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1973)在《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是脑血管疾患中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学习了九十七岁的罗老医生用灯盏花治疗瘫痪的经验,在剂型和方法上加以改进,近两年来用自制灯盏花针剂治疗脑
李可建[2](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程慧娟[3](2019)在《中药针剂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脑梗死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因此,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是现代医学不断追求的目标。西医治疗手段的时间窗限制、不良反应、费用问题均导致了其治疗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的传统医学不断现代化,目前中药针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且已证实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上具有确切的疗效,并有大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综合疗法将成为我国治疗脑梗死的一种必然趋势。目的:通过比较中药针剂联合不同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较佳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或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湖南长沙地区及株洲地区部分医院的病案数据库中检索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证属瘀血阻络证的病例,本研究纳入病例共480例,按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治疗手段分为甲组(西医联合中药针剂)、乙组(西医联合中药针剂及针刺)、丙组(西医联合中药针剂及中药汤剂)、丁组(中药联合中药针剂及中医外治组),记录病例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不良反应。临床恢复情况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四个等级,并记录各组各等级病例数及总有效率,对四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各评分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四组各项评分变化情况:四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乙组和丁组中医证候积分及ADL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甲组和丙组(P<0.05),联合中药汤剂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甲组相当(P>0.05);联合其他中医特色疗法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均比甲组明显(P<0.05),联合针刺组NIHSS评分改善最为显著,其次为联合中医外治组。2.总疗效评价: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3%、96.67%、91.67%、95.83%,均疗效明显;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分析后,四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针剂联合不同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效果均优于西医联合中药针剂组。其中,西医联合中药针剂及针刺组治疗效果最优,其次为西医联合中药针剂及中医外治组。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共发生3例轻微不良事件,但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西医和中药针剂联合不同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尤以针剂联合针刺治法最为明显。
淤泽溶,淤泽溥,陈文慧[4](1996)在《灯盏花及其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系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是云南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散寒解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等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收载。现将1974年以来有关该药的药理与临床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徐再宁[5](2019)在《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探讨循环灸治疗的可能机制,为推广循环灸在治疗脑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证据,进而丰富此领域的研究。方法:选取的病例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住院的90例符合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30例,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对照B组30例,予西医常规药物联合普通艾灸治疗;治疗组30例,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循环灸治疗。治疗疗程为14天。3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疗程结束1-2天内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所有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经治疗后,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A组级对照B组。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临床疗效最为显著。(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经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B组及对照A组更为明显,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经治疗后,3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对照A组、对照B组及治疗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有提高,说明3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治疗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提高最为明显,说明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观察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且此治疗方案明显优于普通艾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且本研究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证实循环灸疗法的安全性。综上可见,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徐济民,郑慧君,夏翔,沈龙柱,范华昌[6](1993)在《灯盏花素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应用灯盏花素片治疗9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口服7片/次,3次/d。丹参舒心胶囊组34例,3粒/次,3次/d,疗程均为8周。结果表明灯盏花素片临床总有效率为83.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6%,均高于丹参组(P<0.01),并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也较丹参为优。
张峻,李雪松,张卫东[7](2002)在《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 :综述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方法 :对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结果 :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含有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结论 :提出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可以说明该植物的部分药理活性 ,而非单纯黄酮苷类化合物
