别、服用剂型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为实现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安全,临床应将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一种常规的监测手段,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争取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且耐受性好。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时存在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因此,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我们期待具有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何梦韩,杨华[8](2017)在《色谱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巴比妥类药物常用于催眠镇静,大量服用能抑制中枢神经,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准确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色谱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刘颖,王丽,何大可[9](2005)在《RP-HPLC法同时测定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环氧卡马西平的血清浓度》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CBZ)、拉莫三嗪(LTG)、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及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血清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0.1ml样本血清经1ml二氯甲烷异丙醇(955)混合溶液提取,以氟西泮(FZP)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070),37℃下经SymmetryRP18(150mm×3.9mm,5μm)色谱柱洗脱、分离,220nm紫外波长检测。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BZ:0.4730.00mg·L-1,LTG:0.6340.00mg·L-1,PB:1.2580.00mg·L-1,PHT:0.6340.00mg·L-1,CBZE:0.3120.00mg·L-1)各被测药物与内标的峰面积之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高于95%(95%104%,n=6),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4%(0.76%3.97%,1.34%3.76%,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回收率高,经临床用于常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的监测,其结果稳定可靠,可为临床进行群体药动学研究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
邢相宜[10](2021)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收集三甲医院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明确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分析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TDM的案例,为伏立康唑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1.建立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 nm,进样量为10μL;血浆样品经乙腈蛋白沉淀分离处理,样本分析时间为10 min。2.应用该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院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和治疗过程。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用Graph Pad 8.0绘制相关图片。3.对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3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导肿瘤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个体化治疗。结果:1.建立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高,血浆样品经处理后其内源成分对伏立康唑的测定无干扰,出峰时间在10 min左右。最低检测浓度为0.21μg·m L-1,回归方程为:Y=3.9726X-0.7285(R2=0.9988),线性范围为0.21μg·m L-1-16.88μg·m L-1。日内精密度的RSD在0.33%-2.62%之间,日间精密度的RSD在2.05%-6.47%之间,相对回收率在99.22%-101.07%之间,绝对回收率在102.05%-111.50%,血浆样品在室温4 h、-20℃条件下反复冻融3次和-20℃温度下保存7 d条件下稳定性考察结果的RSD均<7%。2.本研究共纳入肿瘤患者99人,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54人。对99例肿瘤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t检验显示男性患者血药浓度普遍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功能指标中AST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着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着相关(P<0.05);不同给药方式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无相关性;血药浓度结果与年龄、体重、用药时间分别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伏立康唑联合PPIs的患者血药浓度普遍比未联用的高(P<0.01),通过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联合碳青霉烯类与多肽类抗菌药物治疗时,血药浓度水平较高。对各浓度范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用SPSS交叉量表行趋势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5.5μg·m L-1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药浓度在1-5.5μg·m L-1范围内者治疗有效率高于血药浓度<1μg·m L-1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血药浓度高达8.42μg·m L-1,通过TDM调整给药剂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降至5.42μg·m L-1,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通过TDM发现一例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相互作用使得伏立康唑血药为7.54μg·m L-1患者,停用奥美拉唑继续抗真菌治疗,血药浓度维持在3.21μg·m L-1,取得良好疗效;发现一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7.10·μg·m L-1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通过TDM减少给药剂量,血药浓度降至3.71μg·m L-1,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结论:1.建立的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临床中伏立康唑血清样品分析。2.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在肿瘤患者中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且血药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显着关联性,需积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3.通过实际典型案例分析表明动态监测血药浓度,根据TDM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伏立康唑在肿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具有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药师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RPHPLC法同时测多索茶碱和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及色谱图 |