李万玉[8](2004)在《灯盏花素调节血小板功能及改善心脏重塑的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血小板功能和胞浆游离钙浓度正常在维持人、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调节细胞的生长、功能、代谢和信号转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异常的血小板功能和胞浆游离钙浓度则参与了许多病理的改变。特别参与了心、脑、肾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及如何调节它们异常的功能和浓度,已成为生物学、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发病机制及病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存在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异常变化,提示它们可能涉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为此,我们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在发生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ly ,LVH)前,LVH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病理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变化情况,有研究显示SHR在有LVH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显著增加,而灯盏花素(Scutellarin)是一个非竞争性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 inhibitor,PKCI),并且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等多种作用。为此,我们用灯盏花素对SHR血小板聚集功能、胞浆游离钙浓度及对心脏重塑进行影响,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进行比较,旨在初步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胞浆游离钙参与心脏重塑的作用和机制以及灯盏花素干预对调节血小板功能,改善心脏重塑的药效学。 方法:SHR动物模型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分为1月龄SHR组(NLVH组)、10月龄SHR组(LVH组)和18~20月龄SHR组(CHF组),并以年龄配对的正常wistar大鼠(Wisrar-kyoto rat, WKY)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血压心率仪、直接称左、右心室湿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Fura-2/AM负载、荧光分光光度法及Born比浊法检测SHR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心肌肥大指数、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Platelet cytoplasm free calcium concentration ,PC[Ca2+]i)和血小板聚集率(PAg)。同时,我们还将24只10月龄SHR(伴LVH)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Scutellarin group)、福辛普利组(Fosinopril group)、依那普利组(Enalapril group)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 group)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WP=5>以观察上述灯盏花素、福辛普利和依那普利对SHR的SBP﹑HR﹑左心室心肌肥大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body weight,LVW/BW)﹑PC[Ca2+]i 和PAg的影响。结果:(1)1月龄SHR未见左、右心室肥大,但1月龄和18~20月龄SHR可见心肌细胞胞质变深(胞质浓缩)和胞核染色质浓聚边集(核固缩)等心肌细胞调亡的形态特征。1月龄SHR的PC[Ca2+]i 和PAg均略高于1月龄WKY,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10月龄SHR SBP与10月龄WKY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大特征,其LVW/BW与10月龄WKY比较呈显著增大(P<0.01),但不存在右心室肥大特征;10月龄和18~20月龄SHR还可见心肌纤维肥大,心肌肌浆网扩张和心肌线粒体增生等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且PC[Ca2+]i 和PAg与配对的WKY和1月龄SH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同时,18~20月龄SHR PC[Ca2+]i 和PAg还显著高于10月龄SHR(P<0.01)。(3)Scutellarin、Fosinopril和Enalapril均能显著降低有LVH的SHR的LVW/BW,改善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的超微结构,同时也均能显著降低SHR的PC[Ca2+]i 和PAg(P均<0.01),并且Scutellarin降低更明显。Fosinopril和enalapril还能显著降低SHR的SBP,但对HR无明显影响;而Scutellarin 则对SHR的SBP和HR均无明显影响。结论:SHR发生明显LVH前,PC[Ca2+]i 和PAg就有显著增高;LVH后,PC[Ca2+]i 和PAg均呈非常显著增高;出现CHF后,PC[Ca2+]i和PAg增高更显著;且SHR伴LVH时就开始出现左心室肥大,到CHF时,还出现右心室肥大。因此,在SHR高血压→心肌肥大→心力衰竭演进过程中存在PC[Ca2+]i和PAg逐渐增高的动态变化,提示PC[Ca2+]i和PAg在SHR心脏重塑中起重要作用。PC[Ca2+]i和PAg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细胞钙运转系统障碍,而触发SHR的LVH和促进代偿肥大过度的LVH发生CHF。因此,可根据这一过程中PC[Ca2+]i和PAg的变化选用抑制PC[Ca2+]i和PAg的策略来改善高血压心脏重塑。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花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改善SHR的LVH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
韩德雄[9](2010)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功能、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价靳三针疗法对于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疗效,对靳三针疗法关于缺血性卒中偏瘫治疗的取穴、针刺角度、深度、刺激方法进行量化,规范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的操作,使其具有可重复性,并进一步推广。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54例符合研究标准、发病在2周-3个月内的偏瘫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和靳三针结合康复组87例。2、基础治疗:三组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方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以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3、治疗方法:①弛缓瘫:靳三针组:取穴:主穴:颞三针、四神针、手三针、足三针。随症配穴:口角歪斜加口三针;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舌三针。辨证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风痰阻络加丰隆;气虚血瘀加健侧足三里;阴虚风动加太溪。所有穴位均规定具体的针刺方法、针刺深度、针刺角度、行针次数等参数。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三版制定。操作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床上活动,起坐训练,桥式运动,兴奋性促进手法如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感觉刺激(拍打、挤压等)诱发主动运动。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疗法结合加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同上述。②痉挛瘫:靳三针组:取穴:颞三针、四神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随症配穴:失语加舌三针;口角歪斜加口三针;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指趾浮肿加八邪、八风。辨证配穴同弛缓瘫。所有穴位均规范针刺方法、针刺深度、针刺角度、行针次数等参数。康复组:操作包括:缓解肌张力,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控制能力训练。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疗法结合加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同上述。4、疗程:各组疗程均为28天,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共进行20次,每周5次,休息2天后继续治疗,共治疗4周;基础药物治疗为28天。疗效评定:对每组入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神经功能评定,量表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ADL)、肢体功能综合评定(FCA)五个方面。