2.2 标准溶液配制 |
2.3 样品处理 |
2.4 标准曲线绘制 |
2.5 方法回收率试验 |
2.6 精密度RSD检测 |
3 讨论 |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2 沉淀剂的选择 |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系列标准溶液与内标溶液的配制 |
2.3 血清样品的处理 |
2.4 方法学验证 |
2.4.1 专属性: |
2.4.2 标准曲线与范围: |
2.4.3 精密度与准确度: |
2.4.4 提取回收率: |
2.4.5 样品稳定性: |
2.4.6 临床实例: |
3 讨论 |
(4)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拉莫三嗪概述 |
1.1 LTG药代动力学特点 |
1.2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
1.3 LTG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及血药浓度监测意义 |
2 治疗药物监测(TDM) |
2.1 TDM概述 |
2.2 我国医疗机构开展TDM的现状 |
2.3 开展TDM的必要性 |
3 药物治疗管理(MTM) |
4 循证药学 |
4.1 循证药学概述 |
4.2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Meta分析研究现状 |
第一章 HPLC法测定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结果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LTG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1.2 LTG血药测定的临床应用 |
2 结果 |
2.1 LTG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
2.2 临床应用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实验方法的讨论 |
3.2 临床应用的讨论 |
第二章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
1 临床药师开展MTM的工作流程 |
1.1 患者信息收集 |
1.2 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的分析评估 |
1.3 干预计划的制定 |
1.4 干预计划的执行 |
1.5 随访 |
1.6 临床药师开展MTM的工作流程图(见图2-1) |
2 MTM评价指标 |
2.1 MTM的过程结局 |
2.2 MTM的患者临床结局 |
3 MTM实施的效果 |
3.1 确认及解决MRPs的情况 |
3.2 疗效改善、不良反应评估及处理 |
4 讨论 |
第三章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资料提取 |
1.4 文献的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总有效率 |
2.4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
2.5 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 |
2.6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 |
2.7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LTG添加治疗的有效性 |
3.2 LTG添加治疗的安全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SPE-HPLC法同时测定5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样品的处理 |
2.4 工作曲线的制备 |
2.5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
2.6 干扰性试验 |
2.7 血药浓度测定 |
3 讨论 |
(6)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对象 |
2.2 HPLC法 |
2.2.1 色谱条件: |
2.2.2 标准贮备液及内标液的制备: |
2.2.3 样品处理与测定: |
2.2.4 标准曲线制备: |
2.2.5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
2.2.6 最低检测限测定: |
2.2.7 稳定性考察: |
2.3 FPIA法 |
2.3.1 血清浓度测定方法: |
2.3.2 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详见表2。 |
2.4 2种方法相关性评价 |
2.4.1 相关性分析: |
2.4.2 配对t检验: |
3 讨论 |
(7)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实践及联合用药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治疗药物监测 |
1.1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 |
1.2 我国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与相关指南推荐 |
1.3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
2.丙戊酸钠概述 |
2.1 丙戊酸钠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
2.2 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
2.3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指征 |
2.4 特殊人群应用丙戊酸钠 |
2.5 联合用药 |
2.6 丙戊酸钠不良反应 |
2.7 我院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现状及必要性 |
第一章 血药浓度方法学的建立及衍生条件的考察与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色谱条件 |
2.2 色谱行为 |
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4 衍生条件的单因素考察 |
2.5 正交设计法考察HPLC法对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优化 |
2.6 最佳衍生组合的验证 |
2.7 优化后标准曲线的制备 |
2.8 回收率 |
2.9 精密度试验 |
2.10 稳定性试验 |
3.讨论 |
第二章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控制 |
1.丙戊酸钠TDM的推荐意见及监测人群 |
1.1 TDM推荐的指南依据 |
1.2 需要进行丙戊酸钠TDM人群 |
2.建立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 |
2.1 癫痫患者临床信息登记SOP |
2.2 样品采集与接收SOP |
2.3 实验室操作SOP |
2.4 我院丙戊酸钠TDM流程 |
2.5 危急值的上报与处理 |
3.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 |
3.1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三章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抗癫痫药物使用方法 |
1.3 血样采集及血药浓度测定 |
1.4 判断标准 |
1.5 不良反应 |
1.6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 |
2.2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
2.3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与不良反应 |
2.4 各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2.5 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2.6 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额影响 |
3.讨论 |
3.1 血药浓度、疗效与不良反应 |
3.2 不同年龄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
3.3 不同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3.4 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第四章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用于治疗癫痫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4 安全性 |
3.讨论 |
3.1 VPA+LTG的有效性 |
3.2 VPA+LTG的安全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癫痫患者用药健康教育 |
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 |
癫痫患者临床信息登记表 |
作者简历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色谱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
2 色谱法检测巴比妥类药物的前处理 |
2.1 溶剂萃取法 |
2.2 固相萃取法 |
2.3 蛋白沉淀法 |
3 检测巴比妥类药物常见的色谱方法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
3.3 胶束液相色谱法 (MLC) |
3.4 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
3.5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3.5.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MS) 。 |
3.5.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MS) 。 |
4 展望 |
(9)RP-HPLC法同时测定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环氧卡马西平的血清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标准品 |
1.3 溶液的配置 |
1.4 样品预处理 |
1.5 色谱条件 |
1.6 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实验 |
1.7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 |
1.8 干扰实验 |
2 结果 |
2.1 色谱行为结果 |
2.2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 |
2.4 干扰实验结果 |
2.5 临床应用 |
3 讨论 |
(10)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
1.1 仪器与试药 |
1.1.1 仪器 |
1.1.2 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色谱条件 |
1.2.2 标准溶液配制 |
1.2.3 血浆样品预处理 |
1.2.4 方法学考察 |
1.2.4.1 专属性考察 |
1.2.4.2 标准曲线 |
1.2.4.3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1.2.4.4 稳定性试验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在肿瘤患者中的真实应用分析 |
2.1 资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1.1 收集资料 |
2.1.1.2 疗效的评估 |
2.1.2 研究方法 |
2.1.2.1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
2.1.2.2 色谱条件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纳入患者基本信息 |
2.2.2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
2.2.3 伏立康唑给药途径与血药浓度 |
2.2.4 体重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5 肝功能指标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6 血常规指标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7 合并用药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7.1 PPIs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7.2 抗菌药物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8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
2.2.9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
2.2.9.1 患者治疗有效率 |
2.2.9.2 真菌葡聚糖的变化 |
2.3 讨论 |
2.3.1 伏立康唑TDM与合理用药 |
2.3.1.1 安全性 |
2.3.1.2 有效性 |
2.3.2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
2.3.2.1 性别 |
2.3.2.2 给药途径 |
2.3.2.3 体重 |
2.3.2.4 肝功能 |
2.3.2.5 炎症 |
2.3.2.6 合并用药 |
2.3.2.6.1 伏立康唑与质子泵抑制剂合并用药 |
2.3.2.6.2 伏立康唑与抗菌药物合并用药 |
2.4 小结 |
第三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3 例典型案例分析 |
3.1 典型案例分析 |
3.1.1 案例一 |
3.1.2 案例二 |
3.1.3 案例三 |
3.2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 [1]RPHPLC法同时测多索茶碱和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J]. 翁爱彬,方剑英,郑荔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J]. 荣荣,邹广杰,张启丽,邹良宏,李明泉,张美燕,于治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03)
- [3]同时测定血清中苯巴比妥、苯妥英及卡马西平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J]. 杜国有,吴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01)
- [4]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D]. 智勇刚.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5]SPE-HPLC法同时测定5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J]. 刘义钊,周述香,曾玲. 中南药学, 2008(06)
- [6]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种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比较[J]. 路伟,王大果,蒋大义,曾繁涛. 中国药房, 2006(12)
- [7]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实践及联合用药Meta分析[D]. 胡雪飞.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色谱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中的研究进展[J]. 何梦韩,杨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8)
- [9]RP-HPLC法同时测定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环氧卡马西平的血清浓度[J]. 刘颖,王丽,何大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08)
- [10]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D]. 邢相宜. 大理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