结果:1、组内比较:三组病例经过14天、28天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与治疗14天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①NDS的变化:治疗14天、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结合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合组与康复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L的变化:治疗14天、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结合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与康复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上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治疗14天后三组之间比较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组和靳三针组、康复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治疗14天后靳三针组与康复组、结合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合组和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和靳三针组、康复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四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治疗14天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合组和靳三针组、康复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FCA的变化:治疗14天、28天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较靳三针组、康复组效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和康复训练均能良好的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偏瘫状态,两种疗法的效果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二者结合运用能够更好的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该研究所使用的靳三针配穴方法、操作方法规范实用,切合临床实际,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林自进[10](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集,经头颅MRI或者CT检查,证实为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依据脑梗死指南诊疗用药,在入院当天给予中风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50mg qd(生产厂家:Bayer Vital Gmb H;批准文号:H20130340)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408)稳定斑块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30g(生产厂家: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9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bid;脑水肿者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784)据脑水肿情况qd~q8h脱水治疗5-7天。治疗组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ml X 2支(生产厂家: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39),配入5%葡糖糖注射液250ml或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qd,14天/疗程)。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I)评定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及脑血管经颅多普勒(以下简称TCD)的大脑前、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与平均血流速率(Vm)变化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改善作用。(2)BI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3)中医证候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治疗后ACA、MCA的PI、RI的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Vs、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患者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有效患者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66.67%,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加快ACA、MCA的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循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二、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
1.1 文献检索 |
1.1.1 检索范围 |
1.1.2 检索策略 |
1.2 检索结果合并 |
1.2.1 合并策略 |
1.2.2 关键类 |
2 文献选择 |
2.1 文献选择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选择方法 |
2.2.1 初筛 |
2.2.2 二次筛选 |
2.2.3 三次筛选 |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
3.1 文献分组 |
3.2 文献分类 |
3.3 文献编号 |
3.4 文献登记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文献信息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Q统计量检验法 |
6.2 固定效应模型 |
6.3 随机效应模型 |
6.4 漏斗图分析 |
6.5 敏感性分析 |
6.6 失效安全数 |
7 效应指标 |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
7.2 需治疗病人数 |
结果 |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有效治法筛选 |
1.2 有效方药筛选 |
1.2.1 扶正方药筛选 |
1.2.2 祛邪方药筛选 |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
2 安全性分析 |
2.1 不良反应分析 |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6.1 纳入研究质量 |
6.2 发表性偏倚 |
6.3 临床异质性 |
6.4 待评价研究 |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
7 后续研究 |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查新报告 |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详细摘要 |
(3)中药针剂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见附录一) |
3.病例入选标准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临床病例分组 |
4.2 治疗方案 |
4.3 临床资料的记录(详见临床资料记录表:附录二) |
5.统计学方法 |
6.结果 |
6.1 性别分布情况及比较(见表1a、1b) |
6.2 年龄分布情况及比较(见表2a、2b) |
6.3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见表3) |
6.4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4a和4b) |
6.5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比较(见表5a和5b) |
6.6 治疗后NIHSS评分变化及比较(见表6a、6b) |
6.7 治疗后ADL评分变化及比较(见表7a、7b) |
6.8 不良事件的记录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理论讨论 |
1.1 中风的病因病机 |
1.2 脑梗死西医病因与“瘀”的关联 |
2.中药针剂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3.活血化瘀类针剂的药理研究 |
3.1 三七皂苷类制剂 |
3.2 银杏叶制剂 |
3.3 川芎提取物类制剂 |
3.4 丹红注射剂 |
3.5 灯盏细辛制剂 |
3.6 水蛭、地龙复方制剂 |
4.中医特色治疗脑梗死的优势 |
4.1 中药口服制剂 |
4.2 针刺疗法 |
4.3 中医外治法 |
5.结语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5)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历资料 |
2 选择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病例剔除标准 |
2.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对照组方案 |
3.2 治疗组方案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检测 |
4.2 NIHS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BI)评分 |
4.3 中医症候积分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7 结果 |
8 安全性观察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1.1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 |
1.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
1.4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2.1 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沿革 |
2.2 对中风病位的认识 |
2.3 中风分期的认识 |
2.4 中风中医治疗 |
3 艾灸的研究 |
4 循环灸的认识 |
5 穴位选择 |
6 治疗结果分析 |
7 结论 |
8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药学 |
2 化学成分研究 |
3 药理学研究 |
3.1 对脑血管的作用 |
3.2 对心血管的作用 |
3.3 对血凝的作用 |
3.4 对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
3.5 其它药理作用 |
3.6 急性毒性试验 |
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
3.83H-灯盏乙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2] |
4 临床使用概况 |
5 结语 |
(8)灯盏花素调节血小板功能及改善心脏重塑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小板功能及心脏重塑的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灯盏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小板功能及心脏重塑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论文图片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发表的论文(目录) |
(9)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概念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针灸对于中风病治疗的研究 |
4 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 |
5 中药关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
1 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3 缺血性卒中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4 缺血性卒中辅助检查技术 |
5 缺血性卒中的预防 |
6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
7 康复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基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3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法 |
2.1 弛缓瘫 |
2.2 痉挛瘫 |
3 疗效评定 |
3.1 观察量表 |
3.2 观察时间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基础资料 |
4.2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及比较 |
5 讨论 |
5.1 缺血性卒中后肢体肌张力的变化 |
5.2 靳三针疗法治疗偏瘫的选穴意义 |
5.3 各量表的分析 |
5.4 小结 |
5.5 创新 |
5.6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方法 |
附录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 |
附录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法) |
附录4: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 |
附录5:功能综合评定(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量表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风病分期标准 |
1.2.4 中风症候分型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病例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7.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临床疗效 |
1.7.2 Barthel指数(BI)评分 |
1.7.3 中医证候评分 |
1.7.4 经颅多普勒血管流速的检测 |
1.8 疗效评定标准 |
1.9 不良反应观察指标 |
1.10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测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2.7 用药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3.1.1 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 |
3.1.2 脑梗死临床分型标准[11] |
3.1.3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
3.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起源及临床运用 |
3.2.1 脑血管检查的优缺点对比 |
3.3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3.3.1 中风病的起源 |
3.3.2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历史 |
3.3.3 中风病以“五脏”辩证论治 |
3.3.4 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
3.3.5 中药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4 醒脑静注射液 |
3.4.1 醒脑静注射液的组方分析 |
3.4.2 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药理研究 |
3.4.3 醒脑静注射液临床治疗效果 |
4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 |
5 疗效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s Scale,NIHSS) |
附录2 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 |
附录3 中医证候评分表 |
综述 脑梗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相关文献记载 |
2.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
2.1 汤药治疗 |
2.2 中成药治疗 |
2.3 针灸治疗 |
2.4 针药合用 |
2.5 穴位贴敷治疗 |
3.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灯盏花针剂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疗效观察[J].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中草药通讯, 1973(05)
-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3]中药针剂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研究[D]. 程慧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灯盏花及其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J]. 淤泽溶,淤泽溥,陈文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1996(05)
- [5]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 徐再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灯盏花素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J]. 徐济民,郑慧君,夏翔,沈龙柱,范华昌. 中国新药杂志, 1993(05)
- [7]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张峻,李雪松,张卫东. 药学实践杂志, 2002(02)
- [8]灯盏花素调节血小板功能及改善心脏重塑的药效学研究[D]. 李万玉. 重庆医科大学, 2004(04)
- [9]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疗效研究[D]. 韩德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D]. 林自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